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名师课大全(14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温柔雨

教学计划的制定应该注重课程整合和跨学科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名师课大全(14篇)篇一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郁郁葱葱的树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满目苍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风韵,领略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树雄姿。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走近挺拔的白杨树,感受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怀。

板书:白杨礼赞

二、明确目标(生齐读)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走近作者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虹 》、《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四、走近课题

“礼赞”:崇敬地赞美。

“白杨礼赞”:“礼赞白杨”,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尊敬。

五、整体感知——赞白杨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师: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生自由发言,师明确:一线串珠抒情线索,与标题相呼应。)

2、师:依据本文的抒情线索,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给文章划分层次和概括各部分内容,你来试一试。(生小组合作,师明确)

第一部分:(1)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

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5—6)描绘白杨树的外部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9)把白杨树与楠木作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六、细读文本——如何赞

生:不平凡

师:那作者都是从哪几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呢?(小组合作)

(一)生长环境不平凡

(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追问:

1、看到这样的环境,作者产生怎样的感想?(雄壮、伟大)

2、当你长时间看着这样的景象又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单调)

3、作者为什么会强调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感想?

(形成对比,分别从正面和反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小结:第2段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烘托“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铺垫、蓄势。

(二)外在形态不平凡

师:在这样雄壮伟大而又略显单调的环境中,引得作者一声尖叫的白杨树到底长什么样呢?(指名读第5段)

要求:画出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

干:笔直、绝无旁枝

枝:笔直、紧紧靠拢

叶:片片向上

皮:光滑淡青色

(力争上游 倔强挺立 努力向上 不折不挠)

小结: 第5段通过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体现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它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令人敬佩。

(三)内在品质不平凡

师:作者不仅仅把白杨树当树来写,而是把它当成形神兼备的人来写。第7段开头出现两个什么特别的称呼呢?(齐读第7段)

生:好女子,伟丈夫

师:好女子与伟丈夫各有什么特点呢?作者认为白杨树是什么呢?

好女子 伟丈夫

婆娑 ——对比—— 严肃 坚强不屈

屈曲盘旋 伟岸 正直朴质

温和 靠紧团结

挺拔 力求上进

师:本段作者想要赞美白杨树的内在品质,没有直接进行赞美,而是先说“它没有……没有……也许你要说它不美”,这是什么写法? (欲扬先抑)

师:作者仅仅是为了写白杨树吗?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1、象征: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这一意义不是事物本身就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

2、象征意义:

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北方农民

坚强不屈 ——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 ——精神和意志

3、作者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齐读第7段“难道……”)

以反问强化内容的表达,以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以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内容,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四)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生讨论,师明确)

与白杨树形成对比: 把白杨树普通而“不平凡”与贵族化楠木对比;赞美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的精神和品格,与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对比。

师:作者为什么要借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出示背景链接:

《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师: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师:在了解了写作背景之后,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呼之欲出了。

明确:本文采用象征手法,勾画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突出了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具有的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师:作者曾为画家沈逸千所作白杨图题诗一首,为白杨精神做了最好注解。(生齐读)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选一幅图片说说它的象征意义。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名师课大全(14篇)篇二

一、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黄色框框内的词语的意思: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倔强挺立——顽强不屈,不可动摇或摧毁。

参天耸立——高高地立着,耸入空中。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二、学习第四段。

学生朗读、议论后,教师归纳:

作者先运用比喻、对比的方法,并一连用了“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与第5自然段呼应),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下面又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2、第8自然段,作者再直接地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遍,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两个“象征”,写出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主题。

三、指导学生朗读第7、8自然段。

为了帮助学生朗读好四个反问句,可先要求学生把四个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并加以比较,以体会运用反问句的作用。

如果按照陈述句的语句来读,语气就要软弱得多了。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同时,还要注意重读和停顿。(教师作示范,学生反复朗读。)。

教师归纳:第二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起两方面的衬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作者抓住了黄土高原的特点——“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

第五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斥责国xx反动派,再次赞美白杨树,其作用是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最后,全文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回应开头,十分有力。

五、听朗读唱片(或教师范读),并引导学生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六、布置练习:

完成“思考和练习五、六”

文档为doc格式。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名师课大全(14篇)篇三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2、体会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效果。

3、感受抗日军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自主研读,合作探究。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影。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1、细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提示: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齐读直接礼赞白杨的句子、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赞美白杨树?

