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

时间:2024-04-07 作者:雅蕊

在质量月期间,我们将组织各类培训和讲座,以提高员工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在质量月期间,我们收集了一些优秀企业的质量月总结报告,将它们整理成了一份经典案例集。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一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由规模扩大转变为内涵提升,教育质量目标体系得到了广泛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教育质量目标的内涵、指导方针、体系构建、实施以及控制等方面。

2.1国内研究进展。

教育质量目标的内涵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受普通教育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也常以学业标准、升学率作为主要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然而职业教育是一种直接面向职业岗位的技术教育,直接为就业服务,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彭振宇提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知识的程度,二是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程度,三是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程度。梁秀文等人认为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具体体现为职业资格证书,即实践教学应是“双证书”的目标体系。杨洪等人提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目标体系研究邱绍峰(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涵就是要根据就业岗位群的要求,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这根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创新教学内容,体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关于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杨彩卿指出要把人才培养目标按类别、分层次、划阶段地剖析成具体的个别目标,并遵循以学生为本、能力优先、注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构建方法上,一是采用能力本位、模块组合,二是采用倒推分解、逐层确定,三是采用搜集信息、不断更新。彭振宇系统论述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他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原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目标体系框架,并且要完善办学的软硬件条件,保障质量目标的实现。唐华生等人认为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二是要树立全面管理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在行动中要遵循可行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体系、方法体系、组织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目标体系的实施与控制,吴明君等人认为必须将培养目标分解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控制来达到预期质量目标。贺良震借鉴和运用全局质量控制的理论,反复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通过反馈调整,从而逐步实现教学质量目标。

2.2国外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指标体系作为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制订了一系列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指标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要求职业教育质量指标具有特定性、可测量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性,并从机会和范围、学校内部效率、人力和物质资源、经费、职业融合率、教育与就业一致性、教育与就业关系、劳动力市场8个维度构建了职业教育质量的54个指标。欧盟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匹配、平等参与机会三个维度,并对每个维度从背景、输入、过程、产出和结果五个方面构建了73个职业教育质量指标。澳大利亚基于职业教育的五个主要目标:为所有公民提供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实现职业教育平等,增加对培训的投资,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价值最大化,采用背景、参与、结果、产出和资源的分析框架构建了53个指标的质量体系。这三个职业教育指标体系表明职业教育质量必须关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把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体系进行评估,二是重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的.考察,三是重视评估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功能,四是学生参与实习实践及融入劳动力市场情况是职业教育质量目标体系的关键指标。德国职业教育采用双元制,很多采用自主办学型体系进行质量管理,其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分为三部分,一是输入型指标(主要是指硬件类指标),二是过程型指标,三是输出型或者成果型指标。过程型指标有两项涉及教学和学校管理的目标,输出型指标关注的是学习结果。学习结果不仅仅是学业成绩,往往更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即学生为了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应对不断发展的工作要求,应掌握的必要的一种跨专业的基本能力,也包括职业态度及终身学习能力。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二

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影响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涉及多方面,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与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条件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作为高校的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过程,要想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实施监管,无论是师生教学的准备,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或者教学课程的考核等各个环节都应纳入保障体系中。除此之外,高校的教学环境、体育设备及相关教材等也要得到良好的保障。因此,在建立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应坚持全面性原则。

3.2系统性原则。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作为一项培育人、锻炼人、发展人的活动过程,体育教学的'过程既漫长又复杂,且受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多。因此,在建立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应该将体育教学的体系建设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坚持系统分析法,对整个体系的对象、方法、过程等进行有机整合的分析,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质量体系。

3.3可行性原则。

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及理念,并努力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结合高校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构建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4激励性原则。

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是一项动态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无论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还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都始终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且这个过程应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三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定义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首先,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能够多大程度上满足教育目标系统的规定即教育质量;其次,学生学到的价值观和相关的知识技能等与人类、环境等条件及需求之间的相关程度也是教学质量;最后,教学质量还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变化在相应的时间和条件下达到的标准,这种标准可以让大家满意。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与学校的特点密切相关。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都必须有目标性、形成性、评价性三个共同的特征。教学质量所要达到的标准就是目标性;保障教学条件,重视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就是形成性;监督评价学校内外的教学质量就是评价性。因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目标导向、条件保障、激励约束及监督控制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使教育结果可以适应质量、需求和期望的系统。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要求。

2.1目标导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要确立目标。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起点和依据。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目标导向应积极注重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培养;还要形成统一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管理思想上,实现教学活动主体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动学习的能力。

2.2条件保障。

有力的条件保障对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条件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其中师资力量和水平尤为重要。只有好的教学条件,才能使教学质量提高。

2.3激励约束。

激励约束功能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政策措施,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激发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动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4监督控制。

学校内部和外部建立严格的监控机制,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内部监控是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和改进教学工作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等进行监控;外部监控主要是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方针的执行状况、教学条件、资源配置等的监控。外部监控相对于内部自我监控而言,是一种事后监控,具有不及时和滞后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应做到自我监控与外部监控相结合。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四

摘要: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目标、组织、运行、评价、反馈”五大子系统为核心,在高校教学活动稳健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体现出保障体系的科学性、主体的多元性、对象的全面性、体系的发展性等特点,贯穿了学校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高校现代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高校的发展应当以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根本,加强和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校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本科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反映了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体现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以“目标、组织、运行、评价、反馈”五大子系统为核心,突出体现学校目标与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相符合;学校教学资源的占有和有效利用与对教学流程相符合。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反映了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条件下的教育质量观,即质量要与目标相联系,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相应的质量标准应该是多样化的,这也是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本质特征。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保障组织、保障主体、评价方案及可操作性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原先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体系的科学性。

目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系统一般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校院二级或校院系三级管理,辅之以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的保障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在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实施部门之外专门设立保障或评估中心,履行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职能。通过对国内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调研,多元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设立专门的教学评估部门,专门负责日常教学质量保障职能;二是赋予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改委员会、课程建设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等各种专门委员会以各自领域的保障职能;三是校、院分别成立教学督导专家组,建立一支专兼职教学评价专家队伍,分管校长直接领导,日常事务由专门的'教学评估部门负责,其职能主要实施各项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教学督导的专门化体现了“专家治校”的理念;四是建立学生教学信息中心,加强学生信息员管理,如定期编印《教学信息简报》,建立教学信息网站,把教学现场的质量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教学管理部门,同时把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或学生,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既体现了他们在教与学关系中的主体性,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五是每年进行一次专业建设满意度调查,每学期进行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被调查对象是学生、教师、督导组成员、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用人单位负责人等,并形成调研分析报告。

二、保障主体的多元性。

学生、教学督导专家、教师同行、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用人单位人员参与的“五视角”评价网络,体现了保障主体的多元性,改变了教学质量保障只是管理者的事的传统观念,强调的是一种参与和互动,自保障与他保障相结合,保证了教学质量保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为例,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有学校教学督导员、学院督导组督导员、学生、教师同行,他们是不同评价层面的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充分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学生对教师教学状况的优劣最有发言权,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又直接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专家参与评价和学生关注点不同,专家注重的往往是专业自身的特点与规律问题,更具专业色彩,更着眼于内容方面的问题。而学生作为受众,在感受性中更关注教学的实际效果,即教学手段的优劣得失,他们对教学方法问题更为敏感。

