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

时间:2023-11-07 作者:影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

1.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题材下的典型写作样本。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一

《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在附录2中,《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由原来的明确提出“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改为:要求“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愚以为重点有二:一在于强调“整本书阅读”经验积累;二在于强调“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构建。

“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语文其实是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的,包括理科。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和理解。理解概念、定理和定义,阅读明白题意,才能谈解题。语文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就像一座大厦的地基一样,地基稳了,才能稳固支撑起整座大厦。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积累各式各样的阅读经验,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是核心中的核心。我们谈的经验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策略。《西游记》精读与跳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诸如此类,皆属于阅读经验的积累。

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变化,是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长达十几页的“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部分,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整本书阅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例如,《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要求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一定要带着任务去阅读。

首先,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跳读正文,我们可以发现,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重点一: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重点二: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阅读纪实作品,要善于体会和辨别作者对于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为此,一要从事实中汲取营养,二要向作者“取经”,三要善于进行联系、比较、分析。

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胡适先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针对《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站在语文教学新的发展起点,过去和未来接替承续,机遇与挑战并存同行。面对《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只要我们保持学习定力,增强自身教学能力,一定可以“积硅步而至千里,汇细流始成江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二

在学习了体育新课标后,我对“课程理念”中的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深有感触。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以满足学生需求和爱好为基础,做好学、保障练、强化赛的学赛一体教学模式。基本运动、体能要贯穿始终,使我们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一两项专项运动技能,这样才能激发兴趣、体验魅力,最终养成习惯、自觉锻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6篇《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三

从史宁中教授的讲座中,比较系统地学习到了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些看似宏大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具体的实施。本次学习,清晰地看出了课程标准修订的方面,不论是学段的变化,还是体例变化、还是表述形式,都在进一步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要能通过教学,学生通过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四

和20xx年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并且细化了实施要求,原来的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缺少科学依据,新版课标中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读,让我们“有标可循,有标可依”。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不固守旧经验,积极主动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

新课标有了独立的前言部分,前言包含所有学科的共同要求。并且分离出了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20xx年版的课标这两部分在前言),新增了学业质量部分。在前言部分就发现了很多新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面临新挑战”,“与时俱进”,“核心素养”,“终身发展”,“减负提质”等等。

新课标关于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关于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同时新课标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希望:“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课标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上不断突出新意,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培养方向。

1、新课标明确了教材的作用和学校育人目标

新课标指出课程教材的作用:“xx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学校育人目标应做到“教育需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育人方向应“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了育人目标和方向,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新课标确立了课程目标和教师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

数学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并精心组织与有效实施。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无论是在课程理念部分还是课程实施部分,都突出了先要制订总体目标,再整体把握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进行落实,为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同时要发挥好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新课标多次提到老师要改进、创新、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数学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会主动思考与提问,学会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发现一般规律与数学模型。要求教师能够以大概念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认识数学的本质。教师教学时,强调了以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并开始侧重综合实践和传统文化中的数学。

对比读完新课标,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从考虑如何教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我用了2天的时间仔细阅读了新课标除附录的实例以外的内容,与20xx年版作了对比,发现20xx年版的有了很多改变,在写这篇内容时觉得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感受,这一篇只是写出了新课标的一些“新”,还有初中数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不同或具体要求没能写下来,我决定另写一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五

2022年4月,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面世。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学习语文新课标的热潮。因为每位老师都明白课程标准就好比是一部教育教学的“法典”,是所有从教者的纲领手册,在无形中规范指导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们只有积极深入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要求,这样才能更好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式,做一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语文教师。

近两周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聆听各位语文大咖的视频分析解读,到自我研读新课标内容。总有些课标呈现的关键词在脑海中浮现,让我充满教学的遐思与感触。时代是发展的,社会需求是转变的,科技是进步的,我们的教育,我们从事教育的人,也应该要顺应时代要求,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转变。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突显了育人导向,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把“立德树人”育人思想转化到语文教育教学的突出验证。这就要求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在注重强化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是要注重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教育。在平时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美好品质,健康人格的培养。要培养新时代跟党走,爱国家,爱人民的好少年,能够为国家培养实现百年梦想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我想,这也是时代发展对语文课程教学的总要求。身为一线老师,我们只有站稳课堂,树立“立德树人”根本教育育人思想,才能做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一名语文老师。

对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我想应该是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灵魂所在吧。而我则更对核心素养的文化自信深有感触,什么是文化自信?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文化自信?我们的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拥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应该是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传承与自豪,当然还应该具有自身的文化底蕴。文明的传承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根基,只有让我们的下一代认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他们才能内心有国家,内心有民族,才能拥有强烈的民族时代感,才能紧跟党走,听党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前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紧紧立足教材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化扩展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感知祖国不同时期文化的精神所在,培养学生对中华大文化的认知感知,构建新时代少年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同时还要培养他们阔达的包容思想,在语文课堂上多多扩展世界文化内涵精神,让他们能够吸收更多世界民族优秀文化,让新时代少年更加拥有民族自豪、民族优越认知,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坚定信念与责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做坚定中华文化的宣讲者,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语文老师。

任何一次课程实施标准的改变,都会带来一次教学实践方式的转变,规范教学的标准内容在变,当然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自然要能够按标准的要求去改变。限于自身对新课标学习认知的局限,我想转变教学方式,其他的教学怎么转变,暂且我可能还不是很清晰,但新时代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语音,云计算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按课程标准所要求创设真实情境教学,跨学科教学,整合各种学习资源教学,所以新时代的语文老师一定要能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让课堂更具有真实的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中获取更多收获。

