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童的小说米读后感(优秀5篇)

时间:2023-10-09 作者:薇儿2023年苏童的小说米读后感(优秀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苏童的小说米读后感篇一

刚拿到《黄雀记》的时候我是非常兴奋的,因为余华的《第七天》以一种嘲弄写作自身多于嘲弄现实的审美姿态突兀地砸中我的失望之后,我担忧起商品社会和消费社会下中国当代作家是不是也抛弃了具备艺术质感的文字和具有意义生成价值的叙事,尤其是那些“顶梁柱”(此处或许不该加双引号)的当代作家。余华的《第七天》做不到,苏童的《黄雀记》,起码做到了第一点。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谈到“隐喻”就容易令所谓的内行人想到“整体象征”,“整体象征”或多或少会扯上所谓的“寓言色彩”,然后关于杰姆逊的那一套寓言体系或者关于赛义德的那套东方学就会无厘头地被扯出来。在我看来,这场略显无所事事的叙事跟寓言和主义没有丝毫关系,它更多地是苏童在小说探索过程中暴露出的那份失落的艺术退化。

黄雀记黄雀记,全书没出现过明确的“黄雀”的指代意象,但全文叙事却具有明显的象征意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蝉、黄雀刚好是三个指代符号,小说中的主人公仙女、保润和柳生又恰好对应着这三个符号的角色。当然,在某个意义上说,三者谁也没当过真正的黄雀。在这样的前提下,故事仿佛就在象征意味的基调下富有诗意地进行(须知道,“诗意”是苏童的主流评价中比较广泛的一种评价,代表着“南派作家”中的情怀):穷孩子保润(蝉)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跟草民女儿仙女(螳螂)约会的机会,做媒的是同龄小康小子柳生(黄雀),结果保润约会未遂还要向仙女讨债,就这一80元人民币的债务造就了一个保润在水塔捆住仙女然后一气而走的机会,做媒的柳生趁着这个就会把仙女强了。故事的开端,非常明显的意义指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首先,《黄雀记》的封底官方宣传文是这样写的:“保润、柳生、小仙女之间的爱恨情仇,从本然之爱开始,以悲剧贯穿终了是《黄雀记》的故事主线。遽变吊诡的是这三位少年间的危险关系,无常青春。一宗荷尔蒙气味刺鼻的强案,战栗地歌吟着那个时代的历史,还演绎出无尽的留恋在香椿树街的罪恶渊薮。”我非常反感官方为了博取眼球而拔高小说内涵的做法。这三个到了30岁心智还未长大的主角,根本无法负债任何一个时代的历史,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历史都从不缺少这样的堕落之人;他们更无从演绎所谓的罪恶,因为他们的卑琐不能令人陷入沉思。一个从小就倔强的穷小孩当了替罪羊,一个从小就爱慕虚荣不劳而获的女人长大了之后比碧池还颠簸,一个稍有头脑的富家公子因一份交易而无法安宁,三者刚一出现,估计很多读者就大概可以脑补到他们的大概下场。整个叙事,没有惊喜,没有情感冲击,更莫谈所谓的“对转型时期社会乱象、个体窘境和国民精神紊乱的特征进行了精准的描摹”。苏童更像是在玩弄象征意味和文字操作,剖开这些,故事其实显得苍白无力,人物的形象更谈不上丰满,甚至非常扁平。

