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工业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论文大全(12篇)

时间:2023-12-16 作者:雁落霞

中等生可以从优秀生和困难生中学习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下面是一些中等生写总结的优秀样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等工业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论文大全(12篇)篇一

近年来,高考的改革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启动了高考的改革。此外,从目前已经公布的各地高考的改革方案来看,全国大部分省份也将于2017—2019年陆续启动高考的改革,文理不分科成为改革大趋势。其中,已经明确将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有:北京、湖南、海南、江西、山东、天津。在文理不分科的趋势下,地理学科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与地理环境联系密切,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还可以学到很多保护地理环境的方法,认识到对地理环境进行合理利用改造与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繁衍息息相关。这些知识可以说充满了趣味性。然而事实却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高中地理课枯燥乏味。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把兴趣培养作为基础手段,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还能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高中地理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1学生对地理缺乏兴趣的原因。

1.1缺乏重视。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般被用来形容知识渊博。从字面上理解,对天文和地理知识有比较深入了解的人就该算是有学之士了。其实,抛开知识的深度、精度问题暂且不谈,仅仅从高中地理所涉及知识的广度来看,地理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了。然而,这样一个有深度、有精度、有内容的学科,多年来却始终处于不太被重视,甚至是被忽视的尴尬地位。对于理科生来说,在高考的压力下,几乎所有精力都被用于高考科目,学习地理只是为了应付会考,在地理课上复习高考科目的情况并不少见。而对于文科地理教学来说,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很多人认为既然是文科,记记背背就能出成绩,完全忽略了在地理学科中有很多理解性内容这一现实。在未加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死记硬背,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很难出成绩。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对地理逐渐产生了恐惧情绪,更加不用说学习的乐趣了。而且为了达到短期的应试效果,地理课堂课内“满堂灌”,课后“题海战”,极大地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知性。

1.2学习困难。

目前高中使用的几个版本的地理教材都做到了图文并茂,内容编写上也比较注重趣味性,但仍然有很多学生反映“地理比较难学”。究竟难在哪里?地理学科具有时空广大性、组成复杂性、区域差异性、多要素综合性、人地相关性等特征。宏观广大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学生难以成功地感知、理解和记忆。此外,从目前应用的地理教材和教学大纲来看,高中地理普遍使用的是先自然、后人文,从宇宙、太阳系,到地球,再到人地关系的“由大到小”的框架体系。学生开始学习时,首先接触到的是宇宙和地球的部分,其中地球自转、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知识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感知能力,可以说是整个高中地理最难的部分。因为开始学习就碰到巨大的困难,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极大的打击,进而影响到今后的地理学习,从而使地理成为了一门比较难教、难学的课程。

2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

2.1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也可以称为引言,一般被用作一节课的导语。虽然课堂导入的内容不是课的正文,但其对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宜的课堂导入内容和导入形式不仅可以先声夺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通过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1.1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课堂导入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由复习旧课逐渐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方法对知识间的衔接非常有利。例如,在学习“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授课开始之前先针对此前刚刚学过的“海水运动”的内容进行提问: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会影响气温和降水吗?这样在旧知识到新内容的过渡显得十分自然。

2.1.2设问导入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并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设问,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例如,在学习“天气系统”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用首先由当地天气入手,通过简单的提问,比如:已经连续下了一周的雨了,同学们感觉如何?这样的天气对你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以此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关注天气上来。

2.1.3预习导入法。

在每节课结束之前,教师可针对下节课将要涉及的内容,设计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下节课上课时,首先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对下节课所学内容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接受起来容易一些,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1.4时事导入法。

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者国内外的新闻事件也可以作为课堂导入话题。例如,某一年在学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时,我国青藏铁路正式全线贯通,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由此话题导入,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更加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2.1.5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正式开始讲课之前,先利用图片和资料很多,直观、生动地将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水循环”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各种水体的图片:有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也有身边的涓涓溪流。由视觉刺激引出授课内容,学生兴趣会更强。

2.2课堂活动。

高中地理知识量比较庞大,且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繁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为了透彻地讲解某些规律、现象,就会无意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就是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教师指导学生去背、去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可以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课堂新鲜有趣,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合适的课堂活动就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可以尝试由学生来当一次老师。具体操作方法为:课前1周,教师设计6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将全班学生分为6组,各组通过抽签选择一个问题。要求在这一周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资料,认真准备,最后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讲解该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收集资料和讲课准备的过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合作、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然,课堂活动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灵活掌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课堂活动方式,切记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将无法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3现代教学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工具逐渐走入更多的课堂。多媒体课件是一种可以同时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的教学工具,交互便利、直观形象、音乐优美、动感丰富、感染力强等是其显著优点。对于地理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更加显而易见。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优化教学效果,又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地球的运动”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中学地理一个最大的难点。在对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工具,把地球的公转、自转、黄赤交角、晨昏线等内容用动画形式展现出来,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因此,板图、板画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课堂上,授课时间有限,教师通常很难快速、准确地将复杂多样的板图、板画充分地展示出来。使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以“地球的运动”为例,因为这一节课程的内容非常抽象,如果单从文字上看,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困难。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动画演示等,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看到地球运动的变化过程,从而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更具体化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其中含义。

2.4思维方式的转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再详细的讲解也不如教会学生自己思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引导学生建立地理思维。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地理学习来说,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对学生的想象力加以培养,鼓励学生对课本上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

(2)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先前学到的有限的地理知识,调动出以往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对地理事物的规律性做出判断。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直觉能力的培养,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有助于启发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对于一些要求学生必须牢牢记住的知识点,如地球公转的问题、黄赤交角的问题以及时差问题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后往前推导,这样就很容易茅塞顿开,对复杂繁琐问题能够彻底搞懂。

3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考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的情况下,地理教学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把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核心工作来做,并贯穿始终。通过适宜的课堂导入和课堂活动,配合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2]张立祖.现代教学媒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3]范敦泉.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成功:教育,2008(5):82.

[4]曹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与评价,2012(8):29,31.

