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笔砚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一

热点材料:(1)9月14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中国内地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到20已经增加到17家、可以相信,未来的10—,在广大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将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脱颖而出。加快从中央企业中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

(2)国家统计局年9月18日发布我国企业集团的最新统计信息显示:,我国企业集团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与上年相比,数目增加65家,营业收入增长29.8%,年末资产总计增加19.4%,利润增长32.8%。

分析点拨:

(1)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素质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集团整体实力增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出现,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3)加快从中央企业中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有利于提高其经济效益,搞好国有企业,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培育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牛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达到扩大市场占有额,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还能促进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

热点材料:(1)央视国际2004年7月23日报道,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截至20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8.09万亿元。年,中央企业上缴税金3563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的44.1%,实现利润3000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的六成多。进—步提高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目前中央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力度加大,但一些深层次体制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相对于地方国有企业改革来讲,中央企业改革滞后,步伐不够快,力度不够大。目前189家中央企业,集团一级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只有9家,其他企业都是单一投资主体。

(2)2004年8月3日《经济日报》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减少,两个规范”。所谓“一个减少”,即继续减少国有独资企业、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所谓“两个规范”,一是规范公司制改革,重点是进一步实现企业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分散化和合理化,二是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分析点拨:

(1)运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加快中央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为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加快中央企业的改革步伐。

(2)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国有资本绝对控服或相对控股的企业,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有利于扩大公有资产的支配范围。

3.企业破产法草案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

热点材料:备受关注的.企业破产法草案,2004年6月21日首次提交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企业破产法草案总则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应当依法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草案第137条将劳动债权列在清偿顺序的显著地位。草案规定:本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企业法人、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出资人、其他依法设立的营利性组织。草案将新法适用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类型的企业。

分析点拨:

(1)运用所学价值规律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关知识,正确认识企业破产制度。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2)结合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和企业破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加快企业破产立法的重要性。企业破产法草案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是加快企业破产立法的重要步骤,对维护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活力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

(3)运用所学有关企业的知识,说明企业法人就是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4.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

热点材料:(1)2004年6月23日—24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北京隆重召开庆祝建党83周年暨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要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丁作: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积极创建企业党建工作新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加快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切实抓好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进—步建立健全企业监督约束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探索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的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2)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分析点拨:

(1)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在中央企业建立坚强的党的基层组织,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央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国有企业党组织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的必然要求和体现。

(2)中国共产党在企业中的基层组织,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实行监督。只有加强中央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中央企业的贯彻执行。

(3)发动和带领职工群众开展民主管理活动,保证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真正得到实现,是企业党组织作用的重要体现: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机构。党组织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就要坚持建立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和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

5.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热点材料:(1)2004年我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步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继续深化厂务公开,依法落实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把职工民主管理和经营管理者依法经营管理有效结合起来。

(2)2004年5月6日新华网载文指出,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把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融入到现代企业管理的体制之中,使之成为企业运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分析点拨:

(1)运用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的有关知识,说明必须把职工民主管理和经营管理者依法经营管理有效结合起来。

(2)运用董事会、监事会的地位和职权,说明让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有利于发挥职工代表在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3)运用企业党组织的有关知识,说明企业党组织领导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把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融入到现代企业管理的体制之中,是企业党组织带领职工群众开展民主管理活动的需要,是尊重和实现广大职工主人翁地位的需要,是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和保证监督作用的重要体现。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二

【内容提要】面对世界经济重心逐渐转向亚太地区,国际政治中心随之转向只是迟早的事情。一个实力恢复之中的俄罗斯和一个尚未安顿好的欧洲如何深化合作,未来无法确定。冷战结束以来,俄欧关系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可是双方就欧洲安全问题的分歧难以弥合。俄罗斯的欧洲中心主义政策已经走到尽头,为了在未来世界的多极格局中赢得重要一极的位置,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要抉择必须是扩大同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

欧盟对于在阿拉伯世界,特别是对于历史上深度卷入欧洲事务的北非发生的诸多事件无力施加重要影响,使人得出伤感的结论:欧洲不再是一支全球性力量,它正在为内部事务而忙碌得筋疲力尽。欧洲忙于内部事务而无暇他顾,帮助莫斯科实行现代化事业不再是优先考虑的事情。问题不仅在于,欧洲政治家已经习惯于冷战时期在美国庇护下的舒适生活,如今却遇到诸多危机的挑战,除自身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危机,还有民族国家情绪的强化以及欧洲内部民族和地区的变化,而且在如今欧洲政治生活中,过去的政治分歧和历史偏见的残余影响不可低估。

试图将苏联解体后实力下降的俄罗斯排挤出欧洲主要玩家,并且在其西南边界建立新“防疫隔离线”的种种做法,并没有给欧洲内部“无冲突发展”带来真正的安宁。前南各国间遗留的纠葛,承认科索沃之后分离运动的增长,给欧洲局势带来了不稳定。同时随着美国介入欧洲事务力度减弱,欧洲某些国家根深蒂固的傲慢和众多小国的历史本能都有可能加重欧盟整合的困难。

历史是启蒙老师,它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并同现在发生许多事件进行比较,今日欧洲所发生的事件就能够证实这一点。

一关于欧洲均势的历史回顾。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后欧洲国际关系形成的均势体系,并不能预防危机和战争,但是能够控制冲突的规模以及限制一些国家将自己意志强加于他国的概率。在欧洲均势体系中出现的重大间断就导致大陆的严重冲突甚至是世界战争。

虽然欧洲均势的奠基者有马基雅维利和黎塞留式的代表人物,可是在国际关系中出现均势状况并不是当时政治家和外交家具有远见的结果,而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那些新出现民族国家的统治者开始抵制来自欧洲显赫王朝对自身政权与独立的威胁。

俄罗斯得益于彼得一世改革,迫使欧洲考虑它的利益并将其纳入决定欧洲均势的国家行列。拿破仑战争迫使欧洲大国自觉地建立基于均势原则之上的国际秩序,俄罗斯为保持这种均势而发挥最重要角色。1815年维也纳会议和以俄奥普为基础的神圣同盟,虽然渗透欧洲专制王朝建立某种机制以集体行动反对任何革命的意图,但还是把均势作为调解国际关系的主要原则之一。在欧洲几乎40年里没有出现一次大国参与的战争。

当时外交界只赋予欧洲均势相对稳定的特点,最终还是自己毁了它。鉴于俄罗斯在欧洲影响力增强,尤其在巴尔干地区,奥英法发现这是对自己利益的潜在威胁,因此为抵制“俄罗斯熊”而决定利用土耳其。英法利用沙皇尼古拉一世独吞黑海两海峡的冒险行为,参与1853~1856年俄土战争,开始瓦解维也纳确立的奉行均势原则的欧洲秩序。

俄罗斯败于克里米亚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使欧洲外交抛弃了表面上的克制,恢复西欧大国间昔日的争夺,形成俾斯麦“现实政治”原则占据首要位置的新欧洲秩序,即以强者为王来决定国家间关系。1870~1871年普法战争使欧洲政治具有对抗底色,此后在欧洲出现追逐霸权的强烈欲望,德意志帝国认为自己不再是欧洲工场的铁砧,而是大铁锤。但是欧洲国家没有认识到德国起初改变力量均势、后来转变为军备竞赛的所作所为是对自身安全和欧洲文明的威胁。

一战并没有使欧洲政治家接受任何教训。1919年巴黎和会建立的秩序使欧洲失去长期和平发展的机会:它一味向德国复仇,将苏俄排挤出欧洲均势之外,激化了欧洲许多国家的民族问题。一战后美国对稳定欧洲做出贡献。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总统否定“现实政治”,同时认为均势理念是不道德的而加以否定,主张实行国际秩序的新原则———民主、集体安全和自决。当时欧洲领导人拒绝均势政治的基本格局从而陷入了无数灾难的绝境,这种情形表明,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欧洲应该明白,在没有包括世界上三个最有实力的国家:美国、德国和苏联之前,集体安全的普遍理论不会发挥作用。

虽然德国在一战后失去对外政策的分量,却善于利用欧洲均势的残局、伦敦和巴黎之间历史上不信任以及英国长期以来希望德国成为对付俄罗斯和法国的平衡物。德国外交在施特雷泽曼(1923~1929)领导下发展同苏联的关系,迫使英法神经紧张起来,以此削弱它们对德国施加的压力。1925年洛迦诺会议若是没有英国(还有美国)帮忙,德国是不可能在修改凡尔赛和约道路上迈出一大步,并且事实上在欧洲国家中取得“平等权利”地位从而损害到法国利益的。此次会议为德国向东欧发展开辟了道路,如果柏林满足于这个“礼物”,很有可能成为西方未来的布局。可是希特勒上台后鄙视施特雷泽曼的外交,思考着欧洲统一在德国统治下的疆域范畴。欧洲政治家着迷于希特勒并确信德国属于西方文明,却无法认识到德国军备不受限制的增长对于欧洲均势和整个世界的灾难性后果。

英法领导人在1938年9月慕尼黑向希特勒妥协,这就彻底破坏了欧洲均势,迫使苏联单独面对纳粹德国。斯大林于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此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此向西方表明,虽然苏联奉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可是对于西欧外交所熟悉的黎塞留权谋手腕和俾斯麦“现实政治”并不排斥。斯大林暂时使苏联地位在战前欧洲得以平衡,但是没有彻底识破希特勒的意图,断定与德国不可避免的战争会延迟一段时间爆发。1940年5月法国战败,对西方国家而言这是寄希望于利用希特勒德国作为同“布尔什维主义传染病”作斗争的排头兵的幻想最终破产,对苏联而言这是期待着西欧国家在帝国主义争夺中相互消耗的希望彻底破灭。严酷的现实紧迫地提出必须联合起来对付共同敌人的问题,这种愿望在苏联遭到入侵后体现在建立反对希特勒联盟上。

美国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罗斯福总统认识到,欧洲力量均势本身能够保证美国安全。罗斯福执政时美国外交界出现了不同于威尔逊观点而主张“力量平衡”人士,他们认为评估国家实力以及国家间力量对比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对外政策这种倾向的逻辑发展就是美国同苏联合作建立联合国,它不同于国联并在最大程度上考虑到1945年后各种力量的复杂分布和广大国家的利益。

“现实主义者”地位加强始于冷战开始,当时美国认为自己不仅是欧洲,而且是整个世界力量平衡的主要保证。面对苏联实力和影响的不断上升,遏制苏联就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动机。美国认为苏联势力范围扩张至东欧尤其是战败德国境内,这是对自己利益的最大威胁。实际上,遏制理论以二战后形成的力量配置为基础,为欧洲均势的复活做了铺垫。遏制理论的突出特点是推行“实力政治”。美国不仅拥有原子弹,而且在1949年4月建立起公开反苏的北约组织。

苏联领导人积极跟进:它全力巩固在东欧的安全阵地,在这些国家里确立苏维埃式秩序。但苏联的主要成就是1949年拥有了核武器,这使西方国家领导人头脑冷静下来,并在很长时间里使国际关系保持相互遏制的特点。苏联取得同美国的核均势不仅巩固欧洲均势体系,而且使这一均势扩展至整个国际政治,特别是民族解放运动使第三世界告别殖民主义统治。西欧也处于有利地位:苏美竞争直至90年代前使它有可能忘却大陆的战争行为,不再承担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责任,由于两个德国存在而不至于过分担心德国威胁东山再起。在欧洲乃至世界确立的均势,使主要国家展开有关逐渐裁减核军备的谈判活动,出现苏美关系“缓和”时期,促成1975年在赫尔辛基召开欧安会。

由于苏联内部问题困扰,同时伴随它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削弱,在美国对外政策中支持威尔逊观点的势力抬头,在苏联解体后这派力量排挤主张实力均衡派人士而进入美国外交的决策圈。在克林顿总统(1993~2001年)1994年出台文件中讲到,美国安全应该“基于市场经济民主国家范围的扩大,与此同时要防止和对付那些对我们盟友和我们利益造成的一系列威胁”。这里强调,美国安全和繁荣直接地同“在世界上特别是对美国具有战略地缘意义的国家里巩固民主和深化政治与经济自由主义进程”紧密相关。出台这一文件表明美国政府向往扩张救世学说,在国际舞台推行单边主义而不用顾及俄罗斯的反应。

“新保守主义者”依靠唯一超级大国的实力,试图强行按照美国方式重塑世界。霸权意图昭然若揭,反映在把联合国当作均势的“残余”并毁掉其基础,特别是反映在北约在前南境内的行动。同时强化跨大西洋联盟,巩固北约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紧密联系,依靠中东欧国家亲美情绪而不允许欧盟表现出过多独立性,将欧盟活动仅限于经济贸易联盟。

