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温柔雨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注重灵活性,适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随后,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编写教学工作计划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

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篇一

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看图学文《马踏飞燕》《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读课文《古诗二首》和基础训练1组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的写法;注意“载、兴、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义。

2、理解字词。能够辨析“宽广、宽阔”“繁重、沉重”等近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写。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本单元课文,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默写《示儿》。

三、教学重点:

1、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诗二首要让学生弄懂诗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表现中心,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看图学文

1、马踏飞燕

一、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马踏飞燕”的特点,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从几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三、教具准备:

1、绘有铜奔马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篇二

课前先做一个知识积累训练,请同学讲一讲有“马”字的成语:如马到成功、一马当先、马不停蹄等。

前者是被人类驯服、被束缚的马;后者是自由的、野生的。

1、自由朗读课文,生字词疏通。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问题设计:读完课文,你脑中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生存状态的马?

问题设计:

1、这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各有哪些特点?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2、你比较喜欢哪一种马,说说理由。(鼓励学生个性体验)。

3、课文在描写野马的美貌时,为什么要与其他七种动物作比较?文中还有哪些对比?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与许多其他的动物作了对比。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下猫或其他小动物。100字左右。

马是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让我们也成为马的朋友,放他们纵横驰骋!

课后收集我国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

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生字(孤),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为学生补充诗人创作诗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感情。

4、体会诗人柳宗元借《江雪》这首诗,寄托自己万分孤独,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情怀。

一、课前背诗:

刘禹锡的《望洞庭》,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二、揭题。

1、师: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一首好诗,往往蕴含着一幅图画,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江雪》。(生齐读题目—江雪)。

2、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中充满着诗情画意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读诗题。你能从诗题中感受到怎样的画面呢?(生闭眼读:江雪,江雪,感受画面)。

(生1:江面上雪花飞舞;生2:江面上大雪纷飞;生3:辽阔的江面上飘舞着鹅毛大雪……)。

3、师:雪是美的,是大的,是晶莹剔透的,令我们浮想联翩啊!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题目。(生齐读题目)。

三、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1、师:题目,我们可以读出一幅画,那么从这首诗我们又可以读出一幅怎样的画来呢?先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出示诗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指名读:生1读,生2读,全班齐读。(评价: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理解有关带点字意思:“径、绝、踪、灭、孤、蓑、笠”。

1)“径”什么意思?(小路)“万径”什么意思?是一万条小路吗?(所有的小路,许许多多的小路。这是虚指。)。

跟“万径”相对应的一个词是——“千山”,什么意思?是一千座山吗?(是所有的山)这里的“千山”“万径”都是夸张的说法,是虚指。

2)“绝”什么意思?(绝迹,不存在。)“灭”呢?(尽,灭绝,消失,不再存在。)“踪”什么意思?(脚印,踪迹,踪影。)什么旁?(足字旁)跟脚有关。

3)“孤舟”的“孤”什么意思?(孤单,孤零零)“蓑”指什么?(蓑衣,一种用棕、稻草等编成的雨具。蓑,草字头)“笠”指什么?(斗笠,用竹叶编成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4、有关字词的意思理解了,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这四句诗的意思。(所有的山上都没有飞鸟的踪影。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行人的踪迹。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一人冒着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四、感受意境,想象画面。

2)让我们来一起读读前两句,读出那种荒凉、清冷、冰天雪地的场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后两句,读出老渔翁的寂寞、孤独、不畏严寒、顽强不屈——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吗?(远处,千山万壑,层峦起伏,覆盖着洁白晶莹的冰雪,大地一片白茫茫,看不到鸟儿的一点影子。所有的小路上看不到行人的一丝踪迹。在辽阔的江面上,孤独地漂着一叶扁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他向大雪纷飞的江面甩出了钓竿。而鱼儿此时畏惧那寒冷的冰雪,早已潜入了水底,老渔翁钓的,仿佛是那扑面而来的寒江飞雪……)。

4)师范读古诗(音乐伴奏),然后描述:

这是一幅壮美的寒江独钓图。远处,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皑皑白雪覆盖着整个大地。大道小路,茫茫旷野,不见飞鸟的影子,没有行人的踪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个粉妆玉砌的冰雪世界。

