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文锋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总结方式,优秀作文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努力,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规划和改进未来的学习目标。想要提高写作水平,了解和阅读优秀作文范文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心理健康的也尤为重视。那关于小学心理健康的随笔都有哪些呢?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小学心理健康随笔,希望你喜欢。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首先,我们得从学校谈起。或许有人会问,在现实生活中谁最累,最辛苦?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回答是否定的,那究竟是谁呢?对,是我们中小学生!众所周知,他们的书包越背越重,他们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有的甚至在晚上12点以前还不能做完作业。他们很少有玩的时间,小小年纪不光要学书本知识,还要在家长的"监视"下学特长,搞提高补习。他们一上学就被牢牢地拴在以开学为目的的"应试"战车上,内心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在孩子犯了错误后,有的老师方法不当,当着其他人的面或讽刺,或挖苦,或严厉指责,甚至破口辱骂……于是造成了他们害怕考试,害怕老师,害怕家长,害怕学校,在压力、恐惧下,有的孩子变得焦虑、烦躁、紧张、暴怒、嫉妒、猜疑……产生逆反心理,自尊心特别"强",不肯接受大人提出的任何意见,并学会了应付教师,应付家长的"欺骗术"会为一点芝麻小事而愤怒,生活失去了色彩,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厌学的情绪弥漫在青少年之间。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元哲博士曾经告戒,学校不要让学生太忙,否则学生就没有时间去思考。最好的教育是教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最坏的教育是教师占了学生所有的时间,而学生又学不到什么,得不到发展。马克思说过,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尺度,还是人的发展空间。当所有人都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就会在艺术,科学等方面得到发展。可见,学业课业负担的轻重,精神压力的大小,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少,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才能能否得到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教育。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到时了许多适得其反的效应,而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仅仅是每个学校的口头术语。对学生"减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一切仍以"升学"作准备为教育目标,片面强调学生需要的知识教育,而从根本上没有解决教育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文价值,即"学习就是为考试"。

那么,来自家庭的影响也应受重视。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尽了家长们的溺爱、迁就。当上学读书后,与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又受不了一点委屈,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有一部分家长在处理孩子错误时不注意方式,动不动就责骂,甚至拳打脚踢,用所谓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不然就"关怀备至,和蔼可亲"。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要求,让孩子做许多他自己不愿做的事。这样,势必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育。

还有一些家长一味地认为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应让自己的孩子尽早学习英语、电脑,孩子也对此感兴趣。当然,这有助于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学习素材,丰富他们的兴趣,开拓视野。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信息化尽管将为学生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也可能会导致由于热忠于电子游戏而引起教师与孩子之间人际关系淡薄,减少学生们体验生活接触自然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

现在的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不安全隐患越来越多,对学生身心造成危害。如:有的学生贪小便宜,或嫉妒别人有好的东西自己没法有,养成了小偷小摸;学习录象片里的坏习,欺负弱小,或以"借"钱为名的拿钱不还,或强行弱小同学拿钱,搜身,若是不肯,就用打来解决……这对于他们自己和被他们欺辱的学生来讲,身心都极为不利,造成了有的学生怕出门,怕到校又不敢跟大人讲,怕再挨打的心理,或者效仿,崇拜他们。

这样长期以往,学生就逐渐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造成破罐子破摔,脾气古怪,性格暴躁,并以自我为中心等对其一生都不利的行为。当这些现象都出现的时候,社会舆论的第一反应就是指责;"德育工作怎么会失灵了?!"继而要求大大加强思想工作,加强道德教育,加强学校纪律。家长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配合"学校做工作,但结果都不如人意,有时甚至会变得更加严重,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的道德知识不能转化为道德实践。在观念上,他们知道是对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又不去那么做,犯了错认错,认了错再犯错的恶性循环。

一、深入了解学生,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学生易形成的不良心理。

在学校里,有的学生学习优秀或者家庭条件优越,因而很受老师赏识。于是,他们在赞扬声中成长,在荣誉堆里泡大。不知不觉中形成虚荣、骄傲、嫉妒的心理。他们听到别人的夸奖就沾沾自喜,要是有谁敢指出他们的缺点,他们就会变得敏感、焦虑,甚至暴跳如雷。他们经常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好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甚至会对教师傲慢无礼。他们认为自己是班级中最好的,一切荣誉非他莫属,一旦有谁在某方面超过自己,他们就不能正确对待,就会迁怒于超过自己的人,对其加以诽谤中伤。

有的学生成绩一般或不好,生活邋里邋遢,还有爱调皮的学生,他们受尽了老师的冷眼和训斥,成了教师的“出气筒”。在生理方面,有的有明显的缺陷,引起自惭形秽的心理。在智能方面,他们的智能水平低于常人,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经常处于落后地位,在家庭方面,他们的家庭有的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状况困窘或残缺,容易引起低人一等的心理。在教育方面,教师对优等生产生明显的偏爱心理,对于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普遍滋长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二、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

1、淡化差生观念,尊重学生人格。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首先不要伤害他的人格,因此教师应淡化差生这一概念,从人格上尊重所有学生。

2、强化情感教育,亲近全体学生.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最高原则是爱,要对学生实行“爱的教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

教师办事要公正,要平等对待学生。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

3、创设情境,取长补短。这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特长,优等生爱展现自己,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的优点易于显露。而中等生和后进生的优点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挖掘。这就要求教师细致的观察了解,并使他们的长处得以充分发挥。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二

摘要:小学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可行,也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学习压力、家庭教育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著,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实践证明用音乐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在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兼顾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音乐教学中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对其进行挖掘可以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与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条件优势。教师在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中需要努力提升自我修养,能够进行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从而提升自我素养,热爱学生,平等包容与理解学生,能够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在上音乐课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堂当中缓解沉重的学习压力。

二、在创设审美情境中净化心理。

音乐具有影响人们情绪的作用,在充满音乐声的课堂上,师生都会陶醉在其中,学生会自然地表现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融合。例如,教师教学生唱歌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情感表露的一种方式,他们会自然地融入到原唱的情感世界中,在丰富情感的同时,让他们找到能表露自己情感的出口。

在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首歌曲的词曲与歌声的表现力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时,虽然学生没有去过西藏,但仍然可以感受到西部风情中那种浓浓的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情感。

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首首经典曲目中不断丰富和充实,学生学会了爱和赞美,学会了体察美好事物,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生活,不惧生活带来的困难与挑战,这都是音乐给学生带来的精神力量与美的'感受。

音乐与歌曲带给学生的情绪体验与感官刺激,这些歌曲中所表达的积极的情感逐渐内化到学生的情感中,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为他们营造了美好的心理世界与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通过课外音乐活动锻炼心理。

