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间有爱作文共几段 人间有爱作文(6篇)

时间:2023-05-30 作者:储x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间有爱人间有爱字篇一

人间词话,话尽人间。初读这本书,我时时刻刻会想起林徽因的那一本《人间四月天》,无从理解为什么我把这两本书联系到了一起,后来发现,是因为“人间”这两个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诗人气质与对美的欣赏,在人间,可望见四月天,亦可话词。

不同于民国胡适,鲁迅等人,为中华革命维新书白话之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语言是传统的,是一个晚清大学士所热忱的古文。而他对诗词的赏鉴与评判,却大异于以往的作家,欣赏家,批评家。他是晚清学者,那样一个动荡而充满变数的年代,王国维接受了西方美学与哲学的观点,杂糅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幽美清丽。从此理想与现实,虚无与富有,荒芜与壮美,在他笔下迤逦游走,栩栩如生。

翻开此书,被开头三句论断震慑了:“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从迷惘,到不悔,至回首,那是最美好的场景,灯火阑珊之下,他的境界从不止于秦淮河上灯影桨声,风花雪月。

王国维论词以境界为上:“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于是骈文股诗皆不入其眼,以其所见真,探所知者深。他在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下评“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无不表现出理性思考与对诗词感悟上深刻而完美的结合。

王国维重“境界”,重“真”,重“自然”:“借不予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作者也。”如晏殊之词,独上高楼尽,唯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潇潇,天气之凉怎能比上相思之苦,预言还罢,更无人听,一切在无可奈何中变得更加无可奈何。

王国维亦在书中说到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也是一种对物对世界的观念与态度,“何者为我,何者不为我,何者皆为我。”有歌待和,谁能和便和,无人和奈何,是他的赤子之心,也是他的无拘无束,更是他陶醉于哲学世界之时独特的精神气质,鲜明的中国哲人情怀——深思熟虑之后的海纳百川。

如果可以这样说,这便是大儒的“无拘”,无畏他是怎样的奸诈荒唐,然其“独造清语”,别洞房洒筳之风,于摄魂处挥写词语,细描微光;这便是艺术上的“无束”,纵旁人不解,更多讽笑,依旧兴奋地作评于敞衫阔卧,于无人处写下的“细雨湿流光”的疏散闳约。他睁着一只眼睛读诗,闭着一只眼睛看历史,将爱及温和的嘲讽用来解放,又用玩世不恭的人文情怀和慈和宽容的款款目光注视,远望。

人间有爱人间有爱字篇二

;

齐如山/著辽宁教育出版社定价:32元

中国旧日风俗之美真使人怀念不已。从前教育远不及现在普遍,法律更不及现在之严密,但风俗z勤俭、朴厚、信实等等,则比现在可好多了。大多数部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良言、善行,如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等等,久了就成了传统的习惯。这些情形与西洋现在风尚不同,也可以说是相去太远,所以有人议论,说若永远保存这种情形,则不能与又明国竞争,将永远成为落伍的民族。其实不尽然,风俗与政治固然不能完全分离,但也不会因朴实而阻碍进化。所以齐老先生说要把旧日好风俗写出来,请大家看看,不但很有趣味,或者对现在的浮薄风气,在所补救也未可知。

《细说中国节》(插图珍藏本)

乔继/著九州出版社定价:48元

当春风的脚步踏遍原野的时候,我们向花神献上自己的祈祝,然后去郊游踏青:当夏雨的身影笼罩江河的时候,我们包好香甜的粽子,然后去参加龙舟竞渡,当秋月的银辉洒遍大地的时候,我们供好免儿爷,在豆瓜棚架下讲述团圆的故事;当冬日的飞雪点缀红梅枝头的时候,我们贴春联、放爆竹,迎接新春的莅临。就是这样,岁月在我们的每一个日子都刻下了它的印痕,或深或浅,或隐或显,而人类,又在这印痕涂上了不司的色彩,有的单一,有的多彩。这印痕,这色彩,就是我们年年都要经过的节目及其相关的又化传承。

《中国人的脸谱:第三只眼睛看中国》

(美)史密斯/著龙婧/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29.8元

美国著名学者亚瑟亨·史密斯先生的经典著作。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是第一本探讨这个问题的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作,因此对后世的学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它也代表了一个时代里的外国人的中国观。故而,它曾长期作为来华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必读之作。

