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

时间:2023-11-09 作者:曼珠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

教学工作计划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内容,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这些教学工作计划案例,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编写自己的教学计划。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一

1.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1.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有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2教学难点:能准确分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工具。

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依据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操作学习,感知特点。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巩固练习,强化特点。

1.做一做。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八第2题,问:这个物体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课后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它们的特征,学会了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种图形有大量的应用,可以说随处可见。所以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同学们回家以后,认真观察,看一看有哪些物体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我们要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老师相信你们做得到!

课后习题。

第1节认识图形(一)。

长方体: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正方体: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圆柱体: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在平地躺着能滚动。

球:圆圆的,在平地上能自由滚动。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二

教科书第96~97。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促进学生对空间图形与图形知识的理解,能借助形体的直观性在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养成良好学生习惯,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复习,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谈话导入,自主复习。

比如:画直线的时候,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面。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图的情况。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加深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先在小组之内依次解决例1提出的几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教师:“根据我们画的图形,想一想,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二)角。

1、角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画的角,谁来说一下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角。一共画出几种角。请把不同的角画在黑板上。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汇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角是什么样的图形?”“角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角的大小与所画角的长短有没有关系?”“角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计量角的大小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

2、角的分类。

师:“我们可以把小于180度的角分成哪几类?每一类的名称是什么?“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

提问:“小黑板上画的每一个图形是哪一种角,它的度数在什么范围内?”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一下,集体订正。

3、画角和量角。

师:“我们还学过画角和量角,同学们还记得是怎样做的吗?”让学生自己任意画一个角。量一量自己画的角的度数是多少。

(三)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特点。

仍然采用先画再小组交流后汇报的学习方法。

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名部分的名称。

师: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师:在三角形中一个顶点的对边是哪一条边?看一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指一下每个顶点的对边。

每个学生自己指,同桌的同学相互检查指得对不对。

师: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分类。

(四)四边形。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一个四边形。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了几种四边形。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各画的是什么四边形的是什么四边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教科书96页的图例。

指名说每个图形的特点。如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平行四边形的底指的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其他图形可以仿照上面的提问进行。还要引导学生说一说图形间的关系:“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用准备好的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演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五)“刚才我们复习的图形是由直线的围成的。我们还学过了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同学们能想出是什么图形吗?”(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让学生用圆规自己画一个圆。画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师:我们在学习圆时,学了与圆有关的哪些概念?(圆心、半径和直径)。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写上相应的字母。

师:同一个圆内的所有半径的长度怎样?直径呢?(长度相等)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想一想,要画一个指定的圆,应该怎样画?

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让学生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教师巡视,看学生画圆的方法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问:“通过画圆你们发现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道理,注意提问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图形的测量(例2)。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回答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面积的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长和宽相等的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可能通过割补、平稳转化成长方形。

三角形和梯形有多种方式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求出面积。

课堂练习。

练习十九第1~4题。

作业。

练习十九第2~10题。

图形与变换。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帮助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图形的放大和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2、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加深学生对图形变换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回顾图形变换的有关知识。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教师指出:图形的变换可以用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缩放等到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来复习这些知识。

(一)复习轴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让学生自己设计出轴对称图形。可以画可以用纸折等。

完成练习104第1、2题。

(二)复习旋转。

师:生活中,你看见哪些旋转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

师用时钟演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让学生说出旋转多少度?

师:我们说一个图形旋转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完成书上第三题。

你能画出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学生画完后互相检查。

(三)复习图形的平移。

师:生活中有哪些平移的现象?让学生看上做一做题,说出从a-b-c-d是如何变化过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平移时要注意说清平移的方向,以及平移的距离。

(四)复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师: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现原来图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完成105页第六题。

(五)设计图案。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图案。进行展示。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三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ppt课件。

百宝袋中有什么?谁能按照形状分分类。

1、根据学生分类,板书形状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来感受一下这些不同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1)找一找学具中有没有和这些形状一样的,一起找一找有什么特点:

方法:

1、看一看每个面什么样子;。

2、摸一摸面有什么感觉,平的还是鼓鼓的;。

3、轻轻的推一推、滚一滚,那些能推动,那些能滚动,滚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长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长长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正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正正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圆柱,面什么样的(两个面是平平的,一个面是鼓鼓的,可以滚动)。

