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王维诗竹林馆 王维诗歌的特点(优质5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雁落霞2023年王维诗竹林馆 王维诗歌的特点(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王维诗竹林馆篇一

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诗竹林馆篇二

《渭城曲》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润湿。

(3)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翻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

这首《渭城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据《资治通鉴》756年(至德元年)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757年(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而此诗约作于作者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当王维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也考虑到了战争将对他们未来所产生的影响。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会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他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仅仅只是属于行者的。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诗的前二句,作者运用了起兴的手法,这是自《诗经·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后两句将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了。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说:“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王维诗竹林馆篇三

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中,用自然、凝练的语言,绘画的艺术手法,描绘富有特征的景物,意境高远,清新自然。他善于在文字描写中融入绘画艺术手法,表现客观物象的直接性、可感性、生动性的特点,真切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从而缩短了读者由文字概念到具体形象的思维过程,使其诗作富有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1]这是对王维作品最中肯的评价。他的作品在创作中应用结构变幻和天人合一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体现诗情画意方面近乎达到完美,很有代表性,许多诗句都脍炙人口,从而使王维的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山水田园诗歌中的一个奇葩,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一、立体空间结构的变幻之美

空间结构的变化是王维诗歌当中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因为结构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步骤之一”[2]。在绘画艺术中,远近、大小排列的不同,构成生动的相互关联的富有立体感画面,使诗所表现的意境具有立体感。

王维诗中综合地运用绘画艺术手法,把自然景物用文字加以排列组合,构成错落有致的立体感,层次分明,意境高远。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在这首诗中,作者首先对终南山的地理位置予以确定,接着写终南山的气势,最后再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描绘。从结构上,由远及近,由点到面,处处融入了绘画的技巧。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先把整个山体进行分段描绘,从山之高、山之长进行刻画,并运用多种技巧。首联两句是抬头所见终南山远景,是远观。颔联写进入山中所见终南山的近景,山中云雾缭绕,奇妙无穷。颈联写来到中峰时所看到的情景,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致之缥缈,仿佛使人入仙境一般。尾联再写作者流连忘返,直到傍晚才向砍柴人寻觅住处。全诗八句,仅用四十个字,每联变换一个角度,句句体现作者匠心独运,处处都在用笔作画,线索清楚,层次分明,把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人借用浓淡渲染、远近衬托、色彩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对终南山进行描绘,这是诗人兼画家高超艺术的结晶。

二、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对大自然描绘的同时,将人的活动同样也融入大自然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写景抒情都极其真切自然,不用辞藻涂饰,得到了“天然之趣”。王维在《山居秋暝》诗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是作者描写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代表作。空山、新雨过后,秋天的月夜,月朗星稀,空气清新,竹林里传来浣衣女阵阵的笑声,宁静的荷叶丛中,忽然莲花摇动,是渔舟轻盈地迎着月光驶去。诗人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将自然美和人的'活动融为一体,创作出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美景。王夫之曾说:“右丞工于用意,尤工于达意,景亦意,事亦意。”[3]同时在这首诗中他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相统一,描写月光,由远到近;描写清泉,由近及远;描写浣女,由暗到明;描写渔舟,由明到暗。青松是静态的,月光是动态的,石头是静止的,流水是移动的,动与静和谐统一,充分体现诗人娴熟的艺术功底。

又如,王维在《新晴晚望》中写道:“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作者起手先写远处广袤的原野,再写近处的村门、树木,紧接着描写的是春雨新霁后夕阳在水田中泛着白光,遥远的青山也清晰可见,末尾两句道出农家人忙春耕的繁忙景象。这样描写,使新晴景象与农民劳作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景色优美且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和谐美景。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由远及近、由静到动、由虚到实等多种表现手法相互交融、相互统一,体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美,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美彰显了王维诗歌的独特之处。

综上所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结构的变化又有和谐之美,使人读诗如赏画,他将绘画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形成他独特的诗歌艺术特征。

