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组合教案第一课时(实用19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笔舞最新组合教案第一课时(实用19篇)

教案模板可以提供一种标准的教学框架,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常规示例教案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一

1、例1第二种算法教学失败。

教材例1共呈现两种不同的算法,第一种算法直接利用插图中的数据,而且还列出了算式,学生只需完成计算即可。第二种算法教材只提示了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列式则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由于这种解法梯形的下底、高都无法直接由图中得出,因此步骤较多。在教学中,我是引导学生们先分析得出第一种解法并正确列出算式后再开书完成填空,并根据方法提示,尝试写出第二种算法。殊不知真正需要我引导分析的却是第二种。课下与学生困生交谈中了解到其实在昨天预习时,第一种方法我都已经会了,但今天听您讲了第二种算法,我还是不明白。

再教时我会先引导学生先分析第二种解法,并列出正确算式,然后再放手让学生探索还有没有更简洁更易懂的方法。

2、作业的格式教学失败。

教材列的是综合算式,我在指导练习时也是按教材格式书写的板书。但在作业中,我却要求大家都用分步解答。由于我的示范作用不到位,所以作业虽然正确率较高,但格式却是各具特色,很不统一。在这一失误中,让我常常体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实我要求学生用分步解答,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分步列式时是先写字母公式再代入求值,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所学面积计算公式,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列式出错。2、在考试中如果列综合算式,无论是写错一个数据还是少了2均视为全错。可如果列分步则不同,可以按步骤适当给分。(呵呵,有点应试教育的思想在作祟)。

困惑:当把图形变形后的列式该如何评价?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二

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组合图形面积》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白银市白银区的一所城区中心小校,多媒体设施比较齐全,可以进行课件演示及实物投影多媒体辅助教学,而且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的使用学校。

组合图形面积是由直观走向抽象的一节内容,重在方法的挖掘。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来死搬硬套教材,应合理地利用了教材资源。使学生更宽泛地理解什么是组合图形,更大限度地激活每个学生寻求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思维动力,然后逐步展开有层次的思维训练,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面积是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五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学习之后,进行的一种由形象到抽象的学习。解题的基本理念是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进行计算,需要发散学生的思维,会分析图形的构成,能够正确分析图形的隐含数据条件,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具体题例,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3、关键:学会运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前准备:】

基本图形卡片、七巧板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观察动画,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观察动画,分析引入

(媒体出示由基本图形拼成的太阳、狗、房子、小鸡、花草树木等)

师:观察这幅图画,你发现了什么?

生:很多的基本图形,组成了很多的图形) [板书:基本图形]

师:这些由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就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

2、复习基本图形面积公式

师: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基本图形吗?

(随着学生回答,按学习的顺序贴各个基本图形)

问:那谁还记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

(随着学生回答,在各个基本图形后面写公式)

师: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对面积公式知识的掌握相当扎实。那像这些组合图形,怎么求面积呢?有同学已经有想法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在组合图形后面增加“面积” )

(设计意图:通过拼图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趣浓厚的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理解了组合图形的意义。使课堂一开始就进入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动手拼图,初探方法

1、自拼图形,分析要素

师:拿出你的学具袋和做题纸。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读要求吧。

请你从学具中任选两个基本图形,拼出一个组合图形,粘在答题纸的方框内。

边做边思考:

师:你拼的组合图形由什么基本图形组成的?这些基本图形的要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画高。)

2、展示图形,分析条件

(学生分别介绍所拼的组合图形后,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作重点分析。)

师:现在,我们来看右面的组合图形(见右下图),它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有一条边既做三角形的底又做长方形的长,是公共边。

(强调公共边:既做长方形的长,又作三角形的底。)

3、打开思路,探索面积

师:怎样求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生:分另计算三角形与长方形的面积,然后相加。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三

自从开展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活动以来,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课堂中能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且已经逐渐形成了习惯。这是可喜的现象,说明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方式已经走进了课堂,但仍旧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小组合作学习的道路上继续摸索探究,下面就简单谈谈仍需探究的问题。