球,什么样子,(圆乎乎的,可以滚动)。

3、玩游戏,小组比赛。

教师说名称,学生分三组,每组一次拍一个代表来比赛,教师先说名称,学生在实物袋子中,找出相应的形状的物体展示,然后教师说特点,让学生拿出来相应形状展示,分小组评比,对的画五角星展示评比结果。(小黑板粘贴展示评比结果)。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演示各种图形实物和相应的画出来的图形。

5、小组拼一拼摆一摆,

问题一: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二: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三:书上35页做一做。

6、课堂练习:

书上37页1、2题。

7、作业,下课和同学们找一找教师中哪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回家和父母说一说,找一找家中那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四

认识立体图形。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教会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使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建立空间观念。

ppt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模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物品,让学生认一认。

2、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找出和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引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之间合作,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了解各立体图形的特点。

(1)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同学之间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物品,先找一找与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摆放在一起。说一说正方体的特点。

(2)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先说一说长方体的特点,有6个平平的面,这些面有大有小,再让学生动手找一找长方体。

(3)教师分别拿出圆柱和球,让学生找一找,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2、教师展示不同的生活用品,让学生们再找一找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师生一起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3、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第1题。

2、回家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五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2)全班汇报.。

2.判断反馈.。

(1)一条射线长5厘米.。

(2)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3)通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通过一点可以画一条射线.()。

二、复习角.【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

2.复习各部分名称.。

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1)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三、复习垂线和平行线.【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教师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

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四、复习近平面图形.。

(一)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老师板书分类:a.按照边分类;b.按照角分类。

2.教师口述,学生作图.。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断.。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二)复习四边形.【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师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四边形?

1.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小组共同回忆:

(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4)梯形有什么特征?

板书:(完善四边形的关系)。

(三)复习圆.【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复习圆的特征.。

(1)画圆,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六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

基本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说出各图形的名称,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

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

完成131页“做一做”中的1、2题。

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八1、2、3。

第六课时。

巩固练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掌握立体图形表面和体积公式的推导,并能熟练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说出各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联系。

说出它们的表面积应怎样计算。

圆柱体表面积=正方体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

134页第11题。(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第七课时。

综合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熟记它们的公式,正确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比较。

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有什么不同?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单位有什么不同?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量单位有什么不同?

巩固练习。

149页练习三十三和153页练习三十四自编练习题。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七

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一个盆子,每个盆子里都放了以上的物品。)。

3、多媒体。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抢着说)。

【过程说明】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

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组合作。)。

【过程说明】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

2、议一议。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咱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最好。

【过程说明】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八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五、巩固练习(第37页1、2题)。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七、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九

教学内容:

教学要点: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立体图形。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二、展示交流,探究新知。

1、想一想: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三、反馈与检测。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四、拓展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五、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课上引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物体,发现它们身上存在的平平的面,然后在纸上把它们拓下来,从而得到要认识的平面图形,再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能够在找出它们,并能用这些平面图形拼组新的图形,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十

教学过程:

直线、射线、线段。

提问:1)分别说一说什么叫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完成123页上面的“做一做”。(学生笔做)。

提问: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完成123页下面“做一做”的1题、2题。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大于0°。

小于90°。

垂直与平行。

提问: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几种情况?

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回答:下面几组直线中,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

完成教材124页的“做一做”

三角形。

提问: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顶点a的对边是指哪一条边?

先笔做:以顶点a的对边为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底和高。(前页一幅图)。

在下面的表中填写三角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征。

名称。

图形。

特征。

回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边形。

提问:什么叫四边形?

