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大全10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ZS文王2023年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大全10篇)

编辑的任务包括修正语法错误、调整句子结构和选用更恰当的词语。正确引用和注释引用材料,保护知识产权,避免侵权和抄袭行为。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编辑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一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和方法,掌握约分的方法。

(一)旧知回顾:(学生在答题卡上训练)

1、你能很快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和18 7和9 20和28 11和13

3、回答: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特殊情况?

用列举法和分解质因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但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

(二)新知探究

分析探究一:

(学生在答题卡上训练)

1、卡片出示例3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师:要想化成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请学生先尝试把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然后交流,教师归纳并板书。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等到最简分数。(教师板书:逐次约分法)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教师板书:一次约分法)

2、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答题卡题。(让多名学生回答并板演)

1、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最简分数;约分)

2、你们还有哪些疑问?

1、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1、4题。

2、课外作业:练习十六第2、3、5题。

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二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是对分数在相同分母的情况下进行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计算方法的练习机会,同时帮助小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吴老师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以下特点:

1、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学习。

本课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分吃饼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老师则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传统做法,所有的例题和部分练习题都出自于学生之口,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让学生在恰当的生长点上顺利学习。

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老师不是急于授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组织交流讨论,逐步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当然,本节课如果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运算图式,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或折纸,边涂、边想、边算,我想这样经历了一番操作和探索之后,凭借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更能激发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表象。

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三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转换成旧知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和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并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通过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教具:电脑课件。

1、课前练习: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练习点评:出示答案,通分可以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变为同分母分数。

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叫生活垃圾,请看(出示课本主题图)这是某地区生活垃圾成份统计图,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如废金属等约占生活垃圾的,纸张约占等)

3、根据信息,老师提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列式计算并向同位讲述计算方法。

问题:从图中看纸张和食品残渣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学生汇报(老师不总结)。

说得非常好,从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吗?(要求再提五条并板书)

观察:这五条算式有什么特点?(分母不同的分数)

4、导出课题:分母不同的分数就是异分母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怎样进行加、减运算。出示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红笔点住“异”字)。

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

1、请看例1的第(1)个问题:求废金属和纸张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能直接相加吗?(不能)

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因为它们的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现在请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共同探讨、尝试。

讨论提纲:(1)分母不同怎么办?

(2)异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怎样?

让学生讨论方法,自己尝试计算(写在书上),完成后重点下面五个环节:

(一)小组汇报:学生汇报方法(引导出四条)

(1)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变为同分母分数;

(2)+=+=(板书)

(3)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计算

(4)用小数计算:+=0.25+0.3=0.55=

(二)让学生补充(......)

(三)上面两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更好?

(先通分,再计算的方法更好。如果化为小数计算比较麻烦,特别是当分数不能化为有限小数时,我们就不能算出准确的结果。)

(四)课件演示,板书计算方法:“先通分,再计算”。

(五)同位对照+互讲计算方法。

2、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说的方法准确地算出这两题。

完成后学生口头说出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

我们已经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那么异分母分数减法又怎样计算呢?

2、请两位学生在黑板板书、讲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口头答数。

概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细致观察这五条式子,想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质疑:

(1)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要不要化为最简分数?

(2)验算的方法?

验算的方法与整数加、减法验算的方法相同。要求学生说出+和-这两题的验算方法。

+=验算:-=?或-=?

-=验算:+=?或:-=?

(注意:只要求学生讲出验算的方法但不要求学生计算)

1、课本p112做一做第1题,(同位左边的同学做第一横行3小题,右边的同学做第二横行3小题。)

2、判断p112第2题(强调验算方法,选一题加法一题减法详细讲)

3、p113第1题(上面的4小题)

在作业本上独产完成,老师公布答案,同位互相批改。

4、补充说明:p112“你知道吗?”的内容。

用课件并结合自己简短的语言来介绍。

5、拓展题:

1、师:大家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1)知道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怎样进行计算。(先通分,后加、减)

(2)利用本例题的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很多生活垃圾经过处理就能变废为宝,把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包装,以利于有用垃圾的回收,用实际行动支持环保工作)

(3)同学们的心情愉快吗?感觉谁上课最积极,感觉老师如何?