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幽静寒冷的气氛笼罩着大地,连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就在这几乎凝固了的画面上,出现了一条孤零零的小船,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他手执钓竿,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他如同一尊雕像坐在那里,全神贯注地钓着,忘记了寒冷,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这包围着他的广大晶莹的冰雪世界。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寒冷凄凉的世界,读出老渔翁的不畏严寒、顽强不屈。(齐读全诗。)。

五、反复诵读,体悟心境。

1、师:醉翁之意不在酒,渔翁之意不在鱼。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他是在向人们展示他孤傲的性格,不屈的精神。

同学们,寒江独钓的老渔翁形象其实就是诗人柳宗元的化身。柳宗元是唐代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21岁考中进士,一度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他参加了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但朝中有一些顽固分子出来反对,导致革新失败。柳宗元一下子从政坛高峰摔了下来,被贬到了荒凉偏僻的永州。满怀一腔热血,想干一番事业,却突然被贬到荒凉的永州。想想当时的柳宗元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啊?(气愤、孤独)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把贬到荒凉地方的柳宗元心中的孤独和悲愤,读到诗里去。(生齐读全诗)(哀缓)。

2、不到半年,随他一同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的67岁的老母亲病故了,这对柳宗元来说,又是一个打击。他的心里该是多么——(悲凉、哀伤、凄凉、孤独)。带着这种心情,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低缓地读)。

3、祸不单行啊!老母亲去世后,他心爱的大女儿也染上重病离他而去。柳宗元仰天长叹,心中该是多么——(凄凉、悲伤)。带着这种心情,再次齐读这首诗。(低、哀、缓)。

4、他被贬到永州,一贬就是十年。十年的漫漫光阴,满腔的抱负难以施展。他的心里充满着——(悲愤、孤独、凄凉)。再次齐读这首诗。

5、柳宗元的内心世界是凄寒的,悲愤的,是“千”“万”“孤”“独”的,(教师指四句诗的首字,引导学生读)但他面对恶劣的环境又是凛然不惧、顽强不屈的。让我们把柳宗元的这份清高不屈之精神融化在诗行里面吧!(生再次齐读全诗)。

6、放歌曲《江雪》,静听,哼唱,感受诗意美。

7、总结:《江雪》这首诗,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记住柳宗元这位清高孤傲、顽强不屈的诗人,记住《江雪》这幅壮美的寒江独钓图,记住《江雪》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再次齐诵全诗。)。

六、作业。

诗中有画,将《江雪》所展现的画面用语言描述下来。边想象边描写。

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篇四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学习内容一物理变化。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6~7页的实验1-1(1)和1-1(2),简单介绍一下实验仪器及药品。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讨论交流】。

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几个例子。

【温馨点拨】。

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木头制成课桌、瓷器破碎、车胎爆裂、汽油挥发等。

【归纳】。

1.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如水、胆矾、石灰石)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思考为什么发生变化。

2.物理变化中物质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状态、形状、颜色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反馈练习】。

1.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d)。

a.煤燃烧b.刀生锈c.菜腐烂d.水蒸发。

2.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c)。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bcde。

a.铁铸锅b.木头制桌椅c.汽油挥发d.灯泡发光e.香水挥发f.蜡炬成灰。

学习内容二化学变化。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页实验1-1(3)和1-1(4),简单介绍一下实验装置。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讨论交流】。

1.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学会观察?

2.请举出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

【温馨点拨】。

1.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归纳,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2.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铁生锈、煤燃烧等。

【归纳】。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都不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例如:灯泡发光、无色的气态氧气变为淡蓝色液态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最根本的区别: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反馈练习】。

1.下列过程的原理,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c)。

a.蒸发b.导电c.燃烧d.灭火。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

a.矿石粉碎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

学习内容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讨论交流】。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发生?