在小组内设立相应的职务,如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职务,但有时分工明确却落实不好,主要就出在那几个问题学生身上。让这些问题学生能积极参与进来,可以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让组长安排纪律不好的同学做纪律监督员,让爱有小脾气的学生做组长等方法。那么老师对这些问题学生的点滴进步的的评价,对他们以后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分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情时,也可避免大包大揽现象,但对于其他的同学需求的帮助可以适当的帮助解决!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

合作小组成员必须认真而仔细地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长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发言的重点,不随意打断或插嘴。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指导思路和思考方法,从扶到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学生以理服人,避免无意义的争辩。

合作交流中,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要提倡学生谈自己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帮助、收获,当小组代表发言精彩时,相关的组员也应受到嘉奖。学会欣赏,在交流中,学生既要学会欣赏自己,又要学会欣赏他人。学会相处,在组织小组竞赛活动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人人参与、团结协助,才能取得良好成绩,使学生意识到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群体,不能和小组成员友好相处或拒绝帮助都是不可取的。

实践证明,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确有不少困难,但并非难到不能实施。只要教师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现代学习理论,大胆尝试,勤于实践,不断完善,一样可以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四

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排列与组合》就是体现数学生活化的一个很好例子。说实话,对怎么把握好“排列与组合”这个内容,课前我总是犹豫不决。《标准》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因此我试图在本节课中把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五

这一系列的反问,让学生经过梳理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反思与收获生。生1: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它就是由一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生2:这些图形的面积不能直接计算,要把它转化成基本图形就可以计算了;生3:转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分割法,用合并求和的方法,也就是加一加来计算,另一种是添补法,用去空求差的方法,也就是减一减来计算;生4:这种转化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推导等,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等,因此我们要好好掌握。学生的发言让我感动,同时给予的点评和肯定,我发现只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交流空间,学生就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六

在本次公开课活动中,本人执教的课题是五年级上册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我根据《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的理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中,我针对这一理念,创设了生动的生活情境,精心设计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1、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些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导入新课前,我引导学生复习这些简单图形的面积,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我在导入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并以求一面墙的面积进入新知识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收到很好的效果。

3、我认为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理解、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放在让学生思考、理解把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已经学过图形的方法上,明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用嘴说一说,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并从中总结出用分割法或添补法。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七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些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本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温习简单独立的平面图形中,自然的过渡到组合图形。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组合图形,老师通过大屏幕出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其理解程度是不同的,有的能想出多种方法,有的'只会一种方法,而有的却一种方法都不会,如果我直接讲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还挫伤了那些会解题同学的积极性,我在出示了少先队队旗后,让学生自己寻找解答的办法,在学生探索之后安排了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让有想法的同学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让不会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汇报和讲解下再次学习,再次思考,达到掌握的目的。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发现理解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放在学生思考理解把简单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已经学过图形的方法,明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路。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使组合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把这个图形分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通过画辅助线表示出来,如果认为有几种分法,就分别在图形上表示出来。接着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做法,学生汇报了不同的分法后,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图形的面积计算,然后让学生汇报展示、交流。

在课的结尾,我告诉学生数学分割法、添补法是数学解题的好方法,并出示了一些后边将要学习的组合图形,使数学知识更有底蕴,激励学生不断去探索、去发现。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八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大量的讲解,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组合体体积》一课,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的教学内容。课本安排了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此基础上求组合图形的体积,体积计算在实践中运用比较广泛,特别是长方体的体积计算,还是推导其他形体体积计算的基础。所以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同时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求组合体的体积的工具。所以这里的主要目标是将组合体切割成几个长方体与正方体。

如何合理地切割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课页例中的铸铁零件是一个轴对称的几何体,切割时要切割出两块相同的长方体与另一块长方体才较合理。

在教学“组合体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几何形体的体积是我们可以求的。答案是只有长方体和正方体。同时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出示例题,计算“组合体的体积”也可以用“割和补”的方法,你们能算出这个铸铁零件的体积吗?同学通过讨论很快有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用割,有的用补,大家学得兴致勃勃。

3、在巩固练习中解释规律,寻找区别。《组合体的体积》与三年级学习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都可以运用“割、补”的方法把组合图形变为基本图形求解。但是“移”这一方法是否在求《组合体的体积》时都适用呢?带着这一问题进行巩固练习,发现“移”的方法在求体积时运用较少。

