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JQ文豪

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的财富,可以为我们今后的成长提供宝贵的借鉴。下面是小红分享的一篇关于自己学习心得的文章,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一

学习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党组负责同志领学,部分专工委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通过研读原著和交流体会,大家对蕴含其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思想认识有了新提升,思路举措有了新拓展,一致表示要自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把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务实举措,奋力开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

李小敏在交流结束时指出,认真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充分认识到《***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同第一卷、第二卷既有一脉相承的贯通与坚守,又有与时俱进的深化与拓展,在全面系统学习中一体把握、一体贯彻,真正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进一步提高运用新思想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自觉性,进一步激发以新思想为指引、创造性做好人大工作的能动性,进一步增强把新思想落细落地、更好服务全省大局的实效性,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多人大贡献。

会议还传达学习***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常委会相关部署要求。会议指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立足本职、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把新时代地方人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二

***同志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道德资源,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人文品格。这种品格,主要体现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和忍耐、崇尚亲和友善、博采众长和与时俱进的特征。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忍耐力。***同志强调:“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中华文化是在连绵不断的民族融合中不断充实发展起来的,因而天然具有包容性,这是中华文化不断兴旺发达的内因之所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但使自身力量不断增强,而且能融化外来文化壮大自身。此外,忍耐力也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这种忍耐力是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逐步锤炼形成并不断强化的持久韧性,是中华文化独特的品性。在历史发展的波浪式前进中,中华民族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忍耐力而兴盛、绵延。这是中华民族必然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

中华文化崇尚亲和友善。***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中华文化特别重视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中国哲学重人生实践,强调人际关系的调整。《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礼记》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等,都明确表达了这些理念。正因为如此,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才能自然、情愿融入中华民族。***同志将这些理念概括为“亲、诚、惠、容”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中华文化善于博采众长、与时俱进。***同志指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进、与时俱进的。”中国历史上许多先哲坚守儒学主体地位,但也认为应吸收佛、道中的某些理论观点以充实儒学。儒学正是由于以丰富多彩的众多文化为源头活水,与日俱进、与时俱进,才有长久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博采众长进而得到长足发展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三

《***谈治国理政》一书自2014年10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举行首发式以来,受到国际社会持续关注,引起热烈反响。该书全面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系统回答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及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把钥匙。

截至2015年2月中旬,《***谈治国理政》一书已发行340余万册,其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文版在海外已累计发行23万册,取得近年来我国政治类图书在如此短时间内海外发行量的最高纪录。多国政要和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在第一时间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美国《赫芬顿邮报》、英国《每日电讯报》、法国《世界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新加坡《海峡时报》以及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等海外主流媒体刊发了400多篇报道进行推介或评论。柬埔寨等国还以官方名义举办了《***谈治国理政》推介研讨会。除了目前的9个语种,外文出版社还应约与韩国、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等国的出版机构开展多个语种的合作翻译出版工作。《***谈治国理政》一书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持续关注,主要在于该书回应了一个时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一个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的关注,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内外政策主张的认知和理解,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改革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也有利于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风格、特点、思路和理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格局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世界上赢得了赞誉,也让一部分人产生困惑和疑虑。在党的十八大实现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后,外界很想知道: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将如何驾驭中国这艘巨轮?中国的发展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这位常常保持微笑的中国领导人将怎样治理这个快速发展的东方大国?他将如何应对在这个越来越小的地球村里各国都面临的就业、资源、能源、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等问题以及中国面临的执政党自身建设等问题?该书抓住这些重大问题,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集中观察和感知中国新常态的生动、鲜活的窗口。

德国汉学家南因果说,许多外国人都希望知道中国领导人是如何治理偌大一个国家的,此前一直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用多语种出版发行中国国家**的这本书,并试图对这个问题给予解答,真是令人欣喜。法国著名外交家、社会活动家石巴胡认为,毫无疑问,不论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将通过阅读《***谈治国理政》来更好地理解***眼中的中国,了解他上任两年来实施的治国方略,以及接下来的几年内他将如何治理中国这个举足轻重的国家。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为该书撰写长篇书评认为,《***谈治国理政》一书告诉外国读者,中国的领导层遵循什么样的哲学,中国的发展方向依据何种战略方针。如此,世界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墨西哥前总统路易斯·埃切维利亚·阿尔瓦雷斯就该书撰写书评写道:“该书完整地描述了***所领导的中国政府的努力和目标,这不仅有利于西方深入了解这个热爱和平大国的悠久历史,而且让西方了解其现行管理体制和改革,看到中国通过和平进步实现中国梦,发展和加强同包括拉丁美洲和墨西哥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近年来,中国同世界的相互依存度、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不断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也有许多新要求新期待,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谈治国理政》一书顺应这种趋势,不仅谈了中国的事情,而且展现出中国领导人的全球视野和胸襟。

该书18个专题中涉及的深化改革与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反腐败等话题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书中还有5个部分共20篇文章是专门谈外交战略和国际关系的,集中反映了*****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主张与理念,如“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等。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读者能清楚地了解到世界问题的中国观点和中国办法,也能真切感受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融交汇,还能听到中国与国际社会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望和心声。

柬埔寨副首相兼内阁大臣索安说,通过研读《***谈治国理政》一书,不仅可以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和战略,也将对制定柬埔寨的发展政策提供借鉴。他希望柬文版《***谈治国理政》尽早出版,以便更多的柬埔寨读者学习研究。曾与*****有过直接接触的俄通社—塔斯社总编辑马拉特·阿布哈京说:“习**的个人魅力和中国成功的治国理政方针对俄罗斯读者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该书若能在俄销售,定将收到很好的市场效应。”美国《商业周刊》中文版发表文章评论称,《***谈治国理政》的出版发行,是一次理念层面的对外推广。

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人的形象代表一个国家和政党的形象。领导人为人处世、言行举止的风格、特色及其背后的价值理念、文化定力、胆识魄力,在国际舆论高度关注的今天,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生活阅历,形成了*****真诚坦率、平实生动的文风;善于讲故事,运用生活中的语言叙事说理,娓娓道来,而不是干巴巴地讲道理,是*****与国际社会沟通交流的鲜明特点。《***谈治国理政》一书收录的他在国际场合的多篇演讲,包含很多脍炙人口、打动人心的生动故事。该书虽是一本政治理论著作,但语言朴实、文风清新,以小喻大、以事明理,生动鲜活、可读性强。阅读此书,可以使海外读者领略到中国领导人睿智风趣、谦和友善的独特魅力,感悟到中国领导人的自信、深情、责任、担当。

文如其人。研读《***谈治国理政》一书,可以感受到*****作为一名大国政治家的风范和魅力,体会到他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和宽广的国际视野,领略到中国领导人平实自然、坦诚谦和的品格。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利奥·刘易斯就该书发行过百万册发表评论称,“该书中文、英文版之所以畅销,更多是因为作者本身。”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易明撰文称,“从书中提供的***思想以及其他人对他的看法,我获得了有关***的十个有趣而迷人的事实。”国际企业战略家和投资银行家罗伯特·库恩评价说:“西方许多政治家往往不敢亮出自己的观点,首先是因为拿不出如此全面系统的政见,更是怕亮出政见后遭到政敌攻击,自己就没有底气。”他认为《***谈治国理政》一书有3个特点:“实质性,呈现了***的深厚政治哲学;标志性,表明对***作为一个世界大国领导人政见的认可;信号性,即以透明的方式向世界介绍***的思维方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四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详实地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两个大局”、推进“两个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此同时,第三卷还以全新的视野,缜密的逻辑,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作为年轻干部,必须全面系统学习这些理论,把握理论高度,提升党性修养。要坚持横向和纵向结合,把《***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结合起来,一并学习领会,同时要纵向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以及上级重要会议精神,不断进行融会贯通。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一线上,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第三卷中,字里行间充分彰显了***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在开篇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就出现了203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并且,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比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块过、一块干”,等等。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防控疫情、救治患者,充分体现了坚持“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作为基层干部,要深入学习***总书记这种为民情怀,坚持将人民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开展基层调研,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上学、就医、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民之所难、民之所盼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卷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对于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尤其需要认真深入学习把握。比如,第三卷多次提及“精准”,精准方法论也广泛运用于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治理、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贯穿于***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作为基层干部,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繁杂工作局面,必须用好精准方法论,定期对工作进行精确梳理,准确辨别工作轻重缓急,确保每项工作精准高效。再如,统筹协调法。基层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充分用好统筹协调法,学会并联工作、十指弹钢琴,从而推动工作综合协调高效开展。此外,书中还论述了“关键少数法”“调查研究法”“问题导向法”等等,这些方法论纬度广、作用深,对基层的实际工作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要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和把握。