没错,三个人物角色没有艺术可塑性,非常扁平苍白:保润一倔就倔到底,小仙女一烂就烂到底,柳生一怯就怯到底。类似文本中的角色,成功的非常多,前有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近点的有个王琦瑶,《黄雀记》中所体现的人格堕落与人性裂变就像很多大陆婚恋剧那样直白,直白得不用思考,直白得装不下思考。小仙女的角色是最为扁平的,因为每部表现女人堕落的小说中,一定有可以使人陷入深思的心理或社会因素,但小仙女没有,一开始就是不学无术整体幻想的乡村非主流,这样的人若不长点性子,长大后当碧池不很容易很正常的事情么?谁愿意为之陷入深思啊?官方屡次宣传苏童这部新作是对转型时期社会乱象、个体窘境和国民精神紊乱的特征进行了精准的描摹,我想说,不是随便套个“下海经商时期”的故事背景就能轻而易举地让人感受到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时候“一切向钱看”的憧憬、疑惑和挣扎。没有血肉丰满、神致逼真的角色代入,这份憧憬、疑惑和挣扎还没有一期《新周刊》来得实在真切。同时,三个角色的定位又非常模糊尴尬,虽然都是无处安置的灵魂,但保润是打酱油的吗?小仙女是贯穿全文的大恶魔吗?柳生才是国际大煞笔吧?可能连作者自己也说不清。整部小说跟人性、青春、罪恶半毛钱关系都没,我倒是看到了三个心智成熟不了的乡村非主流相互闹腾的故事,从小时代一直闹腾到大时代,从小事情一直闹腾出大事情——让人无力吐槽的是,闹腾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威胁、争吵;闹腾的情绪都是一样的:口不对心、不甘、不安、愤怒。反而,我觉得最对得起这部小说的象征意味的,倒是保润那位不老也不死的祖父。如果硬是要我奉承一下官方的说辞,那么,《黄雀记》中的关于祖父的绝大部分环节确实做到了“训诫隐忍、缕罗别致”。

虽然我认为《黄雀记》是苏童艺术退化的表现,但它上面却有很明显的“苏童痕迹”。我看到了《妻妾成群》和《米》。保润玩绳子捆人玩到成瘾,甚至连最后如愿跟小仙女跳舞的时候也要捆住她才能入状态。这让我想起《米》中的主角五龙,想到他出人头地而做米铺老大后,对米所产生的迷癖,把米塞入女人的阴道的场景。我非常欣赏苏童的语言造诣,他的语言介于冗长和简练之间,非常细腻,也非常准确。所谓艺术退化就是,把控着这样细腻精准的语言却刻画不出稍微丰满的人物,表现不出发人深省的话题。一个女人为了钱啥都肯干,两个男人为了这个女人啥都肯干的劣俗情节,不是不可以写,但要写得有意义。

意义消解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或许是苏童过度消费所谓的底层人民。一位作家一旦急于成为某种主流社会情绪和主流期待意向的代言人和发声者,而罔顾艺术自身的规律,忽视文本的意义可容性,过分甚至苛刻地专注于文本中现实容量的灌注,那么,他的作品便非常容易沦为生活题材的粗糙加工。不少作家过往喜欢写穷地方的登徒浪子、窝囊废、山炮等由劣变优的故事,或者从粗鄙中发现细腻的故事,这非常符合中国的“才子佳人”和“大团圆结局”审美,较为典型的是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和方方的《风景》。回过头来看《黄雀记》,爱慕虚荣的、性早熟的、富二代等多的是,苏童这次把山炮窝囊废写成山炮窝囊废,把粗鄙写成粗鄙,情感张力上便已经大大削弱。

另外,作家应该保持起码的情感冷静和艺术节制,不要借由艺术的名义实现某种时代勾起的狂躁和喧杂。随便就跨个“通过小人物小地方反映一个时代的剧痛”、“家族兴衰”、“卑微的灵魂”等这些力不从心的话,这跟郭敬明用小时代来绑架式代言一代人的青春没什么两样。

故事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现实中,苏童或多或少把握不住艺术节制,失控的叙事自信使他操作着别具一格的语言去模拟着螳螂的角色,但商品与消费却俨然是他身后的一直狡黠的黄雀。现实,往往比小说存在着更多无处安置的灵魂。