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上,积极引进校外专家、用人单位与社会参与保障,构成对教学质量保障评价的社会主体。坚持到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了解本校毕业生的质量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方案。在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打破学校围墙的界限,变封闭性保障为开放性保障,把社会用人单位、校外专家等作为保障主体。例如,请用人单位参与教育、参与人才规格设计及人才质量标准和指标体系的制定,请校外专家进行培养方案的评审鉴定、参与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等的评审等。

三、保障对象的全面性。

保障对象的全面性。根据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论,把保障对象确定为影响教学质量全程的各种因素,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状况。评价对象包括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毕业论文(设计)、考试与考查等教学各个环节,既对各种影响教学质量因素进行全方位评价,又充分考虑到各种评价的界定及其相互关系。

单项评价过程的全面性。如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要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而且还要评教师备课情况,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与试卷等整个教学全过程;不仅对全体在编教师进行评价,而且对外聘以及新引进教师也要评价;不仅对给本科生上课的教师进行评价,而且对给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上课的教师进行评价;不仅学期结束时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平时也要对教师教学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听课评价,重视过程的保障,向教学过程要质量。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性特征的意义在于,一是把所有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都纳入保障体系,从而产生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融共生、相得益彰的保障实效;二是将教学的全过程纳入保障体系,从而使保障成为了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不仅是临时性的突击任务;三是全员参与,使得人人关心保障,形成大家共同关心保障的趋势,促使人人都履行评价反馈教学质量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的初期,主要是通过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达到一种规范教学的目的,即主要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表现的评价,区分优劣并作为晋升、奖励、处罚教师的一种手段,是与教师自身利益挂钩的一种终结性的评价。

在新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确立以激励导向为主体的人本主义思想,淡化甄别与鉴定,强调保障的发展性功能,通过教师的自我激励,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评价的形成性功能的发挥。新的保障体系不仅关注教师现有的教学状况,更关注教师的长期发展,根据其现有基础,对教师进行指导或提供进修的条件,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取得了教师的广泛认同,促进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他保障”向“自保障”转变。另外,在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时,学校多次组织不同类型的师生进行讨论,使师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师生文化观念的融合,统一了意志和行为,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田恩舜著.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6]张应强,刘在洲.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保障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6).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五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终身学习观念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学习发展的重要理念指导。很多人在毕业或工作之后感觉知识欠缺,积极接受继续教育,我国继续教育逐渐兴盛起来。但是,有的人参加继续教育只为混一个文凭,并没有真正学习知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不高,部分企业并不认同继续教育的学历。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成为继续教育学校的首要工作。研究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而且对继续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一)教学质量是继续教育的生命线。一是保障继续教育质量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继续教育是我国大批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继续教育需要积极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二是保障继续教育质量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劳动者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而继续教育能够加强培养劳动者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劳动者技能的更新和提高,进而使劳动者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能力要求;三是高质量教学是继续教育学习者应享受的权利。继续教育学者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具有受教育权利,理应学习到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能力提升;四是保障继续教育质量是继续教育学习者全面发展的要求。继续教育的突出特点是调整并补充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者的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水平。因此,促进继续教育学习者全面发展是继续教育的最终目标,只有保障教学质量,才能够完善继续教育学习者的知识机构,提高学习者的能力水平,实现学习者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的提升。(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继续教育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下,继续教育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继续教育领域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教育质量不高的继续教育学校被市场所淘汰。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教育学校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用高质量教学吸引学习者;二是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能够有效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继续教育学校的发展。因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办学思想不端正。现阶段,我国继续教育机构主要包括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设立的继续教育学院。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部分高校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设立了联合网络学院,开展远程教育服务。继续教育能够为高校带来额外的资金收入。但是,部分高校的办学思想不端正,将继续教育作为创收的主要路径,扩大招生数量,重视继续教育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部分高校缺乏对继续教育的重视,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及时解决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没有为继续教育配备高水平专业教师和完善的基础设备,严重影响继续教育的质量。(二)师资水平不高。继续教育学院的任课教师由本校在职教师和外聘教师以及在读研究生担任。其中,在职教师需要承担全日制教学任务,无法将精力集中在继续教育上,甚至有些在职教师没有提前备课,而是根据日常教学经验开展继续教育教学,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外聘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实践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虽然能够对学习者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但是继续教育教学的专业性不强。另外,在读研究生不仅需要完成学业,而且很多研究生跟随导师进行科研工作,用于继续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精力较少,而且,在读研究生缺乏对现实经济社会的了解,自身的教育经验较少,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三)教学管理不完善。一是部分继续教育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没有明确教学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教学管理工作实施力度较小,很多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相互推诿管理责任,管理效率不高;二是部分继续教育学校缺乏周密的教学计划,没有突出成人特色,课程安排与教学任务之间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学活动存在着很多漏洞;三是部分继续教育学校的教材选择不合理,缺乏成人教育特色,教学内容趋于普通高校教育。另外,还有部分继续教育学校教材陈旧,时代特征模式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四是部分继续教育学校的教学评价方法单一,仅仅依靠试卷成绩对学习者进行评价,缺乏对学习者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评价。

(一)机构保障。一是政府作为我国的管理部门应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授权第三方机构对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测评,并向社会公布测评结果,要求没有通过教学质量测评的学校限期调整,加强对继续教育教学的监督。另外,政府应加强对继续教育教学的指导,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规定继续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为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持。二是社会评估机构应积极介入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加强对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认同。为此,社会评估机构应积极对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并及时向政府部门和继续教育学校反馈信息,加强对继续教育教学的'引导。三是高校与用人单位应加强对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一方面,高校应积极监督本校的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及时发现并改进继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应加强对继续教育教学的监督,对继续教育机构进行定期访问与考察,查看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对继续教育教学进行动态监控。(二)人力保障。一是继续教育学校应不断提高师资水平,积极为继续教育教学引进高水平专业教师,提高继续教育水平。并且,继续教育学校应定期组织继续教育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引导继续教育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继续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继续教育学校应不断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为此,继续教育学校应组织教学管理人员研究继续教育的规律和教学科学的规律,把握继续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加快管理创新,研发科学的继续教育方法和手段。并且,继续教育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落实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继续教育教学行为,避免继续教育教学人员的违规操作。另外,继续教育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制定合适的继续教育教学计划,做好学生注册与建档工作,加强对教学环节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强化对教学管理过程的监督,规范教学过程。三是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应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继续教育对自身工作与发展的重要性,在继续教学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学习者应提高学习自主性,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自律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综合能力。另外,学习者应积极运用校内学习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将知识学习与自身工作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与现实生活中,学会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六

论文摘要:本文在界定教学质量,梳理与甄别教学质量保障理论,以及分析和诊断教学质量输入、过程、输出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基于学生发展理论,认为经常性诊断和改进学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发展的核心,而建立反馈控制机制是促进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保障,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基本框架。

一、引言。

伴随着高等学校近十年的扩招,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以在校学生数考察,无论是总量,还是校均学生数均得到迅速扩大,以数量扩张所带来的同龄人入学率为标志,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进入新阶段后,中国国民在分享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带来的毛入学率上升而获取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从学理上讲,只要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质量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毫无例外。原因在于,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保障与提高教育质量是办学者永恒的价值追求,也是受教育者的需求所在。为此笔者认为,对教育质量的基本需求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存在而存在的,是永恒的范畴,是受教育者的权利(无论教育服务是免费提供,还是购买),她与高等教育规模缺乏必然联系。