回答:看图说出下面各图的特点,再说一说图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完成125页“做一做”中的1、2题。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十一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百宝袋中有什么?谁能按照形状分分类。

二、新授课:

1、根据学生分类,板书形状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来感受一下这些不同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1)找一找学具中有没有和这些形状一样的,一起找一找有什么特点:

方法:

1、看一看每个面什么样子;。

2、摸一摸面有什么感觉,平的还是鼓鼓的;。

3、轻轻的推一推、滚一滚,那些能推动,那些能滚动,滚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长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长长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正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正正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圆柱,面什么样的(两个面是平平的,一个面是鼓鼓的,可以滚动)。

球,什么样子,(圆乎乎的,可以滚动)。

3、玩游戏,小组比赛。

教师说名称,学生分三组,每组一次拍一个代表来比赛,教师先说名称,学生在实物袋子中,找出相应的形状的物体展示,然后教师说特点,让学生拿出来相应形状展示,分小组评比,对的画五角星展示评比结果。(小黑板粘贴展示评比结果)。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演示各种图形实物和相应的画出来的图形。

5、小组拼一拼摆一摆,

问题一: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二: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三:书上35页做一做。

6、课堂练习:书上37页1、2题。

7、作业,下课和同学们找一找教师中哪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回家和父母说一说,找一找家中那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1、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2、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平面图中的物体位置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整理与反思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怎样描述位置的?

(用上、下、前、后、左、右主要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

在平面图形上可以怎样确定图形的位置?

(可以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请学生利用语言来描述教室里的一些物体位置。

(如:小明坐在我的左边;讲台在我的前面,我的位置在教室可以用数对(3,2)表示……)。

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

(用东、南、西、北,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还可以将方向与角度距离结合起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小结: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既可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又可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同桌的学生互说。

集体交流。

分组讨论。

分组汇报。

练习与实践一、指导学生完成第一题。

1、提问:孔雀园在大门的哪一面?(北面)。

2、2、提问:孔雀园在狮虎山的哪一面?(南偏西)。

3、3、讨论:为什么孔雀在北面,现在又在南偏西的位置?

小结:物体的位置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

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4、4、同桌的同学用方位词相互说一说平面图上某一景点的位置。

5、让学生用数对描述各景点的位置。

提问:在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用数对确定位置时要先确定表示该景点所在的列,再确定该景点所在的行。在列和行之间用逗号进行分隔,并加小括号)。

二、指导学生完成第二题。

出示平面图。

提问: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哪些信息。

(如:电信大楼在电视塔的北面;市民广场在电视塔的东面……还可以知道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50000)。

提问:要知道市民广场、电信大楼、市政府、少年宫的实际距离可以怎么办?

(必须先量出这几个位置距离电视塔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

适时追问:怎样求实际距离?

(可以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列方程解答。也可以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让学生量一量,并计算出市民广场、电信大楼、市政府、少年宫距离电视塔的实际距离并将(1)、(2)两个问题填完整。

集体校对。

提问:要在图中表示出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必须明确哪几因素?

(确定方向、角度、图上距离)。

适时追问:如何求出图上距离?

(可以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列比例式解答,也可以用实际距离乘以比例尺进行解答……)。

提问:在确定角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要以南北方向的这条线为0刻度线并确定好方向)。

学生独立计算并画图教师巡视适时对后进生进行辅导。

三、指导学生完成第三题。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2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说这路公共汽车从红梅新村到淮定桥的具体行驶方向和经过的站点。

指名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同桌学生相互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独立在书上的景点旁用数对表示出来。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新课标第一网。

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1)、(2)两个问题。

集体交流订正。

学生自由回答。

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指名回答。

独立先计算再在书上完成画图。

同桌先互相交流。

学生集体交流纠正。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十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1、4快滚板,4套积木;

2、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积木、正方体木快、乒乓球、圆柱各10个;

3、4种形体模具;

4、准备一个智慧袋,里面装有4种形体各10个;

5、一个挖空的木版。

教学环节。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生说出它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的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的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的一个形体,记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不管学生预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先不给予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一滚、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

2、堆一堆。

发给每组10个相同的形体,堆一堆,看哪组堆得稳、堆得好。

活动后,对堆的结果进行评讲: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比较顺利,而圆柱组与小球组未能堆成功。

学生思辩:圆柱组与小球组之所以没能堆好,不是小组合作得不好,而是材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再让小球组、圆柱组分别与长方体组、正方体组交换材料,再次进行活动体验。

3、说一说。

通过滚一滚、堆一堆的活动,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四种形体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这四种形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运用。

