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大全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温柔雨2023年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面直角坐标系篇一

1、请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知识结构图

2、教师展示知识结构图

1、基础训练

复习各个知识点及平时解题应注意的地方,进行巩固各知识点的基础题训练。

2、能力提高

把本章内容和以前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解决问题。

3应用拓展(合作探究)

春天到了,七年级二班组织同学们到公园春游,张明王丽李华三位同学和其他同学走散了,同学们已经到了中心广场,而他们仍在牡丹园赏花,他们对着景区示意图在电话中向老师说明了他们的位置。

游戏环节(快乐之旅)

7个金蛋你可以任选一个,如果出现“恭喜你”的字样,你将直接过关;否则将有考验你的数学问题,当然你可以自己作答,也可以求助你周围的老师或同学.

通过本节复习课,你对本章知识是否有了更深的认识呢?谈谈你的体会。

1、必做题:p96—3、4、7

2、选做题:p97—9、10

3、探究题

利用本章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

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先读题独立思考,再通过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利用已学的知识分析问题,阐述解题的思路,进而完善问题的答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篇二

伟大的法国数学家笛卡儿(descartes 1596-1650)创立了直角坐标系.他用平面上的一点到两条固定直线的距离来确定这个点的位置,用坐标来描述空间上的点.他进而又创立了解析几何学,把相互对立着的“数”与“形”统一了起来,他的这一天才创见,更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从而开拓了变量数学的广阔领域.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了.”

平面直角坐标系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提前安排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本套教科书体系安排上的一个特点.原教科书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只有2课时,放在初中三年级“函数”一章,作为学习函数的基础知识来安排的.这套教科书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单独设章,8个课时,放在7年级下学期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尽早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种数学工具,尽早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7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数学活动 

(一)本章知识结构

(二)内容安排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和点与坐标(均为整数)的对应关系,以及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等内容.

教科书首先从实际中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如确定电影院中座位的位置以及确定教室中学生座位的位置等)出发,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指出利用有序数对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由此联想到是否可以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问题,结合数轴上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如横轴、纵轴、原点、坐标、象限,建立点与坐标(整数)的对应关系等.

对于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本章主要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确定地理位置和表示平移变换中的应用.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体现了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章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设置一个观察栏目,让学生观察地图上是怎样利用坐标表示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的,从中得到启发,来学习建立坐标系,确定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的方法.接下去教科书设置了一个探究栏目,要求学生画出一幅地图,标出学校和三位同学家的位置.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就要考虑如何建立坐标系的问题,首先是确定原点和坐标轴的正方向,教科书选用了以学校为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并确定一定的比例尺,根据三位同学家的位置情况,在坐标系中标出了这些地点的位置,并归纳给出绘制平面示意图的一般过程.

用坐标表示平移,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第五章平移的内容,本章主要研究点(或图形)的平移(上、下、左、右平移)引起的点(或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以及点(或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引起的点(或图形)的平移.教科书首先设置一个探究栏目,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已知点向右(或向左)平移某个单位长度得到一个新点,这个点的坐标与平移前的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同样如果将这个点分别向上(或向下)平移某个单位长度得到新的点,这个点与平移前点的坐标又有什么关系,通过分析平移前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发现坐标的变化规律,比如将一个点向右平移某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的点的坐标是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加上这个单位长度;对于图形的平移引起的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教课书是在练习中给出的,让学生自己完成.从这个练习的安排上可以看出,本套教材对于练习有一种新的考虑,就是练习不全是对正文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有些练习是正文的一部分,是正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接下去教科书讨论了一个三角形顶点坐标的某种有规律变化,引起的三角形的平移.比如,将三角形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某个正数,纵坐标不变,得到三个新的点,连接这三个点,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这个新三角形与原来的三角形在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等,通过探究发现这两个三角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实际上是对三角形进行了平移,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归纳给出有关的规律.

