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数学游戏论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笔舞2023年四年级数学游戏论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论文(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游戏论文篇一

四年级的小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这就给教师的高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持续地保持注意力在学习上就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内心的主观能动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在新的教学理念与背景下,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地调动、激发出来,进而促使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转变师生地位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课堂上师生的角色与地位的转变,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领导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学生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这种角色的转变也会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发生相应的转换,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可能性”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抽取编号的形式来进行节目表演,学生在抽取的过程中,对未知结果的不确定性使他们对于可能性的概念体会得更加深刻。并且,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也会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为课堂的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师生有效互动

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在课堂的互动与问答过程中,学生也会全身心地投入,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口算和估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一些计算题,锻炼学生的口算与估算能力。在學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要给予相应的鼓励与肯定,对于计算错误或者不会计算的学生,教师也要耐心地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在这样实际的训练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学习兴趣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有助于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师生的有效互动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便于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从而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鼓励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分析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充满效率,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交流讨论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由于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常识,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出发,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分析来增长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欲望。如,衣架、篮球架的支撑杆、红领巾等,这些都是学生十分熟悉并且常见的事物,利用这些东西来引入教学,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他们对三角形也会产生熟悉感与亲切感,从而加强学生的初步认识,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四、重视操作实践

新课程改革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组织相应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参与与操作中锻炼自己的技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制作的材料,让学生在课上制作出几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制作不仅是锻炼学生操作技能的途径,还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将其进行实际运用的过程。很多教师觉得这样教学是在浪费课堂时间,其实不然,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也会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更有助于学生积极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形式实施课堂教学,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使课堂教学真实而有效,为学生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年级数学游戏论文篇二

这学期妈妈给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奥数班,是在每个星期天的早上上的,这个早上我们学了第5讲 流水问题,课后还布置了一题作为家庭作业,柴老师说: 当天的作业当天做完,头脑的思绪最为清晰。 所以我回到家早早的就开始做。

我盯着题目努力理解题意,手握紧了笔,心想:这题怎么这么难,还有柴老师说的是什么理论,我现在明明思绪最模糊。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说道: 不要着急,你先想一想,柴老师上课怎么说的,讲了什么流水问题的关系式。 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题怎么做就靠关系式了,我又想了想,老师写了六条关系式分别是: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 水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 逆水速度)2=水速

路程=顺水速度 顺水时间

路程=逆水速度 逆水时间

我用上了关系式,把所有能替换的数字,都替换成了关系式上所讲的逆水速度顺水速度什么的,很快算出了这题的答案,答案是:

2529=28(千米/小时) 顺水速度

25214=18(千米/小时) 逆水速度

(28+18)2=23(千米/小时) 船速

(28 18)2=5(千米/小时) 水速

答: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3千米/小时,水流速度为5千米/小时。

做这道题我明白了:遇到难题时不要着急,要仔细的审题,细细的回想老师所讲过的内容,做题其实就很简单!

四年级数学游戏论文篇三

教学主张:

努力n炼细腻、亲和、生动、高效的教学风格,做学生喜爱的教师,因为“以生为本”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应有课堂教学本领的支撑。

【人物简介】

林玉平,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盐渎校区副校长,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多次获省、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应邀在省、市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观摩课数十节,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数学论文十多篇。

参加“仓定志名师工作室”多年,经历了这个团队的发展全程,参与了团队几乎所有的活动,印象最深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在活动中的“纷争不断”。

争“理”

在团队的一次例行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老师把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中的例1和例2倒了个个儿,对这个问题,就争得不可开交。

“这样处理教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从整节课的框架上看是合理的……”

“我反对,教材这样编排一定有它的道理,教者这样处理教材是对教材的误读,有失偏颇,我们应该在深入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设计本节课的教学……”

“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教材虽然重要,但是立足学生的学情更加重要,很显然,相对于例1来说,例2更加简单易懂,而且也能很顺畅地从例2引到例1,这样的换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什么是‘以生为本’?既然想要‘以生为本’,何不更彻底一点?以大问题驱动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到课本中‘要’知识,至于例1、例2,让他们自学,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其他学生解决不了的,老师再解决,岂不更好?”

