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政治站位不高,贯彻落实不深入的问题表现范文怎么写(7篇)

时间:2023-03-25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精选政治站位不高,贯彻落实不深入的问题表现范文怎么写(7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选政治站位不高,贯彻落实不深入的问题表现范文怎么写(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选政治站位不高,贯彻落实不深入的问题表现范文怎么写一

首先,我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清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揭示的新时期先进内涵,努力使自己的素质与先进性要求相适应,行动与先进性相合拍,才能真正把先进性的要求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

半年以来,通过“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有效履行职能使命”等专题教育和每周党日、党课理论学习,我不断强化了自我党性观念,丰富思想内涵,锤炼意志品质,找准了差距,增强了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我进一步加强了学习,踏实干好工作,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始终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感到自身各方面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其次,我牢固树立了严于律己,拼搏奉献的进取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党章的学习和理解,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严格自我教育管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时刻绷紧了拒腐防变这根弦,坚决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头脑清醒、意志坚定。始终把工作看作是一种责任,看作是一种奉献,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发扬拼搏奉献精神,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始终保持士官党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品格形象。

1、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经常,不能紧密联系实际。

平时自身不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为指导,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工作中存在盲目性。自身对党的理论知识了解不深、理解不透,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学了、记了然后忘了的形式主义上。不能清醒的认识到用运党的先进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对照先进性的要求,自我感到加压勤学的意识还不强,学习缺乏深入性和持久性,理性思维、辨证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还跟不上部队快速发展的节奏,学习联系实际较少,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工作中党性观念树立不牢,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

工作中积极进取的意识还不强,不能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钻研本职业务上,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工作中的事业心责任感还不强,敬业精神和牺牲奉献的意识树立还不够牢。对待工作的标准还不够高,对自身要求还不够严,平时工作中党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3、党性原则不强,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树立不牢。

对待个人的成长进步和部队的整体建设之间的关系还处理不够好。存在一定的个人主义思想,对组织的奉献意识还不强,纪律观念和服从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自身谋划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不能符合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工作的思路窄,工作前瞻性和预见性不强,需要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

4、党的优良传统保持不好,艰苦奋斗意识淡化。

自身的节俭意识不强,不能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工作中不能主动迎接挑战,牺牲奉献的意识不强,不能勇于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存在一定的怕苦怕累的思想。在生活上有一定的享乐主义思想,有待于提高艰苦奋斗的意识,把享乐主义思想转变到追求理想事业上去。

5、工作中作风不扎实,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

自身平时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条例条令、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格。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提高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自己的统筹兼顾能力,把握工作重点。对待工作抓落实不够,能考虑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1、树立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始终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走群众路线的工作中。

2、强化服从意识,保持党性原则。正确对待部队建设和个人利益的位置,始终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

3、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牢固树立节俭意识。

4、努力钻研业务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中勇挑重担,争取在挑战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5、强化法纪观念,自觉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及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

6、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政治教育。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正确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力。

以上是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的党性分析。如有分析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各位党员同志,批评指正。

精选政治站位不高,贯彻落实不深入的问题表现范文怎么写二

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查报告

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查报告

经过“守纪律讲规矩”主题学习活动, 深受教育, 也找到了 自身存在的差距。作为普通教师更要讲规矩守纪律深入改进 教学理念和思想, 加强个人修养, 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

现将自己思想和工作中存在问题深刻的剖析。

一、发现的问题 对照自身,发现在守纪律和讲规矩方面做得不够好。在 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老老实 实做人,扎扎实实工作是我的人生信条,始终把遵守校内外 的规章制度作为生活底线,严守国家法规,严守依法执教, 严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守教育教学常规,保持为人师范的 教育形象,但是在工作生活中还存在好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改革理论学习不够,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思想 有局限。 平时忙于工作, 忙于事务, 淡化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侧重了对上级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学习,而忽视了专业 知识理论学习。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尤其是深入透彻理解知 识没有下功夫,只从字面上理解,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 实际教学脱钩,没有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

二是业务知识不足,不能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虽然一直在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但因种种原因搁置一旁,经常给自 己找开脱的理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具备的业务水平,还 远远未达到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要用什么才去学什么思想, 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三是对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到位,没有将法律知识更好 的运用到业务工作中。信息社会发展,工作中面临学生新情 况和新挑战层出不穷,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才能做到依法执教。平时缺少对法律法规内涵的深刻理解, 有的法条较深, 理解比较困难, 学习时存在浅尝辄止的心态, 遇到需要运用法律法规指导实际工作时,便不能准确、灵活 的加以运用。 二、问题的根源 通过“守纪律 讲规矩”的学习,剖析思想根源,我觉得我 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主要是以下这些因素造成的: 一是放松了教育理论学习,放松了自身修养的提升。平 时业务理论学习, 学得不深刻, 没有把握教育理念精神实质。 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比较欠缺,思想 改造不够,思想上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 平时虽然知道自己的诸多不足,但加强自身修养锻炼不够, 常找许多借口来回避问题。