(三)课程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有序数对,感受它在确定点的位置中的作用;

5.结合实例,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一)注意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以数轴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相互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构成的,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根据数轴上点的坐标定义的,平面内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类似于数轴上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等.本章编写时注意突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轴的联系.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教科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数轴出发,给出点在数轴上的坐标的定义,建立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教科书类比着数轴,探讨了在平面内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这样通过加强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顺利地实现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

(二)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无论是在数学还是在其他领域,平面直角坐标系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体现了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用经纬度表示地球上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用极坐标表示区域内地点的位置,以及用平面直角坐标表示区域内地点的位置等,实际上都是利用了有序数对与点的对应关系,是坐标与点一一对应思想的表现.教科书突出了这种对应关系,利用这种对应关系研究了如何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坐标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三)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章编写时,改变了原教科书从数学的角度引出坐标系的做法,而是将本章内容的编写仅仅围绕着确定物体的位置展开,从实际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出发引出坐标系,也就是从实际需要引出坐标系这个数学问题,然后展开对坐标系的研究,认识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和建立坐标系的方法,最后再利用坐标系解决生活中确定地理位置的问题,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经历了一个由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

(四)内容编写生动生动活泼

本章编写时,注意结合本章内容的特点,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赋予有趣的实际背景,使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科书习题6.2的第1题“三架飞机p、q、r保持编队飞行,分别写出它们的坐标.30秒后,飞机p飞到p位置,飞机q、r飞到了什么位置?分别写出这三架飞机新位置的坐标”,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三角形平移的问题,再比如,让学生画出本学校的平面示意图,用坐标表示动画制作过程中小鸭子的位置变化,用坐标表示某地古树名木的位置等,从数学上讲这些都是关于点与坐标对应关系的问题,本章编写时注意给这些数学问题加上一个有趣的背景,增加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一)密切联系实际

本章内容的编写仅仅围绕着确定物体的位置展开.教科书首先从建国50周年庆典中的背景图案、确定电影院中座位的位置以及确定教室中学生座位的位置等实际出发,引出有序数对,进而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对坐标系的研究,认识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和建立坐标系的方法,然后再利用坐标系解决生活中确定地理位置的问题(如确定同学家的位置等),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样的一种处理,不是从数学角度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而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学习直角坐标系.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周围熟悉的素材学习本章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对于某些重要的概念和方法,本套教科书采用了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例如,对于平移变换,教课书首先在上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安排了一节“平移”,探讨得出“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等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在本章又安排了一小节“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内容,用坐标刻画了平移变换,从数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平移变换;对平移变换以后还要继续学习,例如在本册书第10章“实数”进一步安排了在实数范围内研究平移的内容,在八年级下册“四边形”一章中,将对“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这条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进行论证,为后续学习利用平移变换探索几何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等打下基础.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只要求学生会在方格纸中建立直角坐标系,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其中点的坐标都是整数,这实际研究了点与有序整数对的对应关系,在第10章“实数”将把点的坐标扩展到实数范围,并建立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图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等问题打下基础.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内容安排的这个特点,准确把握本章对于平移变换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要求,以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教学要求.

(三)注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平面直角坐标系篇三

本章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有: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原点重合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

2、由点找坐标(从已知点分别向横轴、纵轴作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分别是该点的横纵坐标)。

3、由坐标找点(例p(a,b),先在横轴上找到点的横坐标a,然后过横坐标所在的点作横轴的垂线,则这条垂线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都为a,再在纵轴上找到纵坐标b,然后过纵坐标所在的点作纵轴的垂线,则这条垂线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都为b,两条直线的交点则为要找的点p)。

4、坐标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关系。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一象限。

6、横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纵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7、点到横轴的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

点到纵轴的距离是横坐标的绝对值。

若ab与y轴平行,则a等于m, 且b不等于n

点a(a,b),b(m,n)关于y轴对称,则b等于n,且a与m互为相反数。

点a(a,b),b(m,n)关于原点对称,则a与m互为相反数, 且b与n互为相反数。

10、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它们坐标差的绝对值;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等于它们横、纵坐标分别作差的平方的和的算术平方根。

11、点a(a,b),b(m,n),则线段ab中点的坐标分别是a、b两点横、纵坐标的平均数。

12、横、纵坐标相等的点在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反之亦然。

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在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反之亦然。

如没有边在坐标轴上或与坐标轴平行,则分别过三个顶点作坐标轴的平行线,得到一个矩形。用矩形的面积减去周边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到要求三角形面积。

如求四边形的面积,一般都是采用分割的方法,也可考虑补的方法。

14、图形的平移有两个要素: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可采用坐标的变化来描述。

图形左、右平移,横坐标减、加;

图形上、下平移,纵坐标加、减。

平面直角坐标系篇四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数轴”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跨越,构成更广范围内的数形结合、数形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是今后学习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关系的必要知识。所以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今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积累了一定的由数轴坐标描出数轴上点及由数轴上的点写出数轴上坐标的经验,同时经过上一节《怎样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学习,对平面上的点由一个有序数对表示,有了一定的认识。