读《黄雀记》有感

我对苏童可谓“一读钟情”。

我喜欢苏童的语言。读了《黄雀记》的第一页便喜欢上了。这是说祖父寻死的事,写得如此真实:“再往前的死亡事件是蓄谋的,祖父那一年才四十五岁,突然活腻了……”,“他以为只要扑通一下,便可简易快捷地投入死神的怀抱……一群吵吵嚷嚷的中学生围着他,好奇地打听他跳河的动机”……读着这样的文字,就像在看一部电影,眼前的人物栩栩如生。祖父的无奈、羞愧、茫茫然心慌慌不知所措的样子滑稽可笑。许是我这个读者在此刻缺少了些同情心,对想死的祖父竟然给予一阵难以控制的笑。绝不是嘲笑讥笑,是一种来自心底,对祖父这人物活灵活现闪现在眼前,深觉他无奈又有趣的笑。苏童,《黄雀记》的作者。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他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该片在北美上映,以260万美元的票房创下当时华语电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纪录。可见他小说的魅力所在。读苏童的书,我想到了钱钟书,想到了莫言,每一位作家都有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好比书法中的“颜、赵、欧、柳”体,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表达体。苏童的小说语言,便称为称苏体吧。读完《黄雀记》这个长长的故事,心伤悲。轻合上书页,浑身颤抖,似吸了毒。无尽的感慨仿佛一只大手在心里乱捣。宿命啊,人生中有多少宿命藏在此,躲在彼。故事结尾把保润、柳生、小仙女仨人的悲剧人生完全展现,柳生在新婚之夜被保润杀死,保润逃不了法律的制裁,“君子报仇”了,小仙女生下红脸婴儿后疯了。香椿树街上空弥漫着一层浑浊不清、带有罪恶意蕴的悲戚的气息。突然觉得书中的人个个都行尸走肉似的,被各自的命运牵着走,无法左右自己,在拼命挣扎中活着。我同情他们,同情之因梳不清理也乱。这世界上的确有许多事情与情感是无法解释的。一个时代塑造一代人。七十年代是我出生的年代,虽然那时代的生活贫困,但带给我的成长乐趣却没有因此而减少。我与小伙伴们上山砍柴、摘采野草药,跳皮筋、玩抓石子、浇蜡烛油,其乐无穷。而苏童那时已经是青少年,他对那时代的认识自然深刻。我印象里只隐隐泛着贫穷落后、物质匮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感觉暗淡地交织成的游丝网。苏童写出了那时代的沉重而独特感觉,这种感觉浓郁地笼罩在字里行间。比如穿着“他穿豆绿色卡其布的裤子,别人穿蓝色牛仔裤”;比如建筑“一个古老而顽固的木榫被敲落了,阁楼上的空气发出诡秘的呼应”;比如交通工具“保润匆匆地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比如那八十元前数额巨大,万元户是大富豪;还有直接的描写“厌恶七十年代的家具,厌恶潮湿的墙泥斑驳的墙壁,厌恶昏暗的十五瓦白炽灯,甚至厌恶桌上的青边大碗”。读了此书后,加深了对上世纪70年代的印象。那时人们的躁动不安,有人的不择手段,女孩的堕落,老板的奸诈等现象像一个个烙印,烙在记忆里。社会经济在迅猛发展的时候,有人突然致富,有人瞬间一败涂地。真是一个时代造就一代人,一代人的芳华逝去难回寻。

读《黄雀记》有感

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一只黄雀在一棵大树上筑了一个漂亮的窝,生了一个蛋。

黄雀出去了,大象得知后,起了野心。他走到大树前,用身子紧紧贴住大树使劲摇晃,鸟窝掉下来,蛋也摔了个粉碎!等黄雀回来时,窝已在地上“睡”着,蛋也是,这让她大吃了一惊。黄雀伤心极了,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出凶手!

原来是大象在搞破坏呀!她一看见,就和大象吵了起来:“可恶的大象,你连续伤了我的孩子两次,你会遭到报应的!哼!”大象听了,甩甩长鼻子,道:“遭到报应?那你就来吧,哈哈!”说完,他摇着头傲慢地走了。黄雀去找来了她的朋友:蜜蜂、青蛙来帮忙,她们一起来到大象家。大象站在门口,冷笑道:“呦,是黄雀来了呀?来吧!”“让你知道我们的厉害!”蜜蜂和青蛙齐声说道。蜜蜂用刺啄大象,青蛙整天“呱呱”地叫来叫去,弄得他睡不好觉,不好休息。终于,大象忍不住了,连连饶;“我再也不干这种事了……”

苏童的小说米读后感篇二

花费了半天的时间读完了苏童的长篇小说《米》,苏童的作品我接触的不多,以前也只读过他的《河岸》,还是冲着《河岸》这本书的名气去读的,因为它好像获得了很重要的文学奖,至于是什么奖,我也忘得差不多了。至于《米》却是因为去年在图书馆翻书的时候,就已经见到过这本书的名字,因为简短的一个米字,让我的好奇心不断的膨胀,但是却一直没有心情,不太想读,前天去图书馆转悠,突发兴致,有了读一读它的愿望,索性就拿来读了。