通过这节课,我进一步体会到: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本课时教学中注重新旧知识的链接,让学生轻松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设计思路较为清晰,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重过程,轻细节。在讲解时更应重视细节,如应提醒学生注意辅助线尽量要少,方法要简练。备课的准备工作不够周全,应该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点进行教学。

2、重理论,轻实践。这是这堂课最大的问题所在,整堂课基本都是在方法探索跟方法的运用上,而忽视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锻炼。每一种方法都有一种计算,而我基本都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完成,没有板演,导致差生对新知识的巩固没有得到落实。这样就不能把学生容易错的地方发掘出来,其实学生的错误练习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通过这节课自己学到了很多,当然作为一名新教师,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现在的我要继续努力,继续加油!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九

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图形的面积,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具体的情境中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并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设计了“复习铺垫、激趣引入”的欣赏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欣赏组合图形的图案,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存在,并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二是设计了“实践操作、探究新知”的新知探究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学具(图片)动手“画、剪、拼”把组合图形拼成已学过求面积的图形,在“比一比、说一说”活动中与同学交流,把学生手、口、脑都用起来,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三是设计了“知识应用、解决问题”的知识巩固环节,学生自己探索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于是我就安排学生完成教材76页第二题和第三题,学生不仅顺利完成,而且在汇报交流中明确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既要讲究方法,又要灵活处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四是设计了“交流小结、深化知识”的知识提升环节,安排学生谈本节课学习收获,让学生在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引导中感受转化数学思想的意义,掌握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反思一,激发学习兴趣比过多要求学生更实际。上汇报展示课总

想学生活跃起来,配合老师按课前设计的思路学习,课前交流中主要是要求学生上课时要这样、要那样,可是在课的开始图片欣赏、拼图形中,学生就情绪低落,尽管是简单的问题也回答不上来,,根本就不能按课前要求的去做,这么有趣的环节,学生怎么没兴趣呢?于是,我借助学生拼图,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象什么,有的说象房子、有的说象大山、有的说象鸟、还有的对想象给予评价??,学生的兴趣来了,有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了,教师借势引入后面的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反思二,用手操作解决问题比单凭思维解决问题更实用。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时,我安排学生动手剪、拼图形,在学习小组中演示、全班交流中说思路,结合自己的拼图,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探索出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而且还领悟了多种解题思路,既让优生在探索中发展了思维,又让学困生学到了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三,学法指导比面面俱到讲解更实惠。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课的知识,而且领悟了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还学得了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的校内公开课,让我感受颇深。对于本节课,《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认识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这是面积知识的提升和发展。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针对本节课,我有以下反思:

课前安排学生利用七巧板制作自己喜欢的图案,课上展示,这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的。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明白组合图形是由多种平面图形组成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法等。这样做不但使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浓厚,而且增加了神秘感,也具有挑战性,同时,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组合图形产生感性认识,更为下一步探究组合图形面积做好铺垫。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从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可以找到组合图形。让孩子们感受学习组合图形的必要性,也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个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题。

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面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培养了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单的方法,实现方法的比较,同时也是反思自己的方法和学习别人方法的一个很好时机,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讨论、优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学会了别人的方法;最后,从这些方法中,比较、反思、知道最简便的方法。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引导让学生在总结上有所提升,在知识方面,还有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方面都应该有收获的。

对于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1.各环节时间的分配。本节课在各环节的分配上有所欠缺。

2..组合图形方法优化上。虽然引导孩子们质疑可以使学生明白在组合图形的分割中,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割,可以达到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但由于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时间相处更多的方法,从而忽略个后进生,也忽略了孩子们想表现自我的心理,导致出现个各个相同分割的方法。本节课没有在最后引导孩子们达到“分割的图形越简洁,计算起来越简便”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不足。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十一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乡的听评课活动已经落下帷幕。回想起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点滴,我颇受启示,特作反思如下:

我所讲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节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节的内容。这一节课是在学生们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后所进行探索研究的,所以学生们在接触起来比较容易掌握。