我知道新课程标准学习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用语文大师王崧舟的话讲“就是要细读,精读,逐一逐一的读”。我想,我今后会一边教学,一边读,读着,读着,我可能也老了,但时代不会老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六

在这一次对2022版新课标的研读中,我收获了很多。和20xx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在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理念方面都有变化,这些变化恰恰是我们需要研读,需要重视的地方。

在本次课标的修订中,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同时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双减”这一背景,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

尤其是在课程内容部分,我感触最深。在2022版课标中,新增了主题与载体形式,强调在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了这些年中高考的改革,以及从上到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它们可以更好的体现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更有效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国家。

通过这次研读课标,我发现小学语文不仅仅是教孩子们怎么读字词句,他还是文化传承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爱国必不可少的一环,甚至在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条就是文化自信。当我们的孩子看着日漫,追着韩星,聊着美剧的时候,当家长们争先恐后的送孩子学西洋乐、跳拉丁舞、说英语的时候,当爱好二胡、武术、戏曲被人认为是土老冒的时候,我们的文化自信在哪里呢?对中国文化都没有了认同,民族尊严,爱国热情又从何而来呢?这一点在新课标中,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就像很多孩子都知道日本的国花是樱花,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是却不知道在中国牡丹花、莲花、丁香、桂花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和含义。可是六上的《丁香结》这篇文章,带着孩子通过文字领略了丁香这种花的审美情趣,感受到独属于我们的美好感受,以后他在读到《雨巷》的时候,欣赏国画、服饰等等的时候,就能立刻悟出这其中的独特韵味。其他还有很多作品都有这样的作用,我们老师应当好好用课标来解读文本,借文本来引导学生。

语文课要既有语文味儿,又有中国情在其中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七

五一假期,我仔细研读了xxxx年新课标,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xxxx版新课标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就是核心素养,新课标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因此,新课程标准注重情境的创设,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看,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xxxx版新课标最让人眼前一亮的部分,我认为是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又设置了不同的学习类别。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主要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与旧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更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不仅要识字写字,更要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包括实用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型阅读与表达三个层面。新课标中强调: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中更强调阅读的不同层次的训练,目标指向性更强,重视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训练。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中做了明确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了解并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而跨学科学习则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开展的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三个任务的设置层层递进,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课程设置,也为我们指明了今后教学的方向。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大语文学习任务群,全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我们也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变革,在教学中努力践行,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八

每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学会。通过学习我对每一学段增加和减少的内容也有所了解,对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也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调整重难点的设计和突破,还要帮助学生建构整体的。

知识。

体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九

20xx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为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为帮助工作室成员树立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能力,5月6日,徐开伶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共同学习了北师大吴欣歆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解读的讲座。

本次讲座吴教授对比了2011年版和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这一次的课标修订重点关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呈现。

吴教授解读了新版课标构建语文素养课程目标和培养的核心素养,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中我们老师重点要关注这样三组名词:语感和经验;意识和能力;内涵和情感。在语文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这样的一种经验,需要学生有自觉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情感,这三组词是理解语言运用的三个重要的'方面。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历史上首次明确呈现语文课程的内容,这是研究和实践的进步。

吴教授在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性评价、学段衔接三个方面做了详细解读,让老师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评一体化式的学习任务群评价,帮助老师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吴教授的解读使工作室的成员们拨开云雾见月明,听完讲座后,大家讨论了自己的学习体会,陈均老师谈到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引导和帮助老师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也为教学实施和评价提供了依据,不断督促老师如活水般培育新一代。杜利娟老师谈到在以后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关注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培养,课前备课要扎实,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要紧紧围绕语文素养展开。

我们在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引中以理论学习促进课堂实践,在知行合一的路上不断探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十

我从教初中物理近三十年,从刚任教时的纯应试式和满堂灌式教育到至今的应用多功能多媒体式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也在不断的变化,他(她)们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多,知识的涉猎面更广。初中阶段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步阶段,在学校通过各个学科的学习,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使他们形成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做好他们的引路人。

暑期我认真学习了物理新课标,课标中将整个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分为五大知识板块:(一)物质、(二)运动和相互作用、(三)能量、(四)实验探究、(五)跨学科实践。

我对五大知识板块总体认识:通过学习我对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系统又有了新的认识。每个知识块都要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目标,遵循学生身心规律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与时俱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每个知识块,都分为一二级主题,并细化到内容要求、活动建议、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等。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更具体、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我对五大知识板块分块认识:(一)对“物质”板块的认识:这部分内容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物质世界,了解身边物质的形态变化,了解物质的属性、结构与物质世界的尺度,初步形成物质观念,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二)对“运动和相互作用”板块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身边的运动形式和相互作用,形成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三)对“能量”板块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能量,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认识能量守恒与转化的普遍规律,了解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能量观念;发展学生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对“实验探究”板块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旨在体现物理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收集数据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五)对“跨学科实践”板块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旨在发展学生跨学科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保守、不落后在工作中尽力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贯穿新课标中的精神为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贡献自己的力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十一

改革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改良、优化的过程,绝不是推倒重来的革命。2022版课标其实是对课程改革10年来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教育科研群体与广大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阶段性成果的结晶。新、旧课标是衔接的,很多基本的东西没有太大变化,它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在研读新课标时可以将同一年段质量描述与目标要求一一对比来看,看哪些是直接描述、具体描述,哪些是延伸描述。大道至简,我们不要被一些新名词左右,一味地去摸索概念,要把注意力放到基本的标准、要求上,要不遗余力地学习、研究、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以达到提升自己惠及学生的目的。