这几天,天气一直阴暗,读了《米》,心情更加阴暗,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但是说实话,我看的不是太懂,亦或是压根就没看懂。我感觉这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五龙的一场梦幻之旅。五龙,一个因为洪水淹没了家乡逼迫的无法生存的乡下年轻人,不得不来城市来寻找他梦想中的场景与生活。

故事从他是爬在运煤的火车上开始的,他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到城市的,在半途中他决定下车,于是,他留在了这个记载着他余下的全部岁月的地方――瓦罐街。瓦罐街,米店,,米店俩女儿,六爷,阿保,都是围绕着他展开的。他的一生都在嫉恨,他的一生都在仇恨中度过,虽然他也曾有过快乐,但是我相信这快乐不是发自内心的。米是他最喜爱的东西,因为对土地的眷恋,因为对事物的渴求,他的一生中似乎只有米才是他最信任的,他觉得才是最可靠的。

这本书充斥着欲望,衰败,“一个充斥着压抑,变态,疯狂,原始,欲望,丑陋,肮脏的世界在你面前展现让你无从逃避,这就是我的'感受。。。”这是看完《米》后我在空间里写下的一句话。我想在多的语言,我也无法描绘了,权且用这一句话概括吧。

民以食为天,苏童的一部《米》讲述了主人翁五龙摆脱饥饿贫困的人生历程,伴着一个家族三代人的颓败,乡村与都市的纠缠与冲突,随着食欲的满足而又落入性欲的陷阱。五龙为“米”而来,也终于死于回乡火车的米堆上。整部长篇充满着可阅读的快感,且不乏深层的寓意。有评论家称之为“一半是历史,一半是寓言”,又有称之为一部精致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米雕”。总之,《米》是苏童为数不多的长篇中最值得重视的一部小说。这段话是你在网上搜《米》读后感里最经常出现的一段话,但是这段话真的写的很好,很简短扼要地概括了这本书的文学意义与历史价值。

苏童的小说米读后感篇三

小说主人公颂莲在陈家生活过程中充满了曲折与迷惘,使主人公的成长充满了自我的潜在意识:命运、追求、死亡萦绕在她的意识中,由此建构了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一条道路。而作者在这条路布下了多种让主人公产生意念的意象、曲折与迷惘、自我意识、意象一同陪伴主人公的成长。

《妻妾成群》借旧中国特有的封建家庭模式作小说的框架,一个男人娶了四个女人做太太。但作者关心的不是一个男人如何在四个女人中周旋,如何控制她们,而是关心四个女人怎会把她们一齐拴在一个男人的脖子上,并且像一棵濒临枯萎的藤蔓在稀薄的空气中相互绞杀而争得那一点点空气。

用作者苏童自己的话来说,他的作品大都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说他崇尚虚构,也就是说这部作品的内容是作者虚构的,别的评论者说这部作品是新历史小说中最精致的作品之一,说它具有“宽和精神,濡湿的气息,绮丽的梦幻,温婉的性格。”

《妻妾成群》读起来感觉总有些像张爱玲,只是在叙述风格方面,但却并不如张爱玲深刻。优点在于他从女性的视角切入,把女人细微的感情都表达了出来。他的目的又与张爱玲不同,张是在表现一种生活,叙述一个时代,而这部作品则是在说明一种道理,作者说“痛苦常常酿成悲剧”,或许他想说明的不只是这些。他想读者把作品理解为“痛苦和恐惧”的故事。

他的这一系列作品篇幅都不长,写的也大都是女人,倒是很符合新历史小说的写法。只是在一个完全虚构的空间里,除了作者较富哲理的思考和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外,看不出有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或许是张爱玲太优秀了,后人写旧上海,写相似题材的小说很难摆脱她的光环,就连王安忆的《长恨歌》不是也有很多人说像张爱玲吗,而读起来也是有些同感的。

苏童的小说米读后感篇四

苏童,原名童中贵,1963年生于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到南京工作,一度担任《钟山》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百十万字,其中中短篇小说集七部,长篇小说二部。随着其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名声蜚声海内外。

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妻妾成群》、《井中男孩》、《你好,养蜂人》、《离婚指南》、《平静如水》、《后宫》、《米》、《罂栗之家》等。

苏童的小说米读后感篇五

1、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是高级快乐。

2、颂莲说,就怕我用不上那份心,我这人的心像沙子一样散的,受不起来。

3、现在我的母亲已死了三年多了,我的心似已屈服于“无常”,不复如前之悲愤,同时我的生活也就从颓唐中爬起来,想对“无常”作长期的抵抗了。

4、冤枉了,我其实是孤而不傲,要傲总得有点资本吧。我有什么资本傲呢?