透过第三卷,随处可见总书记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力度。从近段时间总书记的足迹也能印证,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愈加复杂严峻,就是在这样日理万机的繁重工作中,总书记坚持深入调研、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以及经济社会工作,深入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地调研考察,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等,听取基层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我们都要学习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工作精神,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发展。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保持积极进取的激情,认真研判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秉承“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抢抓四季度,夺取双胜利。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破除“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五

基于对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本性的深刻认识,对人类社会兴衰治乱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所谓“最大的政治”,就是一个执政党必须时刻把握住、处理好的最关键问题。之所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在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千古不易之理。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最大政治”论,简洁但极为有力地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顺民心、聚民心作为最大的事情,唯此才能使我们党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最深厚根基。

要汇聚民心,必须“以百姓心为心”。“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2012年11月15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确立和践行,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推进,无不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郑重承诺的生动展开,无不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实践。在新时代,坚持这一“最大政治”论,要求我们时刻坚守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以人民为执政的底气、民心为最大的政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应时刻秉持的政绩观。对于政绩观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论及。他强调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以人民为政绩评价的最终主体,“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坚持这样的“最大政绩”观,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党和国家机关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写在幸福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六

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着眼国际国内新形势新特点,围绕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谈治国理政》一书,将***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79篇讲话、谈话、批示等归纳为18个专题精辑成书,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比较系统的重要文献。细读此书,三点感受尤其深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带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脚踏实地谋划长远发展,一往无前全面深化改革,锲而不舍狠抓作风建设,不畏风险掀起反腐风暴,各项事业开新局、展新貌。这样的大手笔,让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倍感振奋,也让世界看到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民族复兴的蓬勃气象。

大手笔源于大担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国建设和改革走的是独具特色的道路,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和严峻挑战不亚于革命战争年代。然而,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同志执政理念首要的一条,就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当前,我国正值各种社会矛盾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唯有具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方能涉险扬帆。品读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篇篇都传承着革命先辈勇于抛头颅、洒热血、救中国的红色基因,折射出老一辈革命家胸怀天下、救世图强的担当精神。***同志强调: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必须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他还特别把“敢于担当”作为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之一。“大事难事看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处于重大历史关头,民族复兴进入形势路径最复杂、各种压力空前加大的重要历史时期,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果断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彰显了***同志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领袖和统帅所具有的恢弘气度和坚强意志。

大担当定有大情怀。这种大情怀,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和对党的大忠大爱。《***谈治国理政》开篇是***同志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会见记者时的讲话,即是他郑重的“施政宣言”,其中充满了对民族、对人民和对党的热爱。这篇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讲话,以朴实的语言、亲切的态度、坚定的立场,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决心。此后,***同志多次深入浅出地阐述和描绘了能使亿万中国人民凝心聚力的中国梦。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强调:“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他深知,我们党要成就民族复兴伟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这种爱民为民的大情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大手笔、大担当与大情怀必由大目标、大运筹来体现,而这一切又必以大哲学来支撑。《***谈治国理政》一书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务实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和生动展开。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务实精神,融汇交织和贯穿体现在***同志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谋划之中。

视野宏阔,谋划深远。***同志说,治国理政“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他强调,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促进事业顺利发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新问题的严峻挑战,***同志总揽全局、谋篇布局,明确提出事关党、国家和军队发展的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提出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和引领人民共同奋斗;外交纵横捭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亲诚惠容”经略周边,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整肃党风,重拳反腐;深化改革,普惠民生;依法治国,民主协商;强军精武,加强战备;等等。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同志深谙老一辈革命家治党治国治军精要又有鲜明个性风格的雄韬伟略。

总揽全局,系统运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治理国家和社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把握问题的关联性、整体性、系统性。***同志既胸怀全局、总揽各方、运筹帷幄,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勾勒出一幅治国理政方略图;又注重抓龙头、抓大事、抓枢纽、抓关键,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他特别强调,要提高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知古鉴今,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破除迷信、打破陈规、因时制宜、开拓前进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底线思维能力。人们由衷赞叹:十个指头弹钢琴不错音符、不乱节奏,错综纷繁中有条不紊,非有系统运筹的高超能力不能为之。

定力如山,坚若磐石。不因“泰山崩于前”失神改色,不以“麋鹿兴于左”乱意分心,才可谓有定力。面对内外压力,面对众声喧哗,***同志反复告诫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战略定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的时候,***同志强调坚持“三个自信”,坚守“两个不能否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强调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而不能改的什么时候也不改。***同志居安思危、举重若轻,“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的风范,让我们领略到他治国理政的远见卓识和高超艺术。

务实朴素,知行合一。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有一段时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削弱了这一传统。《***谈治国理政》一书,汇集了***同志关于领导干部必须务实的一系列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接地气、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抓工作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兴伪事,不采华名;等等。***同志率先垂范、知行合一,带头厉行作风建设各项规定,带头发扬清新朴实的话风、文风、会风,为全党树立了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统一的标杆。

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和国家事业开启了新征程。充分发挥***同志治国理政方略引领实践的巨大威力,将其作为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我们的事业就会走得好、行得远,我们就能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切实用***同志治国理政方略武装头脑。***同志治国理政方略,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当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就是要确立***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地位,坚持用讲话精神指导各项工作;搞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就是要用***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铸魂固本,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行动,就是要用***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聚意志,形成推动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特别是坚持标本兼治,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纯洁党的队伍,一系列重大举措深得党心军心民心,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越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越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正如***同志指出的:“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必须高度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同志治国理政方略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治国理政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同志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要抓实、再抓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言必信、行必果,招招指要害,件件有落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照之下,一些地方还存在“干打雷不下雨”的假把式;有的单位和部门表态的调门越喊越高,只重形式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实际都是在走过场;还有的领导干部等待观望,为官不为,无所作为。这种状况亟须彻底改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志为我们确立了宏伟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坚信,伟大的理论一经被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必将变成推动伟大事业的巨大力量。只要我们真正学好用好***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融汇先贤追求和今人期盼的壮丽中国梦一定会在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七

会议指出,《***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科书,是指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战略任务书。要把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上狠下功夫,引导全省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狠下功夫,把加强学习与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谋划“十四五”发展等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在精心组织、宣传普及上狠下功夫,在全省政府系统持续掀起学习热潮,进一步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为“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会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守正创新推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更加清醒认识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全省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全省政府系统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责任,党委(党组)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八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自2014年10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举行首发式以来,受到国际社会持续关注,引起热烈反响。该书全面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关于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系统回答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及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把钥匙。

