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燕子教案活动反思 燕子教学反思(汇总10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XY字客最新小燕子教案活动反思 燕子教学反思(汇总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燕子教案活动反思篇一

《燕子》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郑振铎的作品,课文描述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赞美了燕子给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

这篇文章不仅仅词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写得“神”了。结合课文描述燕子外形的写作特点,让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明白写动物外形只要抓特点、与众不一样的地方来写,不需要面面俱到。比如写鸭子:一身嫩黄的绒毛,一张扁扁的嘴,一对枫叶似的小脚,湊成了活泼可爱的.小鸭子。读写结合,通过课文提供的范例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燕子教案活动反思篇二

《燕子专列》是一篇歌颂人对动物的爱心故事.燕子在瑞士遇到了麻烦,瑞士人为了救燕子,全民出动,派出专列,把燕子送到一个温暖的地方.

学习这篇课文,我从调动学生情感入手,先是我感情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听后的心情,把文中引起心情变化的句子找出来.然后谈自己的体会.在进行燕子遇到麻烦的朗读指导时,重点让学生想象自己看到的情景,引起心中对燕子的怜惜之情.

这次公开课没有我想象中的好,不过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小燕子教案活动反思篇三

基于以上,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的:

首先,我采取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看燕子的情景,说说记忆中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且在板书课题时相机教学“燕”字。第一课时便是基础的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懂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文描写燕子的情景将其分成四个部分:外形、习性、飞行和休息。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先将第二自然段提取出来先讲,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如“微风吹拂”、“柔柳舒展”、“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等词句一一品悟,从而来感知春天的烂漫无比,而这些美丽灿烂的春景因燕子而更富有生趣。接着,顺理成章地以“燕子怎样给春光增添生趣的?”为中心问题,开展第一、第三和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详细讲解了短小的第一自然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第一自然段虽短,但其写作手法十分出色。作者采取了从整体到部分、从前部到后部的描写顺序,抓住了燕子外形最显著的特点进行描写,从而刻画出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写作手法是学生学习了之后可以学以致用的,所以我在这里重点强调了。

接着,燕子的飞行和休息我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散文的语言美。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关注到了“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这句话为什么要用“痕”?对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讨论,通过积极地发言,学生们一致认为用“痕”会比用“条”、“根”等字来得好,有的同学点出电线杆离我们较远,电线抬头看去不甚明朗,甚至有些模糊不清,而“痕”字恰好写出了这种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感觉,假如换成“条”和“根”就看得太清楚了。还有学生说,“痕”字如同山水画一般,浅描淡画间自然有其画面的美感,假如换成“条”便失了美感。学生的见解都很独到,我一一肯定了他们,认为讲得都很有道理,这说明他们对于课文,是认真去读、去品、去玩味了。

通过《燕子》两课时的教学,让我感悟到在教学散文时,还是要回归课本语言,让学生一遍遍地去读、去品读、从读中他们自然会有所悟。在朗读中,读出春天的美丽烂漫,读出燕子的活泼机灵。而在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上,我过于放手了,假若能够第三自然段我来引导,然后让学生学习到品读的方法,从而自己去品悟第四自然段,这样子教学应该会更加流畅。至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我觉得也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丰富教学的形象性,避免一些枯燥乏味的分析,图文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读好课文、读懂课文、读悟课文。

小燕子教案活动反思篇四

“燕子”我们大人都看见过,但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我问了学生后)有的学生还真没看到过。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燕子的轻快与灵动,除了让学会品味词句外,还可以结合图片与幻灯,让他们亲眼看看那小燕子,亲耳听一听那声音,真切感受那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破解本课的难点,我觉得还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本课的句子:“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掠”是什么意思?从“掠”字你能感受到什么呢?此时,教师可范读,让孩子们静静地闭上眼睛,让他们听着老师的读而发挥想象,燕子是怎么飞过去的?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掠”,感受到了小燕子,是那么轻快、迅速的飞过,效果较好!

应该掌握的字词还得引导好,如本课的“燕”写字教学时指导笔顺;“漾”结构要把握好;“倦”指导时当心多写一笔等。

欣赏:

薛老师教学片断:

生4:燕子从稻田上飞到柳树下了,就是说

师:你把句子读完整

师:这个发现好。燕子就是飞,这里用来什么字?

生:掠

师:掠,圈出来。这个掠,刚才你说?

生4:就是说它飞行速度非常快

师:对,“掠”形容速度很快。这里写了几种掠的姿态?

