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文(通用1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飞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文(通用18篇)

幼儿园教案是教师为了开展教学活动而准备的一份详细计划,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了一些经典的二年级教案,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蕴涵的思乡之情,作为教学本诗的一个重点;同时由于五年级学生对古诗已不再生疏,对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认为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而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是教学本诗的难点。

一、教学目标

根据本诗的特点,通过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看注释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文的意境。

3、能正确朗读古诗,掌握朗读古诗的方法。

4、拓展积累其他几首思乡的诗和句子。

二、教学理念

1、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

2、古诗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我们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启发学生喜欢古诗,并且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陶冶爱美的情趣。但是由于古诗创作的年代离学生比校久远,所以学生在理解意思,体会意境方面就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想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在整个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始终有一条清晰的脉络,那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古诗,通过层层诵读的方法去指导学生体会它独特的意韵美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三、教学方法

1.五年级学生学习古诗已有一定的基础。以往的串讲串问,效果不理想。所以我打算运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运用多媒体,动用多种感官,进入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美。

2.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学习古诗的基础,我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揭题,读题,解题

古诗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诗人写作视角的小结,直接揭示本课课题,学生也很明确这是一首思乡诗。诗歌的学习要在课开始就先声夺人,抓住情感的基调,因此在读题上加以强化:“读诗要从读题目就开始入情入境。”题目中的“忆山东兄弟”中“山东”地理位置是个难点,采用板画形式,直观形象地画出诗人家乡蒲州、华山以东、长安的简单示意图,突破难点,同时也了解了诗人写作背景。

(二)诵读,理解意境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古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本课朗读,我设计了“字正腔圆”去初读,让学生读准诗句;“有板有眼”去认真读,让学生注重节奏;“原汁原味”去吟诵,让学生把握情感基调。

在此诵读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走近诗人,走进古诗,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诗的意思。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通过“诗人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入情入境。在分析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学生展开想像翅膀,从“独”、“异乡”、“异客”中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从“每逢”、“倍”体会诗人的思乡思亲。通过描绘意境小结第一句诗,让学生对读诗句,加深了学生对千古名句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想像王维和兄弟互相牵挂对方,更深层地体会作者思乡的伤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师生通过韵译、诗文的反复对读,充分感受诗歌的艺术力量。

(三)古今乡愁诗歌拓展,学以致用。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本中拓展了两首古诗:一首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另一首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通过对古今文人墨客诗作的欣赏,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本课中还设计了一个“古诗今用”,把千古名句巧妙地运用到现代意境中,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也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四)总结课文,共勉学生

课的最后,赠送一首勉励诗于学生,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学生学习语言之美,学习运用美之语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二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作者简介:

王维(7-761年,一说6—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三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四

同学们现在可能没办法理解作者那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因为现在交通工具那么发达。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希望对大家理解诗人的感情有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4、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1、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好课件。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组诗,首先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出示古诗及背景)

3、是谁在思念?你对王维有什么了解?师补充简介诗人。

过渡:王维为什么要思念家乡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的课外知识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全诗有个整体感知,以问题过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范读,齐读古诗。

2、学生自学,理解诗意:先自由读理解诗句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再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首先指名说说已懂得的诗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再指名说;最后齐读古诗。

5、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6、交流发言。(重点抓住“独、异、倍、遍、少一人”等词语进行体会,相机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并感情朗读)

7、感情朗读。

(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信任学生,学生是可以读懂诗句意思的。这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读诗不仅是懂得意思,还要读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意境,并教给学生从诗句中去体会感悟。)

1、(出示诗句)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来读一读?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诗中写了诗人所见景物对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4、感情朗读。

(复习这首诗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应怎样去理解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诗中的词句,去想象,去体会,才能真正的读懂古诗。)

1、(出示诗句)说说题目的意思,对王安石的了解,简介写作背景。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班级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所得。

(这一步骤是让学生试着用所学到的方法去学习,以实现迁移、运用,使知识和方法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小组学习讨论,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增强合作的意识,实现学生能力的互补。)

2、这三首诗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说一段话用上这句诗吗?

3、感情朗读三首诗。

(我们今天学习古人的诗句,不仅是让学生欣赏汉语文的艺术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优美的词句,在适当时还应鼓励学生去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阅读古诗的作用。)

1、同学们,你们现在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亲人,来到我们实验学校,肯定也会想家,想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试一试,写一两句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2、背诵三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五

有人曾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借用这句话,我想说的是品味一节好课,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品味11节好课,那更是其乐无穷之事,感谢这次魅力课堂展示,感谢这次做课的11位老师带给我们如此精彩的语文课,带给我们如此美妙的幸福感。

孔老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改改,我说:“教而不研则惘,研而不教则殆。”精彩的语文课堂需要我们去回味,去品析,去反思,惟有这样,我们的实践才会更有价值,我们对未来才不会迷失方向。很开心,领导把评钟老师课的任务交给了我,虽然有很大的压力,但想着能有机会逼自己去回味,去品析,去反思,也就快乐开心了许多。钟老师是个诗意的老师,上的又恰好是古诗,对于缺少诗情的我来说,还真的是个挑战。为了配合他的诗意,我也希望自己的评课多一份诗的感觉,但想法有多美好,现实大概就有多残酷,我再搜肠刮肚都没有诗。所以就只好随便开始我的评课了。

