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

时间:2023-10-30 作者:MJ笔神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课程,提高教学效果。接下来将介绍几个成功的教学计划案例,大家可以学习和借鉴其经验。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一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是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课堂导入设计的好与坏将直接关系到该课堂的唱歌语失败。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课的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活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一个精彩的导入,既是学生兴趣盎然,又可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开门见山导入发。

开门见山导入发,就是直接介绍新课的作者或主要内容来导入新课。如在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我先介绍课文的作者:李时珍是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课文讲了几件事?究竟是什么事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李时珍》就知道了。这样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二、联系生活导入法。

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生这样类似的事情,如果是你你又会怎样对待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一定会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作出判断或选择。比如我在教学《平分生命》一课时,我就问学生:“当你身边有人流血过多急需输血的时候,你会愿意输血给他吗?”这时,同学们都沉默了,因为他们一时之间无法接受。我接着说:“但有一个人愿意,他就是阮恒。”同学们都睁圆了眼睛,似乎有些不信。顺理成章的,我让他们自己读课文,了解阮恒的伟大。

三、

设置疑问导入发。

设置疑问导入发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与课文题目有关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正确回答的一种导入发。如教学《海底世界》一颗,学习课文前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国土合起来,这样就变得更大了。而地球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的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节是课题《海底世界》。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海地到底有多大呢?海地里面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呢?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疑点就会解开了。以此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音乐导入发。

在音乐的世界里,人人平等,当音乐声响起,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能立刻活跃起来。如果能在课堂导入中能适当运用音乐,一定可以缓解学生课间疲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课前用录音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作曲家为什么要写着首动听的曲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自然而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五、故事导入法。

尚,他说:“我有办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谁把他送回来。”说怎能帮助和尚送回铁牛呢?和尚究竟用什么办法捞起铁牛的?我正好借助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自己阅读《捞铁牛》,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立即调动起来了。

六、导游解说导入发。

小学语文课文入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从内容上看,风土人情,山川村舍,花草虫鱼,无所不及,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选择与教学内容紧相关的情景境,引导学生以游人的视觉,身临其境,促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思维。

例如《三峡之秋》一课的导入,首先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中有关三峡的片段,教师以导游的形式简介了长江三峡的概况。

七、回忆导入法。

这种方法一般用在第二课时,通过回忆再现上一节课内容。有意的衔接下一节课,是某一方面的知识更为系统化、承接化。让课文主要内容历历在目,为本届节课做好铺垫。一般适用在回忆录古诗之类的导入。利用回忆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例如《草船借箭》的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你们读懂了什么?请大家回忆一下,还碰到了哪些不明白的?稍后我们一起讨论。

八、直观演示导入法。

采用直观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桥梁。因此,采用直观演示法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如《琥珀》一课,学生对琥珀了解很少,我在导入时给他们播放《美丽的琥珀》让学生欣赏琥珀艺术品,让学生了解琥珀的价值、当学生看完后充满好奇,也就能主动地去阅读课文。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67—68页例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能力目标: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学方法:质疑引导。教学资源:课件、投影仪教学流程:。

作业设计:

1、必做题: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一题。

2、选做题:解方程:x+0.3=1.8。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三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

2.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3.会用加、减、乘、除各部分间关系解一步简易方程并会检验。

4.培养观察、抽象、总结、概括能力、发展思维。

5.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并会检验。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关键: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

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5×3。

=15。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三、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55—57页内容。

1、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4、、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

关键:天平与方程的联系。

教具: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1、实物演示:天平平衡的实验。

师: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克。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2、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100+x-100=250-100。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我们表扬他。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课件显示:方程的解)。

师:

100+x=250。

100+x-100=250-100。

指着方框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

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

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2.教学例1。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生:会。

师: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学生独立学习例1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发现]。

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x+3=9(板书:x+3=9)。

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x+3-3=9-3(板书:x+3-3=9-3)。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x=6(板书:x=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6+3=9。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课件展示)。

