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飞雪

无论是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还是在企业的年度大会上,一篇好的讲话稿都能让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以下是一些经典讲话稿的摘录,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不同的演讲风格和思考方式。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班主任老师表达自己的教育心声。我叫于雪梅,来自大连格致新校,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一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老师。

多少年来,和各位老师一样,我在自己的班主任岗位上兢兢业业,辛勤付出,可使终没有在教育教学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曾几何时,面对着调皮厌学的孩子,我们一遍遍的苦口婆心,效果却微乎其微;曾几何时,面对着繁重、复杂的,纷至踏来的各项工作,我们的心里接受能力几近崩溃;又曾几何时,一些因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孩子的家长被我们请到学校,一通数落,看着家长那无助而又求助的眼神,我们选择了躲避,因为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也是在未知中探索。

人们都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正是这最小的主任,每天却要处理着纷繁复杂的工作。课堂上,我们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形式,和学生一起寻找知识的阶梯,课下,我们更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走进他们的心里。大到教育教学,组织班级活动,小到教室物品的摆放、收费手册的处理,各种任务,各种压力常常让我们身心惧疲,怎么办,是选择抱怨逃避,还是改变心态,做一名阳光快乐的老师呢?相信明智的我们都会选择后者。阳光是温暖的,博爱的,也是平等的。我们的幸福来自阳光的心态、宽广的胸襟;来自心灵的温润,高雅文化的滋养;更来自于善待每一个孩子、用爱心开启他们的心灵之窗;来自于善于享受精彩的课堂。

今天,在这寒冷的冬季里,我的心却是火热的,因为我知道:我们区的阳光?幸福?和谐工程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项目就要启动了,这次培训无疑会给我们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为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带来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

如今,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人格能否完善发展。无数事实证明,某些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家长在教育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能够多一些理智、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科学的指导,很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作为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指导我们的家长如何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子女,家长们需要的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并不仅仅是老师平常所提的出孩子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相信到那时,教育过程中很多不和谐的音符全部会化成优美的乐曲。

当然,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但正是在这挑战当中,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之中,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记得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写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今天,我想说:班主任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教师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平凡而普通的群体,却在创造着和改变着教育的历史。为一名班主任,我很幸福!

电影《非诚勿扰2》里有一句台词发人深省:活着是一种修行。我认为: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修行!

亲爱的老师们,为了我们的修行,为了更多的家庭能够和谐幸福,也为了自己的工作能够更轻松自如,让我们拥有阳光心态,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想信到那时,我们的工作会更有力,更光彩!

谢教育局、进修学校的领导为我们这次班主任培训所付出的种种努力。最后祝所有的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我们的学习能够轻松、愉快!

谢谢大家!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二

大家好,很多人看到我上台的时候拿了一个苹果,要说这世界上的苹果论品种那还是真不少,但要数科技感最强的还是这一款。据说新款的6s已经突破了千万台了。说道苹果公司,很多中国人是从20xx年的智能手机开始认识的,它的出现迅速成为了时尚界年轻男女的新宠。从1977年苹果公司推出的第一台个人电脑到时至今日备受推崇的智能电话,苹果公司无不告诉我们商业的成功,源自不断的创新与突破。

当今,世界的飞速发展,也给我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有人说中国的苹果不值钱,果农们辛苦一年的钱换不来几个这样的苹果,于是就有人提出了我们缺乏创新意识的观点,甚至把矛头直指中国式教育。的确,中国没有发明苹果手机,面对苹果数以亿计的丰厚利润,我们确实有些望洋兴叹。而我认为中国并不是一个缺少创新意识的国度,从本质上讲,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正是有了创新,我们才生生不息。埋怨国人不去勤奋思考不对,妄加指责中国式教育更没有道理,如果非要讨论我国的教育问题,我想我们只是在教育上缺少一点点的引导和把握时机。

小时候的我可以说是一个绘画天才,家里几乎能作画的地方都留下了我的墨宝,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我的作品每次都能赢得老师和亲友的赞誉。但是父母并没有在我最富有想象力的年龄对我加以引导和培养,于是我的绘画水平到现在还停留在小学三年级。如果有人在这时发现了我这一突出的才能,我的人生是不是有所改变呢?我不能埋怨父母,因为我的父母和绝大多数父母一样追求有效成绩是他们的目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如果没有苏洵巧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怎么会诞生笔力纵横,豪放洒脱的一代文豪苏轼,如果爱迪生的母亲没有为这个所谓“不务正业”的孩子开辟实验室,怎么成就一个发明大王,如果没有母亲对钱学森忠诚于祖国人民的教育,怎么会有后来人人皆知的中国导弹之父。可见,正确的引导是使一个天才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如今社会知识爆炸,竞争力明显增强,许多年轻的父母认识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婴幼儿早教应运而生,家长们对学区房趋之若鹜,煞费苦心的选择重点高中,特优班,绞尽脑汁的搜集老师的个人资料。家长们的做法可以理解,但盲目的跟风又有些不那么明智。家长们把孩子教育全盘推向了社会,但却忽视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家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就像一株树苗,不对他修枝裁叶,他就难以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一条河流,如果不对它进行综合治理,它就会洪水肆虐。如果方仲永的父亲可以适时的引导自己的孩子让他继续深造,那么北宋又可以出现一位文学巨匠。如果江淹可以笔耕不辍,那也不会有江郎才尽这一千古名言。如果李天一从小就接受严于律己,戒奢戒糜的教育,他也不会在年仅18岁时就锒铛入狱。想一下,由父母带给孩子的教育是多么重要,如果说为孩子购买教育产品是为了不输,那么合理,正确的家庭教育就是一场人生的投资。

孩子是一张白纸,这张纸上能画出什么样的作品,要看教育者怎样施教。我们只是没有苹果一样的公司,但我们并不缺少富于创造的人才。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开拓思维,注重引导,才能让人才发挥潜能。没有养料的土地生不出丰硕的果实,没有接受教育的人,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孩子是希望和未来,培养孩子,就从你我做起。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引导学生发挥个人潜能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的学生缺少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甚至没有人生理想,考取名牌的大学可能成了他们的终极目标,但是大学毕业才是人生刚刚开始啊,假如我们不急功近利的去追求一时的成绩,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指导孩子们的人生,是不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会拥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中国教育并不落后,因为它符合我们的国情和文化历史。创新也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不能一时心血来潮,它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人才的储备。当前,我们只是没有苹果一样的公司,但并不缺少富于创造的人才。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能存有功力之心,要放眼未来,格局广些,步子大些,仔细观察和发掘学生们的潜能。中国的未来在孩子们的身上,孩子们的未来是由我们挑起的,没有养料的土地生不出丰硕的果实,没有正确引导的学生,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让我们携起手,共同努力,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三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早上好!

两个孩子之所以能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是因为采取了对孩子比较适当的教育方法。

首先我觉得孩子的学习环境特别重要,在家里应该为他们营造一块属于他们的学习小天地。

孩子从小学开始一直要到高中毕业才离开父母到外地读大学,整整十二年的光阴,孩子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1998年我搬到新居之前就在阁楼上为他们制作了一人一套书橱加写字台的组合家具,学习时一人一间房间,互不干扰。在比较大的书架上,不断为他们增添他们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我自己书房里的藏书也不断更新,让他们能自由地挑选自己愿意读的好书。有一次孩子的学校里要他们统计一下自己家里有多少本工具书,结果他们把所有的工具书加了起来一算,竟然有一百多部。新世纪开始了,有电脑了,有网络了,我们起先买不起电脑,就从游戏房买了一部淘汰的二手电脑,我们三个人一起学习使用电脑,通过网络我们也学习到了许许多多东西。有了电脑,仍然不能忘了阅读。我每天必定会买一份《扬子晚报》,每半个月必定会买一本《读者》,(《读者》是从创刊号就开始买了)我没有规定他们必须看,但他们就是喜欢上了这一份报纸这一份杂志。争着阅读,抢着看。这是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的事情,因为能阅读,喜欢阅读这是会影响人一辈子的。我还带着孩子走出家庭,到社会这个大学校里学习各种需要学习的东西,比如先后到娄葑图书馆和xx市图书馆办理过借书卡。我还带着他们到xx参观各种博物馆,比如xx博物馆、xx科技馆、xx市城市规划展示馆、xx自然博物馆、xx植物园等等,其中xx博物馆与xx科技馆给他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孩子的课外阅读特别重要,课外阅读搞好了,一定能给他的课内学习带来非常大的益处。我们课堂里学习的内容不是孤立的,它与我们课外所了解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课内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往往是由于自己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宽,所谓的知识链没有好好地铺设好。这方面我认为家长应该负起这个责任,多多陪同孩子一起学习,多多创设一些比较好的学习机会,并且愿意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二个体会是,建立良好的学习制度与纪律,努力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带xxxx届这一批高中生时,某个星期天,我到十全街附近的一位同学家里家访,看到那位同学在家里特别的无聊与空闲,看电视,这个频道扭到另一个频道,真的是无所事事。这就突然引发了我的一个想法,如果能规定孩子在家里有一个学习的制度,必须每天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那多好啊。当时我就在自己的班级里号召同学在业余时间建立八小时学习制度。这个想法还真有人响应呢。我的同事,毛医生的女儿曾经尝试过,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我的一位学生,于欣悦,进高中时只有606分,后来就是以本一的资格考取了苏大英语法语双语五年制的班级,现在在法国攻读语言学博士。

我就把这样的想法也带到了家里,给两个孩子做起了思想工作,我说我的学生开始要在休息天每天学习八小时了,你们看怎么办。两个孩子说,他们是高中生,我们是初中生,我们学习六小时好不好,我说很好啊。能坚持六小时也不错了。他们能接受这样的理念,我非常高兴。但坚持下来确实不容易。有人说,养成一个习惯必须要21天才行。如何才能使他们能坚持下来呢? 其实真的要让他们坚持下来,只有父母坚持,他们才能坚持。特别是开始形成制度养成习惯的阶段比较重要。这方面由于自己是做教师的,有个优势,那就是与他们的休息是同步的,双休日在一起节假日在一起寒暑假在一起,只要我坚持他们就有坚持的可能。特别是我那时放弃了我的朋友圈,放弃了我的夜生活,放弃了我的业余爱好,全心全意陪同他们,怎么能不成功呢?还有就是作为老师我也要不断地学习,他们在学习,我在备课,他们看电视我与他们一起看,他们要去新华书店文化市场买书,我陪着他们去购书。反正我愿意化时间与他们在一起。按照现在有一个词语比较流行,那就是守望。我陪着他们其实就是一种守望。守望着他们学习,守望着他们成长,这样的守望一直坚持到他们高中毕业。

回顾这十多年的陪同与守望,我觉得是十分有意义的,也非常让人感到幸福快乐的。在这种坚持中,让孩子懂得了学习的快乐,也品尝了学习的艰辛,让孩子懂得了坚持的意义,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一旦放飞了他们,我们就能放心他们在外地读大学,他们就能更自觉的投入完全自主的学习,更加珍惜来自不易的学习机会。四年大学,他们两人几乎每学期都获得了奖学金,儿子还得过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大学毕业,儿子既获得了国内保送中科院xx生化所的硕博连读资格,又获得了美国两所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女儿立志读名校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考取了澳洲八大名校之一的莫纳什大学的硕士。

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三个体会是:孩子成长与家长的成长是同步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尤其是父亲的影响力特别大。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我妻子长期是做销售工作的,经常出差。再加上我的教师职业原因,与孩子是可以同步的,教育孩子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我的身上。

两个孩子是有差异的,性别差异是明显的,男孩子就是喜欢玩汽车打游戏,女孩子就是喜欢娃娃和看综艺节目。智力差异也十分明显,出生时儿子六斤半,女儿只有五斤,决定了儿子开智早女儿比较晚,学习的能力明显有差异,女儿相对滞后一点。因此起先在儿子身上投入的精力多一点,比如每周要送他去参加奥赛培训,还比如要让他去学习弹钢琴等等,而女儿就不愿去,但长大以后还是怪我们没有好好培养她,这是一个教训,其实我们也没有精力和财力去照顾到另一个成长发展相对晚一点的孩子了,这方面女儿也是充分理解的。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我在05年的六月,我的生日那天,他们两个高考以后飞到海南去的那天,我买了一支长笛作为礼物也作为弥补赠送给女儿。

这里我要多说说女儿的成长。女儿进小学时,一加一等于二还不懂,而儿子数字概念已经清清楚楚了,在班级里,儿子名列前茅,而女儿排在末尾。到了小学毕业时,女儿稍稍有了进步,估计到了中游。初中毕业,他们的分数差异:儿子637分,女儿586分,差了50分左右。我一直担心女儿会考不上大学的。所以曾经一度想让她到澳洲去读高中,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儿子理科考了600分,女儿文科考了526分,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女儿读了本三,但进了最好的本三。在南大的金陵学院,也让女儿体会到了被别人瞧不起的滋味。所以发奋要考名校改变自己命运。考雅思的过程中她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尝到了勤奋学习的甜头,持续努力,一发不可收。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心仪的大学。在等待去澳洲留学的日子里,学会了弹钢琴,从网上自学弹奏钢琴居然成功。曾经在日记里骂过我两次的女儿也学会了表扬父亲了。一次是qq聊天中说我是最棒的爸爸。他将我与她的室友的爸爸作比较,觉得我是对子女是比较负责而愿意付出的。一次是电话里,我说她在澳洲为了取得绿卡而一次又一次考雅思,想考到四个7分,非常辛苦。她回答说,爸爸你工作这么卖力,我们能不努力吗?当时我听到了这样的话,简直是幸福得不得了,女儿的赞扬太珍贵了。我感动得几乎要流下眼泪来了。这说明了一个父亲在儿女心里的分量,也说明了父亲的所有努力没有白费。其实我要感谢女儿的,她的成长与进步一直是我做好班主任的生动教材,她从一只小丑鸭变成了小天鹅的事实,真的教育了我,我应该如何对待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那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我也将自己在学校里取得的成绩与荣誉第一时间告诉我的两个孩子,让他们也感觉到我还在进步,比如我们家庭被评为xx市第四届百家健康家庭称号,我就及时告诉他们,说这里有你们的功劳,有你们的付出,以此来激励他们坚持努力。

