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的古典情结作文600字精选

时间:2023-05-04 作者:储xy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我的古典情结篇一

依楼品茗,静听一曲琵琶, 诗画无语,独淌千年风情……

——题记

想起我的少年时代,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又跃然眼前。

我不喜欢听琵琶,却独喜欢听《十面埋伏》。也许是喜欢听那“四弦一声如裂帛”的凄惨,或许是因为“冰泉冷涩弦凝绝”的苦涩。那曲中“铮铮”两声,便似那殷血四溅,尸横遍野。道尽楚汉之争时,项羽的无奈,刘邦的阴毒。清冷的月夜,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饱含了一位末路英雄无限的留恋与惆怅。乌江畔边,残阳如血,项羽就这样走完了他生命中的最后旅程。如今,夏日芳菲的午后,怀唱着一首古老的曲子,记忆着那段旷曲经典的岁月,恒远的思绪飞翔。

诗,是一个古老的字眼,一个美好的词汇,一个神圣的符号。在平平仄仄的字里行间,或喜或悲,或忧或乐。对仗工整的句式,短小凝练的语言,述说着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辛酸,义山“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杜牧“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爱国,杜甫“一览众山小”的气概。秦魂汉魄,唐风宋月,明声清影,那些诗人的情感,丝缠在水草的根源。在红一半、翠一半的天空上,在燃烧的夕阳下,我走在林荫小道上,读着古人思想的轨迹,诵着前人智慧的结晶。我忽然感到自己脱离了这个世俗的世界,与那些文人墨客共同谈论天地,评说古今,一起体味那些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岁月。

闻着那还残留在纸边的墨香,赏看那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许,连神都造不出这画上的美景。迂回的笔锋,轻轻的勾起那些心中最柔软的回忆,让人感到自己内心沉睡千年的梦想,封存数个世纪的浪漫,终于在此刻因它而盛开。如画家所说,画的色彩单调到了极点,气韵便达到了崇高。但我不是画家,特别在此时,也没有画意。但画上黄昏的色彩,总慰藉着我激动而酸楚的心。

素素的小手,缠绕过那些诗样年华,岁月的温存,曾在这里蜿蜒成金色的河。古典的情结,沉淀出迷人的芳香,无人能觅,我追求古典的心。

我的古典情结篇二

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读武侠小说的,我只知道这几天手里一直拿着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不放,可谓是手不释卷。读书之余,对于武侠可谓是感慨良多,总感觉武侠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之内的享受,更大的感受来自于武侠小说之外的特殊缘分。

就武侠小说本身而言,故事的情节中往往充满着无数次的机缘巧合,是缘分将武侠小说中人物的诸多命运串联到了一起。其实不仅仅是武侠故事之中暗含缘分,于武侠小说之外仍存在一种缘分。如果没有那份难得的书缘的话,是很难领略其中的乐趣的。当然我所说的书缘,是指与纸质书籍之间的缘分,换成电子书的话,那就该另当别论了。

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无论想要看哪一本书,都不会成为难事。打开手机或者电脑,只需轻轻一点,我们想要看的内容便会在几秒钟之内呈现在眼前。然而,这种快速的获得却很难让我为之动情,沉浸其中。换句话说,我对这种方式获得的阅读体验很难获得心理上认同,更不要提爱不释手了。即使真的喜欢,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爱不释眼罢了。

然而,相比而言纸质书就不一样了。当我淘到一本书的.时,就会感觉它不仅仅带给我了一份厚重感,而且收获了一种浓浓的缘分。那种幸福的感觉如同“海内逢知己,他乡遇故知。”一般。现在我手里《射雕英雄传》,就是一个例子。

早在半年前我就想找一本金庸大师的书来读了,只可惜图书馆里只有古龙没有金庸,没能借到,不免有些遗憾。再后来,去了北京,访了众多大小书店,也没能找到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我想这大概是与电子读物异军突起,纸质图书的销量减少有关吧。也可能是武侠小说没人读了,自然也就不再出版了。不管原因怎样,寻了小半年,仍旧没有买到。然而,这份缘分终究还是出现了,更没想到的是它出现的竟然那么的巧,那么的近。