四、课堂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出示课件)。

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随着学生,显示全过程。)。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67—68页例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能力目标: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学方法:质疑引导。教学资源:课件、投影仪教学流程:。

作业设计:

1、必做题: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一题。

2、选做题:解方程:x+0.3=1.8。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7、58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单行纸一张。

(五)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复习铺垫。

生:(100+x)克。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2.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概念教学: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100+x-100=250-100(课件显示:100+x-100=250-100)。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课件显示:x=150)。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我们表扬他。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课件显示x=150的下画线)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课件显示:方程的解)。

师:(课件显示:方框)。

100+x=250。

100+x-100=250-100。

指着方框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课件显示:方框的左边的箭头与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课件显示:解:)。

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

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2)教学例1。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生:会。

师: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学生独立学习例1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发现]。

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x+3=9(板书:x+3=9)。

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x+3-3=9-3(板书:x+3-3=9-3)。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x=6(板书:x=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6+3=9。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七

理解掌握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

2.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3.会用加、减、乘、除各部分间关系解一步简易方程并会检验。

4.培养观察、抽象、总结、概括能力、发展思维。

5.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并会检验。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关键: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

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5×3。

=15。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三、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7、58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单行纸一张。

1.揭示课题,复习铺垫。

生:(100+x)克。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2.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概念教学: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100+x-100=250-100(课件显示:100+x-100=250-100)。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课件显示:x=150)。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我们表扬他。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课件显示x=150的下画线)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课件显示:方程的解)。

师:(课件显示:方框)。

100+x=250。

100+x-100=250-100。

指着方框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课件显示:方框的左边的箭头与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课件显示:解:)。

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

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2)教学例1。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生:会。

师: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学生独立学习例1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发现]。

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x+3=9(板书:x+3=9)。

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x+3-3=9-3(板书:x+3-3=9-3)。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x=6(板书:x=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6+3=9。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3)练习。

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课件)。

判断题。

a.x=3是方程5x=15的解。()。

b.x=2是方程5x=15的解。()。

考考你的眼力,能否帮他找到错误所在呢?

x+1.2=4x+2.4=4.6。

x+1.2-1.2=4-1.2=4.6-2.4。

x=2.8=2.2。

填空题。

x+3.2=4.6。

x+3.2○()=4.6○()。

x=()。

将课本59页做一做的第1题的左边一小题写在单行纸上。

(4)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口述过程)。

3.拓展延伸。

(1)解方程x一2=15(课件显示)。

师:看来,解加法方程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老师得提高一点难度,敢挑战吗?

生:敢。

师:谁愿意读读这个方程?

[学生都争着读这个方程,可激烈了]。

师:这是一个含有减法的方程,你能根据解加法方程的步骤,尝试完成。(指名xxx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单行纸完成)。

[学生试着解方程并进行口头验算]。

(2)集体交流、评价、明确方法。

师:xxx同学做对了吗?

生:对。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加2?

生: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2,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由板演xxx同学面向大家回答)。

4.提炼升华。

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随着学生,课件显示全过程。)。

生: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5.全课小结,评价深化。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以小组为单位自评或互评课堂表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3、对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

解方程。

例1:书本图。

x+3=9验算:x-2=15。

解:x+3-3=9-3方程左边=6+3=9解:x-2+2=15+2。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九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知识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教学过程新知学习。

(一)教学例1。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得到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

=6+3。

=9。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二)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十

学情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材中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广泛的文化积累。所以,自主学习语文,让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骤增笼罩忧心忡忡心急如焚痛哭流涕痛苦不堪晨曦初露阴雨霏霏等词语。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当代神农氏”——袁隆平不畏艰难困苦的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3、合作研读,给文中四个片断拟小标题。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小标题。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主人公对研究成功的珍爱,对科学的热爱。