生4:写了两种。一种是斜着身子,一种是横掠过湖面。写的飞行姿态各不相同。

生4:非常的优美。

小燕子教案活动反思篇五

《燕子》是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的作品。文章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用词精炼准确。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教学《燕子》这篇课文了,可是,没有一次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相信那几次学生对这一课也没什么难以忘怀的东西,真是让我惭愧不已。

再次教学《燕子》一课,我从寒假就开始琢磨怎样教,怎样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学到东西。我研读了《课标》《教参》等资料,明确了:三年级下学期阅读教学的侧重点有所转移,从上学期的读懂课文、了解结构特点、构段特点等,转移到品词赏句上来,更加注重积累。《燕子》一课要求全文背诵。

教学《燕子》一课时,我打破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模式,在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后,引导学生逐段地感悟、想象文本表现的画面。为了教会学生咬文嚼字,我以“掠”字为范例,直接告诉学生,掠的意思是轻轻地擦过,从这个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燕子飞得极其轻快。)我继续引导学生,本课像“沾”字一样用得十分贴切的字还有好几个,试着找找。学生积极地去找,很快便找到了“凑”、“沾”、“痕”等,而且说明得头头是道,我暗自窃喜。

课文要求全文背诵,我重点指导了第二段,首先找到有几句话,然后思考每句胡写什么,从这句话中你提取到了什么信息,最后问课题是燕子,为什么本段四句话中,只有第四句写的是燕子?经过这样的剖析,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而且印象深刻,减缓了背诵的难度。

遗憾的是,课堂上学生评析的语言还过于单调,以后要注意引导。

小燕子教案活动反思篇六

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行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课文插图意境优美,有利于配合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

学习方面:从三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要记住的事: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俊俏、吹拂、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掠过、稻田、偶尔、荡漾、五线谱、音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图,抓住重点词句,读懂长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1、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动情况,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使人感到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全文分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解决字词问题以及通过初读,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品读课文的一、三、四自然段;通过赏画品味第二自然段,指导背诵,最后做练习,课外拓展。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1.课件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朱熹的《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出示句子:

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3.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长句。读中体会感悟春天的美丽。

4.引出作者和课题。(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文章第二小节结尾写道:“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我们都知道燕子是从南方飞来的,但作者为什么不用“飞来”而用“赶来”呢?因为“飞”字只刻画了燕子来到北方的一般动作,而“赶”字是采用拟人的写法,不仅准确、传神地刻画出燕子飞的神态,而且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般的烘托作用。

首先,揭示了燕子候鸟的特点,“赶”字有“及时到达”的意思,具有目的性、时间性。它告诉我们好像燕子事先已被邀请,是赶着来赴约的,传神地揭示了燕子是候鸟,它们的到来是春天来临的象征。

其次,突出了燕子的轻快、伶俐。“赶”带有急切的意思,比“飞”更突出了快捷,使燕子轻快、灵巧的形象跃然纸上。

用“赶”字还增添了春日的生趣。作者用“赶”字将燕子拟人化了,比“飞”字富有感情色彩。它展现了燕子从南方出发时的兴致勃勃,赶路时的匆匆忙忙,赶到时的兴高采烈,联系全文来看,更使人感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二)感受小燕子的外形美。

1.课件出示燕子图片。

2.图文对照,读中感悟:“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这就从局部到整体写出“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的形态。

3.巧设疑问,燕子的头和爪呢?讨论中,明白“写作要抓住特点,写燕子要抓住燕子的特点。”

4.练笔训练:

一顶(红红的)鸡冠,一个(高高昂起)的头,一身(光彩夺目)的羽毛,凑成了骄傲的大公鸡。

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红红的眼睛),一身(雪白的毛),加上(短短的尾巴),就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

(一对灵敏的耳朵),(一身光亮的毛),(加上四条腿),(这就是我家的大花猫)。

(一)感受小燕子的动态美。——理解体会燕子在微风阳光中活动:“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这一动态描写,突出了燕子欢快、动作轻灵迅疾的特点。

1.复习怎样读懂长句子。在朗读中理解感悟。

2.细细体会:

“斜着身子”——感受燕子的飞行姿势;

“掠过”——体会燕子飞行速度之快;

“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自由飞翔——为这湖光春色增添了动势和情趣,使这早春美景生气勃勃,令人神往。

出示两幅图

(1)请学生找到相对应的句子(图片下出示句子)

(2)读读句子,结合有关的词句来说说燕子是如何为春天添趣的,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

(教师随机点评:飞得快,为春天增添生机;像个小画家,灵活而调皮。)

(3)体会到了之后,读好这些有趣的情景。多种形式读。

(二)感受小燕子的静态美。——体会“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一比喻生动而形象,描绘出燕子的静态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1.师:燕子在飞行时添趣,在他不动的时候,飞倦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2.朗读感悟。

3.细细体会:

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痕"-——使得细线更具美感,远望去就像什么从天上飞过留下的痕迹。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落"——写出了小燕子的轻盈、迅速。

4.展开想象。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联想一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我仿佛听到了——

师:飞倦的燕子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在作者的眼中,燕子真是——伶俐可爱,燕子真是——春天的使者!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信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四)练习:《燕子的自述》