二、深入研读。

“书读百遍,而义自现。”新课标更需要我们仔细、反复研读。同时要注意课标学习,切忌贪多求全,要抓大放小。理解重要概念,理清重要变化,结合教学实践,逐步消化,分步实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大变化在于凝练了语文核心素养,即: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把文化自信放在核心素养的首位,可见其重要性。新课标带来的另一大变化在于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即: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此外,新课标还研制了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即: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三、大胆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了很多名师专家讲述的学习任务群案例,不难发现,学习任务群是新概念,但本质上就是单元整合教学的进阶版。我们可以在自己最得心应手的领域,局部尝试“学习任务群”“大单元统整教学”,试着去上样板课例,与同伴分享。那么,我们在依托教材设计学习任务群时,一定注意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实践活动要设计为进阶型的,同时研制可操作、持续性评价方案。时刻牢记学习任务群设计与传统语文教学在教学基本理念上的根本区别是“将静态的知识教学转变为动态化的语言实践,强调在实践中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经验”。无论是哪一种学习任务群,其实施过程都必须承担识字写字,理解和积累词语句子,丰富学生语言经验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基本任务。无论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还是整本书阅读甚至跨学科学习,无一例外。虽然我们一线教师总希望课标与教材同步。事实上,这是几乎不可能的。结合实际,我们不难发现“课标是新的,教材却是旧的”将是长期存在的事实。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积极面对这个现实,用新课标理念,大胆处理老教材。

总之,对我个人而言,新课标的研读、理解、运用绝不是一人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今后我会继续利用网络资源多听多学,大胆实践,跟着名师前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十二

摘要: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炼了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组织设计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提出“教”与“学”两条主线并行的教学方式,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要充分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把握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本质,坚持改革的延续性,并尝试进行大概念教学。关键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2022年版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变化与突破;课标实施作者简介:徐蓝,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长,首都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义教课标”)公布了,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义教课标”)相比,2022年版义教课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本次课标的修订予以说明。

一、本次课标修订的主要价值取向和基本路径。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本次修订的根本出发点和明确落脚点,是总的价值追求。修订中具体着眼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对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以史育人、以文化人”。根据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学校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示精神,以及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落实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2022年版义教课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突出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强化“四史”学习内容,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确保党和国家的意志、主流价值观在历史课程标准中得以全面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历史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从学习、认识历史的角度,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坚持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大势,使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指导教师把“以史育人、以文化人”落在实处,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时代新人。第二,坚持唯物史观,体现国际水准,突出中国特色。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以培养“三有”时代新人为总目标,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德育为先,聚焦核心素养,体现基础性、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与此同时,把握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改革新动态,对国际历史课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研究,并以此作为此次修订的重要参照,使2022年版义教课标在中国话语体系下与国际水平接轨,既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又符合国际历史课程的发展趋势,并具有前瞻性。第三,总结成就,解决问题,实现继承与发展。2022年版义教课标立足新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通过总结2011年版义教课标实施十年来的实践经验,针对问题进行修订。2011年版义教课标的实施,继承和发展了21世纪初开始进行的课程改革,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但实施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培养目标的时代性还有待进一步突出,教师反映三维目标表述笼统、指导性不强,没有体现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新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的精选与优化较为分散,不够系统;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有待改进,特别是缺少跨学科的学习设计;课程评价有待细化落实;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本次修订工作的重点。针对以上问题,本次修订工作的基本路径如下:一是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突出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提炼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以此为统领,确定课程育人的具体目标,将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对标对表。二是在通史叙事基础上,使学习内容更加结构化、系统化、整体化。三是强化综合性和实践性,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注意将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四是探索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跨学科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推动历史课程育人方式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

(一)提炼了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

在2022年版义教课标中,修订组提炼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作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价值目标。其中,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理论指引,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基础条件;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集中体现;家国情怀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标。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应通过历史课程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课程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教师应通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义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二)组织设计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

根据7-9年级的学段要求和通史叙事特点,2022年版义教课标在不改变原有六大板块的基础上,依据大概念来设计和选择课程内容。六大板块的大概念分别如下:(1)中国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近代史: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3)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4)世界古代史: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5)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6)世界现代史: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通过六个板块的学习内容来勾勒人类社会形态不断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有助于学生形成大历史观。每一个板块的具体学习内容按照时空顺序展开,以31个专题(中国史17个,世界史14个)呈现内容要求,使课程内容更加结构化、集约化。此外,修订组在六大板块的基础上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旨在促进学生运用各课程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实践。学生通过七大板块课程内容的学习,能够立足时空、运用史料、认识历史,形成唯物史观,涵养家国情怀(图1)。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以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科学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各素养的具体要求和水平层次,对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的核心素养水平表现进行整体刻画,实现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与此同时,明确每个板块学习内容的学业要求,引导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以利于达成相应板块中的学习主题内容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设在初中,为一个学段,学业质量标准为一个水平,即合格水平。2022年版义教课标将学业质量标准分为三个方面(表1)。这三个方面体现了历史学习的由“点”(具体史事)到“线”(各种联系)再到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大趋势认识的学习,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于这三个方面的学习是同时进行而不是分别进行的,因此对学生来说,这三个方面的水平也应是逐渐、同步提升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的目的是通过考查学生经过三年课程内容的学习后在这三个方面的综合表现水平,从而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度和课程目标的实现度。