自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引入新课。

1、收集神农氏的传说故事以及袁隆平其他方面的资料,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

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理解生词。

3、“神农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当代神农氏”又是谁?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赞誉呢?让我们进入到今天的课文学习中去。

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的开头两段对袁隆平在什么方面的成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杂交水稻)是怎样评价的?(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氏”)。

2、熟读课文,学习第二部分四个片断的内容。

方案一:

认真阅读每一个片段,说说每一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片断一:

(1)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萌发培育杂交水稻这个惊人的念头的?(国内面临严重饥荒)。

(2)“忧心忡忡”“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袁隆平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3)袁隆平在这样情况下是怎样做的?(决计……,驱走……。)。

片断二:

(1)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又是怎样对待这个舆论的?(迎难而上)。

(2)“偏偏”和“硬骨头”说明了什么?(迎难而上的决心和这一任务的艰巨)。

片断三:

(1)袁隆平和助手是如何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大海劳针”充分说明了什么?(寻找工作的艰难)。

(2)“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把水稻连根带泥挖出来。”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们什么精神?(表现了科学家们对试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片断四:

(1)袁隆平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哪句话最能说明试验研究的艰辛?(开头第一句话)。

(2)“夜色下袁隆平捧起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又惊又喜,像慈母似的抚摸着……”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袁隆平怎样的心情?(再现了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

方案二:

整体阅读四个片段,归纳出袁隆平取得成功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艰辛。(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1)压力大:国内的饥荒形势严峻;国外科学家的断言。

(表现了袁隆平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畏困难的决心)。

(2)困难多:西方舆论的压力;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__”期间人为的破坏。

(表现了袁隆平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3)时间长:整个研究历时十多年,其中寻找雄性不育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时间。

(表现了袁隆平坚持不懈的追求和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4)挫折重:“十年__”几乎断送了他全部试验成果。

(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四个片断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在一起的?(时间顺序)。

4、研读后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5、文章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再一次对袁隆平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赞誉,称之为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贡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浑身一体)。

三、总结课文。

1、就全篇来说,全文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叙述方法?(倒叙)这种写法对于歌颂袁隆平献身科学事业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杂交水稻试验成功的伟大意义)。

2、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怎样的思想感情?(歌颂和崇敬之情)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的追求,发扬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

四、课后作业。

1、搜集摘录科学家名言。

2、根据研读的收获写一篇学习心得。

评析:

本课设计针对自读和小组研读的学习方法,大胆创新而设计。重点部分拟两套方案,不拘泥文本的限制,不局限课堂的生成,力求适应不同学情的课堂教学的指导。

1、设计把握住了课标对第三学段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是表达方法。

2、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指导学生能够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

3、设计在重点部分设立了两种方案,但要求都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施。方案一的学法指导虽然精细,但注意不要着眼于支离破碎的分析,而应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感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方案二是个整体的粗线条,但如果不仔细地分片段品读课文,也是不容易概括出来的。因此,无论哪一种方案,必须借助文中的重点词句,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十一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本着目标—教学—评价三者相一致的教学理念来进行的。本节课主要通过两个模块来进行的,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设计了达成学习目标相对应的评价方式,力求做到使目标、教学活动、评价一一对应,达到一致。

在本节课中首先设置三个问题的知识回顾,这三个问题每一道题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既能巩固旧知,又能对本节教学有帮助,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

在第一模块电阻的串联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串联总电阻是变大还是变小”,而知识回顾的第3题此时对学生猜想起作用,能使学生有根据的进行猜想,并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在课堂上学生经历“由猜想到实验验证”的实验探究过程,从感性上认识电阻串联之后总电阻变大了;又初步体验“理论推导”的解决问题模式,从理性上认识了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定量关系,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建立“等效替代”的方法理念。

在第二模块电阻的并联的教学中,教学环节与第一模块很相似。有了探究电阻的串联作为基础,同学们很容易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但是,在进行实验与理论推导的过程中,并联比串联还是有一些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做出必要的点拨与指导。

两个模块完成之后,利用一个综合练习巩固本节的两个学习目标。本人认为本节课习题的设置不易过难,学生会完成简单的计算即可,本节的目标就可达成。

由于正处于“目标—教学—评价”三者相一致的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所以教学中肯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定会吸取采纳,以求成长!

