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之美心得体会(实用8篇)

时间:2024-01-19 作者:储xy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贵州之美心得体会篇一

贵州,一个被云雾缭绕的山地旅游目的地,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古老文化,自然和人文的交融展现了它独特的魅力,让人们充满着探险的兴趣和深深的感动,留下了无法割舍的美好回忆。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贵州之美心得体会。

第一段:贵州之美的壮丽山水

贵州以壮美的山水魅力为自豪,在这座山地省份里,你可以看到如画般绚烂的景色和惊心动魄的旅途。贵州的奇峰异石、险峡深谷、湖泊花海、瀑布飞瀑、雾海云山,形成了别开生面的自然景象,让人瞠目结舌。我曾经在茅台镇的赤水河畔漂流,全程10多公里,途中经过200多个急流险滩,让我陶醉在险魂刺激的流水中。还有贵阳市花溪公园,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鸟语花香,陶冶心灵,让我留连忘返。

第二段:贵州之美的彩虹之地

贵州除了壮美的山水,还有令人惊艳的自然奇观——彩虹!在贵州,你可以欣赏到奇丽的七色彩虹,它们在壮观的群山和密林之中展现出神秘而美好的一面。世界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其年年常有的彩虹奇景,每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我也有幸在那里欣赏到了壮丽的彩虹雾气,如梦如幻,感受到了大自然无限的魔力。

第三段:贵州之美的传统文化

在贵州,民族文化是一道亮丽的色彩。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在古老的民族村寨里可以看到广袤又丰富的传统文化。贵州有着25个民族,每个民族都给人留下了一些独特的文化韵味。例如,侗族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民族,他们最为著名的一项传统文化就是“侗族大歌”,一首极具节奏感和魅力的唱歌方式,让人在听歌中体会到这个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每次听到侗族的歌声,总能让我感受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受到自然和谐的生命之美。

第四段:贵州之美的特色美食

说到贵州的美,就不能少了它独特的美食文化。贵州的美食由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肉类、酱料和草本植物极为丰富。在贵州,人们喜欢辣,所以麻辣火锅、酸汤肥牛、毛肚火锅等辣味美食是当地的特色。贵阳的特色小吃“酸汤粉”是一款极为家常和美味的小吃,清酸口感让人耳目一新。每当我吃着这些美食,不由沉浸在贵州特有的飘香气息之中。

第五段:贵州之美的人文景观

贵州的山水宁静美丽,但是它更能打动我内心的是那些人文景观,这种静态的文化带有着动态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温馨和人类的精神力量。例如,贵州民族大学梵净山图书馆,平时陈列着众多的文化书籍和手稿,夜晚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让人激动不已。又如,荔波的长江大桥,俯瞰荔波江与长江交汇的壮观景象,感受到道路的连接和交流的文化精神。这些人文景观在贵州的每个角落都随处可见,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总结:

在贵州的旅途,无论是山水风光、彩虹七彩、传统文化、特色美食,亦或是人文景观,都会让人陶醉其中,深层次认识贵州的美和文化。这个地方,与众不同,琳琅满目,是个充满魅力和神秘感的旅游圣地,值得一生去探索,去感受,去陶冶。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感受到贵州的美与文化,留下一段段难忘的记忆。

贵州之美心得体会篇二

一路辛苦了。我们已经来到中国最大的侗寨——肇兴。

肇兴,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现是肇兴乡政府所在地,寨内分设三个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肇”在侗语中是开始、最先的意思。那么肇兴也就是这一方最先开始生存的寨子。据传,村民之先祖陆浓暖,从江西迁徙,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肇兴。当时这里竹林丛生,荆棘遍野。他于是在一个名叫“象细”的地方挖了一口井,开荒造田,居于井旁。后来陆浓暖的后裔逐渐发展兴旺,村落相应扩大,分迁纪堂、登杠、洛香等寨去居住,肇兴为“六洞之根”

什么叫寨门呢?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寨子的大门、门户。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

我们现在站在肇兴寨门外。一座别致的门楼,称为寨门,当你走到寨门时就知道已经到了属于寨子的范围。寨门的造型十分考究,若建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则大多是一个大门,两个平房;如若遇到较陡的地势,则依地势而建。因此,寨门是多姿多彩的。