(四)提出“教”与“学”两条主线并行的教学方式。

2022年版义教课标基于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与内容结构化相一致的原则,同时注重学生必备知识的掌握与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将“教”与“学”两条主线并行,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在前六个学习板块中,每个板块的课程内容同时包括“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部分,将培养核心素养有机贯穿其中。具体地说:一是在“内容要求”部分,按照时空顺序,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以“点”连线、以“线”穿点,以专题方式呈现内容要求。二是在“学业要求”部分,将基于学业质量标准规定的教学中应该掌握的各个板块的具体知识内容,与核心素养紧密结合;通过不同的学习内容,帮助教师逐步落实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培养目标。三是在“教学提示”部分,提示教师应该如何教,如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设置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条主线的互动,进一步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要求。

2022年版义教课标进一步重视日常评价与考试对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的价值,力求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促进“教-学-评”有机结合,实现全过程育人目标。此次修订明确指出考试命题应以测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出发点,并从命题导向与立意、考试命题框架等方面提出要求,同时附有试题样例,以增强指导性。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需要历史教师与相关课程教师合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一是以历史学科为本位,兼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学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在语文、道德与法治、地理、艺术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历史素养(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进行评价;三是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具有各学科共同特征的共通性素养(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进行评价。另外,2022年版义教课标对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使课程标准的实用性更强。

(一)把握课改新理念,充分理解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及改革的延续性。

2022年版义教课标最重要的突破,是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的新理念。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课程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的标准、课程教材的编写、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都要贯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核心任务。对这一新理念,教师应认识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认识到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课程价值。2022年版义教课标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及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融会贯通,综合落实在历史课程目标上,并以核心素养的培育统领整个课程标准。具体地说,一是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相契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前者包含后者,更为宏观;后者体现前者,更为具体。二是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与其上位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的培养目标取向一致,形成一个统一体。三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定义、内涵的表述上基本保持一致,同时依据初中学生特点明确具体要求,形成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育人价值的连续体。教师要充分理解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层面和微观的历史课程层面理解历史课程的价值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时代新人。第二,教师要理解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它们之间并不矛盾。2022年版义教课标中依据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确定的课程目标,是对2011年版义教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的综合、深化和提升。如果我们简要回顾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就会发现,它走过了一条从“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如果说“双基”主要是从学科出发,过于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有一定距离,即所谓的“不见人”,那么,以三维目标为主题的改革是对“双基”的继承和超越,是从学科和人的培养出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学生的态度养成和人格发展的关注,即所谓的“见人”,但是还不够。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则完全从人的发展出发,是对人的真正培养,完全“属于人”: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是做人的基石,是“德”的培养,关键能力是做事的基石,是“才”的培养,实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人本位的真正转变。[1]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标准是一种成就标准,是更加凸显人的发展的标准,它进一步摆正了知识与人的关系:从强调人对知识的认知,转变为明辨知识对人生的意义。这就是立德树人。这样的认识,有利于教师汲取已有经验,加深对历史课程及其育人价值的理解。

(二)理解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三年历史课程学习之后,应该达成的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是一种评价标准。关于学业质量标准,需要特别强调三点。一是教师要注意学业质量标准的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同时发展的。前面已经提到,这三个方面体现了历史学习是由“点”(具体史事)到“线”(各种联系)再到认识历史的基本发展规律和大趋势的学习,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但三个方面的学习并不是分离的,并不是每个年级的学习只提高其中某一个方面的水平,而是要求每一个年级的学习都同步提高这三个方面的水平,从而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历史课程学习,达到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要求。二是学业质量标准的每个方面都包括对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在要求学生掌握重要史事、联系、规律和趋势的同时,教师就要明确地认识到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始终贯穿于学业质量当中,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升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读懂2022年版义教课标中对学业质量的表述。这种表述分为括号外和括号内,括号外的文字是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程应该掌握的必备知识的具体描述,括号内的文字是对括号外所述内容要求的核心素养的概括,如“能够准确理解教材和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可信史料,如不同历史时期的实物材料、文献材料、图像材料和口述材料等,辨识其中的含义;能够尝试运用这些史料对重要史事进行简要说明,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表现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三是教师需要把握好总的“学业质量”和每个学习板块中的“学业要求”的异同。两者都有评价的功能,但是评价的着眼点又不相同。“学业质量”是学生学完初中历史课程、已经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之后,应该具有的总的学业表现。“学业要求”是对每个学习板块中学习专题或主题内容的学业质量要求,不是对“内容要求”的简单重复,其着眼点在于对学生完成每个板块的内容学习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状况的评价。尽管它们都是要评价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某项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但问题的涵盖面和难度并不完全相同。可以说,达到“学业要求”是达到“学业质量”的基础。

(三)进行大概念教学。

第一,教师要理解什么是大概念教学。2022年版义教课标首次提出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大概念教学。大概念(bigideas)也被译为大观念、核心观念、核心概念等,是指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有机联结成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观念。大概念有跨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大概念之分。2022年版义教课标中的大概念主要是指学科大概念,即能反映历史学科本质、居于历史学科中心地位的核心观念。它们是组成历史发展结构的主干,反映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核心内容,能够统摄该阶段的具有纵横联系的大量学科知识,并提供理解知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或关键工具。因此,大概念教学中的大概念是历史课程内容的基石,处于教学内容的核心位置,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领作用。教师要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大概念建构学习内容框架,设计教学过程及环节,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以大任务、大问题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避免碎片化,促进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路径,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