蜊江中学。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十二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初中美术《清晨》教学设计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素质、学习习惯不可能一致,有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掌握快一些,有的则相反。

3.教学内容分析:教材选择“清晨”为主题,从美术知识的角度来讲,是试图通过学生利用陶泥这种易于塑造的材料来表现清晨人物的行为活动,提高学生立体造型与表现的能力。教材首先展示的是齐程翔的油画《都市早安》和一组反映清晨人物户外活动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画,如晨练、升旗、朝阳、晨曦??引导学生发现经常发生而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生活细节中蕴涵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洞察力。

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受圆雕艺术作品的美,思考圆雕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雕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2)能力目标:能够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3)情感目标:学会发现雕塑中特有德望美感和生命力,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学生在生活中对各种人、物等形体的把握,要善于扑捉美的形象,树立造型美的观点。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捕捉“动态”。

(展示一组清晨户外的影视片断剪辑)(开阔学生的眼界,汲取灵感)。

二、游戏参与。

1、请几位同学模仿人们晨练的不同场景动态,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析模仿的同学是否将最具特征的动态表现出来了,并将不太典型的动态进行纠正。

2、教师请几位同学表演统一场景动态,看了谁的动作模仿得最具特点。

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人物基本比例与肢体运动变化的特点。

4、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强化记忆人物特定动态的造型要点。分析“动态”、抓住“特征”

(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把握造型动态的能力。)。

三、对比分析。

1、展示几件不同材料塑造的人物雕塑,分析不同材料对造型的影响。

2、展示几件不同泥雕作品,对比分析捏制成型的造型特点。

3、对比雕塑家作品与学生作业的造型塑造,提示学生需要把握的基本造型要点。(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的思维往返于生活和艺术之间。)。

四、学习活动。

1、活动要求:将你在清晨捕捉到的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动态捏制成一个简单的泥塑。

2、学生尝试探索与制作,按自己的表现方式进行制作。

3、教师在学生普遍尝试完成后,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评价分析,深化对泥塑知识与雕塑方法的学习。

4、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修改作业,完善自己的造型。

5、教师积极评价学生中的优秀作业,指出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再次强调基本知识,深化学生对泥塑人物造型的认识。

6、学生加工,整理造型,完成作业。

(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践中深化、巩固了新学的理论知识。)。

五、展示交流——自主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和同学们的作品总结研究课题——讨论圆雕的特点是什么?(学生针对性地评说,进一步巩固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欣赏——自我升华。

(欣赏环节是为了升华学生的审美情感,并发散思维,巩固新知。)。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十三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导入:同学们,经调查,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年龄是12岁(虚岁),也可以通过推理推算出来,7岁入学,在学校学了五年,正好是12岁。老师今年是39岁,师在黑板上板书39和12。下面请同学比较一下老师和你的年龄,并用一句话把比较的结果说出来,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老师的年龄比我年龄的3倍还多3岁”,“老师的年龄比我年龄的4倍少9岁”。两种说法都可以。接着问,明年呢?“老师的年龄比我年龄的3倍还多l岁”。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十四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1、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2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猜礼物。

这个导入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4、短小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语文课程标准》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而,刚开课就用清脆、宛转的夜莺歌声导入,让学生感到美妙的歌声是多么富有感染力,大家产生无限丰富的想象,令人亲切陶醉而心驰神往。学生的阅读兴趣盅然,这样开课,培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

6、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检查预习:

1、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2、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3、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1、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础。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只有加强对初读课文的自学情况检查,才能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并能正确运用,积累词句,力求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运用多媒体课件:

1、从思想上意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氧气物理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用可爱的动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学生在声情并茂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可以保持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4、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使学生身临其境。

5、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

6、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画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1、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2、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即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

3、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4、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5、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7、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同时,用小标题来概括每段内容,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8、阅读教学要创设由内化向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因而,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还要抓表达。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中迁移、运用。

9、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时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寻找差距。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会被这个榜样束缚。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10、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11、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12、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1、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子。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课始,我不仅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略”这个字的整体布局是左窄右宽,再关注笔画细节,也就是每个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三个一”写字姿势的提醒及时必要,它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现的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1、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作业设计理念:

1、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

2、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要求孩子每篇课文都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完成5个预习任务。老师已经在课堂进行过一次指导,有家长的关注与帮助,相信孩子们能做得更好!

3、巩固性作业,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加强书写练习,学会审题读题。4、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写话练习,增加练笔次数,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和能力。5、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积累,阅读可以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可以累积好词佳句提高说话、写话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静气„„.(好处很多)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阅读积累作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板书设计理念: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这样的板书不仅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体现了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十五

关于方程和解方程的知识,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前一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为本节课学习方程和以后的解方程打下了接触。教材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首先通过天平演示,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同时得出一只空杯正好100克。然后在杯中倒入水,并设水重x克,通过逐步尝试,得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从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为提供更为丰富的感知材料,教材一方面由小精灵要求: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另一方面通过三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写方程的插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样性。

述生活中的等量情景。学生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而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1、知识与技能:结合情景,理解、掌握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感受方程思想。

3、情感与态度: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

用方程的思想刻画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多媒体课件。

(一)感受等式,理解等式。

利用天平的直观性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情景用等式或不等式表达出来。

(二)对式子进行分类。

在引导学生想法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对式子进行分类。

(三)引入方程概念。

(四)理解方程意义。

借助天平呈现出简单的相等的情景,让学生经历将生活情境转变成数学语言的过程。

(五)感受方程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

(一)感受等式,理解等式。

1、出示天平的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天平的基本功能,知道只有当两边放的物体重量相等时天平才会平衡。

师:我们一起用天平做个试验。

课件演示,天平左边放两个鸡蛋,右边放一本数学书,书和鸡蛋都放在天平的上方,不接触天平。

师:你觉得如果将书和鸡蛋放在天平上后,天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预设】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同学会认为无法判断,理由是不知道数学书和两个苹果谁重。

生:平衡。

生:40+40=80。

2、出示两支篮球队比赛的图片,其中红队得分17分,蓝队得分24分。

师:你能用数学式子描述出红蓝两队比分之间的关系吗?生:1724。

【预设】经过前面对数学书和鸡蛋重量的比较,学生已经能够想到,18+x和24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不确定的,会有三种情况。

师:你是否能用式子表示出这三种关系呢?

生:如果红队进的球很少,那么比分还是没有蓝队高,18+x24;如果红队进的球很多,比分就会超过蓝队,18+x24;如果红队正好追上蓝队,那就是18+x=24。

生:等于小于和大于。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的天平平衡,很容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质量之间自然产生的相等关系,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而利用连续进球个数的数量不确定,则将未知数引入到式子中。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十六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的特点,理解并掌握它的数量关系,会列方程进行解决。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互动当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会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

一.准备题。

1.想一想,填一填。

(1).学校科技组有女同学人,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3倍。

男同学有()人;

男女同学共有()人;

男同学比女同学多()人。

(2).校园里栽了棵柳树,栽的松树是柳树的2.5倍。

松树栽了()棵;

柳树比松树少栽()棵。

2.解下面的方程。

二.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图片: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引发学生感想。

出示植树造林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说说看。(师板书条件)。

想一想: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补充板书)。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种树面积:

种草面积:共12.5亩。

提问:题中有两个未知数,怎么办?怎样设未知数?