我没有想到遇见那本书的地点竟然是儿时逛过的一家书店,一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故乡里的书店。这家书店很小,装修的也很破,可是当我第一脚踏进去的时候,它就给我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温暖。随意走了走,翻了翻已经落了尘土的书籍,忽然间就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

十年前我十岁,大概是上小学四年级吧,那一年我参加了县里面的抽考。所谓的抽考就是只允许一部分学生参加的考试,相当于现在的竞赛考试,当然这是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能参与的。在我的记忆中,每次的抽考我都会被选中,被选中那种心情绝对不亚于高考中榜,全家都会感觉跟过年似的高兴。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自己真的好伟大,没有想到小时候竟然是如此的爱好考试。

记得那次考试结束之后,非常的高兴,忘了是什么原因了,可能是觉得考的比较好吧。因为是抽考,所以就没有在本校考,而是到了县里面的一个小学。我小时候非常的胆怯,看见陌生人都不敢说话,更不要提一个人去闲逛了。但是,我却清楚的记得那天考试结束后我去了那所小学附近的一家书店。当然不是一个人去的,是一大帮小学生组团去的。我们大多都是穷孩子,都没有钱。其实那天算是有钱的了,只可惜唯一老妈奖励的两毛钱也被我买成辣条了。那时候的辣条是可以一根根卖的,我买了两根。走着吃着,于是就进了那家书店。

那家书店我已经记不清是什么名字了,大概是叫什么光明书社吧。那时候,我感觉那家书店的招牌特别的气派,给人一种望而却步的心理压力。但是,我们还是进去了。我忘记了当时买书老板的摸样了,只是感觉那家书店非常的大,书特别的多。我那时候好像不太喜欢小说散文之类的东西,更不清楚众多出名作家的名字。所以,我的心思大多放在了一些辅导书上面了,一开始问问价格,然后问问是不是正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最后一个个揣着自己的小布兜就出去了。我不知道我是否看到过我现在手里面的这几本武侠小说,好像看到了,又好像没有看到,只觉得记忆特别的模糊。好像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进过那家书店。

十年之后,再次走进那家书店,好像一切都没有变,却感觉它变小了。时光飞逝,物是人也是,只不过是我的内心变强大了而已。十年之后,我已经从一名胆怯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个思想基本成熟的大学生了。

十年之后,我是抱着一个强烈的目的走进这家阔别十年的书店的,没有想到我一下子就找到了我想要找的那本武侠小说。看到它第一眼我就感觉好像从哪里见过,好像还是十年前的那些书,难道它们等待了我十年吗?我挑了四本合集的《射雕英雄传》,弹去了尘土,准备去结账。那老板看到我拿的四本书有些吃惊,我以为她不卖,于是就问了问她卖还是不卖?她说卖。我心里很高兴,于是就问她多少钱?她看了看,说给15块钱吧。我真的是高兴坏了,没有想到是如此的便宜。她说这都是十几年前租的给学生的书,现在都有手机了,也就没人看了,没有想到现在还有人会看金庸。她还说他们以前那时候是多么多么的喜欢金庸古龙。我又问她读不读还珠楼主的书,她说看啊,怎么不看啊?《蜀山剑侠传》多有名啊。

买了之后,不知道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总觉得内心十分的平静。也许,这就是遇见缘分时最真切的感受吧。

其实,回到书中,缘分也就被扩大了。不管怎么说,武侠小说的情节是纯属虚构的,一切的故事发展是由作者一人建构的。于是,自然而然就运用了缘分二字。丘处机遇见郭杨二人是缘分,包惜弱救起完颜洪烈也是缘分,等等等等。不管怎样,这一切总将会以缘为始,因缘而终。

读武侠小说,一旦真正达到一种境界时,我们会忘记哪一个是真实的自己。其实,我们最熟悉的人是自己,最陌生的人也是自己。虽然我们能感受到自己的内心,可我们却不可能时时看到自己的脸,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最熟悉的陌生吧。

总之,武侠只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态罢了,虽不能给读者带去万贯家财,可是却能够给人带去一种精神的上启迪,一种心灵上的释放与安慰。