家庭教育是幸福家庭的保障。这是我从自己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得到的深刻体会。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得到比较理想的教育,并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一方面是对社会有贡献,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家庭的贡献,因此培养好孩子就等于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我还想向大家报告好消息:儿子与儿媳都是博士生,儿子推迟博士毕业的时间,准备与妻子一起明年毕业,妻子争取当一个住院药剂师,儿子读博士后,立志成为大学教授;女儿自从到澳洲以后,立下三个志向:工作自己找,绿卡自己拿,男朋友自己挑。目前这三个志愿都已实现。依靠自己的努力开辟了一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因为未来的女婿也是一位博士毕业生,从各方面看都是非常优秀的有为青年。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位家长的点滴体会。我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了我有经验也有教训的家庭教育实践的故事, 我真心祝愿在座的家长们,努力实现家庭幸福的梦想,就从新草桥起航,带着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地驶向美好的未来。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四

我的两个孩子其实是非常普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与大多数孩子一样。幼儿园时做过智商测试,都是“良”而已。小学读的是一般的学校,马医科小学,根本不能与实验小学相比,初中更是无奈,读了一所农村中学:娄葑中学,因为离家里比较近。读高中完全是凭分数,儿子考进苏高中,女儿考进了~~第二高级中学,是一所三星级中学。高中毕业,儿子考进了吉林大学生物制药基地班,女儿考进了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属于本三院校。他们在这个漫长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我从来没有为他们请过家教补过课,也没有让他们参加什么集体补课班,更没有请一对一的老师为他们开小灶。完全是让他们听从老师,按部就班地学习,努力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两个孩子之所以能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是因为采取了对孩子比较适当的教育方法。

首先我觉得孩子的学习环境特别重要,在家里应该为他们营造一块属于他们的学习小天地。

孩子从小学开始一直要到高中毕业才离开父母到外地读大学,整整十二年的光阴,孩子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1998年我搬到新居之前就在阁楼上为他们制作了一人一套书橱加写字台的组合家具,学习时一人一间房间,互不干扰。在比较大的书架上,不断为他们增添他们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我自己书房里的藏书也不断更新,让他们能自由地挑选自己愿意读的好书。有一次孩子的学校里要他们统计一下自己家里有多少本工具书,结果他们把所有的工具书加了起来一算,竟然有一百多部。新世纪开始了,有电脑了,有网络了,我们起先买不起电脑,就从游戏房买了一部淘汰的二手电脑,我们三个人一起学习使用电脑,通过网络我们也学习到了许许多多东西。有了电脑,仍然不能忘了阅读。我每天必定会买一份《扬子晚报》,每半个月必定会买一本《读者》,(《读者》是从创刊号就开始买了)我没有规定他们必须看,但他们就是喜欢上了这一份报纸这一份杂志。争着阅读,抢着看。这是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的事情,因为能阅读,喜欢阅读这是会影响人一辈子的。我还带着孩子走出家庭,到社会这个大学校里学习各种需要学习的东西,比如先后到娄葑图书馆和~~市图书馆办理过借书卡。我还带着他们到~~参观各种博物馆,比如~~博物馆、~~科技馆、~~市城市规划展示馆、~~自然博物馆、~~植物园等等,其中~~博物馆与~~科技馆给他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孩子的课外阅读特别重要,课外阅读搞好了,一定能给他的课内学习带来非常大的益处。我们课堂里学习的内容不是孤立的,它与我们课外所了解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课内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往往是由于自己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宽,所谓的知识链没有好好地铺设好。这方面我认为家长应该负起这个责任,多多陪同孩子一起学习,多多创设一些比较好的学习机会,并且愿意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二个体会是,建立良好的学习制度与纪律,努力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带20__届这一批高中生时,某个星期天,我到十全街附近的一位同学家里家访,看到那位同学在家里特别的无聊与空闲,看电视,这个频道扭到另一个频道,真的是无所事事。这就突然引发了我的一个想法,如果能规定孩子在家里有一个学习的制度,必须每天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那多好啊。当时我就在自己的班级里号召同学在业余时间建立八小时学习制度。这个想法还真有人响应呢。我的同事,毛医生的女儿曾经尝试过,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我的一位学生,于欣悦,进高中时只有606分,后来就是以本一的资格考取了苏大英语法语双语五年制的班级,现在在法国攻读语言学博士。

我就把这样的想法也带到了家里,给两个孩子做起了思想工作,我说我的学生开始要在休息天每天学习八小时了,你们看怎么办。两个孩子说,他们是高中生,我们是初中生,我们学习六小时好不好,我说很好啊。能坚持六小时也不错了。他们能接受这样的理念,我非常高兴。但坚持下来确实不容易。有人说,养成一个习惯必须要21天才行。如何才能使他们能坚持下来呢?其实真的要让他们坚持下来,只有父母坚持,他们才能坚持。特别是开始形成制度养成习惯的阶段比较重要。这方面由于自己是做教师的,有个优势,那就是与他们的休息是同步的,双休日在一起节假日在一起寒暑假在一起,只要我坚持他们就有坚持的可能。特别是我那时放弃了我的朋友圈,放弃了我的夜生活,放弃了我的业余爱好,全心全意陪同他们,怎么能不成功呢?还有就是作为老师我也要不断地学习,他们在学习,我在备课,他们看电视我与他们一起看,他们要去新华书店文化市场买书,我陪着他们去购书。反正我愿意化时间与他们在一起。按照现在有一个词语比较流行,那就是守望。我陪着他们其实就是一种守望。守望着他们学习,守望着他们成长,这样的守望一直坚持到他们高中毕业。

回顾这十多年的陪同与守望,我觉得是十分有意义的`,也非常让人感到幸福快乐的。在这种坚持中,让孩子懂得了学习的快乐,也品尝了学习的艰辛,让孩子懂得了坚持的意义,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一旦放飞了他们,我们就能放心他们在外地读大学,他们就能更自觉的投入完全自主的学习,更加珍惜来自不易的学习机会。四年大学,他们两人几乎每学期都获得了奖学金,儿子还得过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大学毕业,儿子既获得了国内保送中科院~~生化所的硕博连读资格,又获得了美国两所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女儿立志读名校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考取了澳洲八大名校之一的莫纳什大学的硕士。

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三个体会是:孩子成长与家长的成长是同步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尤其是父亲的影响力特别大。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我妻子长期是做销售工作的,经常出差。再加上我的教师职业原因,与孩子是可以同步的,教育孩子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我的身上。

两个孩子是有差异的,性别差异是明显的,男孩子就是喜欢玩汽车打游戏,女孩子就是喜欢娃娃和看综艺节目。智力差异也十分明显,出生时儿子六斤半,女儿只有五斤,决定了儿子开智早女儿比较晚,学习的能力明显有差异,女儿相对滞后一点。因此起先在儿子身上投入的精力多一点,比如每周要送他去参加奥赛培训,还比如要让他去学习弹钢琴等等,而女儿就不愿去,但长大以后还是怪我们没有好好培养她,这是一个教训,其实我们也没有精力和财力去照顾到另一个成长发展相对晚一点的孩子了,这方面女儿也是充分理解的。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我在05年的六月,我的生日那天,他们两个高考以后飞到海南去的那天,我买了一支长笛作为礼物也作为弥补赠送给女儿。

这里我要多说说女儿的成长。女儿进小学时,一加一等于二还不懂,而儿子数字概念已经清清楚楚了,在班级里,儿子名列前茅,而女儿排在末尾。到了小学毕业时,女儿稍稍有了进步,估计到了中游。初中毕业,他们的分数差异:儿子637分,女儿586分,差了50分左右。我一直担心女儿会考不上大学的。所以曾经一度想让她到澳洲去读高中,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儿子理科考了600分,女儿文科考了526分,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女儿读了本三,但进了最好的本三。在南大的金陵学院,也让女儿体会到了被别人瞧不起的滋味。所以发奋要考名校改变自己命运。考雅思的过程中她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尝到了勤奋学习的甜头,持续努力,一发不可收。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心仪的大学。在等待去澳洲留学的日子里,学会了弹钢琴,从网上自学弹奏钢琴居然成功。曾经在日记里骂过我两次的女儿也学会了表扬父亲了。一次是qq聊天中说我是最棒的爸爸。他将我与她的室友的爸爸作比较,觉得我是对子女是比较负责而愿意付出的。一次是电话里,我说她在澳洲为了取得绿卡而一次又一次考雅思,想考到四个7分,非常辛苦。她回答说,爸爸你工作这么卖力,我们能不努力吗?当时我听到了这样的话,简直是幸福得不得了,女儿的赞扬太珍贵了。我感动得几乎要流下眼泪来了。这说明了一个父亲在儿女心里的分量,也说明了父亲的所有努力没有白费。其实我要感谢女儿的,她的成长与进步一直是我做好班主任的生动教材,她从一只小丑鸭变成了小天鹅的事实,真的教育了我,我应该如何对待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那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我也将自己在学校里取得的成绩与荣誉第一时间告诉我的两个孩子,让他们也感觉到我还在进步,比如我们家庭被评为~~市第四届百家健康家庭称号,我就及时告诉他们,说这里有你们的功劳,有你们的付出,以此来激励他们坚持努力。

家庭教育是幸福家庭的保障。这是我从自己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得到的深刻体会。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得到比较理想的教育,并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一方面是对社会有贡献,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家庭的贡献,因此培养好孩子就等于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我还想向大家报告好消息:儿子与儿媳都是博士生,儿子推迟博士毕业的时间,准备与妻子一起明年毕业,妻子争取当一个住院药剂师,儿子读博士后,立志成为大学教授;女儿自从到澳洲以后,立下三个志向:工作自己找,绿卡自己拿,男朋友自己挑。目前这三个志愿都已实现。依靠自己的努力开辟了一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因为未来的女婿也是一位博士毕业生,从各方面看都是非常优秀的有为青年。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位家长的点滴体会。我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了我有经验也有教训的家庭教育实践的故事,我真心祝愿在座的家长们,努力实现家庭幸福的梦想,就从新草桥起航,带着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地驶向美好的未来。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五

下面,我对如何做好第二批专家服务点建设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是发挥专家优势,提升基层家庭教育水平的需要。我市自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以来,聚集了一批热心家庭教育事业的以专家、学者、教师等为主要成员,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素养,致力于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指导、课题研究的专家队伍。他们活跃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为广大家长树立科学教子的理念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我市尽管长期以来努力致力于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但是社会对家庭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期望越来越高,全市的家庭教育工作提升的空间很大,发展也仍不平衡,一些基础比较弱的家长学校迫切想改进工作,寻求突破,还有一些基础较好的家长学校则希望工作进一步创新。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充分依靠专家队伍,发挥专家的资源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我市基层家庭教育工作水平,为广大家庭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

二是立足基层,为专家提供家庭教育实践的有效平台。我市的家庭教育指导专家服务点,全都设在基层一线,由区县市家庭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家长学校自愿申报,申报的家长学校尽管基础条件不同,但对家庭教育工作都很重视,希望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愿望也很迫切。我们希望通过建设专家服务点,为专家与基层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让专家们直接与基层面对面,参与到基层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并将自己的理论成果、专业特长直接运用到基层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提升,从而更好地完善家庭教育成果,使之更接地气、更加科学有效,为我市家庭教育提供更加坚强的理论支撑。

三是着眼全局,推进家庭教育改革的创新举措。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到现在,取得了很多成效,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部分工作成为全省甚至全国各地学习的范本,但是如何保持优势,进一步拓展思维,创新品牌,一直是我市家庭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经过调研论证,我们将建立50个家庭教育指导专家服务点作为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改革创新举措之一。我们希望每个专家服务点通过三年的建设,属于示范家长学校的,经专家指导后升格为本地的样板,供其他家长学校学习借鉴;属于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家长学校,要得到显著提升。从去年15个服务点建设的工作情况看,这项工作受到了广大基层服务点的普遍欢迎,效果是好的。今年,我们要加快推进力度,通过专家服务点的建设,最终能探索出杭州特色的家庭教育新模式,以点带面,促进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整体提升。

一要各方重视,形成联动。各区、县(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继续重视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肩负起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服务点与专家的联系、沟通、协调与服务等工作,要切实为专家的各项指导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要为专家服务点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并为专家到服务点指导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各位专家要切实肩负起指导责任,要深入服务点进行调查研究,依托本地实际,为基层单位、社区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每年到服务点现场指导服务不少于2次,经常与服务点保持沟通联系。各服务点要为专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工作场地、专职人员、工作经费等,保持与服务专家的经常联系,确保指导工作顺利实施。新设立的服务点要做好专家服务信息公开工作,做好亮简介、亮内容、亮规范,根据专家和本地情况,提供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及服务方式。

二要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各服务点的家庭教育工作基础存在客观差异,需求也各不相同,同样专家的专业特长与研究方向也是有区别的。因此在指导服务中,服务点与专家要深入研究探讨,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和自身优势,理清指导服务的思路,明确指导服务的重点,把服务内容与当地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对症下药,取得实效。比如在指导服务的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以是否有实效作为衡量标准;在服务对象上,可以分层分类,既可以针对家长及儿童的服务、也可以是针对学校、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在依托专家指导的同时,各服务点要充分组织、发挥好基层家庭教育志愿者的力量,进一步促进基层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和队伍建设的完善,在整个服务点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氛围,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

三要探索创新,打造品牌。各服务点要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探索,积极实践,探索服务点工作的最佳方法,开展家庭教育支持和服务。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能吸引家庭参与服务模式,真正使指导、支持和服务工作深入儿童家庭,为儿童发展提供外部支持系统。尤其是首批服务点的专家,要在去年一年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指导,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研究社区、学校、家长等资源的有效契合途径,打造出服务点家庭教育工作的特色品牌。