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堂的延展,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与特长,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加强具有积极作用。

课外的演出活动有助于学生培养强大的心理,树立信心,勇敢坚强。例如,在合唱表演中,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观念,能够为集体着想,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听从指挥。

在一场合唱表演从排练到演出的过程中,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感到集体的力量,感到团结的力量,在获得成功的感受后,学生会乐于与人合作交流,表现出良好的交际欲望与交际能力,从而纠正不良心理行为,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加强互动,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了解,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学生演唱所学内容,自己为学生弹琴伴奏,让学生体验当歌手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打分或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歌手。

在互动中使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度增加,从而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教师在课堂是处于一种一对多的人际关系模式,这使得教师无法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所以要让学生乐于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歌曲或音乐,带领学生学习手语操,学习舞蹈,然后在音乐播放过程中学生一起随音乐律动,让他们离开课桌与座椅,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更加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善于表现自己。

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尽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认真关切地为学生解决课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表现自己,抓住互动的机会,帮助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让他们消除负面情绪,理解并鼓励他们,为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审美心理,挑选一些合适的流行音乐来教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要对所挑选的歌曲进行分析,在音乐的流派、种类上进行区分,让学生明白他们所喜爱的是什么类型的歌曲,让他们在思考中提升辨别音乐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挑选音乐的高雅趣味,让他们能够爱上古典音乐,保持高尚的情操与高品位的审美能力。

(二)重视多元化的教学条件的应用。

当前音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各种类型的音乐可谓百家争鸣。音乐教师应当注意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注重他们对音乐的学习与审美的多元化,避免音乐教学的死板和照本宣科,拓宽音乐课堂的容量,也是为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接轨,帮助他们理解流行音乐的兴盛,感受音乐之魅力。

(三)主动提高自身教学技能。

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高低决定了课堂质量高低和能否进行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音乐教师要具有丰富的音乐底蕴,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能够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在不断的教学模式创新中掌握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与方法,能够不断地审视自身,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与道德水平,丰富自身文化知识。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的提高,心理健康的教育都是非常有效的。

音乐作为一门情感艺术,能够为人们所利用来培养人们的情感与引导人们的情感,音乐的熏陶,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慰藉,是一个缓慢的渗透过程,让学生能够以音乐之美审美,创造音乐之美,从而在心理行为与学习生活上都表现为积极向上,善于表达自己,勇敢坚强。

教师要在学生成长最关键的时期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力量,在音乐之美的引导下,学生一定能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艺术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与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

参考文献:

[1]李丽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马彩霞.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1(35):216.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三

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学交更多更好的朋友。

1、选择朋友很重要。

2、真正的友谊是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互相信任和理解,休戚与共。

1、投影片:交友的几种名称,三道辨析题。

2、录音故事《割席而坐》。

3、收集一些“友谊典范”的故事。

1、谈话导人

投影出示交友的几种名称,并简单说说它们的涵义。(资料附后)

2、听故事,知道择友要注意朋友的品行。

(1)听录音故事《割席而坐》。(资料附后)

(2)讨论:这个故事说明古人交友时很注意什么?(注意朋友的品行,强调志同道合)

(3)小结:和好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帮助,自己也就随着好了;与坏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侵蚀,自己也就随着坏了,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我们交朋友就是为了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名人爱因斯坦也曾说“世界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所以,同学们在交朋友时要谨慎选择那些对自己有教益的人,使自己拥有真正的友谊。

3、交流“友谊曲范”故事。

(1)清朝名医傅青主跋山涉水五天五夜赶去为朋友杨思坚治病。

(2)东汉时范式不远千里如期赶到朋友张劭家赴约。

(3)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对朋友廉颇恢弘大度,使廉颇大为感动,负荆请罪,演就一场流芳百世的“将相和”。

(4)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四十多年,他们之间的友谊被世人誉为“伟大的友谊”。

4、谈感受:这些故事中最使你感动是什么?

5、归纳:建立真正的友谊,就如造一间房子,理解和热情是地基中的砖石和粘合水泥,真诚、守信、大度、尊重是四根柱子,缺一不可。

6、辨析,深入明理。

投影出示辨析题:

(1)和别人交朋友时,花钱一定要大方。花钱越大方,友谊就会越深厚。

(2)真正的友谊就是“义重如山”,在朋友遇到危险时,敢为朋友两肋插刀。

(3)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朋友有了进步,要为他高兴;朋友有了缺点和失误,千万不能当面指出;朋友犯了错误时,就要主动帮他掩饰。

7、总结: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并且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同时能对朋友负责。最后祝愿同学们今后能交到更多更好的朋友。

1、搜集有关友谊的格言。

2、个别谈话,帮助一些学生克服交友上的心理障碍。

3、组织一次《我的好朋友》征文比赛。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四

2、提升对情绪觉察能力,培养积极情绪。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对情绪的多样性有深入的了解。教学准备:

课件、情绪图卡。

一、热身游戏,揭示主题。

师:伴着优美的上课铃声我们相聚在心理健康课的课堂,老师心里很高兴,你们呢?为了将高兴的心情传递给同学们,老师带给大家一个游戏。

师生同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师相机采访各环节中学生的心情。师:像高兴、紧张、兴奋、害怕等都叫做情绪。情绪像一个万花筒,每旋转一下就会有不同的花色。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和学习多彩的情绪。

二、观察情绪七彩镜,体验情绪丰富性。老师准备若干“情绪卡”,找同学领读这些情绪词语。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曾经体验过哪种情绪,把当时的情景讲将给同桌、老师、同学们听。

三、情绪对对碰,感受不同的情绪。

出示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说说遇到这些情况人们通常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

情境表演:出示三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选一选对应的情绪脸谱,然后尝试演一演。

四、成语直通车。

师:人的情绪大都会通过表情、眼神、举止动态表现出来,我们要学会从这些表情、动作中了解人们的情绪。

出示成语,说说这些成语描述的是怎样的情绪。

五、教师小结。

总之,我们要过得快快乐乐的,并将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起青春期。

2、认识青春期的身体发生的变化及如何正确迎接青春期的到来。教学重点:认识青春期的身体发生的变化,正确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教学难点正确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1、讨论:

你们知道什么是青春期吗?

你身体的各个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小结。

3、课堂总结:

(1)、迅速长高。

(2)、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3)、肌肉的发育十分迅速。

(4)、体重增加。

(5)、神经兴奋性加强。

4、为了今后的强健的身体,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归纳:

(1)、养成良好的习惯。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

(3)、不吸烟,不喝酒。

(4)、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5)、加强体育锻炼。

(6)、保护好嗓子,不大声喊叫。

课后小结。

保持良好的情绪。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知道什么是“情绪”及它与我们工作学习的关系。

2、认识到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能控制自己,不然就会自己给自己背上思想包袱,影响学习和工作。

教学重点:认识到“良好的情绪”与我们工作、学习的关系。教学难点:要学生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过度高兴,也不过度悲伤。

教学过程。

导入。

想一想自己过去在遇到成功和失败的时候,是怎样控制自己的。

师:同学们?什么叫做“情绪”?