[5]邓长珍.浅谈高中地理兴趣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

中等工业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论文大全(12篇)篇二

兴趣是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对事物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与选择,是产生强烈动机与积极行为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只有激发与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学生才能真正爱上体育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才能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才能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发挥体育学科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情感的学科功效。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学科兴趣这是广大体育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现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教师所任教学科的态度。可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学科兴趣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对教师不喜爱、不信任,这种消极的情感会直接地反映到体育学科的学习中来。相反学生尊重、喜爱、信任某位教师,自然也会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学科的学习上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现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单纯的师徒关系,而是一种互动与合作的平等关系。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与教师之间也是平等的。第一,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的平等。要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学习主体,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动的主人,他们不附属于任何人,是与成人有着平等权的学习主体。教师要真诚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训练活动中来。第二,公平对待,学生之间的平等。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身体差异,在完在某一动作时难免会出出差别,此时我们不能忽视学生间的差异,一刀切,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身体差异,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需求与爱好。第三,融入情感。教育教学并不是机械而冰冷的,而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互动。教师要充分调动自身积极的情感因素,讲究语言,善于运用肢体语言,使整个教学更富有情感,这样更能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沟通,教学上取得共振,才能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重要优势。将其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更加切合小学生喜爱新鲜有趣事物的心理特点与以具体形象为主的的思维特点,更能突出体育学科的动态性与活动性,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小学体育教学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教学局面,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情境化现代信息技术不再是枯燥而机械地讲述理论知识,而是可以将这些动作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加利于教师采用边讲解理论边演示动作,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动作情境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在理论与动作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这使得教学氛围更活跃,整个教学洋溢着快乐的气息,更能激起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活动的激情与动力。

(二)内容更丰富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照本宣科,即使教师有心来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但受时空限制而不能完成,学生对这种封闭而枯燥的学习容易心生厌倦,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教材的限制,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更开放。如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历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的瞬间,播放正在举行的各类运动会盛况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内就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体育内容,了解更多信息,这样更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学生对体育学科更大的学习热情。

三、开展丰富的体育训练活动。

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需要在丰富的训练活动中得到不断提高与掌握。但单一重复的训练活动,学生容易滋生厌倦心理,而无法达到快乐参与、深入掌握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训练活动,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相关技能。

(一)竞技运动。

小学生争强好胜,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为此我们可以变单纯的训练为富有竞争的比赛项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从而使学生展开积极的竞争,在竞争中享受角逐的乐趣,这不失为激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如跳远训练时进行看谁跳得最远,获胜者颁发奖状。一个学期下来许多学生都拿到了奖状,跳得最远、跑得最快、动作最优美等。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荣誉感,进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与热情。

(二)游戏活动小学生活泼发动,游戏是他们最为喜爱的活动。

将游戏与体育结合起来,设计丰富的体育游戏活动,将运动性与趣味性结合在一起,更能突出体育学科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寓教于乐,在玩中学、玩中乐。如队形的训练,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听口令来变换队形,枯燥无味,学生参与热情不高,训练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采用游戏活动,来让学生一起做游戏,学生立马沸腾起来,踊跃参与,积极配合,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而且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可以真正享受活动的乐趣,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中等工业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论文大全(12篇)篇三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体育教学;锻炼习惯;学生。

一、教育者的有效定位。

体育教学要达到教育效果,必须要让我们的体育课程真正有效。体育教学能否达到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客观的标准判断,另一方面也和老师的教学价值观和目标相关。老师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教学效果就不同。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但学生的真实想法老师却完全不清楚。新课程对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规定:学校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身心健康目标以及心理健康目标。我们的体育教学必须要让这几个目标都有充分的发展。体育教学要实现有效性,就必须制定一个合适的体系,教学目标明确而且让学生爱学。体育教学要真正有效,首先要解决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能得到提升,习惯得到培养。教育的所有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这样就要求我们的体育老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体育教育的效益主要体现为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满足个人、家庭与社会的需求。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益,必须进行改革。贯彻落实好新课程标准,就必须要让体育老师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让学生自我反思。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真正有效、高效。

二、教学目标要坚持“长效”

我们的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学效果的时断时续,经常会在一段时间内有效,而且还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学生的'各种运动习惯都能很好地保持。但可能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恢复原样。有些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缺少链接,这就涉及到“长效”问题。顾名思义,“长效”是指“可长时间内发挥效力”。教学中的“长效”应是指我们的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得到“内化”,真正使学生形成动力,养成品格。学生需要在体育学习中做到自我反思、自我感悟、自我升华,知识的梳理、现象的总结、规律的把握等都是学生自己需要做的事,我们的老师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我们以往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都是比较重视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特别是运动和锻炼习惯的重视不够,甚至有的老师根本就不在乎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而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才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几个因素,如果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难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如果学生对个人的身体状况有足够的重视,并且坚持一定的运动锻炼,他们会更积极地参加运动锻炼。例如,现在有不少体型偏胖的孩子,不爱运动,当老师跟他们谈到跑步,甚至只是散步,他们都会反对和排斥,又何谈运动能力、运动素质,更不用谈耐心教育和团队配合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喜欢投篮和玩一些小游戏,老师可以把篮球教学和捉迷藏等小游戏结合起来,孩子们一旦玩起来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这时候,老师再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设计,分别进行投篮、运球及传球的训练,这样孩子们不自觉地进行了有效的锻炼,也培养了自己的运动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就不会差。因此,体育老师必须转变观念,让学生在体育教学里边玩边学,主动地培养锻炼习惯。

四、严格执行体育教学计划。

(一)科学的教学方法。

体育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体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体育方式,而且精心设计能提高孩子身体素质的运动。体育老师要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提高锻炼的效率,让学生在平时的运动中也能运用到这些方法。