美国的霸权意图之所以顺利实施,既得益于苏联这一平衡物消失而破坏欧洲的均势,也得益于希望得到“美国保护伞”的国家数量在增加。俄罗斯自身软弱,在欧洲战后一代政治家看来,它不再是大陆均势必不可少的力量。西欧国家领导人远离昔日“苏联威胁”的轻松心态,同时也反映在对待土耳其的态度上,他们不认为土耳其有能力对巴尔干事务施加重要影响。直至最近,欧洲人很少关心地跨欧亚的土耳其有能力很快成为区域性大国,并大大提高国际声望和对欧洲内部伊斯兰因素发挥稳定作用。

2003年美国在伊拉克开始的冒险行动,使华盛顿霸权意图遭受重大打击,同时使欧洲开始担心在不受制约的单极世界里自己的未来,并迫使对自己责任感早已生疏的大陆精英思考在世界力量变化中欧洲政治地位问题。2008年发生金融经济危机再次使欧洲政治家倾向于必须适应新现实的看法。美国新总统宣称放弃小布什粗暴放肆政策,重新使“力量平衡”支持者走上美国外交前台位置,于是就有谈论美国同意与快速成长的中国承担“全球领袖责任”的话题。可是在2009年11月奥巴马访问北京时,温家宝表示不同意所谓“两大国”说法,并解释说中国“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不打算同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

然而眼下还不能谈论跨大西洋一致性遭遇严重危机的问题,即便是德法前领导人施罗德和希拉克曾公开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俄罗斯前外长普里马科夫的分析非常深刻,他指出西欧挑战美国的游戏毫无结果。西欧和美国因历史(欧洲移民构成美国居民的主体部分)和文明(文化亲近和宗教思想)而相互紧密相连;它们之间的关系因美国参与二战而得到加强,同时在冷战时期受到美国核保护伞的庇护。当然,西欧意识到在世界秩序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过分依附于美国,对欧盟成为国际政治中心之一的抱负与傲慢将是消极和有害的。此外,西欧无论如何也不想同俄罗斯疏远关系,莫斯科实力逐渐恢复迫使欧洲重视并且重新找回早已忘却的欧洲均势体系理念,公开表现出同俄罗斯发展关系的意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洗刷欧洲是美国附庸的形象。

深入分析西欧接近莫斯科的其他动机,就会发现西欧在90年代俄罗斯衰退中不仅幸灾乐祸,而且还“尽其所能”落井下石。西欧外交最近的行动(就柏林-巴黎-莫斯科路线展开深入对话,对俄罗斯说一些有关欧洲安全倡议的荒。唐想法,暗示俄罗斯有可能成为北约的成员)是在北京正式回绝美国建议中美充当全球两大领袖之后。西欧人长期以来期盼着俄罗斯采取对抗中国的政策。早在1959年初法国总统戴高乐就说苏联与中国冲突不可避免,在他看来这是推动俄罗斯与西欧接近的重要因素。1959年夏美国国防部长麦克伦在同苏联葛罗米柯会谈中说,美苏必须联合起来反对中国。必须指出,在苏中关系紧张时期,莫斯科一度考虑过类似西欧政治家劝说“联合”的话。

现在俄罗斯正僵持在十字路口。在竞争力不佳的条件下,俄罗斯外交面临着来自内部许多复杂问题的压力,落后停滞状况重挫自信心,并催生悲观失望情绪,寄希望于借助外部帮助取得前进的突破口。然而在重新校正世界和欧洲的力量均势体系之时,没有那种19世纪和20世纪为政治与经济利他主义的位置。俄罗斯拥有的唯一机会就是追随那个有可能填补美国霸权之后形成“权力空白”的国家。无论这种说法听起来多么庸俗势利,但是可以激发出建设现代国家的内部积极性。否则,俄罗斯执意要充当改变世界力量平衡的工具,这是有风险的。

二对于欧洲安全的真正障碍所作的现实分析。

欧洲的未来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欧洲人能否在自己家园建立一种有效的秩序?

自17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出现,它们为争夺大陆优势展开激烈争夺。30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促进“欧洲思想”的发展,它认为欧洲因自身特点是一个共同体并主张欧洲统一。18世纪出现前所未有的欧洲政治思想各种流派,提出各种欧洲统一的理论和计划:诸如英国政治与社会活动家佩恩,法国外交家和哲学家圣皮埃尔,法国启蒙主义学者卢梭,德国哲学家甘特。他们的所有方案都提出建立统一欧洲机制。

1815年维也纳会议不仅联合保守君主王朝反对革命,而且在历史上它们第一次表示愿意在欧洲安全与稳定受到威胁时协同行动。但是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愿望无法实现,原因在于欧洲舞台上的大玩家之间矛盾很深。影响欧洲安全最主要因素是维也纳会议之后在许多国家兴起民族主义情绪,特别是在德法两国这股情绪具有敌对性质。政治家嘴上所讲的欧洲统一思想变成用于政治目的的宣传工具。

一战及其悲惨后果使陷于软弱无力境地的欧洲政治家极其恐惧,悲观失望情绪弥漫。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随后的外国武装干涉和西方的抵制与绝交只是加重欧洲的混乱与动荡。1923年奥地利社会活动家库登霍夫-卡列格在《泛欧洲》一书中,呼吁法国议会接受有关联合欧洲的建议。他主张把欧洲联合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与经济中心以应对三支重要力量———苏联、大不列颠和美国,尽管此人承认为复兴欧洲有必要同苏俄建立关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体系给予苏联对待联合欧洲的态度以重大影响,特别是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对比评价不高。但是纳粹在德国掌权以及强烈的反苏情绪和统治欧洲的意图,使苏联重视保障欧洲稳定问题,途径是与法国及其盟国接近并实施集体安全政策。1933年12月莫斯科通过决议,预见到苏联有可能加入国联并缔结联合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协议(东方条约)。1934~1935年苏联外交积极展开涉及缔结东方条约的工作,同时试图同英国改善关系,并希望与伦敦一起实施集体安全之想法。可是伦敦更热衷于“西欧安全”,倾向于同德国缔结协议并任由柏林在东欧放手行动。

德国迅速占领西欧并转而进攻苏联以及建立反希特勒联盟,这为复兴“欧洲思想”提供条件。虽然斯大林对于在欧洲建立联邦、多边联盟或集团抱有一种戒备心理,可是苏联高层并不排除在战后消除对苏联安全威胁的条件下存在这种可能性。关于这一点英国外长艾登于1941年10月在莫斯科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谈话中提及过。在转交给英国的苏英条约补充议定书方案里讨论了关于战后安全问题,确认“必须建立欧洲委员会作为国际机构,并掌握一定数量军队以作为保障欧洲和平的手段”。

二战结束后发生的事件显然不利于实施统一欧洲的思想。在1945年柏林会议(波茨坦)上盟国间发生严重分歧,此后苏美关系走下坡路。美国愈加经常地把反希特勒联盟称作“可怕盟国”,杜鲁门总统则表示,美国对于“笼络苏联”以及对俄国人妥协而感到厌倦。斯大林也放弃战后同美国合作的意图,加强在东欧的苏联势力范围以应对来自西方的新威胁,并反复强调资本主义就是战争根源的观点。在苏联国际地位上升条件下,西欧公开流露出历史上对俄罗斯的害怕,所以欢迎美国遏制苏联的政策。1946年戴高乐将军提出“欧洲是从斯特拉斯堡至乌拉尔空间”的概念,他认为战后苏联可以平衡美国和英国政策,可是他的主张在大陆反响不大。反苏主义就成为西欧一体化主要动力之一。

法德接近是这种联合的火车头。当然,戴高乐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直认为法国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包括同苏联接近以保证自己安全,免遭德国再次威胁。但是,苏联强烈的反西方政策和斯大林低估实力削弱后法国对欧洲事务的影响力,这使戴高乐认为存在着共产主义俄罗斯的危险性。戴高乐认为必须遵循“双保险安全”原则,预防德国威胁的安全保证是由于它被分裂为两个国家,预防苏联威胁的安全保证是因为西德被纳入欧洲大西洋结构。1958年戴高乐重返政坛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会晤西德阿登纳并表示,虽然法国人民不会忘记自己邻居昔日的罪行,可是为了共同欧洲有必要尝试结束过去和两个民族和解。法德关系新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欧一体化积极发展,最终建立欧盟。

苏联有充分理由认为,欧洲建立的各种组织首先是针对苏联。1947年3月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开辟“民主与极权主义”全球对抗的时代,同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战后欧洲复兴计划,它迅速成为美国反对苏联争夺欧洲的经济手段。但是,莫斯科最担心的是北约组织建立和美国力图使西德加入该组织(1955年西德成为成员国),自然把这种事态理解为是建立军事政治反苏集团。北约领导人关于北约联盟目标的声明并没有唤起乐观主义情绪,包括北约首任秘书长英国将军伊斯梅尔的著名表述:“要美国人留在欧洲,要德国人低头,要俄国人退出欧洲”。在莫斯科看来所谓欧洲联邦口号就是呼吁消灭苏联在中东欧的势力范围,就是推行旨在孤立苏联的政策。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出现短暂的有可能结束冷战的机会。在1954年1~2月苏美英法四国外长柏林会议例会上,苏联主张和平统一两个德国,提出建议签订全欧洲集体安全条约,据此可以结束欧洲相互对立国家军事集团。西方认为拥有对抗苏联的联合手段(北约),拒绝苏联的倡议。1954年3月末莫斯科宣布,一旦北约放弃自身侵略性质,它准备考虑苏联加入北大西洋条约的问题。西方对苏联的行动反应冷淡:根据北约成员国意见,苏联加入不符合该组织的宗旨。

期待欧洲“痊愈”的短暂时刻消失:美国和西欧不想看到同苏联在一起的统一欧洲,莫斯科的反西方情绪也活跃起来(在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赫鲁晓夫公开表示,西方永远不要指望莫斯科放弃自己“思想体系”和争取共产主义胜利的斗争。在60年代初期苏联外交开始寻求解决欧洲安全的新办法,特别是认识到1957年建立的欧洲共同市场变成大陆的经济政治现实。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苏中关系恶化导致苏联外交开始更加注重捍卫本国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条文。

1962年加勒比海危机深刻地影响到国际政治,迫使两大集团在相互关系上变得更为理智。苏美形成的战略关系与苏联开发空间的成就,具有重要“镇静”意义。由于担心挑起国际冒险会遭到可怕报复、美国在越南战争(1965~1973年)失败和苏联1968年出兵捷克,这使苏美在国际舞台表现出现实主义态度。在欧洲出现特别明显的变化:1966年戴高乐访问苏联为苏法接近铺平道路;1970年苏联和西德签署莫斯科条约,双方确认欧洲所有国家现存边界的领土完整;1971年苏美英法签署西柏林协议为调解在相当长时期作为冷战对抗主要死结问题提供可能性。“缓和时期”主要成绩就是苏联于1966年倡议召开全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提议得以实现。

1975年8月1日在赫尔辛基签署会议最终文件,这为欧洲历史上解决大陆安全问题奠定基础。它不是基于集团而是邀请所有欧洲国家通过外交手段调解分歧与冲突,但是克服欧洲分歧的事业很快中断,罪魁首先是苏美关系恶化。美国的主要责任在于卡特总统积极谋求争夺缓和进程的主导权,苏联的责任则是1979年出兵阿富汗,这一行动不仅加剧苏联同西方国家矛盾,而且使苏联在“第三世界”威望下降和苏联模式吸引力严重受损。

在苏联内部形势恶化条件下,戈尔巴乔夫宣布“改革”经济与社会生活以及对外政策。对待国际关系的新看法不是基于力量平衡,而是利益平衡,对外政策领域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价值的优先权。戈尔巴乔夫提出“欧洲大厦”思想是这一路线在欧洲问题上的反映。在1987年3月苏共政治局会议上,他表示“缺少西欧这个伙伴,我们不能做成任何事情”,包括解决苏联内部问题,诸如需要利用西欧国家科技成果。戈尔巴乔夫不仅在同西欧和美国领导人谈话中,而且在公开演讲中都坚持“大厦”思想。例如在1989年欧洲理事会议会全体会议上,他表示“现在该是结束冷战的时候,过去把欧洲看作是争夺势力范围的对抗舞台”。按照他的话说,“全欧洲大厦”理念要排除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的可能性,首先是战争,这一理念提出“要用克制理论代替遏制理论”。

