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

时间:2023-11-02 作者:ZS文王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

在教学中,四年级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内容和时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掌握好四年级教案的编写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一

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课件

二次备课

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小明 3本 27元

小军 5本 ?元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

5本故事书:9x5=45(元)

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2.交流解题策略。

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

学生交流得出: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引导: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

3.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小宁:

多( )枚 ( )枚

小春:

(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

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

小宁:

多(12)枚 (72)枚

小春:

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

5.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6.组织检验。

(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2)追问: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

7.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组织全班交流。

8.交流讨论。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

这道题和例题1相似,只不过要让学生自己从线段图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

3.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x2=120(本)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二

教科书第99―100页的例1。

1、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见课本99页的例1某地区的城乡人口统计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见课本99页的统计图

3、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1)那年城市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2)那年乡村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3)那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那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三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 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开的大小,*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四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

分别画出7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第二课时、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165°的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p44、7。

学生画指定度数的角,同桌用量角器帮助检查度数是否准确。

画完后,说说画角的步骤。

学生画角并判断是什么角。

全班订正。

学生画出指定的角,并互相检查复习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五

知识与技能: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

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p40、5、7学生思考后汇报。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量角器。

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组合作研究。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

学生回答:是角。

学生汇报。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讨论。

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

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

学生读出角的度数。

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反馈)。

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

(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

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学生量后让其谈体会。

使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六

练习八第9-16题。

1.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前准备:课件

二次备课

1.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些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将再次感受画图这一策略的价值。(板书课题)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

观察线段图、分析解题思路,发现:2本笔记本的价钱刚好就是12元。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10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将教材上的线段图补充完整。

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张。

引导学生发现:只能把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给张宁,这样两条线段才会一样长。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张。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3.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1题。

组织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补充线段图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用画示意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8题。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计算出每个方阵需要两种颜色的运动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准备多少套。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3题。

3.完成教材第52~54页“练习八”其余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七

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八

教学内容:p20:例3“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课件出: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115+132+118+85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5、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75+168+25。

6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24+19=(。

+)。

()。

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加法的简便运算。

115+132+118+85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九

教学内容:p21:例4“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疑。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幻灯)。

第一组第二组。

72-6-472-(6+4)。

85-8-285-(8+2)。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

6、举例验证。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十

一、引入:

热身小游戏。

二、复习旧知: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35+34=48+29=。

230+540=360+240=。

三、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湿地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湿地的美。(出示湿地图片)。

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课件出示四种野生动物)。

2、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第36页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四、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算式:271+31=。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指名学生展示竖式的计算方法,重点说清楚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并说一说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当百位上相加满十,不知道怎么办了?

想:十位上相加满十,向百位上进一;那么百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千位上进一。

五、总结提升。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书37页的做一做。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十一

1、能初步理解乘法结合律。

2、初步感知应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结合律的探究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能理解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图片

ppt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迅速口算下面的算式。

23×3= 70×5= 13×100= 25×4= 125×8=

师:有谁愿意试一试,直接告诉我答案

生1:69;350;1300;100;1000。

师:好!请坐,太棒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可能说:含有相同的乘数,积相等;都用乘法计算,但运算顺序不同。

师:任意三个数连乘,改变运算顺序,积都不会变吗我们来找出三个数,算算看。

先独立举例子,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想法。为了节省时间,遇到较大的数可以借用计算器。

生汇报列举的等式。先展示,再板书。

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的算式,三个数相乘,虽然运算顺序变了,但结果怎样(不变)

学生尝试回答。

师:其实把大家刚才说的共同点总结起来,就是数学中的乘法结合律。

师:如果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这三个数,你能写出乘法结合律吗

学生口头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结合律。

(a×b)×c=a×(b×c)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把我们刚才发现的过程用语言表示出来,就是“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以后,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发现更多的规律。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吧。

根据老师讲课适当板书

完成本节课题。第四单元运算律

课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十二

我的语文课本上有一张照片,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一位记者拍到的一个无助的孤儿的照片。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战火的硝烟弥漫到了上海,许多老百姓都先后赶往火车站,暂时逃往别的地区。一时间,火车站台上乱哄哄地挤满了人。这些人中有的在讨论国家局势,有的为暂时离开家乡而感到难过;有的心急如焚,有的则在担心家人的安危……终于,火车来了,大家推推挤挤上了车,总算松了口气。