二是为学生服务意识欠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 一切,是我们教育事业的一贯宗旨,但在实际工作中,仅仅满足于做好眼前的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上满足 于一般化, 过得去, 缺少对业务的刻苦钻研和工作上的创新。 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工作有些缩手缩脚。学习也是为了完成 任务而学习。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 自己考虑个人得失较多, 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

三、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自身修养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 求以学生发展己任,为学生忧而忧,为学生乐而乐。在实际 工作中,要时时刻刻发挥骨干教师的表率作用,攻坚克难, 以身作则。 二是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作为一普通一线教师, 一刻也不能脱离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要与学生打 成一片, 听取学生的心声。 要时刻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为自己的人身格言

第三,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当今 的世界是知识更新的时代,是学习的时代。基础教育教学工 作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要想保质保量完成各种教学任 务,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为此,必须不断加强教育理 论、教育法规和业务的学习,要学深、学透、熟练运用。

2页,当前第212

精选政治站位不高,贯彻落实不深入的问题表现范文怎么写三

1、疏于学习。除了正常参加集中学习外,基本上没有主动的学习,平时也很少读书、看报,偶尔看看政治新闻也是走马观花,看了就忘。对于本职的统计工作也是缺乏自主、系统、深入的学习,从而对很多业务知识的总体把握不够,知识面狭窄,造成平时工作效率低下。

2、工作标准不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大胆工作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在工作中只着重上传下达,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有创先争优意识,同时也没有很好的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缺乏实际调查研究,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导致工作中常在一些细节的问题上出错。

3、存在畏难情绪。由于工作角色的转变和工作要求的变化,目前我在统计工作上还处在熟悉和入门阶段,碰到棘手复杂的工作时畏首畏尾,总感觉推动工作的力度太小,往往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就比如现在开展的经济普查工作,工作杂、人手少,前期推动进度缓慢,导致后期时间紧,任务重。

4、缺乏创新意识。我现在所从事的统计工作,经常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新内容,这要求我不断的更新知识储备,不断的寻求创新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便更好的完成好本职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逐步培养自身创新意识。

5、作风散漫。节后不能进入工作状态,作风散漫,有工作任务时还能坚持在办公室办公,没工作任务时就经常到各办公室“串门”,说闲话,耽误了同事的工作的同时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认真分析,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自己心态浮躁,主动性不强,缺乏自我约束,对自己要求不高,责任心不强,进取精神不够,安于现状,所以放松了自身学习,放松了与时俱进的更新知识和观念,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组织纪律等方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尤其在工作上,不够严谨细致,工作责任心不强,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薄,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等”、“靠”等依赖思想严重。

1、端正事业观,强化宗旨观。摆正心态,力戒浮躁,始终保持踏实沉稳的平常心、奋发有为的事业心,思想有定力、心有主心骨,努力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按群众的意愿,不耍“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认认真真的做好各项工作。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坚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系统地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重要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加强业务学习。要不断丰富自己统计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确保工作操作的程序性、规范性、严肃性,以便更好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3、要不当“浮萍”作“潜艇”,经常走出机关大门,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拜群众为师,在群众中汲取组织工作的智慧和力量。要在深入群众中,掌握第一手资料,查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群众一起想问题、谋对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在群众中发现、挖掘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4、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这一周能办的事不拖到下一周,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

5、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精选政治站位不高,贯彻落实不深入的问题表现范文怎么写四

提高政治站位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是衡量一名党员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

那么,什么是政治站位,为什么要提高政治站位,如何提高政治位呢?

以下是我个人的学习体会和粗浅认识。

政治站位有两部分组成,首先表现为政治意识。政治意识就是提升共产党执政能力、维护共产党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识。政治意识强主要体现在,政治坚定性要强,就是对党忠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政治敏锐性要强,保持政治上的敏感度,绷紧政治上的弦,对有损共产党执政、损害党的形象的现象要警醒,敢于亮剑;政治鉴别力要强,要有敏锐的鉴别力,对社会上的各种言论、各种现象,要明察秋毫,能够敏锐鉴别,哪些是反党的、反社会主义的,哪些是建设性的意见,哪些是图谋不轨,包藏祸心的,要有鉴别力;政治执行力要强,与中央保持一致,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自觉地以实际行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维护党的领导。