同志们,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我们共同扛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持续发展,不断开创我市家庭教育工作新局面。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六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我的女儿吴纪今年7岁,学习上她自觉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中,她艰苦朴素,热爱劳动,充满爱心。从上幼儿园大班开始,她就比较懂事,时常能带给我们温暖、感动与惊喜。进了小学后,在老师的悉心教育和培养先,我们感觉她进步明显,对学校生活适应较快。借此机会,我要特别感谢班主任王老师以及所有其他老师,谢谢你们为孩子付出那么多辛勤汗水和无尽的爱。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参天大树,因此每对父母都会在孩子成长历程中用爱心、责任心给予关心指导。但是尽管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共有的希望,但并不一定都能够如愿以偿。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水平。刚刚听了陈教授的报告,感觉有很多收获。在座的老师也都是教育专家,你们关于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的实践都比我丰富得多,生动得多。我深知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也就是小学生水平,但我很愿意在专家面前谈谈有关孩子教育的感受,希望得到你们的批评指正。

(一)达成教育共识。尽管我和她爸爸工作很忙,但是我们对教育都很重视。我们购买或借阅过有关教育的书籍,在一起交流对教育的认识。当出现教育上的分歧后,我们能坐下来坦诚交谈,直到达成共识,这样使得我们对孩子的言行都有较为一致的看法,对她的不足有近似的解决办法,不至于今天告诉她这样做,明天告诉她那样做,让她无所适从。

(二)营造学习氛围。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一条真理。活到我学到老,也是我的座右铭。在我家,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和孩子都在灯下看书学习。女儿很小的时候,看到我们在学习,她也就很习惯地捧一本书,小的时候她就缠着我读给她听,后来我就鼓励她自己阅读。慢慢地,她的读书习惯就养成了,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因为我经常让她读些散文诗歌,她有时还会写出一些小诗歌,充满童趣。我和她爸爸会细心地帮她收集起来,有时静下来与她一起重温她写出来的小文章,彼此都感觉是一种享受。现在每天午饭后,她都会静静地坐在那儿,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有一条谚语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但培养孩子的习惯,不可能通过简单的一通批评或在训斥就能实现,必须要从孩子的行为入手,引导孩把决心、口号落实到行动上。

(一)鼓励少说多做。经常教育孩子应把空想、说空话的时间用在实事上,告诉她一次行动抵得上一打纲领,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

(二)注重循序渐进。比如:培养孩子背英语单词的习惯,一开始只能要求背2~3个,以后习惯养成后,可以慢慢增加量。女儿4周岁就开始学钢琴,前2年都是我陪着学,但我工作越来越忙,经常不能陪她,于是她渐渐放松了学习。我想,必须培养她独立学琴,否则极有可能半途而废。我把独立看谱、练琴的想法与她以及钢琴老师进行了沟通。一开始,可想而知,回课的质量非常差,不是节奏不对,就是乐谱看错,但我没有慌张,她愿意自己练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我和钢琴老师不断鼓励她,并且有意识地放慢教学速度,使她渐渐适应了自己联琴。半年之后,我们已经把教育速度提高到原有的水平。从此,她进步非常快,而且在烦恼的时候她会用弹琴去放松心情、舒缓情绪。我偶尔也会站在她旁边听她练琴,但已经是带着欣赏的心情去听琴,再不用愁没有陪练时间而内疚万分了。现在我开始动员她写日记,也不是每天都要求她写,而是告诉她把每天感兴趣的事情写下来,长短不限,她坚持得也不错。

(一)平等沟通。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有孩子去拒绝父母宽广的胸怀和炽热的爱心。女儿上幼儿园大班、稍微懂事时,我就告诉她:“你和妈妈是平等的,我不会骂你,更不会打你,但你必须把你遇到的或是高兴、或是委屈事情统统告诉妈妈,这样就等于妈妈陪着你又长大一次,我会很开心的!”的确,我非常乐意与她谈天,我会把我对事情的看法尽量用她能听懂的方式告诉她,与她无所不及的交流使我们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她也就非常愿意听我的评价,很能听得进去我们的观点。

(二)真诚鼓励。我深信: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善于发现她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着她一点点进步,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并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尤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简单呵斥或冷言冷语,而是耐心开导,积极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得一天晚上,我和她爸爸还没有回家,她给爸爸打电话,言语中透露出情绪不高,似乎有心事。我们赶回家后,耐心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她今天数学考试没考好,只考了92.5分,她看着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说朱老师发下试卷后,自己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的成绩。我一方面暗自为女儿有强烈上进心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认真看过试卷,与她一起总结分数低的原因,不仅有粗心的因素,也有她本身没有理解题意的因素,她同意了我的'看法,接着针对她理解错误的地方给她进行了讲解,最后,我告诉她:分数不能代表全部,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题意和解题方法,考试是一次检验,问题总是提前暴露出来好,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人才能不断进步,我带着轻松的语气让她慢慢恢复了快乐与活泼,事后,她认真对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认为,如果我当时皱紧眉头,严厉批评她,可能会让她更难过,而且会暂时怀疑自己。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七

讲座对孩子成功的七大成功之根;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意志力、学习兴趣、良好的习惯、人际关系。进行逐一分析。并将以上内容如何贯穿至日常生活进行讲解。

小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他就不会在意别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会使孩子在失望中、愤恨失去自尊,孩子也会失去上进心。因此生活中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讽刺、挖苦孩子;冷漠、厌烦孩子。

孩子的自信心应该从小培养,同时孩子的自信心离不开家长的表扬,外人得广泛认可,通过家长的表扬、认可使孩子的自信心便会不断强化。

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可以通过交给孩子一些简单竖的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鼓励孩子勇敢地承认错误,建立孩子的责任心。

意志力的就是一种坚持,也是成功道路不可或缺的个性品质,布置孩子的任务要明确,并要孩子按照预定的目的完成制定的任务。孩子任务完成的好,家长、老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很好建立孩子的意志力。

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就点不燃孩子求知的欲望,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多种家庭、校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习惯对于每个人一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时期更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培养孩子的习惯要科学安排,加强日常行为的练习与指导,采用表扬的方法,不断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

善于交往能使小朋友身心愉悦,心理健康,小学生有一定的羞怯心理、自卑心理,此时家长、老师应给予正确指导,鼓励孩子大胆、自然地表现自己,与人进行交流。

此次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很好的连接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为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建立了桥梁。同时对孩子出现的各方面问题,为老师、家长提供了针对行性的解决方式、方法。希望以后学校多举行此类活动,使老师为学生有更多的教育方式,家长为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八

【导语】本站的会员“黯然”为你整理了“家庭教育讲座心得”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好的。

心得体会。

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庭教育讲座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小让就孩子树立独立的人格,其次就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孩子虽然很小,但却有着强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特别是当着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责或是埋怨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伤害。通过收听这次讲座,还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要有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在思维上习惯,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则精神上就会有叛逆,我们就要从孩子小时候起,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以纠正和引导;对孩子生活中好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成为习惯,让孩子在好习惯的陪伴下学习、生活。

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易。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高兴;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这样,不仅使孩子更乐意向您倾诉,也可以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家长如果总是高高在上,就很难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沟通。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谈话时,要以孩子的心态和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

要培养孩子大量的阅读。读书是开阔孩子的视野,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所以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阅读氛围。使阅读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认为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在家里,每天晚上总是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去看书,不管是何种书籍,给他带一个头,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慢慢地,孩子也就喜欢了上阅读,阅读不仅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而且它也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

通过聆听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深刻领会到了教育孩子这个大课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孩子性格上的培养,做的很不到位,在家里,控制孩子的行为,每做一件事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或认可才敢放心去做,严重地阻了他思维的想像力。再者就是脾气的急躁,因为脾气的急躁、没有足够的耐心,不仅一次又一次对孩子恶言相向,更甚是动手打他,当看到孩子那双无助委屈的眼神时,才回过神来,他也只是,仅仅只是一个孩子。

专家说得真好: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所以,从此刻起,从自身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让孩子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一个良好的习惯,与孩子公平地交流,让他快乐、健康的成长,让他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家庭教育讲座心得10月21、22日我有幸参加了吉林省永吉县家庭教育专家讲座,聆听了赵刚教授《国际视野下的家庭教育》和崔宇教授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让我对于我的教育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对于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关于家庭教育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下面,我就从这次培训给我的感触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先谈谈家庭教育的现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在我们。

教学。

实践中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望子成龙”型。b、“重视分数”型。c、“顺其自然”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朋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二、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经过两天的学习,让我觉得,对于家庭教育,我还有许多知识要学习,但是,从这两天的讲座中,我却学到了很多,我会将所学到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身为母亲的我,不仅在学校教育学生,回到家也同样教育自己的子女,我相信这次家庭教育专家培训的学习是几代人都享不尽的充电之旅。周四受邀参加了_县_小学杜主任主讲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杜老师围绕“用心呵护,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个主题,深入简出的阐述了孩子学习、日常行为习惯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听完了杜老师的讲座,作为家长的我感触颇多,在孩子到学校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比以前懂事了很多,这些都要感谢老师们的关爱和教诲,也离不开学校给家长的培训。自己也通过和老师的配合,悟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以后我们对待孩子要言行一致,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心灵健康出发。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按各科的教学目标引导孩子,使孩子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安全意识。教会孩子认真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以后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在完成家庭学业的前提下,给予其他兴趣爱好培养,让他做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4、要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尤其是班主任的沟通,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还不具备自学能力,凭借着的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接受教育。

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只有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努力,让孩子快乐的接受教育。

5、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增进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而完善性格的培养取决于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但是这些东西从小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所以,我们大家要群策群力,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感谢_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让家长提高进步的平台。正是因为你们的不辞辛劳,无私付出,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培训讲座,真正的体现了老师们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九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呢?这里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发现孩子撕了刚给他买的新书,中国家长的反应一般是首先批评他的行为本身,然后再强调书的价值,“新新的书你就撕破了,以为是白来的?十来块钱呢?”不顾忌孩子的抵触情绪,强迫孩子说“我错了,今后改正。”

还有一种谴责方法,更象审问罪犯:“对书有什么仇么?为什么刚买来就撕了?”这样做的意图是希望孩子诚实,坦言撕书的原因,结果是把孩子推向对立面。他们对这种挑衅往往有自己的常规武器,那就是梗子脖子死不开口。

遇到这种情况,美国的家长们会怎样处理呢?他们的注意力首先集中于孩子的情绪和感受,通常会这样问孩子:“我看到你撕坏了刚买的新书,你不喜欢它了么?(这时孩子也许会是点点头,或者说是不当心撕坏的。)或许过几天你又会喜欢它呢,因为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妈妈还没来得及给你讲呢。来,我们把它粘起来。”

孩子发现妈妈并不因为他闯的祸动怒,首先关心的是他的感受,就有可能把自己的真实情形告诉妈妈,这样,在内疚的心情下,他就有可能在以后认真保存大人送给他的礼物。

以上这个例子,关系孩子健全的心理,我们做家长的往往因沿袭这样的思维定势,首先考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乖孩子进取心强的孩子),而忽略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二、家长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孩子与家长,是一世的关系。家长的形象要经得起时间的检查,父母应该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

1、正直,是做为一个“人”最起码的要求。不管孩子是大是小,家长在处理一些表现一个人人格高低的大小事情时,一定不要忘了旁边有一双孩子的眼睛,那也是一台精确的录像机,你留在那里的言行要和他的记忆共存。

贪婪、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吹牛、违犯法纪、缺乏爱心……是最损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还是今后和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诱因,同时,又常是导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他因为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羞愧,自觉低人一等。

2、责任心,是一个文明人有教养的表现。这是世界上联系人与人关系除情感之外的另一纽带。父母的责任感,孩子不仅可以从家庭生活中感受到,而且还可体味他们在工作中表现的乐观和上进--这是人让自己生活更有意义,同时鼓励周围人也同样生气勃勃的秘诀。您在孩子面前,要像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满怀希望,关心社会发展,关心人类的明天,将自己应该担的担子,稳稳地放在肩上。

3、言行一致,是家长取信于孩子的前提。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说不负责任的话,尤其不能吹嘘自己的历史,不要为了急于达到某一目的而向孩子许空愿。凡对孩子允诺的,一定是自己能做到的,如果一时做不到,也要给孩子解释清楚。

要让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果只图教育孩子而一大堆一大堆的说道理,而落到实际时,又自己否定了自己的观点,是最容易让孩子产生撒谎的心理基础,因为他在父母身上已无意识地体会出:有的话只是说给别人听罢了!

从自然规律讲,从生理学角度讲,孩子属于父母。要让孩子在心灵上属于父母,必须争取孩子的认定。

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认错就意味着降低威信,于是强词夺理硬辩,甚至以打骂手段镇住孩子。要知道,在昭然的是非面前混淆黑白,才是最蠢的,最失威信的。那时,在孩子心中刻下的,是失望、伤心和轻视。知错改错,是堂堂正正“人”的形象。

塑造自己的形象,做好“启蒙教师”,孩子会把依赖和爱,双手捧给你们!

