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教学设计获奖(优质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BW笔侠乙醇教学设计获奖(优质8篇)

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即兴发挥能够展现一个人的真实素质。即兴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和技巧,通过不断练习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即兴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乙醇教学设计获奖篇一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质。加深认识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从乙醇组成-结构-性质出发,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亲历体验实验的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步形成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质疑、反思中提升内在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性质推测分子结构,同时通过分子结构指导认识乙醇的相关性质。

(一)安全教育

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出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少量酒精可在进入人体之后,马上随肺部呼吸或经汗腺排出体外,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先与脱氢酶作用,生成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但它很快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乙酸是酒精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唯一有营养价值的物质,它可以提供人体需要的热量。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度的,如果饮酒过量,酒精就会在体内器官,特别是在肝脏和大脑中积蓄,积蓄至一定程度即出现酒精中毒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饮用大量酒,初始酒精会像轻度镇静剂一样,使人兴奋、减轻抑郁程度,这是因为酒精压抑了某些大脑中枢的活动,这些中枢在平时对极兴奋行为起抑制作用。这个阶段不会维持很久,接下来,大部分人会变得安静、忧郁、恍惚、直到不省人事,严重时甚至会因心脏被麻醉或呼吸中枢失去功能而造成窒息死亡。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反应中需氧化耗氧,且是在特殊的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有的人体内含酶较多,有人较少。含酶多的人虽饮了较多的酒,但能顺利地完成上述代谢,而酶含量比较少的人,酒后不能快速完成代谢,致使大量的乙醇和乙醛会刺激神经系统,使人产生一系列反应,也就是酒精中毒。

以此提醒学生劝导家人不饮酒或者少饮酒,敬酒虽好,切莫贪杯。

(二)法制教育

由乙醇引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并从上面找出与酒驾、醉驾相关的条例。

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以上面相关条例提醒学生时常警示家人遵守法律,做到“喝酒不开车”“驾车不饮酒”。

hhhohhhhohhh

【设疑】如何证明乙醇的分子结构究竟是前者还是后者?

【设计并演示实验】乙醇与钠的反应

【学生活动】与水相比较总结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探究活动】乙醇分子的结构特点

【总结】乙醇分子中应该有o-h键,其中的h没有水中的h活泼,乙醇分子的结构式:

hh

hc

hhoh

【展示结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学生活动】一氯甲烷、1,2-二溴乙烷、硝基苯等均是烃的衍生物。

【教师活动】由于-oh的加入,使得乙醇表现出不同于烷烃的性质,像这样当烃分子的氢原子被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物质的一些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这些原子或原子团对烃的衍生物性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化学上,我们将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乙醇的官能团是—oh称为“羟基”。卤原子(—x)硝基(—no2)等都是官能团,烯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也是官能团。

【学生活动】写出氢氧根和羟基的电子式,观察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形式,简单明了的向学生展示分析了羟基与氢氧根之间的差别与联系。不仅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还在互动中,使学生清楚羟基与氢氧根的差别,一次类推知道有机化合物中基团与无机化合物中离子之间的区别。

【教师活动】乙醇特殊的结构决定了乙醇分子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写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思考问题: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乙醇与钠反应断裂的是哪个化学键?

【教师活动】乙醇还能发生哪些反应呢?

【学生活动】能点燃,与氧气反应。

【教师活动】非常正确,乙醇它可以作为燃料,在空气中点燃能能放出大量的热。同学们根据前面所学的有机物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写出乙醇点燃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认真写出乙醇与氧气点燃的反应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思考交流】

(1)描述乙醇燃烧的现象?

(2)对比甲烷、乙烯、苯、乙醇燃烧的现象,解释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

(3)乙醇在燃烧的过程中断裂哪些化学键?

【教师活动】乙醇与氧气点燃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乙醇具有还原性,除了点燃反应还有没有其他反应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实验探究一下吧。

【演示实验】乙醇催化氧化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并思考问题:

(1)两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

(2)cu在整个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3)反应中乙醇断裂了哪些键?