【温馨点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同时发生。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熔化,但熔化的过程中却有一部分在燃烧。

【归纳】。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反馈练习】。

1.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b)。

a.石蜡熔化b.米饭变馊。

c.汽油挥发d.湿衣服晾干。

2.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

a.玻璃破碎面包发霉。

b.榨取果汁工业上制取氧气。

c.玉米酿成白酒铁生锈。

d.煤的燃烧干冰升华。

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篇五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11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个摆书摊的残疾青年以“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善意谎言成全一个极其喜欢看书但又没有能力看书孩子愿望的感人故事。文章文字朴实无华,可是在这平淡如水的文字下面去蕴涵着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作者“我”对那个良苦用心的残疾青年万分感激。

用“别饿坏了那匹马”做题目,至少有两层主要意思:一是这是文中残疾青年一句善良的谎言。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我才会心安理得地去读青年的书;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故事才会显得如此的动人;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青年的形象才会如此高大。二是“我”就是一匹“饿坏了的马”,青年知道,后来我自己也知道。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个性化阅读”。《别饿坏了那匹马》全文描写细腻、情真意切。本设计力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敏感,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通过学习课文对人物的刻画描写,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欺骗,谎言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可是有些谎言却是善良的,给人带来真诚和温暖。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善良的谎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关心和温暖。翻到书本第44页,一起来学习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二)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我”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离开书摊时,青年嘱咐“我”的话。他的话,看起来是对自己家的那匹马的关心,不让它饿着,实则是免去了“我”寻找马草买主的辛苦,让我把时间花在看书上。第二次是青年看见“我”背着马草走向书摊时,吩咐妹妹碧云的话。这话既是说给妹妹听的,暗示妹妹不要拒绝买这无用的马草;更是说给“我”听的,让我能心安理得地看书。青年既帮助了“我”,又很好地维护了“我”的自尊。第三次是“我”对青年说的话。每天“我”都想象着马“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情景,心安理得地看书。关心马,就是“我”对青年的关心。)。

(残疾青年具有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三、细读课文。

(二)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4.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三)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四)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而“我”喜爱看书,能听从父亲的教导去扯马草挣钱。对于青年的帮助,“我”心中感激不尽,因此一心不让青年家的马饿坏了。)。

四、总结延伸。

(一)同桌互相交流事例,说说感受。

(二)指名交流。

(三)总结:是啊,只要放弃自己的一点点私欲,就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只要每个人付出一点点善意,这个世界将增添许多美丽和欢乐。让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位青年一样,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别人吧!给别人一点快乐,我们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五、作业。

“我”在看到那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时,会有什么表情,心里会想些什么,他又会怎么做?请你写下来。

别饿坏了那匹马。

善良的谎言。

残疾青年。

热心、善良。

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篇六

过程与方法:感受树的深刻意义及精神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自然,感悟人生。

“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比较“菩提”与“棕榈”的抗争精神。

一课时。

1、文中写了哪些树?哪些是重点?

2、文中每种树都与一种信仰有关,或者代表了一种精神,请简要分析。

通过“盲点”、“商业”、“城市一隅”三个词得板书如下:

板书:菩提树————人文思想————忽略。

圣诞树—————救赎—————————批判。

棕榈树——————倔强、忍耐———渴望。

5、总结:一草一木总关情。

由树得出象征意义、文化内涵进而得出对都市文化的反思等内容的理性思考。

从表面看似象征意义相同的苦难和都市出发,得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借树体现出寻常事物不寻常的味道。

6、能力提升:

本文是节选,以下的内容无从得知。假设以下段落还是写一种树,试仿照本文特点写一树。注意写出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反思意味。

七、提升总结:平常事物在作者笔下有了象征意义,进而拥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生活中再平凡的事物,只要用心体会,用心思考,就会有非凡的味道。顾城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让我们用审美的眼睛发现平常事物的文化意蕴,用审视的心灵感受平凡生活的深澳奇妙。让平凡事物也非凡。

书:

树(节选)。

林燿德。

菩提树————人文思想——————忽略。

圣诞树—————救赎—————————批判。

棕榈树——————倔强、忍耐———渴望。

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篇七

1、在朗读中积累优美词句。

2、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4、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感情。

1、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自然的关系。

1、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出不同观点,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动物喜爱之情,并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增强保护生命的群体意识。

cai课件。

一、导入。(cai播放乐曲《骏马奔驰保边疆》)。

师:亲爱的同学们,随着这美妙的音乐,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一起踏上快乐的语文之旅吧!

师:从这美妙的乐曲声中,你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奔驰的骏马……)。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马吗?

