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的教学设计(实用7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温柔雨卜算子咏梅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的教学设计(实用7篇)

教案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教学更加个性化。教案的编写不仅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卜算子咏梅课教案篇一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卜算子咏梅课教案篇二

佚名

教学内容25.卜算子咏梅拟__2__课时

时间分配讲授练习累计备课____课时

第__1__课时10’30’

教学目的要求认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情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好品格。

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理解“梅花”的隐含之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程一、检查预习情况

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去预习这篇课文,谁能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预习的所想获得的知识也必然有各的特点。放手让学生预习,允许学生获取各种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不做硬性规定。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加快效率,理解的时程。)

二、激趣导入新课

师范背课文。

三、自由读课文

1.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

四、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划出你已理解的语句。

2.指名读句子。

3.激趣:这节课,教师要让位于同学,请会的小朋友讲给大家听。

面对这些语句,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呢?

4.指名回答,介绍自己的方法

(1)读(2)说(3)画

(我们将学生的“自主”定义为一种尝试性学习,那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因为结论与过程相比应更加看重过程。将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设计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掌有选择权,选择内容,选择学法,通过自由选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

5.自由准备(也可和相同观点的小朋友讨论)

6.大组交流

(1)希望你不仅要读出来,还要让听的人听出来。听出来了吗?现在请听出来的小朋友向××自由提问。

(2)请你说一说自己的作画意图。

(3)谁能看着图画,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啊!

(4)联系这首词的创作原因,以及作者的生平,想一想:

这梅花仅仅是梅花吗?还隐含着什么?

a.梅花代表英雄人物b.代表无数革命先烈

c.代表许多有骨气,有气节的人。

7.激情

别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化。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情感,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得声情并茂,自己试一试。

指名朗读

9.指导背诵

自己默这首诗,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看谁背得快。

(1)检查背诵,可自荐,也可小组推荐。

(2)背诵后还要简要地说出方法

a.抓重点。b.回忆层次c.凭借板书d.熟读成诵

10.配乐齐诵

四.课后拓展

你给自己设计什么样的作业?

(自古以来,作业都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学生不管有无兴趣,限于教师的权威,都得去做。作为教师应该向“师道尊严”挑战。把布置作业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完后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卜算子咏梅(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课教案篇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咏梅、犹有、烂漫”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以及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初步感受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基础性诊断练习。

1、揭题,讲解:本文是一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词的题目是“咏梅”。

2、基础性诊断练习1:

从题目中,你能读懂什么?可以查字典或互相讨论。

师根据讨论内容适时矫治,得出结论。

3、基础性诊断练习2:

(1)说说你所知道的梅花。引导从多方面讨论。

(2)如果要你赞美梅花,你会赞美它的什么?

4、小结。出示陆游的词,简介其大意。指出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反其意而用之”,同时简介61年国内社会背景。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畅全文。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指名朗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适时正音、断句、指导书写“崖”。

4、大组交流:初读了课文,知道这首词的大意吗?朗读时有何感觉?发现有什么特点吗?

5、小结,指导朗读,读出韵律。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阅读,结合查字典,说说读懂了哪些词句?

2、交流:引导学生扣住“百丈冰”、“俏”体会、想象,理解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格。

3、指导朗读,说说词的意思。

4、共同小结学法:抓住重点词,通过边朗读边想象的方法,理解词句,感受梅花品格。

(二)学习第二段:

1、各自运用学法,结合彩图自学。

2、交流,群体诊断与矫治。

3、小结:一个“笑”字表现了梅花不居功自傲的胸怀。

4、朗读练习。说说词的意思。

(三)朗读全文,试说整首词的意思。

四、练习背诵,自主性学习诊断。

五、深悟情感,创意性的表达练习,发展性诊断与矫治。(选做两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感受。(可以写作、绘画或摘抄等)

2、选读课外有关咏梅的诗词并查找陆游写咏梅的时代背景资料,体会其词的感情。

3、小练笔:观察梅花的树枝、花朵及周围花草树木的景象,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

[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课教案篇四

佚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图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

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由情导读,因读成颂

1、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2、播放网上下载的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

3、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

五、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

3、展示网上下载的为本试所配图画及音乐,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作业:

1、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2、搜集毛泽东诗词,为下节课的演唱、朗诵会做准备。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本设计意在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加强小组合作,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学会表演,学会评价。

教学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竞赛组,每组4人。各小组提前将参赛诗词曲目报上来。

2、让学生准备好朗诵咏的配乐磁带、歌唱伴奏带。

3、从每组中抽出一人组建小评委团

教学过程:

1、各小组分别派选手登台表演,评委为其打分,并说出评分理由和依据。最后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赛手。

2、请小评委们登台表演,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

3、教师予以总结。

进一步拓展,请同学们课外阅读背诵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制作精美的摘抄本,在以后的班会客上交流赏析。

[卜算子咏梅(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课教案篇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卜算子咏梅课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

2.了解词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和谦逊的作风。

3.渗透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谈谈你要歌咏其中的那一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

难点:联系校园景物谈体会。

教学准备:

参观植物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试背《咏梅》一词

2.背诵其中你喜欢的诗句

二.深入理解课文

1.熟读全词.

2.指名读.

3.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说说你还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相机兰拔,使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飞雪”“百丈冰”: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季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梅的谦逊作风。

(3)“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梅在丛中无比欣慰的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三.感情朗读课文.

1.梅花的其乐观精神、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主席的赞扬。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四.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2.再读毛主席的词,对比感悟原词中梅花的品格。

五.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2.参观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学习《咏梅》中的写法,选择某一种植物直抒胸臆,表达你的情感,练笔或写短诗。

卜算子咏梅课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

2、了解词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和谦逊的作风。

3、渗透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谈谈你要歌咏其中的那一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

难点:联系校园景物谈体会。

教学准备:

参观植物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试背《咏梅》一词

2、背诵其中你喜欢的诗句

二、深入理解课文

1、熟读全词、

2、指名读、

3、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说说你还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相机兰拔,使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飞雪”“百丈冰”: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季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梅的谦逊作风。

(3)“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梅在丛中无比欣慰的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三、感情朗读课文、

1、梅花的其乐观精神、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主席的赞扬。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四、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2、再读毛主席的词,对比感悟原词中梅花的品格。

五、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2、参观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学习《咏梅》中的写法,选择某一种植物直抒胸臆,表达你的情感,练笔或写短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