其次是站位问题,站位包括两个内容:一是高度,能否具有全局意识、大局意识,站在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高度上看待事物、思考问题,从全局上认识现象,把握本质,从高于个人所处位置的高度去考虑、去思考、去筹划。你是一个地级市财政局的科级干部,就要善于从全省、全市的高度考虑问题;二是角度问题,能否跳出个人私利、部门私利,从客观、公正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处理事物,能够跳出私利看私利,努力克制自己的私欲,少打一些个人利益的小九九,多算一算地区和公众的大算盘。

政治站位,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集中体现,是四种意识的深化,关键在站位,也就是在实践中,能够融会贯通,自觉地把四种意识融入工作中,重点在于如何做、如何想,做的怎么样、想的怎么样。一个干部,不仅要听他如何说,如何表态,重要的看他如何去做。四个意识说的很漂亮,但做起来很糟糕,这是现实中经常发现的现象。不能像《人民的名义》里的高玉良,说的非常好听,实际做的很差,更可怕的,大话一套一套的,听起来庄严神圣,却是掩盖自己的野心和私利。

政治站位主要解决干部队伍中的以下问题。政治站位要破除本位主义。每个人都会屁股指挥脑袋,都会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想问题。提高政治站位,就要求,学会从上级的角度、从全局的角度想问题、看事情、谋思路。要意识察觉本位主义,破除本位主义。要心里有大局,脑里有中央,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尤其是有全局意识,有大局观。

政治站位要破解思想束缚。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由于站位不高,思路就会受到限制。提高政治站位,要求我们,不仅要会算经济账,还要会算政治账、社会账、文化账、生态账。站位高了,看的多了,望得远了,会提升战略思维能力,不仅想今天,还会谋长远。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提高政治站位,就会眼前豁然开朗,思路大开。

政治站位要提供行动指南。什么事该作,什么事不该做。尤其是在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面前,要有清醒判断,要有清醒的政治觉察,要能迅速行动。这是重要的价值观,是重要的行动指南。会让我们认识更清晰、行动更坚定。对于那些“违背中央精神、不讲大局意识、违背核心意识、缺乏看齐意识”的人和事,要坚决做斗争。

政治站位要提升境界情怀。一名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利益放在心间,把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做为工作出发点,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提升工作能力、思想水平的前提,是我们党提升执政能力的基础。没有这样的情怀和境界,就会出现精神懈怠、思想滑坡、能力下降。

提高政治站位,在于站位,如何去站?知道了,如何去做到?关键在实践上下功夫。

习总书记常讲“知行合一”,提高政治站位的精髓就在于知行合一,要做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果。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中国古代先贤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可以借鉴吸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它的学说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有很多共通之处。

提高政治站位,关键在于去掉内心的私欲,激发挖掘那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

这就是致良知。

一名共产党员的良知是什么,就是服务百姓、贡献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追求和愿望。

人都有私心、私欲。私心、私欲是蒙在我们良知上面的污垢,去除了污垢,良知展现出来,我们才能无私无畏、无欲而刚,才能在实践中提升政治站位,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克难而胜。

觉察自己的私心私欲,克制约束自己的私心私欲,是提高政治站位的必经途径。

提高政治站位,要在实践中锤炼。提高政治站位是运用四种意识,指导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必须在事上磨炼,养成诚敬的气质。一件事一件事地去考验磨炼,要忠诚、赤诚、真诚,诚心实意地去做事,去为服务、为提升共产党执政能力贡献价值。

心中要有敬畏、有底线、有追求,努力摒弃心中的私心杂念,一心一意、专心致至、聚精会神地做工作、谋发展。

精选政治站位不高,贯彻落实不深入的问题表现范文怎么写五

ok3w_ads("s005");

1根据材料分析“注重社会公平,理顺分配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政策措施、相互关系。

【材料】

?(1)社会财富开始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贫富悬殊,过分悬殊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突出表现;

?(2)城乡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3)地区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4)行业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5)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的警戒线,是贫富差距过分悬殊的重要指标;

?(6)各种非法收入数额越来越大,是人民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7)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并不明显,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制度不健全。

【答案要点】 (1)客观依据(形成原因)

①改革开放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而且实行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和不同的分配方式,但同时分配关系又没有理顺、分配次序混乱,这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直接原因;②监管制度不健全,出现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入,远远高于劳动者的合法收入水平,是人民群众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根本原因。

(2)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更多地注意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为公平追求效率,效率不能损害公平,具体措施是: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扩大就业、提高福利补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差距过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即取缔非法收入,调整过高收入,保障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队伍,使中等收入人群成为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中坚力量,特别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反贫困和反腐败问题。

(3)相互关系,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①公平与效率的关系②先富和共富的关系③既要反对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材料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34.9%,1995年为40.8%,2000年为36.4%,2003年高达42.7%,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从“六五”至“十五”的前3年,每增加一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1.6亿元、4.49亿元和4.99亿元。