此时已近黄昏,突然,阴沉的天空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几架日本轰炸机疾飞而来。顿时,炸如雨点般打下来。车上的旅客惊慌失措,争先恐后地冲出火车,直奔出火车站。其中有一对夫妇抱着他们一岁孩子。但日本鬼子在他们后面紧追不舍。孩子的爸爸首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妈妈抱着孩子继续逃命,她已筋疲力尽,可妈妈为了保护孩子,仍然不顾一切地跑。但是由于受了伤,妈妈跑得很慢,最终也被枪打中了。妈妈临死前对孩子说:“孩子,爸爸和妈妈就要离开你了,你要坚强活下去,长大了打鬼子,给爸爸妈妈报仇!”说完便永远地睡着了。孩子哇哇大哭,仿佛在说:“爸爸妈妈,你们怎么了?快醒醒啊!”

轰炸过后的火车站,废墟一片,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惨不忍睹。这时,一位记者拍下了这个哭着的孩子。后来,一位中年男子把孩子收留了。

十年后,这个孩子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儿童团团员。当然,父母之仇,他会永不忘记。

让我们也铭记这段历史吧!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十三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生:扩大了10倍。

生:末尾添了2个“0”,扩大了100倍。

师:那我们能让它变小么?

生:把末尾的“0”去掉。

师:现在去掉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再去掉一个“0”呢?

生:略。

生:不会变。

师:那我再添上一个“0”呢?

生:还是不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略。

生:验证。

二、讲授新课

师:在这老师给你们几点建议。先写出一个小数,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利用手中的学习材料研究,或者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说明,小组合作,证明猜想,并记录在乐学单上。可以证明一组或者几组。小组内交流研究方法后,全班汇报。这些清楚了么?现在我给大家一点时间,开始。

(生动手操作)

(生汇报)

师:这位同学描述的非常完整,而且通过他们的操作我们更一目了然了,还有哪个小组也是用了正方形纸来验证的,说说你们验证的结论。

生:略。

师:有没有哪个小组是借用皮尺来验证的,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

师:老师也准备了一把米尺,我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取了其中2份,是2分米用小数表示也就是0.2米,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取了其中20份,是20厘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20米,再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份,取了其中200份,是200毫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200米,它们都表示这段长度,所以0.2=0.20=0.200,结论是在0.2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有哪个小组是借用数位顺序表来验证的么?

(生汇报)

师:还有哪个小组也来说说你们组研究的结果。

生:略。

生:略。

师:5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照这样看,无论在0.5的末尾添上多少个0,5的位置不变,小数的大小也不变。

师:刚才我们举了那么多例子,都是在末尾添0的,从左往右看是单向思维,如果我们从右往左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以这个为例谁来说一说。

生:略。

师:你们真棒,如果我们把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合成一句话,会是什么?

生:略。

师: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后面的问号是不是可以去掉了?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小数的性质,(板书)这是大家共同探究出来的,大家一起齐读一遍。

三、巩固练习

生:略。

师:1.05中的0可以去掉么?

生:不能,因为0不在末尾。

师:那你们认为在小数性质这句话中,哪个词是最重要的?

生:末尾。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简么?

生:略。

师:把末尾的0去掉,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这样是不是更简单呢?那谁来回答这几题?

生:略。

师:其实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情况下,我们除了可以化简还可以改写。把小面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生: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大家知道了什么?

生:略

师:老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了一幅思维导图,课后请同学们叶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幅美观,内容详实的思维导图。

师:好的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十四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十五

1、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十六

例1与主题图中做小旗的情境紧密相连,教学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在编排上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将第一组学生所做的56面旗子用矩形模型呈现出来,为学生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其次,用乘法算式表征一共有多少面旗子,激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积的已有知识,确定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最后,呈现了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求商的计算,并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3个算式的道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十七

先估一估,再笔算下列各题。

238+91=659+306=。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我们学习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接着完成有关湿地生物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请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

我知道了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呢?自己尝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求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种类数与野生动物的种类数相加,算式是445+298。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结果是:

我们可以用口算,把298看作300,这样445+300=745;刚才多加了2,所以再减2,745—2=743。

算得对不对呢?你会验算吗?

可以交换445和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好,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算一算298+445的结果与刚才的结果一样吗?

三、知识运用。

1、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找朋友:把和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277+769423+576766+657。

521+902125+874358+688。

可以根据和的个位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3、用竖式计算。

69+93=167+78=449+374=。

四、总结。

今后我们在做练习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呦!