第二,教师要理解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包含哪些基本的大概念。历史教学中的大概念可以从多层面进行整合和提炼。2022年版义教课标给出了能够统领每个学习板块的大概念,即处于第一层次的大概念。例如,中国古代史中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近代史中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现代史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古代史中的“多元文明”,世界近代史中的“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世界现代史中的“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第二层次的大概念是学习单元中的大概念,即能够成为单元主题学习重要抓手的大概念。例如,有关中国古代史板块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这一学习单元的大概念。第三层次是涉及每一课的具体内容的大概念。例如,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教师可将“社会变革”作为大概念,使学生从“社会变革”的视角认识这一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第三,围绕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围绕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亦是目前正在探讨的热点问题。它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是:以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为目标,以大概念为视角,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结构、围绕不同层次的大概念系统规划进阶式教学目标、实施单元教学评价。围绕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是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整合教材内容,进行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教师可根据2022年版义教课标选择的教学内容,将其具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单元(大主题),教学可围绕该单元所呈现的主题来进行内容整合;

第二层次:课(从属该单元的中主题),教学也可围绕课来整合内容;

第三层次:目(从属中主题的小主题或小专题),也是单元的有机内容。由于单元—课—目,即大主题—中主题—小主题(小专题)这三者之间具有逻辑关系,因此,教师可以整合相关课的内容,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或整合相关目的内容,开展课的主题教学。在初中学生初学历史的阶段,教师围绕大概念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必备知识和发展历史思维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在大概念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较长时空的纵向整合和较广时空的横向整合。在纵向整合方面,教师可以对历史发展中有前后关联的内容加以梳理,将分散在各专题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重要概念和学习主题,或设计出更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生基本学完中国历史后,教师可以将“中国疆域的发展”作为一个大概念和探究主题;在学生学完世界史后,教师可以将“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整合为一个探究主题。在横向整合方面,教师可将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史事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更为宽阔的历史视野下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将中国史中的“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内容与世界史中的“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内容整合在一起,使中外历史上早期人类历史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新的学习主题,这样既能使教学内容更为集约,又有助于学生在人类起源的大视野下进行学习。另外,2022年版义教课标提供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若干主题,也可视为大概念教学的一部分。总之,2022年版义教课标对教师在专业和自身发展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宏观层面上,教师要理解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要求,树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教师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将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在具体要求上,教师须努力做到:一是具备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二是具有整体化、结构化的必备知识结构;三是采用情境化的教学策略;四是聚焦必备知识的深度教学和批判性思维;五是重视学生参与实践探究的活动教学;六是要从研究教师“怎样教”变为研究学生“怎样学”,将课标要求贯穿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学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历史学,以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为其重要功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基础性特点,具有鉴古知今、认识历史规律、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作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2篇《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十三

  郑国民教授先谈了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然后分别阐述了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六个方面主要内容和变化。结合今天的讲座,我将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11版目录对比,做了如下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清楚看到,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含六个方面: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与2011版作比较,新增添的内容我在思维导图中用框架标出来了,分别是课程目标中的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很明显的变化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调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一定要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做好奠基作用。

  (二)坚持课程理念。

  新版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较2011版均发生了变化。通过学习,我确立了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平时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等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并根据学段特点整体规划,满足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和典范性,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施中要从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加强语文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

  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平时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第一,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中存在大量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具体进行语文学习时,需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合理优化文学形象,同时还要强化自身语言表达,确保可以对其相关文化进行有效弘扬,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绪。第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进行具体教育工作时,不仅需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应用书面表达,同时还可以使其能够熟练口述自身想法。第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思维发散能力是其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考虑相关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还可以有效联系现实中的事物。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给学生恰当引导,让学生学会鉴赏美;最后给学生自由空间,让学生创造美。

  重视学生实践,将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本内容创设情境,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描写。我让学生以此作为学生扩展写作的基础,指导学生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自己《美丽的家乡》,有效地将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至课外。

  作为教师,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每次的深入学习都有收获和提高,今后我还会多多学习教育理论,充实自己,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长丰县杜集镇中心学校袁婷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十四

5月7日,在湖南省葛敏名师工作室的组织下,我观看学习了龚亚夫教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进一步了解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非常感谢葛老师给我这样一个学习机会,让我能加入到工作室这个大家庭,静下心学习提升自己。

龚教授的讲解主要从四点入手,分别是:核心素养的构成与特点;核心素养的形成与过程;什么是教学的中心以及是否需要遵循程序化的步骤。听完后,最大的感受是核心素养不是独立分割的,不是程序化的,而是交叉融合,灵活生动的。下面我从两个例子展开。

在讲解中,我注意到这样一句话: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一个成功的沟通者,然而又不仅仅是培养交际能力。这个观点给我带来了一定的教学启发,上课过程中,或许有时候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的表达自己。例如,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请求时,可以用一种更委婉的方式;在别人赞赏后,给予感谢,大方接受。以前作为学生,会困惑英语中为什么非要委婉表述呢?现在会更清晰,因为这些可以辅助孩子成为一个成功的沟通者。也正因为有了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本站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英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沟通能力的发展,更应当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理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这种观点下,我们应该提高教学站位,需要具有“三个超越”的眼光:超越学科、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看到这一概念,我们往往会无从下手,但是龚教授给出了具体的例子。以培养孩子“友善”这一点入手,如果单纯和他说,你要友善,和别人友好相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可能会不知所措,然而如果教师能加以引导,说明具体怎么做。如,可以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加一个“请”;可以和别人多微笑;可以用自己想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人等等。这些不是一次就能掌握的,学生可以在做的过程中去感知。当这种行为形成习惯后,习惯会固化为品格,这就是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龚教授的讲解下,我发现,原来高大上的核心素养是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发展的,我会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加入这些东西。同时,也会按照龚教授所说,多多学习其他的东西,如社会心理学,情感教育等知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十五