5、梅珊把长长的水袖搭在肩上往回走,在早晨的天光里,梅珊的脸上、衣服上跳跃着一些水晶色的光点,她的缩成回答的头发被霜露打湿,这样走着她整个显得湿润而优伤,仿佛风中之草。

6、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

7、我是在五、六岁时,揭开家里的水缸而走近文学的,那令我想到“蚌壳里的仙女”的神话传说,让我开始了对世界的无限想像。

8、颂莲叹一口气,他对我好有什么用?这世界上根本就没人可以依靠。

9、颂莲看见了自己修长姣好的双腿,它们像一道漫坡而下的细沙向下塌陷,它们温情而热烈地靠近目标。

10、一个丢了魂的老人,免不了要丢失尊严。

12、人如果靠吃饭活着,那饭不叫饭,叫饲料。

13、祖父是苍老的,今年的苍老,不过是重复着去年的苍老。

14、她发现自己的弱点像是雨后的春笋,任何一场雨下在任何一个角落,笋尖便会猝不及防地钻出地面,若要长成一棵竹子也好,可惜,弱点的春笋,最终都是被人割去食用的。

15、颂莲打开那只藤条箱子,箱子好久没晒,已有一点霉味,那些弃之不穿的学生时代的衣裙整整齐齐地路摞,好像从前的日子尘封了,散出星星点点的怅然和梦想。

16、她其实挺可怜的,没亲没故的,怕你不疼她,脾气就坏了。

17、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18、我就是不明白女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女人到底算个什么东西,就像狗、像猫、像金鱼、像老鼠,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

19、颂莲的神色却依旧是黯然,她开始摩掌自己的指甲玩,那指甲留得细长,涂了凤仙花汁,看上去像一些粉红的鳞片。

20、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21、每逢走过这种巷,我常怀疑那颓垣破壁的里面,也许隐居着今世的颜子。

22、那群中学生是出来春游的,偶然救下一名轻生者,本来属于典型的好人好事。但获救者对生死如此潦草,如此随意的态度,严重地挫伤了孩子们的成就感,也给他们带来了深深的困扰。他们不认识香椿树街的祖父,不知道他为什么一会儿要死,一会儿又要活下去了。

23、她说,本来就是做戏嘛。伤心可不值得,做戏做得好能骗别人,做得不好只能骗自己。

24、我从未见过死去的金鱼,死去的金鱼是如此丑陋,从美丽到丑陋,仿佛是一个狡诈的骗局。

25、孤独是一种力量。

26、人的成长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背道而驰。

27、他的须髯从左耳根缘着脸孔一直挂到右耳根,颜色与眼瞳一样深黑。我当时正热中于木炭画,我觉得他的肖像宜用木炭描写,但那坚致有力的眼线,是我的木炭所描不出的。

28、现在的那所小学的教室和操场并无旧痕可寻,但我寻回了许多感情和记忆。事实上我记得的永远是属于我的小学,而那些尘封的记忆之页偶尔被翻动一下,抹去的知识灰尘,记忆仍然完好无损。

29、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30、小说应该具备某种境界,或者是朴素空灵,或者是诡谲深奥,或者是人性意义上的,或者是哲学意义上的,它们无所谓高低,它们都支撑小说的灵魂。

31、下雪了,世界就剩下一半了;另外一半看不见了,它被静静地抹去,也许这就是一场不彻底的死亡。

32、好多年前的一场葬礼出现在无数孩子的夜梦中。老人的回忆冗长而哀伤,就像一匹粗壮的黑帛被耐心地铺展开来,一寸一寸地铺开,孩子们在最伤心处剪断它,于是无数噩梦的花朵得以尽情绽放。