本书一共总结了二十七条中国人的特性,引证丰富,文笔生动。或褒或贬,无不言z成据。时至今日,读来仍然能够使人警醒与深悟。本书所概括的中国人,是晚清叫期的中国人,书中也就难免褒少贬多,因此笔触也略显低沉,还不乏偏颇之辞。同时,由于作者的身份是一位西方人士,所以他的立场和观点,无疑会受到这身份的局限。他的视角与结论也就无法摆脱西方的价值观。

《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

(美)比尔波特/著明洁/译当代中国出版社定价:29.8元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他通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亲身探访隐居在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隐士,引出了中国隐逸又化及其传统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将其与他正在采访的现状相对照,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向往、恋怀,并写出了他所看到的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

虽然是“寻隐之旅” 但本书的风格并不凝重。比尔就是在描写被摧残的老树叫,也要同时让读者看到老树残干上的嫩芽。本书的语言像白描一样优美,富有生机和感染力,而且字里行间透露着美国式的幽默,常常会令读者会心一笑。因此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之旅”。

《中国历史年表》

柏杨/著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定价:68元

柏杨先生十年炼狱之作,中国大陆首次出版,五千年风云大事历历在目。本书以表格形式,逐年记录,上自开天辟地下至共和国成立,数千年间的重要事件与人物,都一应网罗其中。虽是表格,读来却绝不枯燥,更有言简意赅之感。无论是叙述事件或臧否人物,部不动声色,而读者又可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鲜明的爱曾褒贬之情。既可作为休闲读物,饭后睡前随意翻阅,也可当作一部中国历史的速查手册。一册在手,轻松通览上下五千年。正如柏杨先生所说,有了历史的记载,我们短短的人生一世,才不致是一场没有背景、没有剧本不知前因后果的荒唐的独幕剧。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美)柯林坎贝尔/著张宇晖/译吉林又史出版社定价:39.8元

科学证据确凿无疑,研究结论令人震惊:动物蛋白(尤其是牛奶蛋白)能显著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白内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几率。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所有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调整膳食来进行控制和治疗。

相关热词搜索:;

人间有爱人间有爱字篇三

1934的冬天,萧红二十三岁了。两萧启程去上海正式拜见鲁迅,这是。在上海,萧红焕发了更大的活力,遗憾的是,和萧军的关系变冷了,很多人都认为是和鲁迅有关,我也这么认为,———几乎一定是的!未必真的发生什么;也许是什么都发生了,“只是在心里”。

她说:“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两萧在上海待了不到两年,这也是鲁迅生命的最后两年。对于两萧来说,鲁迅差不多是半人半神式的、父亲一样的存在,所不同的是,萧红还是个女人,况且又那么年轻……起先,他们住在法租界,离鲁迅家很远,为了方便见面,他们就把房子换到鲁迅家附近了。

两萧常结伴来看鲁迅,每天都来……后来,就是萧红一个人来了。

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萧红便和许先生一起做饭,包饺子,包韭菜合子……两个女人一起闲话,许广平告诉她她从前的往事,她在女师大念书,怎么做家庭教师……两个女人之间,大概是什么都知道了,但什么都不能说。

萧军开始打萧红,———当然了,这并不是第一次了,他是从青岛一路打过来的,越打越顺手,一直打到他们分手。萧军打她总有太多的理由,其中一个理由据说是他外面有了女人,却又不跟萧红分手,大概他以为,他对她负有救世主一般的责任,这个责任是从哈尔滨的'汪洋里的一条船开始的,从此这个责任就深种在他们心里,一直到萧红将死,她还在念叨她的早已娶妻生子的萧三郎,几乎是,在她生命的每一个困苦关头,她都会想起他,想起自己被解救者的角色。———萧军在上海的打她,也许另添了一个理由,但是这个理由他是绝不会说的,也许他心里就不愿意承认。我想象这一幕,真是难受得很,后来鲁迅逝世,萧军参与了丧事的全过程,行弟子礼,他是走在第一个的。

鲁迅就会放下工作,打量她一眼,老实地作出评价:“不大好看。”

隔了一会儿,他又告诉她不好看的理由,比如红的不能配紫的,也不能配咖啡色的;绿的也不能配紫的;又说到她的靴子……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知道的两人独处的唯一的场景,然而也只是说说衣服,鞋子,搭配。———是啊,还能说什么呢?什么都在这里了。说了一会,萧红看时间差不多了,大概又咚咚咚地跑下楼去了,第一,她不能耽搁先生的工作,第二,她得顾忌许广平的感受———如果这个家她还想每天出入的话。