(二)良好的锻炼习惯。

良好的锻炼习惯,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加强相关的训练。良好的运动习惯,是意志与毅力的结合,只有经过系统的、有规律的训练才能养成。教学计划要结合学生的年龄、体能、技能、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等具体的情况,然后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坚持不懈,反复训练。体育教师应该经常督促检查学生,鼓励学生不灰心,不急躁,不盲目,并且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习惯主要都是后天养成的,需要外在力量的干预。体育老师应该从小处着手,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培养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中等工业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论文大全(12篇)篇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学生的兴趣。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否得到关注呢?由于以前体育课程过于强调课程与教学价值取向的社会性、工具性和功利性,因此对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不够,甚至遭到排斥。现在的课程改革要求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然而,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各不相同的,任何一间学校,条件再好,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岁有学生的各自不同的运动兴趣和需要,应该说,现在的班级教学制度,一个班级的学生,身心发展应该是相似的,运动兴趣相对集中在某一些运动项目上,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当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但还是有少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无法解决,是不是少数要服从多数呢?恐怕不行!因为我们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但不是要我们去迎合、迁就学生已有的兴趣,而是要激发、培养、引导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努力:

许多同学不是因为对运动本身的反感,而是来自于心理障碍,来自心理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教师应细心捕捉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使其产生积极体验,从而更加关心体育活动。对于女生怕苦怕累的现象,应强调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相结合,对某些体育手段需要学生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这些手段往往是很单调、很乏味的,然而却是有效的,这需要学生的刻苦锻炼才能有效。学生的兴趣也是各不相同。同一内容,有的学生感兴趣,而有的学生却不感兴趣。所以,我认为在强调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同时,也应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呆板引起的学生厌学问题,是与长期以来规范的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分不开的。多年来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惯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学应在贯彻课程标准内容的前提下,变着花样满足学生的需求,注意教材内容安排新颖,教学手段多变,多安排学生活动、游戏或娱乐,以此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学生最怕的中长跑项目时,教师可以将定长度变为定时间,还可以设计追逐跑、接力跑、交替跑等各种游戏。

1、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的各种不正确的看法,使体育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在目前,中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从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至于许多学生产生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可以了,从而使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转变教学观念。

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由于过分主张“以课本为中心”把以练习为主的体育课变成了以讲为主、以教为主,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同学们自由练习的机会少了;“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使学生们在体育课上学到的许多东西,走向社会后无用武之地。另外,在组织上,过分强调集中化、统一化、纪律化,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注入式,“一刀切”的形式,这些弊端的存在,不仅使体育教学越来越失去它应有的生机,甚至使不少的青少年产生了厌学体育的思想,更为严重的是它阻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统得过死、管得太严,使整个课堂气氛太过于严肃,这就不利于学生发展和个人技术的发挥。实施素质教育应当把教学气氛调节得宽松和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和主体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充分相信学生,要敢于把权放给学生,自己也由过去的“主演”变为“主导”,这样学生就由过去的被动变为现在的主动,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3、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体育课也是如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呢?这就要靠教师主动改变以往那种呆板、机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语言风趣而含蓄,形象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也可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这样也能提高学生兴趣。另外,也可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多采用竞赛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例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办法,学生就没有什么兴趣了。但如果在跑的时候组织他们组与组的比赛,课堂就出现你追我赶,争当第一的场面。在中长跑教学中,也可采用变换成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分组对抗赛等。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中,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较强的吸引力。

4、对学生区别对待。

5、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改变学生厌学体育的重要手段。从目前来看各校对课外活动的重视还不够,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引导,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也导致了厌学体育倾向的产生。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戒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方面。首先,学校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配备有体育专长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次是进行课外体育辅导,主要是针对那些体育成绩差,身体素质不好,运动技能没有掌握好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为他们选择适合于自己锻炼的运动项目,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三是学校组建体育代表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主要手段。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根据年龄和运动项目,组建各个专项体育训练队,由体育教师任各集训队的教练,逐步形成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

6、加强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

使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习,增进身心健康,既是保证自己精力充沛地完成当前学业的需要,更是未来学习,就业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引导学生把满足当前运动兴趣需要和实现未来终身体育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引导是我们教育的职责,也是我们体育老师的职责,是体育课程区别于大众健身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体育兴趣,启发学生积极练习一些没有兴趣的教材。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足球和竞赛的兴趣,先让他们进行足球比赛,从中抓住他们由于不能控制球而失掉很多进攻和防守的机会感到苦恼时,再讲明学习基本技术的必要性,进行正确示范,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这个教材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在此条件下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进组织教法,并同课外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对体育有兴趣、爱好,养成经常的自觉的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主体作用,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体育改革深入开展,并形成良性循环。体育教师应首先树立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要求和促使学生树立自觉从事体育锻炼习惯的观念。

参考文献:

1、邓友伟:《浅谈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

2、赖天德:《学生的运动兴趣重在激发、培养和引导》。

3、《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7―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5月第1版。

中等工业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论文大全(12篇)篇五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我在教学中对进行创新教育作了一些探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活动,在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自然、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允许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异议,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敢想、敢问、敢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激起求知欲,展开积极思维,去“发现”新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常见的盐”时,首先让学生判断一些物质所属种类,在物质中我设计了纯碱,从名字上看是碱,那么它是不是碱呢?这个问题把学生带入新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感到诧异,为什么叫碱不是碱呢?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回忆碱和盐的定义,结合纯碱的结构特点分析,学生积极思维、讨论很快掌握了新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重“探索”、重“过程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重“探索”,重“过程教学”,设计探索性的实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好方法。例如:我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把教材中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先演示课本上的两个实验,再做一个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开放的锥形瓶中反应的实验,结果与前面的结论不符。学生很迷惑,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学生很快得出是由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进一步启发学生,怎样改进此装置使它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学生讨论得出:加一个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上套一个小气球,锥形瓶内稀盐酸单独用小试管盛装。再由学生演示,当两者反应后气球鼓起质量不变,学生非常兴奋,以探究的形式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学生动手“做科学”,使他们亲自体验探索自然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实施创新评价,激励创新精神。