寨门为杉木建造,凿孔穿榫而成,不用一钉一铆。豪华一些的寨门,在石柱、石础、梁柱上雕绘各种图案、花卉、鱼虫、波涛等。周围配以几何图案的花纹,精巧美观。

寨门实际是侗寨的迎宾门,每逢节日到来,主人们就到寨门去“拦路唱歌”,表示欢迎;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备办礼物,送到寨门外,唱歌分手告别。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侗族拦路,这是一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侗族地区两寨之间,有集体结交、集体作客(侗语叫做“月贺”)和青年男女互去对方寨上唱歌、唱侗戏、探访、联谊(侗家叫做“外顶”)的习俗。如两寨之间有这些活动的话,主寨的男女青年就会借此机会,在进入本寨的寨门前设置板凳、竹竿、树枝、绳索等障碍物,把路拦起来。主寨的姑娘拦住客寨的后生,或是主寨的后生拦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拦路歌。歌中列举种。种拦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后生们唱起“开路歌”,逐一“驳倒”对方拦路的借口,这样一唱一答,一来一往,主方就把拦路障碍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拦在路上的障碍物完全拆除干净,客方才得进寨。

两个寨子的人,通过拦路对歌活动,有的由陌生到相识,有的由一般相识到加深彼此间的了解。此后,他们之间,便可进一步交往了。

有一个著名诗人说过,侗家拦路不让进,看似无情却有情,情在歌声中,情在酒碗里,情在路中的草结上。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也享受了作为贵宾而被拦路唱歌的礼遇,希望能常来常往,成为肇兴人的老朋友。

大家请看肇兴寨全景:中间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长方形,块块聚落,似船状形,刚才我说过,肇兴的先祖开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迹般形成这条巨船,顺水而下,一帆风顺,肇兴能不是好地方吗?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生产和生活。因此,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迁来,和睦相处,都为陆姓。为了区别,又在房族中定出“内姓”。一个内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称为“团”。肇兴先后发展成五个团,按当时民间奉行的“五常”命名,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每个团、也就是每个房族都各自建筑自己的鼓楼,于是才出现一寨有5座鼓楼的这一奇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肇兴鼓楼群。

下面,我们接着去看鼓楼。它高28.9米,有13层。

大家随我来看,鼓楼为木质结构,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枋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铁钉,结实牢固,扣合无隙。

鼓楼形状不一,有的呈四面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楼的层次都为奇数,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底层地面一般宽约二、三平方丈,有的围以栏杆,有的空敞,中间置“火塘”,四周围以长凳,供人休息。楼檐覆盖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龙凤,花鸟泥塑。楼顶多呈伞形,上竖桅杆或垒叠陶瓷“金瓜”、“葫芦”。顶盖下层,有的围以木格或累积角形木花,“若蜂窝一样千孔万眼”,“象燕窝一样垒泥点点”。

请大家往外看,横枋、四壁和门上彩绘龙凤麒麟,鸟兽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美观,栩栩如生。从鼓楼外貌我们可以看出,雄伟壮丽,既有宝塔之英姿,又有楼阁之优美,巍峨庄严,蔚为壮观。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族一个重要标志,今后大家只要见到鼓楼,就知道这里肯定是侗寨。

有先生问,侗寨里这种精巧造型独特实用美观的鼓楼是什么人建造的呢?

我要告诉大家,建造者都是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整个建筑都是在他们头脑中描绘而成,从来不用图纸,几百根梁、枋、柱头的尺寸,也凭他们心中默算。虽然没有图纸,但层层叠楼梁枋柱头的衔接,却完全吻合,从不发生差错。从这里可以看出,侗寨鼓楼的建造者,真是巧夺天工、技艺非凡。这种能工巧匠,各地侗寨都有,但最负盛名的还是多在肇兴、纪堂这一带。

还有先生问,建鼓楼谁出钱呢?