截至2015年2月中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已发行340余万册,其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文版在海外已累计发行23万册,取得近年来我国政治类图书在如此短时间内海外发行量的最高纪录。多国政要和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在第一时间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美国《赫芬顿邮报》、英国《每日电讯报》、法国《世界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新加坡《海峡时报》以及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等海外主流媒体刊发了400多篇报道进行推介或评论。柬埔寨等国还以官方名义举办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推介研讨会。除了目前的9个语种,外文出版社还应约与韩国、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等国的出版机构开展多个语种的合作翻译出版工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持续关注,主要在于该书回应了一个时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一个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的关注,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内外政策主张的认知和理解,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改革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也有利于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风格、特点、思路和理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格局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世界上赢得了赞誉,也让一部分人产生困惑和疑虑。在党的十八大实现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后,外界很想知道: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将如何驾驭中国这艘巨轮?中国的发展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习近平这位常常保持微笑的中国领导人将怎样治理这个快速发展的东方大国?他将如何应对在这个越来越小的地球村里各国都面临的就业、资源、能源、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等问题以及中国面临的执政党自身建设等问题?该书抓住这些重大问题,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集中观察和感知中国新常态的生动、鲜活的窗口。

德国汉学家南因果说,许多外国人都希望知道中国领导人是如何治理偌大一个国家的,此前一直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用多语种出版发行中国国家主席的这本书,并试图对这个问题给予解答,真是令人欣喜。法国著名外交家、社会活动家石巴胡认为,毫无疑问,不论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将通过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来更好地理解习近平眼中的中国,了解他上任两年来实施的治国方略,以及接下来的几年内他将如何治理中国这个举足轻重的国家。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为该书撰写长篇书评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告诉外国读者,中国的领导层遵循什么样的哲学,中国的发展方向依据何种战略方针。如此,世界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墨西哥前总统路易斯·埃切维利亚·阿尔瓦雷斯就该书撰写书评写道:“该书完整地描述了习近平所领导的中国政府的努力和目标,这不仅有利于西方深入了解这个热爱和平大国的悠久历史,而且让西方了解其现行管理体制和改革,看到中国通过和平进步实现中国梦,发展和加强同包括拉丁美洲和墨西哥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近年来,中国同世界的相互依存度、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不断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也有许多新要求新期待,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顺应这种趋势,不仅谈了中国的事情,而且展现出中国领导人的全球视野和胸襟。

该书18个专题中涉及的深化改革与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反腐败等话题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书中还有5个部分共20篇文章是专门谈外交战略和国际关系的,集中反映了习近平主席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主张与理念,如“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等。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读者能清楚地了解到世界问题的中国观点和中国办法,也能真切感受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融交汇,还能听到中国与国际社会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望和心声。

柬埔寨副首相兼内阁大臣索安说,通过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不仅可以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和战略,也将对制定柬埔寨的发展政策提供借鉴。他希望柬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尽早出版,以便更多的柬埔寨读者学习研究。曾与习近平主席有过直接接触的俄通社—塔斯社总编辑马拉特·阿布哈京说:“习主席的个人魅力和中国成功的治国理政方针对俄罗斯读者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该书若能在俄销售,定将收到很好的市场效应。”美国《商业周刊》中文版发表文章评论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出版发行,是一次理念层面的对外推广。

文如其人。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可以感受到习近平主席作为一名大国政治家的风范和魅力,体会到他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和宽广的国际视野,领略到中国领导人平实自然、坦诚谦和的品格。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利奥·刘易斯就该书发行过百万册发表评论称,“该书中文、英文版之所以畅销,更多是因为作者本身。”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易明撰文称,“从书中提供的习近平思想以及其他人对他的看法,我获得了有关习近平的十个有趣而迷人的事实。”国际企业战略家和投资银行家罗伯特·库恩评价说:“西方许多政治家往往不敢亮出自己的观点,首先是因为拿不出如此全面系统的政见,更是怕亮出政见后遭到政敌攻击,自己就没有底气。”他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有3个特点:“实质性,呈现了习近平的深厚政治哲学;标志性,表明对习近平作为一个世界大国领导人政见的认可;信号性,即以透明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习近平的思维方式。”

学习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党组负责同志领学,部分专工委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通过研读原著和交流体会,大家对蕴含其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思想认识有了新提升,思路举措有了新拓展,一致表示要自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把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务实举措,奋力开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

李小敏在交流结束时指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充分认识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同第一卷、第二卷既有一脉相承的贯通与坚守,又有与时俱进的深化与拓展,在全面系统学习中一体把握、一体贯彻,真正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进一步提高运用新思想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自觉性,进一步激发以新思想为指引、创造性做好人大工作的能动性,进一步增强把新思想落细落地、更好服务全省大局的实效性,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多人大贡献。

会议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常委会相关部署要求。会议指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立足本职、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把新时代地方人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马克思光辉的一生,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其中特别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我们同样强烈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坚定不移与高度自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篇,书末专门附录以《“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为题的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长篇报道作为收篇。作为第二卷开篇的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爱。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年出版的第三卷特别设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专题;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收入本卷时题目特别标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今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期间,再次提醒全党:“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通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和系列重要讲话,可以发现,“人民”始终在场,鲜明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笃定的人民信仰,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卷著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鲜亮的底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一思想体系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基因,因应时代的呼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原创性的贡献,写出了新时代“人民的理论”的辉煌新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把握其“人民的理论”这一鲜明特质、把握人民至上这一贯穿其中的精髓要义,在服务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全力践行好共产党人的初心、担当好共产党人的使命。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人民为后盾,为人民而前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反复阐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最大底气”论,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执政,何以执政兴国、长久执政的根本问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历史必然,深深蕴含在人民的选择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是一个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是一个为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而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党”。我们党执政以来,中华大地上所激昂展开的壮丽乐章,“剧中人”是人民,“剧作者”也是人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在新的征程中奋力实现伟大梦想,最磅礴的伟力同样孕育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在新时代的奋斗中,坚持“最大底气”论,要求我们时刻牢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使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始终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拥有自信的最大理由。

基于对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本性的深刻认识,对人类社会兴衰治乱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所谓“最大的政治”,就是一个执政党必须时刻把握住、处理好的最关键问题。之所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在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千古不易之理。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最大政治”论,简洁但极为有力地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顺民心、聚民心作为最大的事情,唯此才能使我们党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最深厚根基。

要汇聚民心,必须“以百姓心为心”。“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确立和践行,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推进,无不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郑重承诺的生动展开,无不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实践。在新时代,坚持这一“最大政治”论,要求我们时刻坚守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以人民为执政的底气、民心为最大的政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应时刻秉持的政绩观。对于政绩观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论及。他强调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以人民为政绩评价的最终主体,“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坚持这样的“最大政绩”观,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党和国家机关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写在幸福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

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告诉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何在,也告诉我们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断裂血脉、失去生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一个生命机体而言,最大的活力得益于血脉畅通,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血脉断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能不能经受住这些考验,最根本的就是要看我们党能不能始终深深地扎根在人民之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勇作民族的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最可靠的“保鲜剂”,就是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党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九大之后,我们党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党培元固本的战略工程,都对更加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了积极作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共产党人的幸福观,一切有远大理想和抱负者的幸福观,都与服务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共产党人来讲,以服务人民为幸福、为追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判断其是否是合格共产党人的试金石。对于不同战线上的奋斗者而言,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能否把握住人生的际遇,也与其如何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密切关联。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这一根本问题,并向全党、向社会各界不断提出要求、表达期勉。他强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文艺工作者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表达自己的公仆意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坦陈自己的赤子情怀,以“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概括自己的执政理念。这些内容,融涵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之中,也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夙夜在公的实践中,为全党全社会作出了生动垂范。

以人民为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以民心为最大的政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以脱离群众为最大的危险,以服务人民为最大的幸福,紧密关联,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鲜明地反映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人民至上”、“人民最大”,鲜明地反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显著的人民特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政党观、政治观、政绩观、幸福观在新时代的坚持和发展,也体现着当今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切实实地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在服务人民中书写精彩、贡献力量,是我们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中应当汲取的精神营养和思想力量,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上应有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姿态。