?【材料2】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

?【材料3】

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以目前的产能计算,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局面。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估计,我国石油外部依赖率1995年仅为7.6%,到2020年将达到75%。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我国缺水总量约为300亿~400亿立方米,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耕地后备资源十分紧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一些地方用地粗放、浪费,土地承载压力空前突出。

?【材料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3,分析我国不能走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说明我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

(3)结合材料4,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答案要点】

?(1)根据影响经济增长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一般可将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或者经济增长划分为两种类型。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称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则称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快、过热,一方面,表现为高投入,主要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主要是第二产业,即资源型企业、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化产业投资过热、增长过快,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以致煤、油、电、运营高度紧张,粗放型增长严重抬头,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加剧了生产扩张与资源消耗、生产规模与环境恶化的矛盾。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既不符合国情,也难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必将损害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基础,最终难以为继,因此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地加以转变的关键阶段。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只有由过去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大、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低代价经济增长,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化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具体地讲,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在于:

?①“十五”期间,资源型企业、行业即第二产业中的重化产业发展过快、过热、过于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粗放型增长严重抬头②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要求转变增长方式;?③“十一五”期间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④提高国际竞争力面临巨大压力;⑤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3)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

①从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把握增长方式转变,“十一五”提出的增长方式转变与过去有根本的不同,是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这种新的“四位一体”的广义的增长方式的转变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③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相结合,经济结构优先升级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实际内容;④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环境,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转变增长方式;⑤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依据、相互关系、重要意义及其政策措施。【材料】

(1)我国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使资源能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严重制约因素;

(2)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高投入、高消耗:单位产值资源能源消耗量是美国的3~4倍,欧洲的4~5倍,日本的7~9倍,甚至是印度的1.8倍;

?我国国内gdp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

(3)环境和生态遭到破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

(4)主要靠投资拉动增长,资源能源型的企业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发展过热,导致经济发展结构失衡、比例失调,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严重抬头。

(5)拉闸限电,限电限水,资源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严重制约因素,难以为继;

(6)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欧盟市场经济对外依存度为17%,日本19%,美国21%,我国为60%以上,其中,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为40%、60%以上,国家经济安全受到严峻挑战,国家综合实力和对外竞争力受到严重损害;

(7)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吸引外资完全可以做到“双赢”,相互促进。

【答案要点】

?(1)三大依据

①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做出的重大决策。传统的工业化虽然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却是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同时,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国内出现过严重的失业问题,在国外进行侵略、掠夺和扩张。②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主要表现为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党中央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做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定。③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突出,是我国工业化必须直接面对的基本国情。

(2)相互关系

?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就业的关系;?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系。

(3)重要意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就业和劳动者福祉的增加,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政策措施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政策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为此要做到:

?①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赋予传统产业以新的内容;③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显著标志。

?4根据材料分析如何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材料】

?(1)经济高速增长,但社会建设严重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偏离以人为本的方向,因为教育、科学、文化、国家卫生、社会保障、社会就业以及反贫困、反腐败等社会建设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一部分群众的利益在城市拆迁、农村征地和国企破产中受到严重损害,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因为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要以人民利益为本,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3)人均阅读量减少,即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偏离以人为本的方向,因为以人为本不但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或者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产安全,重大伤亡事故频发,以物为本;或者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官为本,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

【答案要点】

(1)政策措施

?①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③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利益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④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技兴国;⑤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即搞好科学、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解决好反贫困、反腐败和社会就业三大问题。

(2)相互关系

①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②发展经济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 ③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5根据材料分析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材料】(四个针对、四个强调)

?(1)科学发展观是针对2003年抗非典期间,医疗卫生事业严重滞后,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峻挑战提出来的,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搞好医疗卫生等社会建设,促进经济与教育、科学、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2)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困难群众的问题日益增多,一部分群众的利益在城市拆迁、农村征地和国企破产中受到严重损害提出来的。强调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以人民利益为本,使全体人民特别要使困难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3)是针对近年来经济发展过快过热,主要是钢材、水泥等第二产业中的重化产业发展过快、过热,煤油电运高度紧张,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提出来的,强调经济本身的协调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4)是针对一些地方,领导部门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略生产安全,重大事故不断;或者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提出来的,强调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即坚持为人民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

【答案要点】

(1)政策措施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首先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②坚持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发展”的发展目的问题,坚持共同富裕,实现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坚持城乡协调、地区协调、经济社会协调等“五个统筹”。

(2)相互关系

?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和发展目的的关系;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发展经济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

6 根据材料分析怎样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材料】

(1)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物质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分配及贫富差距是主要问题;