提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提示:不是。

第7段:“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4、反复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提示:反问、排比,即“难道你就只觉得……那种精神和意志?”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反问句:“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提示: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政府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政府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6、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

(1)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

提示:第5段先总述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外形特征,然后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概括出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与北方抗日军民“不折不挠”“坚强朴质”等性格特点的相似之处。

(2)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

(二)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提示: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三)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提示: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消极抗日”的政府反动派。茅盾自己也曾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政府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四)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提示: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朗读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你会发现它们像一首现代诗,言简意赅,直抒胸臆。在理解这篇散文的基础上,试着用更简洁的方式概括文章的主题。

1941年《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了一首格律诗:“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业。

1、设计一枚能够体现班级特色的班徽,配以相应的解说词,说明班徽的象征意义。

2、课外阅读《白杨礼赞》的姐妹篇《风景谈》,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名师课大全(14篇)篇四

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象征手法,在记叙中抒情。

提问: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xx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xx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和,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赞美白杨树收尾。

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1、教师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后点拨: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我们留在下堂课再研究。

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涵义十分深刻。

在刻画白杨树的性格时,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由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

朗读全文,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名师课大全(14篇)篇五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2、体会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效果。

3、感受抗日军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方法。

自主研读,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影。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二、破题。

三、品读文本。

1、细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提示: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齐读直接礼赞白杨的句子、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赞美白杨树?

提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提示:不是。

第7段:“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4、反复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提示:反问、排比,即“难道你就只觉得……那种精神和意志?”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反问句:“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提示: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政府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政府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6、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

(1)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

提示:第5段先总述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外形特征,然后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概括出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与北方抗日军民“不折不挠”“坚强朴质”等性格特点的相似之处。

(2)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四、疑点探究。

提示: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

(二)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提示: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三)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提示: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消极抗日”的政府反动派。茅盾自己也曾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政府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四)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提示: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五、阅读迁移。

朗读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你会发现它们像一首现代诗,言简意赅,直抒胸臆。在理解这篇散文的基础上,试着用更简洁的方式概括文章的主题。

1941年《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了一首格律诗:“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业。

1、设计一枚能够体现班级特色的班徽,配以相应的解说词,说明班徽的象征意义。

2、课外阅读《白杨礼赞》的姐妹篇《风景谈》,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名师课大全(14篇)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象征手法,在记叙中抒情。

三、课时安排。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重点。

理清全文脉络;重点讲读第三段。

二、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

(二)、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

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

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由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 。

(四)、布置课外作业。 。

朗读全文,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归纳主题和写作特点。

二、教学步骤。

(一)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倔强挺立——顽强不屈,不可动摇或摧毁。 。

参天耸立——高高地立着,耸入空中。 。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

学生朗读、议论后,教师归纳: 。

(五)、听朗读唱片(或教师范读),并引导学生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名师课大全(14篇)篇七

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一、课前预习:

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

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2、检查预习:

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解读文本。

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

(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

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白杨礼赞》教案设计1》。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

“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

(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

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

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把它们摘录下来,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先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一个代表小组发言,最后把大家的回答加以整理,做成《白杨礼赞》一课词语积累的卡片)。

教师为学生品味语言进行方法指导。如删一删、换一换、比一比等。

并对其回答做出补充和完善。

4、精读语段,探究主旨。

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对象之间的联系。白杨树与农民、哨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精神之间的联系在于什么?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为学生理解象征搭建一座桥梁。(多媒体同步出示,白杨树、农民、哨兵等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其相似点)。

四、对话文本。

1、与文本对话。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楠木”,你觉得多余吗?为什么?