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然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在线段图上标出亩和。

1.5亩。

教师:借助线段图,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完成后组织交流,汇报解法。师板书解题过程,进行检验。

3.回顾解题过程,加深对题目的进一步理解,并评价学生的做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知道地球的形状吗?

1.观察地球的图片,介绍地球表面的情况,了解表面积的含义。

2.自学教材例题,在深入分析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线段图,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法。

五.深化练习。

1.将主题图中的“我家今年共种了12.5亩的草和树”改为“我家今年种的草比树多2.5亩”。

让学生编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分析数量关系。同伴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画出线段图进行解决,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学习解题方法和步骤。

2.比较两题的异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和倍”、“差倍”问题的一般解法。

2.数学小博士。

六.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全课,总结本节课解决问题的特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强调怎样设未知数,要求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进行解答。

七.布置作业。

一、教材的处理。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前设计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种草种树”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不但学习了新知,而且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教学内容。紧接着,通过对教材例题的自学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面学到的方法。然后,改变情境图中的一个条件,启发学生继续学习,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通过思考、交流、分析、解答,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又经过比较,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提高辨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节课目标完成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课前预设的三维目标实施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教学实施的过程来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大多数学生掌握了稍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尽管有些学生会做还不会说,大部分学生能够有根据、有步骤地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能不断评价鼓励学生,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课件的应用。

解决问题,就是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本节课上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场面,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提高了自主探索的能力,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四、教学中的不足。

1.课前复习时说的过细,学生弄清楚了这样做的道理,但费时较多,占用了后面的教学时间,致使教学过程前松后紧,练习部分处理得较为仓促,学生学会了“和倍”问题的解决方法,“差倍”问题掌握的同学不多。

2.解方程练的较少,中、下学生没有熟练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方法,制约了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也影响了教学进度。

3.因为多媒体的原因,使学生上课后不能立刻进行学习,耽误了几分钟的学习时间,同时影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逐步形成一些技能技巧,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十七

1、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2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猜礼物。

这个导入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4、短小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语文课程标准》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而,刚开课就用清脆、宛转的夜莺歌声导入,让学生感到美妙的歌声是多么富有感染力,大家产生无限丰富的想象,令人亲切陶醉而心驰神往。学生的阅读兴趣盅然,这样开课,培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

6、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检查预习:

1、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2、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3、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1、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只有加强对初读课文的自学情况检查,才能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并能正确运用,积累词句,力求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运用多媒体课件:

1、从思想上意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氧气物理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用可爱的动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学生在声情并茂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可以保持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4、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使学生身临其境。

5、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

6、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画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1、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2、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即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

3、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4、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5、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7、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同时,用小标题来概括每段内容,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8、阅读教学要创设由内化向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因而,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还要抓表达。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中迁移、运用。

9、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时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寻找差距。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会被这个榜样束缚。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10、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11、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12、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1、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子。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课始,我不仅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略”这个字的整体布局是左窄右宽,再关注笔画细节,也就是每个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三个一”写字姿势的提醒及时必要,它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现的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1、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作业设计理念:

1、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

2、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要求孩子每篇课文都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完成5个预习任务。老师已经在课堂进行过一次指导,有家长的关注与帮助,相信孩子们能做得更好!

3、巩固性作业,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加强书写练习,学会审题读题。

4、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写话练习,增加练笔次数,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和能力。

5、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积累,阅读可以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可以累积好词佳句提高说话、写话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静气„„.(好处很多)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阅读积累作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板书设计理念:

1、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一是视觉,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在学生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板书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因而是提高教学效果。

2、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这样的板书不仅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体现了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十八

1、通过学习原地运球的动作,发展身体协调性,炼上肢力量。

2、练习拍球的方法和技能,感受物体的弹性。

3、能在活动中听从指挥,应敏捷,与同伴合作进行玩球。

4、通过体验游戏,培养参与球类游戏的兴趣。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转体、踢腿、绕踝关节、跳跃等动作。