站在萧红的角度,以她那自由奔放的天性,这段时间她是很压抑的。

又有一次,她要出门赴约,许广平替她打扮,找来各种颜色的绸条用来装饰她的头发,其中一根红绸条,扮得萧红似乎不是很好看,鲁迅生气了,大声地对许广平说:“不要那样装她……”这一幕真是意味深长,在那不知是春天还是冬天的房间里,三个人,静静地站了一两秒,有什么东西似乎昭然若揭了,许广平很窘,萧红安静下来了,鲁迅呢,他把眼皮子往下一放……然而也就这一两秒,这艰难、隐涩、沉重的一两秒过去就好了,过去了,又是什么都没发生了。

后来,萧红便离开了,她去了日本,这是1936年夏天的事。她为什么要离开呢?据说是“养病”,又有说是“精神上的苦闷”,她走的时候,鲁迅正在生病,她走了三个月以后,鲁迅就去世了。

这三个月中间,她跟鲁迅没有任何联系;萧军也觉得蹊跷,很多年后,他跟牛汉说,“他们没有任何联系……”他似乎是欲言又止的。

这之前发生什么了吗?

然而这些不说了,再不会有人知道了。

鲁迅死了两个月以后,萧红回到了上海,先去万国公墓祭拜;这是1937年1月,半年以后,中日战争爆发。

人间有爱人间有爱字篇四

;

听说,爷爷奶奶在邮电街安家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去集贸市场买回几个大坛子。第二件大事,就是紧锣密鼓地酿黄酒。

那是1976年的深秋。

十堰市外贸局家属院的二楼,夜色昏暗,铁皮炉子里的火还没有通红。爷爷奶奶就忙着在大桶里铺满糯米。甘美啊、芬芳啊,他们快乐得差点要唱起歌来。

郧县人家家都会酿酒。早年住在城关镇的时候,爷爷奶奶拿木桶酿酒,存放得越久,香味越醇正。记忆里,那是七十年代的事情了。大人们从来都无畏辛苦,弯着腰在大木桶前忙来忙去。把糯米蒸熟,有时还可以撒一些糯粟米、玉米进去。一件历时半个月的工程,值得老百姓四季都浸渍在热情的忙碌中。

夏天晾冷拌曲,冬天趁热拌曲,总之曲块是关键。可这难不倒家庭妇女,制作黄酒曲的主要原料是全麦面,或者麸皮及花色草。道理都懂,可酒曲的制作过程偏偏难倒了奶奶。我爸从来没有见过奶奶做酒曲子,大概是因为懒吧,她直接从刘洞老家抓一些酒曲带回来,对外宣称这是一套祖辈相传的独特技艺。

奶奶个头小,性格乐观豁达。每当爷爷在前面咋咋呼呼的时候,奶奶就跳起来,迅速站队。两人集中了烈性和醇厚的成分,一高一矮,无论如何都要双剑合璧。

懒归懒,总算是参与了劳动的。

要做好郧县黄酒,倒是相当讲究的,连爷爷这个粗枝大叶的人都要耐下性子做。酒曲子的量刚刚好,糯米的比例刚刚好。得精工细作,将砖曲砸碎,放入净水中浸泡数小时,过滤后用曲水拌料,这时再倒入木桶里,封口。半月后打开,酒香四溢。

大概是因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所以这一桶桶黄酒,是没有儿子们的份儿的。当然,酣饮固然畅快,但是后劲毕竟大。他们都未成年,耍起酒疯来可得了啊。儿子们是他们的假想敌。

有时候酒曲子暂时没有,中间就有那么一段短短的空档期。等酒喝的日子不那么好熬,前面一段都是黑暗,嚼什么都没有气力,好像断了源头。

没有办法顺流而下,因为酿酒的整个过程需要十几天的时间,他们心甘情愿地一桶接一桶地酿,没完没了的遡流。黯然的糯米,一旦和酒曲反应,就熠熠生辉。楼道里总弥漫着黄酒的浓郁醇烈;整个屋子更像酒鬼的家,木桶以绝对性数量取胜……生活真是又辛苦又有力量,在等待的半个月里,他们时不时弯着腰,撅着屁股跑到木桶前嗅一嗅,百体通泰,恨不得跳进去痛饮。这寻常往复的动作,在我爸眼里成了特写。他总在嘲笑他们一副酒鬼模样。

那是缓慢的日子……

好在多年后,爷爷奶奶如愿以偿,闻着黄酒味长大的儿子们,一个爱喝啤酒,一个爱喝白酒。总之,没有人太惦记黄酒。

可是又过了很多年,我爸和我小叔又破戒喝起了黄酒。郧县黄酒、房县黄酒,提起哪壶喝哪壶。倒不是因为黄酒变了口味,而是奶奶再也找不到对饮对酌的人了。家庭聚会上那一大碗一大碗黄酒,觥筹交错。也许酒曲子失去了某种神秘的世袭后,口感早已丧失了醇正。但却给予了这个大家庭绵绵的力量,陪奶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干枯的季节。

