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落实改进教学措施(大全5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笔尘2023年小学数学落实改进教学措施(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落实改进教学措施篇一

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农村的课程改革也已经全面展开,但是农村教育状况和城镇差距较大,而课程改革推进速度较快,农村小学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改革准备,给正常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小学教学质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小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缺少教学资源

农村学校经济条件不如城镇学校,教学条件较差,没有资金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再加上政府对农村小学教育不够重视,不愿投入资金,农村小学缺少足够的教学资源,很多学校上课都只是一张桌子、一块黑板和一本教材,在部分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甚至上述条件都很难保证,这也是造成农村小学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只是口头为学生讲解,学生无法充分地理解,所以,学习效果较差,甚至会对数学失去信心。

2.师资力量匮乏

城市教学环境优于农村,很多教师都选择留在城市学校中任职,造成农村小学师资力量逐渐减弱,很多刚毕业的学生也由于农村条件艰苦而不愿意任教,长此以往,师资力量匮乏。部分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仅仅具备有限的专业知识,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不甚了解,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相比于城市学校的教师,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和薪资都很低,教师心理不平衡,教学不认真,缺乏专业精神,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3.教学理念落后

大多数农村地处偏远地区,和外界联系不紧密,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都比较滞后。很多教师思想刻板,难以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一成不变,长此以往,学生势必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是家长对于学习不够重视,落后的`思想让家长认为学习并不重要,同时家长也不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不懂得如何教育学生,家长缺失信心,学生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力,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改善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教学为核心的,也就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新课改要求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组织。新课改也带了教材内容的变化,以往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了图文结合、内容丰富的教材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合作学习和个性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到现今的教学已经是素质教学而不仅仅是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是启发式的而不是传统教学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应更加开放和活跃,教学既要教授理论知识还要锻炼学生能力。

2.善用情境教学

数学需要理性思维,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农村小学生思维大多比较被动,不愿意主动学习和思考,要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获取知识。

例如,在“知道圆周长如何求出圆半径”的教学中,可以创建问题情境: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都见过树,如果不让你们把树锯断,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这棵树的直径呢?”通过问问题引导教学,给学生创造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又如在教学中倡导“手脑结合”,通过动手实践来发散思维,例如,在圆锥体一部分的教学中,虽然农村小学缺少教学资源,但是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硬纸板自己制作圆锥体作为教具,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圆锥体。

农村小学生思维不够活跃,不会变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发散的能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让思维更加灵活。如:从甲地到乙地,坐车经过全程的三分之一,这时距离乙地还有25千米,那么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对比选择最好的解题方法。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同样可以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例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为学生展示平行四边形割补长方形的动画,并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用某种图形替代圆形并求出圆的面积呢?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将圆8等分、16等分以及32等分的过程,让学生明白随着等分数量的增加,拼出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宗平。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清单及对策[j]。读写算,(15):99.

[2]卓苹。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议[j]。都市家教,2014(09):216.

小学数学落实改进教学措施篇二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施教要求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很多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由于学习积极性不足,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直线下降,从而难以达到实质性的效果,而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小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二)数学教学与实际联系方面的缺陷

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很多教师都不是很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就难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并且在上课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两者联系不够,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动,由于教师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导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形成高度的统一性。

(三)教学改革与质量整体上缺乏平衡性

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大多数的教师都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若是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教师还是将教学工作看成是一种任务,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学校的领导管理水平较差,这样就会缺乏必要的监管制度,便会形成应付上级检查的现象,从而没有真正将教学改革要求重视起来,甚至会让教学改革和实际教学质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小学数学落实改进教学措施篇三

落实估算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的开展,从教育思想上重视起来,从教学行为上研究起来。基于此,我思考,我探索,我实践,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原与同行们商榷。

一、体验估算价值,增强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的淡薄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因此,要切实转变估算教学的现状,关键还是教师。教师应该加强对估算教学的认识,体会到估算教学在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心里真正的重视起估算教学。

1、寻找生活实例,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

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如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学习情境,从身体的高矮看,让他们知道自己比哥哥姐姐矮一点,比弟弟妹妹高一点,比爸爸妈妈矮得多;从年龄的大小看,让他们知道8比10少一些,比6大一些;通过排队报数,让学生知道17在10与20之间,但更接近20;引导学生观察10本数学书大约有多厚;40分钟大约有多久等等。像这样,从低年级开始就不失时机地寻找一些有关估算的题材,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