侗寨中的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众人心齐的表现,因此,在寨上修建鼓楼就成了全寨人们的共同荣誉和意愿,全寨把它当作一件喜庆大事看待,家家为此集资、出力,有的侗寨建成鼓楼后,还把集资者的姓名、捐献银钱的数目,一一刻在石碑上,立于鼓楼旁,以昭后世。“鼓楼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提的好。刚才我讲过,第一、它是侗寨的标志,看到鼓楼就意味着进入了侗乡。因为别的民族村寨是没有类似的建筑的。第二,它又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侗族的规矩,鼓楼是按族姓分别建造的,一个族姓一座鼓楼。第三,是侗族同胞休息的场所。劳动之余,村民常在鼓楼内外休息乘凉或烤火聊天。有时围听长者讲述民族优美的民间传说,接受传统教育。第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小伙子们常在那儿围圈踩堂,跳起欢乐的歌舞,等待浓妆艳抹的姑娘来寻找他们的意中人。第五、鼓楼又是侗家接待客人的所在,逢年过节,侗家喜欢集体相互走访,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第六、鼓楼是侗家集会议事的地方。凡村中大事,由寨老派人击鼓聚众商议,作出决定,分派执行。如有民事纠纷,也由款首在此裁夺定案。第七、鼓楼又是侗寨中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鼓楼顶层,悬挂一个长行细腰牛皮大鼓,鼓楼就是因此得名的。过去,如遇兵匪骚乱劫掠,或发生山火寨火,款首便派人上楼击鼓求援,一楼鼓鸣,别寨响应,村寨相传,鼓声齐鸣,人们应声而至,相互支持。很象过去北方的烽火台,不过鼓楼的信号不是烽火而是以鼓声相传。有位古建筑专家对侗寨鼓楼进行了一番研究后说:“侗寨鼓楼是地道的土著文化,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品种。”寨上男女青年为大家演唱的是侗族大歌,大歌是一种自然合声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民族音乐,传说是一个名叫四也的侗族青年到天上去采摘下来,传遍侗乡的,因此,也有人称为“天籁之音”。从50年代开始发现,唱响全国,80年代唱响巴黎,震惊世界音乐界,现正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唱完大歌,姑娘小伙们就要邀约大家踩歌堂了,踩歌堂侗话叫“哆耶”,是一种集体性、祭祀性的舞蹈,是侗族先祖贯公和也降创造的,据说参加跳这个舞能消灾祈福、保佑平安,请大家都加入到吉祥的队列中去吧,你会得到平安,得到幸福,健康长寿的。看完第一座鼓楼,我们就要去参观侗族的“萨”,去领略侗族“萨”文化的神秘了。“萨”是侗族信奉的女神,侗家为什么每年都要这样来祭祀萨呢?传说,古时候有个侗家妇女,为了维护侗家的利益,与邪恶作斗争,最后在一个名叫“弄塘概”的地方因寡不敌众,纵身跳下九层悬崖下的龙滩,壮烈殉难。不久,在她殉难的地方,长出形似她的崖石,昂首矗立在龙滩边。侗家说这就是萨的化身。为了悼念她,侗家称她为“祖母”,奉为神。这可是至高无尚的神,她能呼风唤雨,庇护村寨,主宰一切,保境安民。因此,每逢新年,各寨都派专人去“弄塘概”把龙滩边的岩石背一块回寨,安放在本寨“祖母堂”里。这样,就等于把祖母接到自己寨上,以求得本寨人丁清吉、六畜兴旺。这是祖母塘,象征当年祖母跳下的龙滩。是十分神圣的水塘,每逢节日喜庆,寨上人踩歌堂时,都必先绕水塘三圈,然后才进歌堂,以表示对祖母神“萨”的崇敬。这是萨堂,亦有人译为“圣母祠”、“社稷坛”。这种译法到底正不正确,我不敢妄加评论。总之这就是我先前所说的侗家信奉的女神萨的房子。里面的萨坛用石头砌成圆丘,丘上栽一株黄杨,旁置一把雨伞,四周有十二个或二十四个小木椿或小石堆,纸伞和木椿上披挂纸剪,据说这些木椿、石堆表示“守将”之位。此地有一世袭或由卜测产生的“登萨”——祖母之祖管理。非敬祭之日,不得入内。肇兴这个地方,每逢上月初,合寨举行敬祭活动,届时,“登萨”将特制盛服置于坛前,每户一男一女,携带茶(酒)肉、菜肴、香纸、蜡烛前往祭祀,祭毕,即于“神坛”周围合席共餐,同时鸣锣或吹芦笙,“哆耶”歌颂此神的人才品德,敬祝她千古流芳,保佑村民,与民同在等。若遇抵御外敌以及集会活动,也要先集中于坛前喝祖母之茶,求其庇护,才能行动。这是智团鼓楼,这座鼓楼有9层,高14.8米,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这座鼓楼与前面那座有一些区别。什么区别呢?大家先看一看,想一想。