(2)由于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和不同的分配方式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相互之间具有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利益要求;

(3)群体事件日益增多,矛盾对抗性日益增强,解决矛盾的难度增加;

?(4)民族宗教矛盾日益复杂;

(5)干群关系不和谐,城市拆迁、农村征地、国企破产、司法不公等严重损害一部分弱势群众的基本利益,反腐败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答案要点】

(1)政策和措施

①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③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④群众利益无小事,各级党政领导一定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实际困难,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⑤坚持民主和法制,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内解决问题,努力形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

(2)重要意义在于: ①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目标;②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突出表现;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和重要方向;④是进入现代化起飞阶段,各种矛盾凸现的必然要求。

?7根据材料分析中国社会新阶层

【材料】

(1)中国民营和三资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总额中的贡献均为1/2,三资企业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占60%左右,民营和三资企业就业人数近8000万。

(2)私营企业主中有相当数量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及相当比例的各级政协、人大委员,真诚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拥护党的领导。

(3)私营企业主、个体户绝大多数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转业干部及复退人员,最早的私营企业主、个体户中返城知青占有相当比例。

【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出现的新社会阶层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

(2)新社会阶层尽管财产状况、文化阶层、社会地位、社会职业上有所差别,但共同特征是:不同于原来意义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主要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联系。

(3)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体原因包括:

①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使他们有了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机会;②经济体制的变化,使他们进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环节;③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他们被分流出来纷纷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④分配制度的变化,使他们率先进入“先富者”的行列。

(4)新社会阶层的性质。一方面,新阶层主要从事科技、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复杂劳动,是社会主义复杂劳动者,而且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新社会阶层中有相当一部分以生产要素形式参与社会主义财富创造,特别是以资本要素参与财富创造,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同时又进行科技、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以资本要素和复杂劳动两种形式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5)怎样看待新阶层的财产?人们政治上的先进和落后的标准,不能简单以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作为判断标准,而主要是看他们的思想状况的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来的,以及对财产怎样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8根据材料分析“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判断

【材料】

?(1)邓小平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讲话,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观点;

?(2)江泽民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发展作为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讲话。

【答案要点】

(1)理论依据

①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直接提炼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是以发展作为思想主题的。②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落实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2)客观依据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发展,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的物质基础 ②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完成党的三大历史任务的关键; ③发展是开创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局面的要求;④发展是应对世界形势新变化的需要,进入新世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不发展就没有出路。

(3)政策措施

①关键是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③坚持和深化改革,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利益矛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④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⑤发展必须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就是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4)相互关系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关系②改革发展与稳定和谐的关系;③发展经济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

?9根据材料分析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材料】

(1)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年均2%左右,具体1997年为世界排名133位,第132名是乌干达;进入21世纪后,教育经费投入有所增加,但是仍然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为印度的1/2左右。

(2)2000年前后,我国年均在校大学生1400万,高考录取率超过50%,每年毕业的工程师20万以上,软件设计人员近10万。

(3)我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形成一支30~40岁之间的总工程师队伍。

【答案要点】

(1)四大客观依据

①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所在。②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综合国力竞争,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而教育是基础。③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因而必然也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④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2)五大措施

①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切实把各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轨道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②把实施科教兴国、开发人才资源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③加大政府投入,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加快教育发展,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财政责任。④鼓励全社会进行智力投资,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对民间投资教育的奖励发展基金,吸纳各种社会教育捐赠。⑤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学和初中学生实行救助制度,进一步全面落实和完善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的政策与制度,形成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相关得分角度】

(1)做好人才工作的五大措施

①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全民族人才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②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同时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③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人才工作机制。④形成一套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的汇集机制,是改革完善人才机制的重点。⑤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2)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

按照“四个尊重”的要求,人才工作要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且施展才能,要做到:使一切创造愿望都得到尊重;使一切创造活动都得到支持;使一切创造才能都得到发挥;使一切创造成果都得到肯定。

10根据材料分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材料】(略)

【答案要点】

(1)理论依据

①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我们党要真正做到并且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②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我们党要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客观依据

①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新的挑战;②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新的考验;③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等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党的地位和社会环境的两大历史性转变

①从一个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掌握全国政权并且长期执政的党。②从一个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4)主要措施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和思想的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的理论水平;②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为党的事业培养千百万高素质人才④以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⑤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1根据材料分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材料】胡锦涛的相关论述(略)

【答案要点】

(1)主要内容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①民主政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正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③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④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⑤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指导思想和原则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

①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⑤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⑥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方针政策

①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②进一步营造平等竞争、共谋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支持人民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③要深刻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④当前,要重点解决好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和社会安定团结。