4、猜一猜。

让这四种形体中的一种从窗口中露出它的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哪种形体。

5、搭一搭。

学生分小组搭一搭,比比哪组搭的快搭得好。评讲时,可以让学生说说选择积木的理由。如房子为什么选择长方体或正方体,车轮为什么选择圆柱体等等。

6、数一数:如图p27数一数。

这三幅图的出现是按由易-难的层次安排的。在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如从左往右,从上到下地数。

三、总结全课。

统计各组得分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综合性评价:

(1)是否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1)是否敢于与老师进行辩论;

(3)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105页“整理与反思”的前半部分,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何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的认识。

2.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3.运用立体图形表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知识正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表面积计算。

1.复习表面积的意义。

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拿出立体图形的教具,观察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的面积。

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联系?

3.归纳表面积计算方法。

互相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然后指名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4.引导思考圆柱表面积有没有其它计算方法?结合圆柱表面展开图和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5.第3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

二、复习体积(容积)知识。

1.复习体积(容积)的意义。

提问: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复习体积(容积单位)。

提问: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让学生用结合实际生活比画出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师:你能说一说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吗?

3.第1、2题。

说明单位换算的方法:在名数换算时,要先看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再想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然后用相应的方法求出结果。

三、综合练习。

1.第6题。

要求说一说解题的每一步求的什么,三道题解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第4题。

配上的这块玻璃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宽各是长方体的哪条棱?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第5题。

要求学生合作小组讨论,学生独立完成。

四、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105页“整理与反思”的后半部分,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常见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体会相关体积公式的内在联系,感受探索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一般策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灵活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整理与反思。

1.提问:你能说一说各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口答计算公式。

2.请大家回忆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三、练习与实践。

1.第7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解答,重点使学生认识到:填在沙坑里的沙可以看成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大约等于沙坑的长和宽,高就是填入的沙的厚度。

2.第8题。

学生读题后说说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如由题中已知的圆柱储水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可以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都是6.28分米。

3.第9题。

学生读题后说说解题思路,如根据圆锥的底面周长可以先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然后求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最后求小麦堆的重量。

追问: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计算圆锥体积时不能忘了乘以1/3;最后要将小麦堆的重量改写为“吨”。)。

4.第10题。

学生读题后说说对计算机包装箱尺寸的理解,即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长是380毫米,宽是266毫米,高是530毫米,然后计算体积,并将最后结果取近似值。

5.第11题。

学生思考每一个问题是求什么,如:第一个问题是求圆柱的底面积;第二个问题是求圆柱的表面积--一个底面面积加上侧面积;第三个问题是先求圆柱的容积,然后再求水的重量。

四、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2~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

2.通过选择几张合适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包装箱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选择出合理的包装样式,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长、正方体的展开图。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

2.提问:沿着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剪开,可以得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展开图。

(投影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各一幅)。

展示学生的不同的展开图,发现规律。

二、围长方体或正方体。

1.第12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第一,每种规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铁皮都有若干张,无论怎样选择,铁皮的张数都有足够多;第二,焊接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水箱是无盖的,因此每次只需选择5张铁皮。

(2)学生自行选择后进行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

1.出示两只火柴盒,让学生思考,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怎样包装最省料?

2.交流归纳:有三种不同的包装方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大面重叠,比较省料。

3.练一练:完成教科书p107页第13题。

(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比较合理的三类方案,第一类,摆2层,每层12块;第二类,摆3层,每层8块;第三类,摆4层,每层6块。每一类的具体摆法都有若干种。

(2)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展示学生的方案(可画出每种方案的示意图),做出评价。

四、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十五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例3(四年级一班9个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师:从这张记录单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可能想到跳绳最多的是8号182下,最少的是4号90下等)。

师:7号男生跳了110下,你觉得他的成绩处在这组同学中的什么位置?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什么办法?小组间互相讨论讨论。

2、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想法。(可能有:算出平均数117下,比平均成绩差;把他们排名次,处于第三名)。

师:为了更好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新的统计量--中位数。(板书课题)。

3、自学课本,初步认识中位数。

师:对于中位数,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课能想到什么是中位数?怎样求中位数等?)。

师:书上80页就有这样的介绍,想了解吗?打开书去看看。

师:合上书本,你还能告诉我:什么是中位数吗?我们怎样找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呢?(学生可能回答:先把这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然后找到正中间的数。)。

师:是不是一定得从大到小排列,可不可以从小到大排列?