戈尔巴乔夫多次对欧洲问题发出积极倡议,在西方被当作是苏联实力与影响衰落以及莫斯科准备为拯救现存制度而对西方做出重大让步的证据。西方国家首先是美国外交,利用苏联政权软弱,争取以有利于自己方式解决统一德国问题并纳入北约。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也受到西方摆布,东欧国家领导集团失去苏联军事政治支持而纷纷失败,最终导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为了给戈尔巴乔夫的“药丸甜一些”,西方政治家用一些好听的宣言欺骗世人,即统一后德国不会造成北约向东欧扩大。

苏联解体后,西欧国家对于倒霉俄罗斯的态度不再克制,并同美国分享冷战胜利。虽然通过新欧洲的巴黎宪章(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参与国最高级会晤成果),其中包括对于赫尔辛基最终文件原则的尊重,规定“安全不可分割,一个参与国的安全与所有成员的安全密不可分”,西欧国家提出条款,要让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变成能够对于其他国家内部事务实行干预的单一机制,主要是针对后苏联空间。

中东欧国家的意图就是如何尽快摆脱东方威胁和加入“文明世界”,这使美国及其盟国实现北约东扩的任务变得容易,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防疫线”以预防“无法预测”的俄罗斯。俄罗斯的建议没有被考虑,特别是1993年夏叶利钦总统对波兰总统瓦文萨表示,波兰加入北约是波兰主权范围的问题,而不是俄罗斯的问题。华盛顿考虑到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是俄罗斯加入北约的支持者,或者是与北约同时建立另一个全欧洲安全结构,尽管是形式上,可还是反对缺少俄罗斯参与之下而扩大北约。

由于欧洲和世界地缘政治根本变化而出现欧洲安全结构的变形,这引起“排斥俄罗斯”的政策死灰复燃。在1996年普里马科夫出任外长之后,俄外交认识到北约扩大无法阻挡,试图尽力减弱这种进程的不良后果。1997年5月在巴黎签署俄罗斯与北约基本文件,其中郑重宣布俄罗斯与北约“不把对方视为敌人”。文件具有条约性质,据此北约保证不再把现有军事力量部署到北约新成员领土上。但是没过几年,华盛顿宣布在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领土上部署5000军事人员。在签署这一文件前美国高层人士宣称,北约接受原苏联共和国对俄罗斯而言是重要转折。虽然做出相关保证,这种事情又在波罗的海国家发生,还出现试图接纳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事情。

1999年11月欧安组织伊斯坦布尔峰会上通过欧洲安全宪章,并且在车臣问题上对莫斯科让步很小,欧洲外交力争让俄罗斯承担国际义务而必须从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撤出军事力量。北约的战略理念在1999年4月轰炸南联盟时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同1991年类似理念相比似乎缺少重大差别,可它还是包含三点重要差别:北约捍卫所有成员国自由与安全的宗旨并不以联合国章程的原则为基础;在列举威胁北约利益的清单时,要争取使社会经济改革失败国家的内部政治形势急剧恶化;最后表明“北约仍将是吸收新成员的开放性组织”。

2001年九一一事件使美国经受政治和感情上的强烈震动,好像它有可能会走上集体合作以保障国际安全的道路。普京总统不顾俄政界大多数人情绪而公开支持美国,以此期待获得对方善意的回报。普京决定在阿富汗问题上帮助美国,允许美国军事基地和人员部署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并提供俄罗斯军事援助给予同塔利班作斗争的阿富汗“北方联盟”。普京有关从古巴卢德斯和越南金兰湾撤回重要战略军事基地的决定在俄罗斯褒贬不一。俄罗斯试图恢复因北约轰炸南联盟之后一度冻结的双方关系。2002年5月在罗马举行俄罗斯与北约峰会标志性成果是建立俄罗斯和北约理事会,以此作为在欧洲-大西洋区域安全问题上双方协商、共同合作、共同决定、共同行动的机构。但是至今该理事会具有装饰性质,并不能保证俄罗斯对北约行动的现实影响。

俄罗斯高层希望同西方拉近关系的做法遇到华盛顿的不友善,它在很多方面利用“美国悲情”强化自己对外政策的霸权意图。小布什总统使用武力原则取代国际法,排斥联合国作为协商机构的作用,开始改造北约战略以便于在北约范围之外使用武力。对于俄罗斯善意行动的回报有如下做法:美国退出反导条约,伊拉克战争,西方主要大国积极支持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发生的“颜色革命”,加紧实施吸收基辅和第比利斯加入北约的计划,指责俄罗斯搞“能源讹诈”。

普京在2007年2月“慕尼黑演讲”称美国是世界秩序复杂化的主要设计者,

2008年8月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严重不信任暴露无遗。此时格鲁吉亚确信反俄路线会得到华盛顿和欧盟无条件支持,所以对南奥塞梯采取攻击行动。俄罗斯反击行动引起西方国家猛烈抨击,它们指责莫斯科恢复“帝国政策”和冷战思维。俄罗斯高层在高加索危机中发现自己判断大体准确,即在最近20年里欧洲安全在各个领域都已严重动摇,并且需要尽快“修理”。俄罗斯外交特别注重梅德韦杰夫总统在2008年8月前二个月提出关于缔结欧洲安全法律义务条约的想法。可是这个倡议没有得到西方国家的积极回应,尽管因奥巴马总统宣布“重启”政策而降低抨击俄罗斯的声调。然而,副总统拜登非常直白地表明美国对这一问题的立场:欧洲不需要新的条约和机构,因为“考虑到我们面对的威胁已经出现变化的特点,美国计划建设更加安全的欧洲,在这种情况下要遵守类似北约和欧盟这样的现行机制的基本原则”。

2010年俄罗斯对外政策出现例行调整,试图在同西方关系中确定新的“游戏规则”,以此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利益,考虑同美国和欧盟拉近关系以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保证国家现代化方针实施。在对待北约的立场上出现重大变化:在梅德韦杰夫关于2010年11月里斯本举行俄罗斯与北约理事会会议成果的声明中讲到,尽管现在俄罗斯领导集团还没有看出接纳俄罗斯加入北约的条件,鉴于北约出现的变化有能力使双方结成更紧密合作关系,可能会出现一种坦诚相见的局面。

然而,西方领导人在向俄罗斯示好的同时,追求疏远俄罗斯的目标。2010年10月梅德韦杰夫在同萨克齐和默克尔会晤时,法国领导人回避欧洲安全问题,却大谈特谈在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可能联合的领域,诸如俄罗斯资源丰富、制裁伊朗、寻求调解巴以冲突的途径。在里斯本聚会时,华盛顿及其盟国特别强调阿富汗问题,试图使俄罗斯-北约在这个国家的协同行动具有双方合作主要方向的特点。可是它们在阿富汗问题上施加“压力”会使俄罗斯陷入一种尴尬处境,因为它既是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又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俄罗斯宣称,客观现实本身为俄罗斯和北约结成伙伴关系创造条件,这些声明并不能安抚国际舞台上的其他大玩家。选择在这些领域展开合作,诸如阿富汗、伊朗、近东、关于俄罗斯参与欧洲反导体系进一步对话(自然是防御东部和南部的威胁),这会在伊斯兰世界造成一种俄罗斯要加入西方反穆斯林战略的固定印象。印度和中国也会产生忧虑,它们看到俄罗斯与北约接近包藏着西方国家试图拉拢俄罗斯以压制“亚洲复兴”。2010年10月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和欧亚研究中心合办“俄罗斯对内对外政策调整:前景与对策”研讨会,中国学者提醒俄罗斯领导集团在对待西方关系时切勿匆忙行事。理由在于,“俄罗斯将重蹈覆辙”,鉴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普京执政初期实行倒向西方的对外政策方针,导致“苏联解体,1998年金融危机和颜色革命”。

同样俄罗斯内部在实施新的对外政策上缺少共识。有一种观点广为流行,即根据当局的这一看法,如果认可俄罗斯加入北约可能性,就是以此鼓励美国要把北约变成为世界安全体系基础的方针,并在事实上终结梅德韦杰夫关于建设欧洲安全新结构的倡议。

三俄欧关系的症结:是价值观不一致吗?

2003年12月欧洲理事会通过欧洲安全战略,把同俄罗斯建立更紧密关系的前景与“尊重共同价值观密切联系起来”。2008年高加索危机期间,西方反俄罗斯的主要攻击点之一是俄罗斯不尊重民主、人权和法治的价值观。因此,西方对俄罗斯爆发出的强烈不满具有深刻根源,它们源自于从18世纪起就把俄罗斯变为欧洲均势不可或缺的因素。

当年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不必讲拿破仑),就用文明标准来论证自己征伐俄罗斯的合理性,蔑视地认为它是欧洲边缘的一个暗无天日和忘记上帝的地方。19世纪西欧外交首先是英法,为了给本国对俄政策寻找正当理由就灌输一种观念,即认为它是“野蛮国家”,是不同于欧洲标准和对抗欧洲文明的另类。1843年法国旅行家和文学家克尤斯金侯爵出版的《尼古拉时代的俄罗斯》一书在欧洲各国首都名噪一时。正如法国人卡莱尔·唐科斯认为,克尤斯金对于俄罗斯的有关评价对人们思想具有不小的影响,甚至在共产主义消失和俄罗斯极度迷恋欧洲之时,“依然长久地影响着西方世界对新俄罗斯的种种看法”。

西方政治家为何如此着迷于这本书,尽管在克尤斯金侯爵前后有众多欧洲外交家、商人和旅行家来到俄罗斯并且记述它?虽然作者的描写非常有才华,可是贯穿全书的红线是阐述这样一种思想:俄罗斯是野蛮的亚洲国家,“西伯利亚起始于维斯瓦河”,意即欧洲终止于波兰,俄罗斯不属于欧洲。这位法国贵族写道,俄罗斯人是“文明世界的暴发户”,外面穿着“熊皮和兽皮”,但基本上还是“野蛮人,只是熟悉枪炮武器而已”。根据他的说法,俄罗斯“以为自己是刚刚走出亚洲腹地的巨人,幻想着成为世界统治者,并且过多地承担充当欧洲政治均势的重担”。

克里米亚战争被伦敦解释为是“文明反对野蛮的大会战”,似乎英法结盟发起这场战争,目的不是为了削弱“俄罗斯熊”和不许它染指黑海海峡。可是一战爆发重新使俄罗斯“返回”欧洲。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倾向多次得以印证,即一旦欧洲大国觉得大陆面临巨大动荡威胁(诸如拿破仑扩张),俄罗斯就被急切地捧上欧洲命运主宰者的位子。但是,“危险”一过去,俄罗斯再次变成失去欧洲原有身份的国家,没有资格代表欧洲文明。

在一战期间俄罗斯遭受巨大人员和物质损失,对于协约国战胜德国做出巨大贡献。可是对于俄罗斯的需求一消失,“一切全都返回原状”:武装干涉、建立“防疫隔离线”、国际封锁。这些远不是西方国家使用武力政策对待俄罗斯的全部手段,这一政策穿上与“布尔什维主义瘟疫作斗争”的意识形态外衣就稍微掩盖西方共同反俄倾向。二战表明,面对全世界灾难,意识形态分歧很快退居次要位置,“布尔什维主义”的苏联变成反对希特勒德国的统一战线基础。

就在战前时期,文明标准对欧洲政治留下明显痕迹。西欧国家和美国直至1940年法国被占领之前,一直把德国当作西方世界一部分,并且决心不允许“半亚洲的”俄罗斯进入欧洲。英国人特别热心这个:1937年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公开赞誉纳粹德国可以作为“欧洲反对布尔什维主义的棱堡”。甚至在1942年8月丘吉尔刚一来到莫斯科,由于不满意同斯大林的谈判,就向身边人发泄怨气说:“我听说,俄罗斯不是人类物种。要在自然界他们是比猩猩还低级的动物。”然而,斯大林非常熟悉西方政治家的反苏情绪,同样也不重视西方,特别是对于西方的道德和意志也评价很低。只是由于在二战中联合行动,这种冷漠情绪才退居到次要位置。

今日围绕着二战性质和后果问题展开真正“历史战”,西方在评价苏联作用时观点混乱。如果说以往尽管是不情愿,还是承认苏联军队在欧洲的解放使命,那么如今大量观点则认为,斯大林利用希特勒“冒险行为”从而实现“俄罗斯人占领中东欧国家的帝国思想”。这种观点的证据是,1996年著名英国历史学家戴维斯的《欧洲史》出版,作者把希特勒进攻苏联说成是“纳粹捍卫文明的十字军远征”,德国占领者是“欧洲免遭东方进攻的保护者”。苏联军队被看成是“一帮衣衫褴褛、装备极差的人”,他们好像是“亚洲的游牧人”,给欧洲带来“劫掠、暴力、混乱和恐怖”。他们甚至把苏联人民在战争时期表现出的英雄主义当作是对欧洲人生命标准的冒犯。例如法国哲学家戈留克斯曼指出,欧洲人很难明白普通俄罗斯人“动物”本能的反应,正如在拿破仑时代,他们为驱逐占领者而表现出自我牺牲能力。