磨课、研课是常有的事,这样的争论也就司空见惯,大到教学结构、设计思想,小到板书设计、语言面貌,都会听到不同的声音,似乎提不出意见就显得没“水准”一样。而贯穿其中的是对教育旨归的理论追问,是对教学设计的理性反思,是对教学实践的理智判断。教学因争论而获得了“理”的支撑,教师因争论而获得了“理”的滋养。

争“真”

在教学研究、学术讨论中有争论很正常,然而,在闲暇时间、茶余饭后,也常常“硝烟弥漫”。看似很小的一个问题、不经意的一句话、简单的一个判断,都可能成为导火索,引得大家“唇枪舌剑”一回。

“当下的课堂,到底应该多使用黑板还是强调使用多媒体?”这个话题发自一次集体活动之余的闲聊。

“当然是用黑板好,黑板挥洒起来尽兴,想在哪里添一句就添一句,想怎么调整就怎么调整,灵活,方便!一支粉笔在手中,黑板就活了。可是,多媒体课件呢?做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太死板!我是坚决不用多媒体的!”

“你要知道,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一些课堂不易直观呈现的内容变得简单,比如长方形绕其中一条边旋转成圆柱体,你光说,学生能想象得出来吗?但是课件一演示,学生都明白了。多媒体的作用不可替代!”

“想当年,多媒体还没有诞生的时候,不照样教学?不照样出人才?不照样出大师?没有这么玄。”

“我前阵子到南京听课,全省的赛课,结果课件卡了,得,从头再来,贻笑大方啊!”有人附和。

“把需要学生想象的内容呈现出来,是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相反?”继续质疑多媒体。

“最近,在一封贺信上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我认为,如果教育改革不跟上信息技术科技革命的快车,教育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短板!这可是个大问题……”这个判断很唬人。

“课堂教学改革倡导把课堂交给学生,那就应该让学生多讲、多说,老师退到一边。让学生来讲,你怎么用课件呢?还是得用黑板!”唬不住。

“说到底,当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基本上就是代替黑板、代替板书,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再说了,资源数量和质量都是个问题,空把学生的视力给祸害了,你就饶了孩子们的眼睛吧!”打出情感牌。

四年级数学游戏论文篇四

嘉洋博爱小学

杨如凤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转换教师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让学生多“看一看”,让学生多“做一做”,让学生多“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

四、猜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有时我故意将课讲得留有余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探讨、去猜想,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下来,我发现,学生们的想法多了,答案也多了,课堂也更活跃了。因此,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沉浸于猜想的成功之中。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四年级数学游戏论文篇五

【摘 要】stem是科学教育中具有影响力的教育理念。本文以“投票计数”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及反思为例,展示了北京景山学校的“数字科学家”校本选修课程如何从培养自由的研究者角度贯彻stem教育的思想,初步形成了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应用与交流为核心,以scratch语言平台为基础的课程实施方案,展示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问题和数据意识、数据处理能力、数据交流能力和严谨科学研究态度的培养。

【关键词】stem;数字科学家;自由的研究者

科学教育在继sts教育、hands on教育、minds on教育之后出现了stem教育理念。stem教育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强调综合性,涉及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四个领域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学生的实践和理论联系实际。

在stem教育理念引领下,北京师范大学项华副教授及其团队创立了“数字科学家”课程与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在数字环境下,以信息技术为情感激励工具和探索工具,旨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索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的课程与教学模式。

北京景山学校北校区从2011年3月开始实施“数字科学家”课程项目。期望选修该课程的学生能够对任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选用适当的科学手段进行解决,从而成为一名自由的探索者。下面将以“投票计数”为例,介绍我们的思考与做法。