师:其实自古以来,马就是人类最忠实而高贵的朋友,战场上有它们无所畏惧的身影,旅途中有它们不辞劳苦的足迹。它们默默无闻的见证着的历史,可是,试问人类自己,我们对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布封先生一起走进马的世界。去探寻动物王国的灵性之美。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作者简介。

师:提到布封,大家熟悉吗?(cai展示作者简介)。

师:要说布封,那我们就不能不提《自然史》,这位法国的博物学家用了40年的时间著成的巨作。在他在作品中提到: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人才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然而作为科学家的布封颇爱诋毁,作为文学家他却又受到普遍欢迎,因为他写的自然史语言形象,笔锋细腻而富有感情。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科学小品《马》便是其中的一篇精典之作。

2、把握课文内容。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从这篇课文里知道些什么?

师:带着这些疑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不过,在读课文以前,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预习的怎么样了?(cai展示生字词,让会读的同学自由的站起来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组合,然后按照你们自己喜欢的形式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几个问题:(cai展示阅读思考)。

小组内讨论。

师:有没有同学愿意把讨论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抽同学答问题1)。

师: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两种马的特点,请把你找到的句子大声的读出来!(学生自由读)刚才大家读的是布封先生向我们介绍的马的特点,下面让我们跟随摄影师的镜头来一次眼睛的动步之旅!(cai展示“形形色色的马”)。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两种马的特点吗?(抽同学答问题3)。

师:看来马的确颇受人们的青睐?但我们的布封先生对于这两种不同的马却有着不同的态度。下面我们来合作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cai展示两种马的对比图片)。

师:你认为布封对这两种马分别寄予了什么感情?你喜欢哪一种马?为什么?

3、延伸拓展。

师:是啊,不仅是你们喜欢马,其实自古以来,马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游记》中白龙马一路忠心护主;三国时赤兔马英勇救主;马也因此而成了众多艺术家笔下的宠儿。今天,让们再次踏着清脆的马蹄声,再次走进马的世界!(cai展示与马有关的)。

(展示绘画作品中的马《八骏图》等)。

(cai展示马救主人片断)。

师:大家知道这是个什么故事吗?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

(cai展示文学作品中的马)。

师:同学们齐读一遍,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

小游戏:与马有关的成语接龙。

(cai展示:与马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三、体验与反思。

师:还记得赤兔马在关羽败走麦城时以死殉主的悲壮,也难忘的卢马一跃三丈跨檀溪的神奇。而如今,人类带给动物又是什么呢?(cai展示捕杀动物图片)。

师:你们看到了一种什么现象?对于这样的一些人,我们应该对他们说点什么?

四、小结。

师:世界在变,人类在变,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但不管如何变化,只要我们永远怀着一颗善良的心来关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灵,那么我相信,刚才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悲剧就不会再重演,人类和动物之间,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最后我衷心祝愿大家事事马到功成,天天龙马精神,处处一马平川,将来成为一匹脱颖而出的“千里马”!

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篇八

1、以读、评、议为主要方式,促进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作者由于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悲伤、惆怅、无奈之情。

2、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与作者的感受为切入点,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共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提升人生价值的意识。

3、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恬淡、优美的画卷和忧伤低沉的乐曲中受到感染与熏陶。

4、引导学生采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获取情感体验,得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合作讨论中发表不同的意见,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一、导入新课

2、学生发言。

二、总体把握

1、教师小结过度:

2、学生欣赏课件。

3、学生划出描写时间流走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

4、小组讨论汇报:作者的时间是怎样流逝的。

5、看着时间悄悄流走,作者的心情怎样?有感情的朗读相关句子。

三、讨论探究

1、小结过度:

2、抽学生说。

3、出示课件。(关于人一生可以做什么事的资料)

4、小组讨论交流:

时光既然如飞驰的马车,匆匆而过,我们该如何把握好分分秒秒的时间呢?

5、学生用座右铭小结本环节。

四、进入角色

1、学完课文,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在怎样的环境里怎样读这篇文章?

2、抽学生读。其他学生评议。

五、小结质疑

1、学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学生回答。

六、课外延伸

课后读一读朱自清的《绿》、《春》、《荷塘月色》。

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篇九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重点: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难点:继续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1课时

录有雨声以及轻柔舒缓音乐的磁带或光碟。

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什么?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揭示课题《山雨》,说说预习时感受到的韵味。

1、略读课文自学方法:读文解词,了解顺序,说说大概,品味感情,学习表达(观察)方法,诵读积累句段。

2、自学。

3、检查一下词语朗读情况。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课文是按雨起、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4.说说学懂的地方,说说不理解的地方。

(一)品读“雨起”,感知“神奇”

1、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1-4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练习朗读,品评。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达出这种神奇的?