冷战时代表现在两个势均力敌集团的激烈竞争,当时宣扬“西方文明”优越性话题不太现实。双方宣传战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展开。随着苏联内部问题累积和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西方对苏联思想基础的攻击带有不愿接受苏联的意味,因为这个国家阻碍着西方价值观在全世界的传播。里根总统(1981~1989)在反对共产主义口号下发起对“邪恶帝国”的十字军远征,同苏联在全球和地区展开直接对抗,力图打破军事战略均势。

俄罗斯同西方关系重新带有文明争执的色彩,这主要是由于叶利钦等人认为,与冷战时期前对手结成战略联盟有助于在国内展开同“旧制度”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包括时任外长科济列夫的许多人都支持这种看法,即新俄罗斯应该用任何方式力争同“文明西方”接近,不在乎其角色如何。叶利钦在评价对外政策有必要急剧转变时走得更远,认为整个俄罗斯都在为苏联威胁到“文明国家共同体”而羞愧和备受折磨。在华盛顿和西欧国家,这种立场被认为是俄罗斯放弃苏联过去,是承认俄罗斯“不文明”。由于不能全面评价自己的国家,俄罗斯领导集团很难期待西方将它作为一个平等伙伴来对待。

1994年俄罗斯与欧盟伙伴合作协议(1997年生效)签署,它具有“先生”和“学生”的性质。协议序言只限于关注到“欧盟成员和俄罗斯之间存在的历史联系和共同价值观的重要性”,协议提到实现双方伙伴关系取决于“俄罗斯政治与经济改革的继续和完善”。1998年卢文教会大学(比利时)出版《俄罗斯是欧洲大国吗?俄罗斯在新欧洲的地位》论文集,它收集欧洲政治家与外交家及学者的文章就证实这种看法。论文集主要内容认为,二战前后的苏俄基本上被看成是“迷途的羔羊”,欧洲部分国家承担某些扩张主义欲望的责任。苏联解体后,欧洲开始把俄罗斯当作是欧洲国家具有“特殊”地位的“学生”而加以接纳,它受邀来观摩欧洲一体化进程却没有投票权。在文集中确认,为了克服俄罗斯与欧洲在历史上的“疏远”,俄罗斯领导集团应该“表明”自己政策的欧洲倾向,并“说服”欧洲人相信有必要接纳俄罗斯。

21世纪初俄罗斯领导人宣布建设民族国家和实行独立外交,强调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这引起西方许多政治家的批评,他们指责俄罗斯恢复“帝国思想”和沙文主义。西欧人士特别注意到普京关于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的观点。德国前外长菲舍尔表示,大多数欧洲国家坚决反对重新审视后苏联空间已经建立的秩序,认为苏联消失是“巨大成功”。普京在慕尼黑演讲同样遭到美国和西欧的抨击,它们认为普京的“冷战言语”意在“挑起新的冷战”。根据广泛流行的一种观点,西方应该联合起来准备应对俄罗斯的新政策,以捍卫西方价值观。

在欧洲有不少政治活动家认为,在国际竞争加剧条件下,同俄罗斯结盟可以大大加强欧洲在世界政治的影响力。还有更坚决的观点认为,“拯救老欧洲”必须接纳俄罗斯,并与其在不同价值观但却是在共同目标基础之上建设欧洲。但总体上,它们无法在欧洲占据上风。有一位研究俄德关系问题的知名专家德国人拉尔早在2007年确认,越来越少的欧洲政治家信奉俄罗斯属于欧洲的思想,在这里发挥作用的不仅有对于俄罗斯根深蒂固的历史憎恶,而且还有前华沙条约成员国执政集团带进欧盟的反俄综合征。据拉尔说,对西欧国家而言,关于西欧自由主义价值观免遭外部侵害的问题具有决定性意义,西欧政治家将美国和跨大西洋联盟扩大及巩固看成是它的主要捍卫者,所以宁愿疏远俄罗斯并“把它推向亚洲”。

毫无疑问,俄罗斯主要还是一个欧洲国家,很早就与欧洲保持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联系。作为欧洲一部分,虽然有全球化强大影响,俄罗斯社会生活还是受____价值的深刻影响。在300多年里俄罗斯优秀人士一直认为,没有欧洲就无法想象俄罗斯,他们羡慕大陆主要国家所具有的民主标准,期望俄罗斯赶上欧洲生活的水平。但是,西欧从未真正将俄罗斯当作志同道合者,不允许俄罗斯靠近它。现如今,当共产主义消失之后,俄罗斯建立起资本主义秩序,西欧并不急于在同俄罗斯关系上“卸载重负”,反而在继续设置障碍。应该说,目前俄罗斯可以提出不少理由,以便让欧盟抓紧缔结俄欧之间新的基础协议,将改变基本制度的问题推迟至未来时期。在俄罗斯出现大多数欧洲人无法思议的社会分化和营私舞弊以及超出国界的有组织犯罪。眼下俄罗斯自己不能消除这些“病症”,欧洲人那里还将有众多理由,以此继续把俄罗斯当作欧洲的“另类”。

俄罗斯向往欧洲的历史情结总是伴随着它的外交意愿要给予欧洲政治更大的影响力。但是,要是特别指望它能建设西欧式政治与经济结构,并按照欧洲人喜好的文明标准和“东方威胁”不可避免的议题来行动,那是非常轻率的。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根本转变,表现在产生新的国际政治中心和美中竞争加剧上。欧洲自身正在经历“乐观主义时代”终结(从柏林墙倒塌至金融经济危机开始),这不禁使人对于欧洲一体化现有水平的稳固性和民族主义情绪增长的问题产生严重怀疑。

在世界力量配置变化的条件下,俄罗斯领导集团正面临抉择:要么满足于现在已经掌握核武器,并实施“能源战略”的“安全阀”,要么成为多极世界的积极支持者,并集中精力使俄罗斯成为其中一极。历史已经证明:俄罗斯的实力与威望首先取决于顺利解决内部发展问题,同时再去实施基于欧亚大陆国家战略地位的对外政策。俄罗斯是应该收敛对外政策中一头扎向欧洲的做法,面向东方亚太国家的时候了。

作者:陈新明。

看了“时事政治论文3500字”的人还看: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三

在我国的传统佳节中,有一个古老的习惯,就是吃年夜饭,这一习俗是由来已久的。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的尾声,又叫“过年”。过了年,人们就更忙了。要做的事情就是吃饺子,放烟花,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等等,每一样事情都很重要。

过年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有放鞭炮,吃饺子,放烟花。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吃饺子。

在过年的时候,我们家是吃饺子,吃饺子的。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所以,过年的时候,我们就要吃一个个饺子,不能让它掉在地上,也不能把饺子弄破了。

到了春节的时候,我们一家就要去老家,去给爷爷,奶奶,姥姥拜年。

这就是我们家,一个充满快乐的春节。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四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烟条例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4月12日,记者在条例实施倒计时50天宣传活动上了解到,届时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将走上街头,开展控烟执法。

近年各地纷纷出台控烟条例或禁烟暂行规定,尽管配有罚则,但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地方几年没有处罚过一个人。原因很多,比如取证难,再比如执法主体不够明确、人员紧张,甚至包括执法者怕麻烦等情况。此外,还屡屡出现拒绝受罚的情形,由于缺少专门控烟队伍天天上街巡查,就算是抓到违规抽烟者,罚款执行起来也难。有业内人士感叹:“有的人吸烟了,等你人来,他烟头已经掐灭了;还有的客人在抽烟,服务员说老板不在,就是不给钱……”确有一些经营场所出于利益驱动,不愿劝阻消费者吸烟。

此次,北京出台的控烟法规,被称为“史上最严”,体现在“凡是有屋顶的地方都不能抽烟”,除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之外,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儿童医院等场所的室外区域均为禁止吸烟区域。甚至被冠以“目前国内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为接轨的一部地方性法规”。但是,最严法规要落到实处,仍需要执法有力。

我国香港地区关于控烟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是处罚金额高。按照香港的《定额罚款(吸烟罪行)条例》,在指定为禁止吸烟区的区域内或在公共交通工具内吸烟,罚款1500港元。二是欢迎举报。吸烟时间短,“难取证”的问题在全世界都存在,市民举报就凸显了作用,据报道,在,香港的控烟督察共收到约万宗有关吸烟的投诉。所有违例吸烟投诉,控烟办公室都会根据既定程序跟进,向投诉人了解详情,例如违例吸烟的时间和地点,针对投诉内容还考虑日后于个别时段到有关地方进行突击巡查。三是加强巡查。控烟督察的巡查时间除一般办公时间外,也包括星期六、星期日及公众假期、晚间和凌晨时分。对于违例吸烟情况较为严重的公众场所,控烟办公室会重点打击,作出更频密的巡查。这些做法并不难参照,如果内地执法部门择其优点,落地执行,势必能发挥良效。

这些年,一些法律法规或公共政策出台,舆论总不忘冠以“史上最严”的前缀。评价法规、政策是不是“史上最严”,不能光看条款,而是更多体现在执行上。有了钢牙利齿,会不会张嘴?张嘴了,会不会咬下去?如果“史上最严”的控烟法规执行到位,真正成为撒手锏,无疑值得期待。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五

摘要:刚刚过去的2009年,注定成为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下一个30年的第一年;这一年,是祖**亲的`60华诞;这一年,中国经济“保8”目标几成定局,继续一骑绝尘快速向前,国家实力不断提升;这一年,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咬定改善民生不放松,官意与民意良性互动的格局加速形成;中国严治腐败,严训“执政骨干”,促进吏治清明,提高执政能力……作者:作者单位:期刊:创造journal:creation年,卷(期):2010,“”(1)分类号: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六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大国崛起离不开文化思想的崛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要在经济奇迹、经济崛起的同时,实现文化复兴。因为大国发展,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增长;不仅是经济发展,而且是文化发展;不仅是经济繁荣,而且是文化繁荣;不仅是经济复兴,而且是文化复兴。当今中国不仅应是经济大国,而且更应该应是文化大国。而中国文化强国之路又面临的极大的挑战和机遇!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总之,我觉得学习这门课是必要的,要使这门课真正发挥其作用,不仅要从学生自身方面加以认真对待,而且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方面也应得到完善。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七

论文通常用来指在各个学术领域进行研究并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论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近年来,思想品德学科的中考,时政性已是不可避免,并且这种趋势会越发凸显。因而要求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对国内外大事格外关注,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源于各大新闻、媒体、网络等的时政信息,如人民网、《华尔街日报》、《人民日报》、《半月谈》、《时事》等。并将这类素材凝练成短小的文字,引导学生对时事进行了解,并联系教材知识。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应加强对周围的人、事的关注,思考这些实践的真实意义及价值,并结合教材,利用正确的观点对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时事意识,引导学生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问题,同时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激发其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学生。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考查,针对的是大多数学生,因而偏难偏怪的现象几乎不会出现,这就给学生、教师备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恰当把握时政的命题重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生在时政复习的过程中,要多比较历年考点,筛选出具备极大可能性的考点。比较近年来的中考时政考题时发现,在时政考查时间范围上,大概范围在上次中考结束到本次中考开始之前这一年时间;考查内容上,一般会以这一年来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而且当地发生、并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也会作为中考时政的考查点。同时,在对时政考题的考点筛选上可以发现,一年的考题中,不可能出现所有范围的热点,同时三年之内几乎不会重复考查同一考点。因此,在时政复习中,可将三年内未出现或出现较少、并与时政有关的考点作为复习中的重点。但同时,也应注意热点问题,将相关考点作为次要重点进行复习。多比较、多筛选,从而在中考时事政治的复习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考的时事政治考查是建立在青少年的生活认知之上的,尽管时事政治在中考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其重要性也逐渐凸显。但是,纵观近年来的中考政治,其难度系数尚处在中低层,基础性的知识在试题的考查中尚占有重要地位。“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在时事政治的复习中,应多结合课本,多联系实际生活。时事政治虽然表面上考查的是学生对时事的认知,实则还是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对待那些新提法或者是需要深入的观点,在备考过程中需避免走弯路。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对于怎样促进国家安全”等问题,在备考过程中就应避免,而应该注重的是与课本的联系,只要了解到国家安全对国家主权的影响等与课本相关内容即可。同时,要联系实际生活,了解实际生活中与国家安全主题有关的事件,如斯诺登事件等。时事政治教育具备极强的社会性、现实性,是引导学生学习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方针路线的教育,其以社会热点的透视为基点,牢牢把握时代的发展特征,正确评估当前社会发展形式,将政治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的国内外大事,一方面能增强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政治,另一方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剖析能力,锻炼学生联系根源知识的能力。因此,在中考时事政治的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做到对时事政治资料多收集、多了解;对历年考点多比较、多筛选;对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多结合、多联系。通过这几种有效的复习方法,才能高效完成时事政治课程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时效,使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中考时政复习中得心应手,取得良好的成绩。

摘要:20世纪末以来,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安全的重要因素。“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不断扩散,持续上升。本文拟在分析国际国内__处突的形势和特点,提出新时期、新形势、新条件下武警部队__处突的任务部署。

关键词:__处突形势特点。

20世纪末以来,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安全的重要因素。据美国国务院2007年发布的年度全球__形势报告,这一报告说2006年全球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和前年相比上升了40%,恐怖袭击的次数也上升了25%,2006年全球共有20498人因恐怖袭击死亡。由此可见,全球恐怖活动并不是在消减,而是日益剧增;与此同时,我国国内恐怖活动也在局部范围内不停的活动,主要是“__”分裂势力:他们企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以分裂为目标、以宗教为外衣、以恐怖为手段,比较危险狠毒;他们跟国外恐怖组织相联系并借助国外势力,不断的威胁着我国的局部社会稳定、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断颠覆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除此之外,其他各种恐怖势力也在不断威胁着我国。因此,全球及国内__形势不容乐观!