基于对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本性的深刻认识,对人类社会兴衰治乱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所谓“最大的政治”,就是一个执政党必须时刻把握住、处理好的最关键问题。之所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在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千古不易之理。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最大政治”论,简洁但极为有力地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顺民心、聚民心作为最大的事情,唯此才能使我们党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最深厚根基。

要汇聚民心,必须“以百姓心为心”。“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确立和践行,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推进,无不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郑重承诺的生动展开,无不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实践。在新时代,坚持这一“最大政治”论,要求我们时刻坚守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以人民为执政的底气、民心为最大的政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应时刻秉持的政绩观。对于政绩观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论及。他强调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以人民为政绩评价的最终主体,“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坚持这样的“最大政绩”观,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党和国家机关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写在幸福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

习近平同志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道德资源,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人文品格。这种品格,主要体现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和忍耐、崇尚亲和友善、博采众长和与时俱进的特征。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忍耐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中华文化是在连绵不断的民族融合中不断充实发展起来的,因而天然具有包容性,这是中华文化不断兴旺发达的内因之所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但使自身力量不断增强,而且能融化外来文化壮大自身。此外,忍耐力也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这种忍耐力是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逐步锤炼形成并不断强化的持久韧性,是中华文化独特的品性。在历史发展的波浪式前进中,中华民族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忍耐力而兴盛、绵延。这是中华民族必然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

中华文化崇尚亲和友善。习近平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中华文化特别重视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中国哲学重人生实践,强调人际关系的调整。《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礼记》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等,都明确表达了这些理念。正因为如此,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才能自然、情愿融入中华民族。习近平同志将这些理念概括为“亲、诚、惠、容”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中华文化善于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进、与时俱进的。”中国历史上许多先哲坚守儒学主体地位,但也认为应吸收佛、道中的某些理论观点以充实儒学。儒学正是由于以丰富多彩的众多文化为源头活水,与日俱进、与时俱进,才有长久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博采众长进而得到长足发展的。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详实地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两个大局”、推进“两个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此同时,第三卷还以全新的视野,缜密的逻辑,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作为年轻干部,必须全面系统学习这些理论,把握理论高度,提升党性修养。要坚持横向和纵向结合,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结合起来,一并学习领会,同时要纵向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以及上级重要会议精神,不断进行融会贯通。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一线上,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第三卷中,字里行间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在开篇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就出现了203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并且,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比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块过、一块干”,等等。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防控疫情、救治患者,充分体现了坚持“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作为基层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种为民情怀,坚持将人民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开展基层调研,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上学、就医、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民之所难、民之所盼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卷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对于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尤其需要认真深入学习把握。比如,第三卷多次提及“精准”,精准方法论也广泛运用于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治理、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作为基层干部,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繁杂工作局面,必须用好精准方法论,定期对工作进行精确梳理,准确辨别工作轻重缓急,确保每项工作精准高效。再如,统筹协调法。基层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充分用好统筹协调法,学会并联工作、十指弹钢琴,从而推动工作综合协调高效开展。此外,书中还论述了“关键少数法”“调查研究法”“问题导向法”等等,这些方法论纬度广、作用深,对基层的实际工作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要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和把握。

透过第三卷,随处可见总书记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力度。从近段时间总书记的足迹也能印证,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愈加复杂严峻,就是在这样日理万机的繁重工作中,总书记坚持深入调研、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以及经济社会工作,深入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地调研考察,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等,听取基层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我们都要学习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工作精神,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发展。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保持积极进取的激情,认真研判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秉承“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抢抓四季度,夺取双胜利。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破除“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科书,是指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战略任务书。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上狠下功夫,引导全省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狠下功夫,把加强学习与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谋划“十四五”发展等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在精心组织、宣传普及上狠下功夫,在全省政府系统持续掀起学习热潮,进一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为“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会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守正创新推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更加清醒认识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全省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全省政府系统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责任,党委(党组)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九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着眼国际国内新形势新特点,围绕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将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79篇讲话、谈话、批示等归纳为18个专题精辑成书,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比较系统的重要文献。细读此书,三点感受尤其深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带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脚踏实地谋划长远发展,一往无前全面深化改革,锲而不舍狠抓作风建设,不畏风险掀起反腐风暴,各项事业开新局、展新貌。这样的大手笔,让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倍感振奋,也让世界看到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民族复兴的蓬勃气象。

大手笔源于大担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国建设和改革走的是独具特色的道路,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和严峻挑战不亚于革命战争年代。然而,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习近平同志执政理念首要的一条,就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当前,我国正值各种社会矛盾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唯有具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方能涉险扬帆。品读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篇篇都传承着革命先辈勇于抛头颅、洒热血、救中国的红色基因,折射出老一辈革命家胸怀天下、救世图强的担当精神。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必须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他还特别把“敢于担当”作为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之一。“大事难事看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处于重大历史关头,民族复兴进入形势路径最复杂、各种压力空前加大的重要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果断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领袖和统帅所具有的恢弘气度和坚强意志。

大担当定有大情怀。这种大情怀,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和对党的大忠大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开篇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会见记者时的讲话,即是他郑重的“施政宣言”,其中充满了对民族、对人民和对党的热爱。这篇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讲话,以朴实的语言、亲切的态度、坚定的立场,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决心。此后,习近平同志多次深入浅出地阐述和描绘了能使亿万中国人民凝心聚力的中国梦。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强调:“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他深知,我们党要成就民族复兴伟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这种爱民为民的大情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大手笔、大担当与大情怀必由大目标、大运筹来体现,而这一切又必以大哲学来支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务实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和生动展开。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务实精神,融汇交织和贯穿体现在习近平同志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谋划之中。

视野宏阔,谋划深远。习近平同志说,治国理政“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他强调,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促进事业顺利发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新问题的严峻挑战,习近平同志总揽全局、谋篇布局,明确提出事关党、国家和军队发展的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提出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和引领人民共同奋斗;外交纵横捭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亲诚惠容”经略周边,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整肃党风,重拳反腐;深化改革,普惠民生;依法治国,民主协商;强军精武,加强战备;等等。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深谙老一辈革命家治党治国治军精要又有鲜明个性风格的雄韬伟略。

总揽全局,系统运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治理国家和社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把握问题的关联性、整体性、系统性。习近平同志既胸怀全局、总揽各方、运筹帷幄,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勾勒出一幅治国理政方略图;又注重抓龙头、抓大事、抓枢纽、抓关键,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他特别强调,要提高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知古鉴今,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破除迷信、打破陈规、因时制宜、开拓前进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底线思维能力。人们由衷赞叹:十个指头弹钢琴不错音符、不乱节奏,错综纷繁中有条不紊,非有系统运筹的高超能力不能为之。

定力如山,坚若磐石。不因“泰山崩于前”失神改色,不以“麋鹿兴于左”乱意分心,才可谓有定力。面对内外压力,面对众声喧哗,习近平同志反复告诫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战略定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三个自信”,坚守“两个不能否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强调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而不能改的什么时候也不改。习近平同志居安思危、举重若轻,“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的风范,让我们领略到他治国理政的远见卓识和高超艺术。

务实朴素,知行合一。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有一段时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削弱了这一传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汇集了习近平同志关于领导干部必须务实的一系列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接地气、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抓工作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兴伪事,不采华名;等等。习近平同志率先垂范、知行合一,带头厉行作风建设各项规定,带头发扬清新朴实的话风、文风、会风,为全党树立了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统一的标杆。