但从教育质量的供给考察,尽管“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教育供给者的共识,但由于教育质量是软性指标,不易衡量;加之质量的保持与提高需要全方位的系统运作,任何松懈和疏漏都会致使质量缺失,在教育供给方总体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从近些年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由投入所形成的生均基础条件,以及教师、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所代表的能力考察,均未发现下降,且在国家教育部组织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的推动下,教育供给水平显现提升态势),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也并不会导致质量必然下降。

基于上述认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是否带来质量下降问题的担忧则表现为,国民对高等教育的质量需求与教育供给方由于管理问题所产生的教育质量问题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育供给方。化解因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可能带来质量隐患的正确路径是消除“必然性”理念,适应时代变化,强化管理,从发展的角度建立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为受教育者提供合格的教育产品。

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中心,本文试图在界定教学质量和甄别质量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基本框架,以求教于同行。

其一,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即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满足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

其二,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的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不能用同一的标准来衡量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是一种精英教育,精英的高等教育是以少数社会英才为教育对象,是建立在严格的选拔基础上,探究高深学问的教育,因此,精英教育遵循的是一种高度统一的学术性质量标准。

显然,进入大众化时代之后,传统的精英高等教育所形成的单一的教育质量观不再适应于大众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因此,在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应是多样化的质量观和强调个性化的质量观并存。我们既不能用精英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学术取向与标准来规范大众高等教育的质量,也不能用大众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技术取向与操作技能来衡量精英高等教育的质量。相反,高等学校应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问题而强调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确定相应的质量观。

总之,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发展,教育质量观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传统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实际需要,必须构建适应大众化要求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分析。

(1)教学产出理论。教学产出理论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观点。它认为,教学质量体现在最终的教学产出上,因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教育终极产品或服务自身的优劣,而无需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它只关注适合教育的人,按照教育者的标准来控制教学质量,只关注哪些学生会合格,而不是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合格,这一理论意味着“好的产出就是高质量”。因此,它把所有的高等学校放在同一标准上来衡量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2)“附加值”理论。“附加值”理论是在对教学产出理论批评与改进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际上是教学产出理论的变异。它认为,教学质量评价必须综合考虑学校“输入”“输出”两方面的因素,尽管目前的技术还无法查明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在多大程度上相关,但不少证据表明,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有学者认为,“附加值”方法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教学质量与学校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个人发展朝着积极方向变化的能力有关。“附加值”理论正是从这一前提出发,把学生、学校在一个教育周期内所得的“附加值”,即价值的增值部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尺度。这一理论主要关注教育教学结果,而非教育教学过程。

(3)“输入—过程—输出”理论。该理论是在“附加值”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该理论认为,“附加值”理论虽然考虑到了学生入学水平与学校输入条件的差异,但它过分关注教育教学结果的质量,而忽视了产生教育教学结果的.“教育过程”,从关注合适教育的人到开始关注适合人的教育。因此,教育界引入工商界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模式。tqm理论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求所有学校员工对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教程、全方位的管理,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质量保障时要把输入、过程、输出质量综合起来进行全方位的衡量、评判,认为过程更重要,因为过程产生结果,通过监控过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及时纠正并不断改进。因此要求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上,强化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4)学生发展理论。学生发展理论是在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其中“可能的发展水平”就是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因此,学生发展理论流派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人们对教学质量本质的认识千差万别,然而有一点是绝对的:高质量教学的标准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也就是说,在衡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时,学生的发展应处于核心地位。认为高等教育必须应首先尊重“人性”,认为人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因而,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客户”——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理应成为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2、教学质量要素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复杂的。就学生发展理论而言,诊断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有输入诊断、过程诊断、输出诊断。

(1)输入诊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察:

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的投入。大学生入学时知识和经验是建构新知识的基础。

教师教学的投入。教师的教学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保障性投入。包括教学经费的投入,领导精力的投入,管理者的投入,教学条件的投入等。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教学的投入,包含着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师德修养,所以,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强调要保障教师专业的发展从而才能保障学生的发展。

(2)过程诊断。包括:

专业设置。专业具有职业性和学科性的双重特点,因此,专业设置一定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及特色。

课程设置。因专业具有不确定,是学分和课程的集合;而课程具有相对确定性,是比较稳定的一个单元,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点和重要单元,故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教学的核心是课程。开出多少品牌课程、知名课程是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应体现高等教育活动由学校教学过程向社会实践过程过渡的特征,以适应大众化背景下学生发展的需求。

(3)输出诊断。主要是衡量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等个性发展的程度。即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独立性与自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洞察力;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

总之,以学生发展理论而言,高校的教育教学就是要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高校的管理者要最大程度的保障学生的发展。

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一般分为两种:一是认证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它是由学校作出质量的承诺,自我确定能被认可的质量标准,并通过持续努力,达到与超过预期标准,以获得社会的信任与支持。认证性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在高等教育质量鉴定等活动的基础上而出现的高等教育评估活动的深化和系统化,它是指一种在高等教育内在体制性因素的支持下,通过建立相应的组织运行机制和广泛运用各种评价手段,以保证高等学校维持和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发展性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即基于学生的发展,以发展性教育评价为手段,以经常性诊断和改进学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通过反馈控制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我国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概念由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基于学生发展理论首先提出。这种理论流派认为,尽管人们对教学质量本质的认识有所不同,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标准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即是说,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指学生发展质量,即学生在整个学习历程中所学的“东西”(所知、所能做及其态度);在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目标是否达成时,学生的发展应处于核心地位。其在认知、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收益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

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它以现代教育发展观为基础,以学校的发展为保障的对象,根据变动着的社会需要来调整学校的发展目标,经常性地诊断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持续地关心学校发展的过程,不断完善学校的发展机制,以保障学校的持续发展。

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相信:“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才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不试图保障哪个学校做得最好,而是要追求保障学校做得更好。它通过需求分析、问题诊断、对策建议及改进行为,促使学校“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好”。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追求是“让我们做得更好”;其最大价值在于帮助学校做到更好,促进学校的不断完善;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从注重质量承诺到注重质量提升。

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强调:学校的发展既要靠外部(政府和社会)支持,更要靠自身努力。因而它认定,只有依靠学校和教师的自身努力,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保障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标。甚至可以说,外部力量对高等学校的支持也只有靠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得,有作为才能有地位,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事实。如果你不能做出对社会有价值的回报,或者你的回报要明显低于其他高等学校,政府没有理由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你身上。因此,自身努力对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外部支持转化为学校自身需求,它才能真正成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动力。

鉴于上述理念,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建立以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她通常由五个子系统构成:即决策指挥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评价诊断系统、信息反馈系统以及辅助支持系统等。

(1)决策指挥系统。通常由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各院教学院长及部份资深教授、专家组成。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发展总目标确定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质量标准(这种目标注重学校未来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性),制定有关教学活动的政策性措施,指挥和协调学校关于教育质量管理的各项活动,总结学校质量保障的经验和得失。在构成决策系统的实践中,要注意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这个子系统应该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出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因素,不要有所遗漏,否则就不能有效地对教学质量进行保证和监控;二是要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2)信息收集系统。应由学校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院牵头,由从事信息管理的专业人员负责。这个系统的任务是收集高等教育质量信息,获得各方面对教育质量的信息反馈,为质量决策提供依据。如制定听课制度,组织毕业生的质量跟踪调查,通过各种渠道听取师生对教育质量方面的看法和建议,了解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等。质量信息收集系统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效率。