在实施创新教育中,我觉得一个正确的、创新的`评价方式,可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无论“优秀生”,还是“学困生”。我们都要积极、正确地评价他们的创新活动,对他们的创新加以肯定、表扬、鼓励,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爱创新、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面临的实际课题。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尝试,有待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中等工业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论文大全(12篇)篇六

摘要:体育教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增强体质,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怎样搞好中学生的体育教学呢?笔者认为一定要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入手,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来进行学生兴趣的开发。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爱好;增强体质。

体育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学不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健康的体魄不但对其学习与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还对其以后的工作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长远的意义。但是现在高中体育的工作质量却并不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方面来看,进入高中以后,没有了初中体育考试的压力,从心理上对体育课程产生松懈;从教师身上来看,高中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在教学方法方面没有积极的探究,不能够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从而导致体育教学的效果低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体育教学的经验与总结,认为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就需要体育教师改进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实现各种体育教学的目标。对此,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意义重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指的就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而产生的浓厚兴趣。如果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无兴趣,而对活动的结果和事物的其他方面感到需要,就是间接兴趣。这两种兴趣对于培养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和训练都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习体育,加强体育训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体育课缺乏热情,没有兴趣,那么必然会对其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笔者在教授体育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兴趣高涨或低落的情况。当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感兴趣时,他们就会特别认真地听教师的讲解,极其仔细地观察教师所做的'示范动作。当进行自由练习的时候,学生也会克服一些练习中的困难,认真而仔细地练习教师教授的技能,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好。但是,如果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没有兴趣,上课时就会表现得漫不经心,东张西望,注意力不会集中到教师的身上,当做个人练习时,他们就会出现草草了事,随便应付一下的情况,这样不但教学效果达不到,还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突发事故。所以,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培养其喜爱体育的好习惯。这样,他们就会目标明确地开展艰苦的训练,克服种种险阻,最终取得竞赛的成功,既保证了身体健康,又提高了其运动水平,一举两得。

二、中学体育教师要掌握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兴趣和爱好的方法1.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中学体育教师要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探究能力和操作等学习意愿。在中学体育课的教学中,教材的内容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特点,如果内容过浅,就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没有注意力也就很难产生强烈的兴趣。如果教材所设置的内容过难,学生听也听不懂,学也学不会,那么他的活动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对体育课没有兴趣,也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合适。当然,教学内容也要玩一些符合学生某个年龄段的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玩儿中学,学中玩儿,从而将单调的体育教学转变成快乐教学。笔者做过一些实验:当学生上篮球课时,男生对此项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其他项目,也超过女生一大截。而篮球这项运动也能发挥出男孩子活泼、好动、协调、弹跳和力量等各项身体潜能,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女生则对一些柔韧性活动比较感兴趣,如跳绳、扔沙袋等。

2.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安排合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确定后,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了,一定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能力为前提。中学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等。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教学环节。只有教师精心准备了,整个教学过程才会高潮频出,生动鲜活,节奏明快,效果良好,也有利于激发并鼓励孩子,让其从头到尾都跟着你的思路走。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层层深入的,由易到难的。学生在一个班级上体育课,同一个班级里面,身体强壮的和接授能力快的就可以相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于一些体质较好或接受能力较差的,教师一定要分组进行教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分组的公平公正性,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从排斥上体育课到上体育课,再到爱上体育课。每一节课的课前热身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肌肉的拉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3.中学体育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在中学体育课的训练中,体育教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如果体育教师的讲解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幽默,那学生一定喜欢听,再加上教师规范准确、优美流畅的动作示范,一定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很快掌握动作要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在做练习时讲解啰里啰嗦,含糊不清,所谓的示范动作不协调、不准确,没准儿还会失误一两次,这肯定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锐减,没有学习的热情,更谈不上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苦练示范动作,每一次课的练习要有充分的研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讲授新课。

综上所述,中学生正于身体和心理的生长发育时期,体育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热爱体育课,增强体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中等工业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论文大全(12篇)篇七

体育的基本技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许多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偷懒,这是因为练习比较乏味无趣。把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不仅让体育课变得有趣,还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练习基本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训练的质量,强化动作技能。如在练习篮球的基本技能时,融入一些竞赛游戏“:小组运球比赛“”一人运两球“”投篮晋级”等,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还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体育教师在田径的课程中,可分别设置一些圆形、弧形的跑道,让学生能够掌握田径的基本技能与弯道跑技能。把体育游戏融入到体育的教学过程中,给体育的教学添加了趣味,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体育的基本技能,并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2.选择体育游戏。

体育教师在选用体育游戏时,根据体育教学教材的内容,在游戏中要把体育教学的内容表现出来,并与体育教学目标达成一致。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变游戏方式,让游戏与体育教学的目标达到一致,注意体育教学是最主要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游戏具有实用性,让学生能够掌握体育教学的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如在散打的课程中,体育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做一些追赶游戏或是抓人游戏,这些内容与散打的教学教材并不一致,追赶游戏虽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却不具有实用性。因此,只有符合体育教学教材的内容,与体育教学目标一致的体育游戏才能够运用在体育课上。

3.总结体育游戏。

在结束体育游戏之后,教师要对这些体育游戏的结果作一个小结,分析各个小组在游戏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游戏中所运用的技能技术情况以及在游戏中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对于失败的小组就得分析原因,争取在下次取得胜利。

体育游戏注意事项体育游戏的运用所要注意的问题:

(2)体育游戏的运用要体现现在社会的发展,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

(3)让学生适当运动,要避免意外的发生,保障学生的安全;

(7)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性格特征来设置游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

三、结语。

总之,体育游戏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给体育课添加了乐趣。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训练中融入游戏,让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相符,这样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

中等工业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论文大全(12篇)篇八

摘要:技校生学习立体几何重点应放在培养综合能力,即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想象能力上。因为观察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作图是学好立体几何的保证,想象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