对啦!智团鼓楼的顶层为四方形,采用歇山式屋面,四面翼角高翘,层脊中央塑一宝葫芦,两端塑天鹅。那么其它四座鼓楼都是八角攒尖顶,上头塑一由大到小的葫芦宝顶,每座鼓楼各层屋檐角塑各种珍禽异兽,人物塑像,形象逼真、各具特色。封檐板上彩绘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好啦,我们接着往上走。我们现在行走的这条街,是一条公路街,往南,通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但在其中要经过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和著名的地坪花桥,地坪花桥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很值得去看一看。往右走,我们现在到了肇兴涉外旅馆,这是一幢具有侗族特色的3间3层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服务设施比较健全,接待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还有一支20余人的侗族艺术表演队,晚间专门为游客表演侗族风情歌舞、唱侗戏,如果有兴趣可以欣赏。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侗家人热情好客,象中国古话讲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5户村民办起了民居接待,很有家庭的温馨感,如果需要,他们将欢迎大家去作客。这是村民田茂荣家的民居接待室,象这样的接待室,往下还有4家,他都以侗族家庭式的接待,让客人当一天侗家人,体味侗族家庭生活的情趣。这是礼团的鼓楼,13层,高23米。鼓楼对面的是戏楼,也叫戏台。是当地村民演出侗戏、演唱侗歌的舞台。

讲到侗戏,我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侗戏是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区。是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文人吴文彩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始创的,具有独特浓厚的民族风格。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每个鼓楼前都有一块坪子。这是干什么的呢?这叫鼓楼坪,也叫歌坪,供踩堂歌用的。有鼓楼就必有戏台,必有歌坪,这是侗族建筑分布的一大特点,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公共设施功能区分布的心理构想。这是礼团花桥。侗族的桥梁以木桥居多,以长廊式的风雨桥最为出色,大都建于清末。肇兴寨这样的花桥共有5座。这种桥造型优美,桥身运载坚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同时又是供人们休息和迎送宾客的场所。我们往四处看,都是侗族的木楼。《黎平府志·风俗》载,侗族多建造上人下畜式木结构的双面屋顶“干栏”楼房,当地汉族称为“吊脚楼”。侗寨房屋布局,多依所傍的山势朝向,面向田坝或流水,巷道弯弯曲曲,宽窄不一,并根据地形由几户共同建连带状房屋。屋的前半部为开敞式宽阔的长廊,也叫敞廊,侗语叫“干栏”,是生活、接待宾客、纺织、刺绣的场所,后半部则是卧室与火炉房。侗家吊脚楼开间有一间、二间、三间,也有五间甚至十多间的连廊式串楼。不管间数多少,房屋两侧各配有“偏厦”以架楼梯之用。楼房一般为三层,底层关牲畜,二层为起居室,第三层存放农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侗家木楼最大的特点是呈倒金字塔,第二层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挑出60公分,以此类推,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状。据说,侗族这种造屋形式,是巢穴居住留下的遗风。过去侗族为了防止猛兽的袭击,防止地表潮湿对人体的侵害,在树上筑巢造屋,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吊脚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住二层改变为住底层,由前廊,生活厅堂、卧室和厨房组成。有少数人家还建起四合院,窗户宽大明亮,体现了侗族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我们所看到的挂在屋廊处的是侗布。那是妇女们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布。以经久耐用,柔软可身而久负盛名,侗家姑娘、后生漂亮的民族服饰,就是用这种布制成的。这块油光发亮的石头是用作什么用的呢?是侗家妇女们用来捶布用的,布织好了,初染一遍,为了使它纤维更紧密,质地更柔软,今后染色得更加亮丽,就需要反复地捶,真可谓千捶百练。