(一)形势。

放眼国际,可以看到国际恐怖活动越来越猖獗,形形色色的恐怖组织及其个人,一次次把灾难或灾难的阴影抛向各个国家和地区。这对许多国家的政局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威胁,更重要的是人民的生命财产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令我们值得深思。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10年全球恐怖袭击次数总体成上升趋势,国际恐怖与__斗争出现了“__、__,越反越恐”的现象。

(二)特点。

实施恐怖袭击的人员的组成、攻击目标、攻击方式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使得各国对此更难以防范、控制和对抗,尤其是更多地采用自杀性袭击方式后,所造成的影响更大,给人民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恐怖手段现代化信息化装备已经渗入了恐怖袭击,如各种先进的塑胶和液体遥控炸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电脑“黑客”和“克隆”技术手段等。

恐怖危害民众化当代恐怖主义的袭击目标,除了作为明确目标的政界、商界、军界、金融界等要人外,还更多的指向了无辜的民众。如1995年恐怖事件造成165人死亡,1996年增至311人,1997年则超过千人,美国“911”事件竟致死无辜民众数千人。

(一)形势。

(1)解决“__”恐怖组织。外国势力插手较深,我国只能通过外交努力与其所在国共同解决。

(2)同阶段,新疆内部的恐怖组织也频繁开展恐怖活动。

(3)“__”势力基本形成了以西亚为大本营、以中亚为桥头堡、以南亚为训练基地、以欧美为协调指挥中心、以新疆为主战场的态势。

(二)特点。

(1)“__”已经成为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结合体。‘以分裂为目标、以宗教为外衣、以恐怖为手段’的‘三位一体’的政治势力比较危险和狠毒。

(2)新疆内部的恐怖组织手段不断趋向残忍化。不仅杀害汉族人和回族人,还有__人;不仅针对中国人还针对外国人;受害者不仅有“异教徒”,还有伊斯兰宗教人士。

(3)“__”势力的基本策略已转向“文武并重”,并有相对分工。高举“奉行民族自决,争取民族解放”旗号,意在赢得西方国家的支持,促使“新疆问题”国际化。

从__怖斗争的形势特点来看,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有针对性的斗争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反对恐怖主义是我国的一件大事,作为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武警部队肩负重担、任务艰巨。因此,应该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及早及时地加大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立足于我国__怖斗争的实际,结合我国专业__力量编制及结构的特殊性,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部队的信息化装备程度以及__作战能力,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二,加强国际合作、联手打击恐怖主义。反对恐怖主义绝不是一两个国家就可以单独实现的,必须加强同国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包括情报、信息化装备、人员培训、经验交流等。

第三,加强情报合作,多方合作,提高信息化情报获取装备,拓宽来源,掌握恐怖动向、恐怖袭击的目标、途径、采用的方式方法等都具有极端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

第四,加强与各兵种、地方及国外情报部门的情报协作与共享。

第五,加强__专门力量建设,加强高素质、精通信息化装备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大__战术训练。提高处置恐怖袭击事件的实战能力,成立各种__怖部队。

第六,加强__信息化装备建设。信息化装备是__战斗人员进行战斗的物质基础,没有现代化的__装备器材,就会严重影响一线战斗人员主观能动性以及战斗技能的有效发挥。

总之,__斗争将是一场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斗争,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特殊战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__怖斗争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敢地面对恐怖主义的严峻挑战,确保__怖斗争的最后胜利。

摘要: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主要表现在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方式、自主创新能力、现存的世界经济规则及世界列强对中国崛起的态度等方面。

关键词: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约束条件;发展对策。

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是—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能够保持适度高速(年均8%左右),增长速度不要大起大落,并且各主要决定因素能够支撑经济增长在中长时期内(10年以上)保持这种平稳高速增长态势的可能性。

从经济学角度讲,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包括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因素及社会方面的因素,前者主要是自然方面的因素与地理环境方面的因素,而后者主要指人口、文化传统与制度等方面的因素。这些约束条件主要表现:(1)资源;(2)环境;(3)人力资本;(4)经济增长方式;(5)自主创新能力;(6)现存的世界经济规则及世界列强对中国崛起的态度等等。

1、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最为突出的。发展方式问题,说到底是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基本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强调发展循环经济。

资源与环境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制约条件。而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这些制约的良策。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循环经济应该包括四个要点。第一,资源的高效利用。也就是说,要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要延长产品的寿命;尽可能不要使用一次性产品。第二,减少废物的排放。生产、消费过程中会有废水、废气、废渣的产生,首先要通过技术革新、生产进步尽量减少废物的排放。第三,把废物最大限度的转化为资源。对不得不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对其中可以利用的东西要尽量提炼、回收加以利用。第四,对实在不能再用、再回收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应该做无害化的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要在这四个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制度建设加以保证。发展循环经济,还要大力发展新经济。例如,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的新能源开发,包括物资回收、租赁业务、修补行业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可持续发展中又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提高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是提升我国人力资本内在价值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这是关于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方针和要求,表明中央对自主创新问题的高度重视。

4、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中国经济要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要做好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配套建设。

首先必须将就业问题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稳定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努力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一个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因为物价的基本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特别是对于低收入者,因为他们是经不起物价上涨冲击的。另外,政府还要在教育上有突破性的举措;教育不仅是缩短贫富差距最有效的手段,更是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所需要的高素质人力资本的主要推动力;未来的产业大军的受教育水平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真正可持续地发展;另一方面,亟需加大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入,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的经验值得借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配套支持条件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真正全覆盖,为广大百姓提供底线经济安全感;政府应该加大在健康医疗和失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

5、提升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

现存世界经济规则及世界列强对中国崛起的态度也是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如何提升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从而达到反制约的目的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对策之一。

目前席卷全球、特别是严重影响西方经济列强的金融危机既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同时也为中国提升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提供了机会。中国应该利用昔日优越感浓厚的美欧有求于中国的难逢良机,在为世界经济的稳定注入信心与力量的同时,争取在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过程中发挥建设性的领导作用,谋求与中国经济实力相称的话语权。中国在有效整合新兴经济体的力量与诉求的基础上,应该理直气壮地提出并实现自己的改革主张,同时积极参与并争取主导包括金融秩序在内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塑。中国还应在充分了解西方底线的基础上,提出他们可接受的关于国际经济秩序尤其是金融体系改革的前瞻性议题,进而拿出细化议题的实施方案。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秩序,以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与金融格局中的边缘化地位,以真正提升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

结论。

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关键在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就是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经济必须保持高速平稳地增长。鉴于我国自然资源不足与使用效率低下、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人力资本的内在价值有待提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十分薄弱、现存的不平等的世界经济规则及世界列强对中国崛起的阻碍态度等约束条件,中国应该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其中重点应该包括:(1)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强调发展循环经济;(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和;(5)努力提升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八

[摘要]当代中国影视作品逐渐“去政治化”、多元化、生活化、人本主义化,这折射出中国政治转型:从1949~1978年的“全能主义政治”向1978年后的“后全能主义政治”和中国特色民主政治转型,从人治向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转型,从统治型政治向管理服务型政治转型。中国政治转型是当代中国影视发生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反过来,当代中国影视的“去政治化”、多元化、生活化和人本主义化影响着中国政治转型,推动中国政治朝民主化、法治化、人本主义政治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当代;中国;影视作品;政治转型。

当代中国影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异常繁荣。从题材看,有的影视作品关注爱情,如电影《山楂树之恋》;有的关注家庭伦理,如电视连续剧《我的丑娘》;有的关注职场形态,如电视连续剧《杜拉拉升职记》;有的关注男女情色,如电影《色•戒》;有的关注反腐,如电视连续剧《大雪无痕》。可以说,当代中国影视越来越“去政治化”(当然,“主旋律”影视作品还占一定比例),走向多元化、生活化和人本主义化。

然而,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期间的中国影视是高度政治化的、一元化的,主要以阶级斗争为本。

为何当代中国影视发生变迁?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政治发生了转型。当代中国影视变迁是中国政治转型的一面镜子。

一、中国政治转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中国政治可称为全能主义(totalitarianism)政治。按著名美籍华人学者邹谠教授的观点,“全能主义仅仅指政治机构的权力可以随时无限制地侵入和控制社会每一个阶层和每一个领域的指导思想,全能主义政治指的是以这个指导思想为基础的社会。”[1]1949~1978年的中国社会是政治化的社会,政治活动渗透到社会的各领域,政治权力无所不在,党对社会的动员和驾驭能力非常强,控制着社会一切资源。

1978年后的中国政治属于后全能主义(post-totalitarianism)政治。在这阶段,前阶段(1949~1978)的全能主义政治的影响还存在,但现阶段的全能主义政治的表现大不如前,呈弱化趋势,这突出体现在中国社会从以阶级斗争和_运动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与走向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相应,中国政治出现两个转变:从传统的人治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转变,从统治型政治到管理型和服务型政治的转变。这意味着中国政治的专制色彩慢慢淡化,民主色彩逐渐变浓,统治功能慢慢弱化,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逐渐增强。

二、中国政治转型对当代中国影视的影响。

在1949~1978年的中国全能主义政治的背景下,党领导一切,一切都要听党的话,一切都被政治化,其中包括影视。当时的中国影视成为党的舆论宣传工具。党利用它宣传党和党的领袖的丰功伟绩,塑造党、人民解放军、革命先烈、战斗英雄、社会主义新人的光辉形象,高唱新中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赞歌,揭露和批判旧中国社会和“三座大山”的种种丑恶和罪行,敲响阶级斗争的警钟,要求人们永远保持革命的高昂斗志。我们以电影《白毛女》《刘胡兰》《雷锋》为例来说明这点。

1950年王滨执导、1951年获第6届卡罗维•伐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的电影《白毛女》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污辱其女喜儿,喜儿被迫逃入深山,变成白毛女,八路军来到该地区,喜儿重见天日。该片的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该片鞭挞罪恶深重的中国旧社会,赞扬改变人民命运的新中国,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片子。

1950年摄制、冯白鲁导演的电影《刘胡兰》刻画了女英雄刘胡兰的一生:小时候,红军孙同志经常给她讲革命道理,使她从小树立反抗恶霸地主的勇敢精神,她加入抗日队伍,并被选为村妇救会领导人,经过考验,她被批准入党,在营救党支部书记石德辉等人的战斗中,她不幸被捕,但她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于敌人的铡刀下,毛主席为她题写悼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该片是一部歌颂革命英雄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史诗影片。

1963年摄制、董兆琪导演的电影《雷锋》描绘了一名平凡然而伟大的战士——雷锋: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雷锋从身边小事做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做了无数好事,包括做义务劳动、风雨中护送老大娘回家、为灾区捐款、替战友为家里寄钱等,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殉职牺牲,毛主席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该片是一部宣扬社会主义新人、歌颂共产主义道德的经典红色影片。