一、重语文实践,高山流水韵依依。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虽然是一首短短的古诗,一首学生早就已经耳熟能详的古诗,钟老师在引入学习后也一再强调学生读,要求学生读出些新意,结合注解边读边悟,读得更加有感觉。课堂上,我相信大家对钟老师的三次写,一定难以忘怀。(1)晨曦微露,鸟鸣声声,________;天高云淡,阳光暖暖,____________;月上枝头,晚风习习,____________。(2)晨曦微露,鸟鸣声声,但是没有了________;天高云淡,阳光暖暖,但是没有了________;月上枝头,晚风习习,但是没有了________。(3)晨曦微露,鸟鸣声声,忘不了________;天高云淡,阳光暖暖,忘不了________;月上枝头,晚风习习,忘不了________。虽然只是让学生写了一次,但却把这三次不同层次的写,浑然融为了一体。我还注意到了,老师这三次的读,其中两个同学都被请到了,我相信读的听的,就在这三次的表达里,一定体会到了王维不同的情感历程。把听,读,写,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二、重情感引领,高歌低吟总关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篇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的都是作者的情。这首诗,假如是我,会很自然地都把作者的情感基调定位在作者身处他乡,对家人的思念。而钟老师却不仅引领学生感悟到了作者身在他乡的孤独,还有对家人那份深深的愧疚,以及他那份隐忍之志。课堂上老师引领学生走进佳节,体会节是人非,不变的虽然是节日,但作者的心情的改变眼中的节日自然也就不一样了。在这变和不变中,让学生感悟作者的孤独,作者对家人的愧疚。再由愧疚引发学生质疑:书读到此,你有什么话想问王维吗?为什么你不回去?在学生一声声的责问中,出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归对王维意味着什么?这不归对王维又以为着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不归对于作者来说那是一种隐忍,才有了“五年后,开元九年,王维高中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有了后人“王维诗画双绝。他的诗中有画,他的画里有诗。”有了“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的人才王维啊!

三、重课堂整合,心灵润泽意悠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六

扩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天,是重阳节,也是我们说的敬老节。家人们会在这一天团聚。

可是,远在异地他乡的王维我,却加倍地思念亲人,我已经习惯了,但我却受不了这种来自于内心的孤独。因为,每到佳节良辰时,我的心就被刀割成两半,一半思念家乡,一半思念亲人。无奈中,我拖着孤独的长尾巴,走出了客栈。抬头一看,客栈旁的大树叶子被秋风吹得沙沙作响,一种凄凉压在我的心底。周围的人很少,大概他们都在家和亲人们团聚,或者满身插着茱萸登高吧!孤独与凄凉压着我,不禁吟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虽然我人在他乡,心却依然在故乡,也早就想

任何人物也打动不了我浓浓的思乡和思念亲人的情意,因为我这种心情已达到了极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七

郧县谭山金燕

一、教学目标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

1、学生交流。(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四)、再读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

2、配乐朗读。

(五)、想象训练口语

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学生说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口语训练,产生情感共鸣)

附: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少一人

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八

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身在异地的王维非常思念家人,他多么想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看到别人家热热闹闹的过节,只有我家冷冷清清,另他回想起以前在家乡过节的情形。

每逢过节的时候全家人聚在一起欢歌笑语,多么开心啊!而今只有一个人静静的望着月亮,想念着他的老家蒲州。这时,一位好友来看望他,见他发愣地看着月亮便问他:“你在干什么呢?一个人在这里望月亮,是不是思念家乡的亲人了?”王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不愿意自己一个人过节,但我真是身不由己,因为我有公事在身,实在没办法回到家乡呀!”那位朋友说:“我和你一样,也是因公事出门在外,过节了,咱们这些外地的游子都会思念家乡的亲人。走,不要悲伤了,咱们俩去喝点酒,把这悲伤忘掉。”端起酒杯,王维更想念他的家人,他想:“现在我的家人在做什么呢?他们一定是都已经登上高处,插上茱萸在过节,可惜只差我一个人。”

一周后,王维终于回到了家乡,当他看到自己家人的时候,两眼的.泪珠不禁在眼睛里打转,心里在想:“亲人们,我回来了,我以后再也不去外地了,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和你们在一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九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深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大致理解诗文含义,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组合作,以读为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解题,扣诗眼“忆”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先请大家读读诗的题目。

师:读了题目后,你知道了什么?

介绍重阳节 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望远的习俗。

师:说得多好哪!那你们是在什么时候才会想、才会思念你的亲人?

师:对!思念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哪!大家能不能把这种“思念”的感觉读出来?

二、初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感受掌握古诗节奏。

(一)、出示诗,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这首诗,注意把生字读准确,语句读通顺。(二)、强调生字读音,正音生字。

理解“茱萸”等生僻词

(三)、指名读古诗。评议,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能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是一个进步,离学懂课文更近了。下面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中的注解,利用手里的字典,可以和同桌讨论,试着理解诗句的含义,实在不懂的,可以到讲台这里请求帮助。

四、品读诗文,感悟思念之情。

紧扣诗中关键词语,点拨指导,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一)“异乡异客”

背景介绍:作者王维十五岁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永济,远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二)“独”

(三)“倍思亲”

想着和兄弟手足情深;想着享受父母的慈爱关怀,想着和伙伴嬉戏玩耍——

角色扮演,利用对话具体化情景,一情景一诵读,体会感情。

转眼离家已两年有余,彻骨的孤独让思念越发深刻,也让诗人写下了这样一个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那个字最能打动你?从“倍”字你能读懂什么?“每逢佳节”单指重阳节吗?

2、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

a、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用诗句对家人说:——

b、中秋来临,异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

c、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说:

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二百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忧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四)、体会想象情景。

2、而如今,这一切都只能出现在回忆之中,重阳是别人的,团聚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读这后两句。

板书设计:

独异客 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十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指导描红“佳”、“倍”。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大意。

4、了解文包诗的题材特点,以及大致阅读方法。

使学生正确区分多音字,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大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时间已经进入12月了,我们很快就要迎接好几个节日的到来,圣诞节、元旦还有春节。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节日如此美好,难怪被人们称为“佳节”呢。(板书:佳节),指导书写“佳”。 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来读一读?指导正音。

2、这句话出自——(出示诗)指导朗读

3、你能读懂这句话吗?(“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指导感情朗读。

二、了解文包诗,通过读文,理解诗句意思

1、你是怎么知道的?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1)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重阳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的?(指名读)

(3)“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喜笑颜开)

(4)是呀,这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指名读,齐读。

(1)指名读句,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你从哪里知道的?

2)前两句都能从文章中找到意思,后两句,能不能找到呢?课文哪里说了他们的意思?

3)发现有没有课文和诗句的关系啊?简单介绍文包诗以及阅读方法

3、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2)异乡指的是——?(板书:异)

(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3)体会:“独”。(板书:独)独仅仅是指独自一人吗?