晚上,捶布声声,也是一种天成音乐。侗族是居住在水边的民族,而水边的民族是喜欢鱼的,与鱼结下不解之缘。大家看,村寨里鱼塘四布,塘里有一群大大小小的鲤鱼,这鱼不是用来吃的鱼,而是鱼种,因为,侗族社会中的传统农业是以水田种稻,严格说是以水田种禾为主,水田里除了种禾以外,就是养鱼,因此形成稻田养鱼这样一种独特农耕形式和稻作文化特征。稻田养鱼分为秧田育鱼苗、稻田养大鱼,水塘存鱼种三个阶段。所以塘里的鱼是鱼种,不能吃,只能供我们观赏。我想问问大家,鱼塘中间那个四四方方的土木台是用来干什么的?还有外面围着的一圈栅栏是用来干什么的?让我告诉大家,这叫鱼窝,是鱼群逃避天敌、防御严寒的地方,比如水塘经常放鸭子,鸭子是叼鱼的,当鸭子进水塘时,鱼就逃进窝去躲起来,鸭子被栅栏挡住,等鸭子走了,鱼又无忧无虑地出来觅食,聪明的侗家人在鱼窝上面培上土,种些常用的葱蒜、丝瓜等等,既美观又实用,真是一打墙几方便。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仁团花桥,紧接着是仁团鼓楼和戏台,和我们已看到鼓楼花桥和戏台一样,具有同样的建筑特点和功能,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座鼓楼还有一个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叫“抬官人”,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清正廉洁又乐善好施的“天官”,经常下到各个侗寨去访贫问苦,与侗家结下深厚友谊,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天官,每年过年时开展抬官人活动。请大家穿过侗家吊脚木楼下面,去义团鼓楼看一看。这是义团鼓楼,有11层,高15.8米。鼓楼后面有鼓楼坪和戏台,前面紧接是义团花桥。这座鼓楼所处位置在肇兴寨中部,所以到这里休息娱乐的人特别多,你看这花桥上的木柱木板,都坐起了凹槽,不是年长月久,能磨成这样光亮吗?接着,我们去走一走侗乡的石板路,观赏一下河边住房的景致。侗乡为什么有石板路呢?有这样的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很早很早以前侗家不会唱歌,就是刚才我说过的,有一个名叫四也的青年想上天去为民取歌,可是他一个人修筑上天之路难,四方八路的村民们知道后,一人献一块青布,搭成了一条通天大路,四也上天采歌,传遍了侗乡。你看,这一块块青石,一条条由青石铺成的道路,不正是当年的青布变成的吗?侗族群众向来有修路架桥、热心公益事业的良好风尚,人们为了解决坡高路窄、逢雨难行的困难,村寨的道路大都铺上青石板,石板路是本地工匠就地取材,开山取石建成石块,全寨人投工投劳共同铺就的。象这样的石板路,侗乡到处可见。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铺路架桥的功德,在路的尽头或桥头立有石碑,碑上刻有建造人的姓名,建造时间和捐款人姓名、捐款数额等,让那些热心公益事业、好行善事的人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各位朋友,肇兴侗寨参观完了。肇兴历史悠久,素有侗乡歌海之美称,同时肇兴又是集侗族食品之大成的地方,还是侗族民族工艺品较为丰富的地方之一。

我们到下榻的地方之后,可根据各自需要,欣赏侗乡歌舞,品尝侗乡风味食品,购买民族民间工艺品。总之,让大家到肇兴侗寨来,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还能给家人带去一片侗乡的祝福,带去你美好的记忆。谢谢大家!

贵州之美心得体会篇三

贵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壮观的山脉、深邃的溪流、多样的风光以及浓郁的文化。无论是风景还是文化,都非常值得一去。在我这次到贵州的旅游中,我有了很多心得体会。

第一段:风景优美

贵州的自然风景让人眼前一亮,云雾缭绕的山峰和清澈见底的水流构成了多种景观。我去了龙岩寨、黄果树瀑布、织金洞等著名景点。龙岩寨建在绝壁上,悬崖峭壁令人感到恓惶。而且这里除了有奇峰异石之外,还有壮丽的水景。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水流坠落石壁,形成壮观的景象。织金洞的宏伟规模及精美的天然景观令人惊叹不已。这些令人震撼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更加喜爱这片土地。

第二段:人文胜地

贵州的文化非常深厚,有黔剧、苗族歌舞、侗族火把节等琳琅满目的艺术表演。我去了移民镇,参加了一场苗族大庙会。庙会上,音乐和舞蹈将人们唤醒了。民间艺人们的表演非常精彩,苗族女子的舞蹈特别迷人。在苗族歌舞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贵州丰富的文化传统。除此之外,我还游览了贵阳市内,普宁寺、太阳百货等地方。普宁寺环境清幽,寺内有许多埋头苦修的僧人,太阳百货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店铺,令人大呼神奇。

第三段:美食胜地

贵州的风景和人文让人着迷,但贵州的美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贵州菜是贵州文化的象征,它不仅是贵州人的饮食文化,也是其厨艺艺术。我品尝了诸如酸汤鱼、酥饼、花溪牛肉等各种美食,每一道都让我难以抵挡。花溪牛肉铺就的格子状烤牛肉又香又鲜,酸汤鱼的独特口感令我一再回味。美食不仅令人享受味觉,更让我了解了贵州的文化,品尝到了当地的一些特色食物。

第四段:人民友善

在贵州,我遇到的每一位人都非常友好。无论是酒店的工作人员,还是当地的民众,都非常热情地招待我并为我解决问题。他们尽力让我感到温暖和舒适。当我询问方向时,他们会热情地告诉我如何前往景点。当我有其他问题时,他们也会帮我解决。这些美好的回忆让我感受到了贵州人民的友善,这是贵州之旅中的美丽经历。