二、探索体验

1、出示材料,鼓励幼儿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

(1)教师出示小篮球,请幼儿动脑想想小篮球的玩法

(2)幼儿自由玩要小篮球。如:抛、拍等。

(3)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给予肯定与指导。

2、动作指导原地运球。

(1)幼儿分为两组,站成两横排,教师介绍活动内容。

(2)个别幼儿示范原地拍球动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拍球的。

(3)教师示范并总结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两腿弯曲,上体稍前倾,抬头,眼看前方或侧方:五指自然分开开,手心空出,用手指和指跟部位控制球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腕关节为轴,上下摆动。

(4)幼儿站立成4横排,集体练习原地运球3—4次。

提示:腕关节为轴,上下摆动时,力量不能过。

三、集体游戏。

(一)头顶传球

要求:幼儿排成两队,紧接着双手上举,球从第一名幼儿开始头顶传球到队尾,先完成的小组为胜。

提示软球若在传接途中落地,须捡起并从落地处重新开始。

(二)排球接力

规则:幼儿分成四组站成横排,每组一个皮球,第一个幼儿原地拍球5个后,将球传递给第二个幼儿,以此类推,知道最后一个幼儿完成5个原地拍球后,最先完成的获得胜利。

教师进行评价与小结,使幼儿获得成就感。

四、放松整理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稍做休息后,教师带领或指导幼儿将材料归放好,收纳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安全。

运球给幼儿带来了快乐,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机能,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去,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养成了守规则好习惯,更进一步感受了集体的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专业解方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9篇)篇十九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说理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关注生活,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即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但不是任意的两个数是它的解。

2、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认识二元一次方程,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特点,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引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激发学习情绪,营造学习气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讨,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

3、通过学练结合,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数的3倍比这个数大6,这个数是多少?

1、发现新知。

根据它们的共同特征,你认为怎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巩固新知。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1)(2)(3)(4)。

3、师生互动再探新知。

(1)什么是方程的解?(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你能给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下一个定义吗?(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若未知数设为,记做,若未知数设为,记做。

4、检验新知。

(1)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学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2)你能写出方程x-y=1的一个解吗?(再一次让学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

5、自我挑战三探新知。

有3张写有相同数字的蓝卡和2张写有相同数字的黄卡,这五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10。设蓝卡上的数字为x,黄卡上的数字为y,根据题意列方程。

请找出这个方程的一个解,并写出你得到这个解的过程。

学生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体验和了解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比较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

如果一个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项都为1次方,那么这个整式方程就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有无穷个解,若加条件限定有有限个解。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场地调研分析报告范文(20篇)

    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情况或主题进行详细陈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形式,它可以传达信息和提供决策依据,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报告了吧。以下是一些写报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

    专业传递爱心演讲稿(案例13篇)

    在写演讲稿时,我们需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结构严谨合理,以及思路清晰连贯。要成为一个出色的演讲者,良好的演讲稿范文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专业学生党员心得体会及感悟(案例21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党组织中的学习、实践和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接下来是一些党员对于党的工作和组织建设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

    最优住建局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总结(汇总23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是我们评估自己工作表现的机会,也是规划未来工作方向的重要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专业焦化厂安全事故心得体会大全(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随后,我们将分享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焦化厂安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了

    实用时事的心得体会(案例13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够在我们今后的人生中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优秀文章,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时事周刊是一本重要

    2023年传销抵制心得体会大全(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个人理解和感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惑。以下是一些优秀作家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自己的写作和创作得出了一些有深

    优秀幼儿园食堂人员个人工作计划(通用22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些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以党的"十七大"精

    热门小学支教心得体会(模板12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总结经验、反思问题。在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支教是一种独特的志愿者活动,旨在进一步推

    热门规划人生的句子(通用20篇)

    人生是一段充满无尽可能的旅程,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下是一些关于人生的励志故事和成功经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借鉴。1、一般长的好看的妹子撒个娇就能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