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人教版(通用8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梦幻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人教版(通用8篇)

爱国标语具有教育和引导社会公众增强爱国情感的功能,它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措辞恰当,用词亲切真挚,能与人心产生共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爱国标语案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辅助。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99~102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中,理解长方体含体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高的乘积,进而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1立方厘米小正方块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4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课件出示)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须要常备身边的,聪聪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经常带在书包里比较方便呢?为什么?(小本的字典。体积小)

其实刚才我们在比较他们的什么?(比较它们的体积。)体积指的是什么?(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反馈交流,得出: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理念依据:通过练习,使学生感知:体积是由体积单位组成的,要求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切一切、数一数小方块的方法。这既是对上节课体积单位的复习,也是这节课的教学起点。

3、师:是不是我们都可以用切一切、数一数小方块的方法来求一个物体的

体积呢?

4、学生讨论讨论后使学生明确: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往往不能用切割的方法来求长方体的体积。如:字典、洗衣机的体积、电脑主机的体积等。理念依据:从实际情况考虑,让学生体会到,要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必须有一个新的方法才能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4)

先利用多媒体将上环节使用的图(1)动态变成图(2)

生:长方体的宽和高都不变。长变了,表面积变了,体积也变了。教师继续把图(2)动态变成图(3)

生:长方体的长不变,高和宽都变了,表面积和体积也变了。教师也不做评论,再把图(3)变成图(4)

生:长方体的长、宽、高都变了,表面积和体积也变了。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和什么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有关)

7、再次猜想

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都有关系,进而大胆的提出猜想)

三、动手实践、验证猜想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1、提出小组合作要求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你们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摆的时

、观察每个长方体的“总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

数”分别与这个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然后把数字记录在表格里面。

2、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开始操作、计算、记录、思考、讨论。(出示课件:

师:请各小组同学利用你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3种长方体,并把有关数据填到表格中,好吗?生:好!

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第一组:把12个正方体摆成3排,每排2个,摆2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

第二组:把15个正方体摆成1排,每排5个,摆3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3厘米,体积是18立方厘米。

第三组:把24个正方体摆成3排,每排4个,摆2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24立方厘米。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解说也非常到位!真是一位小老师!谢谢你!师:通过这几个小组的拼摆再加上刚才xxx的讲解,同学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略感疑惑)

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结合课件中出示的表格边指边说)摆每个长方体的“总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分别与这个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先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

4、学生进行短暂的讨论后进行了交流。

生1: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摆这个长方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生2:我想补充一下。从我们填的表格中就可以看出,每排摆几个,长方体的长就是多少,每层摆几排,它的宽就是多少,一共摆几层,高就是多少。

生4:只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就能知道一排摆几个,摆几排,摆几层,就知道体积了。

生5:如果是教室的体积你怎么摆?

生6:老师,我觉得根本就不用摆了!只要量出长、宽、高就行了。

师:(疑惑状)什么叫量出长、宽、高就行了?谁听明白了?能结合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吗?生7:老师,我明白了!量出长宽高就相当于是知道了一排摆几个,摆几排,摆几层。所以,用长乘宽再乘高就是教室的体积。

师:原来是这样啊!(面向生6)xxx,你同意他的解释吗?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5、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相机将表中“总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下面显示出“体积、长、宽、高及相对应的单位。”)

(1):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实验数据汇总了这张表,我们一起来观察。师问: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汇报交流: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摆这个长方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每排摆几个,长方体的长就是多少。每层摆几排,它的宽就是多少。一共摆几层,高就是多少。(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小正方体的总个数=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学生动笔算一算每一组的长、宽、高相乘的积,算后汇报。

(3)引导学生把计算结果与记录表中的体积进行比较,发现长×宽×高的乘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4)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

(5)字母表示: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abh板书:v=a×b×h=abh学生齐读公式。

6、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解决课前猜想(算字典的体积)7、迁移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再次尝试:一个长方体提问怎样求它的体积。

课件出示:图形变化成正方体提问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学生小组讨论。

哪个同学愿意说说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教师说明: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表示3个a相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二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经历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并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经历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发展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乐趣,学会与人合作。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一个长方体拼制模型

4.标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二、学习“体积”、“体积单位”的概念

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个长方体石块,你知道它们哪个大吗?那你有什么办法?