关键词:立体几何教学;能力培养。

技校立体几何课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立体几何课难教,学生不爱听,考试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有多种,如初中平面几何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好;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等等。如何上好立体几何课?笔者认为,针对技校生的特点,重点不要放在几何的运算技巧而应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即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想象能力上。使学生真正做到会看、会画、会想,逐步形成新的心理习惯,使思维上升到自觉的水平。会看主要是让学生排除干扰,形成习惯,掌握看立体图的规律;会画主要是掌握画立体图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形成心理适应能力,并善于构图;会想就是指会在三维空间想象,突出想的范围、想的方法和规律,善于把实物转化为几何模型,掌握立体几何的思维规律。

观察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

观察是发展数学表象思维的前提,而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感性形象,即人在思想中形成的事物的印象,例如在知觉金字塔、帐蓬、铅垂体的形象基础上,概括出来的一般的锥体的感觉就是表象。更具体地说,构成锥体的那些面、线在人脑的表征,就是一种数学表象。比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一谈到“二面角”就能唤起主体头脑中河流大坝或平缓的山坡;一讲到斜线、射影,就会想起家乡田野中的电线杆。学生的表象思维的形成有一个逐步产生、发展的自我建构空间概念的过程。从学习一开始,学生就会努力通过自身观察建构表象。随着学习的深入,通过对表象进行加工、调整、积累、补充、修改、提炼,最后真正建构起完整准确的表象,即通过原有的表象对新表象的同化、顺应,达到认知结构的平衡,取得良好的图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对现实事物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图形形成正确的表象,抓住图形的形成特征与几何结构、个别不同的各种表象,从而建立起学生自已的空间观念。对于技校学生而言,由于许多专业课要求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对零部件有直观的了解。所以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哪些是两个平行平面,它们具有哪些特点,说明为什么。学生通过对教室中墙面位置的观察看到:(1)两个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因为如果有一个公共点它们就相交。)(2)一个平面的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天花板上的任一条直线与地面平行,不然两个平面就有公共点了,就相交了。)(3)左右的墙与前面的墙相交,得到的两条交线是平行的。(在教师的启发下也很快得到证明。)(4)教室内能否找到两条异面或平行的直线?(天花板墙面交线及地面与墙面的交线,墙面与墙面的交线中能够寻找出空间两条异面、平行、垂直、相交的直线。)(5)通过书本显示二面角的特点。

当然,除了借助周围实物来进行观察引导,还可以通过制作模型进行观察、分析,然后抽象概括出准确的概念。比如在三垂线教学中,做一个简单的模型,将一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平面内,而另一条直角边移动成平面的斜线,让学生观察模型,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垂线定理。直观教具的使用,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授课中,由于班内学生人数多,用直观教具很难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模型的整体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立体几何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观察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观察是作图、类比、想象的基础,通过观察实物、模型能加强对空间图形的直观了解,对作图、演算极为有益。但要注意的是,观察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明存在相应概念的原委以及它的基本形状,重要的是借此分析、概括出准确的概念。比如黑板代表平面,但要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

作图是学好立体几何的保证。

掌握立体图形的作图方法,对后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如求体积和表面积、解析几何、微积分以及专业课制图的学习。技校生立体几何掌握不好的一个很大因素是空间图形不会做或作不准,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所占的`篇幅不大,主要介绍了水平放置的平面直观图画法,然而一旦叫学生真的去画三个平面相交图,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学生作图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画图特殊化。例如:两条异面直线画成如图1所示,直线与平面相交画成如图2所示。(2)画出图形不直观,虚线、实线画不清楚。特别是在画几个平面相交时。(3)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混淆,把空间图形画成平面图形。例如水平位置内的直角三角形、正三角形、圆都画成正面图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平面图形”影响太深,没有很好地区别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不同;观察不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针对此种现象,教师要多示范、多练习,在学习立体几何初期,在课堂上可做一定量的画图练习,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迅速掌握画图方法。在画比较复杂的直观图之前,应根据文字叙述或模型进行一定的空间想象,构想出一幅直观图来,先画个草图,以确定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再从图中判别各元素的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分清哪些是可见的轮廓线,哪些不可见;然后再动手正式画直观图。画图的顺序应是由前到后、由明到暗、先实后虚。为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制正多面体图形,在教科书上大多是正面与反面对称的图形,容易看懂,容易画出,不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画,先画正四面体、正六面体然后尝试画正十二面体。作图并不是单纯地将空间图形在平面上显示,有时需要结合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学生如果对这方面知识掌握不牢,遇到此类作图题时会感到“束手无策”,不知从哪着手,不会想也不会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在计算机上制作模型。这种做法可以加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内外练习的质量。立体几何的作图,着重于逻辑上的叙述,并不在于真实作图。教师在计算机上边讲解边作图,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画图能力,学生不会被课本上的所谓标准图所束缚。

值得注意的是,立体几何中的图形只能画出几何体的直观图,它虽有立体感,却不能完全真实地表现相应的几何体,所以不能像平面几何中的图形那样给人以有效的直观启发,借助图形去探索解(证)题就比较困难。学生不能从直观图直接看出有关相等线段与等角,往往习惯于从图形中“直观地”看到某些线段或角的“不等”而拒绝承认它们相等的事实。为此,要结合观察实物模型来识别、分析立体图形中各种元素。

想象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

空间想象能力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思考的能力。要正确地把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反映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并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理解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的特征。学习立体几何想象与思考是不可缺少的,当我们观察周围空间形象时,自然会去类比、想象这些空间现象有什么特征、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例如,我们通过观察教室中线、面各种位置关系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1)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没有公共点就是平行,而平行就没有公共点。这两句话对吗?为什么?这里突出直线与直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才平行,而异面直线没有公共点,但不在同一平面内。(2)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有一个公共点就相交,相交就有一个公共点。这两句话对吗?为什么?这里突出平面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就相交,且相交于过这点的一条直线,并指出公共点、公共直线的双重性,以及交点交线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3)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有两个公共点?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这时两条直线重合,直线在平面内,平面与平面就相交于过两点的定直线。(4)如果平面与平面有三个公共点时位置关系如何?这里突出相交与重合两种情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的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引出联想问题。