我觉得这就是好的武侠小说所带来的魅力。

我的古典情结篇三

小时候的我比较内向,不爱听歌,更别说欣赏歌曲了。那时候,看着老师听歌就特别的反感,认为是一种噪音污染。

要说我喜欢上音乐,还得从二年级的暑假开始。妈妈给我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在中午的时候,老师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歌。我虽然不爱唱,但是大家都在唱,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极不情愿的跟着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个暑假下来,我竟然喜欢上了音乐。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流行音乐,什么是传统音乐,只是在音乐课上认真欣赏罢了。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那是老师让我们轮着唱,我自认为唱得不错,当然想出出风头,没想到一张嘴,就引来了同学们的一阵阵笑声。歌词一共也不过10句话,而我有9句半跑调了。不过这并没有阻碍我对音乐的喜爱。反而使我更喜爱听音乐,并尝试着寻找一些乐感。

到了四、五年级,我喜欢上了一些高音歌曲,像《青藏高原》什么的,自己有时候也按耐不住,四处无人的时候,扯开嗓子,挑战高音,当然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有两次把喉咙弄哑了,输液输了四天都没好过来。

家里买了电脑,我也渐渐懂了什么是流行,喜欢上了流行音乐,也学会了欣赏音乐,也不再怕别人笑了,有事没事地哼上两句,什么《半城烟沙》《素颜》都能唱上一两句,虽然调不是多么标准。

我也音乐情结不会中止,他让我在寂寞是快乐,失落时乐观。音乐,真的很美。

我的古典情结篇四

什么?你也知道我喜欢航模?哈,你可真是我的知音!如果有一天我真能坐着我自己发明的“h2o”型氢氧飞船在天空中神出鬼没,能开着自己设计的等离子超光速赛车在马路上风驰电掣,那我一定邀请你和我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当然,要实现我的这一梦想也真不容易。这不,由于我再三申请,我们学校高手云集的航模小组里才多了我这个二年级的小不点。老师要我先学着玩模型赛车。

什么?这是“小儿科”的玩艺?你可不要小看!玩赛车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我的赛车是我亲手装配的。不仅外型漂亮,全身上下透着蓝幽幽的冷光,而且配置精良,花了我不少银子和精力。光速的马达、生铁的轮子,充电的电池,再架上龙头凤尾,使我的车看上去十分威猛,充满战斗力。只要打开开关把它往跑道上一放,它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兴奋地向终点冲去??哎,可不要高兴得太早!强中更有强中手,我那些航模小组的师哥们也不是省油的灯。

你瞧,我的车一跑到弯道时就要比他们的车稍逊一筹,从高处往下俯冲时甚至时有飞车出轨的尴尬情景。这让我大伤脑筋。怎么办?还得靠自己。我把车拆了装,装了又拆。那些小螺丝、小起子老跟我作对,不是这个和我捉迷藏,就是那个和我较劲,折腾得我够呛,可我的宝贝赛车还是依然故我。怎么办?我就偷着学。师哥们装配赛车时,我就一个劲地给他们“打工”,调制赛车时,我就边看边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找到了窍门:原来我的`赛车是马达内部出了些小故障,不是安装的问题。

我把马达从车上取下来,打开外壳,把磁铁上的铜丝取下来,再把新的铜丝绕上好几圈,最后把马达装到车上就“ok”了。哈,可真神!我的赛车再也不翻跟头、不飞车了。看来,学问就在绕铜丝上。可惜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到现在还没弄懂其中的具体原因。不过,你也不要失望,等我的书越读越多,我就会把它弄明白的。

你别忘了,我还要请你坐我亲自设计制造的飞船、赛车,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呢!一定会有这么一天的。

我的古典情结篇五

;

作家简介

王培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小小说沙龙会长。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微型小说四届一等奖,作品五十多次在军内外获奖。1982年至今曾在《小说选刊》《时代文学》《小说界》《北京文学》《解放军文艺》《长城》《中国青年》等全国几百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有近百篇作品被《小说选刊》《作家文摘》《青年文摘》《短篇小说选刊》《小说精选》《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文化博览》《老年博览》《小品文选刊》等报刊选载。有百余篇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选》(中英文对照)《我最喜欢的中国散文100篇》《中国小小说读本》《中国微型小说读本》等选本。在国外的《国际日报》《千岛日报》《好报》《苏北日报》《世界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100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日等国外文字。