王维诗竹林馆篇四

摘要:“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王维的诗处处洋溢着“中和之美”。具体体现在他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奉行。其诗歌在情感的抒发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在文辞上体现出“文质彬彬”的特点。其诗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契合了道家“天人合一”审美理想,创造了和谐的诗境。

关键词:王维诗中和之美

一、“中和”含义与王维诗

“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审美原则。“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人们奉行中庸之道,即做事情要适中,无偏无颇。儒家的“中和”强调要把握一定的度,一定事物要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由儒家哲学引申到美学就产生了“中和之美”的审美标准。《礼记》中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要求文学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思想感情要发乎情,止乎礼。“温柔敦厚”具体表现在作品中就是,感情的抒发上要蕴藉含蓄,深婉委曲。《论语》对《诗》的评价中提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这三点正是“中和之美”的重要标准。此外孔子在对文辞的要求上提出了“文质彬彬”。“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所达到的和谐均衡的状态正是“中和之美”对内容与形式的要求。道家中也讲究“中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家“中和”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着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中和之美”的审美标准形成之后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屈原的委婉劝谏到陶渊明的淡泊人生处处洋溢着“中和之美”。王维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中和之美”。《中和之美――论王维诗的主旋律》一文将“中和之美”界定为王维诗的主旋律。清人赵殿成评王维的诗歌:“右丞……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即有送人远适之篇,怀古悲歌之作,亦复浑厚大雅,怨尤不露。”王维诗在情感的表达上较含蓄,体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在文辞内容上则是“文质彬彬”,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恰到好处。此外,王维田园山水诗把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到了极致。符合道家界定的“中和”审美范畴。

二、王维诗的温柔敦厚

王维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宦的家庭,从小就受着传统的儒家文化熏陶。受儒家温柔敦厚思想的影响,王维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因此其诗中情感的表达含蓄蕴藉,平和中正。“王摩诘诗,浑厚闲雅,覆盖古今。”

(一)乐而不淫

乐而不淫,指快乐而不过分,欢乐却有节制。自古以来闺情诗最易写得沉溺于欢愉,流于浮靡。而王维的诗即便是涉及风情的,也不会过分艳冶。由于王维的发乎情、止乎礼,他的闺情诗显得委婉含蓄,如《早春行》:“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这首诗感情上的表露上比较内敛,美好却不艳丽。一般意义上的闺情诗往往比较凄美、香艳,而王维诗则显现出一种淡淡的美。

另外,游乐、宴饮的诗常常突出宴会的热闹、欢乐场面,极尽渲染游乐的欢乐气氛。然而在王维的这类诗中,诗人却似淡化了欢乐的.情调,增添了淡雅和情致,这正是乐而不淫的表现。例如,《从歧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座客香貂满,宫娃绮绳张。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积翠纱窗暗,飞泉绣户凉。还将歌舞出,归路莫愁长。”这是诗人写与歧王李范在卫家山池宴饮的诗。诗歌开篇写了场面的热闹、欢乐,但接着就将视野从宴会移至自然,用自然的清幽来淡化宴会的繁华。青翠的山和清凉的瀑布正好添加了冷寂的气氛。于是不过于欢乐,也不至于冷漠,而是恰到好处。

(二)哀而不伤

伤春悲秋、迟暮之感是种哀,友人远行亦有哀。哀之深自然会有所伤感。可是王维的诗写哀景哀情都会注意调和,不会过分伤感。这种哀而不伤的格调在《秋夜独坐》中表现得比较明显。“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诗人感叹岁月流逝,功名难成。清冷的秋雨中果实时有凋落,孤寂中,灯光、虫鸣都显凄清、愁苦。但他将这种情感压制了下去。佛的力量让他解脱,诗以平和的方式收了尾。