在政治转型氛围中,中国影视也逐渐从党的严密控制下解放出来,中国影视的定位不再只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可以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事实上,当代中国影视已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为党做宣传、弘扬主旋律的影视作品仍占有一定的份额;贴近社会、贴近老百姓、贴近生活、走人本主义路线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形成一股不可逆转之势;一些敢于批评党曾经犯的错误的影视作品露出水面,引人关注。我们以电影《开国大典》、电视连续剧《我的丑娘》、电影《色•戒》、电影《活着》为例进行分析。

李前宽、肖桂云导演、1990年获得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多项大奖的电影《开国大典》,以纪实手法回顾了开国大典的来龙去脉: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胜利后,蒋介石率国民党残余部队逃往台湾,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毛主席为开国大典做最后的准备工作;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在隆隆的礼炮声中,庄严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们欢呼雀跃,整个广场为之沸腾……该片是一部主旋律政治大片,其目的是宣扬党、党的领袖、人民解放军的伟大功勋。

单连全导演的电视连续剧《我的丑娘》近年来打动了众多观众的心。该片讲述了一个曲折的家庭伦理故事:村妇丑娘的丈夫英年早逝,她守寡一生,将儿子王大春拉扯长大;儿子进城打工后与城里姑娘赵小旭相爱,准备结婚;由于赵小旭看重相貌,王大春向她隐瞒了自己有丑娘的事实;丑娘得知儿子的婚事后,卖掉房产,来到城里,想为儿子操办婚礼,却不料被怕露馅的儿子拒之门外;遭遇车祸恢复后的丑娘费尽周折,成为儿子家的保姆,为了顾及面子,母子都向赵小旭隐瞒了丑娘的真实身份;丑娘的吃苦耐劳和默默奉献感化了儿媳,也让儿子内疚;在丑娘弥留之际,儿子受不了良心的折磨,向媳妇说出实情,媳妇惊愕不已,给了丈夫一记耳光,然后扑向丑娘,哭着说丑娘是天底下最漂亮的母亲……该片完全没有政治色彩,真正地“去政治化”、不戴政治帽子,是纯粹的生活片,它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呼唤和渴求。该片是众多生活片的一个代表,它能够横空出世,广为流传,说明了我国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已经软化,越来越有人情味。

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该片描述1930年末,一位女知识青年化身刺客,企图用美人计刺杀汪精卫阵营中一位高级特务,双方在政治、权谋、性之间尔虞我诈的故事。该片出现大量的裸露和性爱镜头,令人瞠目结舌,满足了众多观众的窥淫欲。这在改革开放前的政治化中国是无法想象、闻所未闻的,而在政治环境软化的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夹杂裸露镜头乃至色情的影视作品可以堂而皇之地被搬上屏幕。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透过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凄惨遭遇,表达人对自己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握之痛。该片也包含对党曾犯过的严重错误——“大跃进”““””的深刻批判,其中一个经典情节是人民公社化时期村长要砸福贵家的锅拿去炼钢时说的一番话:“村里办了食堂,砸了锅,谁都用不着在家里做饭了,省出力气往共产主义跑,饿了只有抬腿往食堂门槛里放,鱼啊肉啊撑死你们!”敢于批判党犯过的错误的影视作品能够拍摄和公映,这说明党的胸襟和气度,也说明中国政治的民主气氛在逐渐浓厚。

三、中国影视变迁对中国政治转型的影响。

反过来,当代中国影视的“去政治化”“生活化”和“人本主义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政治转型,推动中国政治朝民主化、法治化、“人本主义政治”的方向发展。为何?因为中国已经进入“影视时代”,影视越来越成为国人的主要娱乐方式,影视作品影响着国人(包括国家领导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人本主义影视作品对国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想象,观看、欣赏和喜爱人本主义影视作品的国人越多,中国政治朝人本主义政治发展的进度就越快。

[参考文献]。

[1]邹党。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的角度看[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3.

[2]徐湘林,等。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38.

[3]高景柱。传统与现代——对中国政治转型的一种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7(03)。

[4]黄海澄。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价值选择[j]。文艺理论研究,2002(05)。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九

敬爱的党组织:

我于xx年6月16日被党组织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至今,我的预备期已满一年,根据《党章》第一章第七条的规定,我今天特向党组织申请转为中共正式党员。这一年里,作为预备党员,我在党组织严格要求下,在支部党员的帮助下,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党内活动,我的政治、思想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党性,我进一步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要解决组织上入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党。下面,我向党组织汇报一年来我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

一、思想方面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加强党性锻炼。

在近一年来,我再一次认真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认真全面的学习了新党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为了将快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我积极从电视新闻以及报刊杂志上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并且按照一名***员的保准严格要求自己。三月份召开了两会,我更是深入学习了***在两会报告中的内容。两会所汇聚成的智慧正在变成一种公民的责任和动力,激励着我,鼓舞着我,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而不懈努力。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更加坚定了对****的信念,并且懂得了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只有坚定了****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好形势下,永远保持一个***员应有的****先进性。同时,我认识到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与实际相结合。必须把追求远大理想与实现现阶段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在脚踏实地追求人类最高理想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人生的品位。要将个人的目标理想与全社会全民族的“中国梦”相结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工作方面勤于学习,注重实践,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出了一定的贡献。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都能爱岗敬业、认真钻研业务,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和胜任工作。去年,生产科刘科长因车祸住院,我又兼任生产科长工作,整个生产技术质量的压力一下子压到我一个人身上,我积极到医院向刘科长请教,跟同事反复商讨,并创新工作方法,保障了生产的有序进行。多部门的工作经历,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经验,培养了我的工作能力。同时,使我在思想上更加成熟了,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生活方面积极进取,乐于助人,严于律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坚决践行中央“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我为人谦虚真诚,处事公道正派,心胸宽容大度,不计较个人得失。待人诚恳、友善,在不同的工作岗位,都尊敬领导,团结同志,能以大局为重,较好的处理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对客户热情周到、积极服务。对客户反馈的质量问题,能坚持原则,主动的与客户交流探讨,有问题主动承担责任,确实没有问题也能积极争取,用事实和数据说服客户,展现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我也一直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主动帮助其他同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注意积极团结同事,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在这一年的预备期内,我的思想政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工作和生活上发挥了一个党员的作用。但是,我离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还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克服,在思想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相信,在以后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各位党组成员及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克服缺点,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能经受任何考验的真正的共产党员。

今天,我向党组织递交了转正申请书,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渴望按期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请党组织考虑我的转正申请,我将虚心接受党组织对我的审查和考验,我也愿意接受党组织的长期考验。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看了入党转正申请书时政篇还看了: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十

西藏,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

西藏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发展阶段,西藏走上了与全国一道快速发展的轨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今天的西藏与20世纪50年代以前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西藏人民获得了自由、平等和尊严,充分享受着现代文明成果,正为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团结奋斗。

一、风雨路:

旧西藏“具有中世纪的性质”,“实行的是封建制度”。“人民还停留在中世纪的年代,不仅仅是他们的政体、宗教方面,在他们的严厉惩罚、巫术、灵童转世以及要经受烈火与沸油的折磨方面是如此,而且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也都不例外”。“藏人如牛似马地劳累,而赢来的却是为数甚微的生活必需品”。旧西藏经济十分落后,交通闭塞,没有现代工业,只有牧业和少量农业、手工业。自1959年民主改革后,特别是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1.废除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使农奴和奴隶成为土地的主人。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第一次成为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主人,焕发出了空前的生产和生活热情,迅速改变了西藏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条件。

2.废除政教合一制度:民主改革去掉了宗教被封建农奴制玷污了的东西,恢复了宗教的本来面目,有效保障了西藏人民宗教信仰的自由,也为西藏实行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3.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通过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消灭了在西藏延续数个世纪的封建农奴制度,迅速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使百万农奴和奴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获得了解放,使西藏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创了西藏发展的新纪元。这是西藏社会进步和人权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变革,为西藏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确立了崭新的起点。

二、彩虹桥:

1.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西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有了制度保障。2.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3.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极大改善。4.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西藏实行藏、汉语文并重,以藏语文为主。目前,所有农牧区和部分城镇小学实行藏汉文同步教学,主要课程用藏语授课。5.现代教育和新闻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现代教育和新闻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50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西藏教育事业,使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西藏的改革是全面的、深刻的,西藏的发展与进步则是和谐的、现代的。伴随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西藏社会发生着由传统向现代的整体性变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是西藏政治进步、人民当家做主的前提与根本;新型民族关系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得西藏各族人民的各项权利得到可靠保障。西藏的改革开放与全国的改革开放同起步,西藏的发展进步与全国的发展进步共愿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之下,在继续深化改革的趋势之下,西藏的各项事业将更加欣欣向荣,西藏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十一

过去几十年来,中日关系一边发展,一边不断集中爆发矛盾和冲突。每次两国关系恶化,日本或者是挑事者,或者是放纵偶发事件升级的一方。无论历史、贸易还是海洋权益,只要日本不率先发难,不火上浇油,中日关系就相安无事。

历史证明,面对日本这样的邻居,光讲友好显然是不够的。过分强调中日关系重要,会使日本误判中国对国家利益的排序,误判中国社会对日本挑衅的容忍度。中日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利益体,两国过去发生过战争,今天在战略上互相防范。两国的友好只能以互利和相互尊重为前提,日本的自我纵容应明确不被允许。

中国应建立一整套反制日本挑衅的外交选项。对日本的各种对华不理智行为,中国有必要将其分类、分级,它的每一种挑衅,中国都有必要提前预设反制措施。通过几次快速、坚决的斗争,中国就能在日本的对华思考中植入新的认识,他们会清楚,对维系中日关系,中国没有比日本更多的义务,日本必须同时尽力。

中日经常陷入谁的力量更大的议论,但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中国对日本态度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显然没有强大到可以忽视日本,但与日本闹僵,显然也不会动摇中国发展的根基。中日只能是正常的国家关系,日本对中国重要,因为所有邻国对中国都重要。但同时日本对中国并不重要,因为与任何一个国家关系恶化,今天的中国都能够承受。

反制日本,中国应首先利用经济资源,特别是市场资源。中国目前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国,中。

国学。

者唐淳风估计,近10万家日本企业主要靠中国市场存活。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存度已超过对欧美等国,粗略估计已超过40%。中国应打通中日关系的政治和经济领域,使日本在做任何一件事时,都考虑自己的实利。此外,在东亚安全、环保、日本的联合国地位等诸多问题上,中国出牌也应坚决。

中国不想与日本主动摩擦,但过去几十年,特别小泉执政以来,中国的善意没有被日本准确理解,中国只有同时加强与日本斗争的另一面,才能促使日本全面看清并尊重中国。

这样做与中国要有大国的胸怀并不矛盾。大国需要承受更多的问题和矛盾,经历更多的猜疑、敌意以及对这一切的化解。中国与日本为邻,就应让日本清楚我们准备做它什么样的邻居。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十二

大伙们,你们知道钓鱼岛是哪个国家的吗?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那为什么日本说钓鱼岛是他们的?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明朝初,杨载发现钓鱼岛列岛;1582年,明朝将钓鱼岛归入中国版图,隶属福建。日本明治维新后,推行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1879年占领琉球群岛,但当时日本刊物《琉球志》地图中,并没有将钓鱼岛列岛列入日本领土范围。1884年日本人贺辰四郎才发现钓鱼岛,比杨载晚了52019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将钓鱼岛与台湾一起割让给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后,台湾归还中国,但琉球归属权未定。1951年,在中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均无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美日签订了“旧金山和约”,日本私自将琉球和冲绳交给美国托管,对于这一“和约”,我国政府宣布不予承认。1970年至1971年,美国又将琉球和钓鱼岛一起交给日本,触发全球华人第一次保钓运动。中日建交后,双方同意暂时搁置钓鱼岛主权问题。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政府不顾中日双方的有关承诺,默许右翼团体到岛上建灯塔、立界碑,派军舰阻止大陆和台湾渔民在钓鱼岛附近捕鱼,甚至阻止我方在该海域进行军事演习,气焰十分嚣张!日本之所以垂涎钓鱼岛,主要是因为1969年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称,该地区可能蕴藏着石油!因此,日本政府想通过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将其据为己有,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并说日本政府已与声称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日本国民签订了所谓正式租借合同,以年租金2256万日元的价格租下了钓鱼岛及附近的南小岛、北小岛三个岛屿,租期从2019年4月1日开始至2019年3月31日止,而且,这种租借合同今后将长期维持下去!