你考试得了100分,最想告诉谁?受了委屈呢?作为孩子,我们的喜怒哀乐最想的就是和爸爸妈妈分享,王维离开家时,也才15岁,还是个孩子呢,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他是多么的——孤独啊!谁再来读一读诗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异乡做客。(指导读)

(再出示第二段)体会:”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的“又”。 别人欢欢喜喜,而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他当然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板书:倍)

4、他会想些什么呢?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指名读句谈体会

(2)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齐读。

(3)他“思亲”思的仅仅是兄弟吗?也许,他还会思念——

他思念的其实是他所有的亲人,和他的家乡啊!

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的。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独”、“忆”。

2、学生描红。

板书: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佳节 倍 思亲

异 独

本课是一篇“文包诗”,而且是学生初次接触到“文包诗”这种体裁的课文,课文中生字比较简单,学生也已经有了预习的习惯。所以我在本课设计时,尝试使用随文识字的方法,生字教学以检查为主,留出时间让学生通过老师帮一帮、扶一扶,明白“文包诗”的体裁特点,以及阅读方法,这样以后遇到“文包诗”体裁文章时,学生就掌握来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愿望是美好的,不过由于推翻了已经定稿的教案,时间紧迫下,新的教案思考并不完善,在实施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1、随文识字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些段落的生字忘记了强调。

2、作为了解“文包诗”体裁特点的一种手段,对诗句的理解应该点到为止,我挖掘过深,一方面失去了本意,二来也使得耗时过长,使得后面的写字任务没有了时间完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十一

1 学会本课3个生字。

2 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 体会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一则故事、音乐磁带、搜集重阳节的常识、教学挂图或课件。

学生:搜集思念亲人的古诗。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揭示课文题目

1 我们以前学过王维的古诗吗?谁会背?(《鸟鸣涧》《画》《相思》)

2 王维简介:唐代著名诗人,少年聪慧,9岁时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他17岁时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揭题、质疑、解题。

二、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歌。要求读通句子。

3点名读,让其他学生注意聆听,看朗读者是否达到了以上要求。

4借助注释、插图,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体会意境

1全班齐读诗歌,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

(1)借助注释,合作学习,弄清诗句字面意思。学生对哪句有所得就说哪句,顺序不限;教师还要重视多方互动与交流的作用,激励学生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综合理解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异客”,陌生的客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独一人,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倍感孤寂。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本诗指重阳节。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登高。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全都;“茱萸”,一种含有浓香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插茱萸,据说可以防灾。这句话的意思是,兄弟们头上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个人。

(2)质疑,交流。疑问主要由学生提出,答案则由交流得出结论。点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弄懂了些什么。(浓浓的思乡之情,有趣的民间风俗,对比的写作手法,简练的语言风格等)

(3)有感情地朗读。

先让学生自己悟读,再点名读并评议,接着集体读,最后男、女生比赛读。

(4)背诵诗歌。

自己试背,同桌互背,集体背诵。

四、拓展延伸,迁移练笔

2学生练笔,展示交流。(把优秀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3背诵诗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1除了本诗外,你还搜集到了哪些思念亲人的诗?(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搜集到的诗歌,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更深地理解古诗)

2课后练习。

(1)把自己搜集的古诗背熟。

(2)自主把自己搜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3)办一期思乡、思亲为主题的古诗手抄报。(小组合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十二

1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 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1、学生交流。(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1 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

2、配乐朗读。

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学生说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口语训练,产生情感共鸣)

附: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 兄弟

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十三

1.欣赏并理解古诗,能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

2.理解古诗中“异乡”、“异客、“忆”、“遍插”、“遥知”、“茱萸”、等字词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诗的.完整诗意。

3.感受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让幼儿熟读、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让幼儿预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了解一些节日民俗。

2.相关诗句字卡

3.自制课件

一、听老师故事、引出古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提问: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赏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理解古诗诗意。

1.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提问: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2.古诗和刚才的故事讲的是同样的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

三、欣赏古诗,理解故事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提问:

1.在这首古诗里你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2.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师生完整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四、迁移情感,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

2.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喜爱之情。

在活动中,我用讲故事的形式间接地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我知道图片是最为直接能吸引幼儿的视线的,故事也是幼儿最为喜欢、最容易理解的,把两者有机结合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学得特别的快,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理解古诗的内容,更加的直观形象。孩子对于重阳节都十分的陌生,虽然能够出示茱萸、重阳糕等相关图片,但是这两种物品对于幼儿来说是很少见到的,教师只是一笔带过,老师应该适时的加以引导或者通过知识经验准备来引导幼儿认识。

小百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十四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古诗。

2.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家住在华山以东的地方,所以诗中称之为山东。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这一点请大家注意。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只有十七岁,当时他一个人离开家乡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

二、解题:

01.、学生读题,思考问题,然后指明回答问题。

02、教师指导:

九月九日指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忆:思念,想念。

山东:华山以东,指诗人的家乡。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诗中指家乡的亲人。

03、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问题。

04、教师强调: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2、请大家自读这首诗,注意诗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读音,并写到课文里来。

3、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

1、齐读诗的第一行。

01.解释词语:

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以外的地方。在诗中指的就是长安。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02、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师指导: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齐读诗的第二行。

01、解释词语意思:

每:每逢。

每逢:每次遇到。

佳节:

节日。诗中指重阳节。

倍:加倍,更加。

思:思念,想念。

亲:家乡的亲人。

02、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师指导:

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的思念家乡的亲人。

04、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请用诗中的一句诗来回答。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05、教师小结诗的前两行:

06、齐读诗的前两行。

3、齐读诗的第三、四行。

01、解释词语;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处。古时候有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一种有香味的草。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避邪,肖灾。

02、诗中说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并指名回答。

0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词语的解释,想想这两行诗的意思。同坐间讨论。

04、指名回答。

05、教师指导:

我在遥远的地方猜想,家里的亲人们一定都头插茱萸登上了高处,可是单单少了我一个人。

06、教师小结诗的后两行:

07、齐读诗的后两行。

4、教师总结全诗意思:

这首诗可以分两层意思来理解,诗的前两行写诗人身在外地,每逢遇到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诗的后两行写诗人在遥远的外地想像家乡的亲人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5、齐读全诗。

7、教师小结: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朗读、背诵古诗,加强理解。

1.男生齐读古诗。

2.女生齐读古诗。

3.全班齐读古诗。

4.思考问题

01.说说这首诗中的哪两行最能表达是人的思念之情?