生:简单的说,情绪就是心情。

师:当你心情好或者说情绪好的时候,你的表现什么样?(生交流)。

师:是啊,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干什么。

(生交流)、

师:我觉得你不该这样对自己,这不是明摆着要影响自己的健康吗?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论遇到高兴的或不高兴的事,都不要影响自己的情绪,这就是控制住自己。

(教师讲范进中举的故事)、

总结。

课后小结。

预防脊柱弯曲异常。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认识什么是脊柱弯曲异常。

2、使学生懂得怎样预防脊柱弯曲异常。

教学重点:认识什么是脊柱弯曲异常。

教学难点:始终不渝地做到六个预防。

教具:几幅有脊柱弯曲异常的人体照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揭示课题:预防脊柱弯曲异常。

二、新授。

1、出示挂图,讨论:美不美?什么是脊柱弯曲异常?

2、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小结。

3、课堂总结:

4、为了今后我们现在该怎么预防?

归纳:

(1)、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2)、桌椅高度要适中,做作业光线要足;

(3)、养成用双手、双肩扛提重物的习惯;

(4)、不要连续看书、做作业,要适时休息;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6)、如有脊柱异常弯曲的,要及早矫治。

课后小结。

预防肺结核。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认识什么是肺结核。

2、了解肺结核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肺结核的危害及传染途径。

教学难点:始终不渝地预防肺结核。

教具:有关肺结核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a)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b)揭示课题:预防肺结核。

二、新授。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肺结核的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肺结核的危害。

2、谈谈肺结核是怎样传播的。

3、教师总结:一种是空气中结核杆菌,通过人的呼吸进入人人的肺部,在那里繁殖、生长,人就会被传染肺结核。另一种是血液传播。

4、说说患肺结核的病人,有哪些症状?

5、大家一起朗读“预防的措施有”下面一段。

课后小结。

噪声的危害。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六

导语:心理健康辅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工作者,建立和健全心理保健体系,维护对方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近年来,随着美国就业压力增大、离婚率上升及学校课程加深等,美国中小学学生犯罪、行为不端、离家出走、精神疾病、厌学逃学等成为普遍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美国联邦教育部拨专款资助关于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科研项目。纽约、犹他、俄亥俄、田纳西等地教育厅每年督导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全美90%以上中小学校开展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或常设专门机构、专业人员担当此任,或雇用受过职业训练的心理专家对学生进行评估、诊断和干预。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纽约市教育局派出资深学校心理学家,逐校与学生、家长谈心,耐心进行心理辅导,排解人们心中的恐惧和不安。

在美国,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者(学校心理学家)的任务和作用曾受到历史上很多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因素没有一个固定的结合模式,因而,各学校心理学家的任务和作用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但大体由三个基本因素决定:

第一,学校心理学家本身的职业技能和个性。学校心理学家能否胜任工作与他所受的职业训练的质量直接有关。学校心理学家的职业兴趣、选择职业的理由、个人的文化素质和家庭背景,以及年龄、性格都会影响到他的职业表现。

第二,工作单位的性质。工作单位的性质包括工作的要求、学校的需要、服务的对象及人数、辅助人员的配备、工作环境的优劣等。

第三,环境因素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的变化(如失业率、离婚率的增长)以及与心理和教育相关的研究发现等。

学校心理学家最传统的任务是对“问题”学生进行能力和学业成绩测验,然后把他们“归类”到不同性质的特殊教育班。可是,随着学校心理学科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各时期的不同需要,学校心理学家对当“测验师”、“分类者”的角色渐感不满,他们希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心理干预上,特别是心理咨询和会诊。近年来,学校心理学家基本的任务和作用已拓宽到为学生、教师及家长或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心理教育测量、心理咨询、学习辅导、与教师或家长之间的咨询会诊、项目评估和学术研究等。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协会(nasp)的结论,每1000名学生需要配备1名学校心理学家。因此,美国各州的教育局都拥有一批学校心理学家,他们分别驻扎在各中小学校,为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学校系统提供心理服务。在纽约地区,几乎每所学校都有一个由学校心理学家、学校社会工作者、教育评估专家、学生辅导员和语言矫正师组成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辅助组”(school—basedsupportteam,即sbst),为普通学生和特殊教育学生进行日常心理辅导、心理诊断、心理咨询、评估和干预。sbst受其学区“特殊教育委员会”(committeeonspecialeducation,即cse)的直接管辖。

cse的主要行政人员包括一名主管和三名助理,分别负责三支辅助人员队伍:学校心理学家、教育评估专家、学校社会工作者。除了行政人员外,cse还有资深的学校心理学家、教育评估专家、学校社会工作者、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各一名参加。cse专业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处理一些疑难事例,例如,判断教育系统是否有能力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心理与教育设施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如果没有相应的设施,那么教育系统必须出资让学生在系统以外的机构接受服务;再如,有的家长对sbst为其孩子所作的诊断和治疗决定不满,cse专业人员有责任为其举行听诊会,在会上,双方发表意见,最后由cse小组成员做出裁决。

心理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目的是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心理诊断开始前,首先要由教师、家长或法定监护人递交书面心理诊断申请书(referral)。美国法律规定,家长或法定监护人需同意在心理诊断的诊断书上签字,否则,心理诊断程序不能进行。在征得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同意后,学校心理学家才进行分步诊断:

第一步,学校心理学家与心理诊断申请人(通常是教师和家长)进行交谈。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正规的职业训练,学校心理学家开始作出为什么学生会有困难的假设,然后开始对学生进行课堂观察,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他们把观察到的学生的行为发生频率系统地记录下来,以便与实施干预后的行为发生频率作比较。

第二步,学校心理学家对学生的档案(所在年级上过的学校、学习成绩、缺席率、是否曾留级,是否曾接受过心理诊断等)进行全面阅读。经过与教师和家长访谈、课堂观察和对学生档案的检查,学校心理学家对学生现有的问题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第三步,谨慎地挑选测试工具,为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测试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智力、学科成绩、感知(听、看)能力、心理运动能力,以及行为和性格方面的表现。在测试结束后,学校心理学家将结果加以整理,与提出的诊断问题进行对照,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学校心理学家的诊断结论会与其他相关人员共享。共享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书面报告(供学校教师等阅读,并存入学生档案)和口头报告(在教师和家长会上报告结果)。在结果报告会上通常除了学校心理学家外,还有其他专职人员参加(学校社会工作者、教育评估家、语言矫正师等)。专家们各自将自己的诊断结果和干预措施与小组人员以及家长和教师一起讨论,最后为学生制定出个人教育计划(iep),经学生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签字后实施。