2、与作者对话。

有人说文章第5小节,对白杨树的形象的描写,语言太过平实,没有一般的写景散文生动,甚至有一些词语单调地重复“……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过人工似的。”

你是怎样看的?你是否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描绘出来?

讨论交流:表现朴素的事物,是否也要用朴素的语言?

[此问题重在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思辨的思维品质,不强调答。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名师课大全(14篇)篇八

《白杨礼赞》是一篇咏物抒怀的散文,表面写树,实则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精彩段落,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进行阅读迁移。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2.体会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效果。

3.感受抗日军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方法自主研读,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影。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二、破题。

三、品读文本。

1.细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提示: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齐读直接礼赞白杨的句子、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赞美白杨树?

提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提示:不是。

第7段:“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4.反复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提示:反问、排比,即“难道你就只觉得……那种精神和意志?”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反问句:“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提示: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政府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政府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6.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

(1)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

提示:第5段先总述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外形特征,然后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概括出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与北方抗日军民“不折不挠”“坚强朴质”等性格特点的相似之处。

(2)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1)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2)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四、疑点探究。

提示: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

(二)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提示: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三)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提示: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消极抗日”的国民政府反动派。茅盾自己也曾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政府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四)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提示: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五、阅读迁移。

朗读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你会发现它们像一首现代诗,言简意赅,直抒胸臆。在理解这篇散文的基础上,试着用更简洁的方式概括文章的主题。

提示:可以用律诗、绝句或者对联等方式(与茅盾的格律诗对比)。

1941年《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了一首格律诗:“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业。

1.设计一枚能够体现班级特色的班徽,配以相应的解说词,说明班徽的象征意义。

2.课外阅读《白杨礼赞》的姐妹篇《风景谈》,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名师课大全(14篇)篇九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郁郁葱葱的树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满目苍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风韵,领略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树雄姿。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走近挺拔的白杨树,感受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怀。

二、明确目标(生齐读)。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走近作者。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虹》、《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四、走近课题。

“礼赞”:崇敬地赞美。

“白杨礼赞”:“礼赞白杨”,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尊敬。

五、整体感知——赞白杨。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师: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生自由发言,师明确:一线串珠抒情线索,与标题相呼应。)。

2、师:依据本文的抒情线索,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给文章划分层次和概括各部分内容,你来试一试。(生小组合作,师明确)。

第一部分:(1)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

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5—6)描绘白杨树的外部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9)把白杨树与楠木作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六、细读文本——如何赞。

生:不平凡。

师:那作者都是从哪几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呢?(小组合作)。

(一)生长环境不平凡。

(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追问:

1、看到这样的环境,作者产生怎样的感想?(雄壮、伟大)。

2、当你长时间看着这样的景象又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单调)。

3、作者为什么会强调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感想?

(形成对比,分别从正面和反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小结:第2段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烘托“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铺垫、蓄势。

(二)外在形态不平凡。

师:在这样雄壮伟大而又略显单调的环境中,引得作者一声尖叫的白杨树到底长什么样呢?(指名读第5段)。

要求:画出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

干:笔直、绝无旁枝。

枝:笔直、紧紧靠拢。

叶:片片向上。

皮:光滑淡青色。

(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

小结:第5段通过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体现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它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令人敬佩。

(三)内在品质不平凡。

师:作者不仅仅把白杨树当树来写,而是把它当成形神兼备的人来写。第7段开头出现两个什么特别的称呼呢?(齐读第7段)。

生:好女子,伟丈夫。

师:好女子与伟丈夫各有什么特点呢?作者认为白杨树是什么呢?