(4)重大意义

①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到先进文化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飞跃;②是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从强调革命、斗争到强调建设、发展,再到强调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了新的执政理念;③是我国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这一非常关键的时期以后,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④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任何一个政党要长期执政,不仅要有经济基础、政治基础、阶级基础、群众基础,还要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且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动的实际,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⑤是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没有一个团结协调、稳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12根据材料分析党的建设的“两个伟大工程”

【材料】

毛泽东1939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一个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答案要点】

(1)“两个伟大工程”的区别在于:

①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一个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发展成为掌握了全国政权并且要长期执政的执政党,由一个在计划经济和被封锁的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发展成为一个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②党的政治路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从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以推翻三大敌人为目的的阶级斗争的政治路线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路线,而且政治路线决定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③“两个伟大工程”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中,领导人民群众对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战斗队;新的“伟大工程”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2)同时,“两个伟大工程”在本质上又是一脉相承的,即都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永远保持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3 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不断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

(2)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强调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绝不意味着排斥其他阶级和阶层,也不是说我们党不能代表其他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方面,中国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最进步、最有活力和远见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利益与其他人民群众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我们党只有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同时又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另一方面,从历史上看,我们党从来就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同时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革命就是救亡。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就是代表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两个先锋队”本质上完全一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方面,始终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必要前提,只有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才能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并为之奋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只有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得到充分体现。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

14根据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1】

?主义初起时,大都是一种救时的具体主张,后来这种主张传播出去,传播的人,要图简便,便用一两个字代替这种具体的主张,所以叫他做某某主义,主张成了主义,便由具体的计划,变成一个抽象的名词。

?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少谈些抽象的主义。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该研究,但是只可认作一些假设的见解,不可认作天经地义的信条;只可认作参考印证的材料,不可奉为金科玉律的宗教;只可用作启发心思的工具,切不可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

——摘自《三论问题与主义》《胡适全集》第21卷

【材料2】

?我觉得“问题”与“主义”,有不能分离的关系。因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着社会上多数人的共同运动。那么,我们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应该使他成了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要想使一个社会问题,成了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应该使这社会上可以共同解决这个那个社会问题的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检验自己生活上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种工具)。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一个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

——摘自《再论问题和主义》《李大钊选集》

【材料3】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摘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问题1:分析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

问题2:根据材料3,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要点】

(1)胡适反对教条主义和绝对真理观,有其合理性,但是他把“主义”概念等同于教条,本身又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教条和偏见,要害是反对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指导思想,即反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俄国的道路,根本改造中国,鼓吹实用主义的改良。

(2)李大钊强调“主义”对解决具体问题的指导作用,强调对于问题的理论思考,实际上是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作为解决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传播,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从客观上说,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毛泽东后来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的生动描述,但是,十月革命毕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经济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而迅速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②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③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自由、民主、个性,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总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广泛传播,有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和文化土壤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十月革命是不可忽视的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和促进环节之一,但不可夸大其地位与作用,不能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决定性环节。

15根据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

【材料1】

?新阶段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必然开辟出社会主义的前途,经过一定步骤和阶段,完成革命的转变。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便是在现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已经含有和存在着一定的个别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分;而且在国际的(苏联的存在,世界资本主义的空前经济危机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增长)与国内的(a反帝国主义斗争;b不仅与封建残余和军阀制度做残酷的斗争,而且要与中国资本家作残酷的斗争;……e工业农业的深刻危机,需要采取趋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办法等等)各种条件,都有利于促进革命的转变。

——摘自陈绍禹《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1931年2月)

【材料2】

?毛泽东在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来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离开了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这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1:分析以上材料中的错误观点。

问题2:结合材料说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答案要点】

(1)材料1照搬苏联社会主义的观点与经验,分析中国革命的性质与任务,不加区别地主张与中国资本家作残酷的斗争,采取趋向社会主义的办法,是典型的教条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及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①毛泽东思想是带着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马克思主义由欧洲形式转化为中国形式。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的结晶。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概括,使这些实践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成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使丰富的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以新的思想、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6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材料1】

?在普通形势之下,国民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国民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势之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所以中国农民运动,必须国民革命完全成功,然后国内产业勃兴,然后普遍的农业资本化,然后农业的无产阶级发达集中起来,然后农村间才有真的共产的社会革命之需要。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1923年12月1日)

【材料2】

?彭述之关于中国无产阶级是国民革命天然领导者的观点。

?在四大召开的前夕,彭述之写了《谁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虽然肯定无产阶级应当领导革命,同时又认为“各个阶级,除开游民无产阶级外,差不多是和无产阶级接近的。容易受工人阶级的暗示和领导的”,所以这个领导权是“天然”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身上,用不着去争取.