演示书上的实验,得出:土豆占的空间小,石块占的空间大。

4、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到什么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自学14页中间部分。

5、学生汇报:

(1)常用的体积单位

(2)拿出课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说说哪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3)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老师用3根1米长的木条搭成一个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墙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

6、摆一摆:用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下图中不同形状的模型,你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见教材)

得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

1、猜一猜: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跟什么可能有关?

2、实践:拼摆长方体,四人一组,用不少于16块小正方体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

3、小组合作:学生四人一小组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思考:

(1)每排摆几个?每层摆了几排?摆了几层?

(2)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3)这个图形的体积是多少?

4、汇报实验结果

每排个数

每层排数

层数

小正方体个数

所拼长方体的体积

5、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填写的各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正方体的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

‖‖‖‖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6、学生汇报,交流,板书

读题,思考:求砖的体积就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什么?利用公式,直接求出体积。

四、知识迁移推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师:根据这种关系,你能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2、师生共同归纳: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a×a=a3

师强调: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3a表示3个a相加。

3、应用公式:

例题2: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厘米,这块石料体积是多少?课堂小结

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体积是24立方厘

米。()

米)()

(3).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一样

大。()

板书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正方体的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

‖‖‖‖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这5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就是为您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三

长沙开福区自安小学      石将敏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内容及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2)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与宽。

教学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展开的教具、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

(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上、下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这个长方体   左、右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3、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

二、实践探索

1.个别学习-------表面积的概念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学生试着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塑料片的面积

(1)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学生分组研究计算的方法。

(3)找几名代表说一说所在小组的意见。

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

6×5×2+6×4×2+5×4×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解法(二):(是先算出上、前、左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

(6×5+6×4+5×4)×2

=74×2

=148(平方厘米)

(4)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实践

做第26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列式算出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结论: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五、课堂练习

做练习六的第1、2题,学生口答,学生讲评。

六、课后实践

做练习六的第3、4题在作业本上。

旁批:

后记: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四

课题二: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填空:1、        叫做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

师: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出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提问:请你数一数,它的体积是多少?有许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实验:师生都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按第32页的第(1)题摆好。

观察结果:(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板书:长方体:长、宽、高(单位:厘米)

4   3   1

含体积单位数:4×3×1=12(个)

体积: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个1 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

同桌的同学可将你们的小正方体合起来,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摆2层,再看:

(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同上板书)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 = a×b×h=abh

应用: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学习--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思考并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结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3

说明:a×a×a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应用: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1)先让学生标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再根据公式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3)集体订正。

2、做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3、做练习七的第4、6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七的第5、7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五

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及训练

重点

理解底面积。

仪器

教具

投影仪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0页的“练一练”。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三的第9、10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11、12、13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统一计算公式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索研究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统一起来。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2)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底面积的含义,统一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       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

(3)正方体的体积=                。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 = sh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把这根木料竖起来实际上就是什么?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七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七的第10、11、12题。

旁批:

后记: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七

课题三:

教学要求  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底面积。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       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

(3)正方体的体积=                。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 = sh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把这根木料竖起来实际上就是什么?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七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七的第10、11、12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系统化的整理,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形体特征的认识,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能熟练地掌握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用形体知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情感与态度: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并积极与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勇气。

教学过程:

一、假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对话,教师要引导注意安全与游泳前的准备运动等等的相关的内容。

指名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反馈,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注意凡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给于一定的评价性的肯定,同时要注意正确思想的引导。

二、自主合作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让学生每四人一组小组动手合作列出知识纲要。

小组的成果开展反馈并给于展示(可借投影仪)

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述:现在在请你们为学校设计建游泳池的方案?

你们认为建游泳池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说一说。

出示教师的几个问题:

(1)游泳池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米?

(2)池占地多大?

(3)挖出多少的土?

(4)池内的四周和底部用什么铺,要铺多大的面积?

(5)要放入多少的水?

小组反馈合作的结果

四、开展激励评价,体验成功喜悦

师述:你们说一说哪种好呢?