如何从一维数轴点与实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过渡到二维坐标平面中的点与有序数对之间关系,限于初中的学习范围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不理解有序实数对,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一对应,不能正确认识横、纵坐标的意义,有的只限于机械地记忆,这样会影响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同时本节内容中概念较多,比较琐碎,如何熟练运用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困难。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基于对本节课的认识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能由点写出它的坐标及相关特征,难点确定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与数形结合意识的培养。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认为除了要加强学生多练多探索来认识有关的知识外,还必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从三个方面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画坐标系、描点、看图等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初步体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揭示人类认识世界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法:1.自主探索法。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自主探索新知识;

2.讲练讨论法。教师讲练引导学生从坐标系概念获得由点求坐标。

3.游戏激趣法。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巩固提高获得的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媒体的使用上,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在展示坐标平面的建立、坐标的确定上加快了课堂节奏,增大了课堂容量。同时为克服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利用黑板进行必要的板书,进行适当的演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作图工具进行严谨作图,并帮助解决课堂中的突发问题。

学法:按新课标理念,倡导学生自主主动探索、学习知识,尽可能把“钥匙”交给学生自启知识之门,大胆把课堂交给学生;用讨论探索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某城市旅游景点示意图,导入:假如你是导游,你是如何确定各个景点的位置的?.......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现实背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自学,提出疑问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第49页和50页,并回答问题。

1、由条而且有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两条数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

4、直角坐标系分为几个象限?如何区分?

回到刚开始的图形,学生自主思考:

2.你能分别用有序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以旅游景点为背景,让学生思考身边熟悉景点位置及其表示方法,自然亲切,学生容易接受。

(三)小组讨论,探索新知

如何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以及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依据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结合图形确定点的位置。

(1)已知平面内一点q,如何确定它的坐标呢?

(2)若已知点p的坐标为(a,b),如何确定点p的位置呢?

(为了学生更好地叙述坐标的产生,教师可把这种叙述方式固定下来“过点a作横轴的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字是3,3叫作点a的横坐标,过点a作纵轴的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字是2,2叫作点a的纵坐标,因此点a的坐标是a(3,2),记忆用一句话表示:先横后纵,逗号隔开,加上括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操作演练,培养技能

完成例1,例2,教师讲解。

(五)拓展提升

参照图形,回答: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学生分组交流、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六)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2.你觉得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要注意哪些事项?

作业:必做题:课本第52页习题11.2a组2.3

选做题:课本第52页习题11.2b组2

【后记】王老师的说课稿基本符合要求,作为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年轻教师,应该说付出了不少的心血。放在这里,供老师们思考。王老师对于教材的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突破应该说还是思考了许多的。

平面直角坐标系篇五

1、能说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的概念。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以及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2、知道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几个象限,清楚各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

3、给出坐标能判断所在象限。

1、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会根据坐标确定点,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2、知道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的特点,根据点的坐标判断其所在象限。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1、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标出3,—3,0,2

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个实数来表示,这个实数叫做___________。

2、思考:直线上的一个点可以用数轴上一个实数来表示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例如图7.1—3中a、b、c、d各点)。

3、自学课本第66—67页的内容,然后填空。

(1)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_____、_____重合的数轴,组成________________,水平的数轴称为_____轴或_____轴,习惯上取向____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____轴或____轴,取向___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________。

(2)如何确定点的坐标。(阅读课本第66页最后一段)如图7.1—4写出点b、c、d的坐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原点o的坐标是什么?x轴和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1、如果点m到x轴和y轴的距离相等,则点m横、纵坐标的关系是()。

a、相等 b、互为相反数 c、互为倒数 d、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2、将某图形的横坐标都减去2,纵坐标不变,则该图形()。

a、向右平移2个单位 b、向左平移2个单位

c、向上平移2个单位 d、向下平移2个单位

1、生活中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有许多用数字“代替”目标位置的现象。

(1)一张电影票上写有“7排9号”,进电影院先找,后找,这是一对有序数对;

(2)一张硬座的火车票“10车厢18号”,上火车时你得先找,再在车厢里找号座位。

2、教室内座位,列数在前,排数在后。如果李小刚的座位是(3,4),则(3,4)意义是。

3、某一本书在印刷上有错别字,在第20页第4行从左数第11个字上,如果用数序表示可记为(20,4,11),你是电脑打字员你认为(100,20,4)的意义是。

4、在电影票上将“10排8号”前记为(10,8),那么(25,11)表示的意义是。

5、小亮家住在3号路,门牌是18号,可记为(3,18),那么小琪家在5号路门牌号是49号,可记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