02.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

5.背诵这首诗。指名背诵。

6、学生自读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或课件)、录音磁带。

教材简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写的。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兄弟。

全诗抓住重阳节登高这一习俗,抒发了思念亲人的感情,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特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常常被人们引用,以表达思亲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了解诗意,背诵古诗。

建议本课用1课时完成。

*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这里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异客”,指陌生的客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孤独一人在外地。

*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加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弟弟,诗中指在家乡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这句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防灾避疫;“遍”,全都。这句的意思是:兄弟们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 古诗教学以学生诵读为主。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

可以参考以下节奏朗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课后第1、2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 课后第3题:要弄清字、词的意思,再正确选择。

* 课后的选做题教师应先了解学过的有关诗句,以作提示。

教学设计参考

一、揭示课题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解题。

二、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诗句通顺连贯。

2.检查学生自读诗歌情况。

3.学生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的大意。

三、自读自悟,体会意境

1.再读诗歌,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诗歌

五、拓展延伸

你读过哪些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

(杨蔚、李金瑶)

参考资料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少年聪慧,9岁时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他的诗,题材、风格多样化,特别是田园山水诗,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新颖,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否定,加上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针对学生情况,我追求了这三个字:“新、活、放。”

【教学设计】

一初读,二浅思,三深悟,四背诵,五表演。

【课堂实录采撷】

一、在解题中不经意地出现的小高潮

生:(齐答)记得!学生齐背《望庐山瀑布》和《山行》。

(开课前复习旧知识,既可以温故,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壮大气势,烘托一个热闹的气氛。)

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老师赞美的语气回顾已学古诗,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了古诗的美,也自然地进入了新诗的学习、品味中。

师:(简介诗人王维)请同学们齐读题目。(生读题目)

师:看到这个题目,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吗?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生:我不明白茱萸是什么意思?

师:有谁知道,谁能帮助他?请高高地举起你的手。

生:我是从书上的注释里面知道的,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师:很好,你读书的时候很仔细,大家都要向他学习。课题中还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请继续!

(孩子们长在城市里,都没有见过茱萸,虽然书本上也解释得很清楚,但如果能亲眼看一看这种植物,就可以使得抽象模糊的东西变得直观清晰。所以,应该在学生介绍茱萸这种植物的同时,老师即可出示有茱萸的'画面。)

生:山东,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说明作者的家乡在那里。

生:不,你的说法是错误的。山东是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一带,因此王维的家乡应该是在山西。

师:对,这里的山是指华山。那么兄弟你们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兄弟就是弟弟的意思。

生:不对,应该是哥哥和弟弟的意思。

生:老师,我明白了,兄弟除了指他的哥哥、弟弟,还包括他家乡所有的亲人。

生:老师,我补充,兄弟还可以包括他在家乡的朋友。

师:这样理解就更加全面了,有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兄弟这个词的意思?

生:“兄弟”指作者的亲人和朋友。

生:老师,我发现还有一个字被我们漏掉了,就是“忆”字。

生:我知道“忆”就是回忆的意思。

师:没错,但谁能把这个“忆”字的意思说得更贴切一些呢?

生:我觉得“忆”字在这里解释为“思念、想念”更好,因为从“忆山东兄弟”可以看出作者是身在他乡,重阳节到了,他不能和家乡的亲人朋友在一起登高,畅饮菊花酒。而往年他在家的时候,却可以和亲人们一起欢度重阳节,所以回想起以前那些美好的日子,此时的他是多么想念家乡的亲朋好友啊!(热烈的掌声)

(仅仅是解释诗的题目,孩子就能通过一个“忆”字领悟出整首诗的深刻意义,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孩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快速地捕捉出诗的内涵,其一在于之前逐词逐词理解的铺垫做得很好。其二在于一个“忆”字用得好,用得妙,用得神。重阳节时忆亲人,不就已经明明白白地诉了读者,此时的作者正是背井离乡,孤单寂寥,落寞惆怅,正是在这样举目无亲的时候,才会更加真切地思念家乡亲朋。因为有了解题时的深切领悟,所以进入古诗学习环节时,不管是小组讨论,还是课堂汇报,学生能把握住重点,水到渠成,异常轻松地学习。)

二、在表演中捕捉学生灵魂,强化训练目标

众生:(笑)好啊,好啊,我可以!

师:你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就是想象,大胆的想象,这不正是“超级变变变”吗?(齐笑,掌声)

注:“超级变变变”是日本的一个娱乐节目,该节目要求参赛者发挥出大胆的想象,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道具表演出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现象。该节目不仅在日本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纪录,在全球发行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我班就有很多这个节目的超级fans。老师急中生智,用上这个孩子喜欢的节目的名字,在无意当中为这个环节激了趣,造了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表演:

生1(扮演王维);生2(扮演姑姑)

生1:喂,您好,请问是姑姑吗?我是您的侄子王维。

生2:喂,你好,我是姑姑,你是王维啊!你现在在哪里呀?

(在口语交际中随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表示对别人的尊重,这样的训练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生2:大家都很好,刚才在赏月的时候,我们人人可都记挂着你呢!

生1:姑姑,中秋佳节,正是人月两团圆的时候,你们吃着香香的月饼,可千万别忘记了我,一定要记得给我留一份啊,我已经好久没能吃到家里的月饼了。

生2:好的,一定不会少了你的那一份。你什么时候能回家来看一看啊?

生1:姑姑,窗外是万家灯火闪烁,窗内是家家户户共享天伦,而我就只能一个人孤单的在这里,我真的是很想念你们!虽然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但是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我现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等我做完了手头上的事,我一定尽快和家人团圆!姑姑,祝大家中秋节愉快!再见!

生2:别难过,我们会想着你。保重身体,早点回来,再见!