日子平常了。

1979年的夏天,我爸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的女朋友要到家里拜访。那是从大武汉来的姑娘,第一次登门见未来的公婆。爷爷奶奶眼里全是星辰,又焦灼不安,连夜开始准备起来。

准备什么呢?除了几盘奢侈的肉,当然还有郧县黄酒。能够用自酿的黄酒招待客人的,是酝酿了顶级的欢喜。它们比星空还要璀璨绚丽啊。满屋子的酒坛,数量超过了家具,这就是确凿的证据。热情引导着他们,让他们一时间想不到,武汉姑娘是喝米酒长大的,瘦弱得令人担心,哪里经受得住黄酒的甘烈和劲道。

餐桌边的言谈里,武汉姑娘听不懂郧县话,连猜带蒙,在一浪赛过一浪的声响里,扎扎实实地喝下了一碗满斟的黄酒。她为此也付出了代价,整整晕眩了好几天。

奶奶才不承认:“嘿!米酒有个啥子喝头,这可比房县黄酒好喝,劲足!”

劝酒成了奶奶的执念。她毫无隔阂,坚持不懈地改造我妈:“我们郧县人就是喝黄酒长大的,一顿不喝就心慌。”改造令她感到十分有成就感。

鄂西北小城,高耸的山群,汽车制造厂的城市。大山里的火车站台,光芒交织;拥塞的进山道路上,总有一批批外地人奔走和留下。而喝米酒卻是武汉姑娘思念家乡的安慰,她无法克服。她被十堰各地的方言包围着,穿过层层面孔和嘴巴,每天都生活在缥缈的失落和迷茫中。

十堰人钟情黄酒,郧县、房县出产的都爱。黄酒香气甘醇梅酸,混杂在饮酒人的未来里,望梅止渴一样。爷爷奶奶的人生里,掺杂了太多难以消化的无助,如果能一解百忧,就甘愿上瘾。这是琼浆美酒啊,日子在酒香里徐徐绽放,像点亮一盏通透的琉璃灯,从黎明驶向白昼。

就这样,在汉江的上游逆流而上,一碗碗黄酒举起和放下,几十年的温情脉脉。武汉姑娘就是我妈,我妈终于习惯了黄酒,她被大山的遒劲和韧性融化了。

绵绵不绝的酒香,从郧县县城涌进了邮电街。人们热爱稳定的生活,不会厌倦。入居便有舒适的酒香,家的意味更加浓重。

能不高兴吗?爷爷家的黄酒总是很新鲜纯烈,以酒会邻居,朴实无华,把感情藏进酒里。已经来了好几拨邻居了,新家的大酒坛子高贵锃亮,酒香外溢,装满了一肚子新生活的希望。最重要的是,老王家的酒最好喝,这事估计早就传开了。这是极其有价值的,想想就让人感慨。

好吧,溢散的酒香压不住,总不能天天关着窗户严防死守吧。不知不觉间,总有邻居来喝酒。外面明明买得到的酒,偏偏要来蹭酒喝。“不知不觉”这四个字,是后来才惊觉的,家里米饭消耗巨大。大家喝着喝着就坐了下来,自然而然地拿起了筷子。简陋点没关系,夹点花生米、夹点酸菜,再来一碗白米饭,一顿饭就解决了。无穷的热情,一点都不萧条,这才是新生活。

九十年代,爷爷把家又搬到了老虎沟。我最初的记忆,也是从这里开始的。长长的一条路,上学和放学,我被爷爷牵着手走。我从来没有记住那条路积云般的云层,也从来没有记住秋日天际金橙色的夕阳,却记住了外贸局有个坏人叫某某某。——瞧,连我都记住了。这个读音模糊的名字总跳跃在与酒有关的话题里,像小學生作文里描述的坏人一样,某某某不是什么好人。讲坏话,瞎捣乱,搞破坏。他是个小官,紧绷着脸,不善言笑,背地里布局阴谋诡计。

有时爷爷奶奶正在家嘀咕这个人,他就恰好来串门,不为别的,就是寻觅那口酒。

进门是自来熟的老同事模样,找点话题,片言只语间就踱着方步到了酒坛子边上。他一瞧,黄酒在坛子里不慌不忙地酝酿着,就满脸笑容。四平八稳地走到餐桌边,拉把椅子坐下,大碗端起,生活充满了该吟唱的颂歌。该大笑的时候一起大笑,该叹气的时候一起叹气;一唱一和之间,一碗酒就充实地下肚了。当然,一定是要再讨一双筷子夹花生米的。一颗一颗油亮的香炸花生米,赶着脆点吃最好,咯嘣咯嘣嚼着,加上一口一口的白米饭,旧仇旧恨就那么囫囵下肚了。