出版有小说集《王培静微型小说选》《向往美好》《王培静小小说选》《替我叫他一声哥》《寻找英雄》《编外女兵》《幸福的感觉》等15部。

我是一名有着20多年军龄的写作者,虽然现在脱下了军装,但还领着国防开支的工资。所以在我的潜意识里,依然还把自己归到军人作者的行列里。

我不是专业作家,在农村种过地,当兵时挖过煤,烧过锅炉,后又当过警察,做过编辑。

好的小小说,能滋润心灵,启迪人生。结合自己的创作,我谈一点小小说的创作体会。

二十多年来,满打满算,大大小小,我总共创作了两百多万的作品,其中一多半是小小说,而且大部分是军旅题材。

这些年,我有近百篇小小说入选各种小小说选本,也有近百篇小小说在国外发表。个人小小说作品集《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

小小说《我有房子了》《长吻的魔力》《编外女兵》《军礼》分获第五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小小说一等奖,四个一等奖中有三篇的题材是军旅小小说。

我认为,在小小说创作中,立意相当重要。我获第八届全国微型小说一等奖的这篇《编外女兵》,故事是从朋友口中听来的。

那年我和部队的一帮文朋诗友到青海的格尔木参加笔会,队伍到西宁集结时,就有体弱的女兵承受不了气候对身体的影响打道回府了。

我们一路西上到了格尔木,那是一座兵城,20世纪50年代时那儿只能算是个村庄。是几代军人的坚守才有了这座城市。

为了青藏公路的建设,几百名内地的热血儿女把青春和生命都留给了那片土地。在烈士陵园里,看到那些简单的坟茔和墓碑上模糊的年代和名字,不由得使所有到场的人潸然泪下。那是几百条活生生的生命啊!

同样来自内地的我们,一路上有军医护航,住的是招待所,吃的自助餐,身体不适可以不上线。可他们当时住的是地沟子,饿了吃的是一把炒米,渴了捧起的是一把白雪。在极度缺氧的条件下,还要参加繁重的野外劳动。

许多线上的官兵都是得了有名的高原病——肺气肿,大雪封了路下不来,上面又没有救治条件,耽误了治疗而倒下的。

在一次座谈时,听了一个老兵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兵,在线上坚守了15年,他本来两年前就可以转业回内地的,但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做工作,他又在线上待了两年。

大雪封山前,他的妻子带女儿来探亲,没想到被大雪留在了线上。小女孩天真活泼,很受官兵们的喜爱,没事大家都喜欢逗她玩。

她病了的时候,全站没一个人能睡下,好几个战士哭着要背她下山。但现实是,线上的站点离有救治条件的兵站有上百公里,雪野里根本寻不到通向希望的路。

最后小女孩病死在了山上。她不是烈士,没有资格进烈士陵园,官兵和她的父母只能把她埋在了烈士陵园外。

故事讲完,我已是泪流满面。回到内地,想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难受得不行。

当我流着眼泪写完这篇作品时,心里才稍微好受了一些。也算我为这位不知名的战友立下的一份小传。

我的小小说作品《意志》《寻找英雄》《一碗泉》《军礼》《军魂》等都写到了军人的生死。

小小说作家、评论家高军先生在给我写的一篇评论中说道:王培静是一个军旅作家,所以他的笔触更多地伸向了军人形象的塑造。

军旅作家中,真正致力于小小说创作的人并不是太多。相比而言,王培静的创作中,军旅小小说占的比例更大一些。

这种创作取向,使他的小小说中站立起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形象。王培静塑造的军人形象,以多样性的精神面貌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

作家努力表现的不是存在,而是个人的体悟。作家需要把这种体悟有效地传达给阅读者。

王培静的小小说非常注重叙事策略,以自己的文本叙述形态,建构出一种个人性的审美话语,形成了有抽象意味的传达形式。

我愿意一辈子为军人树碑立传。

相关热词搜索:;