好女子伟丈夫。

婆娑——对比——严肃坚强不屈。

屈曲盘旋伟岸正直朴质。

温和靠紧团结。

挺拔力求上进。

师:本段作者想要赞美白杨树的内在品质,没有直接进行赞美,而是先说“它没有……没有……也许你要说它不美”,这是什么写法?(欲扬先抑)。

师:作者仅仅是为了写白杨树吗?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1、象征: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这一意义不是事物本身就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

2、象征意义:

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北方农民。

坚强不屈——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3、作者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齐读第7段“难道……”)。

以反问强化内容的表达,以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以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内容,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四)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生讨论,师明确)。

与白杨树形成对比:把白杨树普通而“不平凡”与贵族化楠木对比;赞美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的精神和品格,与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对比。

七、悟主旨。

师:作者为什么要借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出示背景链接:

《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师: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师:在了解了写作背景之后,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呼之欲出了。

明确:本文采用象征手法,勾画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突出了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具有的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八、结束语。

师:作者曾为画家沈逸千所作白杨图题诗一首,为白杨精神做了最好注解。(生齐读)。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名师课大全(14篇)篇十

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理解作者赋予白杨树的精神。

熟读课文,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理解作者赋予白杨树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所赋予白杨树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小白杨》引入。

2、解题“礼赞”的含义是什么?选择下列义项。

a、表示高度的赞扬b、表示尊敬和赞美c、表示某种礼貌和风格。

3、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预习。

无边无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虬枝()。

坦荡如砥()恹恹欲睡()秀颀()桠枝()晕圈()。

2、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画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

点名读画出语句,强调怀着赞美之情。

三、再读课文,探究主旨。

探究白杨树之“不平凡”

要求:细读课文,找出你所感受到的白杨树不平凡的语句、段落,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1、生长环境。

2、外部形态。

3、内在精神。

4、与楠木对比。

四、拓展迁移白杨树生长习性。

白杨树能在戈壁上生长,生命力强。喜光,不耐阴,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耐干旱气候,但不耐湿热,南方栽培易病虫害,且主干弯曲常呈灌木状。耐贫的轻碱土,耐含盐量在0。4%以下的土壤,但在粘重的土壤中生长不良。深根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根蘖强。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

总结:白杨树尤其适合西北土质。

出示几张景泰至白银路边的树木照片,如今西北地区的植被数量、面积都在逐渐减少,当下正值植树季节,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并鼓励身边的人们多植树,尤其是适合我们西北地区土质的白杨树,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五、布置作业。

积累字词,背诵第7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名师课大全(14篇)篇十一

1、掌握“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象征手法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与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数】。

一课时。

重点把握文章5、7两段,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及反问、排比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朗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推进民主、平等、和谐、友好,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观察语文课本封面,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

幻灯片:

的白杨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5—7段,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词的写法与读音。并运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的。

三、再读课文,把握要旨。

1、在学生回答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后,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2、抛出问题: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由此导入第7段。赏析本段,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

幻灯片: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

3、抛出问题:读到这里,难道同学们还觉得本文仅仅是写白杨树吗?

4、讲解什么是象征。

幻灯片:

象征是……。

四、课外拓展,领会象征。

1、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

幻灯片:

绿色——长城——。

2、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

幻灯片:

《白桦林》歌词。

……。

3、课后阅读散文《白杨》,理解文中内容及象征手法,并与《白杨礼赞》做比较阅读。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名师课大全(14篇)篇十二

一、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提问: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xx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xx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xx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和,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赞美白杨树收尾。

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三、讲读课文。

1、教师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后点拨: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我们留在下堂课再研究。

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涵义十分深刻。

在刻画白杨树的性格时,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由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

四、布置课外作业。

朗读全文,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名师课大全(14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理解作者赋予白杨树的精神。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理解作者赋予白杨树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所赋予白杨树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小白杨》引入。

2、解题“礼赞”的含义是什么?选择下列义项。

a、表示高度的赞扬b、表示尊敬和赞美c、表示某种礼貌和风格。

3、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预习。

无边无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虬枝()。

坦荡如砥()恹恹欲睡()秀颀()桠枝()晕圈()。

2、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画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