三、家庭中要注意培养哪些良好学习习惯。

做许多事,都有“开头难”。就良好习惯形成而论,从头开始的“培养”要比中途才进行“纠正”要容易得多。

对孩子来说,完成家庭作业,是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必然组成部分,它是反映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

回到家,第一件事应是完成当天的课业,切不要因为一般的原因更改它。这也是从小培养责任感、使命感的需要。做作业的地方,宜相对固定。经常变动地方,不利于低年级孩子安下心来。做作业时,要像上课一样严格,做到四不:不说话,不搞东西,不吃东西,不离位。完成作业要一气呵成,做完后要认真检查(写话则要朗读两遍)不能满足于做完了事。

粗心,常是低年级孩子较普遍的毛病,为了正面防止,要注意养成孩子少用橡皮擦更不能撕本子的习惯。这种要求的实质,是追求尽可能高的正确率,提高思维的严谨性。

作业完成后,要理好课本的角(也可辅之以夹子帮助),不能让孩子习惯于皱折的课本。尽量让课本不皱折,不缺页,看来似乎与“学习”无关,其实,责任感、慎密、仔细、自我管理这些与学习效果息息相关的品德、习惯,全在其中。

第二日所需的文具、课本,要自己对照课表准备齐全,自己削好备用的铅笔2~4支(最好不带刨笔刀到校),再装好书包。

“完成作业”的含义,并不单指笔头作业,口头作业、观察作业、思考作业,更以更认真的态度对待,因为这类作业,教师本身就缺乏过硬的检查手段来督促认真落实,如果只虚晃一枪,或者干脆不做,不仅失去了一些能更好地锻炼的机会,而且又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为地添上了路障。

家庭作业中,还应有一项“预习作业”。“预习”,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学习方法。预习涉及的内容比较广,年级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归纳起来,大约有几方面:用已有知识去努力认识新知,知道自己的难点是什么;准备提出自己一时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寻找与知识有关的其它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某些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兴趣探讨。

认真听讲,是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听讲的要求,包括心到、眼到、口到。要做到这几“到”,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需要他们长时间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和调节,因为他们注意力能维持的时间,大大短于每节课规定的40分钟。

家长要鼓励孩子上课举手发言。“发言”本身,就是上课认真听讲的反映。如果孩子一时失去了集体学习的课堂,家长要想用“个别补课”的方法弥补,是十分困难的。“上课缺了下课补”的结果,是学习习惯的更加恶化。

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培养观察,并探究“为什么”的习惯,养成查阅工具的习惯。好习惯,会在坚持中形成,并成为一种终生财富。

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深有体会地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而不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艺术外,也是道德。”高尔基也曾精辟地指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利。而我们古人也有至理名言:“有才无德,行不远。”

1、对婴幼儿说“好”或“不好”

任何儿童在1岁以前,还不可能有道德判断,也不可能做出什么道德行为。1岁以后,在儿童与儿童的交往中(游戏是最主要形式),就可观察到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关系。如为抢夺玩具而呈现的攻击性动作,因失去玩具而放声大哭等,这可算是儿童道德行为的最初形态。随着儿童依呀学语,逐渐掌握语言后,道德行为就同时在成人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强化。如当儿童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时,成人投以愉快的表情,并用“好”、“乖”等词语给予正刺激,或负刺激。这个过程,就可促使儿童不断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会十分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与此同时,儿童很自然地会认定成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是好的行为,而被成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这就是婴幼儿的最初的道德判断。只是这种最初的道德判断,仅仅只有“好”、“不好”两大类而已。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用合乎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儿童以后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2、对学龄前孩子明确提出要求。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对事物已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评价,在道德行为方面,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如:大些的孩子乐于照顾小孩子,同情被欺侮的小朋友,互相谦让玩具等。然而,学前儿童的道德感以及被这些情感激发出来的行为虽然多是真诚的,但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时刺激所制约,需要成人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学前儿童在道德判断方面,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有实验证明,学前儿童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还是很空洞、模糊,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大多数学前儿童常把英雄与解放军混为一谈。还不能将“英雄”提高到道德原则上来加以评价。因此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中一定要注意,让孩子有实际的道德体验。对良好行为进行练习是这个时期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而空洞的道德说教绝难奏效。同时,鉴于学龄前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的特点,家长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要孩子做到的,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3、对学龄期孩子要规范其行为,强化道德意识。

学龄初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加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从这个时期开始,儿童正式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了他们负有责任的主导活动,并且是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真正开端。有研究确认:自觉地运用道德意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是从小学时期才逐步开始形成的。

1、爱心教育。

具体讲,爱心教育包括: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尊老爱幼等。

对孩子来讲,进行这方面教育,应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爱心。爱心教育要从孩子生活的环境开始,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升华。比如,先引导孩子爱家庭,爱父母,爱自己周围亲近的人,进而开阔他们的眼界,引导他们爱自己的家乡、居住的街道和村庄,爱名胜古迹、壮丽山河,最后升华到爱祖国爱人民。

如今的孩子,大多独生,得到了太多的关注与爱,可是很多家长却常忽视孩子的爱心教育。不少家长认为:现在我们疼爱孩子,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回报的。其实不然,你从不教孩子爱父母,孩子从哪里学会爱你们?爱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

2、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有修养、有道德的反映,许多国家把文明礼貌看作是国民教育的头等大事。如果人人都很文明礼貌,生活就会很愉快、健康,社会秩序也会更有保障,国家建设就能更顺利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具体有以下一些内容:(1).礼貌用语。

(2).待人接物的礼节,如大人讲话时,小孩不能随便插嘴;不经允许不能随便拿他人东西;到他人家中要先敲门。

(3).文明行为规则,如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壳;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破坏公物等。

3、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中磨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学会勤俭节约等。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有:

(1).生活自理,劳动教育要先从自我服务开始,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

(2).家务劳动,这是要求孩子逐渐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该主动去干点家务,培养孩子责任感。

(3).集体公益劳动,孩子入学后,应积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社会上组织的劳动,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社会责任感。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十

当每一个孩子呱呱落地时,父母们都是抱以最浓、最真的爱期待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在有些孩子身上开始显露出来。偷骗父母的钱、随便找个理由就夜不归宿、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和父母说很多事、父母在孩子面前唠叨过多,孩子就会嫌烦,甚至和父母顶嘴、甩门而出,更有些孩子就选择了离家出走、自杀等等。这些现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多少出现,而在有些孩子身上表现的很明显,在有些孩子身上就不会出现。当然,这不能说明出现问题的孩子就不好,就是坏孩子,没有问题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性格习惯行为养成产生影响,家庭、学校、社会是最主要的三个方面,而家庭的教育影响尤为重要。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一种影响。而往往随着孩子的成长,更多的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只是一味地去满足孩子的需求,认为这就是爱孩子的表现。其实不然,不正确的爱往往会成为滋长孩子恶习的魔药。今天,我就与各位家长共同探讨交流一下,如何在爱中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话题。

第一,过分的溺爱会毁了孩子,对孩子要科学地去爱。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就给父母带来了一种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长大有出息、有前途,孩子自小就开始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父母舍不得吃、穿,但对于孩子却从不吝啬。如果偶尔一次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的孩子就会坐到地上大哭大闹,最终的结果是孩子赢了,而大家试想一下,在孩子年幼时,他的心里就开始有了这种以哭闹方式达到父母妥协的做法,时间长久之后,他就会形成一种定式,长大的他可能不会再用哭闹来争取,实在不能达到目的满足心愿,也许他就会采取离家出走、和那些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接触消遣时间等家长最不希望看到的方式方法,接下来的结果可想而知,人生随之就会走入了下坡路,误入歧途。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学生的故事。17岁的××是我2009届高中的一个学生,长的眉清目秀、经常面带微笑,可是谁会想到他经常像一匹野马似的,让母亲为他的成长伤透了脑筋,他的妈妈在开学不久找到我谈孩子时,说得是泪流满面。这个同学在读初中的时候,功课不是很好,再加上平时的他生活懒散,对待学习又总是不能全身心投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后来发展到放学经常不回家,而回到家晚了妈妈多问几句,就对妈妈大发脾气,大喊大叫,乱摔东西,这个孩子还好说谎,喜欢挑衅,喜欢享受,平时家长关心他,多说几句他就反感,严重时甩门就走了,一晚不归,搞得母子关系非常紧张,虽然沟通和交流是化解心结的良方,可孩子根本就不和家长交流。妈妈说起孩子的成长时更是满腹辛酸,这个孩子从小身体就比较弱,经常生病,也因此备受娇宠,可以说原本家庭就不是很富裕,可是孩子基本上是要什么给什么,所以自小就给他养成了习惯,家长什么事情都得依顺他。随着他的长大,初中时孩子身上的问题就越来越多,放学不回家,经常是晚上很晚的时候被家长从外面找回家,然后家长就不停地唠叨,干脆第二天的他放学后就不回家了,给家长打一个电话到同学家住了就挂机,家长想找都找不到,于是家长就在第二天上课放学时到学校门口等,可是回到家的他就觉得妈妈到学校来找他很让他没面子,于是在家就又大闹,接着说什么也不上学了,天天在家睡大觉,气的是爸爸骂,妈妈哭,可一点作用没有,后来还是老师和班委去家里做工作才开始上学了。有句老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好”,是的,家本来就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可孩子却不愿意来这里靠岸。这种现象不是在个别孩子身上出现,而是现在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真的值得我们家长深思。各位家长是否知道,“问题孩子”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失当造成的?在孩子尚未出现问题时,对孩子百般溺爱,任其为所欲为;或者严厉独裁、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者父母家庭教育方法不一致,有人严厉有人护短;或者迫于生活压力,忽视与孩子沟通交流,都是在家庭中形成“问题孩子”的根本原因。

第二,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对他持以理解性的爱。很多人都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尤其是到了孩子的青春期,这是因为随着孩子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人生产生了懵懂的认识,由于环境、个人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对周围的事情他们不能每次都做到完美无缺而因此感到无可奈何,有种挫折感,继而烦躁、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甚至顶撞家长、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要以种种罪名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对孩子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如: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批评他、奚落他,总是拿别人的孩子来比较自己的孩子,如果这么做了孩子心里就感觉到:妈妈总是看别人的孩子好,那就别要我当孩子了。尤其是面对一些问题出现时,家长在不够冷静处理一味地批评教育,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叛逆更不好管教,稍不留心还会把孩子逼上极端的道路,不仅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永久性伤害,更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其实孩子的这种叛逆就是青春期的一个阶段性特点,在青春期之前表现的不够强烈,而到了这个青春期就非常突出。并不是孩子不懂事了、学坏了,只要我们正确的对待孩子特殊时期心理的变化,并多和孩子交流,用科学的方法去爱他们,用理智的心态去宽容、容纳他们,你会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个做错事情的孩子而已。那么叛逆期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很多家长朋友都越来越感到孩子这方面问题的严重性,怎样才能让这类孩子得到有效的转变,挽救他们的将来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叛逆的孩子,一般都性格比较倔犟,而自控能力比较弱,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又很难真正地接受家人的意见,凡与他们意愿相违背的事情,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对这样的孩子,家长最好以一种帮助者的身份与他们对话,尽量征求和尊重他们的意见,但如果孩子是那种长时间来多次交流沟通都没有效果的叛逆孩子,那么为了他们的将来,就应当尽早的让他们得到具有针对性的青少年转化教育,因为太多的事例证明,如果让叛逆的孩子放纵时间越长,要改变就更难!况且家长永远也不知道叛逆的孩子明天又会出什么事。下面就给大家举个经常见到的案例。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孩子的青春期阶段,你越是不许可他做的事情,他反而越要去做,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如果你尝试着对他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愿意接受这种南风效应,所以各位家长在面临孩子的问题时,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等待冷静下来时再去积极地和孩子一起面对,找准教育切入点,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逃避、推卸责任。家长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去管,切不可在孩子吃饭或睡觉时进行教育,也不要把和孩子的谈心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其实也是对家长性格的一种历练和挑战。

第三,抛弃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想法,对孩子施以合理的爱。现在的孩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思维都有很大的改观,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他的行为就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棍棒出人才的做法切实不可取。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处理的正确恰当,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做法,可能贻误孩子一生。在这举个我学生中的事例,听后会让我们有很多的反思。

××,男,现年18岁,高中生。这是个相貌很阳光的孩子,语文学的很好,经常爱写文章,对朋友也很仗义,也是个很有礼貌的学生,但是身上最大的缺点就是爱打架。在他上高一时,因为在班里和同学发生点矛盾,要带那个受伤的孩子去医院检查,必须要有家长的配合,所以班主任就通知了家长来学校,家长进到办公室后,语气很强硬地就直接质问他,到底怎么回事,又说了些“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心,你除了会惹事,还会干啥”等等一些生气的话,对于这个家长的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可这孩子当时就不愿意了,就像头猛狮一样对他的妈妈吼叫起来说:“我为什么变成这样,你不知道吗?从小长大你对我除了打骂还会啥,我现在会打人就是你教的,你别管我的事了,你走吧”,气得那妈妈上来就给了儿子一巴掌,那母子俩情绪都很激动,老师们就赶快劝架呀,让他们都静一静再说事,就听妈妈泪流满面地说自己有多么的不容易之类的话,孩子也像是有个发泄的机会了,对妈妈也说了很多,让我们很值得深思的有一段话是,“自己从小在印象中就是只要有问题发生,回家就是挨打,惹事了要打,回家晚了要打,考试成绩不好了也要打,我就是挨打长大的人,现在我学会了,就是我妈教得解决问题就是打”。这孩子从小就经常打架,老师、同学也不断的对他进行了很多的帮助,可是通过打架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现象还是在发生。当时的家长、孩子都泪流满面的,听完孩子的这些话时,坐在一旁的我的心也很痛,孩子母亲的解决事情的这种方法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呀!孩子现在18岁了,要想改掉心里的这种习惯真的需要时间,也需要家长的改变。我衷心希望这孩子能够很幸福的和妈妈在一起。这个事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孩子面前,尤其是在出现问题的孩子面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说什么样的话非常重要,切不可情绪冲动去解决。在孩子面前,家长也要学会斗智斗勇,三思后行,只有这样,你的爱才会有实效性。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受到了不幸教育的孩子”。现在的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又不懂得如何去爱!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在爱中与孩子一起成长。最后,我引用某篇文章里的一句话来结束:“种了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会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十一

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的孩子(或学生)的一些毛病,我们提醒了多遍了,但是一点效果没有,他们是照犯不误。所以我们作为父母作为老师都很苦恼。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会有这样的一种情况:有不少孩子很聪明,但学习成绩却不如意,还有不少孩子学习很努力,他们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成绩却徘徊不前。

我无意间看了周天教授的“家庭教育讲座——提升学生素质讲座”从这里我找到了答案。我们的这些种种困惑都是因为我们的孩子的学习能力出了问题。

学习能力包括三部分:一是规范的学习行为;二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周教授说我们8:00上课,你每天8:00前到校这就是规范的行为。如果我们要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就等从规范他们的学习行为开始,如果我们能要求孩子20—30天里坚持去做,那就成了一种稳定的学习行为了,如果我们能坚持超过三个月要求孩子去做那他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个性的学习方法。

周教授说:“改变过程才能改变结果。”要让我们的孩子成才就需要我们从改变孩子的过程开始。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要求我们要抓好八大环节:

第一、计划管理。要全天候的进行时间上的计划,也就是要求孩子对一天的生活安排好。

第二、预习管理。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孩子在上课前要进行有效的预习。有效预习包括“读、写、练”三点。读也就是阅读;也就是对所学能内容先去读,读的过程中讲不懂的地方写下来写到预习本上,形成问题,上课时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课;读和写完成了再去练,练就是做练习题,做练习题不需要多一个即可。一般完成预习控制在5——8分钟后即可。我们要做的是制定好预习管理表,并坚持下去。

第三听课管理。要就孩子上课要做到:跟老师走、抓重点、当堂懂。也就是要跟上老师的思路(只有预习了才能做到这一点),上课要抓住本课的公共重点和个性重点(也就是所有学生共同的重点和自己预习时不懂的地方。),一节课下来要保证能听懂80%——90%。

第四复习管理。孩子要进行有效的复习,有效复习的关键是:想(也就是回想。就是闭目回想当天所学知识。)这一点至关重要;查(也就是查阅。查阅自己不懂的知识。);说(就是复述)。要做到说明白了,因为听明白并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了才是真的明白了。

第五作业管理。要求做到一是要记录做作业的时间(开始写作业的时间,完成呢个作业的时间。)也就是限时作业。二是做到“四不”即不复习不做作业;不计时不做作业;不检查不做作业;不小结不做作业。

三、归纳题型。对这两个本要隔段时间复习一次。在复习时,完成举一反三。

第八考试管理。要建立十分统计表。

只要我们的孩子(学生)能做到其中的五六条就能成为搞学习能力强人。就不愁考不出好成绩,考不上好大学了。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十二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

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人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如在中国近代,无锡人严功增补清未《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如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翁、蒋两姓、浙江海宁陈、查两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古、近代比较突出,在当代随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待业的增多,人们择业面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都与家庭教育连续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家庭教育及时性。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

“这顶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我国的21世纪是什么情况,拿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讲,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达4000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总之,做为家长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思考题:

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谈谈自己在实施家庭教育中的体会。第二讲:我们如何做家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我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对如何做称职的家长尤为重视。我们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一讲中指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所以家长要胜任教师这一角色。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呢,很多学者都做过调查研究,在此方面,美国学者r、f尼赫茨为了弄清孩子对自已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调查了十万个孩子。其中,有10条最有影响: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以上10条要求,即有孩子对父母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方面的要求,也有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上的要求。1984年,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向全国家长发出倡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争当好家长活动,提出了五条标准:

1、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子女的好榜样。

2、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学习抚育、培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

3、爱护子女,耐心诱导,不放任,不娇惯,不打骂。

4、积极配合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社会对子女进行教育,在农村的家长要保证适龄子女入学。

5、培养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倡仪发出至今已十余年的,对家长们仍有指导意义。根据当今时代的要求,家庭教育工作的深入,孩子们的希望,本文在此给家长们谈谈如何敌称职家长的问题。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直到榜样作用。

家长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人师表。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品行不端正,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力。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紧密相连。有人说: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象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在这里家长素质主要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文化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心理品质的健康程度以及教育子女能力的强弱等等。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发展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积极的人生观;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社会上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等等。学龄前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幼儿好奇、好模仿、好问、求知欲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此时家长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即家长的外在动作都是幼儿学习的样子。人们常说:看,这孩子走路和他父母一个样,可见家长的行为举止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孙敬修老前辈曾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像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家长举止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然会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在某幼儿园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小男孩很喜欢搂抱小女孩,并亲他们的,教师在纠正其行为时,小男孩不解地望教师说:“我爸爸也是这们亲妈妈的。

”从小男孩行为可以看出,父母的行为不分场合,当着孩子的面过分亲近,结果被孩子模仿效法。再如家长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吃完瓜果将果皮放进卫生箱中,孩子也会养成这种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的习惯。而有些大人不拘小节,随地吐痰乱抛脏物,孩子也如此行事。

(二)努力提高文化科技知识水平。

常言道:师者,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对家长不可能用正规教师所具备的专业水平要求,因为家长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具备的文化水平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强求家长们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都具备幼儿教师的能力,恐怕是很不现实的。但是在当今时代,文化科技日益发达,知识不断更新,即使高学历的人,如不继续学习,也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的,知识也存在老化问题。幼儿求知欲相当强,他们常常向大人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要求得到满意的答复,从而使自己的威信无形中在孩子心目中降低了。家长要善于学习,使自己成为孩子求知的良师,不仅为孩子做出了好样子,也保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已。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孩子首先品质的教育也有委重要的影响。不少刑事案件中反映出法盲常常伴随着无知、伴随着文盲。据一项对5350名青少年刑事犯罪分子调查表明,母亲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82·9%,母亲受过高等教育的只占4·5%。而中国科技大学某届少年班中,70%的学生来自于知识分子家庭中。

(三)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兴趣等个性特征,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等。对于幼儿来说,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家长的喜怒哀乐对于幼儿来说感染力极强。如果家长开怀大笑,幼儿也会高兴行手舞足蹈;家长怒气冲冲,幼儿也会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所措,甚至于嚎啕大哭,家长的情绪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直接作用。

孩子中有的性格倔犟,有的性格温顺,有的性格急躁,有的性格比较敏感等等,都与父母情绪的有着相关作用。家长要有开朗的个性,要与人为善、富于同情心、和蔼可亲,要保持一各常态的稳定情绪,对孩子从小形成一种健康的情感是很有益处的,在这种精神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以处惊不乱的心理状态正确地发生在身边的意外事件,稳重沉着,应变能力强。

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中,还应具备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国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二爱型”巨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决心。拥有一千多项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被老师视为白痴拒之门外,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因“智力迟钝”12岁时被校方勒令退学,他们的父母没有因孩子“笨”而丧失教育的信心,而是以极大的耐心去开发孩子的智力,为“二爱”走向辉煌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实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缺乏的就是耐心和细致,他们常因孩子领会不了大人的意图而斥责和打骂子女,什么“蠢*”、“笨蛋”之声不绝于耳,孩子的自卑心理与逆反心理就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中产生的。

家长还应具备坚强的性格,遇到困难敢于碰硬,善于动脑去解决,不达目的不罢休,这对形成孩子坚强的个性、勇于战胜挫折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具备各种兴趣,这里所谈的兴趣是指家长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美等活动,如琴、棋、书、画、打球、照像等等,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既利于心理健康,也利于身体健康,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交际、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

家庭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教育学,它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卫生学、营养学等等。高尔基说,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例如学龄前儿童,在3-7岁之间好奇心强,经常充满了天真的幻想,往往向家长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甚至因此做出一些令成人不可思议的行为,有些行为往往带有破坏性,成人切不可轻率地指责是“胡闹”、“捣蛋”,甚至于打骂幼儿,应该看到其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个性的萌芽,并给予正确地鼓励、引导,使之等到合理的发展。例如,有的幼儿喜欢将家中的电动玩具或收录机拆坏,究其原因是由于幼儿好奇心所致,了解这一特点的家长会正确引导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从小培养幼儿探索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热爱学习打下基础。而有的家长因不了解幼儿心理,常采取训斥打骂手法而扼杀了幼儿创造个性的萌芽。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在你们的打骂声中,没有了爱迪生,没有了爱因斯坦,没有了威特„„„。再如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注意注意培养孩子口语能力将是最明智的做法,而有些家长却逼着孩子写汉字、做算术,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进入学龄期正式学习时对学习产生反感情绪,可谓欲速则不达。其消极影响很难消除。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个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为此家长们应挤出时间来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如《中华家教》、《父母必读》、《家庭教育》《为了孩子》、《幼儿教育》等刊物是家长们的良师益友,乌鲁木齐市妇联、乌鲁木齐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所编辑出版的《家教文萃》报荟了全国各地读物中的精华,同时也反反映了新疆特别是乌鲁木市家教信息,反映了家长及孩子们的心声,是沟通家长与孩子心灵的桥梁,家长通过它可借鉴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是学习家教知识的捷径。

此外家长们应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听听讲座,与同龄孩子的家长交流切磋教子经验,这对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很有益处。

三、更新成才观念,明确培养目标,使孩子全面发展将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浙江日报》登载:在一项调查中反击,92.7%的家长希望孩子具备大学学历。这种高度期望反映了当今家长对成才观念的误解。由于这种,家长们活得很累,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生前就为他设计了一条辉煌之路,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出国留洋、直至功成名就。孩子出生后,特别是到了幼儿期,家长就开始忙于奔波于各种学习班,忽儿让孩子学钢琴,学电子琴,忽儿让孩子学画画,忽儿又让孩子学书法„„,一些家长视孩子为私有财产,子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为达此目的,或物质刺激,或棍棒教育,以至于年幼的孩子盼望着自已能象爷爷奶奶那样退休就好了,就可以不学习了。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期望是孩子健康成长和正常发展,甚至酿成悲剧。南京一姓胡工人因三岁独生儿子背不出一名唐诗竟将孩子一脚踢死;孩子为逃避练琴而伤残自已手指的事也时有发生,这些教训应引家长深思。家长应更新成才观念。

李岚清副总理1996年5月11日考察湖南汨罗素质教育时讲道:国家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但任何国家人才结构都是宝塔型的,有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人才是分层次的,结构必须合理、初级、中级人才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最大量的”。他又说:“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针”。他认为:只有思想健康,思路宽广,有组织实践能力的人,而且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道德的,身体健康的人,才会对社会有贡献,才有全面发展的人。社会是七彩的,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就当前社会需求来说,同龄人中也只能有6-7%的人升大学,为此每个孩子不可能也用不着都成为大学生,都成为尖端科学的研究者。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影响各不相同,有的人适合向高科技领域发展,有的人适合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点,家长应适应国家的需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根据孩子的本身条件为他设计一个切实可靠可行的未来。古语道:七十三行,行行出状元。即使在平凡的服务行业中上照样也能培养出身手不凡的能式巧匠,如饮食待业中的名厨;美容美发中的名师;服装待业中高级服装设计师也并不一定都出自名牌大学,往往都是自学成才。集政治家、理论家、文学家、诗词家、书法家等于一身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未曾踏进过大学的门深造,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却是学医的。他们都以自身成才的成长经历表明;成才不一定非得千军万马专挤通向大学的那根独木桥。家长们应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需求及孩子本身条件对他们寄于适度的期望,培养孩子多种兴趣,顺其自然,教育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谓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种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家庭氛围也就是在环境中家庭成员产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它包括:生活环境、生活作风、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等。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胆怯、多疑自私、嫉妒、孤独、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庭是人基本固定的生活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的生存离不开家庭,首先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管每个家庭因经济水平、住房条件各有不同,其布置标准不可强求,但居室布置整洁、色彩素雅谐调还是可以做得到的,使孩子能生活在一个环境舒适、宁静、温暖的家庭中。有些家庭不注意环境布置,不讲究清洁卫生,家中家俱陈设杂乱无章,污垢处处可见,给人大有一种无插足之地的感觉,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有的家长尽管经济条件很优越,家中布置很有现代气派,家长却忘了给孩子一个游戏的天地。有的家长极讲清洁卫生,各处一尘不染,对孩子限制太多,这也不许玩,那也有许坐,使孩子行动极受限制,这都是不可取的。

(二)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

家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休息、吃饭、娱乐、工作、学习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觉遵守,长此以往会促使时间观念的形成,为今后走进幼儿园、学校、社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行形成打下基础。有的家庭虽为孩子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家长却把自己作为局外人,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地搓麻将、喝洒划着拳,有的看录像电视成瘾忘了正常作息,有的沉醉在舞厅的乐曲声中乐而忘返等,这样都很难制约孩子的。

家庭中每一成员还应注意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的洗手,定时换洗衣物、不随地吐痰、扔脏物、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按时打扫房间。

(三)和睦的心理气氛。

家长还应为儿童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和睦的心理气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平等待人,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即使发生矛盾也能顺利解决。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这是因为文明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身于家中感到温暖幸福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到被爱被尊重,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而灰心沮丧时,可以从家庭的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夫妻间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儿童的首要条件。

”有的家庭夫妻不和、互相指责、经常吵架打架,十分有害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一个少年犯曾这样说:“我的童年是在父母吵架、打架声中瑟瑟发抖的日子里度过的。

”乌鲁木齐市少年管教所曾对少年犯作过一项调查,发现40%的孩子是由于父母离异无人管教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新疆有关方面教育科研人员参加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离异家庭儿童(3-12岁)心理特点研究》的结果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一般有以下特点:(1)爱哭;(2)放荡不羁,到处乱跑;(3)过分胆小和焦虑;(4)冷漠,无动于衷、(5)情绪低落,快乐起来;(6)悲观,觉得低人一等;(7)孤独,经常发呆;(8)易烦躁发怒;(9〕惧怕某些动物、情景和人;(10)固执、自夸,并具有不爱交际、孤僻、冷漠、紧张、防备、喜欢撒谎欺骗甚至敌视他人等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心理品质和心理障碍。以上这些调查都说明和睦的家庭对于孩子健康的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此家长要为儿童的一生负责,对家庭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在民主和睦的气氛中成长,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在人格上要平等相待,不要把成人意见强加于孩子身上,幼儿喜欢玩耍,家长要抽出时间来与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对孩子正当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不良的行为要讲明道理予以制止,而不能简单粗暴。这样孩子将家长视为大朋友,从而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更能奏效。

五、积极配合社会、集体对孩子进行教育。

家庭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在这三部分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无论在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都具有优势,是其他两种教育替补不了的。但这都不影响其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即要把儿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21世纪的建设者,所以三方面的教育要相互配合和协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龄前幼儿大都在托、幼园所受教育,这种集体式的教育从方式上,内容上,形式上都比家庭教育正规。在这里教师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专门培养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品质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学习兴趣等。幼儿教师经过了专业性训练,他们具有较丰富的教育、保育知识和教育水平,他们比家长更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的特点。因此家长应积极主动与托幼园所取得联系,紧密配合幼儿教师保育员,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家长要了解托、幼园所教育规程、教育纲要和有关条例,配合托幼园所及老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使教育目的,教育步调达到一致。其次要积极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教育活动所需物品,培养孩子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最后一点要积极参加家园联系活动,如家园联系开放日,可使家长了解托幼园所的一日常规,家长学校可使家长通过听讲座、教子经验交流会、专家咨询等活动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家长切不可借口工作忙、时间紧而放弃这种良机。

总之,如何做称职的家长是需要为人父母认真对待的事情,家长们从事的事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事业,而我们为这个事业的成功不断地在探索、在实践,当你们的孩子成为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时,能够说一句:我尽到了为人之师的职责。

思考题:

1、简述做称职家长的五条标准。

2、家长如何看待女子成才的问题?