【展示结论】

hh

hhhohhhhhco有机反应中的氧化和还原

氧化反应:得氧或失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氧或得氢的反应

【教师活动】铜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铜是做催化剂的。乙醇被催化氧化成乙醛(乙醛具有刺激性气味)

【实验探究】乙醇与高锰酸钾反应。

【总结】乙醇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氧化。

【回归目标】本节内容回顾

乙醇

一、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二、组成及结构2、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3、乙醇催化氧化hh

hhoh

乙醇教学设计获奖篇二

乙醇的化学式、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及应用

甲醇、乙醇的化学式及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在世界面临能源危机的今天,开发利用乙醇(即酒精)作动力燃料,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的国家把乙醇掺进汽油里混合使用,称为醇汽油,效率甚至比单用汽油还高。产糖量居世界第一的巴西,完全用乙醇开动的汽车,已经在圣保罗的大街上奔驰了。所以人们把乙醇称之为“绿色能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们称之为“绿色能源”的乙醇。

第七节 乙醇 醋酸

1、化学式:c2h5oh

2、乙醇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乙醇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气味。

学生总结后板书: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3、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正是乙醇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人们把乙醇称之为“绿色能源”。

【讨论】怎样证明乙醇的成分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4、介绍乙醇的用途

【阅读教材】总结:燃料、消毒剂、化工原料、饮料。

介绍各种饮用酒中的乙醇含量及我国在酿酒方面的重大发明和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甲醇 ch3oh 有毒!饮用少量能使人失明,多量则使人丧命。

可燃性:

1、化学式:ch3cooh 学名:乙酸

【讲解】醋酸就是因食醋中约含3—5%的乙酸而得名。

展示一瓶醋酸,让学生观察它的色、态、味。

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与水和酒精。

5—13

3、化学性质:醋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具有酸性。

总结醋酸的用途。

布置家庭小实验:醋与苏打或小苏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制得的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实验。

第七节 乙醇 醋酸

一、乙醇 (俗称酒精)

1、化学式:c2h5oh

2、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3、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绿色能源”

4、乙醇的用途

燃料、消毒剂、化工原料、饮料。

5、甲醇 ch3oh 有毒!

二、醋酸

1、化学式:ch3cooh 学名:乙酸

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与水和酒精。

3、化学性质:醋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具有酸性。

4、用途

乙醇教学设计获奖篇三

资料呈现(情景创设):教师展示有关乙醇的各种学习资料,如乙醇的样品,乙醇的结构模型,乙醇的燃烧、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的实验录像,乙醇消去反应制乙烯的实验录像,探究实验用的实验仪器、药品(如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铜丝、硫酸铜溶液、naoh溶液、锥形瓶、试管、酒精灯等)。

提示研究问题:观察记录乙醇的物理性质;为什么乙醇能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的产物是什么?如何检验乙醇催化氧化产物?人喝酒后,脸红、发热的原因?(注:这是因为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刺激人体表面毛细血管引起血管扩张)

探究学习:学生分组研究有关学习资料,讨论上述提示问题,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有关结论。

交流提高:各组同学选派代表交流探究结论,教师进行评价和点拨,并进一步要求学生书写乙醇与钠的反应、消去反应、与氢溴酸的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醇教学设计获奖篇四

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运用对比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的展开,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同时注意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衔接,较好地把握知识难度和广度,注意知识的生成与延伸。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实施,我认为有以下几处亮点:

1、教学目标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如必修2乙醇的教学,不涉及氧化还原的概念,对官能团的概念只做一般的介绍,不要求到分析、判断的层面。

2、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探究,逐层递进设计了很好的探究活动,突出了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注重乙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另外,也有以下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乙醇的催化氧化”可能课堂分组实验比视频播放效果更好,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更高。

本节课整体上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在体现新课程理念及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情感体验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果课前准备更加充分,在实验方面进一步加以改进,并且能够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乙醇教学设计获奖篇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得了乙醇的性质知识,而且充分体会了假说和推理在学习中的应用,逐步了解通过实验现象剖析反应的本质,体会到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并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乙醇的性质留下充分的余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少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大,不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更注重对不能层次学生的关注。