放下大碗,一顿饭差不多解决了一半。他站起身,一抹嘴,头也不回就告辞了。门关上没一会,就传来他吹出的小曲儿,欢快跳跃的,看来心情是极好的。也许一碗馋人的黄酒让他无法招架得了,暂时放弃了自尊,又变成了有志之人。

爷爷不做声,继续嚼着花生米。奶奶去厨房端出菜来,清炒大白菜、萝卜片炒五花肉和酸菜炒粉条。我们三人吃着吃着,奶奶忍不住了:“嘿!乖乖的,这家伙回去还是会说我们的坏话。”爷爷听了闷闷不乐。

两人沉默一会,又嘿嘿对笑起来。我不解,他们竟然满脸释放出红润的光芒。值得啊值得啊!这一坛坛的黄酒,教会他们热情奔放,让没有味道的人生大放异彩。

爷爷奶奶一年四季都喝黄酒,这种生活充实丰满,可他们从来不承认自己是酒鬼。无论是明亮的中午,还是薄暮的时分,两人都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坛子边,弯着腰打酒。一人一大碗,郑重地端到餐桌上,像盛饭一样自然不过。不是咕噜咕噜一口气下肚的,一定得佐伴着花生米才感觉是喝酒的样子。酒香爱抚着,两人静静地围在一起,大碗里的黄酒色泽明亮,闻起来醇香可口。我馋得很,跑到酒坛子边去闻。奶奶想拉过我,爷爷拿筷子蘸了一点黄酒,让我嘬一嘬。我张开嘴,啊!又酸又苦,我五官都要扭曲了,眼泪挤了出来。爷爷借着酒劲兴高采烈。

边看电视边喝酒,酒快要喝完了,更要小口小口地嘬。爷爷夹花生米时,忽然手一抖,掉了一颗。他赶紧起身,好像奔跑在麦地里,追着在地上滚动的花生米。捡起来吹了吹,又丢进嘴里,嘟囔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爷爷奶奶也不是永远锦瑟和弦的,他们偶尔也吵架,不知谁惹谁心烦了。爷爷垮着脸,眼袋外鼓着,声嘶力竭地暴怒。奶奶腰板子一挺,装腔作势地迎战。

吵架后,就是无声无息的冷战。我和奶奶说话,她就坐在床边上抹眼泪。爷爷埋着头扫地、拖地、做饭,就是不搭腔。

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冷战还在坚持。奶奶看没有人理她,擦干眼泪,径直到酒坛子边,舀了一碗酒,端到桌子上,摆在自己跟前,假装看不见爷爷已经伸出来要接碗的手。

爷爷怒了:“嘿,饭都端跟前了,你给我拿碗酒咋啦?”

奶奶顿时红光满面,嘻嘻笑起来,高兴得又是拍手又是拍腿——这老头子果然中计了。她站起身,给爷爷打了一碗酒。我们仨围坐在一起,开始吃饭,一碗酒让冷战喊停。

爷爷畅饮了黄酒后,周身就此通透。一改平日的苍老暗淡,流露出活泼的一面。他把刚出生的小堂弟抱在怀里,摇啊摇,捧着他的小胖脸亲个不停,一口一个宝孙子啊、儿娃子的叫。亲了脸蛋,又要亲肚子。看到小堂弟咯咯咯地笑,他又捏着他的胳膊拽着他的腿做起了广播操,一二一、一二一,舒展舒展,运动运动。

从刘洞来的神秘酒曲子,充满了怜悯之心,治愈了爷爷的一生。

爷爷1957年被划为右派,开除了党籍,行政连降三级,从县委机关下放到了农村。直到七十年代末,才平反回到市里上班。这期间,日子泥沙俱下,影响了我爸的前途,爷爷内忧外患地抑郁了好多年,怕是黄酒才让他暮年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吧。这是我成年后才模模糊糊拼凑出的真相。那些一醉方休的云烟缥缈,都是情有可原啊。

从1993年开始,儿子们有了自己的房子,渐渐离家,老虎沟的老房子空了下来。爷爷奶奶把积攒下来的酒坛子都摞上了阳台,舍不得丢弃。人生只有短短几十个春秋,追忆从前那些快乐,总会让人心里慰藉的。老两口算是半隐半暗地退出了江湖。