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复习 通过复习已学的简单平面图形面积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给新讲的内容做了铺垫。对完成好的同学做出奖励——由组合图形拼成的图画,从而引出今天要学的新内容——组合图形。

二、新授 由现实生活引入,由于我校在不断地建设,我们还急需一个操场做活动场所。请同学们帮忙算操场的面积来进入今天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以及爱帮助人的心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分组合作,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学生汇报结果,讲出自己的做题依据。完全放手给学生展下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帮助学生总结出“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分割法、添补法、割补法。

三、练习 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加强自己的掌握能力,并让学生融会贯通。

四、小结 让学生谈自己在本节课中所得的收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引以为戒。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十二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发展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学生通过观察课件生活中物品的图片,使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许多实物的表面都是有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借助主题图的演示,从具体的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组合图形概念的理解,密切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借助学生的介绍,抽象出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这样通过一系列的直观感知,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充分。

以计算小华家客厅面积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估一估、算一算。通过试做汇报交流、比较观察。在探索策略前,先安排估算的环节能起到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作用,同时又能让学生在估算的时候,潜移默化地运用添补和分割的转化思想。接着直接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探索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最后让学生找各种方法的共同点,水到渠成地由学生揭示出转化思想,进而把转化思想根植于学生心中;欣赏组合图形的图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存在,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应用阶段,教师精心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几个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把组合图形分成已学过的图形,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借助较复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运用不同分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计算队旗的面积,体现算法多样性,进而选择简便的解决办法;通过计算一块硬纸板剪下剪下4个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算剪后纸板的面积,进行独立计算、选择合适数据,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性。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引导让学生在总结上有所提升,在知识方面,还有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方面都应该有所收获。

对于本节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各环节时间的分配。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媒体使用不熟练,本节课在各环节的分配上有所欠缺,需要对各环节有个提前预设,需要适当的引导孩子们在有效的单位时间内进行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课堂进行中,给于人的印象为赶,导致最后一题练习没办法完成。

2.语言艺术。在引导孩子们过渡环节以及布置任务的目的性上不明确,导致花费时间在纠正孩子们对于不同的答案的判断上。

3.在课堂生成上,没有及时的进行思考,导致一些生成没有及时的解决,忽略后,孩子们的质疑没有解决,也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十三

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图形的`面积,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具体的情境中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并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设计了“复习铺垫、激趣引入”的欣赏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欣赏组合图形的图案,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存在,并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二是设计了“实践操作、探究新知”的新知探究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学具(图片)动手“画、剪、拼”把组合图形拼成已学过求面积的图形,在“比一比、说一说”活动中与同学交流,把学生手、口、脑都用起来,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三是设计了“知识应用、解决问题”的知识巩固环节,学生自己探索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于是我就安排学生完成教材76页第二题和第三题,学生不仅顺利完成,而且在汇报交流中明确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既要讲究方法,又要灵活处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四是设计了“交流小结、深化知识”的知识提升环节,安排学生谈本节课学习收获,让学生在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引导中感受转化数学思想的意义,掌握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上汇报展示课总想学生活跃起来,配合老师按课前设计的思路学习,课前交流中主要是要求学生上课时要这样、要那样,可是在课的开始图片欣赏、拼图形中,学生就情绪低落,尽管是简单的问题也回答不上来,,根本就不能按课前要求的去做,这么有趣的环节,学生怎么没兴趣呢?于是,我借助学生拼图,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象什么,有的说象房子、有的说象大山、有的说象鸟、还有的对想象给予评价??,学生的兴趣来了,有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了,教师借势引入后面的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时,我安排学生动手剪、拼图形,在学习小组中演示、全班交流中说思路,结合自己的拼图,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探索出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而且还领悟了多种解题思路,既让优生在探索中发展了思维,又让学困生学到了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教学也是这样,面面俱到的教给学生知识不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节课教学中,我没有教学生怎么样去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而是让学生借助学具、课件,自己去动手、去交流、去思考、去归纳,去提炼,从感受到理解,自主解决本节课中的问题,不仅学得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领悟了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还学得了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十四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乡的听评课活动已经落下帷幕。回想起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点滴,我颇受启示,特作反思如下:

我所讲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节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节的内容。这一节课是在学生们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后所进行探索研究的,所以学生们在接触起来比较容易掌握。

一、复习通过复习已学的简单平面图形面积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给新讲的内容做了铺垫。对完成好的同学做出奖励——由组合图形拼成的图画,从而引出今天要学的新内容——组合图形。

二、新授由现实生活引入,由于我校在不断地建设,我们还急需一个操场做活动场所。请同学们帮忙算操场的面积来进入今天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以及爱帮助人的心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分组合作,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学生汇报结果,讲出自己的做题依据。完全放手给学生展下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帮助学生总结出“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分割法、添补法、割补法。

三、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加强自己的掌握能力,并让学生融会贯通。

四、小结让学生谈自己在本节课中所得的收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引以为戒。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十五

1、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些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2、上课的时候我一开始设计了复习基本图形的面积,为下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接着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拼出一些美丽的图案,体会组合图形的特点,为引入组合图形做好了准备,以旧引新顺其自然。又认识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感知数学无处不在,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很顺利的进入新知识的探究。

3、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发现、理解、掌握己酸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理解并掌握了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把图形分成已学过的简单图形,通过画辅助线表示出来,接着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分法,学生汇报了不同的分法后,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汇报展示。从中小结优化出无论分割与添补,图形越简单越好,越简单越便于计算,同时还要考虑到分割或填补的图形与所给的条件的关系。

本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如:有的学生观察组合图形的方法不够灵活,有的学生在计算中总是粗心,有的总忘了公式的正确运用方法,这些不足将在以的的学习中不断改正,使他们能灵活、正确地运用公式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十六

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使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首先,必须有合作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和作业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其次,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该注意内容含量不宜过小,如果单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内容难度要大众化,过难容易冷场,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的真正参与,而且,创作活动不宜出效果,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合作,没有什么意义。

另外,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评价小组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不是聪明的人能成功,往往是能吸取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的人能成功,进而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大家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用得当,在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决不是万灵丹,一服马上见效,它通常需要花长时间苦练才能成功。除了要有良好的学科知识之外,要设计良好的合作学习教案或教学活动,还需要有很好的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整合成良好的教学专业知识。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十七

1、学生应该体会“切割”与“补充”、“移拼”等转化方法在同一组合体体积求解中的相对优势便利性。

应该说,作为思维发散、活跃思维的学习要求,无疑需要学生自觉去经历多样方法解题的探究过程。所以,在同一个组合体的例题中,我们花了相当的时间去探究“方法”的多样性。我们结合“理解与计算”双向便利的原则去比较各种转化方法的优劣长短。然后,再确定择优而用的最终学习结论取向。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后,我发现学生在依据组合体特征选用最适合的转化方法时,不致单薄、不致“学死”,能后灵活运用“转化”方法,进行合乎自己理解个性的思路解题。从练习册上基础题型的解答情况看,学生都能在具体组合体特征的分析后,选择最为合适的转化方法,从而为准确便利地找到对应数据,降低了难度。

2、应该让学生从某一些细节,去触摸到抽象的概念学习本质。

这一点,也正是体现出此学龄阶段之抽象概念学习所应该取用的目标及方法。本班学生整体而言,习惯较好,对于老师的教学理解有较好地执行习惯能力。可是,他们的思维灵活性训练缺少,更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于“几何”、立体图形的空间位置感非常迟钝,如徐慧贤、李云飞、蒋桂松、隗曹、沈璐。他们在以前的“几何小实践”学习中,一直存在一个“抽象性语言文字”与“直观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之间的互译困难问题。其实,这也不仅是学困生的几何实践学习困难,也更是大多数学生的困惑所在。

为此,我在今天这节课上,帮扶了他们,给了他们把我几何概念、理解抽象立体的某些凭杖。比如,虚线表示出“切割、补充、移动”的转化痕迹,用“v1、v2、v3……”表示出转化后各部分图形的标记。这样,也就便于形象直观与抽象空间的互译连接,便于分析综合过程的有效指向表述。