3、试举身边的事例说明提高家长素质的重要性。第三讲:家庭教育和原则。

为了使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不走弯路,给家长们谈谈家庭教育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所谓家庭教育的原则,是指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准则。根据我国幼儿身心发展和个性、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目的要求,提出以下家庭教育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实际发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进行,要贯彻好这一原则,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做到力量而行。

要使教育获得成功,就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以此考虑教什么,怎么教。幼儿期的孩子,在生理的心理方面发展非常迅速,独立生活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所以在早期教育时,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让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水平,过难或过易都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无论是让孩子学做一定有家务劳动,还是让孩子学习某些文化知识,都要从孩子实际身心发展出发,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所谓“跳一跳够得着”就是这个道理。要激励孩子学习某种知识,当这种知识与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相差不大时,他不仅愿学,有能力学,而且也容易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过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他就不愿学,也学不懂,当然就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要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要急于求成。

每一门科学文化知识都有它自己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而且有一定的连贯性。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既要注意巩固孩子已学过的知识,又要启发孩子学习新的知识,并要启发、诱导孩子进行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孩子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观察,了解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当孩子对所学知识尚未理解时,不要急于教新的内容,要按照秩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向孩子传授知识。

有的家长不善于循序渐进地向孩子传授知识或不了解知识的逻辑规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从主观愿望出发,急于求成,让孩子长时间学习、识字、看书。据幼儿园问卷调查,孩子离园回家后,要学习两个小时,家长要求孩子写字、算算术,使幼儿教育小学化,致使孩子难以接受,产生厌倦情绪。对此,家长一味埋怨孩子不理解家长苦心,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就像拔苗助长一样,不公不奏效,往往事与愿违。只要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启发发育孩子,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即使是学龄前儿童,虽然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和变化,但他们仍然是没有发展成熟的孩子,在生理与心理上都与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能用学生思维方法和标准对待和要他们。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就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及身心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和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孩子按照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健康成长。

孩子的年龄、个性发育程度不同,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就有所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有的家长不看孩子的具体情况,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只凭主观臆断,以主观主义教育方法对待孩子,这是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往往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事与愿违。

当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是无可非议的。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超越幼儿本身条件。有的家长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全才”,让孩子学画画,学音乐、学舞蹈、学书法等等,恨不得一下子让孩子什么都学会。结果把孩子搞得无所适从。以致什么也学不好,甚至把身体搞垮了,孩子的天赋和智商是有差异的,如果孩子不具备某些天赋,家长只凭主观愿望,要求学这,学那,这就是强人所难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孩子的学生负担,引起孩子的反感,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每个孩子的个性,气质、爱好、智商都有所不同,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按照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同时要根据孩子身心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和帮助。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发现和发展孩子的特长,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让孩子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家长要注意用心观察,孩子在品德,性格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地进行启发引导和教育。有的孩子很自信,认为什么事情都会干,不妨给他一件较难的事情干一下,他做完后,可适当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使他体会到自己还有些事情做得不好,逐步培养孩子谦虚谨慎的美德。相反,有的孩子缺乏自信心,什么都不敢做。可以给他一些简单的事让他做,在做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完成后做对了要给予充分肯定,让他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些事情的,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什么劳动都不让孩子参加。甚至有的家长连吃饭、穿衣都不让孩子学着做,其结果必然养成孩子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应该懂得懒惰是万恶之源,劳动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适当的劳动锻炼机会,从小养成孩子热爱劳动和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

三、要求一致,教育统一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孩子的品德和行为按照统一的要求发展。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既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应遵循教育统一的原则。只有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有统一的认识和要求,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独生子女成了“小太阳”,家庭,都围着孩子转,当孩子有了缺点、错误时,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短,往往是爷爷奶奶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有的父母之间认识也不一致,家庭成员在认识和要求上的不一致,必然会以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面前,孩子必然会喜欢袒护自己的一方,会气恼批评自己的一方。这们不仅影响了家庭和睦,而且不利于教育孩子,以致使孩子养成任性,是非不清,听不进正确批评,常常无理取闹等不良品德和行为。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成员应做到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即使意见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否则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当注意的。因此,家庭教育要取得成功,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采取一致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讲一次道理或做一两次练习就可以办到的,而是要经过多次练习不断强化和巩固而成的。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和要求一致,就会促使孩子对某些品德和行为进行多次练习,不断强化和巩固,从而形成良好品德和习惯。

四、寓教于实践活动的原则。

家庭是孩子的最早的课堂,参与家庭生活是孩子最早的实践活动。

因此,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寓教于生活之间互相关心、和睦协调、文明礼貌、潜移默化地养成孩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家庭生活实践对孩子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有人比喻说:家庭是第一个染缸,学位是第二个染缸,社会是第三个染缸,第一个染缸是人生的第一道着色,都是在底色的基础上着色的,所以家庭这一道着色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一个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幼小无知的孩子,对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学习,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总想向大人学习他想做的事,因此,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孩子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比如,通过教育孩子穿衣、吃饭,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要求孩子爱护花木,不浪费食物,学着做些轻微的家务劳动等,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增强劳动观念的优良品质。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孩子,就能有效地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幼小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是游戏、玩耍和娱乐,寓教于乐,寓教于玩也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有效办法。孩子在游戏、玩耍和娱乐中认识环境,适应生活,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促进孩子智力和体力的发育成长。家长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尽量给孩子创造开展游戏和娱乐活动的环境。让孩子玩得高兴快乐,好奇心得到满足,想象得到实现,从而训练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动手技能。比如,让孩子自己推动玩具汽车在地上跑,或自己骑小自行车,或把小木板、铁片、塑料瓶、玻璃瓶等放在水中,让孩子仔细观察,哪些浮在水面,哪些深入水底,引导孩子自己做事,启发孩子进行思维,通过玩耍游戏等实践活动进行教育,对增强孩子体质,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是极为有益的。

五、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教育,就难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但爱而不教,管而不严,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一)爱而不溺。

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心爱护,应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容易与望子成才的愿望背道而弛。父母对孩子爱应该是理智的,有分寸的,绝不能溺爱,否则,就会成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的祸根。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变成了溺爱,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更为突出。祖父母和父母把孩子视为“小皇帝”一味的娇惯,偏爱和护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的不良品德和习惯不批评、不教育,往往包庇护短。吃饭穿衣一切事务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孩子让家长干什么,家长就干什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逸恶劳的懒惰生活,养成一种自私、任性、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不良品德和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任其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有人说,对孩子的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是促进孩子走上不幸道路的开端。这是值得每位家长深思的。

溺爱的形式各有不同,但这些家长的共同特点是不把孩子看成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而是看成个人的私有财产,忘记了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的基本目标。溺爱的结果只能是坑害了孩子,受害的因然是国家和社会,但首当其冲、自食其果的是孩子的父母。由于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养成恶习,难以管教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的事例数不胜数。

家长对孩子要做到爱而不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既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真挚的爱,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能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愿望,又要让孩子关心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并逐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品德,而且也有得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自理能力。

第二,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

人都是有需求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无止境的。对孩子的需求要具体分析,要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一旦父母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引起孩子的不满,致使难以管教。当其欲望强烈而又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走上邪门歪道,这是每位家长需要注意的。

第三,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的情况下,就尽量给予满足。如孩子要求给买一些有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的儿童书画及必要的生活、娱乐用品,一般应给予满足。若家长一时难以办到时,应向孩子说明理由。在教育孩子时,家长既要积极为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节约俭朴,防止养成挥霍浪费的不良习惯。

(二)严而不厉。

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前面讲了如何关心爱护的问题,这里再讲一下严格要求的问题。

家长对“严”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严”就是“厉害”,对孩子要给予好心而不能给予好脸,孩子只有害怕父母,才能教育好。有的认为“严”就是不听话就要打骂,赞成“不打不成才”的说法。这些认识都是不对的,对当今的孩子采取这种办法是难以奏效的。

如果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孩子就不愿意接近父母。孩子如果对父母敬而远之或者既不尊敬、又不接近,更不愿与父母交谈,这就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至于打骂,体罚之类的行为凡和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水火不相融了。动辄打骂孩子的家长,不公不能使孩子和改正错误,反而使孩子的情感和心灵受到摧残,变得冷漠,自卑和缺乏自尊心,甚至因忍受不了父母的打骂而离家出走,由此可见,对孩子实行体罚只不过是家长缺乏理智和束手无策的表现,不可能起到严格要求的效果。

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是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为前提的。如果“严”得出了格,就会走向反面,为此家长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符合孩子实际情况又有得孩子身心健康的。

要求四岁的孩子跟在父母身后走力所能及的路是可能的,但要求孩子与父母走得一样快一样远就不合理了。

其次,父母提出的要求必须是适当的,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若要求过高,孩子即使经过努力也无法达到,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也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再次,对孩子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让孩子明白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不能模棱两可,让孩子无所适从。

最后一点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经提出,就要督促孩子认真做到,不能说了不算数,或者干也行,不干也行,而是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否则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六、身教与言教统一的原则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用说理的办法,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也就是既重视言教,又要注意身教,把二者统一起来,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幼小的孩子生活经验的社会知识都非常缺乏,不会辨明是非,时刻都需要父母的指点。应该给孩子讲清道理,告诉孩子怎样做不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只讲道理还不够,也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因为孩子讲道理,只能讲几分钟或更长一点时间总不会很长,而且孩子接受这种说教也只能用耳朵听,听到的是空空洞洞的道理,然而父母的言行举止却是从早到晚,时刻都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孩子用眼睛看到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形象,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有影响力。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重视对孩子的说理教育,更要重视以身作则,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都要为孩子作出表率,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仅听父母的说理教育,而更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若父母的品德行为高尚,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关心爱护孩子,孩子就会对父母新生和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如果父母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就不会信服,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要说谎,可自己在生活中却对别人说谎,那么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就难以信服。

孩子往往喜欢模仿成人。而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模仿最多的是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赖的人,父母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的行为准则和楷模,因此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为此,做家长的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榜样,把言教与身教统一起来,搞好家庭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思考题:

2、联系实际,讲述在家庭教育中贯彻某项原则取得的实际效果。

3、家长对子女爱而不溺应该做到哪几点?第四讲幼儿期孩子的年龄特点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这是说,处理问题,办理事情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的。以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亲人的依恋情感为例:三岁前的孩子几乎一刻也离不开照顾他的亲人。三岁时仍然有强烈的依恋情感并表现出强烈的模仿性。亲人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亲人干什么,他也要干什么,做游戏也要亲人陪他一起做。四岁时,爱说、爱问、爱动手、爱玩,已会自己玩或与小朋友玩,不用亲人参与和照管也会玩得很开心,而且还能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到五岁时,好问、爱学,而且还喜欢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去考问别人,喜欢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拆卸,尝试探索活动越来越多,虽然“失败”、“破坏”现象不断出现,却不愿听取他人意见。由上例可以看出,孩子的身心是随着年龄的递增而迅速发展的。处在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研究孩子生理与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以便采取相应、有效的教育方法。马克思曾主张把学龄儿童划分为“需要用不同态度来对待的年龄组”。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过这样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教育孩子,也应犹如知时节的好雨一样,针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以便使孩子更加健康成长。

一、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幼儿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

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证明,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的年龄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2、3岁;

6、7岁)。研究表明,学龄前孩子在言语、思维等方面发展中,表现出了明显的质变:

2至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至5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质变期,也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2至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转折点;5至6岁是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3至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至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人具备独立性的一个关键期。

研究、重视关键期,就是为了抓住对孩子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时期,进行相应的教育。如果错过这些关键期,不是说不能取得教育效果,而是会增加教育的难度。

(二)幼儿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幼儿心理发展是由孩子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决定的,一般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等,大都是稳定的、共同的。但是,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或是社会环境与教育在幼儿身上起作用的情况不尽相同,因而在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可以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随着各种条件的不同,幼儿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或程度上,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即某些特征的可能提前或推后,但这些变化是有限制的。

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心理依据,所以家庭教育必须考虑幼儿年龄特征。

二、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幼儿生理各方面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

1、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尚不成熟。

6、7岁)身体发育速度较3岁前有所减慢,但与后期发展相比还是非常迅速的。身高每年约增4-7分分,体重每年约增加4公斤。新陈代谢旺盛,但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还不够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差。

如:幼儿骨骼的硬度小,弹性大,可塑性强。如果长期姿势不正或受外伤会引起骨骼变形或骨折;幼儿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劳和损伤,肌肉群的发育不平衡,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群还未发育完善,表现为手脚动作比较笨拙,特别是手,还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幼儿心肺体积相对比成人大,心脏收缩力差,脉博每分钟90-110次左右。

家长应注意不要让幼儿长时间的连续地跳跃、跑步、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发育;幼儿肺的弹性较差,气体的交换量较小,所以呼吸频率较快。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用鼻子呼吸的习惯,以预防感冒及肺炎的发生;幼儿的血液含量相对比成人多,但血液中水分较多,凝血物质少,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幼儿新陈代谢快,血色素为13-14克。低于13克即为贫血,应及时治疗。幼儿嗜中性白细胞较少,淋巴细胞较多,所以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家长应注意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其抵抗力;幼儿的听觉和嗅觉敏锐,但外耳道比较狭窄,3岁时外耳道壁还未完全骨化和愈合,幼儿的咽鼓管即鼻咽腔与鼓室之间的通道较成人粗短,呈水平位,易患中耳炎,故家长应注意孩子的耳鼻卫生,严防水进入耳内;幼儿膀胱肌肉层较薄,弹性较差,贮尿机能相对差,加之幼儿神经系统对排尿过程的调节作用差,所以,幼儿排尿次数较多,自控能力较弱。家长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排尿习惯,以防在精神极度兴奋或疲劳时发生遗尿现象。女孩的尿道口经尿道入膀胱的距离短且直,容易感染。家长要注意其外阴部清洁;幼儿皮肤柔嫩,容易损伤或感染,调节功能不如成人,不能适应外界温度的骤然变化,容易着凉或受热,家长要注意提醒和帮助孩子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2、幼儿期是大脑皮层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十三

家庭教育尊敬的各位领导、家长,大家上午好!