师:注意观察,假如我们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你发现什么?

(中间的数还是102,中位数不变)。

师小结:也就是不管从大到小排列,还是从小到大排列,只要把一组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后,正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板书)。

4、初步应用中位数。

师:同中位数比,你觉得7号男生的成绩怎样?(比中位数高,在这组同学中他的成绩应该算是中上等。)这与他得第三名的情况很符合。

师:为了便于比较,老师把这组数据制成了这样一幅统计图。看:蓝线表示?(中位数)红线呢?(平均数)。

师:把这些数据同蓝线比,怎么样?同红线比呢?(这组数据中只有两个数据高于平均数,大部分数据都低于平均数,与中位数倒比较接近)。

师:想不想研究得再深入些?为什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得多呢?可以先自己想一想。再同你的同桌说一说。

(有两个数特别大,把平均数给拉高了)。

小结:是的,像这样,一组数据中存在着特别大的极端数据,平均数往往就不能很好的表达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这时用中位数表示更合适。

5、研究了男生的跳绳情况,我们再来看看女生的跳绳成绩。

出示四年级一班10个女生1分钟跳绳成绩单:

师:你会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试一试。有问题吗?

师: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把这组数据从……你发现?都是从……吗?……)。

(104+102)÷2求的实际是什么?

师:这些女生的平均成绩会是多少呢?会不会象刚才那样平均数会比中位数高呢?你是随便猜的,还是有根据的?事实会是象他说的那样吗?让我们算一算吧。

(平均成绩98下,比中位数低)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师:老师也把这些数据绘制成了统计图,从图中我们清楚的看到这个极低的33一下,把平均数拉低了。

师:你觉得要表示这组女生的跳绳水平,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更合适?(中位数)。

师:看来,当一组数据中存在特别小的极端数据时,平均数也会受其影响,这时还是中位数能更好地反应他的整体特征。

6、回顾总结。

根据学生回答,完善板书。(单数个数据正中间一个数。

双数个数据正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三、巩固应用,体会不同。

(1)小练习:抢答中位数是多少。

19896888680(88)。

86293300305308310(302.5)中位数有时也可以是小数。

这两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继续抢答:3035283480。

出现问题,怎么回事?(没有有序排列)先排序,再找中位数。比比哪组找得快。

2830343580(34)。

再来一次,比比谁完成得快?

89786067762968866179。

29606167687678798689(68+76)/2=72。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2、老师在我们六(2)班上课时,也给他们做了这道题,还给他们用秒表计了时,这里有其中一组同学完成这题的用时情况:

6秒44秒39秒42秒45秒46秒。

我们分工一下:1、2组负责找平均时间(37秒)3、4组负责找中位数(43秒)。

为什么平均数比中位数低?这里,哪个统计量能更好地表示他们用时的整体情况?

其实,那个做得特别快的同学做错了,你猜他大概错在哪?

所以,老师决定不把他的时间统计在内。他们这组的用时情况应为:

44秒39秒42秒45秒46秒。

现在,1、2组负责找中位数,(44秒)3、4组来算平均数。(43.2秒)。

学到这里,对于中位数和平均数,你有话想说吗?

(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会被极端数据拉高或拉低。所以,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端数据时,往往平均数就不能很好地代表普遍水平。而中位数这时就显得比较有优势。)。

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其实,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都有着优点和缺点,在统计领域,聪明的人们巧妙灵活地利用他们的优点,避开缺点,让统计变得更合理,更科学。除了平均数和中位数,还有其他的统计量也在发挥着它们的作用,如果你想知道,课后不妨去找找这方面的资料,相信你同样能在统计领域中探询到无穷的奥秘!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十六

本节课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欣赏者而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学中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数学美感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游戏与生活,感知对称美。

很多学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二年级的剪纸课上,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设计“玩纸飞机”的这样一个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对称”概念,抓住对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对“对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断对称现象提供方法。

二、动手创造,感受对称美。

在“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我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维得到对新知识的理解、顿悟。当出现一部分学生剪得慢,甚至剪不出来的情况时,我没有置之不理,更没有主导学生的思维,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差异资源,提供了一个让学生探索、对话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尝试、失败、反思、再创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并获得情感体验。尽管这里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充分体现了学生“悟”的过程。

三、欣赏图片,感悟对称美。

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图片一起欣赏各种对称物体、图形。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称及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进行了美的熏陶。

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通用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正是以她的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知道9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8和9。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数学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数一数国中的人和物,得出它们的数量是8和9。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8、9。

2、记8和9的字形。

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8和9的字型像什么?