(3)评价诊断系统。通常是在校长领导下建立的,由教学管理部门、教育评价专业人员、学校责任心强的资深教师组成。实际上是一个专家系统。他们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处理,对教学的质量状态做出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并向校长和教学主管部门提出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建议。

(4)信息反馈系统。通常由学校职能部门与信息管理专职人员构成。这一系统的任务是把专家处理分析后的教学质量方信息,通过两个路径分别反馈给决策部门,即校、院(系)领导层、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广大学生、政府及社会公众,以便及时改进,接受大众监督。及时反馈是一切质量决策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5)辅助支持系统。这一系统可以由学校党群组织的负责人及学校其它部门人员组成。一方面是开展质量宣传,创建质量文化,动员群众参与质量保障活动;另一方面为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基本条件,为教育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3]《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宜言》第11条。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七

通过对会计信息背景、构成内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建立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现行的法制法规,增强法律的威慑作用。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包括会计主管)具体编制的,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坚实基础和源头。为此,必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素质、技能素质、道德素质、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王晓艳.浅议会计信息质量监控机制,商业研究,,12:142~143.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八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努力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7]1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和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重视教学各环节的教学质量,使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运作始终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进行。

(一)目标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其任务就是发现偏离于计划目标的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从而确保教学任务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多元性原则。建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学院评价为核心的多元性评价机制。

(四)系统性原则。教学质量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设施等多方面,同时与学院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管理等有关,是一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学院、职能部门、系(部)、教研室和学生班级等构成一个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

(五)全程性原则。教学质量主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质量监控与保障系统应能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涉及教学决策、政策执行、质量标准、教学评估、专业评估、信息收集与反馈等。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与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促进学院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全面提升学院教学质量。

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包含三个方面:外部教学质量监控、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对问题的跟踪反馈与落实(有效纠正与预防)。

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和行业企业参与评价两个方面。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与检查

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宏观层次对学院办学行为、办学规模、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育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的监督与检查。

(1)办学评估。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按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通过系统地搜集学院的主要信息,准确地了解学院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判断,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院加大教学投入与教学改革的力度。

(2)专业评估。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高[2004]4号)和《湖北省省属高校专业合格评价标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专业设置、专业办学条件、专业办学水平等进行评估。

(3)专项评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的意见》精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对精品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实训基地、教学团队、“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等各项工作,按照评审标准和具体要求,进行专项评审,促进学院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

(4)教学巡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委派教学巡视组每学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巡视工作。对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

(5)思政课督导巡视。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委派巡视员,通过听课、座谈、查看资料等方法,对思政课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教学效果等进行监督和检查。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九

摘要: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重中之重的任务。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对山东农业大学在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及教学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教学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生存和发展之本。在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必须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重要的位置,这是实现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二采取各种激励和竞争措施,不断开展有效的、形式多样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活动,对教学质量进行宏又络咬制、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建立建全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实现教学质,动态管理。

高等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高等院校已形成共识,目前,各校都在通过全方位的管理来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监督、指导、控制对改进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主体。在新形势下应更好地发挥领导听课、教学质量督导、学生信息员等制度的作用,实现教学质量动态管理。

1.加强领导听课制度。

各级领导深人基层、深入课堂了解教学状况,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并营造一个全校各级领导都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尊重教师一、严格教学管理的良好氛围。这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但是由于领导干部特别是校级领导以及业务繁重的院级领导太忙,很容易将这一任务流于形式。因此领导听课制度应切实落到实处,并且不应仅限于课堂,还应深入到教学单位解决教学中反映的问题。

2.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普导组的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促进教学信息反馈,保证教学正常运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实行校、院(部)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健全了教学督导工作体.系,完善了督导制度,扩大了校督导的队伍,形成了全方位的教学督导新局面。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校赋予了督导组不同以往的职责:第一,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配合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做好有关工作:交流、研讨学校教学工作状况,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二,通过听课和课后指导,密一切与青年教师的联系,帮助其站稳讲台,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对于教学效果差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连续听课,找出症结,指导改进。第三,对拟晋升聘任职称的教师和申请教学质量优秀奖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院(部)教学督导组负责对本单位教学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并参加每学期对本单位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

3.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吸收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为加强对教学工作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状况,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我校研究决定在学生中聘任教学信息员,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并规定教学信息员的职责:及时了解有关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状况;对学校或院(部)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及教学条件、教学评价、教师队伍等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学生的听课、实验实习,作业、考试等学习状况;协助教务处和各院(部)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研。学校教学信息中心在网上建立了网页,还不定期出版《教学信息简报》,通过实施教学信息员制度,对于交流教与学信息,吸引学生参加学校的教学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建立系列教学评估制度,以评促建。

教学质量的评估是指教学管理机构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范标准,通过对教和学进行全过程的系统检测与考核、评定其教学效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及其改进的过程。积极地、有效地、不间断的进行评估是防止、遏制教学滑坡,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育部多年来一直坚持进行多层次的教学评估,为高校办学质量提供了保证。对于高校内部的评估,包括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师评估和教学管理评估等,通过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评估对专业、课程、教学和管血等的水平进行衡量和评价,给予科学的定位,指示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实现教学目标和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目的。

1.健全三级教学工作评估体系。

学校主要负责迎接教育部和省厅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随机性水平一评价。学校对院(部)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合格评估或随机评估,对近年新建学院、新办专业以及本科课程等进行水平评价。院(部)对下属系(教研室、实验室)进行评估考核,侮年一次。我校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把评估工作与日常工作、教改工作和学校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了评建工作与“教学质量年”活动相结合,与学校综合体制改革相结合。.与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教高4号”文件精神相结合,及时调整评估标准,补充自评内容,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学校扶持的政策以及经费投人的数量,有重点地加大建设力度。打造一批“品牌课程”,鼓励教师集中精力投入教学,并且使“品牌课程”真正成为课程中的“精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应对中国加入wto形势发展,调整专业内涵和拓宽专业服务而向,加强既有稳定的社会需求又符合学校办学发展方向的专业建设。从而提高了评建工作的水平与效益。

2.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教学质量是一个由多因素组成、多层次的系统,若对它施行有效的控制,应从多方面、多层次人手。按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对系统进行控制,必须有“有效”的反馈信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的来源是一多渠道的:学生的、教师的、领导的、教学管理人员的、督导人员的、社会的等等。保证教学质量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地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是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通过科学、严谨的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水平给一下合理的阶段性评价结论,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反馈信息以及时改进教学。评估结果做为教师晋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等提供基本的依据,产生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劝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学生评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他们的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最有发言权,且学生人数众多具有广泛性、成熟性和公正性等特点,应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来源。学生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期末考试前1―2周进行。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评议的积极性,配合教学质影平沽,每年开展一次学生评选“学生心目中的'十佳教师”活动。学生评教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是,完善评估指标增加“以学生为主体意识”的内容;调动学生参加评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评估结果的透明度,为新一届学生选课提供参考信息;随着开出课程数量的大大增加,传统的涂卡评价方式已不能更好地完成学校所有学生对所有教师进行的教学评价,因此开展网上评估势在必行:。

(2)院(部)领导、督导组、同行评教。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我们加强了院(部)对本单位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各院(系)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组织院党政负责人、院教学督导组成员以及学科专业负责人对本单位每一位任课教师进行经常性呢果检查,各教研室(学科)也要根据要求组织对本室教师进行观摩教学和听课。院(部)应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操作性强、科学、公正的评价指标与办法。评仃瞬吉果包括院(部)领导和督导组评价,同行评价:每学期末按日材反教务处,与学生评价结果汇总。教务处及时将汇总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三、以教研促教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学校多年来一直很注重教育教学研究,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以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实践为重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我校争取到国家教育部的“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6项,我校又拨专款设立了59项校内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在立项申报时对一些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的焦点问题进行立项招标,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研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成效。在进行教育教学立项申报和审批时我们规定了以下几点:

1.立项的基本原则。

要在原来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优化,注重实践和应用,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要求课题实施方案有继承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立项的主要内容。

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专业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传统专业改造、新上专业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校内外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二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要从系.列课程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考试方法改革、教材研究、实验教学等方面立项。二是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学分制管理和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素质教育与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等。四是自选项目,主要指在前三类内容未列人的方面自由申报,为教师根据教学实践进行创造性教学改革提供机会。

3.立项的具体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一批原有的教学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使一部分专.业的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果;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课程及教材;使我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内容和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改革取得新的成果;使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教育教学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以及阶段性成果的推广应用,我校初步形成全员质量意识,教育品牌意识,力求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我校先后修订了《本科学分制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从级本科生开始。全面实行了学分制管理制度、同时试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课、参加科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网上教务管理系统已正常运行,实现了学生网上选课。进一步完善了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体系。建立了各种教育教学评价和奖励制度,结合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加大了对教学奖励的力度。

教务处内部管理得到加强,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三校合并和招生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教务处全体人员以改革促管理,充分调动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保证教学正常运行、加强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务处先后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和“山东省优秀教务处”。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十

首先,培训内容来源的单向性。目前的会计继续教育无论是制度培训(更新型继续教育)还是专题培训,其内容一般情况下都是自上而下公布的。培训内容主要局限于会计基础理论、会计法规制度、会计准则的更新培训以及简单的会计职业道德培训上。培训内容不符合当前会计人员的执业技能要求以及市场需求,不能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也不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会计继续教育内容过分强调知识的更新教育,基本上是根据制度变动的要求来设置内容,这样的培训虽具有一定的需求普遍性,但与企业直接需求联系不紧,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的设置大都没有考虑会计从业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工作职责的不同,几乎是千篇一律,缺乏层次性。再者,内容设置没有突出对会计人员的能力建设,使得会计人员在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培训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且在课程的设置方式上不够灵活,会计人员在参加培训时对所学内容没有自主选择权,培训成为被动学习,严重影响了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

二、我国会计人员知识技能的需求分析与职业能力框架的重构。

21世纪,经济社会将呈现出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会计知识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而单靠会计的学历教育根本无法完成更新会计人员知识的任务,这项任务只能由继续教育来承担。另一方面,与21世纪对会计人员的高素质要求相比,我国现有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实在令人担忧,为了弥补二者之间的差距,也需要有强大而完善的会计继续教育体系。

(一)我国会计人员知识技能需求分析。

1.知识储备需求。(1)专业理论知识。我国加入wto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较之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会计的发展,并且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自己所具有的知识储备去抓住会计工作中一些基本的规律,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2)会计相关知识。随着国际市场更加开放,对外贸易的发生越来越多,会计人员如果想把工作做扎实,单纯的把握住一些理论性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还有必要把握与会计学科有一定关联性的知识,例如审计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等。

2.技能提升需求。(1)再学习能力。当前我国的会计正经历着不断的改革和完善,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放,与会计相关的法规和准则必定需要更进一步的合理化和完备化。除此之外,世界范围内的科技水平和知识水平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树立不断学习的自我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以免被社会淘汰。(2)职业判断能力。众所周知,在我国从事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会计处理的依据一直都是国家制定的会计相关制度,这就造成了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事物进行自我选择和判断时处于被动的状态。面对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人员必须要在日常工作中积累工作经验,就不同的问题会进行不同的分析,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3)人际关系能力。随着国际市场更加自由和开放,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越来越多地夹杂着西方社会文化观念。跨国公司会计人员每时每刻都要做好与不同国家的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协作的准备,怎样处理好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外方合作伙伴打交道时可能遇到的复杂问题,这就要求我国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较强的人际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4)创新能力。面对会计环境的变化,摆在会计管理面前的是十分严峻的挑战。技术的不断创新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从而可以自由应对新的局面。

(二)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重构。

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会计知识以及经济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科技水平和知识水平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树立不断学习的自我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以免被社会淘汰。

三、能力框架重构视角下会计继续教育内容创新要求与实现路径。

(一)能力框架重构与会计继续教育内容创新的具体要求。

通过对会计人员知识技能需求的分析,我们应该看到,如何根据市场对不同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来定位和创新会计继续教育内容体系,是影响会计继续教育能否提升会计人员知识技能及其在职业市场竞争环境中对未来市场的适应能力的关键。会计继续教育应该遵循“以人为本,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原则,以不断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为目标。会计继续教育内容的设置应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将继续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与改进,由此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突出重点,提高能力,加强指导,创新机制。

(二)会计继续教育模式改革及其内容创新的实施路径。

1.会计继续教育模式改革。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受重视程度在最近几年才得到一定的提升,与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同国外先进的体系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首先,经济体制的不同使得各国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方式存在些许差异。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把政府治理权限限定在那些市场自我调控无法触及的地方,由此,这些国家的一些民间机构担当着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的主体;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政府背负着很大的责任去管理会计人员,会计继续教育管理者中,民间也占有一席之地;但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来看,在会计继续教育领域的投入上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由此,政府部门成为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主体。再者,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制度,这使得各国的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内容也各自不同。在西方发达国家,除了非常重视会计继续教育,还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保驾护航,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体系。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到,在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上我国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促进会计继续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形成政府管理部门、教育部门、企业实务界共同参与的局面,使得会计继续教育逐渐市场化,以此满足当前新环境下的发展需要。会计继续教育逐渐形成开放式的教育活动。组织实施部门设置培训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除必修内容外,会计人员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以及未来发展定位自主选择培训内容。继续教育方式不应该死板教条,要改革相应的教学模式,既可运用例如面授等比较传统的方法,也可运用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等先进教学模式。

2.明确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实施原则。第一,市场化原则。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服务是会计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因为会计继续教育直接面向众多会计人员,因此完全模仿会计学历教育是行不通的,而应该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的必备素质要求和个人自我发展需求为第一思考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环节做到灵活开放、多样多样,杜绝死板单一。第二,自主性原则。会计继续教育应该以会计人员为核心,尊重会计人员的自我学习选择,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会计人员的自我意识和学习自主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继续教育的效率。第三,全面发展原则。人的素质是一个包含智力、意志、道德感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体。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只能作为会计继续教育要去思考和努力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应该着重思考如何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3.建立动态的会计职业需求和会计继续教育需求预测系统。加强会计继续教育内容的研究,建立会计职业需求和继续教育需求预测系统,根据市场的需要科学地规划和协调会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可以采取不同方法,建立起会计继续教育部门与实务部门之间的联系。首先,可以由政府担当中间人,构建会计继续教育机构和人才需求方之间联系的桥梁,全面、充分地了解会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的需求。其次,鉴于中国会计学会等团体对于会计继续教育保持着非常强的关注度,加之其与实务界的广泛联系,因此可以考虑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再次,作为始终对会计最新理论不断学习和研究的高校财经类院系,可以为会计继续教育输送源源不断的最新理论性教育资料。对于阻隔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各种障碍,会计继续教育要在教学内容上狠下功夫,不断满足新环境下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的必备素质要求和个人自我发展需求,使得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内容能够做到迅速的更新,让其能够处于动态之中。

参考文献:

[1]杨晓梅.初级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缺陷研究[d].吉林大学,.