(这段学生的表演不可否认是经过了老师的加工,但学生能基本上扣住本诗的主题来进行即兴的表演,优点是应该值得鼓励的。但我也不得不看到其中的不足:学生的语言功底太过浅薄,语言随意且不够严密。诚然在表演的时候可以生活一些,但任何说出来的话都应该紧扣住整首诗的基调和感情,而学生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还有就是学生的台风太过拘谨,紧张,学生不是完全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来进行拓展想象表演的。学生所表现出的不足与老师平时是否严格训练大有相关。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人的精神松弛,心境坦然,能提高生命的张力,倡导人性的释放,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做到童言无忌、童真无损、童趣无限、童心无畏、童爱无拘将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重大的责任!)

【自我思索】

听听学生在汇报时的精彩发言,品品学生在朗诵时的入情陶醉,读读学生在黑板上所写的板书:“思念亲人”,“想念朋友”,“孤单寂寞”,看看学生精彩的即兴想象表演,不仅听课的家长为之动容,为之喝彩,就连我自己的心里也在激越着,澎湃着。一位家长在参加完开放日的活动之后,激动地在“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上写道:“听了两节课,感受非常深,我深深地体会到,现在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这是一个尊重的课堂,这是一个开放的课堂,这是一个生命的课堂!老师不仅注重了对知识的传授,还注重了对孩子品格的教育,引导……”另一位家长听完课以后,就急忙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老师啊,我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课,真的。以前都是由我们的老师讲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的孩子们脑海里可充满了无数的小问题,做老师没有两把刷子可真是不好做啊!”家长的赞誉固然可喜,但无形中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一种责任!

古代诗歌言简意丰,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是不朽的文化财富。教科书中节选的诗歌,以及老师的排疑解难,悉心诱导都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教学古诗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要孩子做到发自内心喜欢它,爱上它,不舍它。不用太多的表白,只是那寥寥几字,就足以令人振奋、伤怀,这正是古代诗歌的魅力所在。学习诗歌也好,散文也好,让学生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相互竞争,相互帮助中思维得到启迪,精神得到唤醒,潜能得到显发,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共鸣,身心得到愉悦正是新课标中要求的人文精神的教育,生命发展的教育,而这,正是需要我们老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真心,饱含对孩子的真诚,倾尽我们的真爱去努力实践,热忱奉献!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十五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古诗。

2.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家住在华山以东的地方,所以诗中称之为山东。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这一点请大家注意。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只有十七岁,当时他一个人离开家乡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

二、解题:

01.、学生读题,思考问题,然后指明回答问题。

02、教师指导:

九月九日指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忆:思念,想念。

山东:华山以东,指诗人的家乡。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诗中指家乡的亲人。

03、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问题。

04、教师强调: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2、请大家自读这首诗,注意诗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读音,并写到课文里来。

3、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

1、齐读诗的第一行。

01.解释词语:

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以外的地方。在诗中指的就是长安。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02、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师指导: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齐读诗的第二行。

01、解释词语意思:

每:每逢。

每逢:每次遇到。

佳节:

节日。诗中指重阳节。

倍:加倍,更加。

思:思念,想念。

亲:家乡的亲人。

02、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师指导:

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的思念家乡的亲人。

04、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请用诗中的一句诗来回答。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05、教师小结诗的前两行:

06、齐读诗的前两行。

3、齐读诗的第三、四行。

01、解释词语;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处。古时候有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一种有香味的草。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避邪,肖灾。

02、诗中说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并指名回答。

0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词语的解释,想想这两行诗的意思。同坐间讨论。

04、指名回答。

05、教师指导:

我在遥远的地方猜想,家里的亲人们一定都头插茱萸登上了高处,可是单单少了我一个人。

06、教师小结诗的后两行:

07、齐读诗的后两行。

4、教师总结全诗意思:

这首诗可以分两层意思来理解,诗的前两行写诗人身在外地,每逢遇到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诗的后两行写诗人在遥远的外地想像家乡的亲人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5、齐读全诗。

7、教师小结: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朗读、背诵古诗,加强理解。

1.男生齐读古诗。

2.女生齐读古诗。

3.全班齐读古诗。

4.思考问题

01.说说这首诗中的哪两行最能表达是人的思念之情?

02.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

5.背诵这首诗。指名背诵。

6、学生自读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或课件)、录音磁带。

教材简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写的。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兄弟。

全诗抓住重阳节登高这一习俗,抒发了思念亲人的感情,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特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常常被人们引用,以表达思亲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了解诗意,背诵古诗。

建议本课用1课时完成。

*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这里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异客”,指陌生的客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孤独一人在外地。

*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加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弟弟,诗中指在家乡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这句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防灾避疫;“遍”,全都。这句的意思是:兄弟们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 古诗教学以学生诵读为主。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

可以参考以下节奏朗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课后第1、2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 课后第3题:要弄清字、词的意思,再正确选择。

* 课后的选做题教师应先了解学过的有关诗句,以作提示。

教学设计参考

一、揭示课题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解题。

二、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诗句通顺连贯。

2.检查学生自读诗歌情况。

3.学生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的大意。

三、自读自悟,体会意境

1.再读诗歌,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诗歌

五、拓展延伸

你读过哪些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

(杨蔚、李金瑶)

参考资料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少年聪慧,9岁时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他的诗,题材、风格多样化,特别是田园山水诗,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新颖,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否定,加上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针对学生情况,我追求了这三个字:“新、活、放。”

【教学设计】

一初读,二浅思,三深悟,四背诵,五表演。

【课堂实录采撷】

一、在解题中不经意地出现的小高潮

生:(齐答)记得!学生齐背《望庐山瀑布》和《山行》。

(开课前复习旧知识,既可以温故,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壮大气势,烘托一个热闹的气氛。)

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老师赞美的语气回顾已学古诗,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了古诗的美,也自然地进入了新诗的学习、品味中。

师:(简介诗人王维)请同学们齐读题目。(生读题目)

师:看到这个题目,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吗?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生:我不明白茱萸是什么意思?

师:有谁知道,谁能帮助他?请高高地举起你的手。

生:我是从书上的注释里面知道的,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师:很好,你读书的时候很仔细,大家都要向他学习。课题中还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请继续!