3、数8和9。

(1)数出指定数量的物体。

(2)数出8根或9根小棒,并创造图案。

(3)从树叶图、红花图等图片中圈出指定的数,并说说自己是如何数的。

(4)找找在教室里数量是8或9的物体。

4、数的顺序。

(1)在一把缺少数字的尺子上要求学生把数写完整。

(2)让学生操作学具,明确7的后面是8,8的后面是9。

(3)用猜谜的方法,如:一个数排在6的后面一个,它是几?(7)。

5、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直接出示点子图等,让学生填符号(也可用手势表示)。

(2)同桌两人自己在点子图上涂色,然后再进行比较。

6、分清8和第8,9和第9。

(1)让学生在书上填写,然后集体校对。

(2)游戏法:老师邀请十位左右的学生上台,听老师的要求,找同学起第8个是谁?等等。

(3)操作学具,听老师的要求摆学具:

如:摆9朵花,其中左起第8朵是蓝的,其余为黄的。

7、8和9的书写。

教师范写一学生评价一学生试写。独立写,教师巡视,展示优秀作业。

8、8和9的组成。

(1)8的组成。请你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把你们的分法记录下来。谁来汇报一下。

(2)9的组成。

出示9你能想到什么呢?

18。

二.巩固练习:练习八的1-5题。

三、学习小结:

四、课后小记: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1、复习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

2、能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3、复习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4、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

教学重点: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教学难点:按要求能很准确地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设计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轴对称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掌握相应操作技能。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整理与反思一、复习图形变换的方法:

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平移、旋转)。

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什么?

(1、平移的方向2、平移距离)。

决定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什么?

(1、旋转的方向2、旋转的角度)。

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它的大小?

(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学生回答。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练习与实践一、指导完成第一题。

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小结: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先判断给出的几个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集体交流校对,突出对称轴的条数。

(第一个图形是五条对称轴,第二个图形是一条对称轴,第三个图形是三条对称轴,第四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指导学生完成第二题。

集体讨论:怎样画出图a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小结:先以虚线为对称轴,描出上半部分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就可以得到图a的另一半。

提问:图形b怎样进行平移?

(先在图形b上确定一个点,将这一点向右平移5格,再依次描出其它点,再连接各点)。

指导将图c绕o点旋转90度。

小结:先描出图形绕o点旋转以后的各点再连接。

提问:将图d按3:1的比放大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出示正确画法,集体校对。

三、指导学生完成第三题。

1、请学生根据要求把圆进行平移。

提问:在平移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可以确定圆心,将圆心向右平移5格。

2、画出圆平移后与已知线段所组成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启发学生思考:画出的对称轴与圆和已知线段的关系。

(相互垂直)。

四、指导学生完成第四题。

1、先让学生按1:2的比画出把一个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

2、让学生算一算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面积比。

3、引导思考:什么样的比是要求将图形的放大,什么样的比是要求将图形缩小。

指名回答。

集体交流总结。

学生独立判断。

并在书上画出所有的对称轴。

集体交流校对。

学生回答。

集体交流总结。

指名回答,进行补充。

学生小结。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集体交流补充小结。

学生独立画图,集体订正。

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按要求画图。

指名回答。

学生先画图。

独立计算。

学生对比习题,总结结论。

实践与创新指导学生完成第五题。

1、指出(1)题图中选择了哪两种瓷砖。

2、从4种瓷砖中每次选择两种设计不同的大正方形图案。

3、交流展示。

4、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巩固了哪些本领。

学生回答。

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独立设计。

集体交流。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十九

第10课时(总第19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知识要点】。

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向;

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4.比例尺的知识。

【新旧教材差异】。

这部分知识旧教材中没有安排,新教材增加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

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3.在复习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