在古代交通不便利,每次分别都难以重聚,所以送别诗最伤感。而且,分别很多时候可能是因为遭受贬谪,或者仕途不顺回家乡。这种情况的送别诗离情更凄惨。而王维在写送别诗时将情感处理得恰到好处,既表现出对友人的同情理解,又进行劝慰,使气氛不至于过于悲伤。如《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诗称綦毋潜是真正的英才,之所以不被采用,是时运不济。也让友人感受到有他这么一个知音,是他的精神支撑。诗在王维的笔下变得充满温暖,充满希望。类似的还有《送孙秀才》。“孙秀才盖客于京师,遨游诸王之间,不得意而归者。”诗中以“归期远复赊”相慰藉。“视予之归期尚远而迟缓不可必者,不犹愈乎?其慰藉之意深矣。”王维这类送别诗,反映了诗人温厚宽广的胸怀以及对友人真挚的关怀。

(三)怨而不怒

王维诗在文辞内容上“文质彬彬”“文质参半”,符合儒家“中和”“中庸”的审美理想。“文质彬彬”体现了中庸思想,也就是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文质彬彬”是唐诗的主流审美形态,强调文质并重。王维诗作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王维的诗旨趣高雅与他个人的高尚情操是密不可分的。诗文的高洁是源于内在的高洁。王维常以禅入诗,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这是因为他年少时就受到母亲的影响崇佛,到了晚年更是一心向佛,已经具备了佛家的内在底蕴,所以禅韵体现在其诗作中是自然而然的。诗人在《辋川集》中表现的就是以禅境入诗,如《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充满禅韵。

另外王维诗歌洋溢着高洁之美,他的诗歌取材高雅,语言也清新脱俗。王维对高洁之美的追求,时时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如他的《西施咏》与《洛阳女儿行》,表面是闺情诗实则是寄寓着他对寒士不受重用的不平。另外王维的诗常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他常常在诗中写雨、雪等,创造了一种洁净的美。王维清雅的文人情趣,达到了文与质的和谐、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三、王维诗的和谐意境

道家的“中和”着重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集中表现为“天人合一”。山水田园诗显示出人们与大自然的亲近。而且诗人往往在大自然中获得启示,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之境。王维尤为擅长山水诗,所以他的诗正和大多的山水田园诗一样,创造了和谐的美。如《山居秋暝》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美好、融为一体的画面,创造出人与山水的和谐之境。

道家的自然山水观强调“法自然”。佛家为排除杂虑,也希望远离尘世。王维一生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在山水诗的创作中将佛理与山水融为一体,追求“天人合一”,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道家的自然观。

王维后期诗歌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境界,没有尘世纷扰、争斗、冲突,只有勤劳、善良、友爱、和睦。“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渭川田家》),“轻舟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临湖亭》)。“在诗人‘和’的心态观照下的社会生活,似乎是人人都在自由地呼吸、自由地劳作、和睦相处,没有一丝一毫的尔虞我诈和剥削压迫,真正是《桃源行》中所描绘的超越尘世的世界。诗人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儒道两家所追求的理想的大同社会生活图景,也是佛教七宝莲台琼楼莲花极乐世界的缩影。”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书店,1987.

[2]张松茹.中国诗歌美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4]饶尚宽.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丁武.中和之美――王维诗的主旋律[j].美与时代,(6).

[6]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

[7]梁瑜霞,师长泰.王维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王维诗竹林馆篇五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胜事:快意的'事。

值:遇见;

林叟:乡村的老人。

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

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

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

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

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趣味数学社团活动总结报告(优秀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

    最新总经理助理总结报告(优质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

    2023年家长寄语小学三年级(汇总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

    母亲在儿子婚礼的讲话说(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最新迟到检讨书高中(精选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迟到检讨书高中篇一尊敬的老

    小学班级活动方案(大全9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风险的评估以

    最新工人个人先进事迹(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最新spss实训报告总结心得体会(精选5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

    2023年学校工会述职报告完整版(优质6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

    技术报告封面(优秀5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