(孩子们长在城市里,都没有见过茱萸,虽然书本上也解释得很清楚,但如果能亲眼看一看这种植物,就可以使得抽象模糊的东西变得直观清晰。所以,应该在学生介绍茱萸这种植物的同时,老师即可出示有茱萸的'画面。)

生:山东,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说明作者的家乡在那里。

生:不,你的说法是错误的。山东是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一带,因此王维的家乡应该是在山西。

师:对,这里的山是指华山。那么兄弟你们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兄弟就是弟弟的意思。

生:不对,应该是哥哥和弟弟的意思。

生:老师,我明白了,兄弟除了指他的哥哥、弟弟,还包括他家乡所有的亲人。

生:老师,我补充,兄弟还可以包括他在家乡的朋友。

师:这样理解就更加全面了,有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兄弟这个词的意思?

生:“兄弟”指作者的亲人和朋友。

生:老师,我发现还有一个字被我们漏掉了,就是“忆”字。

生:我知道“忆”就是回忆的意思。

师:没错,但谁能把这个“忆”字的意思说得更贴切一些呢?

生:我觉得“忆”字在这里解释为“思念、想念”更好,因为从“忆山东兄弟”可以看出作者是身在他乡,重阳节到了,他不能和家乡的亲人朋友在一起登高,畅饮菊花酒。而往年他在家的时候,却可以和亲人们一起欢度重阳节,所以回想起以前那些美好的日子,此时的他是多么想念家乡的亲朋好友啊!(热烈的掌声)

(仅仅是解释诗的题目,孩子就能通过一个“忆”字领悟出整首诗的深刻意义,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孩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快速地捕捉出诗的内涵,其一在于之前逐词逐词理解的铺垫做得很好。其二在于一个“忆”字用得好,用得妙,用得神。重阳节时忆亲人,不就已经明明白白地诉了读者,此时的作者正是背井离乡,孤单寂寥,落寞惆怅,正是在这样举目无亲的时候,才会更加真切地思念家乡亲朋。因为有了解题时的深切领悟,所以进入古诗学习环节时,不管是小组讨论,还是课堂汇报,学生能把握住重点,水到渠成,异常轻松地学习。)

二、在表演中捕捉学生灵魂,强化训练目标

众生:(笑)好啊,好啊,我可以!

师:你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就是想象,大胆的想象,这不正是“超级变变变”吗?(齐笑,掌声)

注:“超级变变变”是日本的一个娱乐节目,该节目要求参赛者发挥出大胆的想象,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道具表演出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现象。该节目不仅在日本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纪录,在全球发行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我班就有很多这个节目的超级fans。老师急中生智,用上这个孩子喜欢的节目的名字,在无意当中为这个环节激了趣,造了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表演:

生1(扮演王维);生2(扮演姑姑)

生1:喂,您好,请问是姑姑吗?我是您的侄子王维。

生2:喂,你好,我是姑姑,你是王维啊!你现在在哪里呀?

(在口语交际中随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表示对别人的尊重,这样的训练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生2:大家都很好,刚才在赏月的时候,我们人人可都记挂着你呢!

生1:姑姑,中秋佳节,正是人月两团圆的时候,你们吃着香香的月饼,可千万别忘记了我,一定要记得给我留一份啊,我已经好久没能吃到家里的月饼了。

生2:好的,一定不会少了你的那一份。你什么时候能回家来看一看啊?

生1:姑姑,窗外是万家灯火闪烁,窗内是家家户户共享天伦,而我就只能一个人孤单的在这里,我真的是很想念你们!虽然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但是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我现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等我做完了手头上的事,我一定尽快和家人团圆!姑姑,祝大家中秋节愉快!再见!

生2:别难过,我们会想着你。保重身体,早点回来,再见!

(这段学生的表演不可否认是经过了老师的加工,但学生能基本上扣住本诗的主题来进行即兴的表演,优点是应该值得鼓励的。但我也不得不看到其中的不足:学生的语言功底太过浅薄,语言随意且不够严密。诚然在表演的时候可以生活一些,但任何说出来的话都应该紧扣住整首诗的基调和感情,而学生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还有就是学生的台风太过拘谨,紧张,学生不是完全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来进行拓展想象表演的。学生所表现出的不足与老师平时是否严格训练大有相关。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人的精神松弛,心境坦然,能提高生命的张力,倡导人性的释放,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做到童言无忌、童真无损、童趣无限、童心无畏、童爱无拘将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重大的责任!)

【自我思索】

听听学生在汇报时的精彩发言,品品学生在朗诵时的入情陶醉,读读学生在黑板上所写的板书:“思念亲人”,“想念朋友”,“孤单寂寞”,看看学生精彩的即兴想象表演,不仅听课的家长为之动容,为之喝彩,就连我自己的心里也在激越着,澎湃着。一位家长在参加完开放日的活动之后,激动地在“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上写道:“听了两节课,感受非常深,我深深地体会到,现在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这是一个尊重的课堂,这是一个开放的课堂,这是一个生命的课堂!老师不仅注重了对知识的传授,还注重了对孩子品格的教育,引导……”另一位家长听完课以后,就急忙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老师啊,我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课,真的。以前都是由我们的老师讲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的孩子们脑海里可充满了无数的小问题,做老师没有两把刷子可真是不好做啊!”家长的赞誉固然可喜,但无形中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一种责任!

古代诗歌言简意丰,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是不朽的文化财富。教科书中节选的诗歌,以及老师的排疑解难,悉心诱导都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教学古诗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要孩子做到发自内心喜欢它,爱上它,不舍它。不用太多的表白,只是那寥寥几字,就足以令人振奋、伤怀,这正是古代诗歌的魅力所在。学习诗歌也好,散文也好,让学生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相互竞争,相互帮助中思维得到启迪,精神得到唤醒,潜能得到显发,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共鸣,身心得到愉悦正是新课标中要求的人文精神的教育,生命发展的教育,而这,正是需要我们老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真心,饱含对孩子的真诚,倾尽我们的真爱去努力实践,热忱奉献!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十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蕴涵的思乡之情,作为教学本诗的一个重点;同时由于三年级学生对古诗已不再生疏,对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认为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而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是教学本诗的难点。

根据本诗的特点,通过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看注释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文的意境。