在整个诊断过程中,美国的法律以及学校心理学家的职业道德准则为学生与家长提供了一定的保护。例如,成年学生与家长有权力拒绝接受心理诊断或治疗;他们有权要求将有关他们的心理诊断资料对外保密;学生与家长有权选择称职的学校心理学家,并要求他们用最新、最恰当的测试工具和干预手段提供心理服务等。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学校心理学家必须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并不断完善课堂观察、访谈和一系列的诊断和干预技术。

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干预大致分六方面:认知、情感、社会技能、学习指导、心理卫生和职业选择指导。干预的模式可分为一对一、小组,或会诊咨询。在干预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学校心理学家的正确评估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等都非常重要。

在实行干预计划时,总体上应考虑到两个方面:效率和接受程度。具体来说,应考虑八个因素:干预计划会给学生、教师以及班上其他学生带来多大的不便,学生、教师及家庭会受到什么影响,是否有人协助实施干预计划,干预计划实施者是否胜任,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计划实施时间的长短,干预计划不执行会产生什么后果,干预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变学生的行为。

干预可以在四个层面上展开:

1.预防性干预。面向所有学生,重点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为他们创造有利发展的环境。

2.减少问题行为发生的干预。针对极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如离异家庭子女,向他们传授克服困难的策略,帮助其提高自身能力。改变对他们不利的社会环境。

3.早期干预。面对那些有轻度适应困难的学生,改变产生问题的环境,防止更严重的问题发生。

4.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强度最大的干预手段,适用于中等至严重心理失调的学生。重点在于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改变环境使学生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

咨询会诊是两个以上专业人员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一方是专家,另一方是为了解决问题来与专家协商解决方法的被咨询人。在中小学校,教师常因为学生的问题来请教学校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学家则通过对教师的咨询间接地服务于学生。咨询会诊是建立在双方自愿关系上的。在学校心理学领域最常见的咨询会诊范围有四个:

1.心理卫生咨询。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学生心理疾病,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2.行为矫正咨询。主要目的是协助教师观察、分析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教师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矫正计划,并监督教师实施计划。

3.危机咨询。主要目的是协助教师或学校其他人员解决出现在学生身上的危机,与教师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便教师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从危机中解脱出来。

4.学校体制咨询。主要目的'是帮助和改善学校的运作,调整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比如学校环境、教师特点、教学行为、学生特点、学生行为、学习成绩等。咨询会诊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心理学家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对学校的了解、与同事相处的关系,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协会(nasp)召开的塞耶大会(thayerconference)是一次对学校心理学专业训练规范化最有影响的大会。当时只有28所大学设有学校心理学专业,其中仅10所大学有资格授予博士学位。在1960~1980年间,学校心理学专业大量增加。到1999年,全美国已有218所研究生院设有学校心理学专业,其中五分之一的学校心理学专业能授予博士学位,其余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和学校心理学专家资格证书。学校心理学博士专业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学术研究能力作为重点,而非博士专业则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各大学学校心理学专业的质量由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nasp)和美国心理学会(apa)负责鉴定,apa只为授博士学位的专业作鉴定。如专业鉴定合格,nasp或apa为其签发鉴定书。申请的学生都希望进入被nasp或apa认可的学校心理学专业学习。

学校心理学的课程也按nasp或apa的规定而设置。学校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五个方面:

(5)职业心理课程,如心理学史、学校心理学家的任务和职责、职业道德与服务标准等。

一般来说,硕士生需要三年的时间完成所有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而博士生则要花四年的时间。此外,博士生还要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专业知识的口试和博士论文答辨方可取得学位。除了完成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外,学生还必须完成两年在校短期实习(一周三天)和一年离校正式实习。实习期间,至少有一半时间必须在中小学,其余时间可在医院或诊所。学生在完成学校心理学硕士、心理学博士学位后可获得所在州的学校心理学家证书。持有博士学位的学校心理学家有资格参加各州的心理学家执照考试,一旦通过,他们的服务范围可以不受所学专业的限制,并能设立私人诊所。

我国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青少年基本素质的培养。其中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对人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在中国社会,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以能否上名牌大学来衡量。因此,“哈佛女孩”的成功之路为众多父母所效仿。然而,当名牌大学的“佼佼者们”做出骇人听闻之举时,人们方认识到这些人居然会有心理缺陷。为此,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完善我国学校心理学专业,培养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是很有必要的。要建立一个系统、规范的学校心理学专业,必须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合格师资的培养,二是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编制。

就合格教师培养而言,可采取以下途径: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部分在心理学方面有实力的大学作为学校心理学师资的培养基地,从这些大学里选派教师或研究生出国深造一到两年,最理想的是能取得学校心理学硕士学位。可考虑与美国设有学校心理学专业的大学联合为中国培养学校心理学师资;还可以邀请在国外工作的具有学校心理学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定期回国用其所长,到相关大学兼职讲课,咨询。

就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制而言,可参考美国的编制,着重于五个范围:心理学基础课程、教育学基础课程、心理诊断与干预、心理学统计与研究方法、职业心理课程。学生除了选课外,还要有一年的以学校为基地的实习。

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学校心理学专业教材需时较长,可分步实施。

(1)学生可使用西方如美国的原版经典教材。这些教材学术性强,并与最前沿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

(2)只依赖西方教材还不够,由于社会体系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西方的理论不可能有效地解释中国青少年的心理现象,西方流行的心理治疗模式未必能在中国青少年身上产生相同的效应。为此,应把中国心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在为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诊断、治疗和教育咨询活动中成功的典型案例编入学校心理学的教材。

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中国教育所承担的重大任务。因此,全国所有城市中小学校和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校都应切实开展心理辅导,帮助解决中小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以利于培养出一代素质全面、心理健全、适合21世纪需要的新人。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七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小学)。

进入高年级,有的学生利用周末打着去同学家玩的幌子到黑网吧,甚至夜不归宿。我们班小金(化名)最严重,为了上网,可以骗父母、骗老师,可以不上学。这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有众多的学生加入上网的行列,并且年龄趋于低龄化?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预防和引导?本文就小学生上网心理作一个粗浅的探析。

一、从众心理,盲目跟“风”,追随大流。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随大流”,大家怎么认为、怎么做,自己也就那样认为、那样做。

小金一开始是在哥哥的极力怂恿下才加入了上网的'行列。后来小金还带动了班里几个孩子一起去网吧。上网次数多了,就染上了网瘾。这种从众的上网心理带有相当大的麻木性,尚未形成正确的上网意识,容易被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小学生本身心理自制能力较差,玩必丧志,就我班几个常上网吧的学生来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习热情低落。