中国政府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发表严正声明。同时近几年来,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民间保钓人士多次自发组织保钓活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登上钓鱼岛!维护中国的主权!但是,台湾有一个败类却置中华民族利益于不顾,公然迎合日本,说什么“钓鱼岛是日本领土”。

这个败类就是李登辉!他一次在接受琉球媒体访问称,当初清朝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范围并不包括钓鱼岛。钓鱼岛本来就属于中山王国琉球王的土地,这根本没有问题。李登辉说,有人说琉球在明朝就属于中国,但琉球本身是一个王国,中国、日本哪个强就靠向哪边,明朝强就向明朝进贡,日本强就向日本进贡。最后琉球选择依附日本,成为日本的一个县。1970年传出钓鱼岛附近海底有油,才开始相争这块土地。属于我们的领土就是我们的,不是我们的领土,说那么一大堆有什么用?他还比喻说,说钓鱼岛是我们的,就像“看到一个太太很漂亮,就说那是我的太太”。

“中国”这个无疑让无数儿女自豪的字眼,现在却有一些不自量的人士来侵扰,我应该手拉手、心连心一起抵制日货!一起反抗!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就这样被侮辱!钓鱼岛是我们的!我们要团结起来!奋发努力!强大起来!不要再让别人看不起我们!同学们!我们现在就是要好好学习,以后为国家争光!最后我祝伟大的中国更强,更壮,中国加油,母亲加油!

肥城市龙山中学初一八班罗红旭(外号:萝卜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十三

1.10月20日电,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0月20日在浙江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国应顺应时代潮流,勇担发展责任,共迎风险挑战,共同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月18日,第二十五届世界客车博览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幕。中国生产的多款新能源客车成为众多媒体聚焦的“明星”,通过斩获多项大奖凸显出“中国智造”的强劲实力和领先水平。中国客车正在快速驶向全球。

3.年10月20日电,10月19日—20日,2019年国际大学生类脑计算大赛在清华大学举办。本届大赛吸引了国内外科研机构的200余支队伍报名参加,参赛作品涵盖硬件、算法、应用等多领域,最终组委会评选出16支队伍晋级决赛。

4.2019年10月20日,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军事五项女子个人全能障碍跑项目中,卢嫔嫔以2分10秒09的成绩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

5.2019年10月21日电,二里头发掘一甲子,这座地处中原腹地的小村庄,数千年前的面貌渐渐清晰:人口密集,文化融合,并形成了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挖掘、“还原”二里头,中国早期发展的一幅幅图景跃然眼前。

6.2019年10月20日电,日前,“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集中展示红山文化出土精品文物。

国际热点。

1.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签署命令,批准2030年前俄罗斯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目的在于促进俄罗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包括强化人工智能领域科学研究,为用户提升信息和计算资源的可用性,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等。

2.2019年10月20日电,16日,尼日利亚资深媒体人士、非洲中国媒体中心主任伊肯纳·伊梅乌在尼主流大报媒体《今日报》发表文章,评析中国新疆的反恐实践,呼吁世界各国认真研究借鉴新疆反恐的成功经验。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十四

“我头上缺少党纪国法这根高压线,忘记了为人为官的底线,私念像精神_,麻痹了我……”这是昨日媒体披露的南京原市长季建业的悔过书内容。落马官员发表忏悔自白,季建业远不是第一个。《法制晚报》记者从近年来的公开报道中发现,至少有53名落马官员进行过公开忏悔。其中,近六成人回忆了自己的贪腐史,剖析个人贪腐原因。最常见的开头是“我是农民的儿子。”有14人这样表述。

每逢贪官落马,在其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理之外,还有道例牌菜,就是写悔过书,或声泪俱下地向司法机关和公众表达忏悔之意。这些人搭乘人生“过山车”直达谷底,台上威风八面,台下泪眼婆娑,对比之大,也常是坊间热议的话题。但俗话说“嘴是两张皮,张口不费力”,有时见到其中某些人忏悔得信手拈来,就像在背台词,我都分不清这究竟是他们掩藏已久的真心话,还是备好草稿的表演而已。

贪官之所以爱忏悔,与我们积累深厚的“忏悔文化”恐怕不无关系。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经验,从小做错事怕家长打,怕老师骂,最好主动认错,并积极表达悔恨。悔过不能光嚼舌头,情绪的配合也很重要,因为一般来说,大人面对嚎啕大哭的孩子很难下得去手。如果你很冷静,说明态度还不够诚恳。而如果你挨了训还要笑,就跟我小时候一样,别说老爹不信你真的知道错了,还会认为你完全是在挑衅。

当然,对于贪官来说,《刑法》并没有把悔罪作为法定从轻处罚的情节,也就是说,你再痛彻心扉也未必能影响判决。但是,一个把自己摆得较低的姿态会影响社会评价,并有助于改善舆论环境。基于此,对于退无可退的落马官员来说,他可能就有一种侥幸心理,如果我的卑微能让办案人员和外界有一丝恻隐之心,那就应该一试。你也看出来了,无论儿时认错,还是落马后悔过,本质上都是功利的。

从语词的角度分析,忏悔者习惯以“我是农民的儿子”来起头,也透出这种实用主义的心态。强调草根出身,表达的是奋斗之不易,容易为人所同情。此外,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这话的意思还包括我虽有错,本质上还是个好人—瞧,这还是在争取宽大处理。还有一点,拿身份作托辞相比指责制度有漏洞也更为安全。忏悔套路如此相同,以至于观者不能对悔过者的真心与否冀望太高,更别奢谈警示作用。

有意思的是,贪官悔过书还经常被人搬出来,与其此前在台上说过的话作对比,有些就是主抓廉政教育的。我看这种对比倒是更有警示意义,应该多做,看哪些同志打自己脸最重,最不怕疼。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十五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中存在着与时政脱节或压缩、取消时政演讲的现状,具体表现为:。

1.时政演讲与课时内容相脱节。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时政演讲与课时内容相脱节,使得演讲者只能应付了事,学生参与不积极,教师点评曲高和寡,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时政演讲成为困扰德育课教师教学的难题。

2.德育课老师刻意疏远时政演讲。

由于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多、课时紧,有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擅自让四人小组合作一份时政演讲,甚至取消时政演讲,致使学生的演讲欲望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造成德育课的低效。中职德育课教师为了使课堂贴近学生,擅自取消时政演讲,请学生上台讲与该课时有关的小故事,长此以往,削弱了广大师生将时政用于德育课的兴趣和能力,造成德育课教师在时政教育中的曲高和寡。基于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加强以时政作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以时政作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意义分析。

1.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提升其对时政热点的敏锐度。中职生普遍对时政热点很感兴趣。加强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其时政敏锐度。

2.有利于减少德育课教师的备课量。

能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思考和沟通,从而提升备课的质量。以前,德育课教师的备课量相当庞大,课程学生还不喜欢,而自从加强了以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后,学生主动通过准备时政演讲来参与备课的过程,将德育课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中解放出来,从而使教师有了更多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使得备课能提质增效。

3.有利于弥补教材的滞后性。

德育课教材虽然经常修改,但与日新月异的时政相比普遍滞后。加强以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利于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输入新鲜血液,从而弥补了教材滞后的弊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材的二次开发。

4.避免德育课的一言堂。

长期的德育课普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成了教师灌输的容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德育课的低效,而学生的快乐主动参与最有利于高效的学习。加强以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利于师生结合教学知识点对时政热点进行热烈、多维、深入的探讨,从而有利于师生动态生成课程资源。鉴于以上意义分析,笔者呈现了以下对策。

三、以时政作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对策。

1.学案导行,走进热点。

中职德育课教师应设计适合中职生特色的学案来导行,从而做好上课准备。中职生不喜欢做太多的纸质练习,因此没必要设计纸质的习题练习学案,更没必要提前批学案。相比来讲,他们更喜欢收集播放时政热点视频、制作ppt、上台演讲、探讨热点。因此,笔者针对上课内容,结合他们普遍感兴趣的时政热点,设计开放的问题,请学生去准备时政演讲和问题,从而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笔者每次在课间提前去教室,学生已经早早地将自己制作的时政演讲ppt和视频拷进班级的电脑里,想演讲的学生跃跃欲试,准备回答问题和点评的摩拳擦掌,气氛很积极。

2.层层递进,探究热点。

在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减弱了而是更强了,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巧妙地引领着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教师继续结合中职生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进行实践,使得实践不断深入、步步拓展、层层递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力,将课堂引向深入。

3.微课导航,演讲热点。

上课铃一响,国内外时政演讲的两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依次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紧扣上课主题和同学们感兴趣的热点,生动有趣,并辅之以精彩的ppt,里面有精彩的图片、简约的文字、丰富的视频,还不时进行问题研讨;同学们讨论热烈、互评精彩,不断有新的生成。德育课教师坚持“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的原则,等学生评好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不断有互动生成。如笔者在上“经济政治与社会”时,都会将每堂课最前面10分钟让学生主动结合上课内容上台做时政演讲,特别在“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一课中,时政演讲特别精彩,大胆处理了教材,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是一堂生动的微课,起到了很好的导课作用。

4.源于学生,深究热点。

如果从传统的复习旧知、新课讲授起,中职生根本就提不起兴趣。中职生中视觉、听觉和动觉学习型的都占相当比例,长期的讲授式教学较适合听觉学习型,而听觉学习型的中职生普遍不喜欢听理论说教,更喜欢听热点故事,听视频歌曲去体验内化升华。因此,笔者在热点演讲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对该热点进行深究。通过热点深究,一下子拉近了笔者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吸引学生主动深究。

5.认知明理,解析热点。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在案例深究后就急切地进行理论说教进入认知明理阶段。殊不知中职生对理论说教具有天生的抵制力。因此,德育课教师应淡化理论,寓理论于热点解析中。对于刚才拓展的贴近学生的热点,教师应继续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深入地解析它。教师所设计的用于热点解析的问题不能过于理论化,而应生活化、实践化。让学生在热点解析中自然而然地明白理论,并能自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笔者曾经在上职业道德课时请学生带着问题看了一段感动杭城的热点―――最美司机吴斌的视频,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认为自己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应像吴斌一样恪尽职守,还在清明节时主动给吴斌扫墓。

6.研讨立信,变形热点。

自然而然地求真、求善、求美,水到渠成地树立起坚不可摧的正确信念。

7.小结升华,促行热点。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的课堂小结阶段,只是单纯地请学生从理论方面总结一下本课的逻辑结构,然后教师说两句话总结提升一下,使得课堂平面化,片面强调理论逻辑,缺乏升华促行。而中职生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总结、升华和促行能力。课堂小结阶段,是培养这些能力的最好时机,如果把握得好,能将课堂进一步递进并推向高潮。因此,笔者在这个阶段,一改传统的从理论逻辑角度进行自我总结的方式,而是形成了升华促行的富有新意的小结环节。如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笔者在这个环节设计了结合环保热点制作收纳盒的内容,在制作收纳盒的过程中,该课教学内容能够得以实践。在此基础上,播放与本课有关的励志升华的学生收集的歌曲视频,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升华,请学生代表带领同学们宣誓,教师进行总结激励,将课堂推向高潮。

8.余音绕梁,践履热点。

传统的德育课上到这里就戛然而止,然后是布置笔头作业了。可一堂好的德育课,应起到余音绕梁并不断地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实习、就业创业实践中运用的作用。因此,课后作业环节的设计相当重要,否则就会功亏一篑。课后作业的设计应拒绝纯理论的抄抄写写,而应结合热点重在日常践履,应有充分的广度、深度和实践度。如,在“文化传播”一课中,笔者设计了“实践拓展,课后延伸”环节,即布置课后作业“实践拓展―――请为迎接g20在杭州召开,制作一份形式活泼的介绍杭州概况的10分钟欢迎词,并制作成课件,下堂课择优上台展示。”该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结合热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加强杭州人文寻根、积极宣传杭州文化的习惯。

四、成效与反思。

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推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潜能得到了深入挖掘,培养了主动预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同伴互助能力,使得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德育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充分促成了德育课的快乐和高效。当然,笔者认为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加强的地方,如课前应更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与指导,使得能及时地精选热点;课中应加强对热点的层层深入的研讨和变形;课后应更加注意延伸和拓展实践,使得将德育课所教的内容结合热点更好地融入日常的生活实践。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十六

摘要:作为对外宣传的官方形式和重要渠道,政论文的英译质量直接关乎我国的国际形象,决定了我国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输出的效果,非常重要。然而,目前政论文的翻译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一些问题存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政论文的相关要素进行研究,提出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从8个方面进行翻译,以成功实现其翻译目的。