[2]王勇,白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存在问题的根源性分析[j].商业会计,,(4).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十一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和信息的.不断变化,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创新的要求.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更是面临着较大的冲击与震撼,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职业教育要想成为教育领域的生力军,夺目于教育事业的百花园,必须实施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作者:侯延霞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高级技工学校刊名:职业英文刊名:occupation年,卷(期):“”(8)分类号:g71关键词: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十二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提高教学质量便成为独立学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构建起合理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并使之得到有效的运行,才能保证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独立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姚兰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4刊名:河南教育(高校版)英文刊名:henan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十三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是连接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关键路径。

旅游交通的主要作用有两类:第一,将旅游者由客源地转送到旅游目的地;第二,将不同景区连接到一起,进行对接。

旅游交通安全是旅游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既会影响游人的感官体验,又会影响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据调查表明,在旅游安全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事故都属于旅游交通事故。

在的马航事故中,总遇难人数为239人,是一次非常大的空难事故,它给整个马来西亚的旅游业带来极大的影响,致使旅游人数大幅度降低,使其旅游业受到严重打击。

除此以外,旅游者的死亡多数也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

江西杜鹃山景区在204月1日出现缆车事故,1人死亡,4人重伤。

在3月,一陕西旅游团在泰国普吉岛旅游期间,车辆坠崖,最终导致3人死亡,15人受伤的严重交通事故。

2旅游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旅游运输行业对资质的要求并不高。

现阶段,旅游运输行业对资质的要求并不高,同时也缺乏一套完善合理的市场退出机制,审批流程中漏洞也比较多,对硬件标准要求不高,只要有人员、车辆等条件的运输企业都可以通过审批。

某些旅游企业及客运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很多,集中体现在乱、小、多等问题,并且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规划,经常出现旅游旺季负荷过大、一车多团等情况,而在旅游淡季则会出现恶性降价、违规经营等不正当经营情况,严重损害整个旅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

除此以外,部分客运企业为了缩减车辆成本,在实际中使用了挂靠经营的形式,并且某些旅游企业还使用黑车来接运乘客,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2.2旅游客运市场缺乏系统性、制度不完善。

除此以外,在实际旅游客运中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旅游客运市场缺乏系统性、与其相关的政策以及监管制度不完善、客车驾驶员的能力及素质都有待提高等,这都给旅游客运管理带来了困难。

其次与旅游客运管理相关的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交警部门、运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在工作中虽然完成了自己领域的工作,但是旅游局的权力是有限的,缺乏有效的约束性,并且在旅行社挑选客运公司时,缺乏一套详细而且规范的标准制度,无法将相应的制度及措施落实到实际管理中,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存有较多的漏洞,无法对旅游客运进行有效的监管。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十四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如何确保教学质量同步提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正确处理好办学规模与保证质量的关系,牢固树立“教学质量就是生命线”的观念,积极主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保证,保障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到生源整体素质下降、教学设施陈旧、校舍面积减少、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管理的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现象。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如何坚持数量、质量、规模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中,自我约束机制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需要有明确的自身定位为支撑。正确的定位既有统领作用,引领学校积极健康地发展,又具有导向作用,引导学校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院相比,在定位上是有所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目标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定位在办成具有地方技能人才培养特色的多专业学校;办学类型定位主要是教学实训型,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并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即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主旨,培养“匠”,而不是“师”。

学校办学特色主要指专业、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所独具的明显实力与优势。办学特色是教学质量的彰显,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当前,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居多的现实,决定了职业院校发展不可能同在一个平台上,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和办学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应有适合目标的质量观,不要盲目攀比,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上,那样就背离了自身的合适目标。首先,要正确定位、安于本位、不要越位,依据社会需求加快专业调整,通过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致力于办出优势专业和品牌专业,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其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师资、生源、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确保专业技能性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同类学校的平台上打造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再之,需要构建满足教学质量要求的量化考核体系,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管理特色。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是中等职业学校在特色发展中的内在需求。

1、主要原则。

(1)全员性原则。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因此,需要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为指导,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再上新的台阶。

(2)全程性原则。监控教学准备过程、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和实习实训的实践过程,要监控与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始终。

(3)全面性原则。监控与评估(价)覆盖面要大,既有日常教学质量监控,又有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教学工作评估,也有各种教学奖励评定和教研课题评审等。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基本保证。围绕专业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要加快建立一整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本着继承、创新、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总体构想,进一步完善教学规范,健全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首先,以完备教学基本文件为目标,聘请专家严格审查,核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每学期编印教学日历、课程表等,为日常教学管理提供基本规范;其次,针对学籍管理、教材管理、教学研究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影响重大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文件,从教学管理系统、培养计划与执行、课堂讲授、课内外作业、教学质量管理诸方面,对教学各个环节都要作出比较详细的规范要求;再之,需要充实和完善各项教学质量标准,促使课程及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日益科学规范。

3、加强督导。

要制定实施《教学督导工作工作细则》,根据《教学督导工作工作细则》,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中的教学督导。学校聘请资深教师,组建了校级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成员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好,学识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热心教学改革,责任心强,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学校委托教学督导组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定期分析研究教与学双方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学校应积极建立教研室、专业系和校级教学督导组三级督导并举的机制,以实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全程督导。

4、强化监控。

教学质量涉及到教育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只有运行机制健全,各项教学要素、教学资源相互配置合理有效,才能保证教学的总体质量。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向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和措施;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质量奖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奖以及精品课、优秀课等评选活动,把教师教学效果、工作业绩作为竞争上岗的必要条件和年度考核的主要指标,在职称评聘工作中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另一方面还应通过期初检查、期中评价、期末考核,把教学监控覆盖到教学的全过程。要积极推行三级听课制度,一是学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员定期听课,检查各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与运行情况;二是专业系主任每周听课,了解掌握教师教学情况与调整改进工作部署;三是教研室主任随堂听课,从中找出教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5、搭建平台。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学校要利用好校园网消除校园内信息不对称,这也是学校在内涵与特色发展中的一种战略性选择。“信息网络化必然对新时期我国学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而且是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通过校园网络可搭建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平台和各种教学评估的长效评估平台,师生可以通过这两个平台直接反映教学一线的心声,也便于学校及时了解教学运行情况,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上传,可为学校各项工作的调整部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还可以构建一个学生信息支持平台,一是在校内每一个班聘请一名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信息员,负责收集和反映广大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宣传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二是对已在校外工作的毕业生,做好跟踪调查,通过请用人单位填写调查表、派人走访、召开座谈会以及网上信息传递等多种途径,听取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评价,推动学校对教学计划的及时调整和专业结构及其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创新,在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制度化、网络化同时,真正形成中等职业学校的全方位、自我监控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韩志勇乔淑梅李宏中等职业教育要迎接入世挑战[j].职业技术教育(教研版),2001,22(28):4-5。

[3]张洪慧刘炳芳信息网络化对新时期学校教育的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教研版),2002,23(25):4-5。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十五

首先,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是有用的,它必须有助于受托业绩的考核,产生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有用性应是会计信息核心质量特征。其次,财务信息的有用必须受制于效益大于成本这一普遍性约束条件。再次,财务信息的有用性要在两个方面加以保证,即会计信息内容方面及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会计信息的内容方面应强调四个主要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应强调一个主要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最后,重要性则重点构成了财务信息列报与披露的重要筛选机制,目的是确保使用者能注意到重要财务信息的影响,而且尽可能避免不重要信息对用户注意力的干扰与分散,同时,也使信息提供者免于耗费过多的资源。因此,重要性被称为是“承任质量的起端”或“确认的门槛”。