二、好奇心理,涉奇猎异,满足一时快乐。

有时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是相伴而生的。许多学生刚开始,看到别人上网,觉得很好玩,听上网的同学说了网上的一些内容,认为很有意思,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上了第一次网。他们在对电脑网络探索的过程中,会随着对电脑网络认识的增多而逐渐降低好奇心,但是,探索的过程亦是其上网动机重塑的过程,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很有可能由好奇心转化成其它一些不良的心理。

调适心理,减少空虚,寻求精神慰藉。

应用心理学系主任顾海根教授分析认为,这和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家庭关系满意度有关。如果用冷漠型、娇宠型、民主型和专制型来区分学生的父母,成瘾者父母在“冷漠型”和“娇宠型”中的比例明显超过未成瘾者。

以下还有本人的几点思考:

1.在教师在本身不熟悉网络游戏的情况下,应如何评价游戏本身的内容是否健康向上。

2.学校正常的计算机教育是否应融入游戏内容,更专业性地指导学生处理好游戏与玩的关系。

3.外来务工人员在双休日无法照看自己孩子的情况下,社区或学校能否提供一些平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不给黑网吧以可乘之机。

作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意识、网络信息意识,要坚持正面引导、积极指导,防患于未然,应该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导航者、心灵的守护者和时尚的引导者。

参考文献:

岑国桢,李正云。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应用[m].1版。广西教育出版社,-08.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八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头戏。提起写作文,学生总会产生一种畏难心理--怕写。因此,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帮助学生攻克这道心理障碍,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笔者认为:只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实施优化的教学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调节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的作文素质就会稳步提高,作文教学就一定会有起色。小学生作文畏难心理调适该从何入手?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本人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此浅谈几点做法:

作文的本质特点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生活,反映生活,它是作者心灵的流露,是对生活的思考,而不是矫揉造作。而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作文的意境,过分强调华丽的词句,这个要求对小学生来说太高了。正因为教师这种过高的要求,学生感到作文太难了、思想压力增大了,未写先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对作文概念的理解上必须讲清作文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觉得作文原来并不神秘,并不难于上青天,而只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通过一定的方法记录下来。有一次,学校组织参观梨园我就以“参观梨园”为题写一篇作文。开始,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很难写。我耐心地加以引导,首先让大家把自己看到的以及最感兴趣的'说出来,然后要求大家只要直观地有重点地写出自己所见到的梨园春天花开时的奇与美就可以了。效果果然不错,同学们不再觉得难了,都按时完成了作文。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文的本质特点,不要求太高,对学生克服作文的畏难情绪有较大的帮助。

作文训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懂得遣词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谋篇、确定中心思想,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写起作文来难度很大。根据这一情况,作文要从打牢学生的基本功入手:一是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导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二是指导学生写好短文。如写日记,看图写短文,把一件事按顺序写下来等,其中应以写日记作为常练之内容。在指导写日记时,要根据小学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日记内容各有侧重。例如,三年级侧重于摘抄好词、好句、优美片断,四年级侧重记事、写人,五年级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学习写景、状物,六年级在三至五年级的基础上开始写读书笔记。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日记内容,使学生由抄到写,由易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日记水平,为各年级学生写好短文打下坚实的基矗三是对学生进行分段、布局、谋篇和确定中心思想的训练。

这样通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基本功训练,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不断加强,而有了一定基本功,学生作文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既然作文是生活的再现,那么作文中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阅历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社会的认识肤浅,生活的接触面也窄,作文的题材自然也有限。一部分学生感到作文难,并不是他(她)不会写,而是难于没有东西可写,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无病呻吟。由此可见,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的畏难情绪,解决学生的生活源也是必需的条件之一。本人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认识生活、积累素材。生活处处皆有美,就看你能不能引导学生发现美、挖掘美。比如,教师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迹。由于学生天天和教师在一起,往往对这些感人事迹习以为常。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美呢?一次作文课,我先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作文内容是写一位我们学校的老师,你认为哪位老师值得我们写呢?他(她)的什么事迹值得我们写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表意见。”开始,只有几个学生能说上老师们的二三事,多数学生侧着脑袋在想,可就是想不出多少有价值的内容。后来通过启发,学生们一个个豁然开朗,随之举手如林,如数家珍地列举了一桩桩老师们的感人事迹。材料选好了,一篇《记一位辛勤的园斗的作文也就轻松完成了。其次是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春天到了,可以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让融融春意拨动学生的心弦;活动日,可组织学生走街串巷,看一看五颜六色的广告牌,品一品琳琅满目的商品;课余时,可鼓励学生动手栽花浇树养小动物……总之,多让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积累习作素材。再次是在假期内有计划地布置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用心去体验,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真实的情感写出来。通过以上途径,学生有了丰富的原材料,生产“产品”也就不会勉为其难了。

当你去完成一件你很不乐意做的事时,你会觉得这件事很难。小学生完成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学生在毫无热情的情况下去完成“任务式的作文”时,作文的难度相对就加大了。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是十分有效的。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为教师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提供了广阔天地。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强化兴趣教学。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能适时地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性,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一次作文课,我带学生到小花坛观察花卉,雨后的各色花朵娇嫩欲滴,一尘不染,与同学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灵相得益彰,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十分惹人喜爱。此种美景,深深地打动着同学们的心,又因身临其境,作文起来自然热情高涨,不仅完成得快,而且语句也生动,内容也充实。二是在命题上做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命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反之,一个平淡无奇、老套呆板的题目会令学生热情骤减。一次,写作一篇以“班长”为内容的作文。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事先命好题,而是鼓动学生开动脑筋,根据自己对班长的了解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学生倍感亲切,兴趣大增。转眼间,《可爱的班长》、《幽默的班长》、《班长真棒》等一个个充满童真稚气的好题目脱颖而出。三是开展多种形式,培养竞争意识。以竞争促热情,如开展作文竞赛、设置习作园地、进行优秀作文讲评、注意写好评语等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习作热情。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些方法时要推陈出新,富有创意,不落俗套。总之,学生作文的热情高了,难关也就不难了。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九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将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良好个性品质,优化人格结构,促进其全面发展。扎实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多种途径扎实开展“阳光心语”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争创区级优秀“阳光心语”心理访谈室和心理健康模范学校,完善学校心理访谈各项工作;加强科研建设,实施课题研究,更好地为师生提供心理指导。

1、进行心理健康宣传,通过黑板报、专栏、宣传册、学校网站等进行宣传。主要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日,通过黑板报、宣传册、心语网等进行宣传。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师生的心理保健。各班班主任配合将特殊儿童的名单上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通过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开展个别咨询与和团体咨询。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以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