2、挖掘教材资源,体验估算的重要地位

翻开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估算已在数学教材的许多领域留下深深的足迹,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估算无处不在。在数与代数领域:结合加减乘除的计算教学每节课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4812÷12,学生在计算时容易漏掉商中间的0,如果先估算一下,4800÷12=400,所以4812除以12的商肯定是400多,这样既避免了计算的错误,又培养了学生在计算前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估算出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出给定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等。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结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认识统计图表、估算可能性的大小等等。

3、培养数学思维,体验估算的数学价值

估算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思维的正确性、灵活性、缜密性和独创性,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估算教学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对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教学比较12/25与19/35的大小时,有些学生看到比较大小,又是异分母,首先就想到通分,这也无可厚非。其实这道题完全可以不用通分,只要进行估算:12/251/2、19/351/2,就可以判断12/2519/35。教学时结合估算,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周密、细致的思维,对问题正确地作出判断,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使学生不依常规,不受传统知识束缚,结合估算发现一些独特的解题思路,寻找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这种合情合理的估算,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快速发展,实现优化解题。

二、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要在具体的审题、解题、验证中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估算是一个估计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漫无目的、胡乱猜测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标、有选择、有方法运用的过程,也就是在解答应用题和计算题之前,对该题的计算结果,做出粗略的估计;或是在解答之后,对该题的结果做出粗略的判断。

1、化整估算法。这是一种较常用的估算方法,即用“四舍五入法”化成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计算出大概是多少。如3.14×7.21,学生就可以根据3×7=21,从而估算出它们的积大概是21左右。

2、数位估算法。计算整数的多位数乘、除法时,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估算积或商是几位数。如计算2836÷27=18,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27要大,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由此,可以判断商18是错的。不必非要列出算式来计算结果。

3、循规估算法。根据教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如计算小数乘、除法时,可根据一个因数(零除外)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的规律进行估算。

4、联系实际估算法。在解答应用题时,根据题意估算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果,或者列出在实际情况中不可能存在的结果。如二年级(下册)“倍数的实际问题”新课结束后,出示这样一道题:爸爸今年36岁,是爷爷岁数的一半,是儿子年龄的4倍,爷爷和儿子今年各几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很快就可以判断出爷爷年龄不会少于36岁,儿子则不可能多于36岁。从而为解答结果的正确性埋下伏笔。当然,随着估算教学的扩展,已有更多的老师总结出了更多的估算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估算方法渗透到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逐步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从而提高估算能力。

三、重视估算交流,规范估算评价

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从而学会数学进行交流和学会数学地交流。

学生1:396+415≈400+410=810(人)

学生2:396+415≈400+415=815(人)

学生3:396+415≈396+400=796(人)

学生4:396+415≈400+420=820(人)

学生5:396+415≈400+400=800(人)

学生6:396+415≈390+420=810(人)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想得到交流,思维得以碰撞,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交流之后,教师该如何评价呢?我想切忌“比一比谁估得最准”“××同学最能干,估得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引导评价只关注了估算结果的精确度。笔者认为估算结果是多样的,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越好,而要关注估算方法是否合情合理。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就是好方法。如果这题再追问:要准备多少份早餐?那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哪种估算结果更合理?”这是因为要让学生明白估算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估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策略,不能简单地认为估算结果离精确结果越近的方法就越好,只有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估算方法才更合理。

四、灵活运用,养成估算习惯

学生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后,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渗透和训练,让学生灵活运用,养成估算的习惯,并能带着这个习惯应用到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

在数学学习中,估算的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计算前引导估算,可分析解出的得数取值大概在什么范围内,这样就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就是对照分析解出的得数是否在估算的取值范围内或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从而判断出在计算过程中有没有错误。如有错误,能及时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再如:购物时,先估算购物款再付钱;对某长度的估计,重量的估计,估计某报纸版面的字数,估计自己月消费情况……等等,鼓励学生根据问题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估算习惯的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还需要教师做个耐心人,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把估算和精确计算算结合起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多制造一些机会,时时处处加以训练,使估算训练经常化,估算运用习惯化,这样做能让学生利用掌握估算方法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估算教学不仅能真正的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同时也能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估算教学任重道远,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期待着有更多的老师关注估算教学,不应让估算成为教学中被遗忘的“百合”。