我的古典情结篇六

什么?你也知道我喜欢航模?哈,你可真是我的知音!如果有一天我真能坐着我自己发明的“h2o”型氢氧飞船在天空中神出鬼没,能开着自己设计的等离子超光速赛车在马路上风驰电掣,那我一定邀请你和我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当然,要实现我的这一梦想也真不容易。这不,由于我再三申请,我们学校高手云集的航模小组里才多了我这个二年级的小不点。老师要我先学着玩模型赛车。什么?这是“小儿科”的玩艺?你可不要小看!玩赛车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我的赛车是我亲手装配的.。不仅外型漂亮,全身上下透着蓝幽幽的冷光,而且配置精良,花了我不少银子和精力。光速的马达、生铁的轮子,充电的电池,再架上龙头凤尾,使我的车看上去十分威猛,充满战斗力。只要打开开关把它往跑道上一放,它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兴奋地向终点冲去??哎,可不要高兴得太早!强中更有强中手,我那些航模小组的师哥们也不是省油的灯。你瞧,我的车一跑到弯道时就要比他们的车稍逊一筹,从高处往下俯冲时甚至时有飞车出轨的尴尬情景。这让我大伤脑筋。

怎么办?还得靠自己。我把车拆了装,装了又拆。那些小螺丝、小起子老跟我作对,不是这个和我捉迷藏,就是那个和我较劲,折腾得我够呛,可我的宝贝赛车还是依然故我。怎么办?我就偷着学。师哥们装配赛车时,我就一个劲地给他们“打工”,调制赛车时,我就边看边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找到了窍门:原来我的赛车是马达内部出了些小故障,不是安装的问题。我把马达从车上取下来,打开外壳,把磁铁上的铜丝取下来,再把新的铜丝绕上好几圈,最后把马达装到车上就“ok”了。哈,可真神!我的赛车再也不翻跟头、不飞车了。看来,学问就在绕铜丝上。可惜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到现在还没弄懂其中的具体原因。

不过,你也不要失望,等我的书越读越多,我就会把它弄明白的。你别忘了,我还要请你坐我亲自设计制造的飞船、赛车,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呢!

一定会有这么一天的。

我的古典情结篇七

地球人都知道,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既繁华又时尚。大家都想成为上海人,外地人纷纷来上海打工。

作为上海人本应感到自豪和庆幸,但我并不觉得上海有什么好,空气不清新,人多口杂。不象桂林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不久前我终于和爸爸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桂林,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一点都没错。这里山水相依,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遥遥”这里山峰连绵起伏,湖水清澈见底,看着这清的不能再清的湖水,我想起了上海的黄浦江,浑浊、肮脏、还有数不尽的垃圾。而漓江是春水碧于天,还能渔船听雨眠。我不禁感叹:人人尽说桂林好,梦娇只合桂林老!

不知不觉,天已黑了。我和爸爸想去看看桂林的夜景,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桂林哪有什么夜景啊?黑乎乎的一片,只有湖水受月光的照射,而发出的'微微亮光而已。他没有五彩缤纷的霓虹灯,没有照来照去的探照灯,只有昏暗的路灯而已。我们失望极了,想想还是上海好,南京路上那不断变化的霓虹灯,外滩上,东方明珠和金贸大厦高高的矗立在那儿,多么雄伟!而这里只有单调的黑山,桂林的夜晚真的不能和上海比阿!桂林的人们早早就睡了,而现在上海的人们一定还在南京路上shopping呢,或者是在外滩上观赏着这不夜城的美丽夜景,或是在某个ktv飚歌。“咕噜噜”是什么在叫?啊呀,是我的肚子,好饿啊!我突然想起了家乡的小笼包和小馄饨。我和爸爸马上去找吃夜宵的店,可是找了很久都找不到。我们只能饿着肚子回宾馆了,边走边想:还是上海好,这里一点都不方便,吃个宵夜都没有地方,这个时候上海有多少小餐厅还在营业?回答一定是:数不胜数!

第二天,又是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却只能仰望着蓝天,天依然那么蓝,却少了一丝宽广;云依然那么白,却少了一份自由;空气依然清新,却少了一点自然……这一切都是那么令我感到孤独、寂寞,我那颗寂寞的心,早已不由自主地飘到了故乡,来到了一个带着熟悉气味的地方—上海!