(一)核心质量特征。

决策有用性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创新,fasb在sfac.1中所揭示的决策有用观包括如下内涵:(l)财务会计的目标与财务报表的目标的趋同性。(2)财务报告应该提供有利于现存的、潜在的投资者进行合理投资、信贷决策的有用信息。(3)财务报告应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它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评估来自于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的实得收入金额、时间分布和相关的不确定性信息。(4)财务报告应该能够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资源的要求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的信息。(5)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所得出的企业利润方面的信息,作为一个说明企业获得现金净流量的现时和持久能力的指标,比单纯依靠现金收付说明的财务情况更加有用。

从会计目标的定位出发,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各类不同的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是有用的,它必须有助于受托业绩的考核,产生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核心质量特征是有用性,即对各类使用者有用,包括了解、掌握、监督、评价经济主体履行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情况以及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这种有用性也是取舍、确定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标志。

(二)主要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按信息提供过程分为会计信息内容质量特征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其中会计信息内容方面的主要质量特征是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主要质量特征是实质重于形式。

(一)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内部控制的充分有效,对防止财务信息的虚假十分重要。而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急功近利,片面强调经营,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抛掷脑后。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通常会导致高层管理人员对财务报告、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持偏激态度;公司的经营决策、财务决策由一人或少数人把持;财务程序的执行暗箱操作,高层管理人员冒险激进,在这样的内控环境下,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缺失堪忧。

(二)处罚与预期收益的不对等诱使企业高管操纵会计信息。

我国《刑法》、《会计法》都对公司财务造假而承担的刑事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但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因违法行为受到刑事处罚的较少,量刑也较轻。这使企业高管产生侥幸心理,当一个人通过操纵会计信息可以得到亿万收益的时候,无论是什么样的会计准则,多么严格的执法力度,都无法阻止某些人的铤而走险。

(三)投资者本身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高。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重视的是上市融资以及再融资,在市场上圈到钱以后,对会计信息的重视度就会下降,而对于广大市民来说也不是太重视会计信息;对银行来说,在向企业贷款的时候,考虑较多的是企业的背景、后台、用没用资产抵押或担保等等,单纯的信用贷款却很少,这种种因素导致了我国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比较低。

(四)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我们对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局限于若干个财务指标,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财务指标过于注重,却忽视了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从而促使了某些企业通过故意遗漏、改变会计信息或是做误导性陈述等方式来粉饰财务报表,操纵利润空间。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如不能识别财务报表中的'陷阱,就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五)会计师事务所因种种原因未能揭示会计信息的失真。

在现有的委托关系下,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或解聘由被审计单位决定,有时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不伤害客户,不自觉的对可疑的会计信息网开一面。在审计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通常沿用统一的审计程序,但有时如警惕性不够高,忽视了被审计单位的关联交易、抵押担保、经营过程的中重大缺陷等问题,没有就这些问题采取进一步审计程序,以至于未能在审计报告中揭示不确定因素或重大风险。

通过对会计信息背景、构成内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建立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现行的法制法规,增强法律的威慑作用。

在我国,很多皆对会计舞弊行为做出了较为完整的规定。但是我国现行法规中还存在许多矛盾与不足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第一,在现行法规中,只重视行政及刑事的法律处罚,而轻视民事法律责任的调节。第二,在现行法规中,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具体认定规定得过于原则和抽象。第三,在现行法规中对同一个会计信息由谁分担法律责任未予规定。所以,完善现行法规,使执法有据,操作可行,增强法律威慑作用是防止虚假会计信息的重要保证。

(二)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

企业会计行为受会计准则的约束,但会计准则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这就使会计个人操纵成为可能。首先,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之间存在着时滞,即会计准则落后于经济创新和会计实务,因为实践中经常出现无特定准则可依的情形。其次,会计准则不仅具有统一性,还具有灵活性。如同一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存在多种备选的会计方法,多种处理方法并存为会计个人操纵提供了可剩之机。为此,会计准则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在规范会计信息披露、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会计准则起着关键性作用。例如,我国的收入准则指出,销售收入确认的第一项条件为“企业已经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它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以经济实质而不是形式作为确认收入的标准。

(三)加强会计监督,切实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

会计监督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除了在宏观上要接受中国证监、上级财政部门的监督外,还要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所以特别强调要切实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发挥其社会监督作用。对此,应增强注册会计师实质上的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其能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概括地说是由单位内部各种政策、制度、方法、程序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控制机制。当公司内部具有健全有效的监控机制,则能最大限度地约束会计的失误与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通过一系列的监督和控制制度,能够保证资产和记录的安全完整,提高经济效益。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对称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治理结构由两个部分构成,其一是通过市场竞争所实施的间接控制,或称外部治理结构,其中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商场、经理市场等。其二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或称内部治理机制,通常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班子构成。在我国的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外部所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已变得日益激烈,但是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仍然缺乏竞争,因此外部治理结构是不健全的。董事会是企业的神经中枢,对公司治理和财务报告负有完全责任,应当进一步以法律方式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尤其是在董事会的构成、责任等方面。如规定在国有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不能兼任,规定不具专业知识和相关背景的人员不得进入董事会。此外,还应制定长期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和对应的激励机制,鼓励经管人员集中精力提高公司的长期经营效益;逐步培育经理市场,形成经理人代理权的竞争机制。

(六)强化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包括会计主管)具体编制的,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坚实基础和源头。为此,必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素质、技能素质、道德素质、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王晓艳.浅议会计信息质量监控机制,商业研究,,12:142~143.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十六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目标不仅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业水平,还涉及职业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因此需要政府高度重视,调动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以个人成长和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制订完整的职业教育质量目标体系。

3.2提高职教教师的参与度。

制订教学质量目标体系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一方面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目标质量管理的宣传,使广大教师理解建立教学质量目标的意义,主动参与其中。在具体操作中,由各部门、专业部教师制订本部门的质量目标;行政人员制订学校层面的宏观目标;最后由学校组织讨论修订,确定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3.3加强质量监控。

目标管理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管理体制,通过明确目标责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目标偏差、部分教学指标不具体等问题,需要强化过程管理,加大监督力度。可以引入pdca进行循环反馈,持续改进;还可以采取“第三方”评测,帮助学校发现问题,及时完善。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十七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1)。

摘要:顶岗实习是我国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实现课堂学习向岗位就业过渡转化的关键教学环节。为进一步加强其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本文对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构建理论与实践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十八

根据国际水产病害防治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现有技术基础,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体系建设应以“预防、安全、实用、节约”为宗旨,以增强免疫力、减少应激、提高病害早期预测能力等为主的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技术思路,重点开展以下四方面的研究:

(一)基础研究主要养殖动物病。

(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高效研究体系。我国一方面在水产病害基础研究仍较薄弱,另一方面为加速疫苗、病原检测试剂盒等技术向实用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均急需科技投入的推进。在人才队伍、研究设备、研究方法、实验材料等方面需要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交流、共享、流动与协作机制,建立科学、先进、高效、合理运作的水产病害防治科学技术研究体系。

(二)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法规保障措施。建立苗种免疫和疫苗补贴制度、疫病报告制度和隔离制度、用药处方制度和用药可追溯制度,等等,以起到政府引导、监督的作用。