2、利用“阳光心语”心理访谈室,定时对学生家长开放,接受心理咨询的家长和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老师和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活动,定期向家长发放宣传资料。定期进行讲座和团体辅导。(面向学生、老师和家长)。

3、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

4、进行市级心理课题《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研究》的专项研究。并将个案辅导团体辅导和有关研究论文心得整理成册。

5、筹办“阳光心理”现场会。以我校为试点学校,利用班队课时间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发展问题给予指导、帮助、训练,协助他们完善个性,增强适应,提高素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训练等方法来实施。包括增强自信心、激发潜能,耐挫力、注意力、意志力训练;人际交往能力指导、情绪调节、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感觉统合训练和青春期心理等。帮助学生更科学地了解自己,塑造健全人格。拟定于9月份在我校举办全区“阳光心理”现场会。

20xx年2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十

1、走进繁华的人世,守护纯真的初心。

2、不论高低胖瘦贫富美丑,愿你坚强勇敢快乐自由。

3、心若向阳,无谓悲伤;打开心门,迎接阳光。

4、愁云惨淡万事凝,微微一笑且倾心。

5、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

6、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得可爱。

7、风可以吹倒被掏空的大树,吹不倒被阳光雨露照料的小花。

8、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

9、青春辉煌耀学堂,斗志昂扬战考场。

10、倾心而后心和,修心而后身平。

11、奋斗点缀青春工笔画,梦想绘就人生大写意。

12、栉风沐雨接传承,桃李晖光写芳华。

13、不求最好,但要更好;不在乎昨天,更看好明天。

14、健康心灵是人生进步成功的阶梯。

15、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学业发展的保证!

16、敞开心扉,你将收获快乐;净化心灵,你将获得幸福。

17、微笑可以缩短心灵之间的距离。

18、真爱自我,关爱他人,明天会更好。

19、如果鼠标点击必得经过试误,何不试试敲击键盘,直击你的心底深处!

20、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灵疏导!

21、不羡春风不恋明月,不负青春不忘初心。

2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纵使历万难,心性永不变。

23、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引领青少年践行价值准则。

24、心理健康很重要,老师学生都需要。

25、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人格和谐发展!

26、大学不累青春有罪,大学不苦以后吃土。

27、心若向阳,春暖花开。

28、青春的魅力在于让沙粒变成变成珍珠,石头化成金。

29、透彻的心灵让我们更快乐。

30、关爱心灵、健康成长,共赴心灵之约!

31、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

32、呵护心灵,感恩生命!呵护生命,尊重自我,由“心”开始!

33、旭日东升吾辈风华正茂,志存高远天下舍我其谁。

34、热烈祝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隆重开幕!

35、放松美好快乐心情,开启心理独特视角。

36、当阳光洒满人心的每个角落,心灵之花便开了。

37、敞开心扉,放飞梦想。

38、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引领青少年践行价值目标。

39、奔走远方,莫忘曾是书生,也愿你经历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40、诚心诚意,从心做起。

41、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引领青少年践行价值取向。

42、心灵的鸡汤冷却之时,醇浓之香消散无踪;心理的甘霖蒸发之后,人生便只剩干涸寡淡。

43、愿你绽放青春,望你结成硕果。

44、透视心灵,关注成长,挖掘潜能,完善自我。

45、把你的愁揉进温柔,让你的泪遇见彩虹。

46、青春永向前,致我青春梦。

47、一忍可以克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48、一个人要对昨天感到快乐,而对明天具有信心。

49、敢做国之栋梁,彰显青春飞扬。

50、纠结无法改变的过去,不如微笑珍惜未来,因为生活,没有如果。

51、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52、少年自张扬,何不勇攀高峰破巨浪?青春本潇洒,无畏揽月摘星闯天涯。

53、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透视心灵,关注成长;触抚生命,助人自助;挖掘潜能,完善自我;心理健康关注你我他。

54、世间最强大的莫过于心灵的力量,它无限承载。

55、打开心灵的窗户,沐浴明媚的阳光;敞开心扉,缔造美丽人生!

56、倡导和谐心态,崇尚健康心理。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十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将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良好个性品质,优化人格结构,促进其全面发展。扎实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多种途径扎实开展“阳光心语”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争创区级优秀“阳光心语”心理访谈室和心理健康模范学校,完善学校心理访谈各项工作;加强科研建设,实施课题研究,更好地为师生提供心理指导。

1、进行心理健康宣传,通过黑板报、专栏、宣传册、学校网站等进行宣传。主要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日,通过黑板报、宣传册、心语网等进行宣传。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师生的心理保健。各班班主任配合将特殊儿童的名单上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通过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开展个别咨询与和团体咨询。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以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

2、利用“阳光心语”心理访谈室,定时对学生家长开放,接受心理咨询的家长和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老师和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活动,定期向家长发放宣传资料。定期进行讲座和团体辅导。(面向学生、老师和家长)

3、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

4、进行市级心理课题《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研究》的专项研究。并将个案辅导团体辅导和有关研究论文心得整理成册。

5、筹办“阳光心理”现场会。以我校为试点学校,利用班队课时间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发展问题给予指导、帮助、训练,协助他们完善个性,增强适应,提高素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训练等方法来实施。包括增强自信心、激发潜能,耐挫力、注意力、意志力训练;人际交往能力指导、情绪调节、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感觉统合训练和青春期心理等。帮助学生更科学地了解自己,塑造健全人格。拟定于9月份在我校举办全区“阳光心理”现场会。

20xx年2月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十二

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培训目的。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促使他们健康发展。

二、培训对象。

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形式。

主要采用听讲座、教研组研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由骨干教师在全校教师集会上开设心理辅导讲座。

四、组织与管理。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属全员培训。

1.组织者和责任者。

宋锡刚校长直接领导,由张振国和李华教师组织实施。

学校将妥善安排好本学点教师的培训时间,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教学工作与培训学习的关系,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关系,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关系;做到四个落实:即组织工作落实,培训计划落实,制度措施落实,考核总结落实;做到五个到位:即思想动员到位,教材到位,培训时间到位,督查措施到位,完成任务到位;建立并管理本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业务档案,确保培训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五、培训安排。

本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为期一年,按时间安排如下:

1.20__年3月下旬,制订计划,宣传发动。

2.20__年3月下旬至20__年12月上旬,对全校教师开展专题培训、个人自学、经验交流等活动。

六、专题集中培训安排如下:

内容。

1.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

3.教师常见心理疾病分析。

4.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十三

“如果每个人遭受失败都能处之泰然,那么,每一次的成功必然是难忘快乐的。”我忘记这是谁说过的话了,但我相信这绝对是个真理。

去年,我参加了学校的写字比赛。平时在学校里,我在写字方面可是一个佼佼者,但还不是“绝顶高手”,因为我的同学胡辰净明显比我“技高一筹”,所以我只好抱着重在参与的想法去参加写字比赛。结果胡辰净获得了第一名,我只获得了第三名。我的心里想:我明明那么认真地练习,怎么连第二名都没有获得呢?这时我的'心里便做出了一个决定:我以后再也不参加写字比赛了!