1.模样2.赶来了3.飞行4.停息

学生口述;

——我是一只成熟勇敢、骄傲的老燕子。我渴望自由,我向往蓝天和白云,看我的翅膀用力一拍,身子轻轻一斜,便飞得无影无踪。你们能学着老燕子的样子,也能表演一下吗?自己先试一试。

——我是一只聪明活泼的小燕子。看,我一会儿掠过天空,一会儿飞过稻田,一会儿轻轻擦过湖面,观赏湖中嬉戏的小鱼。

——我是一只漂亮的小燕子。看我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一样的尾巴多么讨人喜欢。我有时飞累了便落在电线上梳梳羽毛,理理头发。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燕子 春天

一身羽毛 细雨

一对翅膀凑 微风

一个尾巴 柔柳

第二课时:

飞行的美(动) 停息的美(静)

掠倦了 落

唧……的一声 几痕细线

已经 几个小黑点

沾 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尝试着做了以下工作:

1、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促教学的形象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在教学一开始,就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录相,学生观看后都不由自主地发出阵阵赞叹:这真是一个烂漫无比的春天呀!在教学中,我又播放了燕子飞行和休息时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和休息时的悠闲。这样,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读懂了课文。

2、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学生的语言积累。这篇课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3、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再到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我适当点拨,为学生的思维起着“搭桥引路”的作用。然后我又巧妙的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们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投入听说训练中,从而学得更扎实,更灵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写作水平。

小燕子教案活动反思篇七

今天第一节课间,看到杨校提着圆凳来到我们办公室,“领导进教室听课“活动开始了,从一班开始,我成了第一炮。来到教室,调出课件,一切准备就绪,孩子们平日养成的良好习惯今天更得展示展示了。

伴随着铃声,我和孩子们走进课文《燕子》,一起沉浸在快乐的课堂,初读、检查预习、精读品味、方法总结、布置作业,一步步有条不紊地进行。

1、学生的课堂习惯一如既往。铃声一响,我在讲台前面一站,教室顿时安静下来,课桌上摆放着整齐的书本,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到位。

2、回答问题不仅积极,而且自信,声音洪亮。说话完整,表达清楚。

3、课堂气氛一次次地高潮迭起。

由于这篇课文的脉络没有特殊的逻辑关系,而是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所以,检查完预习,在”精读品味“方面,我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喜欢哪段就品读哪段,然后交流自己的收获。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这是本堂课的亮点。(1)学生交流到喜欢第一自然段时,我没有任何的讲解,因为这段是学生最后提到的,鉴于对学习方法的学习,我用了比较的方法。出示一段话: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这就是小燕子。我说这是孙老师笔下的小燕子,学生开始笑话,“太差了!”“没感觉。”“没味道。”我接着出示原文“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他们的表情告诉我,这才是喜欢的。一说喜欢的.理由,有的同学说的头头是道,“乌黑光亮”写了颜色,“俊俏轻快”写了翅膀的特点,“剪刀似的”从形状来写的,“活泼机灵”点出了燕子在的特点。为了奖励他们,我出示了燕子的几张图片。(2)我当小作者,模仿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填空。孩子们填得很有味道: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抚摸、吹拂、吹)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飘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冒、抽出)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约会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春天。

莫言说过,任何事不要求完美。这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时间到了,没有给学生欣赏春天美景。

小燕子教案活动反思篇八

本周我执教了《燕子过海》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老师的“教”,也就是指导调控的适切性,学生的“学”,也就是自主积累探索的重要性,两者结合在一起,教学才能迸出火花。下面我就本篇课文的教学在这方面的`得失谈一谈体会。

课的开始我点击画面,出示茫茫的大海,播放海浪声。学生如临其境,直观感受海的辽阔,再积累词语,训练语言。接着出示第一节,指导朗读“大海啊,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请学生自由读句子,直至读出海的一望无际的感觉,这种有了感受后的情境朗读水到渠成。

在执教教学重点句子时,我用问答方式出示:燕子为什么在海上飞?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教师出示句子“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在海的上空不停地飞呀飞呀……”体悟句意,指导朗读。我启发学生想象:

(4)勇敢的小燕子们,让我们扇动翅膀,让我们一边飞一边再来读好这个句子。通过这样多层次的想象,让学生即景抒情。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提供思维的空间,启发创造想象,身临其境谈感受,创造性思维可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升华。

小燕子教案活动反思篇九

《燕子》是第十册语文第一篇课文,是郑振铎笔下的一篇优美的借物抒情的短小精悍的`文章。为了留给学生一个好印象,也希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在这篇文章的设计中下了一番功夫。

首先,我要他们唱一首描写春天的歌。《找春天》、《小燕子》等优美动听的歌曲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激发起来了,在愉悦的氛围中引出了课题。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这里,我围绕文章的中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始,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开头,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春天的话题,为后文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