第五段:总结

贵州的自然景色秀美、文化丰富、美食诱人、人民友善,这使我感到这是一片值得一去的土地。我对贵州的印象变得更加深刻,彼此之间有了微妙的情感纽带。贵州之行之后,我感受到了旅行的魅力,也让我知道旅行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这段旅行使我从新的角度看待了这个世界,让我更加热爱这个世界。我希望我能够有机会再次到访贵州并分享我的旅程。

贵州之美心得体会篇四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凉都--六盘水参观游览,我是你们此行的导游小王,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开启本次的怡人之旅--品味中国凉都六盘水,中国凉都六盘水导游词。

线辐射适中的特点,20xx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成为全国首个以气候资源命名的城市。它位于贵州西部,是乌蒙腹地连接川、滇、黔、桂接合部的城市,因而有四省立交之称。19℃的夏天,360的激情-完美地诠释了这里的凉爽与热情。这里是一个神奇壮美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充满活力色彩的城市,这里是一个有着多彩民族风韵的乐土。

都说我们六盘水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现在就由我小王带领大家走进我们的三线建设博物馆吧。1966年彭德怀在此担任总指挥指导三线建设,六盘水市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纪念三线建设取得的伟大成绩,我们便建设了国内唯一一个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三线建设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一批重要的历史文献、图片,并通过微缩场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这便留住了历史的记忆、弘扬了三线精神。

好啦!饱完了我们的眼福,接下来就让我小王带大家饱饱口福吧。出了博物馆我们刚好就可以沿着老城的街道,尽情的品尝色香味俱全的本地特色小吃--老城烙锅和水城羊肉粉。

饱了口福,接着就我们一起沿着时间的索道领略一下四季的六盘水吧!

春季的六盘水,无论是在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还是盘县火铺、野鸡坪,或是在号称贵州屋脊的韭菜坪等地,您都可以尽情观赏满山杜鹃的浩瀚,随处可见杜鹃映日、杜鹃花廊、杜鹃树王、林间草场、山间涌泉等迷人风景,繁似锦,艳如枫,蕊绽多娇别具容。血染千山情胜火,丹心点点照苍穹。

夏日的阳光照射着乌蒙铁塔,来到人民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主题雕塑乌蒙铁塔。塔身高29.006米,是按照贵州最高峰韭菜坪的高度缩小一百倍设计建成,象征着贵州之巅。塔身由黝黑的104块铸铁镶嵌而成,象征着钢城和煤海,在铁塔塔身四面,分别用真、草、隶、篆四体书法环刻着凉都赋,记载了凉都六盘水的发展和变迁,并成为六盘水市标志性的建筑物。浏览过历史的变迁,来体验一下湿地公园的清凉吧,明湖湿地公园是第八届贵州省旅发大会的主会场,也是贵州省第一个获得正式授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青山绿水间,一千多米的飘带彩虹桥摇曳于湖面之上,诠释着水舞钢城的设计理念,给人悠闲浪漫的感觉。

夏秋的凉爽与激情退去,冬季的快乐不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尽情的体验一下雪上运动。这里有贵州唯一的高山滑雪场,在全国200多个滑雪场中纬度最低,滑雪场总面积3万平方米,雪道长达500米,可同时接待600人,每年从年初降雪开放至3月9日左右,来此体验滑雪的旅客络绎不绝,隔着老远您就可以听到滑雪场内不断的欢声笑语。

在中国凉都六盘水,喀斯特地质文化、古人类文化、工业文化、六枝梭嘎的长角苗文化为代表的民族和民间文化相互辉映,古夜郎遗址、盘县大洞、丹霞山佛教、乌蒙大草原等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镶嵌在乌蒙大地,而中国凉都六盘水正盛满它的清凉,等待着我们共同的探索与发现,希望这次旅行给各位团友留下美好的回忆!

贵州之美心得体会篇五

“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加强大学生思维政治教学的一门新课程,是在贵州高校一切专业大专和本科开设的必修课,一般院校与成人院校相同,本科与大专相同,文科与理科相同。通过教学恳求学生掌握贵州省情的底子概念、底子理论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贵州的底子状况和打开规矩有比照明晰的知道,并能理论联络实习,解决实习中的疑问。为了协作讲堂教学,营建自立学习、协作学习的空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实习运用才干的培养,特制定本方案。

进一步加深对“贵州省情“课程知识的了解、掌握和运用,能够理论联络实习,学会运用远程教学的学习方法打开自立学习,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习生活中的实习疑问。