回到家,妈妈知道了情况,鼓励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次失败不用太在意,哥伦布花了十四年时间才实现他计划中的航行;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一千次;你的一次小小的失败算得了什么?”听了妈妈的话,我深受启发,决定再试一次。我早早的买好了字帖,一有空就拿出字帖练字。

终于,我等到了今年的写字比赛。比赛那天,我拿出了十二分精神,脑袋里浮现着字帖上的字,写出我的得意之作。几天后,成绩便公布了出来,我获得了二等奖。虽然还是没有获得一等奖,但我有了很大的进步。回家后,我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

经过了这件事,我想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遭受失败都能处之泰然,那么,每一次的成功必然是难忘快乐的。”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十四

1、各种药材处处有,如今都有副作用,心理问题难解决,阳光小屋最管用。

2、心的深处,新的关系。

3、快去阳光小屋,不要让周瑜的悲剧再次发生。

4、阳光小屋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小屋代有才人出,各领开心数百年。

5、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阳光小屋到了,快乐还会远吗?无可奈何烦恼来,似曾相识见阳光。

6、拂晓的明亮叩响心门,黑夜的晦暗随风而逝。

7、小屋存知己,阳光若比邻。

8、月亮说在你心里呆得有点闷了,想去心理咨询室和太阳换换班。

9、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如果心理有问题,快来心理咨询室。

10、心理咨询,给心灵天空,涂健康色彩。

11、欢迎来到阳光小屋,这里的砖瓦是宽容,装潢是理解。

12、忍不是最好办法,发泄要发得巧妙。来心理咨询室吧,这里是属于大家的,想说什么,告诉我们,老师为你解答。

13、温暖,可望又可及。

14、开心灵之窗,享生活阳光。

15、心中的不解,理不清的愁绪,无由滋生的愤怒,想要询问办法?这里教你换个视角看待问题。

16、这里是医院,治愈心灵的医院;这里是商店,出售快乐的商店;这里是工厂,制造阳光的工厂;这里是阳光小屋,放下悲伤带走快乐的小屋。

17、外面的风雨来了,荷花躲在荷叶下;心中的风雨来了,我们躲在阳光小屋下。

18、风筝断了线,换来无尽的.自由;你来到了这,带走无限的温暖。

19、阳光小屋=人生-烦恼;人生-烦恼=美好的生活(已知);阳光小屋=美好的生活(等量代换)。结论:想要美好生活就来阳光小屋。

20、询问学业千百事,解答生活百难忧。

21、水果蔬菜,让你的身体保持充沛的活力与健康。阳光小屋,让你的心灵保持天真与健康。

2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快来阳光小屋进行心理咨询,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要来临。

23、心灵迷途时,心理咨询室;晴空散迷雾,阳光照我心。

24、“咨询师”“咨询室”“咨询事”,有烦忧就来吧!

25、心理咨询房,真心来帮忙;大门向你开,请你走进来;游戏妙妙妙,心扉亮亮亮。

26、阳光给你写了一封情书,不小心落在心理咨询小屋了,有时间,你能来取一趟吗?

27、有时候世界不够热情,天使也会在云端难受。

28、怒发冲冠,问心中,冉冉火焰;抬望眼,阳光小屋,就在眼前。

29、若心雨下无泄处,无妨一去阳光屋;愈情愁节心长叹,拨云见日又还春;正遇是非莫思忧,一时之言定心石。

30、人生的长路,阳光小屋带你走。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十五

摘要:小学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可行,也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学习压力、家庭教育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著,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实践证明用音乐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在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兼顾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音乐教学中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对其进行挖掘可以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与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条件优势。教师在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中需要努力提升自我修养,能够进行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从而提升自我素养,热爱学生,平等包容与理解学生,能够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在上音乐课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堂当中缓解沉重的学习压力。

二、在创设审美情境中净化心理。

音乐具有影响人们情绪的作用,在充满音乐声的课堂上,师生都会陶醉在其中,学生会自然地表现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融合。例如,教师教学生唱歌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情感表露的一种方式,他们会自然地融入到原唱的情感世界中,在丰富情感的同时,让他们找到能表露自己情感的出口。

在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首歌曲的词曲与歌声的表现力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时,虽然学生没有去过西藏,但仍然可以感受到西部风情中那种浓浓的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情感。

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首首经典曲目中不断丰富和充实,学生学会了爱和赞美,学会了体察美好事物,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生活,不惧生活带来的困难与挑战,这都是音乐给学生带来的精神力量与美的'感受。

音乐与歌曲带给学生的情绪体验与感官刺激,这些歌曲中所表达的积极的情感逐渐内化到学生的情感中,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为他们营造了美好的心理世界与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通过课外音乐活动锻炼心理。

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堂的延展,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与特长,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加强具有积极作用。

课外的演出活动有助于学生培养强大的心理,树立信心,勇敢坚强。例如,在合唱表演中,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观念,能够为集体着想,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听从指挥。

在一场合唱表演从排练到演出的过程中,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感到集体的力量,感到团结的力量,在获得成功的感受后,学生会乐于与人合作交流,表现出良好的交际欲望与交际能力,从而纠正不良心理行为,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加强互动,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了解,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学生演唱所学内容,自己为学生弹琴伴奏,让学生体验当歌手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打分或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歌手。

在互动中使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度增加,从而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教师在课堂是处于一种一对多的人际关系模式,这使得教师无法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所以要让学生乐于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歌曲或音乐,带领学生学习手语操,学习舞蹈,然后在音乐播放过程中学生一起随音乐律动,让他们离开课桌与座椅,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更加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善于表现自己。

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尽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认真关切地为学生解决课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表现自己,抓住互动的机会,帮助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让他们消除负面情绪,理解并鼓励他们,为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审美心理,挑选一些合适的流行音乐来教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要对所挑选的歌曲进行分析,在音乐的流派、种类上进行区分,让学生明白他们所喜爱的是什么类型的歌曲,让他们在思考中提升辨别音乐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挑选音乐的高雅趣味,让他们能够爱上古典音乐,保持高尚的情操与高品位的审美能力。