关键词:政论文;特点;异化;归化。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宣传和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进一步突显。作为对外宣传的官方形式和重要渠道,政论文的英译质量,直接关乎我国的国际形象,决定着我国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输出的效果。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权力的载体,政论文翻译对译者的水平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政论文中不断涌现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新词,为英译工作增添了新的难度和障碍。因此,丰富完善政论文的翻译手段势在必行。[1]研究政论文的翻译,我们首先需要详细了解政论文的相关内容。

一、政论文。

二、政论文的特点。

三、政论文的翻译要求。

政论文翻译的总体要求:忠实确切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保持原作的修辞色彩,使译文能起到与原文相同的宣传鼓动作用。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十七

的莫过于开网吧。

我认为,开网吧是非常赚钱的,成本不高,上座率却非常高,而且它的普及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可以说只要是在校的学生每个都去过或经常光顾网吧。可以说对于那些不法网吧管理者的利润是非常高,每个月的毛利润几乎可以上万,而且对于它们说接纳未成年人的风险是非常小的。因为政府的管理人数是非常小的。长沙市文化稽查队20个人要管1000多家网吧,查一家网吧就要用几天时间,而且网吧管理又只是它们的一个分项,所以危险系数是非常小的,现在的网吧,稍微有点道德的老板,只是不准年龄非常小的人入内,十五、十六岁的样子就可以入内上网,而那些身份证调查,只是让你随便乱填几个号码,不论对错,甚至非常离谱的号码,管理人员都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我们调查了长沙和株洲21个网吧,没有一个网吧没有未成年上网。

其实,我认为网吧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利而有弊的。上网,我可以了解许多外界情况,丰富许多课外知识,对于我们整天呆在学校的人来说,只要网上轻轻一点击,我要的资料便可以手到拿来。比看报纸和看电视速度快多了。在网上订购东西也是物美价廉,只要一个e-mail想要的书便会出现在我眼前。

但是上网吧上网的弊端也是非常大,我们的学习任务是非常紧张的,课程又多,精力也有限,我们在网吧消磨时光,既影响了做作业的时间,又影响了睡眠。

而且在网吧上网也是有很多东西是不适合我们青少年的,黄色、暴利网站几乎随处可见,对于一些处世不深、思想观念不成熟的学生容易被网上不健康内容所影响,从而出现一些害人害己的事。

而且,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网费也是个负担,学生经常骗家长的钱,用这些钱又去上网。

对于我来说,关于网吧的理解就是这么多了。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十八

日本政府认为,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因此个人和法人都可以通过商业契约购买钓鱼岛的土地,这在日本政府看来是没有问题的。这里需要澄清的是,日本现在炒作的是从个人手中购买钓鱼岛土地,而不是将其作为领土从中国手中加以购买。钓鱼岛的土地大部分在日本崎玉县大土地资产所有者栗原国起手中,其中一个小岛登记在其母亲栗原和子的名下,还有一个小岛登记在日本财务省名下。按照日本法律,只要作为法人和自然人个人,都可以根据商业契约进行土地买卖。东京都以前就购买过静冈县的土地修建疗养设施。日本中央政府也可以购买私人土地。

中国公民提出强烈抗议。9月16日,北京,大量民众继续在日本驻华大使馆附近游行抗议。抗议者打出“钓鱼岛是中国的”“扞卫国土、日本认罪”等标语。9月16日,反日游行人群在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外抗议,抗议者举起”日本滚出中国钓鱼岛“、”抵制日货“等标语。当地时间9月15日下午,由芝加哥和平统一促进会和美中地区保钓委员会组织的“大芝加哥华人保卫钓鱼岛示威大会”在华埠广场举行。近八百多位中外人士一起挥舞中美国旗,高举标语牌,发出了一个最强音:强烈抗议日本侵占中国神圣领土钓鱼岛!16日,武昌阅马场红楼附近爆发大规模反日游行,游行群众手拿中国国旗和毛主席相,一路叫喊着,据网友游游游人说:“十点半,武昌阅马场,二三十米长的队伍,嘴里喊着‘打倒小日本,保卫钓鱼岛!’的口号。”9月16日报道,由纽约保钓联合会、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等多个纽约华人社团发起的“9。16”抗日保钓大示威活动于9月16日早上11点在位于纽约曼哈顿日本领事馆门前举行,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发声。

六年级:bnbli。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十九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的政治课堂引入时政教学更是要求学生对国内外形势、我国党政方向政策均有了解和学习,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当前我国初中时政教学现状。

目前在我国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政治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差、教师无从下手等多方面问题。教师只管“填鸭式”划重点授课,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严重偏科的同时不关注国家大事发展,身心发展容易走入偏路令人担忧[1]。

二、引入时政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的政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时政教育的出现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三观形成有着重大作用,是教学改革出现的必然结果。

1.改善传统教学弊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灌输“得高分者得天下”的观念导致学生不注重自我学习,课堂消极懈怠,教学气氛沉闷。引入时政教学后,教师将书本政治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对于抽象知识配合以实证案例讲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政治知识的运用随处可见,发现政治这门学科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初中的政治课程教学效率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2.有助于学生对世界格局的了解。其实不难发现,政治课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需要对所处的国家、所生活的世界有所了解,随着全球一体化日渐明显,世界格局复杂多变,初中生正是处于三观形成的时期,因年龄及知识限制导致多数学生眼界狭隘,而政治课堂正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良好渠道,时政教学更是打破学生常规思维,拓宽眼界,学习了解到我国时政热点及当前世界格局,提高学生自我素养从而更好地投入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

3.顺应时代改变要求。时政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市场经济变化云涌,很多企业单位及个人利用法律漏洞谋取自身利益,导致部分学生传播负面能量,出现利我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时政教育出现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时政案例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正确渠道积极正面地获取知识并合理运用,德才兼备茁长成长[2]。

三、初中的政治课堂引入时政教学策略方针。

虽说时政教学成为解决传统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但若不合理运用仍发挥不出最佳效果。因此如何更好地配合应用时政教学、如何更全面地将课堂和课下结合起来、如何更充分地调动学生自我学习兴趣等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解决了这些问题便能更有效地提高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授课课件引入时政新闻情景。初中的政治课堂多以沉闷枯燥为主,要达到让学生学进去的目的必须让学生真正走进政治。在针对某一个政治知识重点难点时,教师可引入当前相关时政热点新闻视频或图片等媒体资源,通过对比或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学习了解重难点抽象知识,以轻松易接受的方式固化记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从内心真正对学科心动感兴趣并加以钻研学习[3]。

2.课堂中恰当引入时政新闻。教师在讲解政治课本时可适时合理地插入相关时政话题新闻,引导学生积极探讨,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与国家社会相关的时政信息,提高学生客观分析时政的能力。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也可设立情境问题,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这门学科所学乐趣所在,增强其课堂参与性与互动性,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3.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时政信息。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多种方式实施,在课前课后也需要加强引导,可让学生自主收集相关时政信息,课堂中发表自我见解,教师配合在课堂中给予正确引导,课后整理成册供学生相互之间传阅,同时开设小组竞争或时政报刊等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锻炼学生搜集整理总结的能力。同时不同学生对不同时政领域兴趣浓厚程度不一,教师可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主收集新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优势,培养其学习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4]。

总之,在初中的政治课堂引入时政教学这一策略,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身心全面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不断与时俱进学习充电过程的同时,还应配合时政教学合理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个个体发展的同时因材施教,通过多种课堂教学策略方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这门学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合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客观正确地分析当前社会热点时政信息,提高学生对时政新闻、国家大事的热情和敏感性,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社会发展,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程满满.浅谈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妇女(下旬),(6):84.

[2]张子平.初中的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11):78.

[3]乔淑婷.浅谈政治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j].内江科技,,33(2):203.

[4]翁剑钊.初中的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j].广东科技,,23(8):206,190.

最新时政小论文(实用20篇)篇二十

参赛队员:

13年12月10日。

第一部分:案例简介。

老人住北京井下20年。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2013年12月6日)。

丽都公园北边,一处绿化带内分布的废弃地下管道成为了一些外地来京人员的住所。67岁的老人全友芝(音)称,住在地下管道已近20年,每天靠捡瓶子维持生活。这期间,还有其他人也将地下管道寻做住处,最多的时候曾有10人住在此地。“被封了,我就再找其他地方住。”全友芝老人说,她自己的规划就是,凑够钱,给自己盖个小房子。故事两位拾荒老人组成井下之家昨日晚间9点左右,一名老年妇女朝着绿化带里的地下管道走来。看到路边聚集着很多人,老人稍有迟疑,停在远处。老人掀开地上的一个井盖,把手里拿着的一个空塑料瓶扔了进去。“我回家啊。”北京青年报记者上前询问,老人告知就住在地下管道中。“我叫全友芝(音),据老人讲述,她来自河南商丘,今年”67岁,没上过学,不识字,来北京已经20年。老人说,自己每天都出门拾荒,早上5点多起床,在附近餐馆买好馒头,喝点粥就出门去捡塑料瓶。老人称,这20年来,她每天如此。

的人,一名工作人员称:

第一文库网触到地面。管道空间呈长方体,长约2米,宽约1.5米,高度约为1.8米。除了地上铺着的被子和凉席,两个装着衣物的塑料袋放在角落,四壁都是水泥墙面,锈迹斑斑的管道破墙伸出。一把雨伞、两个未吃完的馒头、半袋泡面、数张扑克牌,这些零碎的物件分布在墙角。在绿化带另一边,北青报记者搬开一处井盖,井内同样可见棉被。

和床单。据了解,两位老人此前曾住在另一个地下管道内,由于漏水,老人搬了“家”。在这片绿化带内,北青报记者走访发现,共有5处地下管道有过居住的痕迹。其中,两处管道铺着床单,放着一些衣物,一处管道内已经被水淹没,另有两处地下管道内,有一些遗留的生活用品。这些地下管道多被废弃,井盖上写有“热”和“北京市政”等字样。“我不想回家,没家”讲述“被封了,我就再找其他地方住。”老人全友芝坐在地下管道狭小的空间里,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地下管道内居住这些年,经历过多次换地儿。老人说,以前井盖被铁条焊死,她就自己买把小锯子锯开,再住进去。如果遇到下雨,就躲到附近有屋顶的建筑内,“我还有别的住处”。据老人回忆,住在地下管道这些年,周围的管道内曾陆陆续续住过一些外地来北京的人。“一个哈尔滨的就住过这边两年。”老人称,最多的时候,有10人左右居住在此。坐在地铺上,老人掏出昨日卖瓶子收获的钱,清点了一遍。然后又从斜挎在身上的黑包里拿出一个手电筒,“这是好心人买给我的,用来照明。”老人说,住在地下管道内,很多好心人帮助过她,给她买一些面包,从附近餐馆吃完饭的人,也会打包剩菜给她。

“我不想回。

城市没有他们的影子呢?

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要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并且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是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这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珍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餐厅职员辞职申请书范文(16篇)

    辞职申请书的撰写需要我们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便为离职后的发展做好准备。看看下面的辞职申请书范文,或许能为您写作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表

    最新跳蚤市场小学三年级(通用16篇)

    优秀的作文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美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相信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灵感和启发。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我听许多

    最新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情况自查报告(优秀18篇)

    自查报告是对自己在特定时间段内表现的一种总结,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更好地了解自查报告的结

    最新罐子的秘密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优质18篇)

    对幼儿园小班孩子们的总结有助于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们的个性特点和发展状况。这些幼儿园小班总结范文包含了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和成就,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教学目标:2、

    教师节表彰大会校长代表精彩发言稿(模板21篇)

    发言稿是公开演讲时所使用的文字稿件,用于阐述演讲内容和传达演讲者的意图。在这些范文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尊敬的教师们、亲爱

    2023年中秋疫情防控的倡议书(模板13篇)

    范文范本是指作为模范或样板的文章或作品,可以供其他人学习和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方面有所帮助。。中秋、国庆节临近,大家都期盼团圆

    2023年最珍贵的东西小学(模板21篇)

    优秀作文在写作中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并通过合理的论证和丰富的细节来展开。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的愉悦与启发。很久以前看到过这样的故

    2023年设计师转正个人工作总结(专业19篇)

    转正工作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工作表现进行全面评估的一份书面材料,它是衡量个人能力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我想我们需要认真总结一下自己的工作表现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

    最新心理健康的班会策划书(汇总15篇)

    在编写策划书时,我们需要明确项目或活动的目标,明确目标群体,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掌握了写策划书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加自信地进行项目策划和管理工作。

    2023年下乡慰问演出主持词(优秀20篇)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祝福并庆祝这个重要时刻的到来。下面是一些主持人常用的开场白和过渡语,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尊敬的自治区文联韦苏文副主席、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