在湖南省葛敏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的组织下,我有幸观看了龚亚夫教授的讲座——《超越学科的站位高度,能做成事的教学设计》。龚教授从核心素养的构成与特点、形成与过程、以什么作为教学的中心和是否遵循程式化的步骤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

1、关于核心素养。

对于核心素养的构成,我早已不再陌生了。毕竟现在只要一谈到英语教学就离不开核心素养。但对于它的理解我一直很困惑,龚教授一开始提出的教师的几大困惑完全是我的心理写照。以前我就是把核心素养理解成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知道怎么去兼顾这四个方面。而龚教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我的这种观念就是错的。学科素养具有整体性,而语法、文化和思维是综合的。在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语言意识和语言观念的同时,需要学生同时进行思考、判断和比较。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需要特意兼顾。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不断尝试做正确的事,逐渐形成品格,思维方式,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于教学。

龚教授提到的中西方学校关于学生“友善”这一品质的培养例子,让我印象深刻。校园的围墙或者教学楼过道的墙面上加粗的两个大字“友善”,下面“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团结”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种类似场景在我们的校园里是非常常见的。而在西方学校“bekind”两个大字下罗列的是“smilingatsomeone”“holdingthedooropenforsomeoneelse”……之类的学生力所能及的小事。这很好地体现了真正有意义地学习并非是刻板的先学后做,而是在学中做,做中学。龚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学科素养下的教学应该以任务为中心。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以按照话题内容选择任务,也可以按照任务选择适当的话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任务为主线,根据任务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语言,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三个小时的讲座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无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反思,把学习的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十六

上午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的讲座,本次讲座内容详细、全面、深刻的解读了国家4月21日正式发布的《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层层解析,让我感受颇深。

本次的新课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础上,顺应了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理念、优化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程教授的讲座从核心素养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英语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以及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六个方面逐级展开。

一、核心素养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在2022版界定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表述解决了各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矛盾,接下来,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程教授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又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解读。

1、关于语言能力。

2、关于文化意识。

它是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表达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通过视频示例,让我明白,语言远不止实现简单的交际那么简单。

3、关于思维品质。

它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包含理解、分析、比较、本站推断、评价、创造的层次和水平。这提醒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更准确的解读课本信息才能高效的解决各种学习问题;同时,教师课堂语言要有严谨性和逻辑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4、关于学习能力。

它是学生积极运用、主动调适策略、拓展学习渠道、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二、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在于它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汲取文化精华。学生应理性看待文化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涵养国家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接下来,从英语课程在育人方面的有利条件以及英语课程的育人途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解读,非常契合时代发展背景。

其后,程教授提及了英语学习的活动观,提倡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而践行的关键是设置情境、激活已知、深入探究。反观自己的课堂,大多数情况下我讲的太多,学生的课堂实践较少;另外,还应关注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层层递进去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最后,提到了考试与评价改革,我们应本着强化育人导向、注重命题素养立意的方向,考查在解决真实问题中突出的语言能力,并逐渐加大听力与口语的考试比例,采用真实情境和任务、基础、综合、探究与开放的方式去对学生进行相关考核。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能第一时间去倾听、去解读、去思考相关的新课程标准,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理论素养,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极强的指导性。当然,对于理念如何融入我们的实践并去指导我们的实践,我想我们还有一段距离的路要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十七

新课程标准的依据就是要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底。由于地域不同,学生背景不同,所以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我们根据所在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的依据新课标,教育我们的孩子,培养其更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新课标有五大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人;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三是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四是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五是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基本原则,对课程进行开发,采用适宜自己学生的课堂形式。新课标的最大亮点就是突出实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放手大胆让学生去尝试。

在物理实验探究方面有13项跟2011版课标完全相同、作文吧项不同,这8项中,有4项实验跟2011版课标在表述上略有区别,有3项在实验内容方面作了调整,有1项实验是新增加的,《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这都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地方。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有关现象的问题,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作出猜想与假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整理信息,利用简单的图像或表格分析信息,发现其中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因果判断。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结论并作出解释。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善思,提升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所涉及的问题和内容,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读,一点点的学习,领悟其精髓,特别是对学生评价的改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改善的地方。

新课标的学习,我们还远远不够,接下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并学以致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十八

基于素养时代背景下的英语新课标,对未来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让学生创造着长大。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改变知识观,改变认知论,尊重学生思想自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素养为导向,树立未来教育观,探究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的方法与技巧,努力创造21世纪理想课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将如何创造自己的理想课堂呢?在认真研读新课标后,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新课标致良知,树立“大观念”教学观。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观”,即让课程目标始终聚焦于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观,也就是培养学生普遍迁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今后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从传统的语言知识的讲授,转向“概念性理解”——“大观念”教学。正如张华老师所说的从“学科内容+行为动词”转向“认识事实”、“理解观念”和“像专家一样做事”三位一体的“新三维目标”。要求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导向,认真研读教材,整合教材内容,合理设置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各种教学活动不仅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能力为目的,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理解、分析、比较、推断、评价得出自己对事物认知的独特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通过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能提升自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能力。因此,新课标时代下的英语教师要树立理解性的教学观,努力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英语学科“大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经历真实实践,产生个人理解。

二、提升自身素养,创建理想课堂教学。

教学如渡桥,老师们要想办法让桥这边的自己和桥那边的学生携手共进,要讲究过程和方法,不忘初心,修己渡人。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一个能真正快速适应时代变化和课改要求的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持久地保证富有含金量的战斗力: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具体化,提出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意义的单元主题;能围绕单元主题提取核心概念,形成可普遍迁移的“大观念”;能围绕单元主题和“大观念”提出贯穿始终的“引导问题”并创设真实情境和任务,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与行动,亲身经历知识的诞生和应用过程。这样一堂理想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生成,学生的学、听、说、读、写、思等基本技能都得到提升,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才能达成。