另外,立体几何许多问题可以归结为平面问题来解决。对于角的概念,我们要弄清平面上的角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在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它们都可以转为平面上的角来计算。对于“二面角”的定义,为什么这样定义?如何作“二面角”?这些都需要学生去思考和想象。

平面几何的许多结论也可类推到空间去。从平面几何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类推出空间两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再类推出空间两平面的相互关系。又从平行四边形类推平行六面体,从多边形类推出多面体,从圆类推出球,等等。要学好立体几何,上述种种问题和思路都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索和想象,才能领会它的真谛。

“看、画、想”是培养学生动眼、动手、动脑的能力,但却不是孤立的,而是同一过程的共同行为。只有观察透了,才能对作图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空间图形,才能正确分析、思考、想象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演绎和计算各种空间度量。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技校生而言,提高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

中等工业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论文大全(12篇)篇九

内容提要:新课标后的体育教学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动机p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上好体育课的最佳动力。兴趣教学是体育学科的着眼点,实施兴趣教学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p主动性,可以排除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抵触心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事或某物索然无味,就很难深刻,甚至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新课标后提出“健康第一”的思想,在教学上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理解课堂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更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作者运用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实际重点讲述了新课改后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所要做好的必要工作。并阐述了培养兴趣的必要性。

研究成果与分析: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必需要全面的了解学生。

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体育新课标后对教师上课的评价体系有了不同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上好一堂体育课必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要了解所教此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认知心理、学习态度、接受能力、参与的主体性、环境影响;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只有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因势利导,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于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求知欲望很强烈,对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同时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层次不齐,对一些枯燥的单纯的活动和练习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对事物认识先表后里的这些特点,所在上课中多运用游戏或情境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观看各种体育图片、甚至让多媒体介入到体育教学中来。这样就可以直观、形象的把体育运动摆在学生们面前,让他们进行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课堂兴趣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新颖有创意。

新异事物对每个人都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并对其进行探究。新奇刺激是引起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方法,而获取新知识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平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以下方法:我听了一节以抗洪抢险为教学情景的一堂课,模拟解放军抗洪抢险的情境,教学中以游戏、比赛的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的练习中发展身体素质,培养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从中让他们体验做一名军人所具备的良好身体素质和保卫家园的品质。因为教学设计新颖,所以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把自己融入了教学情景当中,产生了使命感,平时苦燥的快速跑、单脚跳、双脚跳等素质练习做的非常投入。此节课不论在身体锻炼还是德育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体育实践活动时间充分参与体育练习的过程。如:在选修课中教师教完一套韵律操让学生们自主选择伙伴自己编操,学生热情很高并争先恐后的表演,来展示自己自创动作的能力。轮滑时教师教会简单动作,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运动动作形式,提高运动水平达到自己创新动作和技能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就是通过兴趣培养促进创新能力的典型。

3.培养学生兴趣必需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3.1“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重点放在学生的学法的指导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能力意识,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每一节课,精讲、善导、激趣、引思。讲在精处,导在学法,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可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主人。因材施教,坚持一法为主,多法结合。使课堂真正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例如:在一堂“定向运动”的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的设置方向标。学生在找方向标的过程中,通过动脑想象,而且加以实践、分别在学校的小公园,学校的健身路径、球馆、健身器材室、田径场等各个地方找到方向标。在寻找的过程中,不但他们的速度、力量、弹跳以及耐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自我成功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在寻找方向标的过程中,对于寻找路线和方法等方面,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体现,上课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具备新颖、有趣、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把学生当成了一个容器,总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什么,练什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首先要废除那种“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提倡多启发、多直观、多引导和讲、练、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鼓励学生辩论,有主见、有创新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己找路走。

3.2在教学中设计、尝试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程序,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过去在技术教学中把运动技术的传授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加之教学方法呆板,致使一些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遵守一个“从简到繁”的原则,实践表明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并不好。比如体操技巧教学从侧手翻到前滚翻,然后再按后滚翻――头手翻……顺序进行教学,从易到难,层次清楚,学生既能顺利的掌握一系列的动作,有领会体操技巧的学习过程,教学效果好。但在篮球教学中,如果也从徒手滑步――持球――传球……比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却效果不佳。造成两种不同效果,其原因在哪里呀?就是由于运动项目的特点的不同和由此产生的不同的教学规律所决定的。当教师把徒手滑步和徒手投篮来开始篮球教学时,学生虽然理性知道这是在学篮球,但手中无球、眼中无球、无对手、无同伴、无规则、无比赛、无胜负,实际上他们在感性上并没有在学习篮球,而且过细的教学步骤以一再地延缓着他们真正意义上的篮球学习,加之单元偏小,学时偏少,经常是还没打篮球比赛,学习就结束了。如此教学,学生只学会了一些单个动作,没有运用也没有实践,学习缺乏实效性,学生也体验不到篮球的乐趣,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也好不了。如果在这个教学中能大胆创新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在上课中既能合理的传授知识又能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差异,这样的教学课无疑就是成功的,也能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因此,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由平面到立体,静止变动态抽象具体化,所以教师要考虑学生想学什么?有什么困难?怎么样在做中学,练中悟,悟中感,感中乐。

3.3扩展学生合作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兴趣促进实践,实践中获得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启发,多直观,多实践。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多思多想,才能产生疑问。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也是勇于创新的过程,不仅能激发更大的兴趣,而且也体会到了成功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能力、个性等差异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讨论式、座谈式,游戏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每一个学生保持积极向上,活泼进取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倾向,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体操技巧课时,教授学生肩肘倒立时我根据学生情况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学习为核心,各组广泛交流,教师以指导等方式,优化课堂结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中,鼓励学生学会求知、合作、选择。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依靠互帮互助,利用共同资源相互交流、共同协作、支持帮助、扩展和丰富自己的新异信息,培养创新能力。在肩肘倒立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自制教具:通过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和牢固性的力学对比向学生展示肩肘倒立的要领。我还利用自制教具(人体模型)能够充分直观的教学,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评、他评手段和相互学习讨论进行学习。