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四

一、填一填

(1)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有()个,他们的和是()。

(2)一根铁丝长45米,比另一根短14米,两根铁丝共()米。

(3)一根铁丝长45米,另一根比它短17米,另一根长()米。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化成(),再加减。

(5)一批化肥,第一天运走它的13,第二天运走它的25,还剩这批化肥的()没有运。

(6)把下面的分数和小数互化。

0.75=()25=()3.42=()

58=()2.12=()414=()

二、计算题

三、解方程

17+x=2345-x=14x-16=38

四、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五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合理在进行计算。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教材首先通过准备题,复习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使整数加减法计算简便。接着,教学应用加法的地自定笋减法的运算性质,使分数加减计算方便。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用简便方法计算p141准备题

2.说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9

a、出示例9,看一看这三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b、你想怎么计算?你认为这样做简便吗?为什么?

c、反馈。

d、看书p142

2.尝试练习:p142试一试

3.说一说运算定律或性质在加减四则运算中有什么作用?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用简便方法计算p142、1

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p142、2

3.应用题

4.: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便计算,你会哪些简便方法?

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六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一)、基本训练

课件出示:

复习

说一说整数加法、减法的含义

1、加法含义: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2、减法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什么是分数单位?

指生回答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你能分别各写一个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算式吗?下面请大家在草稿上各写一个,并大胆的猜测一下结果是多少。学生写算式。

师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尝试练习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都写了什么样的算式?

生汇报自己所写的算式。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到底对不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你们能找到答案的。

(四)、学习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出示课件)

妈妈在家烙了一张大饼。爸爸将这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

问:你能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说吗?(如:爸爸吃了多少张饼?)

问:你能根据刚才想到的分数知识,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说说怎么列式解决吗?

选择:1/8+3/8表示什么含义?(妈妈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张饼。)等于多少呢?

那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学生汇报

(1)从图上看结果。

(2)说理:1/8是1个1/8,3/8是3个1/8,1个1/8加上3个1/8是4个1/8,也就是4/8。

强调:4/8可以写成多少?(1/2)

师:联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口算练习:

1/5+2/5=

5/9+2/9=

2/7+4/7=

1/3+1/3=

问:观察这些算式,对于同分母分数加法,你有什么发现?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2、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1)课件出示例2

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

指生说,你是怎么计算的,一生板演计算过程,出示课件。

(2)联想整数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减法的含义吗?

(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口算练习:

3/5-1/5=

7/9-5/9=

6/7-2/7=

2/3-1/3=

问:观察这些算式,对于同分母分数减法,你有什么发现?

(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减)

(五)点拨归纳

师:观察例1﹑例2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与计算的结果,又发现什么?

板书: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追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

(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六)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1、完成课本10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课本106页做一做

学生开火车回答

3、判断题:

4、拓展练习

师: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得出:只有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才能将分子直接相加减;分母可以为任何非0自然数。

(七)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七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教材第104 一106 的内容及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

( 1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2 )( )个是,里有( )个。

( 3 )3个是( ),是4个( )。

2 .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1 .出示例1 。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是1 个,是3 个,合起来也就是。

提问:+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板书:+ ===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 .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 .出示例2 。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其中一个数是,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

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4 .小结:观察例1 和例2 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5 .完成教材第105 页的“做一做”和第107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 、3 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7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 题。

让学生说说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

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八

1.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3.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多媒体课件

【谈话引入】

师: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新知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题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2)学生思考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3)师:你能算出结果吗?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是1个,是3个,合起来是4个,即。

(4)师:+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同桌商量后举手发言,教师归纳: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5)课件动画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示,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强调: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教学例1的第(2)题

(1)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指名学生说一说求“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应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师:为什么-的分子可以直接相减?

因为它们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3个减去1个,得到2个,即,也就是。

3.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小结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相同,加法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9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91页第1~5题。

3.完成教材第92页第6题。(提示: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连加或连减)

你学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了吗?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三、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千岛湖美丽的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画面定格在千岛湖的最高峰 。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千岛湖游玩好吗?