首先对你们来到这里表示热烈的欢迎!我衷心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举办的这次活动,首先我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太平学校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今天有幸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教育孩子。因为我也是孩子的家长,所以站在家长的角度,我们是同事,是战友,同时也希望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家长朋友您要是有什么问题随时都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让我们今天的活动,真正的对我们家长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都说中国的家长最辛苦,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我们不仅操心孩子的学业和今后的工作,还得拼命地为孩子们攒钱,买房,操办婚事,等到把孩子辛辛苦苦地拉扯大,安顿好年迈的老人,自己也就老了。所以往往是省吃俭用一辈子,如果孩子没教育好,到头来,老了,没用了,落得个两手空空。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有一句话,意思是说,你的后半生是否幸福,在于你的孩子。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为了我们家长们自己后半生的幸福,我们理所当然地关心和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的问题。所以如何教育孩子,是家长们的头等大事。我们亲眼看见有些家长只顾外出打工为孩子挣钱,而孩子的教育荒废了,孩子不但学习成绩没搞好,连做人也成问题,不是打架就是闹事,大把大把地花钱,性格暴躁,一点也谈不上孝敬父母,养成了一大堆的坏毛病,成了家长的心病。

之所以把大家请来,是考虑到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而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有效配合。

今天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现在向大家做个调查:在座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请举手,希望孩子将来超过自己,生活得更幸福的请举手。

从刚才的调查可以看出,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个幸福的未来。是呀,如今我们绝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成才了,就是家庭100%的成功,否则,就是100%的失败。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人格完善,并最终成才呢?家庭教育是关键。也就是说首先不能让孩子输在家庭教育上。也许有的家长朋友会产生疑问:家庭教育真的有这么重要吗?请听这么个例子:

200年前,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是著名的哲学家.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80多位文学家,100多位牧师„„。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竟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是个赌鬼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却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个酒鬼„„。

同时代的、同国度的、同样繁衍了八代的家族,却有如此迥异悬殊的差别,从中可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所以孩子教育从家庭教育起步。

北京曾按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好、中、差划分,对680名初中、小学生的家庭进行过调查,调查内容是“学生在校表现与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家庭教育很好的,其孩子在校表现优等生的占95%,基本没有后进生;

家庭教育一般的家庭,其孩子在校为中等的占2/3,并有15%左右为后进生;家庭教育不当的家庭,其孩子在校为后进生的却高达85%,几乎没有优等生。

上面所说的似乎距离我们比较远,那么我们看看生活中的现象就明白了:为什么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会有明显的差别?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比较明显,就是家庭教育的不同所致。过去在学校有这么一种被人们当作笑话说的现象:面对“问题学生”,中学老师指责小学老师没把学生的习惯培养出来,以致到了中学纠正不过来;小学老师觉得很冤枉,说是问题在幼儿园,这些孩子入学后习惯就不好,怎么纠正都没用;幼儿园的老师也觉得冤枉,有的孩子从入园那天表现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坐不住,不听话„„很明显,问题在家长那里。现在看看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有。我们都知道,学前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承担主要养育责任的是谁?就是我们家长。

讲到这里,不知在座的家长朋友是否赞同我的观点: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次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赞同的请举手)。

既然家庭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呢?1.家长以身作则。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比如吃米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比如好说脏话的家长,他的孩子也好骂人.(举自身事例)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年轻母亲,我从孩子一出生就自己亲自喂养。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是始终没有忘记教育孩子的责任。当孩子开始呀呀学语时,我不管她能不能听懂,就用正规语言教她认识接触到的事物,陪她看幼儿画报,给她讲故事;当他蹒跚学步,好奇地摸摸这儿摸摸那儿,我就在她够得着的墙上贴满白纸,塞给她不同颜色的彩笔,任由她涂鸦,坐在一旁享受着她的快乐与可爱;当她会跑会跳时,我就教她跳绳、溜冰,她也玩得兴高采烈。当许多家长为孩子沉迷于电视和电脑心急如焚时,我的孩子对书爱不释手。虽然孩子小学还没有毕业,但是在自理能力和学习上都不用我操心。她的兴趣广泛,喜欢画画,唱歌、参加体育锻炼。作为一个母亲,能看到孩子健康地成长,幸福自然就洋溢在脸上了。

2、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得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做好表率。(互动:家中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的请举手,家中藏书50册以上的请举手。您有读书学习的习惯吗?)有的家长却不注意这一点,孩子放学回来了,自己一边和朋友搓麻将,一边猜拳行令,一边要求孩子“赶快去写作业”。这样的环境,孩子能安心学习吗?有的父母,自己从不摸书本,却要求孩子喜欢读书,这怎么可能实现?我建议咱们做家长的,在孩子进门之前,关了电视,拿起书本。如果你没有读书的习惯,你就装,习惯都是装出来的,等你装上一段时间,你也就喜欢读书了。

作为家长,我们要教育孩子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应是完成当天的作业,切不要因为一般的原因更改它。做作业时,要像上课一样严格,不说话、不玩东西、不吃东西、不离位,更不能看电视等,完成作业要一气呵成,做完后要认真检查,不能满足于做完了事。做完了作业,要收拾好书本、文具、装好书包。另外,家长要鼓励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培养其学习积极性。课外,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多看书,养成事事动脑、动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不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孩子从小学习就比较吃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就越来越困难,甚至成为孩子望尘莫及的事了。因此,关心、重视并帮助孩子学习,将成为孩子学习的助推器。

3.可以说服孩子但不要体罚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随意就体罚孩子,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阴影。而是应该首先劝说孩子,比如孩子耍脾气把吃的好好的馒头扔掉了,家长应立即要求孩子捡起来,否则不让他吃饭了,并告诉他再扔馒头就罚站。这样孩子一般会自觉地捡起馒头。

有一位家长从小生活在农村,经常挨父亲打,那时他发誓:将来有了孩子一定不打他!后来他参了军,一不小心当了营长,回过头来反思:幸亏父亲当时的打,不打不可能有今天,如果当初打得早一些、下手狠一些,说不定现在当上了团长、师长什么的。

他这一反思不要紧,他的儿子可倒了霉。从小就军事化训练,一岁含奶嘴掉,“叭”,一巴掌过去了;犯了错,关在门外罚站;要进父母房间,必须先喊“报告”。

打到最后,孩子的眼泪已经干了,流不出来了,而孩子用在校经常动手打别人来发泄,恶性循环,老师同学都对其头痛,厌恶不已,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到最后,他死都不肯上学了。

父亲还想用拳头解决问题。但打过之后,儿子给了他一张纸条:爸爸,我再也忍受不了你了。父亲颓然倒在沙发上,彻底宣告了自己家教的失败。

因此,我们不能以打孩子作为教育手段,应该采取说服教育,使其改正错误。

4.多鼓励夸奖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你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有这么一个《一位母亲培育出清华学子》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孩子上学了,作为妈妈,哪个不希望听到来自学校的好消息。然而,有一位母亲,每次家长会,都令她失望,因为人家都有一个聪明乖顺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却愚顽不化,她的儿子刚刚上幼儿园。在家长会上,幼儿园的阿姨对她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他在凳子上竟然连三分钟都坐不到。你应该带他去看看医生。”母亲没有说话,她低下头。走在回家的路上,她的眉头皱得紧紧的,她在想,该怎么和儿子说呢?回到家里,她恢复了平日灿烂的笑容,她抱住儿子,说:“阿姨今天夸你了。说你以前只能坚持安静地坐一分钟,现在,你居然可以坚持三分钟了。别的爸爸妈妈都羡慕我有你这样的宝宝呢!”接下来吃晚饭时,母亲发现,儿子居然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而没有像平时那样要她喂。

几年后,儿子上小学了,母亲又去开家长会。家长会上,儿子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有弱智,你应该带他去看医生。”他的儿子考了全班第59名。母亲低下头。回到家里,她对儿子说:“老师夸你进步非常大,如果你努力,你一定可以超过你的同桌。他考了第21名。”母亲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睛开始发亮,紧锁的眉头开始舒展开来,惊恐的脸庞也开始变得温柔起来。

5.找些表现好的小朋友作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之间攀比心很重的,当别的孩子做什么,往往他就做什么。因此在教育孩子时,不妨试着找些既勤快又懂事的小朋友做个榜样。比如孩子经常赖床,家长可以说:小明天没亮就起床背诗了,人家可厉害了,没人赶得上他。这样孩子受到激励,会精神起来,要和小明比比谁起床早。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孩子入学以后,虽然我们的工作很忙,常是早起晚睡,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我们经常通过孩子了解他在班上和学校的情况,也通过与老师的联系,检查作业,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

我们老师在工作中,常常遇到以下这些难题需要得到大家的配合与支持,否则我们真的很难教育好您的孩子。

(1)、您的孩子把手机带到学校来,常常利用上课的时间偷偷地上网,qq聊天,或发短信聊天,不能安心听课学习不说,往往还养成了不良交友等坏习惯。您一定会说,上课时老师们不管吗?当然管,但一个班有好几十人,老师上课时不可能管得那么细。即使发现了玩手机,把手机搜出来。带家走后还不一样玩。

您是孩子的家长,不让孩子带手机,您管起来有效多了,您可以限制孩子,不让他开通手机上网业务,您可以限制他的通话费用,这件事,您管起来,比我们有效多了。

2、您的孩子大把大把的花钱,一天下来,十几块几十块钱轻易就花了,有的甚至一个星期下来,几百块钱没了,有的花得还更多。尽管花的不是老师的钱,但孩子有乱花钱的习惯,坏处也是很多的。比如孩子往往养成爱享受怕吃苦的品格,大手大脚花钱,不珍惜劳动成果,产生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太强,导致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使孩子误入歧途。往往也就影响到了学习。有句话说:“好习惯成就人生”,反过来可以说,坏习惯毁掉人生。如果我们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孩子习惯的培养,我们可能会犯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故事《我只要葫芦》里的那个人的错误。这个故事大体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了一种葫芦,在主人的精心浇灌下,开花了,不久结出了漂亮的小葫芦。可不久,叶子上生了芽虫,这个人却认为,这有什么呀?我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过几天,叶子枯黄了,小葫芦也落了。我们真得引以为戒。

有人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富也不能富孩子”,这句话并不矛盾。我们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这方面的管教,主要是靠家长您了。学校只能从正面教育孩子不乱花钱,真正更有效地管理孩子乱花钱,家长更有力。

3、孩子晚上在家不能定时学习,贪图看电视或贪玩。除了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外,各年级的学生,每晚都有较多的家庭作业。孩子在家贪图看电视,不做作业,不能及时作业与复习,这方面的管理,主要是家长。我们经常听家长说:“老师,我的孩子在家总是看电视,我讲他不听,你们老师讲要好多了。”我们体谅家长说这样话时的无奈,但同时也感到了家长对孩子管教的不负责任,有推辞责任之嫌。孩子在家时学习的督促,主要责任在家长,家长管起来也更有效。老师很难知道每晚您的孩子在家学习了还是没学习,学习了多长时间,学习时是不是不专心。再说,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而您是孩子的衣食父母,只面对一个孩子,现在的家长,同时面对几个孩子的已经不多。您管一个孩子,老师要管几十个孩子,而且您管的是您自己的孩子,您直接受益,您不管谁管?所以聪明的家长,不要把自己孩子的教育完全受托在别人身上,老师身上。有人这样说:“你不要把孩子这个宝押在别人的身上”,确实很有道理。

4、为了您孩子的健康成长,请您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随意的说老师或学校的坏话。因为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中,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是一种权威,有了这样的思想,孩子就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如果你不能做到在孩子面前尊重老师,那么就为你孩子的成长种下了不良因素。如果您对学校或老师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可以与老师联系,与学校联系,当面或打电话说清楚,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不会影响您孩子的成长。

需要你配合的地方很多,我以上只重点提出了四条。对于学校的各项要求,我们老师对学生的爱与父母对子女的爱一样情深。总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采取灵活的育人技巧,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得心应手走向成功!家长朋友们,今天我主要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家庭教育孩子几点方法与技巧,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大家见谅。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也祝在场的各位领导、老师工作顺利,祝在场的同学们健康成长!

谢谢大家!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十四

毛文。

各位家长:

下午好!今天我给大家谈两个话题:1.我们父母常犯的十大错误。2.家庭教育中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我们父母常犯的十大错误。

一、让爷爷奶奶带孩子,不自己亲自照顾。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二、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

确的父母理想。当子女长大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些愚蠢父母的作为。

五、把学校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标。

很多父母小孩认为越用功越好。一切面向考试,很多父母愚蠢地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标两个,一是考大学,二是找好工作。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苦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

其实事实摆在面前。很多大学生或者北大清华的现在也只能混口饭吃。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六、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

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全国还在推广早起才健康的错误观念。睡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七、认为孩子不应该做家务事,应该把时间拿来学习社会学家调查的结果,在家常做家务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可能是因为处理事情的能力比较强。所以长大以后比较不容易有挫折。或者比较能面对挫折。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剥夺了一切孩子做家事的机会。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学习分担责任、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教养出一个个只会解几题数学(又解不好)的傻孩子。父母应该让子女充分分担家事。

忌:

1.应言传身教忌单纯说教。

在早期教育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努力克服以往不良行为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良好的习惯,美好的心灵,文明的行为,优良的品质,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

2.应合理引导忌过分溺爱。

很多家长总认为严格教育就是好的,希望孩子按照父母设计好的模式发展,稍有不从,就对孩子严加管教,其结果并未遂人愿。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百般迁就,用俗话说:“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些都不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正确的家庭教育应是严格中包含宽容,宽容中渗透着严格,在为孩子创造好必要物质环境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应培养好习惯忌随心所欲。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十五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上午好!