教师要以“育人”来促进“教书”,让课堂充满文化的气息,灌溉好学生成长的“根脉”,那么学生就具有了学习的动力,最终实现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的发展。正如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所说“知”是“良知”也就是将新课标的新要求内化于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知行合一”是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该达到的教学境界——成绩并非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真正的目标应该是学生的价值观、素养、心灵、思想和理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十九

在湖南省葛敏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的组织下,我有幸聆听了程晓堂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新方向讲座,受益匪浅。在引言部分,程教授就点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重要的修订: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接着程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座: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英语教学途径与方法和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

核心素养这一块是讲座的重心。通过程教授的解读,我知道了严格意义上的核心素养是不分学科、不分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主要有读写能力,计算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批判与创新思维能力,个人及社会交往能力,伦理道德,跨文化理解。而英语课程主要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有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这里的每一点程教授都深入浅出,运用实例让一线老师尽可能知道新课标怎么在课堂教学上落地。这也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在英语教学中是否注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讲座中提到的关于核心素养的例子更让我更理解了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语言。

程教授在谈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时重点提到要挖掘语篇背后的育人价值;在谈英语课程六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时,着重讲了主题的变化;在英语教学途径与方法这一块,程教授给出的基于布鲁姆认知层次的教学设计实例让我眼前一亮。之前就学习过布鲁姆的理论,但是总感觉太遥远,每一步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一下终于更加清晰了。最后,在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中,程教授例举的考试题目也让我明确了以后给学生设置考题时求真的方向,即采用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并且让试题具有基础性,代表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总得来说,很感谢程教授这一次对新课标的解读,让我对自己的英语教学有了更多的反思,也知道了以后的英语教学该从哪些方面落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二十

2022年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正式发布,通读后发现,新版课程标准较之老版课程标准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全部涵盖在内,统称为艺术课程。各个学科之间不再是独立的,而是融合在一起。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型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

新的课程标准较之老版还是有很大的变化,四个学习领域内容没变,但是名称改为四类艺术实践,并且细化了四类艺术实践所涵盖的16项具体学习内容,根据学段再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16项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

以一、二年级为例,四类艺术实践不再具体划分学习内容,而是将其融合在一起后,嵌入到5个学习任务当中。以“欣赏身边的美”为起点,到“表达自己的感受”“改进生活用品”“体验传统工艺”,再到将美术与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参与造型游戏活动”。5项学习任务,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旨在培养学生“造型·美术”学习习惯。

本学段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相关要求,较之以往,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1-2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本学段的学习任务,发掘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素材。

新课标体现了课堂教学是从多方位、多角度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是更为重要的。教师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力要加强,其次要加强自身对知识的融通与理解。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是课堂观。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摸索出经验,才能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标下美术教学的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收获与反思(精选21篇)篇二十一

本文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的,以及解决体育与健康学科“固有顽疾”等方面,阐述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背景,并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论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设置的逻辑与特点,同时解读了新修订课程标准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应用情境”创设、学业质量评估及大单元设计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

关键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体现思想性、方向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修订2022年版课标的根本精神和关键要求,是深化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突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一、本次修订的主要价值取向。

(一)修订背景。

2022年版课标的修订工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开展的,重在体现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在面向未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应对当今世界复杂局面的挑战,服务国家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着眼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旨在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继力量,具有更高的政治站位。

第二,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精神和要求,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课程的育人特征和功能,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教师教学架桥,为学生健康成长导航,具有更强的目标导向。

第三,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重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重点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有根本性好转、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学生上了9年的体育课一项运动技能未掌握、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四大问题,引导体育教师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变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更强的问题导向。

(二)价值追求。

第一,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2022年版课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致力于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坚持“健康第一”。

2022年版课标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与党中央、国务院近二十年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文件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保持高度一致,重点关切我国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体质健康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的现实。2022年版课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

第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022年版课标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体系,充分体现新时代“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现实要求,充分考虑地区和学校差异,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实施策略。同时,2022年版课标注重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魅力,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第四,坚持科学论证与继承发展。

2022年版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充满活力地健康成长。2022年版课标对二十余年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践做出了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成功经验,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与完善。

第五,体现“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

为了改变“学科中心观”“技术中心观”,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2022年版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以往单一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转变成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促进广大体育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运动兴趣,学会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体验运动的乐趣,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希望解决的问题。

第一,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钟;不仅专门设置了体能学习内容,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以保证每节实践课具有足够的运动负荷,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第二,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摒弃“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解决“学生学了9年体育课,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或展示等)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3-6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7-8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的四类中各选择1个运动项目,然后对每一个运动项目实施完整、系统的大单元教学,9年级让学生结合学校实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练,帮助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学会1-2项运动技能,并能够在比赛中得以运用。此外,2022年版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第三,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能练习、“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终身健康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在学业质量中增加了与锻炼习惯有关的评价指标,如,水平四球类运动的学业质量中规定,“每学期通过现场或多种媒介观看不少于8次所学球类运动项目的比赛,并能够对某场高水平比赛做出分析与评价”,以及“每周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能进行3次(每次1小时左右)课外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

二、2022年本站版课标的主要变化与突破。

(一)坚持“健康第一”,提炼核心素养。

2022年版课标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提炼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健康行为是指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体育伦理,以及应当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三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并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2022年版课标强调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促进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程设计。

1、明晰课程目标。

2022年版课标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目标: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这三点分别对应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课程“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