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和国家事业开启了新征程。充分发挥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引领实践的巨大威力,将其作为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我们的事业就会走得好、行得远,我们就能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切实用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武装头脑。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当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就是要确立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地位,坚持用讲话精神指导各项工作;搞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就是要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铸魂固本,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行动,就是要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聚意志,形成推动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特别是坚持标本兼治,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纯洁党的队伍,一系列重大举措深得党心军心民心,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越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越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必须高度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治国理政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要抓实、再抓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言必信、行必果,招招指要害,件件有落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照之下,一些地方还存在“干打雷不下雨”的假把式;有的单位和部门表态的调门越喊越高,只重形式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实际都是在走过场;还有的领导干部等待观望,为官不为,无所作为。这种状况亟须彻底改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习近平同志为我们确立了宏伟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坚信,伟大的理论一经被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必将变成推动伟大事业的巨大力量。只要我们真正学好用好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融汇先贤追求和今人期盼的壮丽中国梦一定会在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习近平同志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道德资源,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人文品格。这种品格,主要体现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和忍耐、崇尚亲和友善、博采众长和与时俱进的特征。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忍耐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中华文化是在连绵不断的民族融合中不断充实发展起来的,因而天然具有包容性,这是中华文化不断兴旺发达的内因之所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但使自身力量不断增强,而且能融化外来文化壮大自身。此外,忍耐力也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这种忍耐力是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逐步锤炼形成并不断强化的持久韧性,是中华文化独特的品性。在历史发展的波浪式前进中,中华民族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忍耐力而兴盛、绵延。这是中华民族必然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

中华文化崇尚亲和友善。习近平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中华文化特别重视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中国哲学重人生实践,强调人际关系的调整。《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礼记》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等,都明确表达了这些理念。正因为如此,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才能自然、情愿融入中华民族。习近平同志将这些理念概括为“亲、诚、惠、容”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中华文化善于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进、与时俱进的。”中国历史上许多先哲坚守儒学主体地位,但也认为应吸收佛、道中的某些理论观点以充实儒学。儒学正是由于以丰富多彩的众多文化为源头活水,与日俱进、与时俱进,才有长久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博采众长进而得到长足发展的。

学习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党组负责同志领学,部分专工委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通过研读原著和交流体会,大家对蕴含其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思想认识有了新提升,思路举措有了新拓展,一致表示要自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把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务实举措,奋力开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

李小敏在交流结束时指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充分认识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同第一卷、第二卷既有一脉相承的贯通与坚守,又有与时俱进的深化与拓展,在全面系统学习中一体把握、一体贯彻,真正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进一步提高运用新思想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自觉性,进一步激发以新思想为指引、创造性做好人大工作的能动性,进一步增强把新思想落细落地、更好服务全省大局的实效性,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多人大贡献。

会议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常委会相关部署要求。会议指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立足本职、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把新时代地方人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马克思光辉的一生,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其中特别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我们同样强烈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坚定不移与高度自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篇,书末专门附录以《“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为题的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长篇报道作为收篇。作为第二卷开篇的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爱。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年出版的第三卷特别设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专题;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收入本卷时题目特别标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今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期间,再次提醒全党:“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通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和系列重要讲话,可以发现,“人民”始终在场,鲜明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笃定的人民信仰,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卷著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鲜亮的底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一思想体系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基因,因应时代的呼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原创性的贡献,写出了新时代“人民的理论”的辉煌新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把握其“人民的理论”这一鲜明特质、把握人民至上这一贯穿其中的精髓要义,在服务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全力践行好共产党人的初心、担当好共产党人的使命。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人民为后盾,为人民而前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反复阐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最大底气”论,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执政,何以执政兴国、长久执政的根本问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历史必然,深深蕴含在人民的选择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是一个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是一个为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而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党”。我们党执政以来,中华大地上所激昂展开的壮丽乐章,“剧中人”是人民,“剧作者”也是人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在新的征程中奋力实现伟大梦想,最磅礴的伟力同样孕育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在新时代的奋斗中,坚持“最大底气”论,要求我们时刻牢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使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始终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拥有自信的最大理由。

基于对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本性的深刻认识,对人类社会兴衰治乱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所谓“最大的政治”,就是一个执政党必须时刻把握住、处理好的最关键问题。之所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在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千古不易之理。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最大政治”论,简洁但极为有力地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顺民心、聚民心作为最大的事情,唯此才能使我们党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最深厚根基。

要汇聚民心,必须“以百姓心为心”。“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确立和践行,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推进,无不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郑重承诺的生动展开,无不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实践。在新时代,坚持这一“最大政治”论,要求我们时刻坚守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以人民为执政的底气、民心为最大的政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应时刻秉持的政绩观。对于政绩观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论及。他强调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以人民为政绩评价的最终主体,“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坚持这样的“最大政绩”观,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党和国家机关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写在幸福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

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告诉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何在,也告诉我们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断裂血脉、失去生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一个生命机体而言,最大的活力得益于血脉畅通,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血脉断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能不能经受住这些考验,最根本的就是要看我们党能不能始终深深地扎根在人民之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勇作民族的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最可靠的“保鲜剂”,就是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党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九大之后,我们党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党培元固本的战略工程,都对更加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了积极作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共产党人的幸福观,一切有远大理想和抱负者的幸福观,都与服务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共产党人来讲,以服务人民为幸福、为追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判断其是否是合格共产党人的试金石。对于不同战线上的奋斗者而言,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能否把握住人生的际遇,也与其如何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密切关联。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这一根本问题,并向全党、向社会各界不断提出要求、表达期勉。他强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文艺工作者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表达自己的公仆意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坦陈自己的赤子情怀,以“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概括自己的执政理念。这些内容,融涵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之中,也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夙夜在公的实践中,为全党全社会作出了生动垂范。

以人民为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以民心为最大的政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以脱离群众为最大的危险,以服务人民为最大的幸福,紧密关联,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鲜明地反映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人民至上”、“人民最大”,鲜明地反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显著的人民特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政党观、政治观、政绩观、幸福观在新时代的坚持和发展,也体现着当今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切实实地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在服务人民中书写精彩、贡献力量,是我们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中应当汲取的精神营养和思想力量,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上应有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姿态。

会议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科书,是指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战略任务书。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上狠下功夫,引导全省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狠下功夫,把加强学习与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谋划“十四五”发展等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在精心组织、宣传普及上狠下功夫,在全省政府系统持续掀起学习热潮,进一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为“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会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守正创新推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更加清醒认识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全省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全省政府系统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责任,党委(党组)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就通篇贯穿了这一战略思想,使党的理论成果更加丰富、更加系统,党的自身建设更加系统完备。近日,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体会至深,感同身受,作为海信支行的兼职纪检监察员,更应该用高标准、高要求来鞭策自己。读了本书后我有以下感想: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以理想信念为灵魂支柱,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应当时刻警惕理想信念出问题导致全身“缺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工作、廉洁奉公,始终坚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追求。

二是强化监督问责。作为纪检监察员,要认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中找准职责定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认真查处,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工作中注重“四种形态”的运用,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谈心、谈话、函询等方法,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对轻微违纪的,给予党纪轻处分或组织调整;严重违反党纪的,给予重处分或重大职务调整;严重违纪并涉嫌违法的,给予党纪处分并移送司法。对违反员工违规处理办法的,严格按照行规处理。

三是强化纪律规矩。作为纪检监察员,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把纪律挺在前面,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旗帜鲜明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习总书记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我们要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文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思践悟,把握内涵,准确理解新时代、新风尚、新作为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站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保持与纪检监察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一致。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当下全党同志政治任务,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功,更是提升我们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助力加油和及时充电,我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加强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把学习的收获运用好、转化好,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能力境界,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十一