设置“身边的化学”,把乙醇的学习和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体现化学教育中的sts思想。学生提出了许多乙醇应用的例子,一时难解释,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从现象到本质:观察乙醇推断物理性质;观察实验现象推断性质,如乙醇与钠的反应,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通过生成的气体具有能燃烧的特性,推断可能是氢气等。学生能感觉到乐趣。

通过展示模型,让学生观察描述,写出结构式,结构简式,讨论结构特征。让学生开展探究,推断乙醇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节课的教学中,看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能做的实验必须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

乙醇教学设计获奖篇六

课前的设计:

首先定位,定位教材,定位难易,定位学情,定位教学目标。其次,依托多元智能理论、cts教学策略、pdeode教学策略。在课的引入、贯穿课堂的主线以及实验上创新以求突破常规。具体来看:

(3)启用pdeode策略,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验证乙醇分子的结构;

(6)课堂小结,由性质小结上升到应用小结,引导学生辩证的看问题,培养其正确的物质观。

课堂的实施:

首先,引入时出现了意外。问学生:“情景剧中的酒是?”学生说:“二锅头。”我接着问:“那它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那提到酒精,你想到什么?”学生沉默,好一会才有学生说:“乙醇。”我接着问:“那提到乙醇,你想到?”“酒精。”我依然孜孜不倦:“那提到酒精呢,你想到?”“乙醇。”这样的问答,我当时立马石化了。课后反思:这个环节的生成不像我的预设那样顺利进行的原因是我的设问的指向性不明确,对于课堂提问的设计还是应该再雕琢。

其次,搭建球棍模型。这个环节也是让我失望的。大多数学生直接打开课本,依据乙醇的结构式搭建,还有几个小组只有一名同学在搭建而其他同学双手环抱胸前并不参与活动,我问:“你们为何不也一起试试看呢?”学生说:“没兴趣。”课后反思:在听完后一节课,马敏老师的课时,我才意识到这个环节出问题的原因:我对学生的学情还是不了解,这块放的太开,学生在处理时缺乏台阶,很难操作就索然无味。

第三,pdeode策略实施失败。想叫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验证乙醇分子的结构,可惜,问题一抛出,学生连我事先预想的七嘴八舌,甚至讨论都没有,一片寂静。这让我也是措手不及的。为了课的进行,我只能一步步引导,但这完全改变了我的初衷。课后反思:还是应该做个铺垫,给出适当难度梯度的问题,逐级启发学生思维。

第四,实验改进的失败。事先每次都成功的实验却在课堂上发生了问题,导管口没有气泡均匀出来,点了第三次才听到噗的一声。虽然,当时试图缓解课堂气氛,但是,明显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心情。教后反思:自己还是太情绪化太不理智太幼稚。当时,自己的情绪一落千丈,后面的课就显得有点心不在焉,讲述的过快过粗。比如,备课时想好讲的氢气点燃前得注意验纯之类的话都忘记讲了。另外,回到学校后我再次尝试,结果发现钠块取小了是要大概5分钟才出气泡,而钠块取大一些的话,出气泡速度就很快。并且,我接受了工作室成员的意见,将u型管改成具支试管后效果很明显。

第五,讲到乙醇燃烧反应时,为了让学生知道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而很顺利牵出后续内容,并且事先怕学生不会乙醇中碳的化合价而特意选择“曲线救国”,于是,我问学生:“这个反应中氧气做什么剂?氧化剂?还原剂?”学生沉默。我又问:“氧化合价升高还是降低?”学生竟然说:“升高。”我当时木然的只能说:“哦?”然后他们改口:“降低。”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说:“那么做什么剂?”结果学生异口同声:“还原剂。”我都能想象我当时的表情有多臭!我只能说:“啊?”然后好不容易学生说“氧化剂。”我才得以说出氧化反应。本来还想就有机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再说几句的,可是当时,顿时没了兴致。教后反思:真的太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也或许,我就直接教他们乙醇中碳的化合价再引导会效果更好。