然后,我请同学思考:你准备用怎样的语气读这篇文章?为什么?让学生先在小组讨论,然后说理由,师适时点拨。学生边读边说理由,将生硬的品读词句转化为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好强好胜的心理,富于挑战的心里,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在暗暗的比赛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起来,自然而然地学习课文。

当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当学到“光彩夺目的春天”时,我先请同学说说有关春天的词语,这时,“五彩缤纷”、“桃红柳绿”、“春意盎然”、“春雨绵绵”等等词语,一下子涌入学生的眼前,然后请同学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春天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设计化难为易,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又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并且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积累词汇的方法,学习语文的方法。

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我采用换字法帮助学生理解、品味作者语言的魅力。我先问:“几痕细线”是什么意思?换为“几根电线”行不行?从而教育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尽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景物,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最后我请四个朗读的好的同学到讲台上来当领队,其余的在下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的设计,让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带动全班同学进入角色,将文章的美尽情表达出来。

结果,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文章《燕子》,文章通过描写小燕子的外形、飞行、停息时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更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之情。我想:这篇文章还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但有的人依旧不听任何劝告,一个“钱”字支配着他们的良心。在此,我代表大自然向人类呼吁:人类,醒悟吧!保护生态平衡,爱护大自然。不要让大自然再承受痛苦,不要再让大自然面临毁灭,不要让动物承受生离死别的痛苦。让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都自由自在地生活,让我们尽情地享受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礼物吧!

小燕子教案活动反思篇十

1、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燕子的哪些特点。

2、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时数:

两课时。

1、教学挂图,《小燕子》歌曲录音带。

2、观察大自然变化,搜集描写春景特点的诗歌、词句、美文等。

1、燕子

外形活泼:乌黑发亮 俊俏可爱 剪刀似的

添生机

飞行优美:斜 掠 叫 飞 沾

谱赞歌

停歇有趣:落 像音符 (赞颂春天)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听歌曲《小燕子》,你们喜欢小燕子吗?为什么?我们在 什 么季节才能看到 它?

2、作家用优美的文字,画家用鲜艳的色彩,为我们描绘出他们看到的燕子。听范读,看插图,初步感受全文。

二、整体感知。

1、选择喜爱的部分朗读。

2、小组、全班交流朗读。

3、说说你喜爱的部分是从哪个方面描写燕子的。

(板:外形 飞行 停歇)

4、在朗读中,你发现有什么不理解的吗?(鼓励质疑)

(如第2自然段写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燕子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燕子?等。)

5、这节课,我们带着“燕子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进一步读书。

三、读中感悟。

1、燕子的外形、飞行、停歇,具有什么特点呢?

方法:先读书勾画有关的词语,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其特点,或画,或剪,或表演,可以找一两个同学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学习。(相机板书)

要点:

(1)外形美丽可爱 扣住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形似剪刀。

(2)飞行姿势活泼机灵 扣住“斜”体会姿势美,“掠”表现速度快,“唧唧叫”表现快乐,“飞”“沾”表现燕子身体的轻盈。

(3)停歇的样子有趣 扣住“几痕”“五线谱”和“音符”想象有趣的景 象。

3、朗读课文1、3、4自然段。

四、巩固练习。

1、背诵1、3、4自然段。

2、体会课后第三题两句话。

3、观察大自然春天景色的变化,搜集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词句、美文。

一、复习导入。

1、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第2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为什么要写燕子?让我们通过进一步读书来理解。

二、读中感悟。

1、读第2自然段,想想它的作用。

方法:先划分层次,了解内容,再对照插图体会句意,优

美的句子还要多读几遍,展开想象。

要点:

(1)写了两层。 “春天来了”和“燕子回了”

(2)对照插图,文中描写了春天柳丝千万条,带黄色,很嫩;草、叶、花色彩美丽的特点。

(3)展开想象,“微风吹拂”下柔柳轻杨的美丽姿态“蒙蒙细雨”如烟如雾,滋润万物,给大自然带来欣欣向荣的变化的景象以及春天光彩夺目的景象。

(4)燕子是春天不可缺少的使者,它使光彩夺目的春天更加充满生机。最后一句有过度的作用。

2、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赞歌”。

方法:找出文中与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想想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

要点:

(1)“春天的赞歌”是指赞颂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生机的歌曲。

(2)这句话与第2自然段描写的春景相照应。

(3)作者借想象点明了写作目的:表达自己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三、扩展学习。

1、你喜欢课文的写法吗?谈谈在写法上的收获,或者对文中好词佳句的体会。

2、你知道“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吗?交流搜集的资料。

四、课堂练笔。

学习课文的写法,以自然界的一个事物为重点,描写春天。

五、课后反思。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