小学数学落实改进教学措施篇四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文/程炳强

摘要: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农村信息技术实际教学及理论研究,认真总结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加强学术交流,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深入到各校点调研。走访了全部的中学和大部分中心校、村小,对信息技术教学情况作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清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及其设备情况,为分析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我县农村信息技术实际教学及理论研究,认真总结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加强学术交流,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我县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在天全县教育局师训中心冯站长的带领下,信息技术教研组教研员一行深入到各校点调研。走访了全县全部的中学和大部分中心校、村小,对我县信息技术教学情况作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摸清了全县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及其设备情况,为分析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提供了基础数据,本着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针对实际情况现作出如下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开课基本正常

全县大部分学校能按照课标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基本为每周每班为1课时,并能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小学开课年级大部分为3~6年级,初中为7~8年级。大河二小开设年级为1~6年级,且每周每班为2课时。部分学校由于受地震及其他相关因素影响,不能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或不能完全按照要求规范上好信息技术课。其主要原因为受硬件设备、师资力量的制约。总体来说中学要好于小学,城镇好于乡镇。

2.常规教学有待加强

在常规教学中,大部分学校均能按照要求,规范地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做得较好的有天全县初级中学、始阳中学、思经中学、新场中学、城区三小、思经二小,由于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均是身兼数职,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均为非专业教师,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因而也存在着信息技术学科常规教学还有待加强。在很多人眼中,信息技术课由于是非统考课目,且教学又要花费较多的资金,很多学校也就不愿在这个学科中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也就造成信息技术课在教学常规中也有被其他学科挤、占、要的情况,教师存在着上随意课、放手课现象。

由于受教学计算机数量及配置的制约,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上机教学课时数受影响较大,稍好的学校在班额小的班级上课时能基本达到一生一机,大部分学校基本能达到两人一机的比例。加上部分学校的机房常规维修维护跟不上,更拉大了生机比例,有时甚至出现2~4人共用一台计算机的情况。

3.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在许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同时,常常身兼数职,如,机房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电教设备维修人员甚至是打字员等,他们在工作上所付出的可能比一般的主科教师都多,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不是一门主科,他们所得到的报酬可能比别人还少,在心态上就会显得不平衡。加之这门学科又不用参加升学考试,所以在教学上积极性不高,备课、上课马马虎虎,有的甚至放之任之,让学生自己在机房玩。

4.考核考评方式不合理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是非统考科目,大部分学校仅在期末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评。学校对于信息技术任课教师的常规管理及要求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有的学校严格按照日常教学常规进行要求,但有的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缺少过程性督查和管理,对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缺少必要的物质和精神认可。

二、对策及措施

针对我县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结合我县的教学环境(软环境:教师专业素质;硬环境:教学用计算机),为了确实加强我县信息技术教学,(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规范其课程的规范性,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信息素养,特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强化学校领导的重视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有着较大的区别,那就是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掌握要求较高,边学边操作,上机实践时间很多,而这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建设,信息技术软硬件更新速度快,而在教学中软硬件的维修维护以及正常的使用消耗,这对于资金的需求就更明显了。而资金的来源只能依靠于学校,只有学校高度重视,才能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强有力的后备支持。为了帮助教师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每年还应订阅《中国电脑教育报》《电脑报》《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报纸杂志,供教师参考,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课件比赛、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学校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鼓励。

2.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学校应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统一组织管理、研究全校的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开展一次信息技术教研会,总结教学经验与得失,并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一次校内公开课,来促进教师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学校应划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经费,派出信息技术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参加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考核上,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学校每学期期末考试范围,与其他学科一样,统一考核、评价,并与教师教学质量奖挂钩,这样一来,教师教学开展的积极性得以较大提高。