学生除了参加讲堂教学、网上学习、小组谈论等课程教学活动外,可由学校组织一次有关贵州省情的社会查询活动或举办一次省情实习讲座、观看实习性专题片,或联络学生往常对贵州省情实习状况的查询和了解进行一次实习疑问谈论等方法进行课程社会实习。(网上“往常作业册”最终有一次社会查询实习作业练习)。能有用加深对课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前进实习运用才干。

各校依据“贵州省情”课程教学方案时数组织讲堂教学和谈论外,恳求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媒体的教学本钱进行自立学习,打开网上谈论、进行社会查询、举办实习讲座或观看实习性教学片、进行社会实习谈论等,并写出查询陈述,作为往常查核效果的鉴定依据。

贵州之美心得体会篇六

贵州,这个位于中国西南的美丽省份,以其壮丽的山川和丰富多样的民族特色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到贵州旅行,并对这里的美景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验。在这次旅程中,我不仅欣赏到了贵州的自然风光,还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淳朴和热情,这些都让我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第二段:贵州之美带给我心灵的宁静和启示

当我第一次看到贵州的壮丽山川时,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阳朔山的奇特形状和层层叠叠的悬崖峭壁让我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之声。这些山峦、江河和瀑布形成的大自然画卷让我感受到了宁静与壮美的融合。在山间漫步时,我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静心体味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这种宁静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平衡,激励我更加热爱我的教育事业。

第三段: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给我教育工作带来的启迪

贵州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的民族特色非常丰富多样。我有幸参观了黔东南的一些少数民族村落,与当地的居民交流和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我被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感动到了。贵州的少数民族在民族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这些都是当地人民从小就接受的教育。通过了解他们的文化,我意识到了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文化背景,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并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第四段:贵州人民的淳朴和热情让我感受到温暖和友谊

在我与贵州人民的交流中,他们的淳朴和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在旅途中遇到的路人还是在学校中的同事,他们都表现出了对外地游客的关心和热情款待。与他们聊天和交流,我感受到了贵州人民对待客人的真诚和友好。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体验贵州人民的热情和友好,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真诚和友善的交流,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缔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第五段:感悟贵州之美并将之运用于教育的实践

贵州之美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旅程,它不仅带给我视觉震撼和精神启示,还让我从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教师是一份神圣而伟大的职业,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秉持着宽容、尊重和关爱的态度,以此来影响和塑造我们的学生。正如贵州的山川一样壮美,我们的教育事业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通过对贵州之美的体验和感悟,我会将这种宁静、尊重和关爱融入到我的教育实践中,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旅行,我对贵州之美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也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以及与学生、家长的真诚交流。贵州之美给予我的宁静和启示将一直伴随着我,影响着我的教育工作和个人成长。

贵州之美心得体会篇七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您做客“高原鹤乡,阳光威宁”,这里是贵州西部门户,这里是贵州屋脊;这里有一坐古老的城池,一片神奇的土地,一片未敢忘怀的的水域……今天很荣幸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如诗如画的威宁草海,在此呢,预祝各位游客朋友旅途愉快!

凤饮龙泉第一山,脱冠饯别两分难;

渔人闹市三江口,六桥烟柳遇神仙;

野马腾效青草地,铁锁孤舟一只船;

醉饮葡萄沽美酒,四水西流永不还。

这是前人对威宁县城及城郊八大景点的描写,又叫《威宁八景诗》。威宁立于飞凤山下,群山环抱,如一艘天然的航母停泊于草海边上;诗中未提及的是城西北,现草海火车站后面的“双霞洞”过去妙若仙境,相传明惠帝朱允文逊位,化名乐隐秀才在洞内隐居过,并有这样的对联留于洞门:洞云含雨润,山月弄晴辉。

草海位于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草海镇,离县城仅1公里、毕节市125公里,从世界上最大的天体花园——百里杜鹃,可延毕威高速或g326均可到达,上接云南昭通,下接凉都六盘水,内昆铁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

现在就让我们来见识一下草海吧!草海堪称鸟的天堂,草的海洋,是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和七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全国三大高原淡水湖之一。零二年,古巴国家旅游规划的世界旅游组织官员迈克先生考察草海曾感叹:在古巴我最终提炼是——生活需要加勒比海,在中国我的最终感悟是——生活更需要草海!