(二)重视多元化的教学条件的应用。

当前音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各种类型的音乐可谓百家争鸣。音乐教师应当注意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注重他们对音乐的学习与审美的多元化,避免音乐教学的死板和照本宣科,拓宽音乐课堂的容量,也是为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接轨,帮助他们理解流行音乐的兴盛,感受音乐之魅力。

(三)主动提高自身教学技能。

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高低决定了课堂质量高低和能否进行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音乐教师要具有丰富的音乐底蕴,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能够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在不断的教学模式创新中掌握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与方法,能够不断地审视自身,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与道德水平,丰富自身文化知识。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的提高,心理健康的教育都是非常有效的。

音乐作为一门情感艺术,能够为人们所利用来培养人们的情感与引导人们的情感,音乐的熏陶,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慰藉,是一个缓慢的渗透过程,让学生能够以音乐之美审美,创造音乐之美,从而在心理行为与学习生活上都表现为积极向上,善于表达自己,勇敢坚强。

教师要在学生成长最关键的时期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力量,在音乐之美的引导下,学生一定能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艺术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与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

参考文献:

[1]李丽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马彩霞.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35):216.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十六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漠视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必须促使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我们就这些方面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做以下工作:

1、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

2、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1)请专家来校做讲座,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心理辅导,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2)组织观看各类心理剧,建立论坛,共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热点问题,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开启心理咨询活动室和心理信箱。

为更好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我们将开设心理咨询室,常常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开通“心理信箱”和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回复同学们写的每一个问题。放学后可以邀请心理老师就学生提出的有关“不爱做作业”、“父母亲闹矛盾,我该怎么办”、“和好朋友吵架了,该怎么和解”等话题给予答复。

2、对于课题研究的结果给予反馈。

对于课题研究的结果给予反馈,主要是课堂教学心理干预,在课堂上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对有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大多数学生进行发展性的心理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具有善于面对新环境的信心,富有创新意识的探索精神和具备较强的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请专家来校做讲座。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让家长、教师更多地双向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家校形成合力,有效教育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邀请教育心理专家为部分家长上一堂有关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从而更好的进行家校互动。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十七

摘要:

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重视的热门话题。为了大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必须妥善处理小学生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小学教学的有效性,塑造学生良好的素养和人格。本文对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工作提出合理性对策。

关键词: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只有关注每个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端正他们的行为道德规范,才有利于培养出健全、拥有良好品德的人,使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之间存在差别,又相互联系。德育教育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是指学校在思想政治品德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规范性引导和教育,包括爱国主义精神、行为规范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范围比较小,针对性比较强,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注重培育小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发展。不过,这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和方向,都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高度揣摩小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高尚品质。如我班有位学生因为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关爱,在学校课堂上屡次偷拿别人的东西。有一次被教师没收其小毛豆后,询问原因后发现学生因为家庭条件落后父母没怎么给孩子买零食。第二天我就给他买了好多小毛豆、花生米等零食,并告诉孩子换作老师拿走他最喜欢的糖果,他同样也会不高兴的。然后启示学生尽管家庭条件不好,但不经别人同意拿别人的东西这种做法就是不对的,自己有什么需要可以亲自请求别人,这样才能慢慢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另外,两者的根本任务都是为了实现育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小学生的全身心发展。

2.1加快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作为崇高的教育工作者,其行为举止均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条件。为了培育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保证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运行,学校首先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还应通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民主生活会、教师思想交流会等活动来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2.2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堂是学生受教育和吸收知识的重要场所,因而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主要在教学课堂中进行。小学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特征,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具体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有关规则的相关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规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明白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并列举出一些生活中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以及不遵守规则时产生的危害。经过激烈讨论后,学生纷纷列举出了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导致车祸、交通堵塞、人员伤亡等危害;而诸如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礼尚往来、和睦共处以及爱护公共设施等是我国社会生活规则的重要体现。在指导学生区分和理解这些规则内容后,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守则》的相关内容,列举课堂教学中学生大声喧哗会破坏教学秩序,缺少课堂规则约束力,阻碍教学的正常进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严格遵循规则,保持良好的品德风尚。

2.3合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了实现教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项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中已成为实现小学德育的重要方法。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文明校园我来建”活动,引导学生爱护校园公共设施以及花草树木,阻止校园生活中随地吐痰、乱讲脏话、破坏公物以及乱践踏花草等不良现象发生。此外,教师还应该在班级活动中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如在班级开展“和谐校园”、“榜样伴我行”活动。活动进行前教师可以组织动员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接着广泛宣传主题活动宣传单或者改编文明礼仪歌谣后,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培训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时刻保持自己的仪态面貌,树立自信心。

2.4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实现二者整合:家庭与学校是学生成长活动的两大阵地。因此,对学生进行完备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求学校与家长相互配合,与家长多交流学生在家中的情况,了解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态度影响等,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几次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方面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组织亲子活动,使家长经过参与活动后更了解孩子,有利于教师与家长共同指导和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行。

3、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实现二者的整合需要教师、家长与学校等多方面的努力,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总之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融合对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真正发展起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才会提高,才能使教学教育力量变得更加强大,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为社会培育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温朝明.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教育的时效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10)。

[2]高霞.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新课程学习(上).20xx(12)。

心理的小学(汇总18篇)篇十八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父母要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相关范文推荐

    销售个人工作总结精辟(实用20篇)

    销售工作总结是对销售人员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提高销售绩效和增强竞争力。接下来的总结范文,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第二学期美术教学计划中学美术工作计划(专业21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下是精选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供同行们一起学习进步。

    村卫生室公卫年度工作总结(优秀21篇)

    卫生工作总结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卫生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些卫生工作总结的典型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一年来,在县卫生

    公司客服部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模板14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自己工作的一次沉淀和总结,是提升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必备环节。范文九:通过本月的工作总结,我发现了自己在团队协作方面还需改进的地方,决定主动学习和

    路灯管理工作总结(汇总18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内工作表现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寻找改进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撰写月工作总结有所

    七年级班工作计划大全(20篇)

    工作计划书的编写过程可以促使我们对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全面思考和分析,从而提升工作的整体质量。在以下范文中,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编写一份有效的工作计划书,希望

    生物教学中的导入艺术论文(实用20篇)

    范本是一种经典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学习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文的要求。范文范本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领域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

    出纳的个人求职简历(专业19篇)

    出纳在工作中还需要与其他部门保持良好的协调和沟通,以便能够及时处理各种财务事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纳们在总结中所分享的工作心得和经验。出生年月:**

    新教师年度述职报告个人范文(20篇)

    述职报告是一种对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职责与成绩进行总结与归纳的书面材料,是一种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的重要手段。在这里分享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范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

    那一刻令我感动小学生(汇总17篇)

    写优秀作文需要细腻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生活的细节和真相。下文是一些备受推崇的优秀作文范文,它们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深入的思考赢得了读者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