3.4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尊重学生,要善于肯定学生。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3.5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一节课的导入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能否抓住人们的注意车吸引他们读下去非常重要。因此在课堂上导入这个环节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游戏方法来吸引学生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例如:在上篮球复习课时,准备活动可加入这个游戏――在一定范围内运用分组运球互相拍掉对方组员的球,且要让己方组员的球不被拍掉,最后运球多的组获胜。有了这个游戏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达到了准备活动的作用。为后续上课内容打好了基础。在上速度复习课时,在课中可运用打手接力折返跑的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速度耐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感。

3.6教学组织多样化。能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当前,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要走在时代的前头。特别是中小学多媒体教育普遍融于教学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教授选修课中的体育舞蹈、健美操、校园集体舞,甚至是室内理论课,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在调动学生的上课兴趣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场地、挂图教具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创新条件的机会。例如:在上“跳远”复习课时,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现场的挂图以及以前在理论课上看到的多媒体影像。让学生进行模仿挺身式和蹲距式跳远,并让学生们挺会哪一种姿势更能提高成绩。

结束语: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新课标后更需要体育教师更新念,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多渠道多层次的启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成为健康的人,为国家培养大量的健康复合型的人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7。

[2]季浏.《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7。

沈建华.中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调研体育学刊2003.2。

中等工业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论文大全(12篇)篇十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组织教法。

(1)让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行。我在导入课堂时。即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比如在活动场地采取的有多方位、或半圆形的、梯队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多样形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组合结伴练习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本次课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起先还担心学生不听指挥会使上课场面混乱成为多余的顾虑,结果发现同学们、练习的兴趣浓厚,减少了不少无效的老师教导时间。

(2)在教学过程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比如我在新授“篮球”课的基本动作时,我首先讲到现在篮球运动的魅力和它的流行,对于中职这一阶段的学生是很自负的,喜欢追求时尚和流行,那么篮球打的好坏将对他们有一定的'启发,会让他们认真的去完成老师所授课的内容。接着我便提出问题,如运球的手形,运球的姿势,运球的快慢等等问题,这时学生便围绕着教师的问题便会做出解答或再提出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再用重问与轻问相互交替的方法,来抓住重点、引出关键问题,使学生能分清主次;最后教师再运用自身的分解示范动作,老师和学生共同示范动作,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纵向连贯。通过这一环紧扣一环的提出问题与示范不仅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思维、公平竞争、彼此交流的活动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等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象;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组织学生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对于现在的学生好胜心理和好奇心理单一的练习是乏味的,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而扰乱课堂纪律。因此,在练习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来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在篮球运球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习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拔、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安排练习时也不可一成不变,也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在实践中掌握做会某一动作。因此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很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为学生提高体育成绩和体育知识是不可缺少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只是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服务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的气氛,要因地制宣的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如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前的准备部分的工作,根据不同的班级提出不同的要求:低段年级的学生应从明意开始,会用完整的话表达内容的要求、简易的做法等。中段年级学生应学会观图明意,并对老师所画的图形能理解,并能完成,这在篮球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的,特别是战略技术中进攻和防守,老师要用图形来表达,学生要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边读边议,逐步认识结论。高段年级学生要求按照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进行独立思考,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

(2)教给学生自觉练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的知识结构虽然相当复杂,但知识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类同或相同的成份。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的素质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差异性,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的练习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如引导学生尝试自练,来体会动作的难易点。启发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练习,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达到练习的效果。

3、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

(1)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离不开学生的认知规律,离不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将更透彻。尤其是当学生一次次地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奥妙时,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信心倍增,学习的主动性更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争取学生智力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寻根究底,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尽管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在概念上混淆不清,但这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这也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体现。比如我在教篮球的传球接球的技术动作时,学生问到,是不是球传出去就行了呢?这时学生中立即出现了一阵喧哗声。有的说是的,有的说不是的等,并且每位学生对自己所提问题都有一个较明确的观点。这正是我在教学中希望出现的情形,我运用示范动作对每位学生所提问题运用恰当点拔,精讲提示、正误对比等方法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到正规,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2)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要求等的活动机会。这些活动既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比如我在上跳高课时,学生中有很多的胆小的,怕自己过不了某一高度,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没面子,就不去跳,我就让跳的好的学生多跳,我在离他们有点距离的地方看,没想到这些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有的要低点,有的要高点,边说边完成动作,这样就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了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材的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比如篮球是在动作基础上要求团结协作的精神,跑步是在出成绩的同时培养自己永不气馁的品质。我们体育老师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去教学生如何做,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本次课中不仅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身心素质也得到提高。因此,培养出“健康”的学生是每一名老师的责任和义务。

中等工业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论文大全(12篇)篇十一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我们知道兴趣是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实际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本文试图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终身体育前言在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人们的社会竞争意识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越来越激烈,个人实力决定了人的生存质量的好坏,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评价转变、从“阶段性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新课标带来的教改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同行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加以参考和指正。1、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1.1指导思想的更新: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体系,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突出健康是唯一目标。1.2体育意识的更新: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体育意识:由职业型“教书匠”转变成事业型“教育家”、由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要了解学校体育不单纯是学生在校期间体力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了解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前提。1.3知识结构的更新。

[1][2][3][4][5]。

中等工业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的论文大全(12篇)篇十二

摘要:保持强烈的兴趣和热情,才能不断驱使小学生加入到体育知识学习以及体育游戏运动当中,有效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不断磨练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基于此情况,本文首先简单论述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立足于此深入分析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参与兴趣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体育教师的授课一些指导,促进小学体育的新课程改革进程,凸显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意志品格;。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体育运动充满了趣味性和游戏性,能够很快吸引小学生的运动兴趣,这也是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征。但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虽然强烈,却难以坚持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在体育课堂上常常只能够保持半节课的听课兴趣,导致教师讲解到的一些运动技巧很难被学生吸收,增加了学生在运动中受伤的隐患。因此,教师要将学生兴趣的培养作为第一要义。