4.读读背背,快速记忆。

(二)品读“雨中”,感悟奇妙无比

1.作者听到了什么?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自由读句子,体会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用什么表达出来的?

(2)带着遐想朗读。

2.作者看到了什么?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1)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

(2)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

(三)品读“雨后”,感受幽静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你是如何感受到幽静的?用什么方法表达出来的?由远到近,拟声词,比喻等手法。

教师适时点拨:既然写静,为什么还要写鸟儿的蹄啭、水株的丁冬呢?(可用王维的古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鸟鸣山更幽”这种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1、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词句。

2、指名美读句子,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并背诵。

1、课堂拓展阅读:《同步阅读》第2课《西湖听雨》,体会不同的雨之韵味。

2、课后自主找、阅读其他写雨的名作,感受雨之韵味和文之风格。

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篇十

教材分析: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信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设计理念:

读诗能使人灵秀。古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是语文教材中的瑰宝。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通过多形式地反复吟读让学生学会入情入境地古诗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吟读,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课前准备:四季草图、显示诗意的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刚刚学完《找春天》,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许多景物,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稀稀疏疏;树木吐出点点嫩芽;小溪丁丁冬冬。今天我们又要觉悟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两首)古诗,知晓大意。

(一)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圈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小组内互读,帮助小伙伴识记生字。

3.师检测生字识记情况。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草》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事物?

2、你从哪看出来的?(题目、诗句)。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一)离离原上草。

1、诗里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呀?(原野)。

2、看课文插图,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理解“离离”)。

(二)一岁一枯荣。

1、谁能用“岁”说个句子?“岁”是什么意思?(年)一年有几个季节?(四个)。

2、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

a.你看到了什么?

b.小草一年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你发现了吗?

c.出示生卡“枯”和“荣”,想想“枯”和“荣”分别是哪幅图描绘的景象,贴在对应的图下。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适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化难为简帮助学生理解诗中关键词语,更直观、更浅显易懂,在析画、赏画中,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

d.相机指导写字。

(三)野火烧不尽。

1、“烧不尽”是什么意思?什么“烧不尽”呀?

〔设计意图〕巧妙运用一块草皮,创设有趣的实物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做实验和仔细观察,潜移默化教给孩子学习方法,轻松理解诗的涵义及意境。

(四)春风吹又生。

1.对呀,草根烧不尽。那么第二年春天,春风轻轻一吹,草原又会呈现怎样的景象?

2、谁能把第四句诗在图上画出来?(出示野火烧光后的草原图)。

四、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1.播放显示诗意的课件(原野上小草一大片,非常茂盛。冬天来了,一片枯黄。野火熊熊,好像把草都烧光了,但是春天来了,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

2.看完录像,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3.小朋友,大火烧得这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沉得小草怎样?(顽强)。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草生命力的评价,和思想教育巧妙结合。

五、诵读古诗,引导积累。

1.把全诗多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2.多种形式地赛背:个别背、小组背、男女生赛背。

3.情景背诵:创设情境,师生共同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角色表演背诵,适时发问,如:

a、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呀?

b、这句我怎么听不懂呀?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了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有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4、“我知道”展示自己知道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背诵其他相关春天的诗。

〔设计意图〕与课外知识相结合,丰富语言积累,课内课外相结合,形成“大语文观”。

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篇十一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方法:读 议 展 点 练

1、当你看到这一题目时,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故事?