点名读画出语句,强调怀着赞美之情。

三、再读课文,探究主旨。

探究白杨树之“不平凡”

要求:细读课文,找出你所感受到的白杨树不平凡的语句、段落,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1、生长环境。

2、外部形态。

3、内在精神。

4、与楠木对比。

四、拓展迁移白杨树生长习性。

白杨树能在戈壁上生长,生命力强。喜光,不耐阴,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耐干旱气候,但不耐湿热,南方栽培易病虫害,且主干弯曲常呈灌木状。耐贫的轻碱土,耐含盐量在0。4%以下的土壤,但在粘重的土壤中生长不良。深根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根蘖强。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

总结:白杨树尤其适合西北土质。

出示几张景泰至白银路边的树木照片,如今西北地区的植被数量、面积都在逐渐减少,当下正值植树季节,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并鼓励身边的人们多植树,尤其是适合我们西北地区土质的白杨树,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五、布置作业。

积累字词,背诵第7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名师课大全(14篇)篇十四

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象征手法,在记叙中抒情。

[教学时数]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提问: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和,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赞美白杨树收尾。

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三、讲读课文。

1、教师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后点拨: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我们留在下堂课再研究。

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涵义十分深刻。

在刻画白杨树的性格时,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由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

四、布置课外作业。

朗读全文,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二教时。

一、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倔强挺立——顽强不屈,不可动摇或摧毁。

参天耸立——高高地立着,耸入空中。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二、学习第四段。

学生朗读、议论后,教师归纳:

作者先运用比喻、对比的方法,并一连用了“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与第5自然段呼应),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下面又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2、第8自然段,作者再直接地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遍,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两个“象征”,写出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主题。

三、

指导学生朗读第7、8自然段。为了帮助学生朗读好四个反问句,可先要求学生把四个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并加以比较,以体会运用反问句的作用。

如果按照陈述句的语句来读,语气就要软弱得多了。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同时,还要注意重读和停顿。(教师作示范,学生反复朗读。)。

教师归纳:第二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起两方面的衬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作者抓住了黄土高原的特点——“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

第五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再次赞美白杨树,其作用是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最后,全文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回应开头,十分有力。

五、听朗读唱片(或教师范读),并引导学生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六、布置练习:

完成“思考和练习五、六”

相关范文推荐

    为肚子会疼中班教案(实用23篇)

    中班教案涵盖了每一堂课的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等重要信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中班教案范文,涵盖了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教师们

    经营食品管理制度(模板18篇)

    经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监控和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机会挑战。以下是一些关于经营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建设的案例分享,可以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2023年大学生演讲比赛中精彩演讲稿(专业15篇)

    演讲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培养活动,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下面是一些成功的大学生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优秀的写作素材和技巧。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2023年端午节艺术教案范文(20篇)

    教学工作计划还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中,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组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

    最新工作调薪申请书(汇总18篇)

    在更多申请书中,我们可以突出自己的优势和亮点,以提高竞争力。这些申请书范文不光是语言精炼,更是展示出了申请者独特的才华和个性。尊敬的公司领导:我是xx年xx月进

    出纳的求职简历(热门20篇)

    出纳需要对财务政策法规有深入的了解和遵守,确保公司的财务操作合规和合法。接下来,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一些出纳工作实践指南,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联系电话:e-

    预备党员转正的入党申请书(专业15篇)

    转专业申请书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润色,确保文笔流畅、逻辑清晰,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转专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撰写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植树节的小学生演讲稿(通用18篇)

    演讲可以帮助小学生克服公众场合的紧张和胆怯心理,让他们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群。请大家参考以下精选的小学生演讲范文,愿你们在演讲中有所收获。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我

    综合部周工作总结范文(14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扰。以下是一些来自顶尖企业的月工作总结样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参考。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以提升综合实践

    大班的教案参考大全(19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要注意组织合理、内容丰富、目标明确和时间安排合理等要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范文,供教师参考和借鉴。1、边观看动画课件边讨论:(1)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