2、出示一组千岛湖游玩的信息:

游船码头千岛湖最高峰

坐缆车要 小时

爬山要 小时

宾馆游船码头

乘汽车要 小时

骑自行车要 小时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你准备怎样游千岛湖,并用算式表示你所需的时间。

得出:1/2+ 1/35/8 +7/81/2+7/8 5/8+1/3

【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五个小环节。

1、独立探险究

每人独立尝试3个算式,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

4人小组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算法优化

在多种算法中,讨论出最合理的方法:先通分,再计算。

有的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算法:(1)化成小数计算(2)通分计算(3)画图解决。当学生出现这几种方法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体会并感悟出: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到: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4、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5、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6、再一次请学生选择游玩

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例题,另一部分是做一做及练习。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组有关分数单位的复习题,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做好准备,然后通过三个例题来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例1是加法应用题,例2是减法应用题,例3是着重为说明计算结果而编排的。

做一做及练习中的1、2题是分别练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第3题进行混合练习,主要是强化计算结果的,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题目要求先计算再根据要求填方框,以加深学生对约分的认识。第4题是应用题,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兴趣小组为内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索,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课件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我作如下的初步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用“吃蛋糕”这个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本课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过生日分吃蛋糕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老师则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本节课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力求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题尽量让学生说,一些例子让学生举,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努力使自己的角色实现转变,做一回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边学边练,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散练习边学边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逐步深化。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过生日时高兴么?那你们过生日时是怎么过的?

(生回答)

师:同学们,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大家看爸妈为他准备了什么礼物?

(课件出示蛋糕图及吃法)

师:他们是怎么吃的呢?

(生读:一块大蛋糕,首先妈妈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小红吃了3块,爸爸吃了一块,妈妈吃了1块。)

(课件出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的示意图)

设计理念:用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师提问:1/8表示什么?3/8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生回答)

师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2、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3、一家三口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4、小红比爸爸多吃了多少个蛋糕?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这些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

[设计理念]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按自己的意见探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从中解决一些困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放手探索,自主交流。

学生自己解答以上问题,做完后小组交流。

三、收集信息,总结规律

1、学生代表性作业展示:

(2)幻灯展示学生其他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说一说你为什么那样计算。如:为什么18+1/8=2/8=1/4?(强调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2、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从图上我们知道了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4/8个蛋糕,假设我告诉你们爸爸吃了1/8个蛋糕,如何求小红吃了多少个蛋糕?(学生分析,从而得出整数减法的意义对于分数减法同样使用及4/8—1/8=3/8算理)

你能根据刚才做的题概括出计算方法么?(引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从学生总结的规律中来发现学生思维的漏洞,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3、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反馈练习

1、课本105页和106页的“做一做”。

2、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六年级毕业赠言 小学六年级毕业感言(优质17篇)

    小学六年级毕业赠言篇一我是**学院20xx届毕业学生的家长代表。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发言,我感到万分荣幸。回顾四年前,我和所有在座的家长一样,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把

    房地产成本年终总结表彰评语 房地产成本部年终总结(优秀8篇)

    学习总结可以促使我们对学习目标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如果你对学期总结范文有兴趣,不妨继续往下看,相信会有一些收获。房地产成本年终总结表彰评语

    2023年后勤个人总结 后勤工作总结(实用19篇)

    在教师总结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通过阅读知识点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总结能力。后勤个人总结篇一财

    刑事案件的案例 食品违法刑事案例心得体会(通用8篇)

    励志是在面对挑战时激发自己内在动力的行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总结应该具备逻辑清晰、内容完整的特点,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这是一些令人感动

    2023年icu护士年终工作总结 医院护士个人工作年终总结(精选8篇)

    公司企业要积极倡导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思路和创意,推动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自我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

    2023年夏天热的诗句 夏天的大海好段(精选11篇)

    夏天热的诗句篇一3、一直不喜欢阴天,灰蒙蒙的天空就像模糊了的眼睛,透露给我的永远是迷惘。4、怎么能拒绝阴天呢?阴天是彩虹的前期之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就如

    美术教案反思(通用13篇)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阶段制定的一种计划,用于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以下是一些四年级教案的范文,供您进行学习和借鉴。美术教案反思篇一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

    辞职报告申请书(精选8篇)

    通过撰写竞聘报告,应聘者可以系统地整理和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学术成果,为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具有权威性和可读性的报告范文,希望能

    2023年会计工作心得体会简句(通用16篇)

    读书心得是对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收获的整理和呈现。接下来,将为大家呈现一些成功的教学反思实例,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会计工作心得体会简句篇一作为一名从事会计工

    最新感恩节的演讲稿(大全17篇)

    在国旗下,我们感受到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力。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公众演讲案例,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感恩节的演讲稿篇一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3班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