2、相关知识: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3、作者简介:

4、检查字词 正音:

蔫( )巴 酸涩( ) 抽噎( ) 背( )阴

绽( )开 火燎( ) 愠( )怒 霎时( )

焦灼( ) 飒飒( ) 踉( )踉跄( )跄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学生讨论、交流)

(1)理清本文记叙的线索;

(2)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

(二)主要人物及刻画方法: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举一些例子说明。

(三)继续探讨人物: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四)理解句意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五)自我发现: 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较深层的含义,请说出你的理解。

(六)思考:1.课文以“草”做题目,有什么含义?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义?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找出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模仿这一段,写一段类似的描写。

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篇十二

一、揭示课题:欣赏琥珀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老师课前搜集了一些琥珀图片,想不想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出示琥珀图片)欣赏。

看到这些琥珀,你想说什么?想知道什么?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琥珀》,研究这些大家感兴趣的这些话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琥珀常识,研究文章脉络。

2.检查交流:

(1)说说刚才划了哪些词语。指名朗读并理解“飒飒、拂拭、前俯后仰、澎湃、黏稠”等词语。

a.飒飒:课文中用飒飒形容什么?风吹树叶飒飒地响,哪是一种怎样的声音?

b.拂拭、前俯后仰:边做动作,边说说意思。

c.澎湃:课文中用澎湃形容什么?澎湃的波浪是怎样的?

d.黏稠:填一填:黏稠的()。

(2)读了课文,你对琥珀有什么新的了解?琥珀到底是什么?

a.理解“化石”:化石是什么?看到过什么化石吗?

b.理解“松脂球”:松脂球是什么?

c.出示资料,小结:

琥珀是由远古时代树脂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因为它的漂亮,神奇,成为非常珍贵的宝石,其中里而包裹有昆虫的,尤为珍贵。在我国古代琥珀又叫“江珠”、“顿牟”、“遗玉”等名字。

(3)课文中写到的这块琥珀又是怎么样的呢?文章哪段在写这块琥珀的样子?

a.指名朗读。

b.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

c.课件出示这块琥珀的图片:用自己的话介绍这块琥珀的样子。

(4)这美丽神奇的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课文哪些段落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a.默读2-12自然段,用一两句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b.小结:松脂球滴落到蜘蛛和苍蝇上;松脂球被埋在地下;变成了化石。

3.研究文章脉落:

(1)琥珀的形成过程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板书:推测。)什么叫推测?

(2)这篇文章,作者是依据哪些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推测哪些不知道的事情的?

(4)如果先介绍琥珀的样子,我们会怎么介绍?

(5)小结出示句子: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两个小东西,可以看到这两个小东西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6)读课文最后一段,比较两段话在介绍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仍旧好好地躺着、可以看见……还可以想象、因为”等词与上文的连接作用。)。

(5)说说两种不同的记叙顺序各有什么特点。

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篇十三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小结: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五、背诵这首诗。

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篇十四

1、是啊,有人把春雨比做羞答答的小姑娘,把夏天的雨比喻成大大咧咧的.小伙子,下得痛快淋漓。那你观察过下雷雨前与下雷雨后的大自然的景色吗?打开课文快去看看吧。

2、生自由读文——平时你们是怎么学习的?

3、刚才读课文时哪些生字请教了拼音?

l板写词语(课时操作中学习说没有请教,于是自己将生字卡片拿出认读。)。

l生字卡片认读:压——什么结构?

乱——读音——组词。

垂——读音——组词。

l将三个生字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垂”字重点指导笔画。

4、现在,再去读读课文,哪些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本意想引导初读反馈,学生说到哪里就读哪段,但实际操作并不尽人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5、读着读着,你知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时的景色?(板写:雷雨时)。

第八自然段呢?

1、(出示1——3节)这个自然段是写什么时候的景色?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习相关句子:

l第一句:积累“乌云密布”——补充板书:乌云。

l蝉儿,你为什么一声也不叫呀?——板书:树枝。

l蜘蛛,你怎么啦?——板书:蜘蛛。

l好亮的闪电,好响的雷声啊!

3、小结:好闷热的天气,闷得所有的东西都透不过气来了。——齐读1——3节。

1、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指名读(引导个性化朗读)。

(评价:雨可真大啊;大雨好急啊;好快啊)。

2、出示第一幅图:大雨中,你看到了什么?(引导想象)。

3、可是,(出示第五节)——指名读句。

4、一阵痛快淋漓的大雨过后,——出示第6节,指名读。——齐读。

5、(出示第七节)。

l天亮起来了——引读。

l(师深呼吸)深深地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

1、雨停了,(出示图)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心情怎么样?想说什么?

3、朗读——齐读。

(后来,在自己班上这篇课文时,学习第八小节,孩子们再也忍不住了,终于举手。

生:范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的句号应该改成省略号。

师:哦?为什么呢?