教学任务分析

“投票计数”是初中阶段“数字科学家”选修课程的第一课,问题情境源于北京连续出现雾霾天气,学生要对过春节时是否有必要燃放烟花爆竹进行投票。

任务要求: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否低碳环保呢?请自主选择一个内容,制作投票计数器,让本班同学参与投票,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任务内容:1.根据问题情境,选择环保内容,编制成可以进行投票的问题与选项。2.利用scratch软件平台的按键侦测功能,设计制作投票器。3.在全班进行投票,获取数据,将结果导出,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4.撰写研究报告,按小组交流展示。

学情分析

学生共11人,来自七年级的两个班级。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一个学期的scratch学习、使用经验,具备了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scratch的键盘按键事件,制作两个键响应的投票器。2.进一步熟悉scratch动作模块里“移动多少步”程序块的功能与使用,利用画笔里的图章功能,制作投票数据的柱状统计图。3.了解scratch中变量的定义、使用,记录输入不同选项时的投票数。4.了解分支选择结构和文字显示的功能,对投票结果进行判断和输出,直接得出投票结论。

过程与方法:1.亲身经历“规划设计—制作—测试—修改完善”的过程,体会如何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出符合需要的投票器程序。包括程序的功能设计、角色与界面设计、变量设计、初始化设计及程序制作。2.初步协调小组成员的配合,形成有效的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本课任务涉及了数据的获取、导出、处理分析及结果的应用,渗透了“数字科学家”的课程理念。2.体验从问题情境中提炼出核心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规划设计投票器的功能。2.程序的测试与修改。

难点:1.投票器功能的规划与程序界面的设计。2.程序的测试与修改。3.对所获取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应用。

课程资源

scratch 软件平台;;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基于问题的小组探究式学习,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教师的作用是:引出核心问题—指导学生设计—点评程序,提出改进意见。学生的活动流程为:分组协作、明确分工—规划设计、拟定功能—编写程序、调试应用—获取数据、撰写报告—评价反思、展示交流。

1. 引入新课(15分钟)。

教师介绍“数字科学家”课程的目标、要求与安排,并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确定组名与分工。

(教师用图片展示情境,引入项目)北京频繁出现雾霾天气;春节期间,很多人选择不燃放烟花爆竹;四年级小同学在进行“我们的碳足迹”项目活动。

师:我们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否低碳环保呢?让我们制作投票器来进行投票,并对投票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应用。

教师展示投票器示例画面,带领学生明确探究学习步骤:

(1)启动scratch,设计制作问题背景和问题角色。

(2)编程制作投票器:按y键表示同意,n键表示不同意;数据的可视化(多种形式,如柱状图);统计结果的记录(变量或链表)。

(3)在小组内进行投票测试并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调试。

(4)导出数据并对投票后的程序界面进行截图。

(5)撰写本课研究报告。

2.学生分组探究学习(40分钟)。

研究报告格式:

主题:***环保生活方式调研

研究者:***小组 组员:

轮值主席:

调研目的:

程序流程图:

调试过程(出现问题,解决办法):

导出数据与分析:

环保生活方式建议:

体会:

3.小组展示交流与教师点评(25分钟)。

4. 教师小结及作品整理提交。

实践、反思与拓展

第一次实践:自选主题设计投票器

5个小组的学生都认真地完成了任务,撰写出了研究报告,完成情况很好。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有以下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现象。

1. 学生发现了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在程序的制作和试运行过程中,学生发现“按住y键不放时,会导致多次重复投票”,怎么办呢? 围绕这一问题,学生自己展开了讨论与尝试,各组都有不同的高招:

“tcyyy”组采用了直到按y键结束前一直等待的程序模块。

“冯周”组采用了按y键后进行广播,等待1秒后才能重新投票。

“燃烧军团”组采取了要求投票者填写身份和理由的方式,并在按键处也采用了直到按y键结束前一直等待的程序模块。

“132425”组采用了“计数器”和“数学逻辑”的模块,实现2秒钟内不可重复投票。

从以上情况看出,学生能够在程序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宽松的研讨环境中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拓展,得出多种解决方案。学生们已经有了问题意识,有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与能力。

2. 撰写研究报告,培养了学生记录探究过程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意识。

下表是各小组对程序问题的部分调试记录。可以看出,尽管学生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各不相同,表达的方式也不同,但都把问题说清楚了,记录了自己思维和探究的过程。

3.从研究报告中的“导出数据与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考虑问题角度的多元化和分析数据时思维的发散性。

4.学习评价要素与权重:轮值主席(10)、学习纪律(10)、小组合作(10)、程序功能(40)、研究报告(30)。

这是一次两课时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从最终效果看,还需要在学生开始自主制作之前进行讨论交流,明确程序的基本功能和程序设计的变量定义等,从而让学生的探究更有的放矢。

从学生选择的投票主题看,问题比较单一,在选题方面的思维不够发散。当学生把制作好的投票器给四年级“我们的碳足迹”项目负责老师用时,老师的一句话“我想问其他的问题怎么办呢?”就把学生问懵了。怎么办呢?我根据可以探究的新问题,对活动进行了延伸。于是,有了第二次实践。

第二次实践:万能投票器的制作

2.讨论形成任务,明确程序功能。

通过讨论,学生提出制作能够让使用者问任何想要调研题目的投票器——万能投票器,即简易专家系统。

程序的功能:

通过人机交互可以生成任意想调研问题的投票器(要有相应按钮,在问题生成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重新开始设置问题)。

通过人机交互利用设定初值的程序进行投票(要有相应按钮,在投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可以重新开始投票,而不必重新设置问卷)。

通过人机交互生成投票结果并进行初步判定,得出结论。

3.分小组进行程序开发,并完成以下各项工作:(1)通过填表的方式,明确程序功能,并进行变量和链表设计。(2)编写程序。(3)发现程序问题,调试程序。(4)撰写反思与体会。(5)进行共享交流。

4.评价要素与权重:学习纪律(20)、小组合作(20)、程序功能(30)、研究报告(30)。

5.实践情况:每个小组都撰写了程序的开发说明,并完成了程序的制作。以下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小组程序开发说明。

【小组名称】132425

【任务主题】制作任意题材,2~4个选项投票生成器。

【程序功能】先由提问者通过“回答”设计出问题,然后进入回答模式,再由计算机通过程序辨析,做出条状图。

【变量设计】no1:一号选项, no2:二号选项,no3:三号选项, no4:四号选项。

【链表设计】问题链表(用于记录问题),回答列表(可随时导出回答数据)。

【初始化】主角设置问题、选项个数与选项名,可随时停止设置问题。

【投票器使用】通过键盘控制选择选项。

第三次实践:程序测试修改与编写使用说明

一个软件开发完成后的第一项工作是测试、调试、修改,第二项工作是编写软件开发与使用说明,让后续的开发者和使用者知道如何着手修改和完善程序,怎样能够正确使用。

2.讨论明确任务:(1)测试、调试、修改程序。(2)编写软件开发和使用说明。

3.按小组程序调试与修改,并准备自己软件的展示与宣传广告词。

4.评价要素与权重:学习纪律(20)、小组合作(20)、程序功能(20)、使用说明(20)、交流展示(20)、加分(10)。

5.实践情况:5个小组的学生都修改调试好了程序,特别是程序的初始化工作,编写了较为清楚、比较简明的使用说明。以下是一个小组编写的开发和使用说明。

【软件名称】tcyyy投票器专家最新版

【程序功能】首先,这个程序可以生成调查的问题和选项,明确所调查的问题和对象。其次,进行投票时,票数指示物会通过上升清楚显示出所对应选项的票数,每刷新一次还会显示不同颜色。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