体现了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坚持“十个手指弹钢琴”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要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逻辑关系和思想方法:顶层设计,要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逻辑关系,要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协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坚持整体推进,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思想方法,要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提高操作能力的执行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十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专题学习会安排,下面我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时间以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收获,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讲讲如何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二是与大家交流一下书中部分内容的学习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以569页的篇幅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8月18日至209月29日期间的共99篇重要文章,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书17个专题,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权威读本。习总书记在文中对一些重大事情谈看法和体会时,既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又能旁征博引切中要害,语言生动很接地气,思想深刻,鞭辟入里,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要弄懂、学透这本字数篇幅如此多,内容如此丰富的著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一是做好学习计划是基础。首先,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好一个总的学习时长,不宜太长也不宜太急,如两个月内完成一遍整本书的学习,我认为是比较合适的。其次,要将计划细化到每一周甚至每一天应该完成的学习内容,如一天完成一两篇文章或是10页左右篇幅内容的学习,两个月即可完成全书的学习,具体可按各自实际情况灵活变动,但时间不宜拖太久。二是保证学习计划的高效执行和良好学习方法是关键。首先,我们要整理出适当的学习时间,以每一天为单位,做到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严格按学习计划执行,才能保证学习效果。其次,学习要抓主线、找重点和融会贯通。学习全书时,要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而学习到具体专题时,又要同以往的学习内容贯通起来,如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十九大报告。这样学习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温故知新,才能事半功倍。再次,学习要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做笔记,写心得,切忌流于形式甚至抄袭,这不仅是上级党组织对我们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也关系到我们是否能真真实实取得学习成效、能否将书中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转化为武装我们大脑的利器,能否成为指导我们更高效开展日常工作的行为指南。三是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果。始于学习,成于践行。评价学习效果,不仅要看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更要看怎么干、干得怎么样。这就要求我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到抓好组织收入、深化征管体制改革和优化纳税服务等各项日常工作中去,切实按上级的要求完成好各项任务。只有我们运用这些理论去指导实践,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效时,才是将他们学为已用,真正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二、与大家交流一下书中部分内容的学习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书中专题一的第一篇,题为“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这是习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全书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开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都知道,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旗帜。习总书记在文中要求我们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风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来纪念邓小平同志,来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他在文中通过引用邓小平同志在苏联求学时期、国家困难的60年代初期、1977年复出和1992年南方谈话时的原话,在赞美邓小平同志的崇高品质的同时,也宣扬了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囊括了共产主义信念、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大势,以及对待党的历史、对待同志和自己的态度等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最后,他通过小平同志的嘱托号召全党要团结起来,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夺取更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

同志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税务干部,我们要把学习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作为毕生的追求,珍惜学习机会,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一种品格,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为化州税收事业的大厦添砖加瓦。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一点点体会,不妥之处,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十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崭新局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用5个专题的篇幅收录习近平同志关于外交工作的20多篇重要讲话、谈话,清晰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与脉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外交战线的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提供了一部很好的教材。

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闪耀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光芒,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是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我国外交工作的行动指南。

宽广深邃的历史视野。习近平同志以历史唯物主义的锐利目光,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我国历史方位,全面审视我国与世界的关系。他高瞻远瞩地指出: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已变得空前紧密;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这些论断为我们分析形势、制定政策提供了科学指导。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从中华民族前进发展的纵坐标和世界力量对比变化的横坐标认清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既不超越阶段盲目冒进,也不消极等待被动应付,坚持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坚持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和战略目标出发,积极抢抓机遇,妥善应对挑战,善于化危为机。

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习近平同志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开阔视野,观大势、谋大事,亲自运筹外交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强调中国外交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他强调要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及多边合作等各领域工作密切结合,通盘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首先实现了气势恢宏的外交开局,进而拓展为全面均衡的外交布局,为推进中长期外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统筹谋划能力,突出重点、应对热点、克服难点、打造亮点,确保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对外战略目标。

主动进取的创新精神。习近平同志以改革者和开拓者的巨大魄力,把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外交理论创新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一是阐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这不仅激发了13亿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活力,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共鸣。二是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强调要在中国与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才能彼此和平相处。这既为我国和平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三是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求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等各个方向,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各个领域。这既是对我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外交理念的丰富发展,也是对几百年来形形色色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超越,必将对今后国际关系发展演变产生积极深远影响。四是弘扬正确义利观,主张政治上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正确义利观体现了我国在国际上主持公道、追求正义、践行平等的价值理念,是我国软实力的一个鲜明标志。五是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并将这一安全理念发展成为对各国各地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指导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积极反响。这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安全稳定提供了新思路。六是提出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强调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体现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的时代特征,建设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这是对我国坚持结伴而不结盟成功实践的提炼升华。

勇于担当的大国胸怀。习近平同志以社会主义大国领导人的恢宏气度,推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大国声音、发挥大国作用。他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积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他还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顺应我国发展大势,契合当今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兼济天下的品格和胸怀。我们要勇于担当,积极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切实走出一条与历史上传统大国不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

高超娴熟的外交艺术。习近平同志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指导外交策略运用,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外交工作的生命,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策略运筹,树立底线思维,做好统筹兼顾,推进改革创新。这为我们加强外交战略策略运用树立了典范。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外交主动进取、积极作为,立场更加鲜明,策略更加灵活,举措更加务实,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国际上的战略主动地位。在对外交往中,习近平同志沉着自信、坦诚务实、刚柔相济、重义守信,展现了泱泱大国的领袖风范,赢得了各方普遍尊重,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从容应对国际风云激荡,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切实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有利外部环境,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展现出鲜明特色和旺盛活力。

为加强国际合作提出中国倡议。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推进对外合作的总体构想。“一带一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得到沿线近60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为欧亚大陆的振兴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新理念,呼吁各国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好评。习近平同志倡导建立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亚太梦想,推动各方一致同意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在亚太合作进程中留下深刻历史印记。

为深化全方位对外交往开展中国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共出访11次,访问31个国家,在国内外会见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243人次,参加24场重要多边外交活动,实现对五大洲、不同类型国家高层交往的全覆盖。中国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周边国家全面展开各层次、各领域交流,彼此利益融合不断深化,相互理解逐步加深。中国积极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中美达成共同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共识,中俄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运行,中欧决定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国贯彻真实亲诚的理念,同非洲、拉美、阿拉伯和南太等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提升。

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作出中国贡献。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为世界特别是亚洲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机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筹建迈出实质性步伐,中蒙、中泰铁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我同有关国家自贸谈判取得重要突破,为地区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解决热点和全球性问题发挥中国作用。在乌克兰、叙利亚、伊朗核、巴以、阿富汗、朝鲜半岛核、南苏丹等热点问题上,中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为推动有关政治解决进程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第一时间向暴发埃博拉疫情的非洲国家伸出援手,提供总计7.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派出1000多人次专家和医疗人员赶赴一线参与救援,在疫区及时援建治疗中心,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中美共同宣布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示范效应。

我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开拓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新境界,具有深远指导意义,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外交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把握精神实质、抓好贯彻落实,努力推动外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进一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自觉把外交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进一步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切实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持为国内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好务,坚持开放包容、谦和大度的外交风范,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人民利益、受到国际社会欢迎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进一步增强工作实效。大力争取世界对中国梦的理解支持,让更多国家认识、理解、接受和欢迎中国的发展振兴。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设。以“一带一路”为统领,推动建设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认真履行外交为民使命,切实打造海外民生工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十四

根据“三会一课”制度及机关党支部年度教育学习计划,我调整好工作,按时进行学习。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一、二专题及《十九大报告关键词》1-25问认真进行自学,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经验总结、理论创新、理念宣传工作,形成了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代表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党的理论创新,不仅会对当前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也会对未来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夯实基础,更会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向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确,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作为党的“肌体”和“细胞”,8900多万党员更应当身先士卒,学好治国理政这门必修课、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工具书,这既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又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经之路。走进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深悟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要立足岗位深入学,先进的思想来自实践、丰富的经验来自实践、理念的提升来自实践,每个党员不仅要学好治国理政的基本理论,更要结合自身岗位深入研究,让理论、思想汇聚成发展的动力之源,激发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实事求是对标干,带着“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大气魄,根除学习工作中的一切弊病,找准大有可为的着力点,确保每个党员都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总结、善于提升的伟大政党,始终团结带领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新思想汇聚新动能,我们必须上好治国理政这堂“必修课”,用新时代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努力奋斗。