五、作业。

1、用竖式计算。

749+284=479+546=857+396=。

627+385=954+288=。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十八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数形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习乘法和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大量运算中的一类特殊的积和运算进行概括,使学生的计算在积累一定经验之后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在小学阶段渗透恒等变换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发展数与代数的运算能力。

在初步学习了三个运算定律后,当学生碰到“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此类题时,错误就更多了。究其原因,因为这类题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要想顺利完成这种题,学生必须要透彻理解简算的原理,完全把握简算的本质,既不能把可以简算的题轻易忽略了简算,也不能把无法简算的题错误地进行简算。经过整理归类,我发现学生简便运算主要是对运算定律混淆不清。

如:18×101=18×100×1=1800。

125×48=125×(40+8)=125×40+8=5008。

125×48=125×(40+8)=125×40×125×8=5000000。

101×52=(100+1)×(50+2)=100×50+1×2=5002。

25×64×125=25×(60+4)×125=25×60+4×125=2000。

这些错误的发生,说明了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这两条运算定律产生了混淆。这是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造成知觉上的错误。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数形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很多老师都是从“数”的角度来帮孩子加强理解,这对于孩子是有用处的。也有很多老师提出要加强练习,这样的做法也是有用处的。“练习不等同于重复”,练习不等于简单机械的重复操练,而是要敏锐发现学生学习的节点,分析成因,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设计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在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教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孩子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使他们由最初的迷茫发展至现在的茅塞顿开,达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十九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美术的节奏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美术的节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

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展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

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

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七、板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二十

一、填空。

1、《开天辟地》一文是(神话传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天辟地。)赞颂了(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

2、传说天和地没有分开时,整个宇宙,像个,盘古昏睡了。他醒来后,用猛劈猛凿,将。盘古顶天立地了,筋力(),最后微笑倒下。

3、盘古以他的(),化生出()。传说他临死时,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发出的声音变成了(),左眼变成了(),右眼变成了(),隆起的肌肉变成了(),流淌的血液变成了(),筋脉变成了(),皮肤变成了(),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想一想:盘古身上的还有什么变成了什么:

4、《普罗米修斯盗火》是(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课文以(无火、盗火、受罚、获救)为主要线索,写出了普罗米修斯是个的神。他看到人类生活在,于是,他决心,赞颂了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精神。

5、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

6、《一路花香》是一则(),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懂得了:

的道理。

二、积累和运用。

1、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

2、照样子,写词语:

日复一日:

纵横交错:

开天辟地:

轰隆隆(象声词):

3、从《开天辟地》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1)。

(2)。

(3)。

4、名言集锦:

尊师名言:

天才可贵,培养天才的泥土更可贵。--鲁迅。

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老师栽培。华罗庚。

关于勤奋: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鲁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爱迪生。

爱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珍惜时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绎。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1篇)篇二十一

1.采用的教法是直观演示法、情景体验法和点拨法。从表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设计层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具体的学法是合作讨论法、尝试与体验法、练习法,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

    做中学做中玩讲座心得(优秀22篇)

    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学业、工作和生活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对于很多中学生而言

    大学教室申请书格式(热门22篇)

    一篇有说服力和逻辑性的申请书能够增加我们获得机会的可能性。范文中的成功案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申请书的写作要点和结构。尊敬的校领导:你们好!因社团的特殊性,需要

    中国经济发展的心得(实用23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和领悟的总结。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带来一些生动、有趣的心得体会案例,欢迎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岗位人才申请书(优质17篇)

    写更多申请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调整,以确保自己的申请符合最新的要求和趋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

    四抓四提升心得体会(汇总21篇)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一次旅行、一次读书、一次活动或者一次困惑的思考和总结。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中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

    采访教师的心得体会(优质17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根据自身教育实践经验所总结提炼出来的一种宝贵财富。接下来是一些教师心得体会的经典范例,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教师是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

    研究的体会(热门18篇)

    8.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验和感悟的深刻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触发改进机制。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们在写心得体会时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

    部编三下燕子教学设计(优质19篇)

    通过编写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学习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科知识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支教工作总结报告范文(22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与同事们交流教学心得、分享成功经验的机会。现在,请大家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20xx年的9月份,我成为

    采购员个人年度工作计划(优质24篇)

    年度总结是提升自我认知和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年度总结的典型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