爷爷更加沉默,他拢着袖子,坐在阳台的椅子上。天空碧蓝,有白色的云朵逍遥自在。万里晴空和他无关,他只是看着沉默的酒坛子,眼神被中药的气味一点一点地模糊。“把酒坛子摔了算了。”我爸劝说。“嘿,你敢!”爷爷忽然来劲,甚至跳起来。丢掉酒坛子,不等于丢掉“癌症晚期”四个字,那是掐断了他此后的希望啊。

厨房里堆满了中药罐子,即使是最保守的治疗方法,也无法把攀附上身的癌症拖走。爷爷他和外公成了肩并肩的病友,两个六十岁出头的老人,阴差阳错就住进了人民医院同一间病房。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一切都不会复苏了。

1994年的清明,外公陡然逝去。

又喝了一个夏天的中药,爷爷把中药罐子全都扔了出去。爷爷可能快走了,他露出了苦涩的笑容。那个秋天特别美,一点点金色都会熠熠生辉。爷爷去阳台搬回了酒坛子,九月份是酿酒最好的日子。爷爷和奶奶面对面围坐着,像好多年前那样,对饮对酌、聊天、吵架、发脾气、冷战、再喝酒。生活回归到酒鬼状态。1994年的初冬,爷爷没有战胜癌症。

爷爷走了后,奶奶做黄酒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她粗枝大叶,酒品大不如以前。骄傲的酒坛子每况愈下,一个叠着一个,摞在墙角边,越堆越多,爬满了灰尘。

有那么一阵子,刘洞乡下的村里人到市区来采购,还是带了些酒曲子过来。奶奶眼睛一亮,又重新搬回了酒壇子,重新张罗起来。

天气温和,春天来补偿一切,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好。酒坛子擦得锃亮,被我围着反复摩挲。我拿了一张纸,写上“老胡同志的酒坛一号!1996年5月。”贴在坛子上,再用透明胶一层一层覆盖上去,严严实实的。酒坛二号、酒坛三号、酒坛四号,一个个登台亮相,反正也是无聊。

二十多年后,我在阳台上又看到了那些浩荡的酒坛子,圆珠笔字迹,被灰尘模模糊糊地覆盖。那个曾经贴纸条的小女孩长大了,她离开老虎沟的家很久很久了,甚至没有耐心再爬上楼到处看一看。那些慢慢拖出来的成长痕迹,总是依稀可见。那些字一颗一颗的,稚嫩而又饱满,在黄色纸条上,等着再去翻开水色天光的童年。

奶奶很少给我打电话,但凡打电话,总逢一些在她看来是大事的日子,比如谁的生日、气温骤降、开学、放假……奶奶心胸博大,总在幸福地自嘲:“我老太婆好得很,吃了睡,睡了吃。每个月还有几千块钱拿,国家对我们好得很。”——没有酒喝的日子,她更显得和蔼可亲,用平静抵抗寂寞。每一个早晨,她都会勾着腰慢慢走到阳台边上,站在阳光能晒到的方块里,看着老虎沟公路上二中学生们的明朗背影,久久不愿进屋。是的,听着青春而激情的喧哗,生活并没有凋敝下去。

回武汉后,我总会惦记奶奶此时在干什么。是不是站在阳台,和酒坛子一起凝视远方看得见的山影,然后陷入长时间的回忆。或者端着一杯苦茶水,慢吞吞地坐在床上看电视。

我在电话里问奶奶。奶奶开心地说:“我在看电视新闻——”

“有人来看你不?”

“嘿!大家都忙得很,看我做啥子?”

放下电话,我意识到自己又蠢又笨!奶奶的腰已经快弯成一张弓了,还能干什么。

奶奶是明智的。看新闻,好像置身于整个世界中,体验着搏动的生命,从不曾走散过,寂寞过。

再想想,我是不是有点敏感了。奶奶生活里的平静,远远比我想象的更平和、更乐观。

有一天,我走出大山,想去看看更远的地方,那里到处都是平原地区新鲜的面孔和口音。我总以为我分辨清了家乡的一切,我骄傲地说,我们老家的黄酒很好喝。有时,我会网购一大壶黄酒送给外地的朋友。网页里写得很清楚:小曲黄酒是房县黄酒,入口清甜,口感细腻;大曲黄酒是郧县黄酒,略显苦涩,口劲更大。

都怪我没有再认真一点,事实上,我从来都忘记问,奶奶到底喝的是什么酒。回十堰的日子,我频频提着黄酒去看望奶奶,她总高兴得眯眼笑,神清气爽,尽管那是随机买的黄酒。奶奶说:“我孙娃子给我的,我都喜欢。”她给过我无数的机会,而我却一无所知。