二、学习好、领会好十九大思想。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认真研讨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要采取“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身修养。

三、结合自身工作,加强学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为全党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基层党员,必须把十九大精神作为行动指南,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于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抓好抓落实各项工作,要对照报告要求,登高望远、居安思危,用于变革、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苦干实干,在实际工作中做表率、当先锋。

四、学以致用,提高工作能力。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在深入学习上求“精”,在理论研究上求“实”,在学用结合上求“广”,要按照十九大精神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理论和方法,联系实际,积极拓展理论研究的空间。同时,要坚决反对脱离实际,墨守成规,急功近利的浮躁心里,要大力倡导增强“六种意识”即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工作应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与当前精准扶贫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相结合,真正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当中。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作为中共党员,我坚决遵循这些教导,认真研究村里工作的方法规律,不畏艰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进取,摸索出一套适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政治站位。

五、端正工作态度,养成艰苦奋斗精神。

复兴之路,其景可赞其程也艰,百年梦想变成现实,得有实实在在的行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中共党员和党办秘书,在工作中应更加端正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要坚决杜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事退避三舍的消极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自己要明白: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要敢于指出问题、勇于发现问题、善于处理问题,在实践工作当中做出实绩,成为一名领导放心、同事信任、群众满意的党员。

十九大已为我们铺展开了宏伟蓝图,倍感振奋、催人奋进,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唯有坚守心中理念信念,坚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增强自身工作本领和素质,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不一样的青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十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着眼国际国内新形势新特点,围绕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将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79篇讲话、谈话、批示等归纳为18个专题精辑成书,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比较系统的重要文献。细读此书,三点感受尤其深刻。

大手笔、大担当、大情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带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脚踏实地谋划长远发展,一往无前全面深化改革,锲而不舍狠抓作风建设,不畏风险掀起反腐风暴,各项事业开新局、展新貌。这样的大手笔,让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倍感振奋,也让世界看到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民族复兴的蓬勃气象。

大手笔源于大担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国建设和改革走的是独具特色的道路,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和严峻挑战不亚于革命战争年代。然而,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习近平同志执政理念首要的一条,就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当前,我国正值各种社会矛盾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唯有具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方能涉险扬帆。品读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篇篇都传承着革命先辈勇于抛头颅、洒热血、救中国的红色基因,折射出老一辈革命家胸怀天下、救世图强的担当精神。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必须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他还特别把“敢于担当”作为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之一。“大事难事看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处于重大历史关头,民族复兴进入形势路径最复杂、各种压力空前加大的重要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果断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领袖和统帅所具有的恢弘气度和坚强意志。

大担当定有大情怀。这种大情怀,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和对党的大忠大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开篇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会见记者时的讲话,即是他郑重的“施政宣言”,其中充满了对民族、对人民和对党的热爱。这篇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讲话,以朴实的语言、亲切的态度、坚定的立场,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决心。此后,习近平同志多次深入浅出地阐述和描绘了能使亿万中国人民凝心聚力的中国梦。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强调:“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他深知,我们党要成就民族复兴伟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这种爱民为民的大情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大目标、大运筹、大哲学。

大手笔、大担当与大情怀必由大目标、大运筹来体现,而这一切又必以大哲学来支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务实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和生动展开。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务实精神,融汇交织和贯穿体现在习近平同志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谋划之中。

视野宏阔,谋划深远。习近平同志说,治国理政“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他强调,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促进事业顺利发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新问题的严峻挑战,习近平同志总揽全局、谋篇布局,明确提出事关党、国家和军队发展的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提出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和引领人民共同奋斗;外交纵横捭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亲诚惠容”经略周边,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整肃党风,重拳反腐;深化改革,普惠民生;依法治国,民主协商;强军精武,加强战备;等等。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深谙老一辈革命家治党治国治军精要又有鲜明个性风格的雄韬伟略。

总揽全局,系统运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治理国家和社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把握问题的关联性、整体性、系统性。习近平同志既胸怀全局、总揽各方、运筹帷幄,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勾勒出一幅治国理政方略图;又注重抓龙头、抓大事、抓枢纽、抓关键,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他特别强调,要提高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知古鉴今,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破除迷信、打破陈规、因时制宜、开拓前进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底线思维能力。人们由衷赞叹:十个指头弹钢琴不错音符、不乱节奏,错综纷繁中有条不紊,非有系统运筹的高超能力不能为之。

定力如山,坚若磐石。不因“泰山崩于前”失神改色,不以“麋鹿兴于左”乱意分心,才可谓有定力。面对内外压力,面对众声喧哗,习近平同志反复告诫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战略定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三个自信”,坚守“两个不能否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强调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而不能改的什么时候也不改。习近平同志居安思危、举重若轻,“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的风范,让我们领略到他治国理政的远见卓识和高超艺术。

务实朴素,知行合一。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有一段时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削弱了这一传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汇集了习近平同志关于领导干部必须务实的一系列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接地气、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抓工作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兴伪事,不采华名;等等。习近平同志率先垂范、知行合一,带头厉行作风建设各项规定,带头发扬清新朴实的话风、文风、会风,为全党树立了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统一的标杆。

大时代、大实践、大作为。

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和国家事业开启了新征程。充分发挥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引领实践的巨大威力,将其作为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我们的事业就会走得好、行得远,我们就能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切实用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武装头脑。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当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就是要确立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地位,坚持用讲话精神指导各项工作;搞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就是要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铸魂固本,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行动,就是要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聚意志,形成推动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特别是坚持标本兼治,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纯洁党的队伍,一系列重大举措深得党心军心民心,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越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越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必须高度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治国理政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要抓实、再抓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言必信、行必果,招招指要害,件件有落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照之下,一些地方还存在“干打雷不下雨”的假把式;有的单位和部门表态的调门越喊越高,只重形式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实际都是在走过场;还有的领导干部等待观望,为官不为,无所作为。这种状况亟须彻底改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习近平同志为我们确立了宏伟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坚信,伟大的理论一经被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必将变成推动伟大事业的巨大力量。只要我们真正学好用好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融汇先贤追求和今人期盼的壮丽中国梦一定会在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十六

近日,我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我认为,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的重要著作,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指南,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比较系统的重要文献。我一边读一边思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视野开阔,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读后难忘,受益颇深。

品读此书,体会有三:

一、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的治国理论和执政方略,就是要求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就是要求我们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的治国理政方略,有助于形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风尚,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理论思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理论水平。在开展“适应新常态,重在敢担当”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就是要坚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就是要着力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主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主题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效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当前,我们党面临各种考验、危险与挑战;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来统一我们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来凝聚共识,谋求发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凝聚思想意志,形成强大精神力量。这就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而使美丽的中国梦蓝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三、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举措推动我们的工作。

在治国理政新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改革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了改革发展的新蓝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具体改革思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务实的工作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有谋划工作的新思路,要有推动工作的新举措,要有解决问题的新对策,要有敢于担当的新胆识。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干出成效来。

总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蕴含了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自始至终贯穿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战略谋划之中。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坚持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治国理政举措推动我们的工作,立足实际,敢于担当,努力工作,进一步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十七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与盛衰兴亡的生动记录。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习近平同志许多重要讲话都体现了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在论述反腐败斗争时,习近平同志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关于历史,习近平同志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加强对我们党在江西革命斗争史的学习,不断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提高历史文化修养,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追求,认真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认真学习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知难而进、百折不回、开拓创新的历史经验,努力增强历史文化底蕴,不断开阔眼界和胸襟。树立历史眼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无论是想问题、做决策,都要强化历史眼光、历史意识,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自觉按照历史的规律不断前进。增强历史使命,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从辉煌、衰败到复兴的艰难历程,自觉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率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只争朝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学习领会恢弘战略思维。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中的战略思维,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从全局角度看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二是强调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三是强调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央政治局是一个整体,每位同志都要从做好整体工作出发,找准本职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增强工作合力,做到全党一盘棋、全国一盘棋。我们党需要有一批“踱方步”的人。所谓“踱方步”,就是从战略上思考党、国家和民族事业。