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中,多以队列练习、热身活动以及跑步运动等较为简单的运动项目为主,在教学内容上具有枯燥性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每堂课上都会机械性的参与具有固定流程的体育训练,这种课程流程上的机械化特征,很大程度上压抑着小学阶段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很多体育教师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所以在课堂上几乎很少安排一些具有对抗性或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内容,虽然避免了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的概率,但同时也泯灭了体育运动的趣味性,使得很多小学生逐渐开始对体育课堂产生了腻烦情绪[1]。

其次,许多地区的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落后性,很少能够真正将学生摆放到课堂的主体地位,使得创设出来的教学活动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难以产生主动配合的情绪,又进一步限制了体育学科教学所想要传达给学生的快乐体育概念,使得体育运动开始成为了机械的练习过程。

2.1增强小学体育教学游戏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爱玩闹的阶段,整体上具有好动的特征,非常符合体育学科所看重的运动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让游戏走进体育教学课堂,有效提高体育锻炼的趣味性,使其能够和游戏娱乐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生们掌握篮球控球技能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分别持一个篮球,同时设置三个小组为一个友谊竞赛小组,竞赛的主要流程是每个小组的三名学生排列成等腰三角形的队列,分别保持10米和5米的距离。接着,每组学生需要在队列范围内互相传球,传到自己的时候需要标准的姿势快速在地上拍球十下,如果中间出现意外使球跑远,那么就要重新拍十下,率先完成在传球路线完成六次传球的小组即为获胜。如此一来,为了让小组率先完成任务,学生们会更跃跃欲试掌握篮球的控球、传球技能,有效达到了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的目的,能够改善以往机械式教学模式的弊端。

2.2考虑小学生运动能力实际。

小学阶段学生的运动能力尚处于稚嫩的阶段,而且每位学生的运动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注意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弱项以及优势项目,以此作为选择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例如,在让学生练习百米跑步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操场上跑两圈充分热身,同时考察学生的整体状态,以及个别运动能力稍弱同学的表现情况。在让学生练习百米跑步的时候,可以为运动能力不同的学生预设不同的学习目标,譬如身高腿长运动能力稍好一些的男同学,可以先尝试用最快的速度跑完整个百米;运动能力稍弱一些的男生跑完百米即为达标,同时在跑完两程百米赛跑之后要多练习五十米跑的运动技巧,逐渐锻炼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让女生利用身体的柔韧度,充分做好伸腰、压腿一类的热身舒展运动,以便充分将全身的肌肉活动开,女生能够尽最大努力跑完两程一百米即可算达标,降低不同运动能力学生完成任务的压力,以免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反感情绪[2]。

2.3培养小学生健全意志品格。

鼓励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有利于增强小学阶段学生的意志品质,改善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可能会出现的胆怯、动摇情绪,以此彰显体育学科的育人力量,辅助培养学生以健全一直品格为主的综合素质。例如,针对一些小学生在参与跳高运动时容易产生的紧张或者害怕情绪,教师要注意强化动作要领的讲解力度,通过言语暗示及鼓励的方式,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信心。同时,教师还要适当降低器械的.高度,价款跳高架的距离,挑选干净沙坑里的异物,还可以将跳高的横杠换成不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的橡皮筋等道具,降低学生参与器械运动的恐惧感,从而在大胆参与体育器械运动的过程中,有效磨练学生的意志品格,最终辐射带动小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

2.4创设具有趣味性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景也是小学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完成特定情境任务的时候,潜移默化掌握课堂所学的体育知识。例如,在教学生立定跳远运动技能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每个小组的学生预设“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在地面上用粉笔画出距离远近不同的方块圈,让学生尝试模仿兔子的跳法来进行练习,将每个方块圈中的教学道具收集好,最终率先达到终点的小组即为获胜,消除单纯练习立定跳远这一运动项目,容易让学生产生的厌倦情绪,促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新知识的快乐。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选出一位跳远技能较好的同学,尝试通过跳远的方式追上前面的同学,以此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最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游戏中所学的技能,逐渐练习立定跳远的标准姿势,以此提高学生的配合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将体育运动知识进行简化,并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次创设能够吸引小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的教学活动或体育运动比赛,以便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产生良好的授课效果,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推进,从而为小学阶段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余军.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好家长,2015(15).

相关范文推荐

    南京策划工作计划(通用22篇)

    通过分析市场和竞争对手,我们可以制定出更加有竞争力且能够实施的策划方案。这些策划书范文涵盖了不同行业和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我们的实习,在这周终于告

    高中团校工作计划(汇总18篇)

    随着工作计划书的实施,我们可以清晰地追踪和评估工作进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下面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中,您或许能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创新点和独特思路。20xx年,我

    导师帮带团工作计划(专业17篇)

    在编写工作计划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工作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提高我们的工作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果你对工作计划书的格式和内容还不太熟悉,可以先参考以下范文,了解一

    高中教育实习工作计划(实用15篇)

    在实习期间,制定一个合理的实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实习的内容和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习计划示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为大家实

    专家型教师工作计划(优秀12篇)

    教师工作计划不仅仅是一份文件,更是教师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需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灵活调整和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教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教学论文(优秀19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精彩的句子和词汇的使用方法。此处为小编推荐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现代中职生思想活跃,求新、求异、求变的意

    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论文(模板15篇)

    范文范本是通过展示优秀的写作范例,来指导我们如何进行文体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继续往下看,您将能够找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相信对您的写作能力提升会有所帮助。

    高职院工作计划(实用16篇)

    工作计划书能够帮助我们监控和评估工作进展,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式。这些工作计划书范文还包括了对各种风险和问题的预测和解决方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根据学校德育工

    阅读伴我成长比赛演讲稿(模板17篇)

    比赛可以为参与者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压力下展现出自己真正的实力和潜力。下面是一些比赛中的成功秘诀和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学习。大家好!其实,生活中的乐趣是无处不在的

    小学工作计划本(模板15篇)

    编写工作计划书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和任务,从而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一些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