后来我才知道,奶奶只喝郧县黄酒,而感情慢慢开始倾斜,到底是为什么,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如今,似乎也没有哪一种酒能让她再痴迷。

大山在慢慢被掏空,里面深藏的珍宝,层峦的阴翳,落进城市的怀抱里。尽管它们轮廓依旧,甚至比从前更显绿油油的生机,但却是毋庸置疑的单调。一部分人埋进了大山,不再是大山的主人;一部分人留守在城市,平静地衰老下去。那据说是祖传秘方的黄酒大曲,被慢慢遗忘了。

2014年后,奶奶不再喝黄酒了。对的,黄酒从没有丧失它的醇厚苦涩,只是,她的舌头渐渐衰老了。疾病也应时而至。她的世界越来越小,她要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多。床头柜边摆了一排小药罐,它们装着一肚子的药丸,像一颗又一颗珍珠,修复着奶奶苍老蜷缩的身体。

奶奶在一场大病里苏醒,也存活了下来。她倒不曾悒悒,依旧乐观祥和。医生说,只要坚持吃药,就是平安的。

我又一次回十堰去看望她,那是她戒酒后的第一次见面。我买了一壶真正的郧县黄酒,带给了她,演技拙劣地想弥补从前的失误。

那次见面,关于生病和康复的话,我们说得轻描淡写,几句就一带而过。我钻进到处是霉斑的厨房,找来两个碗,把酒斟进碗里,混沌在下沉,醇厚和甘冽的气味冒上来。要是甜一点就好了。我端起碗的那一刻,再也忍不住,悄悄地哭了,一滴一滴的眼泪掉进了碗里。我在心里大喊着,奶奶,一定不要走,不要离开我!

从前一起喝黄酒的人,一个一个都走散了。一直走到了生命的边缘,我再也没有看见过他们。我忽然想,奶奶也许真的不爱黄酒了。这一路,她把行李越丢越轻,无比安宁,甘愿没有惦念地继续走啊走。

举起大碗,摇晃着金色的汁液。“来,干杯!”我们假装在喝。其实只是闻了一闻。我们聊一阵天,我就说一声:“干杯。”装酒的大碗碰撞,浇灌了一年一年的香樟树。那是家乡的树,它们长在心里,长在十堰的记忆里。它们郁郁葱葱,结满了甜蜜的果实。糯米散发出的清苦气味,又在房间里弥漫,久久的。老人眼神水亮,皮肤泛着清醒的光泽。黄酒汁水有了自己的呼吸,呼唤着老人的名字,它们把记忆激活了。老郧县黄酒就是奶奶的记忆,她的目光在酒水的深处明亮着。黄酒把奶奶捎带回了二十多年前,甚至更远,像讲述一个长长故事。这些年,奶奶独自一人,颤颤巍巍地走着,内心却又苍翠如青松,攀爬上了整座山脉的记忆。

我沉默着伸出手,用指尖触摸她枯糙的手背。和她的双手重叠,好像这段记忆也属于了我。

责任编辑 离 离

相关热词搜索:;

人间有爱人间有爱字篇五

;