【材料3】

然而这种革命,已经不是旧的、被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已在第一阶段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问题1:分析材料1和材料2中的错误观点。

问题2:结合材料3说明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观点。

【答案要点】

(1)材料1中的观点错误在于“二次革命论”,没有认识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间硬插进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必然导致放弃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从而实际上取消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2)“天然领导权”虽然在理论上承认无产阶级领导权,但在大革命时期国共采取“党内合作”形式,国民党右派拼命争夺、把握领导权,采取各种手段排挤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按照国民党右派的意志指导国民革命的情况下,主张“天然领导权”,放弃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在实践上同样放弃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国民革命的领导。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有无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毛泽东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的观点是:

①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是民主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②领导权问题不仅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发展前途。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中国革命就不能胜利。革命有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关系到民主革命能否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问题。③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是通过本阶级的政党来实现的。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敌人而取得革命胜利。④必须树立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思想。为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政策;善于团结和率领广大同盟者向共同敌人进行坚决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特别是要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同时照顾同盟者利益并给以政治教育;在和资产阶级的合作中,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在同资产阶级分裂的情况下,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又要反对“左”倾关门主义,争取和团结一切同盟者。

17 根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分析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

【材料1】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六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87年9月)

【材料2】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群众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97年9月)

问题1:根据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问题2:分析产生两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经验。

【答案要点】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把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2)在1978年以来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把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时代主题,但是,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具有相同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取向;都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追求人类的进步和全面的发展,具有完全相同的历史使命和最终目标。

(4)“两次飞跃”的主要经验是:

①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防止“左”又反对右,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②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贯彻“两次飞跃”及其“三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和根本方法。因此,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一定能够不断开拓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不断实现新的飞跃。③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使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8根据材料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

【材料】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实践和理论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始于毛”,指的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20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从正反两个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在曲折探索中起步。“成于邓”,指的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一个以改革开放这场新的革命为鲜明特点的、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摘自《自觉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半月谈》

问题:根据所给材料分析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的观点。

【答案要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源于、开始于毛泽东。

①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树立了光辉典范。②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毛泽东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科学命题,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十大关系”等重要思想,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直接的思想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③毛泽东在社会

精选政治站位不高,贯彻落实不深入的问题表现范文怎么写六

《政治人》读后感

——民主进程中的政治人

我们都知道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产物,社会属性内涵丰富、外延广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文领域的广泛研究,学者赋予了人类众多的特性,李普赛特在《政治人》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了“政治人”,他用一种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方法——政治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作为政治动物的人,为民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这就说明了政治并不是超然于社会生活之外的,相反,它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因此,对政治现象的研究必定要从社会中寻找答案。李普赛特写作本书的论调之一是为了促进民主制度的发展,探寻影响人们政治参与的因素从而为政治生活提供积极的参与主体。这本书的特色在于坚持从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和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即表明了人的政治性和政治的社会性。

本书分为五篇:民主秩序的条件、西方民主国家的选举、美国社会中的政治行为、民间机构中的政治:个案研究、结束语。我主要选取了第一篇中的第三章“社会冲突、合法性和民主”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来谈谈我的感想。

“任何一种特定民主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而且取决于它的政治系统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有效性即政治系统满足社会成员需要时的程度,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在人们心中的权威程度以及人们对政治系统的信仰坚定性。民主的发展有赖于政治系统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其中有效性更多侧重于政党或是政府执政能力,取决于人们的政治认知,而合法性则偏向于人们的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那么人们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和尺度来衡量政治系统的合法性呢?李普赛特认为组织是根据政治系统的价值标准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来判定它是否合法的。比如说中国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其统治的合法性主要是建立在封建内部成员利益一致、外部实行高压政策基础之上,当时并没有多元的价值观,所以人们无从选择,“政治人”概念仅仅指在朝中有权的政治家,老百姓只是作为臣民呆滞地接受政府的输出并表示无条件认同。虽然这种合法性可以维系政府的统治,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传入,制度变革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其合法性危机终于出现在了晚清的历史书中。李普赛特列举了两种合法性危机出现的条件:一是主要的保守组织机构的处境在结构变革时期受到威胁、二是社会上的主要团体在过渡时期获至少在它们一旦提出政治要求时不能进入政治系统。在中国,合法性危机一直存在并困扰着政府的行动,官员们总是忙于制定各种各样的政策去试图缓和日益升级的社会冲突和舆论压力,但结果却不尽如意,关键还是在于政府并没有意识到政治系统合法性危机的根源。

我国政府的合法性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一、制度中的路径依赖

新制度主义在论述制度变迁中提出了“路径依赖”一词,路径依赖即指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且难以出去。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政治制度变迁中表现出了高度的路径依赖,对封建社会中的高压政策和单一价值观的延续使得现代中国民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时期。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主题仍然是掌握权力的官僚阶层和其背后的执政党,理论上的公民“政治人”也还是遵循以往沉默的风格充当政府所希望见到的臣民。