3、能正确朗读古诗,掌握朗读古诗的方法。

4、拓展积累其他几首思乡的诗和句子。

1、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

2、古诗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我们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启发学生喜欢古诗,并且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陶冶爱美的情趣。但是由于古诗创作的年代离学生比校久远,所以学生在理解意思,体会意境方面就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想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在整个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始终有一条清晰的脉络,那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古诗,通过层层诵读的方法去指导学生体会它独特的意韵美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1、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已有一定的基础。以往的串讲串问,效果不理想。所以我打算运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运用多媒体,动用多种感官,进入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美。

2、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全过程。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学习古诗的基础,我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揭题,读题,解题

古诗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诗人写作视角的小结,直接揭示本课课题,学生也很明确这是一首思乡诗。诗歌的学习要在课开始就先声夺人,抓住情感的基调,因此在读题上加以强化:“读诗要从读题目就开始入情入境。”题目中的“忆山东兄弟”中“山东”地理位置是个难点,采用板画形式,直观形象地画出诗人家乡蒲州、华山以东、长安的简单示意图,突破难点,同时也了解了诗人写作背景。

(二)诵读,理解意境

毛苌曰:“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鲁迅先生也指出:“诗歌是本以发抒自己的热情的,发讫即罢。”这都在说明诗是情感的载体。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古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本课朗读,我设计了“字正腔圆”去初读,让学生读准诗句;“有板有眼”去认真读,让学生注重节奏;“原汁原味”去吟诵,让学生把握情感基调。

在此诵读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走近诗人,走进古诗,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诗的意思。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通过?“诗人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入情入境。在分析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学生展开想像翅膀,从“独”、“异乡”、“异客”中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从“?每逢”、“倍”体会诗人的思乡思亲。通过描绘意境小结第一句诗,让学生对读诗句,加深了学生对千古名句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想像王维和兄弟互相牵挂对方,更深层地体会作者思乡的伤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师生通过韵译、诗文的反复对读,充分感受诗歌的艺术力量。

(三)古今乡愁诗歌拓展,学以致用。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本中拓展了两首古诗:一首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另一首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通过对古今文人墨客诗作的欣赏,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本课中还设计了一个“古诗今用”,把千古名句巧妙地运用到现代意境中,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也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四)总结课文,共勉学生

课的最后,赠送一首勉励诗于学生,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学生学习语言之美,学习运用美之语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十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新颖,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否定,加上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针对学生情况,我追求了这三个字:“新、活、放。”

一初读,二浅思,三深悟,四背诵,五表演。

生:(齐答)记得!学生齐背《望庐山瀑布》和《山行》。

(开课前复习旧知识,既可以温故,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壮大气势,烘托一个热闹的气氛。)

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老师赞美的语气回顾已学古诗,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了古诗的美,也自然地进入了新诗的学习、品味中。

师:(简介诗人王维)请同学们齐读题目。(生读题目)

师:看到这个题目,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吗?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生:我不明白茱萸是什么意思?

师:有谁知道,谁能帮助他?请高高地举起你的手。

生:我是从书上的注释里面知道的,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师:很好,你读书的时候很仔细,大家都要向他学习。课题中还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请继续!

(孩子们长在城市里,都没有见过茱萸,虽然书本上也解释得很清楚,但如果能亲眼看一看这种植物,就可以使得抽象模糊的东西变得直观清晰。所以,应该在学生介绍茱萸这种植物的同时,老师即可出示有茱萸的画面。)

生:山东,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说明作者的家乡在那里。

生:不,你的说法是错误的。山东是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一带,因此王维的家乡应该是在山西。

师:对,这里的山是指华山。那么兄弟你们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兄弟就是弟弟的意思。

生:不对,应该是哥哥和弟弟的意思。

生:老师,我明白了,兄弟除了指他的哥哥、弟弟,还包括他家乡所有的亲人。

生:老师,我补充,兄弟还可以包括他在家乡的朋友。

师:这样理解就更加全面了,有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兄弟这个词的意思?

生:“兄弟”指作者的亲人和朋友。

生:老师,我发现还有一个字被我们漏掉了,就是“忆”字。

生:我知道“忆”就是回忆的意思。

师:没错,但谁能把这个“忆”字的意思说得更贴切一些呢?

生:我觉得“忆”字在这里解释为“思念、想念”更好,因为从“忆山东兄弟”可以看出作者是身在他乡,重阳节到了,他不能和家乡的亲人朋友在一起登高,畅饮菊花酒。而往年他在家的时候,却可以和亲人们一起欢度重阳节,所以回想起以前那些美好的日子,此时的他是多么想念家乡的亲朋好友啊!(热烈的掌声)

(仅仅是解释诗的题目,孩子就能通过一个“忆”字领悟出整首诗的深刻意义,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孩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快速地捕捉出诗的内涵,其一在于之前逐词逐词理解的铺垫做得很好。其二在于一个“忆”字用得好,用得妙,用得神。重阳节时忆亲人,不就已经明明白白地诉了读者,此时的作者正是背井离乡,孤单寂寥,落寞惆怅,正是在这样举目无亲的时候,才会更加真切地思念家乡亲朋。因为有了解题时的深切领悟,所以进入古诗学习环节时,不管是小组讨论,还是课堂汇报,学生能把握住重点,水到渠成,异常轻松地学习。)

众生:(笑)好啊,好啊,我可以!

师:你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就是想象,大胆的想象,这不正是“超级变变变”吗?(齐笑,掌声)

注:“超级变变变”是日本的一个娱乐节目,该节目要求参赛者发挥出大胆的想象,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道具表演出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现象。该节目不仅在日本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纪录,在全球发行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我班就有很多这个节目的超级fans。老师急中生智,用上这个孩子喜欢的节目的名字,在无意当中为这个环节激了趣,造了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表演:

生1(扮演王维);生2(扮演姑姑)

生1:喂,您好,请问是姑姑吗?我是您的侄子王维。

生2:喂,你好,我是姑姑,你是王维啊!你现在在哪里呀?

(在口语交际中随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表示对别人的尊重,这样的训练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生2:大家都很好,刚才在赏月的时候,我们人人可都记挂着你呢!