33、我想没有生气的文坛先是没有生气的作家造成的,没有权利的作家是你不去争取造成的。其他原因当然有,但那却构不成灾难,灾难来自我们自己枯萎的心态。

34、临走他对颂莲说,你这人有意思,我猜不透你的心。颂莲说,你也一样,我也猜不透你的心。

35、花园里秋雨萧瑟,窗内的房事因此有一种垂死的气息,颂莲的眼前是一片深深幽暗,唯有梳妆台上的几朵紫色雏菊闪烁着稀薄的光亮。

36、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37、虽然他的脚步有点拖沓,表情看起来也扭扭捏捏的,但他的目光给人以新生的感觉,他像夏日的天空一样,明朗,深远。

38、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40、街上雨雾茫茫,远远地依稀可见一个穿绿色裙的女孩的背影,像一页纸一样被雨雾慢慢浸润,直至消失。

41、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42、六月的一天,她回来了。她与我们这个城市之间,似乎有一个不公的约定,约定由命运书写,我们这个城市并不属于她,而她天生属于这个城市。她又回来了。一条鱼游来游去,最终逃不脱一张撒开的渔网。

43、我看见车窗外的陌生村庄上空飘荡着一只纸风筝,看见田野和树林里无序而飞的鸟群,风筝或飞鸟,那是人们的过去以及未来的影子。

44、正午的阳光在枯井中慢漫地跳跃,幻变成一点点白光,颂莲突然被一个可怕的想象攫住,一只手,有一只手托住紫藤叶遮盖了她的眼睛,这样想着她似乎就真切地看见一只苍白的湿漉漉的手,它从深不可测的井底升起来,遮盖她的眼睛。

45、她想,说话多无聊,还不是你诓我我骗你的,人一说起话来就变得虚情假意的了。

46、她想女人是多么奇怪啊,女人能把别人琢磨透了,就是琢磨不透她自己。

47、北山下的人们思想简单而又偏执,他们只知道信桃君是国王的亲叔叔,出于对高贵血统天然的敬意,他们对那隐居者也充满了景仰之情,至于王公贵族之间仇恨的暗流,无论多么汹涌,他们也是听不见的。

48、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49、树叶自己会烂掉的,用得着去烧吗?树叶又不是人。

50、我是明知故犯地堕落了。但我的堕落在我所处的社会环境中颇能隐藏。

51、于是有人向这边匆匆跑来,有人手里还端着饭碗,他们这样跑着,炎热的夏季便在夜晚找到了它的.生机。

52、她往碗里加满了水,对莲花说,你开着吧,我走了。

53、一个热爱河流的人常常说他羡慕一条鱼,鱼属于河流,因此它能够来到河水深处,探访河流的心灵。

54、一个人会拥有许多不曾预料的牵挂你的人,他们牵挂着你,而你实际上已经把他们远远地抛到记忆的角落中了。

55、颂莲刚要上去行礼,毓如手里的佛珠突然断了线,滚了一地,毓如推开红木靠椅下地捡佛珠,口中念念有词,罪过,罪过。颂莲相帮去捡,被毓如轻轻地推开,她说,罪过,罪过,始终没抬眼看颂莲一眼。

56、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

57、窗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58、海洋是可靠的,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海洋接纳河流,不索香火金钱,不打造十字架,不许诺天堂,它说,你来吧。于是河流就去了。河流奔向大海的时候一路高唱水的国歌,是三个字的国歌,听上去响高而虔诚:去海洋,去海洋!

59、她看见叶子像一片饰物浮在幽篮的死水之上,把她的浮影遮盖了一块,她竟然看不见自己的眼睛。

60、箫有七孔,一个孔是一份情调,缀起来就特别优美,也特别感伤,吹箫人就需要这两种感情。

61、当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

63、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64、一个人的生命在许多地方能够留下痕迹,生活本身就洗涤一些,另一些留住了,留住的你必须记住。

66、她看见飞浦现在就坐在对面,他低着头,年轻的头发茂密乌黑,脖子刚劲傲慢地挺直,而一些暗蓝的血管在她的目光里微妙地颤动着。

67、其他在室内的人会听见飞浦的萧声像水一样幽幽地漫进窗口,谁也无法忽略飞浦的萧声。

68、很多时候,人所遭遇的不是幸福,也不是愤怒,而是某些灰暗的不适感。无论怎样的倾诉和排解都难以清除这种不适,所以,不妨视其为另一种生命体征,或者是一个隐秘的入口,带你进入思想的通道,最自然地研究我与社会的问题。人的精神财富,不是由幸福或愤怒堆砌,而是将生命的种种不适,写成自己的药方。

69、老人们说可怜的哭灵者看见囚车才幡然醒悟,是信桃君的葬礼,是眼泪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于是好多人在惊恐中看着四处奔逃的路人的脸,大叫道,他是也去哭灵的,她也是去哭灵的,为什么不抓他们?还有好几百人呢,大家都哭了!