2、设置课程内容。

遵循“目标引领内容”的原则,2022年版课标不仅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体育与健康教学规律设置课程内容,还充分考虑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体质状况、运动基础、兴趣和需求等,提高教学内容选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基础性、多样性和系统性,发挥不同运动项目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体验不同运动项目魅力的基础上掌握专项运动技能。

首先,针对水平一目标,专门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标,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形成比较丰富的运动体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在此基础上掌握1-2项专项运动技能。

其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整体设计健康教育内容,针对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目标侧重基础的卫生习惯、营养膳食、合理作息、视力保护、安全意识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与安全的认知、意识和行为;针对水平四目标侧重健康与安全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生活态度。

3、倡导新型教学方式。

2022年版课标强调教师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制订与细化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达到不同水平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与情境;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主动学练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生活应用情境和真实运动情境的创设,强调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

4、构建综合性学习评价。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主要评估学生通过学习达成核心素养的程度。2022年版课标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做出总体描述。学业质量起着连接核心素养和学习评价的桥梁作用。2022年版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实施学习评价时,应从学业质量的描述中提炼出具体的测试内容,并细化为不同的测试指标;强调设计贴近生活、具有较强应用性的情境,观察和评价学生运用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业质量让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加明确应该教哪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2022年版课标强调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重视增值性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三)着力创新改革,完成四个转变。

2022年版课标强调面向未来、改革创新,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以体育人、综合育人理念的渗透,努力实现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变、从“单一技术导向”向“结构化知识和技能导向”转变,从“简单情境”向“复杂情境”转变,从单纯的“体育教育”向“体育与健康教育及多学科融合”转变。这四个转变有助于学生从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获得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和全面的发展。

2022年版课标还设置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与其他“四育”加以融合,增加了与国防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开拓了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问题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三、课标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

(一)广大教师如何迅速理解并转变观念。

在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师是改革的关键。只有让广大体育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实践新课程,2022年版课标所描绘的全新场景和积极变化才能成为现实。一线教师对于新修订课标的接受、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何让教师迅速领会、深入理解新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是2022年版课标贯彻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引导体育教师深入学习和理解2022年版课标,加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能力,还需要教师利用实践证明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模式和优质课程,有效促进2022年版课标的落地实施。此外,2022年版课标还强调教师培训的重要性,重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人员的构成,提出了立足学校实际,完善教研体系等具体要求。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应用情境”“落实知识和技能结构化学练”

2022年版课标提出要创设应用的情境,开展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对于长期习惯单一技术教学的体育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核心素养的形成不能脱离相应的学习情境,教师在创设体育与健康学习情境时应紧紧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培育,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有效方法,挖掘教学资源,创设应用情境。不同项目对于应用情境的要求不尽相同,球类运动最好的应用情境是比赛,花样跳绳、健美操等项目的应用情境更多指向展示与表演等。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特征,其层次性指的是知识之间和技能之间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递进关系,关联性指的是知识之间和技能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促进的关系。体育与健康知识之间如何关联、运动技能之间如何组合等问题将是体育教师在贯彻实施2022年版课标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制定不同项目的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某一水平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也就是“学到怎样才算好”,是以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依据,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所做的整体刻画,用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这就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和学业质量上下贯通。2022年版课标以部分项目为例,提出了学业质量的内涵和行为表现。如何以核心素养为依托,结合不同学段、不同项目的具体特点,形成可测、可评、可量化的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是2022年版课标贯彻实施过程中的重点任务之一,需要广大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和实践。

(四)如何设计与实施大单元教学。

为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2022年版课标提倡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集中、系统和完整的教学。同时,要加强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连续学练,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要避免把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目割裂开来、断断续续实施教学,或在一个时间段内教授不同项目,导致运动技能学习的负迁移。大单元教学既能使学生掌握所学项目的运动技能,又能加深学生对该项运动完整的体验和理解。综上所述,2022年版课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练、赛”为抓手,提炼出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并以此为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新的课程理念需要新的教学实践落实,因此,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2022年版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食堂管理领导讲话(优质19篇)

    演讲稿范文的内容应紧密围绕主题,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能够引发听众的共鸣和思考。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我们在

    小班手指游戏五指歌教案反思(通用18篇)

    小班教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灵活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小班教案是指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活动目标:1、帮助

    意识形态工作会议领导讲话材料(汇总19篇)

    在写演讲稿时应多进行修改和润色,以确保语言通顺流畅,思想表达准确清晰。演讲稿范文是演讲者在一定时间内对特定话题进行表达和演讲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组

    永不言败读后感(通用17篇)

    读后感是我们从读书中获得的一种心灵共鸣和思想启迪,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读者对于这部作品的不同理解和感悟吧。

    教育历年工作总结大全(14篇)

    月工作总结也是与领导、同事或团队成员交流和分享工作经验和心得的好机会。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用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总结报

    开学新学期工作计划(优质16篇)

    在开始新的学期之前,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全面的学期工作计划,以便更好地管理学习和工作时间。下面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学期工作计划分享,或许对你有所启发。本学年,我校将认真

    日月潭课教案一等奖(精选14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计和安排的工作。希望通过以下教学工作计划的范例,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方法和要点。

    太阳能教学设计综合实践(专业22篇)

    综合实践是指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通过与实际问题和情境的接触,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精彩的综合实践总结,希望

    教师节国旗下讲话发言稿大全(20篇)

    在国旗下,我们感受到了民族自信和自豪,激发了我们无限的力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国旗下的优秀青年是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的。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九

    元旦工作汇报(通用16篇)

    工作汇报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对策解决。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在写工作汇报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认真的态度,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一份出色的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