威宁草海,象一颗晶莹的蓝宝石,闪耀在祖国版图西南云贵高原上。它的常年水面27.5平方公里,有5个杭州西湖那么大。这里更是著名歌唱家郑绪兰《远方飞来的黑颈鹤》歌声里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跳舞的地方,也是人鸟和谐的胜地。草海,四面环山,浪静波恬,恰似镶嵌在在乌蒙群山之中的一颗明珠。草海,鸟的王国,中国第二大鸟海,海内有157种水鸟,水下众多水草,像一片片绿色的地毯铺垫水中。草海西鱼红虾肉鲜美,它的落日神奇而美丽。站在绿荫覆盖,苍翠秀丽的阳关山看草海,那是一种特殊的景致。阳关山它东与六桥烟柳堤遥遥相望,西与西凉山隔水并峙;海面辽阔,一望无际。近看海水淡黄,稍远蔚蓝,远处翠绿,再远有种水天相连之感。当太阳无私的把晚霞送给这片水域,整个湖面变得五彩缤纷的世界。

从县城进入草海,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草海码头和道路两旁艳丽的花海,沿着木板铺成的梯子向前延伸,我们可以进行两种游览选择,一种就是继续沿着弯弯曲曲的木梯往前漫步,早晨放眼望去,水雾袅绕,与远处连绵不断的乌蒙山相映衬,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其二就是选择撑一艘小舟,沿着两岸垂柳依依的渠道驶去,一路有看不完的风景、道不完的情思,令您感受真正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当您的小舟荡漾在水草相映的碧波中,倘若您身旁坐着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或爱人,请闭上您的双眼,倾听草丛中鸟儿嬉戏的水声、触摸船桨光滑的节痕、迎接微风拂面的洗礼,顿时可以除去您心中的烦恼、释放自己的心灵、减轻您的工作压力、进去心灵清幽之地、享受心旷神怡之感。

假若有一天你想要更好地体验威宁,我建议你先下草海,在到凤山,这里站得高看得远,可以把草海全览无余。这样便达到“意溢于海,情满于山”的智者境界。

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风情浓厚,有彝族彝年和火把节、回族开斋节、苗族苗年和六月六等。你若喜欢彝族文化,第二天你可以往东线走走,先到盐仓镇的彝族向天群墓考察,它酷似玛雅金字塔的祖摩乌曲(君王墓地)。接着大板底乡的彝族村寨看看,在海草花场,在彝家木屋,在裸戛彝村,你会听到钩魄销魂的曲谷(情歌)、如诉如注的阿勺(酒礼歌)、催人泪下的啃荷(丧歌);可以看到古老神秘的古彝戏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级》,广为流传的酒礼舞、铃铛舞,著名的《阿西里西》以及富有特色的彝族村寨和传统民族特色节日。

草海是个美丽神秘的地方,若想体验它是神奇,就得分季节来体验。春天,她会给你少女般的柔情;夏季,你能体会浓浓是生命力;秋季,她会告诉你何为朦胧的美;冬季,你会感受到她的苍凉与悲壮。

朋友们,今天我的讲解到此为止,接下来的时间交给您们,草海的美,需要用您智慧的眼光去探索、用您的相机去记录。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贵州之美心得体会篇八

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位于中国西南部,素有“黔山秀水、彩云之南”的美誉。近年来,贵州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赢得了世人的瞩目。我有幸来到贵州,亲自感受到了这里的发展之美。以下是我对贵州发展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贵州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贵州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贵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成为了贵州经济的重要支撑。这不仅推动了贵州的经济增长,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改善了生活质量。

其次,贵州的交通建设日益完善。体验贵州的交通设施,我对这里的建设者赞叹不已。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铁路网,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正在进行扩建,将进一步提升贵州在国内国际航空交通中的地位。此外,贵州还加强了山区与城市的交通联系,修建了许多连接山区的公路,方便了山区居民的出行。这些交通建设的完善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有助于促进贵州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三,贵州注重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作为中国的生态宝库之一,贵州一直致力于保护自然环境。贵州的大中型水库建设和水利工程,有效解决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与此同时,贵州还十分注重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将贵州的美景展现在世人面前。例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风景名胜,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贵州带来了经济收益,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欣赏自然风光的机会。

第四,教育和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贵州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了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贵州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不断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此外,贵州还积极推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了一批实验室、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为贵州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最后,我要谈谈贵州人民的热情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与当地人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贵州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乐观向上的心态。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人们都积极参与到各项建设中,为推动贵州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贵州发展的奇迹。

总之,贵州的发展之美,让我感到震撼和敬佩。经济快速发展、交通建设完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教育和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以及贵州人民的热情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都是贵州发展的重要方面。贵州已经从一个山区省份变成了现代化城市,并且在国内外都有着较高的声誉。我相信,在贵州的领导下,贵州的发展之美还将愈加绚丽多彩。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