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建议。

1.教学p.110“整理与反思”,主要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在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学过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在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

2.在完成p.110-111的“练习与实践”时,第1题先让学生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动物园中各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再让学生用数对描述上述关系,帮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物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图中建筑和场所的位置,再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两组方向和距离在图中确定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和位置综合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第3题根据提供的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说公共汽车行驶的方向和经过的站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三、知识链接。

1.位置与方向(教科书二上p.56例题,p.58例题)。

2.认识方向(教科书二下p.45例题,p.47例题)。

四、教学过程。

(一)交代学习任务。

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图形与位置”。

板书:图形与位置。

(二)整理与反思。

1.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2.请大家利用我们教室里面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

3.请大家利用我们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东、南、西、北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大家还记得用数对的方法表示吗?

(1)用数对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

5.练习:(五下p.16练一练)。

7.练习:(六下p.57练习十二的第1题)。

(1)少年宫在学校的北偏东方向()米处。

(2)科技馆在学校的北偏()方向()米处。

(3)新华书店在学校的南偏()方向()米处。

(4)邮局在学校的南偏()方向()米处。

8.刚才我们复习了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这里的距离都是已知的,但有的时候需要我们计算,这时又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比例尺)。

9.练习:(六下p.57练习十二的第4题)。

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表示出各场所的位置。

(1)红光中学在中心广场南偏东45度方向800米处;

(2)胜利小学在中心广场南偏西60度方向600米处;

(3)体育馆在中心广场北偏西30度方向500米处;

(4)在中心广场北边700米处修一条红旗路,穿过中心大道,并与中心大道垂直。

(三)练习与实践。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讨论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表述。还要提醒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全班校对讨论。提醒学生注意:量图上距离时要中心点到中心点,计算实际距离时数字比例尺可以转换成线段比例尺,使用量角器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重合。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复习,你对哪些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习题精编。

1、用数对表示点a、b、c的位置。

2、

(1)用数对表示图中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

(2)如果把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平移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吗?

(3)把三角形绕c点顺时针每次旋转90。,先画出第一次旋转后的图形;再分别画出第二次、第三次旋转后的图形。

(4)用a1、a2、a3分别表示a点旋转后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再顺次连结a、a1、a2、a3、a,看看是什么图形。

3、算一算,填一填。

(1)书店在区政府()面()米处。

(2)银行在区政府()面()米处。

(3)图书馆在区政府()偏()()。()米处。

(4)人民会堂在图书馆()偏()()。方向()米处。

4、下面是新建地铁2号线的行驶线路图。

(1)地铁2号线由市医院向北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中心广场。

(2)由中心广场向南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少年宫。

(3)市立小学在体育馆()偏()()。的方向()千米处。

5、下图是一个战斗机的雷达屏幕,每两个相邻圆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

(1)友机a在他的南偏东30。方向40千米处;

(2)友机b在他的南偏西30。方向40千米处;

(3)敌机c在他的北方60千米处;

(4)敌机d在他的北偏东60。方向50千米处,在图中表示出这四架飞机的位置。

6、根据图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电影院距中央广场多少米?

(2)汽车站在中央广场南偏东60。方向1200米处,请在图中标出汽车站的位置。

(3)“奥体大道”与湖北路垂直相连,在湖北路西、南京路以北,与南京路相距1000米,请作图表示出“奥体大道”。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二十

教学内容:教科书97~98页“整理与反思”前半部分,“练习与实践”第的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3.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角等特征的认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关系,画垂线。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对小学里学过的几何初步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今天我们先用“画一画”的方法复习线和角。

二、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用两点画线:根据已知的两点,你能画怎样的线?看看你画的线有什么特点?

(先独立画线,然后互相说一说各自的发现再填在表格里)。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3题。

三、复习角。

刚才,我们复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知识,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来复习角。

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让学生过一点画两条射线,说一说这两条射线组成了什么?(板书:角)。

你能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吗?(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2.画不同的角:从一点引两条射线画不同的角,并将角分类,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角种类多,并交流各种角的特征。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

4.量角。

尝试完成练习与实践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量角的方法:顶点与中心对齐,一条边与0刻度线对齐,从0度起读出另一条边指向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

每位同学任意画一个角,先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再测量,同桌互相检查和指导量角的方法。

四、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1.任意画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并研究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4题。

学生交流。

五、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六、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97~98页“整理与反思”后半部分,“练习与实践”第的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复习。

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引导: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学生画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在画出的圆中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复习三角形的知识。

1.三角形的概念。

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教师巡视。

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

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的分类。

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两种标准:按角分类,按边分类。)。

按照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它们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出示三角形的集合图。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个图形的?