第六,分组实验。设计时就想着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动手实验是一件愉快而简单的事情。结果,大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看书更不知道实验如何做。我在分组指导时,明显有个女生朝我翻白眼,说:“什么破实验,不做了。”这个环节让我感觉很意外。教后反思:还是应该把实验步骤给同学们说清楚再让他们做,并指导他们从哪几个方面观察与思考。其实事先是有准备在ppt上的,可是,由于自己的情绪整个崩溃,所以,有点想草草收尾的感觉。

教后反思小结:总的来说,一、这节课唯一自己比较满意的就是思路清晰,想构建的知识体系基本搭建完成,也未虎头蛇尾,结尾小结想说的话也都说出来了。透过情景剧组织课堂流程的设计以及对本节课想革新的意识已经体现。实验,课件,板书,学生活动基本都涉及到了。二、整个的课堂教学效果远远不及当初想象。对自己挺失望的,虽然没有试上,但其实真的是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出来的效果却是这样,自己真的很郁闷。自己的课堂环节的处理上还是稚嫩,不够机智、成熟,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是有待提高。课前的备学生很重要!一定要在学情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理念再好,不实用也是徒劳的。三、在听了曹特和胡老师的点评后,我蓦然发现,其实,回过头想,自以为精巧的设计其实从根上已经错了,生本式的课堂构建需要教师观念的根本性的变革,我的设计还是明显站在了师本位。

最后,感谢工作室和横林中学给了我这次磨练的机会,虽然,过程有些纠结,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我教学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经历。失败有时更让我痛定思痛,印象深刻。好好反思以期下次的进步。

乙醇教学设计获奖篇七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探索学习,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6.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的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种烃的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结构---性质”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乙醇是生活中就常见的物质,对于其物理性质,燃烧等,甚至结构等,学生在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内容是甲烷、乙烯和苯内容学习之后的第三节内容。经过了前面两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有机化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乙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学的内容上可以进一步进行拓展,对于乙醇的催化氧化进行实验探究。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

乙醇教学设计获奖篇八

知识目标: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发生氧化反应3.发生消去反应)

美育目标:学生自学发酵法制酒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体会化学化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美。另外,通过酒对人类社会的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科学思想: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

科学品质: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和羟基的特性。

难点:乙醇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从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方法:这节课在网络教室,其最大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挖掘学生学习的最大潜力。这是本节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学习化学的重要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由乙醇的结构推测乙醇具有什么化学性质。这是学习化学的特点。结合这两方面的特点,教师精心在网络课件中准备了大量材料。在实施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乙醇的结构,大胆对乙醇可能发生的断键位置进行推测。然后学生带着他们的推测进入到乙醇化学性质中的学习。学生们带着他们的推测、假设和疑问,在阅读中、实验中、协作学习中、网络讨论中、师生讨论中努力检验他们的推测是否正确。推测正确的同学就好比得到了鼓励,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而推测不对的同学认真反思,总结出现错误的原因。这样,既起到了学习乙醇的结构的目的,又可以牢牢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同时,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对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规律也有了一定的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2课时

多媒体网络课件、投影仪、试管、无水乙醇、钠、火柴、酒精灯、铜丝、小刀。

教师活动设计

1.利用乙醇的用途引入乙醇的这节课。请学生汇报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结果。后引导学生进入乙醇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2.引导学生进入乙醇的化学性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在此期间,老师可以与学生直接交流,或者在线进行交流)学生学习完以后,利用某些典型例题和学生一起总结交流。

3.指导学生进入在线测试系统,学生检验自主学习的效果。并就一些比较难的题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设计

1.以分组的形式汇报乙醇的用途。(这一信息收集工作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

2.进入到乙醇结构的学习中,并对乙醇可能的断键位置作出推测。

3.进入到乙醇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与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在线的交流。学习完乙醇的化学性质,一起思考讨论某一些典型的例题。

4.进入在线检测系统,检验学习的效果。并就一些比较难的题进行交流、讨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