感谢你们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讲座。今天请你们来,主要是给你们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教育好你们的孩子。

家庭是人成长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同时,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有意无意地,自觉不自觉中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地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影响潜移默化,伴随一生。因此,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的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资源,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并且,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在孩子身上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有些家长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陷入种种误区,比如重智育,轻德育;过分宠爱;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重分数轻能力等等,以致造成了很多悲剧,令人痛心。也有很多父母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事与愿违。因为来自孩子的调查显示,至少有一半的孩子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父母感到不满意。

北京市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孩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北京青年报报道说,全国有6000万父母承认自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并对怎样教育孩子感到困惑。这些数据反映出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不够满意,同时也说明了父母在怎样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如何科学的进行教育的问题上也存在很多的疑问和困惑。就现在的家庭教育而言,由于有些家长缺少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教育规律所知甚少,即使家长思想上很重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本早教中心特别邀请了我市家庭教育的专家:××先生为我们做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能解答我们家长朋友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也希望通过讲座,使家长朋友们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以便更好地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谢谢大家!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你们好!非常感谢您的到来,您的到来就是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你的到来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家庭教育工作的信心,相信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有这么多的家长朋友的支持,我会更加努力的把我所学的知识与大家共同分享,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希望对您有所启迪,有所帮助,而最终目的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受益。

应广大家长的要求,我们今天来讲一讲《三岁孩子常见问题的教育对策》。

婴儿到幼儿初期,一般都由成人照顾,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而3-4岁幼儿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事事要求自己做,做不好也不接受家长意见,更不愿意让家长帮忙,经常由于家长过多干涉而引起对立情绪,烦躁、发脾气,甚至爱哭闹。这是因为幼儿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原因。孩子从1岁多开始认识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别出来,直到3岁多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因此,幼儿独立性不断增强,独立愿望逐渐强烈,愿意自己独立行动,以表现自己的意识和能力。甚至不愿接受成人的指令而固执己见。因此家长即时掌握幼儿心理发展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应尊重孩子合理的独立要求,或给幼儿独立自主选择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并认识自己的力量,培养自己的力量,培养自信心,这有利于独立个性的形成。

如果什么事都怕孩子做不好或怕耽误时间,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事都不愿自己做,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习惯,这样剥夺了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对孩子发展非常不利。有不少孩子3岁入幼儿园时还不会自己吃饭,就说明了家长对待孩子没有进行教育训练,而是无原则迁就。当孩子不听话哭闹时,也未耐心说服或转移注意力。总之,家长要提高教育水平,研究教育方法,顺利度过这一段年龄阶段。

我们平时常常遇到孩子不听话的问题,我也是孩子的家长,也有过这段经历,我非常理解我们家长现在的心情。平时的工作中我也经常遇到好多家长跟我诉苦:“我的孩子特别不听话,你叫他干什么他偏不干。还特别好动,好象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要动一动、试一试,你告诉他电源插座不能动,很危险,可他非要去摸一摸,什么都不怕,你说我该怎么教育他。”

有一次,我带着我的孩子去买衣服时,碰到一位妈妈领着宝宝买衣服,妈妈被一套漂亮的套装所吸引,并让宝宝试一试,可宝宝偏偏不试,而是拿着旁边的一双旅游鞋不放手,妈妈夺都夺不下,最后孩子号啕大哭,衣服没买成。妈妈只得拉着孩子离开了,并且一边走一边气呼呼地说:“没见过像你这么不听话的孩子,这么漂亮的衣服不要,非要双鞋子,还耍赖,真让你气死了。”

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必须要先了解3岁孩子的年龄特点。

1、源于身体活动能力的提高。3岁孩子大肌肉的发展较快,身体动作也较前协调,而且大都喜欢跑、跳。(例:哪儿不好走走哪儿,马路牙,有水的地方、凹凸不平的地方等。)三岁儿童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去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即使完不成也要试一试,不管结果怎样。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为什么制止呢?因为这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根本没有结果,比如说:孩子在用积木搭房子,他把两个圆球放在底下做房柱,大人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就会告诉孩子这样做不行,孩子可不买你的帐,因此就会产生反抗。我们做家长的这时就会说:这孩子真不听话。

2、源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三岁的孩子正处于自主敏感期,三岁以前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三岁以后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他们就顽强地想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要求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3、源于情绪和思维的发展。因为三岁孩子在许多方面发展得还不够成熟。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吵嚷哭闹等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常常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三岁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还有他们的时间观念也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一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儿童的反抗行为。

因此,家长只有真正掌握、正视并了解幼儿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才能读懂我们的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二、分析家长方面造成幼儿不听话的原因。

孩子不听话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是我们家长造成的。

1、父母太过于宠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满足什么,对孩子百依百顺。一旦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便会大哭大闹,直至达到目的为止。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就容易促使孩子形成任性的习惯。作为家长首先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坚决不能答应。但是如果你不答应,孩子就会哭闹,这时千万不能采取粗暴的打骂,要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最好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

2、父母言行不一致。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无所谓信任与尊重,不然他们会不服管教。因此,家长平时不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甚至不分场合呵斥孩子,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孩子对家长有畏惧感。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好哄、好骗,往往不假思索就许下诺言,结果实现不了,这样就容易造成孩子心灵的伤害和对家长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与尊敬,家长的话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会愈发严重。例如:家长有事要出门,不方便带孩子去,而孩子却闹着要跟着,这是家长往往采取的措施是对孩子说:你在家等我回来后我给你怎么样或是买什么东西,回来后孩子不闹了,也就把许给孩子的事情给忘了,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爸爸妈妈的话失去信任。大家都听说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吧,曾子是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非要跟她去。他就哄孩子说:“你先回家,等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妻子回来后,曾子要去杀猪,妻子去阻止他,说刚才是跟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随便跟他闹着玩的。孩子从小就听从父母的教育,今天你欺骗他,这是教他欺骗人,这种教育方法不可取。”说完马上就去把猪杀了,烧好猪肉给孩子吃。

3、用各种方式吓唬孩子。有些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或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用一些可怕的事物来吓唬。(比如:大灰狼来咬你了,爸爸妈妈不要你了等等)平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切记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有的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过高过严的要求,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多疑、胆小怕事。产生逆反心理。

4、大人的话是对的,但孩子误认为不对,所以不听从。当父母对孩子发出指令时,如果孩子认为大人的指令不正确,或不一定正确,或不明确时,便会有不执行,这也就出现了孩子不听话的现象。例如:今天的天气很冷,妈妈要求孩子穿件比较暖和的衣服,可孩子非要穿裙子不可。整个早上,母女俩为了穿衣服来幼儿园来得很晚,妈妈没有说服孩子,最后,还是穿着纱裙外面裹着毛衣来了幼儿园。的确,大人的一行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时,作为大人应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和自己“对着干?”你的话是否孩子非听不行呢?若确实需要孩子非听不行,要选择一种能够让孩子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看法有他一定的道理。我个人认为:不应该一味要求孩子听话,父母也应该听孩子说话。

实际上,现在的父母,总想让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事。这样做的坏处有:

1、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这时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想一探究竟,而父母却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教育。孩子的创造性发挥被剥夺了。

2、减少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大人的安排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且不感兴趣,久而久之产生逆反心理。

3、感觉不到父母的爱。一味顺从父母,只知道按父母要求做事,象父母就是在利用自己,而不是在施爱。

三、正视孩子的不听话现象。

著名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作了长期调查。结果发现:在反抗强烈的儿童中长大后有84%的人有果断的判断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而在反抗性不显著的孩子中,真正称得上有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只占24%。我们每个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听话,但并非是从孩子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而大多数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喜欢孩子在当着别人面的时候对你俯首帖耳,这时你可能觉得挺风光。可当您因自己的孩子顺从听话得意之时,不要忘了这有可能扼杀了孩子的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形成。由此看出,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未必是件好事;同样,孩子“不听话”也未必是件坏事。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不要整天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和反抗你,要耐心地教育孩子,等待我们的不听话的孩子慢慢长大,孩子就会由不听话变成一个有果断判断力和坚强意志里的孩子。

孩子有时不听话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会有下列几种情况:

1、当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事时,“听而不闻”。有的孩子很任性,想做的事必须做完否则就不行,做完之后才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别的事。对于这一点,作为父母不能粗暴的制止,可以给予一定的时间缓冲。

2、家长总是带着气愤、高亢的声音和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孩子对成人的喊叫也就习以为常、以后成人如果不提高声音、不重复喊叫,孩子便“听不见”,而且孩子一旦习惯于高亢粗暴的声音,就会逐渐对文明、文明的教育方法采取抗命的态度。

3、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常常会以惩罚来控制孩子,这似乎是我们在教养孩子时最习惯的一件事,但这个习惯一旦养成,长期使用这种方法,会使父母和孩子在亲子关系上出现紧张。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最要紧的是把这一年龄特征视为正常现象。因为我们知道孩子总要长大。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我们要多一分理解。只要父母能够足够的理解孩子,孩子才能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导,少一些“不听话”。

四、对付孩子不听话常见的几种方法。

1、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哭闹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让步,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例如:孩子吵着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自己的高兴、满意和对孩子的关心,然后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是比较有效的。比那种大人越吼声音越高,孩子越闹越凶的方法还是可取的。

2、转移注意力。

这种方法用语这个年龄段非常见效。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转移注意力后再进行沟通是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应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让亲情得以双项交流,家庭教育就会多几分顺利,另外,做家长的要学会心理换位,设身处地的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问题,深刻体察孩子潜在的行为动因,这样亲子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3、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不听话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不听话的发作。如:孩子每次跟父母出去总是哭闹这要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要自己走,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再走,不然就不带你出去了。”

4、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自己的不听话。

5、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会儿他饿了要吃东西的时候可以适时教育告诉他着就是不好好吃饭的结果。你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不会有影响的。

6、父母教育统一。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父母应统一要求。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不听话只会愈演愈烈,很难得到改正。

7、让孩子选择。

让孩子在多种选择中做出决定,因为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太好意思发脾气。我们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多年的经验证明,“淘气”的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

因此,给孩子一点“不听话”的空间,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创造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他们就不能去进行创造。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让他们有“淘气”的机会,让他们自由自在的去想象、去活动、去创造。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探讨了关于3岁孩子常见问题的教育对策,相信在座的家长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游乐更深的认识,我也希望您把您的收获和经验与您身边的家长进行交流,让更多的宝宝再快乐中成长,让更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今天我们所讲的是关于孩子“不听话”的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如:情感方面、智商方面,这些在我们以后的讲座中会继续讲解。

家庭教育讲座讲话稿(热门16篇)篇十六

各位家长,各位老师:

您们好!

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我会好好配合学校和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在家长学校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课,我深感受益匪浅。在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同时,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同时也使我更加亲切地体会到,当教师难,做家长也难,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更难。做一个好的家长真是任重而道远,幸好有家长学校,通过她,使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在尽力做好家长的同时,使我在各方面也有了一些不同程度地改变和提高,现将粗浅体会浅述如下:

通过几个老师的讲座,使我了解了学校对孩子的要求,知道了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因为我感觉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以前,我甚至这样认为,我将孩子送进学校,学好学坏就靠学校老师了,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家长要积极投入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和老师多沟通、多交流,从而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通过老师的讲座,使我明白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培养孩子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培养良好的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通过学习,明白了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孩子礼貌待人,遵守各种行为规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要主动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经常带孩子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假期带孩子出外旅游增长知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尊老爱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一些好的习惯。同时,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教育要有耐心,切忌粗暴,我亲身体会到,孩子有时的“不听话”也是有他的原因的,只要有耐心,一定能找出他犯错误的原因,也只有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时刻充当着“老师”的角色,因此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通过听老师的讲座,让我掌握了一些亲子沟通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如何给孩子布置任务,如何处理孩子的要求和拒绝,如何处理孩子的愤怒等。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入手,与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同样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给孩子限定时间可以帮助他专心地做事情,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习,明确了要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时代要求社会造就复合型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我们就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单纯追求高分、高学历,而忽视孩子个性、意志、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教会孩子与不同的人共同相处,培养孩子的交往、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及与人合作精神,让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健康发展的人。

总之,孩子毕竟还小,他分辨是非能力和良好的行为的养成,要来自平时生活中看到的,所接触的环境和接触的教育,对孩子要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现在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做家长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艺术,在关心孩子的吃穿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各方面对他能正确引导,耐心的教育,让孩子将来成为有用之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很难搭起良好的学校教育。当然,学校教育反过来也影响着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的时间长,同学的交往和老师的鼓励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孩子的成长必须靠家校共同努力。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教育心得(实用17篇)

    利用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总结改进自己的行为和做事方法,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果。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或许不完美,但它们无疑都蕴含着作者的真实体验和思考。xx年3月8日

    电子商务个人实习心得(热门18篇)

    通过写实习心得,我们可以对自己在实习工作中所取得的进展进行评估和梳理,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昆虫教案范文(13篇)

    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接下来是几个教学工作计划的要点和重点,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启示。活动目标:2.能

    感谢爸爸小学(模板17篇)

    优秀作文不拘泥于表面的华丽辞藻,而是注重用简练的语言、凝练的思想、深刻的内涵打动人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片段,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

    新学期计划初三(精选18篇)

    学期计划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期望,这份学期计划范文或许能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目标。

    成长路上的阳光抒情(通用18篇)

    优秀作文需要具备清晰的结构和层次感,使得文章的逻辑关系和内容安排合理有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选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话题,

    那抹雨中的淡紫六年级(精选20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独特的观察力展现出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思考,给读者以思考和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通过学习这些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写

    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模板16篇)

    社会实践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重要实践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报告,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暑假,我回到家乡,开始自己大学生活中第一次社

    如何教小学英语(热门19篇)

    英语是一门实用的语言,掌握好英语可以让我们在旅游、商务和社交活动中更加自如。以下是一些英语学习心得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课是教师展示教学设计和引导

    高中班主任工作计划模版(优秀21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质量影响着班级管理和学生发展的效果,需要认真对待。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班主任工作计划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