生1:姑姑,中秋佳节,正是人月两团圆的时候,你们吃着香香的月饼,可千万别忘记了我,一定要记得给我留一份啊,我已经好久没能吃到家里的月饼了。

生2:好的,一定不会少了你的那一份。你什么时候能回家来看一看啊?

生1:姑姑,窗外是万家灯火闪烁,窗内是家家户户共享天伦,而我就只能一个人孤单的在这里,我真的是很想念你们!虽然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但是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我现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等我做完了手头上的事,我一定尽快和家人团圆!姑姑,祝大家中秋节愉快!再见!

生2:别难过,我们会想着你。保重身体,早点回来,再见!

(这段学生的表演不可否认是经过了老师的加工,但学生能基本上扣住本诗的主题来进行即兴的表演,优点是应该值得鼓励的。但我也不得不看到其中的不足:学生的语言功底太过浅薄,语言随意且不够严密。诚然在表演的时候可以生活一些,但任何说出来的话都应该紧扣住整首诗的基调和感情,而学生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还有就是学生的台风太过拘谨,紧张,学生不是完全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来进行拓展想象表演的。学生所表现出的不足与老师平时是否严格训练大有相关。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人的精神松弛,心境坦然,能提高生命的张力,倡导人性的释放,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做到童言无忌、童真无损、童趣无限、童心无畏、童爱无拘将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重大的责任!)

【自我思索】

听听学生在汇报时的精彩发言,品品学生在朗诵时的入情陶醉,读读学生在黑板上所写的板书:“思念亲人”,“想念朋友”,“孤单寂寞”,看看学生精彩的即兴想象表演,不仅听课的家长为之动容,为之喝彩,就连我自己的心里也在激越着,澎湃着。一位家长在参加完开放日的活动之后,激动地在“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上写道:“听了两节课,感受非常深,我深深地体会到,现在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这是一个尊重的课堂,这是一个开放的课堂,这是一个生命的课堂!老师不仅注重了对知识的传授,还注重了对孩子品格的教育,引导……”另一位家长听完课以后,就急忙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老师啊,我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课,真的。以前都是由我们的老师讲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的孩子们脑海里可充满了无数的小问题,做老师没有两把刷子可真是不好做啊!”家长的赞誉固然可喜,但无形中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一种责任!

古代诗歌言简意丰,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是不朽的文化财富。教科书中节选的诗歌,以及老师的排疑解难,悉心诱导都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教学古诗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要孩子做到发自内心喜欢它,爱上它,不舍它。不用太多的表白,只是那寥寥几字,就足以令人振奋、伤怀,这正是古代诗歌的魅力所在。学习诗歌也好,散文也好,让学生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相互竞争,相互帮助中思维得到启迪,精神得到唤醒,潜能得到显发,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共鸣,身心得到愉悦正是新课标中要求的人文精神的教育,生命发展的教育,而这,正是需要我们老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真心,饱含对孩子的.真诚,倾尽我们的真爱去努力实践,热忱奉献!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两课时篇十八

1.欣赏并理解古诗,能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

2.理解古诗中“异乡”、“异客、“忆”、“遍插”、“遥知”、“茱萸”、等字词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诗的完整诗意。

3.感受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让幼儿熟读、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让幼儿预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了解一些节日民俗。

2.相关诗句字卡

3.自制课件

一、听老师故事、引出古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提问: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赏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理解古诗诗意。

1.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提问: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2.古诗和刚才的故事讲的是同样的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

三、欣赏古诗,理解故事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提问:

1.在这首古诗里你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2.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师生完整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四、迁移情感,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

2.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喜爱之情。

在活动中,我用讲故事的形式间接地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我知道图片是最为直接能吸引幼儿的视线的,故事也是幼儿最为喜欢、最容易理解的,把两者有机结合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学得特别的快,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理解古诗的内容,更加的直观形象。孩子对于重阳节都十分的陌生,虽然能够出示茱萸、重阳糕等相关图片,但是这两种物品对于幼儿来说是很少见到的,教师只是一笔带过,老师应该适时的加以引导或者通过知识经验准备来引导幼儿认识。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端午节公司活动策划方案 公司端午节活动策划方案(精选8篇)

    有效的整改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不足,达到持续改进的目标。以下是一些创意十足的广告策划范文,它们让人眼前一亮,给广告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端午节公司活

    最新心理委员工作总结(汇总11篇)

    在个人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并寻找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学生会工作总结的精选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法。心理委员工作总结篇一

    2023年高三学生励志文章(优质17篇)

    青春是成长的季节,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成长。青春是塑造自我的时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青春是探索和成长的时刻,如何在青春时代培养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以

    最新护士节活动总结报告 医院护士节活动总结(优质15篇)

    经过反复权衡,我觉得现在是时候给自己一个新的职业机会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实践报告范文,从中汲取写作经验和技巧,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护士节活动总结

    新生入学祝福语(优秀7篇)

    人生总结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在写人生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不宜照搬模板和套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人生总结范文,希望对

    2023年没有心情的说说短句搞笑(精选8篇)

    即兴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即刻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即兴表演要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灵感和创意?那些成功的即兴艺术家是如何通过创造力和才华赢得观众的赞赏

    最新植树节植树的文章 植树节爱树护树活动新闻稿(优秀6篇)

    爱国标语是传递爱国主旨和塑造社会风尚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加强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怎样创作一个有力的爱国标语?沧海横流,爱国励志。植树节植树的文章篇一阳春三月

    2023年商务英语求职信(通用17篇)

    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调整心态,面对困境并保持积极的努力呢?这是一些著名的励志故事,相信能给大家带来正能量。商务英语求职信篇一尊敬

    祝福朋友生日的文案短句 宝宝生日祝福朋友圈文案(优质20篇)

    在这个浪漫的季节,我们或许需要一些心思来创作一份特别的表白文案。小编整理了几篇精选的毕业文案,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祝福朋友生日的文案短句篇一1.

    最新妇女节朋友圈祝福语(优质14篇)

    妇女节朋友圈祝福语篇一1.祝人见人爱,花见花拜,西施见了赶紧投胎,贵妃见了仰头一栽,男人见了心儿全开,蒙娜丽莎见了嘴儿咧开,维纳斯见了把手臂断开的你,三八节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