3.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

对于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效果,应该如何来评价才比较合理,这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对于理论方面的知识,采用笔试的方式来评价;对于实践操作的知识,则采用实际操作的方法来评价,并且在评价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既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此外,对于一些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还可以开展信息技术课外小组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打字比赛、网页制作、电脑动画、电脑绘图等比赛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对于信息技术的考核,最理想的是采用网络考试,能全面检测每一个学生的真实能力。但基于我县的现实,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比较少,有的学校还不能上网,且网络考试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且影响其正常的教学工作。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今年我县将试用如下方式进行考核。

(1)拟采用随机抽考的方式进行考评,每期末县上将派出考核人员到学校随机抽考部分学生。考查结论作为教师和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

(2)考查方式主要采用笔试、上机操作、答问等形式。采用随机抽题的形式抽取考查题目。

(3)考查内容,小学为本校教师基于教材的教学内容,中学为每册教材所有内容。考查出题不超出教材难度,但也不局限于教材,符合实用易操作性原则。

(4)考查时间为每期末结束前3~4周,具体时间别行通知。

(5)全县所有有条件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都应接受考查。受地震影响,部分学校无房屋安装计算机和无计算机设备而不能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暂不参加考查。

(作者单位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初级中学)

小学数学落实改进教学措施篇五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人们在现实中运用的相当广泛的数学运算方式和行为,相对于应用机械的、繁杂的运算,更具有数学价值。为此,老师们在估算教学中积极探索着。我们发现,新课程理念引导下的估算教学,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发生了许多实质性的变化。我们有成功的案例,当然也出现许多与达成数学估算目标不和谐的音符。

现状——被人遗忘的“百合”

估算在老师的心中到底有多重,学生的估算能力又如何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通过调查观察,与同事交流学习,发现现在小学估算教学的现状不尽人意,估算教学很少在数学教学中“登台亮相”,估算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即使有老师认识到了估算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施中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这种现象在我们农村小学更为明显。

现象一:善于精算,缺乏“估”的意识

曾听过一节课,内容是《加减法的估算》。课一开始,老师先创设一个“到文具店买笔”的情景。接着提问:“买19元和52元这两枝笔大约需要多少钱?100元够吗?你是怎样想的?”,题目一出来,学生自然想到计算2枝笔共需要的钱。于是列式:19+52。部分口算速度教快的学生,等不及老师要求估算,就说出了准确得数71。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务必”让学生选择估算,于是,老师接着提问:哪些小朋友能不用准确计算也知道100元够呢?在老师的急切“请求”,终于有了比较满意的回答了下:“我把19当成20,52当成50,20+50=70……”虽然学生表达得不是很自信,但老师还是非常“感激”地请他坐下。在老师的再三表扬下,该生显得得意洋洋,惹来了不少羡慕的眼光。也有一些学生开始体谅教师的“苦心”,学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在巩固练习中,遇到一些算式题,忍不住显显他们口算的本领。每每提醒学生不必去计算,学生也很不情愿得说出了大约多少,在说估算方法的时候也是支支吾吾的。总之,直到这堂课结束,不管是老师本人还是听课老师,就是觉得学生不是很乐意去尝试估算,更乐意进行精算。

现象二:只在“估算”中“估算”

很多老师只在教材的“××的估算”那一章、那一节中出现估算。一个学期上一、两节估算课,做十来道估算题,怎能让学生达到自觉用估算的境地呢?所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必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估算机会,做到运用估算经常化。

教学中教师要走出“只在‘估算’中‘估算’”的误区,将估算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设计与挖掘一切估算的资源,经常性地引导学生用估算解决多样化的问题,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估算的基础上,主动地学估算,自觉地用估算。

现象三:随意猜测,偏离估算的实质

“20根”一位学生说。

“不对,比20根多。”老师说。

“50根。”另一个女孩猜测到。

“不对,比50少。”老师说。

“30根”。“少了”。

“38根”。“多了”。

“35根”。

“对了”,老师的脸上出一丝笑意。“**真厉害!猜得这么准!”老师“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学生估计得非常开放,气氛也很热烈,但仔细一想,不难发现,“此估算非彼估算”,教学是在师生“一猜一答”中进行的,答案最终在逐次缩小的区间中被“估”出来。整个过程,学生显得随心所欲,所能体现的数学思维仅仅是数的大小比较,并没有以某一捆小棒为标准进行估算,这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估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