随着国际国内联系日益紧密,各行各业相互关联不断加深,许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拓宽眼界和视野,善于把各种问题放到更高、更宽、更远的空间中去分析,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在思想上、行动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于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落实,以地方工作的进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集中精力研究重大问题,坚持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善于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深入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努力从战略上把握发展走向,从战略上破解发展难题。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求急功近利的短期效应,多做利于长远的基础工作,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把各项事业抓好抓实。

学习领会严密辩证思维。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也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两点论”,分析问题一分为二,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关于经济形势,他强调,在充分肯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是健康的前提下,我们决不能低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是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总需求不足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上升,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有所加剧。关于经济增长,他强调,经济增速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关于改革方法,他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利益调整期、矛盾凸显期,情况千变万化,形势纷繁复杂。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对任何事情都要进行一分为二的剖析,既看到好的一方面,又看到不利的一面,提高辩证分析能力。始终坚持“两点论”,保持战略清醒,对任何形势都要进行客观的判断,既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看到各种困难和严峻挑战;既不为一时的困难所迷惑,也不为一时的成绩所迷失,努力保持冷静的头脑。始终坚持“重点论”,增强战略定力,既善于全面思考,又善于突出重点,不管东西南北风,扭住目标不放松,不被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迷惑所扰,坚定不移地接力干、往前走。始终坚持“转化论”,坚定战略方向,正确把握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规律,对那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做到提前应对、趋利避害,及时防范化解各种风险,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

学习领会清醒底线思维。

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高明的领导者,善于找到短板,守住底线,防患未然。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在谈到作风时,习近平同志指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在谈到干部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要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坚决不放过,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在谈到经济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指出,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在谈到民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浮现。直面挑战,需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也需要管控风险、防守底线。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把各种可能的因素想深、想细,既积极防范,更要积极转化,争取赢得最好的局面。守住为人做官的底线,贯彻落实好八项规定,把清正廉洁、反对“四风”作为从政的底线要求。同时,要像爱护江西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一样,努力建设好、维护好江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守住经济增长的底线,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提升综合实力。更加坚决地推动发展升级,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守住民生工作的底线,着力解决棚户区和土坯房改造、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守住生态安全的底线,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绝不能为一时发展而污染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水、土壤和空气,努力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大力推进平安江西、法治江西、和谐江西建设,在抓发展的同时切实抓稳定、保平安、促和谐。

中央要求,要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的能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要求我们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改造主观世界,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善于从宏观上思考问题,善于从矛盾转化中把握规律,善于从形势研判中发现风险,做到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共产党人良好的作风和过硬的本领,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十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一、用“中国梦”凝聚民族共识,激发正能量。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有56个民族,人口众多,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加之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想法都差异甚大。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凝聚共识,一心一意求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中国梦提出后,民族凝聚有了一个坚实内核。中国梦的提出,可谓意蕴深远,他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充满激情,充满创业、创造的活力。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书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反复强调和理论阐述,彰显自信,也传达和传导了自信,大大增强了全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三、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发展新蓝图。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书中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领域具体改革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定了总体方案,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可以说,新一届党中央描绘的改革发展新蓝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在本书中都有充分体现。透过这些内容,可以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抓作风建设、反对腐败,顺民意、赢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些行动顺应了民意、赢取了民心。在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形成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使领导干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一种反腐倡廉的明晰思路,使人们对于未来在中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充满信心。

六、重担当,尚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担当就是责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种担当精神,责任感,使命感,顺人心,得民望。这种精神也开始浸透到全社会,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价值尺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和作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喊空口号,招招指要害,件件有着落。全党全社会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党和政府公信力大大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结构层次清晰,涵盖全面,其中的重要思想,既有目标上的引领,又有原则上的要求;既彰显执政方略,又体现实践路径,具有鲜明的目标引领性、价值导向性和具体操作性,是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认真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贯穿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变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十九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我国未来更高奋斗目标的政治动员和大众化表达,号召大家要“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首先,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历时合理性。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其次,中国梦体现了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内涵的辩证统一。宏观层面,中国梦体现了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的辩证统一,中观层面体现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辩证统一,基本内涵是国富民强,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微观层面,体现了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的辩证统一。最后,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二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我认真研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该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从8月18日至9月29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等共99篇,分为17个专题,该书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古今中外,书中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理性的辩证思维和务实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我简单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是要学懂弄通,筑牢理想信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开篇是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坚定理想信念,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内在地蕴含了共产党人所固有的精神追求、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正是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才练就了钢筋铁骨,才能经受血与火的考验,才能抵御名和利的诱惑,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坚定前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就要通过学习,补足精神之“钙”,固牢信仰之根,坚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灵魂,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二是要学以致用,提升工作本领。精心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愈加深刻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始终坚持贯彻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间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熟练掌握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谋划、决策和推进工作,对全面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谋划好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求实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融会贯通,进一步提高自身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把学习的效果体现在履职尽责上、作用于工作中,与其他同事共同努力,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学有所畏,加强作风建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五部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第四篇内容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工厂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习近平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把习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在党纪国法面前始终保持一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敬畏心态,做遵纪守法模范,同时必须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更要在履职中敢于担当,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专业21篇)篇二十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分为17个专题,每个专题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18日至9月29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其中,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印象最为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文化自信的战略意义。作为高职院校的学子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我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主要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因此,我院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职业教育全过程,并通过选修课、举办讲座、参观古迹、社团活动等形式,学习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向上向善的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自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在于入心入脑,要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言行,而不是流于形式。我们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要以学前教育和民族传统技艺专业为重点,编写中华优秀文化读物,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民族服饰和手工等作品,在《大学语文》等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并通过官网、微信、微博、微电影、广播站、橱窗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自信。

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文本的,非文本的,还是物质的,非物质的,呈现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一方面,我们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我们要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学习和生活各方面,涵养文化自信。在专业建设中,我们要提炼精选一批凸显传统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融入课堂教学;要开展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要加大与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合作力度,推出一批合作成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企业实习时,我们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精神,培育诚实守信、吃苦肯干的人文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我们要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水平。

总之,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传播和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义不容辞;作为高职院校的学子,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坚定文化自信,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起。

相关范文推荐

    小雪花初一大全(16篇)

    优秀作文往往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让文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阅读优秀作文范文时,我们可以注意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技巧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小雪花飘呀飘,落在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胜似亲人(优质15篇)

    4.优秀的作文不仅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够富有情感和独特的风格。优秀作文范文展示了作者的独特思维和敏锐观察力,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有一个苗族老奶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评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感恩爸爸的父亲节国旗下演讲稿(实用18篇)

    国旗下是每个国家都会有的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荣誉,也寓意着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情怀。在国旗下,我们共同庄严宣誓,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同时也是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及感悟(热门19篇)

    一篇好的读书心得应该能够表达出我们对书中观点和主题的理解和思考。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彩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读书心得写作带来一些帮助。。《平凡的世界

    建党心得体会(优秀18篇)

    心得体会是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反思和总结,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实践和进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优秀20篇)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来向观众传递信息和思想的一种文字形式,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幽默的英语演讲稿分钟大全(17篇)

    学好英语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国际交流机会。推荐一些英语学习网站、APP等资源,供大家学习参考。大家好,我是来自xx班的。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参与

    高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汇总17篇)

    奋斗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接下来是一些奋斗的技巧和方法分享,相信对你的奋斗之路会有所帮助。“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是

    防溺水的安全心得体会(汇总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思和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在生活中,安全是我们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