二、合法性的基点

到底合法性以什么为基础,李普赛特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人民的认同和一致的价值观是合法性的奠基石。虽然建国之初我国政府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行政权力的日益膨胀,这一宗旨早就变质了。现在的政府官员热衷于绩效,将经济的增长视为稳固其统治地位的唯一途径,然而,经济的发展是不稳定的,它有很大的波动性,这就给民主的稳定性打上了一个问号。我国政府忽视了人民真正的需要,忽视了与民众共同的价值观,因而其合法性的基点也就定位错了。

三、政府的执政能力

政府的执政能力体现了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是政府有效性的体现。建国初期的政府致力于经济建设,这条路子是对的,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后,人们逐渐过上了富足的日子。但市场经济的不正之风也逐渐深入官场,官僚体系的缺陷在现代政府的执政能力中一览无余,效率低下、严重浪费资源、官僚气派十足、互相推诿等等。政府能力的低下会逐渐使人们丧失信心,进而转变为沉默寡言的政治人,当政治生活中仅有统治者的声音时,离改革也就不远了。

四、政治文化的同质性和多样性

“对合法性的主要检验,是看特定国家形成一种共同的长期政治文化的程度,主要是指全国性典礼和节日。”李普赛特看到了政治文化对于政治系统合法性、稳定性的重要意义,就像阿尔蒙德在五国公民文化比较研究中提出的政治文化可以影响政治结构和政治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一国的政治文化来说,应该兼备同质性和多样性。同质性是指要有一种主流的政治文化,有一套大多数人在特定时期信仰的一套政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这种主流的政治文化起着引导的作用。但同时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等同于提倡亚文化,而是指鼓励人们在遵循主流文化的同时有些创新的思想和观念。

五、政治人的多元化

这里的政治人并不仅仅指单个的个体,而是包括了作为整体的政治组织。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其政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政治人的多元化,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在博弈中保持相互平衡的张力,这使得民主政体能够在稳定的环境下生存发展。然而我国的政治人是单一的,政府对于民间政治组织的限定十分严格,以往以服务为宗旨的工会、妇联、慈善机构等组织现今都已成为准行政组织,半官方的性质令人们望而却步。同样,我们也没有力量相当的利益集团,有的只是为自身谋利的既得利益集团。这样单一的政治环境令人们心灰意冷,群众的要求和政治参与得不到满足,只能被动地接受政府的政策输出,这无疑是将政治民主向后推,是民主的倒退,同时也是合法性的衰退。

民主的发展有赖于有效性和合法性的统一,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然而纵观我国现在政治发展中的问题,可以看出政府能力的低下和越来越多关于合法性的质疑。经济发展固然是民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但政治的主体是政治人,是多元化的政治组织,这点我们还是需要注意的。

精选政治站位不高,贯彻落实不深入的问题表现范文怎么写七

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党内纪律的刚性强不强、要求严不严,直接决定着党组织战斗力的高低。

“任何一名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成就大小,都必须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在指导兰考县委班子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各级党组织都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贯彻执行党章和党内各项制度规定,努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战斗性。

“国无法不安,党无纪不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用什么来治?就是靠严明的纪律。

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铁的纪律,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自觉遵守党内生活准则,严格执行党内纪律,是党保持先进性和强大战斗力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自觉遵守党内生活准则,就应当严格遵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准则;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防止由少数人说了算,更不允许个人专断;每一名党员对组织都要忠诚老实,要讲真话、报实情,不能耍小聪明,不糊弄和欺骗组织;各级党组织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勇于坚持真理,敢于同歪风邪气作坚决斗争。

自觉遵守党内生活准则,就必须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让党内纪律真正成为通电的“高压线”。高压线不通电,充其量是一具唬人的“稻草人”,是“牛栏关猫”式的摆设。

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就必须牢固树立党章意识,全面掌握党章基本内容,严格遵守党章各项规定,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共同来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坚定跟党走,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遵守党的纪律是全面的、无条件的,不能做选择题。”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工作很辛苦,也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但老百姓却不那么认可,究其原因,不是群众的要求高了、口味变了,从根本上说还是某些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出现了偏差,党的群众纪律执行得不够好。扎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在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实践充分证明,严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真正用好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等重要法宝,党员干部就会受到严格的党性锻炼,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就更加牢固,对外部环境的诱惑、渗透就能具备更强有力的防范和抵抗力。

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党风政风取得了令人民群众耳目一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正在于铁面问责、刚性约束、严格执纪,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从而释放出从严治党、改进作风的正能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