(三)探讨养殖区管理模式,规范养殖行为。试行似住房小区管理模式,以相对封闭的水产养殖小区为载体的养殖组织管理,包括引入龙头企业或管理公司,对小区实行统一水源处理、养殖生态养护、优良种苗和饲料提供、疫苗接种、疫病监测等养殖全过程的系列技术服务,以改变一家一户养殖模式、难以推行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的状态。

(四)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产业者素质。充分发挥研究机构、高校和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人才资源和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养殖者的绿色生产意识和技能。(作者:吴淑勤,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鱼病学科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十九

摘要:在旅游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确保游客的旅游交通中的安全,其是确保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所以必须提高对旅游交通安全的重视,进一步促进旅游交通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

然而在实际的旅游交通管理中存有许多问题,如缺乏交通安全意识、设施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都会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确保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进步,必须提高对旅游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视,将其有效落实到实际的旅游交通安全管理之中。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二十

摘要:一个建全、优质的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它可以推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办学的良性循环。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教育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一方面高职教育要发展,必须走规模与效益之路,另一方面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学质量,显得十分重要。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规范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国内高职高专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在借鉴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评价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具体表现为:教育部高教司组建了由455名专家组成的'评估专家库,成立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全面负责高职高专的教学评价工作,向评估的规范化迈进了一步。开始,全国各高职院校应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开展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工作。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自本评估方案发布起,每学年度须按要求填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教学水平评估、实训基地评估、到精品专业评估和示范专业评估,教学评估的实践已经全面开展,“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方针已深入人心,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正在成为经常性的制度,这些数据恰恰说明了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更细致化、全面化。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体系就是要以新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为指导,制定科学评价标准,应该以质量认证为核心,高职院校和国家、地方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监控网络,确保高职教育的质量不会大起大落。

1.规范性。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开展教学质量监控的一系列活动,要以国家法规、法令、条例为依据,依法管理、按章办事,克服主观性、随意性,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可行性。

首先要在理论上可行,监控体系的设计要适合监控的目的与功能,要能为理论所检验和证明;其次,在操作上要具有可行性。要有明确的部门和个人职责分工,要有较明确、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评价标准。再次,在效果上具有可行性。监控过程要为学校各部门及个人接受和认可,并能积极参与到监控中来。

3.动态性。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其监控和评价也应是动态的,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切不可一成不变,脱离现实。一般,每两年要修订一次,找出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健全和完善。

4、连续性。

要从持续提高质量的发展观出发,把握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持续发展和变化,及时了解为达到目标所进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并从制度上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5、导向性。

要以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导向,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以及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为评价依据,监控和评价学校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汇总21篇)篇二十一

目前各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聘请了一定数量的`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即有别于专职教师,也有别于校内兼职教师。其特点是教师本身更具有实践的工作经验,教学内容更突出职业性,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对学情了解不深。如何能够科学合理地对他们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就变成了急需研究的问题。

按照《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要求企业兼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高度责任感。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要把这些要求折射出来,还要具备教育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要强调学生学的能力培养,学的效果反馈。

(一)将职业教育做人与做事相结合教育的核心对象是人,而对于人的教育首先是立德。立好德是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企业兼职教师现场经验丰富,在讲授实际案例时都会涉及到对本工作领域一些现象的看法和评价。这一过程就是在传递给学生如何对待工作,是立德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在此评价体系中我们将政治方向正确,遵守宣传纪律;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法律知识;热爱职业教育事业,教学态度认真作为师德师风德的内涵进行评价。虽然在总分中占比不大,但是一旦触及红线就视为评价不及格。以此来强调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思想。

(二)将学习效果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来进行的,而这一过程直达的目的是要学生有所收获。有些企业兼职教师比较健谈,结合他多年的工作经验,有时不知觉就讲开了。老师讲的兴致勃勃,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教学过程流畅,互动也好,形成了浓厚的课堂氛围。但讲授的内容是否紧紧围绕了教学目标?单听每一段似乎都很有用,可仔细一回味已经远离了本次的教学目标。又如进行实训教学的企业兼职教师会出现教学环节不完整,可就是只用了几个关键动作,几句关键的话就提升了学生的技术能力,使得学生大有收获。基于此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必须要把学习效果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从学习效果的情况来衡量其教学过程的合理性。

(三)突出实践能力和教学规范相结合企业兼职教师实践能力强这是其自身的优点,但有时这一优点也成为了他们和学生之间隔阂的鸿沟。原因在于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基础,学情掌握不准。我们的学生不仅是没有工作经验,还没有工作的体验,甚至连基础知识都没掌握。因此要求企业兼职教师胜任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们不仅是要有经验知识的储备,还要懂得教学的规律。上课前要了解给谁讲(一年级学生还是要毕业的学生;学生都学过什么课程;有无跟习、践习经历),讲什么,尤其要设计怎么讲。最终这些都要落实到教案准备中,这样授课时才会遵循教学原则和规律,形成良好的教学规范。

(四)将科学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一个评价体系是要涵盖这些因素体现其全面性,但又不能细而杂,不然就会造成什么都评价,分值分配的小而散,导致评价结果没有反映出主要问题,导向性不强。基于此在设计此次评价体系时我们采用了评价指标分级的方式。指标逐步进行细化,抓住主要矛盾,体现导向作用。

构建评价体系时,采用评价卡的形式进行实施。依据目前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开设的三种常见课型构建了不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理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为德、能、勤、绩。二级指标为师德师风、职业能力、教学能力、教学准备、成效考评。三级指标为政治立场、职业道德;现场经验;知识架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仪态;教学指导;教学资料;环境设备;学习效果;考核评价。

(二)理实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为德、能、勤、绩。二级指标为师德师风、职业能力、教学能力、教学准备、成效考评。三级指标为政治立场、职业道德;现场经验;知识架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仪态;教学环节;教学资料;教具学具;学习效果;考核评价。

(三)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为实训准备、实训过程、实训效果。二级指标为实训资料;实训设备;实训制度;职业能力;实训内容;教学方法;实训指导;学习效果;成绩考评。

参考文献:

[1]倪东辉,程淑琴.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08).

[2]陈智球,马芜茗.职业教育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14).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性(优秀20篇)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优秀文章的结构、论点、论证和语言运用等特点。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的体育活动指导(精选21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层次和风格的写作,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20__年,__村的

    生物学家的昆虫记读后感大全(18篇)

    读后感是我将所读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相结合的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这个暑假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颇有心得。它是法国

    教学工作总结(实用17篇)

    教学工作总结能够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表现和成绩。欢迎阅读以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的教育教学场景和问题。宣传接力、利用课溢余时间在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汇总20篇)

    调查报告的撰写需要一定的调研和分析技巧,同时还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的连贯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

    小学语文教学的观摩研讨心得体会(通用20篇)

    这段时间的心得体会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提

    宠物护理师的宠物美容心得体会(热门20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自己的进步提供参考和指导。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经历的真心表达和思考,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范文,供大

    学生社团心得分享(专业18篇)

    范文范本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工具,它能够让我们的作文更加规范、准确。推荐给大家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社团是一个学生自主组织的团

    金融专业心得体会分享(热门13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和观点,提高我们的思维逻辑能力。接下来,我们将阅读一篇优秀心得体会的范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金融领域的知识与经验对

    教师专属旅游推荐(专业20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文本的见解和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可以提供给读者参考和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