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9题。

第8题让学生先独立选一选,再要求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

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再指名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三、四边形的复习。

1.四边形的概念。

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个四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教师可以用准备好的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演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2.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提醒学生要借助工具规范地作图,再指名说说具体的画图过程。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和思考题。

第10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分割图形的方法,并试着分一分,再通过交流和评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分割方法的特点。

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再数一数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并说一说这些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五、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六、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专业认识图形教案设计意图(案例21篇)篇二十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有关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2.让学生体会到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的价值。

3.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了哪些数?举例说明。

(1)追问:-1、-2…是整数吗?

判断:a、自然数都是整数b、整数就是自然数c、负数比0小d、负数都是整数。

填空:个一千是一万;一亿里面有()个千万;30是由()个万组成的;49个亿、49个万个49个一组成的数是()。

3.回顾分数的意义。

(1)你能想到哪些用分数表示信息的例子?

(2)谁来说说分数的意义?你对单位“1”是怎样理解的?

(3)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

4.回顾小数的意义。

(1)举例什么样的数是小数?你认为小数与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5.回顾百分数的意义。

(1)你能想到哪些用百分数表示信息的例子。

(2)百分率、百分比。

二、巩固练习。

1.完成83页的第1题。

学生填写在书上。

2.3.7元=()元()角0.45时=()分。

4000千克=()吨200秒=()分()秒。

3.完成84页的第3题。

先说说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出:“23:00”不表示数量的多少。

3.课后完成84页第4题。

学生交流。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四、作业新课标第一网。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数的认识的复习。

关于数的认识的复习。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因数与公因数、倍数与公倍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的含义。巩固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

3.使学生感受新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整除中的有关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结合第5题练习。

让学生说说正数与负数、

分数与小数、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2.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

再让学生适当小结写法。

3.完成第7、8两题。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学生交流。

4.结合第9题小结。

(1)读表中各数,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怎样读。

(2)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3)适当小结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练习与实践。

(1)读出下面的数。

4003400340033043000000。

指出:读整数时,每四位一级,每级按个级上的数读,并读出级名“万”或“亿”。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五百。

三千五百万三千五百。

十二亿三千五百万。

注意:每个数中“0”的个数。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数的认识的复习。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少儿绘画心得体会范文(20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情进行反思和总结,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和经验,并对自己的成长有所裨益。这是一些来自各行业的实践者的真实心得体会,值得我们共同学习和思考。

    优秀防火安全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经验、认识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接下来是一些普通人的心得体会,可能并不出名,但由衷地分享自己的成长心得。20xx年x月xx日,我有幸参加

    最热助理月工作总结(汇总14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通过总结过去一个月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写月工作总结时,参考范文可以帮助我

    最优玉米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模板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从而对未来有更好的规划和期许。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第一段:引言(200字)。课

    精选身体不舒服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还可以提高自我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欢迎大家多多参考借鉴。1、今天猛龙打得很好,身

    最优卫生防疫工作总结(汇总14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找到卫生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和措施。通过阅读下面的卫生工作总结范文,大家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卫生工作总结写作方法。

    优秀小熊宝宝心得体会范文(18篇)

    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增强自信和表达能力。大家可以从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中找到一些共鸣和共通之处,与自己的经验进行对比和分析。

    专业班长竞选发言稿(案例15篇)

    发言稿是一种用于演讲或宣传活动中的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演讲者清晰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阅读以下发言稿范文时,请留意其中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它们会对您的发言稿起

    优秀业务培训计划表大全(18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培训计划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停下手头的工作,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吧。4月18日,公司组织

    优秀警校警务部申请书(汇总18篇)

    在撰写更多申请书时,确保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关注于与申请相关的重要方面。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申请书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