70、她敏锐地发现了陈佐千眼睛里深深的恐惧和迷乱。这是怎么啦?她听见他的声音变得软弱胆怯起来。颂莲的手指像水一样地在他身上流着,她感觉到手下的那个身体像经过了爆裂终于松弛下去;离她越来越远。她明白在陈佐千身上发生了某种悲剧,心里有一种奇怪的感情,不知是喜是悲,她觉得自己很茫然。

71、颂莲在二太太卓云那里受到了热情的礼遇。卓云让丫环拿了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还有各种蜜饯招待颂莲。

72、做戏做得好能骗别人,做得不好只能骗骗自己。

73、简家姐妹的岁月就在绣花棚架下一成不变地流逝了,作为同样的女性,酱园的女店员们觉得简家姐妹的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无法捉摸的,她们对此充满了猎人式的心理。

74、雁儿朝四处环顾一圈,后花园间寂无人,她走到晾衣蝇那儿,朝颂莲的白衫上吐了一口唾沫,朝黑裙上又吐了一口。

75、颂莲猛地抬起头,她察觉出飞浦的眼神里有一种异彩水草般地掠过,她看见了,她能够捕捉它。

76、真诚的力量无比巨大,真诚的意义在这里不仅是矫枉过正,还在于摒弃矫揉造作、摇尾乞怜、哗众取宠、见风使舵的创作风气。

77、许多事情恐怕是没有渊源的,或者说旅途太长,来路已经被尘土和落叶覆盖,最终无从发现了。

78、那天夜里我突然觉得空气中充满了犯罪或者血腥的气味,我怀疑远处的电线杆下的黑影是一个戴手套的面目狰狞的凶手。一本书使我无边无际地胡思乱想,我不敢回家,因为家里没有人,因为那天夜里我的和平安详的家也突然变得鬼影幢幢。

79、一条费解的谜语,终于逃离了猜迷者的视线。

80、阳光召唤着房间里的尘埃,尘埃已经老得步履蹒跚,它们集合的速度非常缓慢,经过无数次混乱无序的排列组合,尘埃勉强组成了一道肮脏的彩虹,懒洋洋地斜跨半空,祖父的房间显得瑰丽而诡异。

81、在厨房里站了一会儿,她又走到门廊上,看见后花园此时寂静无比,人都热闹去了,留下一些孤寂一它们在枯枝残叶上一点点滴落,浸人颂莲的心。地又看见那架凋零的紫藤,在风中发出凄迷的絮语,而那口井仍然向她隐晦地呼唤着。颂莲捂住胸口,她觉得她在虚无中听见了某种启迪的声音。

82、唯有知更鸟在石榴树上啼啭几声,留下凄清悠远的余音。

83、飞浦抓住颂莲的手,翻过来,又翻过去研究,说,我怎么不会看手纹呢?什么名堂也看不出来。也许你命硬,把什么都藏起来了。

84、写作是一种给予,给予自己,也给予别人。

85、一个稍纵即逝的场景,一次有头无尾的对话,以及季节的变换,乃至流水的氤氲,在他那里都不会被轻视,都是生命的形态,脆弱且有无从确定的未来。他沉浸其中,像一个在暗房里安静冲洗胶片的人,将时间、记忆以及想象用文字的显影液型塑成一帧帧泛黄的画面,挂满整个房间。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橡树湾读后感(精选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

    2023年边城五百字读后感(实用7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

    2023年读足迹有感 成长者的足迹读后感(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

    最新小说读后感(精选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

    最新孩子话读后感(优质9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

    2023年论语读后感句子摘抄(优秀8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

    2023年王尔德童话读后感(优质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

    实用篮球解说名句范文

    理想成就,团结铸就。制定一个团队标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通过团队标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李:全体运动员、裁判员、老师们、同学们:合:大家早上好!

    戏曲读后感(优秀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

    最新读选择后感 小白的选择读后感(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