生:因为雨后的景色是很美的,还有很多很多,可课文才写了这么一点,所以要用上省略号。

生:是的,我觉得这一段写得不好,一点也不美。如果能加上小动物好像在说什么就更好了。

生:我还觉得课文第一段中也可以写得更好一些,他写得太简单了。

师:那我们能不能把他补充好,或者重新说一说,写一写,写得更美呢?

这时,好多孩子纷纷点头,有孩子说:“让我们准备一下。”——孩子们开始叽哩呱啦准备。

生:蝴蝶姑娘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生:小朋友都出来放风筝了。

生: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快乐地滚来滚去。)。

……。

1、齐读全文。

2、小结:平时生活中有许多的天气变化,如果你能细心观察,也能写下优美的文章。

课文春教案(精选15篇)篇十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重点句段的含义。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4.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1.感悟文章重点句的含义。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感悟语句的深刻含义。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感知匆匆

1.同学们,听,这声音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光匆匆)

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2.配背景画面范读课文。

二、初读文本,感受匆匆

1.喜欢读吗?其实文章还可以这样来读——以诗的形式展示第一自然段(配乐朗读)2.诗中有一句话,在文中不止出现一次——引读最后一段: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3.读着读着,我感到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初读时的感受,一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4.默读课文这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就弥散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或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读后,与同学议一议。

三、细读课文,感悟匆匆

(一)品读二、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语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了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2)展示课件,感受作者的八千多日子相对于时间长河的渺小。

(3)引读:师:“针尖上一滴水滴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我的日子滴在这亿万年的时间的流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想到这,“我不禁——”

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4)此时你有何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

2.引读第三自然段,时光究竟是怎样匆匆溜走的呢?

(1)快速默读课文,捕捉时光轻轻悄悄地挪移的身影。

(2)出示:

通过重点词语的感悟,体会时光脚步的匆匆,作者心灵的颤动。教学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齐读第四自然段,面对匆匆溜走的光阴,作者只有无奈与惋惜吗?(1)读后谈感受(2)出示他24岁前的经历。

1912年入高等小学,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谈感受,指名读本段。)

(3)再出示他24岁后的资料。

1923年发表的《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1.在这匆匆而过的40十分钟里,你曾留下怎样的“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出示:

匆匆,是燕去燕还

匆匆,是花谢花开匆匆,如薄雾蒸融

匆匆,如轻烟消散,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不,不——留住他们轻轻悄悄挪移的脚步,就不会白白走这一遭!

(分角色再读红体字并写感受)3.向学生推荐有关朱自清名篇的网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选读朱自清散文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教案动物大世界(优质23篇)

    在编写大班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优秀的大班教案范文,了解一下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

    年终总结大会的发言稿(实用19篇)

    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文档,年终总结既要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工作,又要有所思考和收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行各业的年终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和规划

    大班动物世界教案(优秀17篇)

    大班教案的改进应持续进行,随时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希望以下的大班教案范文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1.激发幼儿对动画的兴趣,感受

    神奇梦境机三年级(优秀16篇)

    优秀作文是文学艺术与人生哲学的结合,能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下面是一些经典作文的片段和亮点,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呀!我的新产品诞生了,它就是神奇的海中

    婚礼上新郎讲话(模板19篇)

    演讲稿的结尾要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可以通过总结、号召、致谢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一份充满激情和感人的演讲稿,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各位亲朋好友:大家x

    迎新春读好书(通用18篇)

    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优秀作文应该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通过学习优秀作文,我们能够发现和提高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己的作文更上一层楼。

    给老虎拔牙大全(18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语言的堆砌,更需要具备独特的思考和理解。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示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有一位青年人,看到老年人时总是一副厌恶的表

    many教案及反思(实用24篇)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促使教师思考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以下是一些编写教学工作计划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建立初步的分工

    学生节日之小学生迎新年的(优质22篇)

    新年是一个传统的庆祝活动,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编为你们精心准备的新年展望。除夕的晚上,我匆匆地吃完年夜饭,就拿着十几

    基层工会小组年度工作总结(通用15篇)

    通过工会工作总结,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策略和方法,更好地为职工服务。工会工作总结是工会组织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些经过认真总结和整理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