芦    苇

我们在泥沼里相遇

获赠一套深陷的美学

与水为临,水映照着我们的躯壳

风一吹,形神俱裂

被那些永不到达的未知吸引着

构成了我们立于泥沼的勇气

每一道粼粼波纹里

都暗藏了一个独立王国

似乎可以抗衡虚空的浩渺

正是这种抗衡

将我们艰难地保留了下来

免于昏睡,滩涂之上的鸟儿

都飞走了,留下几根羽毛

垂首,在来去无由的世界

用一根空管续命,星空既高远

又危险,我们头顶翎羽

目睹饥饿鱼群向更深处觅食

给自己带来思想的光辉

春天,病人手记

语言越来越简朴,应该是

一个诗人越来越坚定的美德

从前,他逼迫着你去认同

繁花与群星那些虚幻的华彩

而现在,他呈现出黝黑枝丫

供你们选择和错过

而一旦有人爱上,必定恒久

在一个个乱糟糟的瞬间

会有一个核心从未被改变

从一场噩梦中惊醒,有一种

仍在此地的侥幸怦怦撞击胸口

你未被带走,你还可以回来

但没有什么能够证明这些

甚至证明也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醒来,就去提篮买菜,沐雨觅食

认同了与死亡同行即可心安地看着

你黑色枝丫间有群星过境

怀  人  篇

人的一生中,大概在梦里

会把所见过的人都见一次

把所经历过的事再经历一遍

下午,删除了两个微信诗友

他们数月前就离开了人间

他们已看不到窗外的阴雨

以及深陷在雨水里的我

但我还是会偶尔看见他们

就像每一只鸟都是同一只鸟的

幻影,每一棵树

都是同一棵树的分蘖

从这个方向来看,我们每个人

都是同一个人,没有人会死

只有那永恒的自己和自己反复地告别

深    秋

正午,对面楼上的木匠突然

大声唱我的快乐就是想你

他手中的气钉枪“啪啪”响个不停

另一个木匠在取笑他

也没有停下手中的锤子

我从听觉中捕获这些画面,看不到

他们的动作以及怎样的表情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零星雾霭

从早晨到现在还没完全散尽

树木也收回了它们之间握着的手

有一种存在的寂寞感

在秋天尤甚,在木匠的歌声里

在他们的气钉枪和锤子里

晚上十点,在黑鱼沟

每天晚上十点

我都会站在公路边等待

放学骑车归来的儿子

有时也会踱到坡上的黑鱼沟闸桥上

在那里站立片刻

如果天气好,可以看到

星空流转月光仁慈

渣土车一辆接一辆震动桥身

扬起的灰尘在月光下能清晰地看到

它落到路边的树上和河里的水葫芦上

也落在我的身上

我也会戴上连衣帽站在某棵树下

冬雨洗过的道路湿亮湿亮的

从弯道那边延伸过来

让我明白雨也自带光芒

那些经过雨水的人也经过我

他們向光线源头走去

我仍站在原地,我四十五岁了

已心无旁骛,月光照着我

我就是月光,雨水落下我就是雨水

新  一  天

每天都是赖以活命的一天

楼上阳台滴着水,吊兰

在清晨的光线里弯曲下来

整晚咳嗽的人突然安静了

对面楼下有个小诊所

坐满了打点滴的人

我从诊所穿过去像一阵

掠过他们的微风

马路那边是失眠的湖水

不,也许它还在做着梦

水面氤氲的薄雾正是梦的色彩

空中缭绕的线条向我伸出手

我握住了它们,也握住

我们共同的赖以活命的一天

责任编辑林 芝

相关热词搜索:;

人间有爱人间有爱字篇六

同事间不宜讨论什么?同事间不宜说的话题?同事间的相处大有学问,下面就一起看看同事的相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政治。政治也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关于国家、政府、执法机构等的相关消息和说法都是不宜出现在办公室里的内容。尤其当你身处外企之中,工作同伴可能来自美国、法国、墨西哥、俄罗斯、日本等等不同的国家,谈论政治也许会让彼此的立场很尴尬。

你和爱人、孩子、父母之间的一些问题。当你在与同事或者上司谈论家庭中的烦恼时,他们很可能会就此怀疑你是否会因为这些事情耽误了工作。谈论家庭问题会同样还会暴露你的弱点——你肯定不想这样,尤其是当你还坐在领导者的位置上时。

你的职业志向。在办公室里大谈特谈你的职业抱负,或者如何渴望去个大公司,肯定会让同事和上司对你的忠诚产生怀疑。如果你想在当前的公司得到提升,那么要记着,用行动去说话。出色地完成工作,让老板知道你期望得到晋升,但是不要让这件事成为办公室茶余饭后的消遣,以防那些有心人知道你的打算。

健康问题。别在办公室里谈论自己的健康问题。如果你这么做了,那么你的上司和同事就有理由怀疑你能否继续胜任目前的工作。当然,如果健康问题严重到必须请假的'话,你就得跟老板好好谈谈了。但是请记住,无论怎样,没有人想听有关你的疾病的那些鸡毛蒜皮的事。

宗教。在办公室里,别和同事谈论你的宗教信仰或者是你对其它宗教信仰的看法。宗教信仰是非常隐私的事情,每个人都对这方面的事情比较敏感。尤其是当你置身于一家国际化多元化的企业时,你的同事可能来自世界各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绝对不想听到你对自己的宗教高谈阔论。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乡村田野作文字 乡村田野作文字(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乡村田野作文字(九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乡村田野作文字(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最新走进田野作文字优秀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2023年走进田野作文字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

    2023年人间有爱作文共多少字 人间有真爱作文(四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人间有

    2023年参观大桥心得体会(优秀8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

    2023年有志愿者活动体验 志愿者活动体验报告(大全十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

    2023年志愿者活动体验作文 志愿者活动体验日记(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最新志愿者活动体验感想(汇总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