桂林除了山就是水,没有大型的商店,没有美丽的夜景,没有雄伟的大桥,没有小笼包,没有方便的交通,没有。

我呆不下了,我好想念上海阿,想念小笼包,想念大型的商店,想念美丽的夜景,想念雄伟的大桥,想念方便的交通,想念。

啊!带着急切地想念我终于又回到了故乡—上海,他还是那么繁华,那么时尚!古人云:“水是故乡清,月是故乡明”是啊,我此时才体会到这句名言的含义!

我的古典情结篇八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的,从小书就伴随着我长大。

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那时的我,还不认识几个字,看见别人拿着书看,我也就学着别人的样子,拿着书,呆呆地看着书,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翻下一页。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儿时的我真是好笑。

渐渐地,我长大了,在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读一年级。我每个周末回家,都会看那本《安徒生童话》,我特别喜欢看《丑小鸭》的故事,在那个时候是因为里面有张插图很好看,到现在是因为这个故事很感人,丑小鸭经历了许多事情,坚持不放弃,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我的小姑姑经常有事到我家来住,晚上,我就和小姑姑坐在床上一起读《安徒生童话》,那时的感觉真好啊!

现在,我认识的字多了,就开始读传记、动物小说等,每一本书都能让我受益匪浅,故事中的主人公总是能震撼我的心灵。我只要一有空,就拿出书来看,边看边在脑子里想象当时的画面。开学第一个星期,由于作业少,我又做得很快,剩下的时间除了做妈妈布置课外作业,就是捧着我心爱的书,仔仔细细地看。

我经常因为看书太入迷了,妈妈叫了我许多遍,我都没有听到。上个学期,劳动节和春假加起来一共放假七天,放假的一天晚上,我半夜醒来,偷偷走到客厅拿书,我拿的是《野犬女皇》,于是,我就在晚上把这本书看完了,这件事情爸爸妈妈都不知道。自从那次“窃读”成功,我就不停地找机会读书。

最近,我读的是《西游记》,我已经读过一遍了,但是经过《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的学习,我知道了“好书不厌百回读”,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打算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记在脑子里,以后写作文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我觉得书不仅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更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的古典情结篇九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唱歌情结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起我的唱歌生涯,从我呱呱落地时仿佛就有了,就这样,我与唱歌便有了不解之缘。

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就站在电视机前看那些歌星唱歌,舞台上灯光闪烁,观众的掌声尖叫响彻云霄,我仿佛被感染了一样也群魔乱舞。唱到抒情歌,我会想象自己是舞台上的歌手朝“观众”挥手,我拿着纸卷的话筒唱摇滚的歌,我可就按耐不住了,摇摆,尖叫,手舞足蹈,好像有着天地般尽掌握手中的霸气。

奶奶以前是个音乐爱好者,她常见我这样痴迷音乐,常常对外人说:“我孙女可是遗传了我。”从那时起,我除了会模仿电视上的歌星,其余的时间就跟奶奶学唱歌,一条毛巾、一个观众、一个纸卷话筒便成了我唱歌必不可少的道具。听妈妈说,打那以后,奶奶老把我搂在怀里,而我呢,则总是咿咿呀呀的乱唱一通。

长大一点,妈妈见我这般痴迷唱歌就把我带到声乐老师那学唱歌。渐渐的,我从那个只会乱唱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识谱,唱歌精通的女孩。

最令我自豪的是,我在四年级时候,老师推荐我站在学校六一舞台汇演中独唱。那天,我紧张到不行,可一想到等下还有音乐与我作伴,我心里一下子便有了底,仿佛不再畏惧,灯光闪烁,我独自一人站在诺大的舞台上,拿起沉重的话筒唱起欢乐的歌......音乐结束,我鞠了一躬心满意足的下去了,此时掌声响彻操场,我更加肯定了自己,连续几天我都站在镜子前大声歌唱。

唱歌,它带给我快乐,带给我惊喜。它不仅是音乐,更是一种心灵的倾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