第9课时实践活动粉刷围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粉刷围墙的实践活动,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引导学生准备测量、明确分工、解救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在利用数学知识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利用数学知识科学地知道生活,感受成功。

教学重点

整理分析和比较信息,制定方案。

教学难点

策略多样化后的优化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再现,激趣导入

师:(课件出示围墙的污点和裂缝)大家看到这些图片想说些什么?(生争相发言)老师听出来大家都根热爱我们的学校,看来粉刷围墙势在必行。这节课我们一定要拿出一份可行的方案,解决这个问题。(板书题目:粉刷围墙)

二、集体规划,确定步骤

1、确定研究步骤

作为粉刷围墙工作的小工程师,你认为应分哪几步去完成这项工作呢?(生回答)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确定研究步骤

(1)调查相关数据信息(包括粉刷面积、涂料费用、人工费用等)。

(2)选择信息综合计算,得出粉刷草案。

(3)整理研究结果,呈现出书面粉刷方案。

三、引导学生汇报课前调查情况

师:课前各组已经分头去调查了相关的粉刷信息,请大家以组为单位汇报搜集到的信息,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可以互相补充。

1、分组汇报

(1)调查粉刷面积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明确围墙的长、高,并汇报计算面积的准确过程。

(2)调查涂料价目的小组汇报外墙涂料价目调查情况。

(3)调查人工费用的小组汇报人工费用调查情况。

2、指导学生计算人工费用及涂料数量。

(1)学生独立计算人工费用及涂料数量。

(2)集体订正。

四、小组合作,制订粉刷方案

涂料型号不同,价格也不同,到底该选择哪种涂料?一共要花多少钱?怎样做才能有实用有美观呢?请各小组同学合作,拿出你们认为最好的粉刷计划。

1、小组合作综合分析

2、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体现策略多样化,展示学生的多种方案。

3、优化选择

4、学生独立计算买已选涂料粉刷一共需要的费用。

5、书面整理并呈现粉刷围墙的方案。

6、对方案的润色和个性化设计。

五、课外延伸,完美计划

六、全课总结,感受成功

相关范文推荐

    实习工作中的员工自我鉴定(实用8篇)

    即兴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应对突发情况和灵活思考的能力。即兴表演需要艺术家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迅速捕捉到细微的变化和线索。探索即兴表演的魅力,以下是一些精心

    最新四年级五一假期日记(精选8篇)

    在典礼中,人们会进行礼仪动作、致辞或演出等,以表达敬意和祝福。典礼的流程安排应该合理,注重仪式感和凝聚力的营造。通过以下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典礼致辞的写作技巧和表

    读机器人有感(模板7篇)

    公司宣传语是企业在宣传和推广中使用的一句简短而有力的口号或标语。语言生动: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词语,让人更容易记住和理解。小编整理了一些创意十足的公司宣传语,

    读美术新课标有感(优秀8篇)

    诚信是一种职业素养,它对于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是必备的。坚持诚信的人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损害他人利益。这些诚信总结范文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探

    保护地球演讲(优秀16篇)

    加油稿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文章,能够给人以动力和勇气。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一篇感人的答谢词,不妨参考一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答谢词范文,或许能够帮助到你。保护地球演讲篇

    2023年小学六年级班级管理工作总结(模板15篇)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几篇导游工作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与借鉴。小学六年级班级管理工作总结篇一

    2023年标准创业计划书(实用8篇)

    通过读书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学期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能给大家制

    2023年写给高三女儿一封信最暖心的话(通用11篇)

    征文可以帮助人们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个人的写作水平。写征文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和写作技巧,但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风格和个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

    2023年青年演讲稿题目(优质9篇)

    奋斗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没有任何捷径可以替代。通过学习下面这些演讲技巧的范文,相信你能够在自己的演讲中获得更好的效果。青年演讲稿题目篇一各位老师,同学:大家

    2023年给朋友的一封信 写给自己的一封信心得体会(精选17篇)

    人生总结是对过去所做决策和行为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进自己。最后,总结时要注意避免主观色彩的过多夹杂,保持客观和中立的立场。以下是一些人生感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