而考虑到本课的难点在于“在转化后,能准确滴找到各部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其对应数据。”,所以,我引导学生“描一描”、“掐一掐”,进行一个简单而指向性明确的读图操作。目的'是是让学生多一份耐性,多一份仔细。在列式之前,还是要潜下心来,找一找相关的量及数据,多一个确定长、宽、高,寻找对应数据的思考过程。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样的思考步骤是不能省略的,也是列式解题的前提。

我们都知道,“转化”本身并不难,而转化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部分体积之和”与“原整体体积”之间的守恒性。这其间,数据的运用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既是计算方面的要求,也是对体积守恒性的一种检验。而学生往往难以用准确的计算结果来达到检验目的,原因就在于组合体各项数据呈现时,于学生捕捉而言,有一个嵌套混乱、抽象不明的隐性特点。也就是,学生必须得有正确的立体空间观,才能准确找到对应的数据。

为此,我在设计练习时,还有口头训练要求,手势训练过程。即计算组合体体积之前,先虚线表示出“转化”方法痕迹,再标记出v1、v2、v3……,再逐个长方体地“指一指”、“掐一掐”、“描一描”,指出个各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最后读出对应的数据(为直接告知的,怎样求?也说说)。在这些方法要求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主动起来了,会自己有“感触地”操作这样的解题思路,列式解题也就有保证了。

3、既然是学习,对于过程的要求、对于书写规范、答题完整之类的细节要求,也应该态度认真去对待。

比如,解题时的“解”字样要写,列式之前的“v=v1+v2……”等量关系式也要列出来。这样,可以减少因多个部分长方体数据的混淆而引起的错误。尤其是列式时,对照着等量关系式,逐个地找到对应数据列算式,哪怕是综合式很长,也不怎么出错。最后,不能忘记作答。这样的一些细节,若是省去不顾,倒也不至于答题必错,但可能因细节不究而易于致错的概率会无形增加。

组合体体积,应该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探究。从分析综合角度,把握体积的整体守恒性,给学生易于操作的细节知道,帮助学生厘清解题思路方法,则高效学习源来有自。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十八

站在学生的位置,特别是学困生,想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一定是难点,所以给学生灌输:本节课有挑战性,学这样的课才好玩,让学生一开始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课堂上展示他们的计算方法,对他们的方法给予肯定,也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同时引导学生对各种策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最简捷的方法,从而达到算法的优化。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寻找组合图形的各种图形不难,列式也不难,可难在了计算,居然是计算过程错误很多,这也是值得我反思的:计算依然是学生数学课堂的重点与疏忽点。

组合教案第一课时篇十九

课堂场景回放:

出示组合图形:这是什么样的图形?能用面积公式求面积么?

生:五边形,没有直接求面积的公式

像这样的不规则徒刑,如何求面积?

生:分成2个我们学过会求面积的图形

你想怎么样分?

生1:分成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求它们的面积和

生2:分成一个三角形和梯形,求它们的面积和

生3:补上一部分,用长方形面积减梯形

师:哪一种分法更容易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一种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并不是要教会学生求几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而是让学生体会到割补、转化的方法是求未知平面图形面积的重要策略。当学生真正获得了策略的知识、方法的知识的时候,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教学是由学生、教师和教材组成的整体,只有发挥这个整体中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功能,才能取得最佳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来死搬硬套教材,而应把学生推到学习活动的中心。本堂课创造性地对教材实施了“由静态的信息变为动态的过程”的再加工重组,较合理地利用了教材资源。在教学中,先不给出数据,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更宽泛地理解什么是组合图形,更大限度地激活每个学生寻求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思维动力。然后再紧紧围绕“根据最少的数据,寻求最佳求面积的方法”这个思维策略思想,逐步展开有层次的思维训练。尽管还是课本的内容,但却演绎出别样的精彩,学生也在其中品尝了学习的欢悦和成功。教材在这儿已经完全成为学生驾驭学习的工具和成长的阶梯了,真正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也许就是教材重组的意义所在吧!

课堂也存在不足,比如说对例题学习可设计一些思考提示,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尝试解决,学生有需要的话点击提示,这样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也可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设计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真正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还给学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