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轼豪放的诗句(通用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雨中梧2023年苏轼豪放的诗句(通用8篇)

发言稿的撰写还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在发言稿中,可以通过引用专家的观点或事例来增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撰写发言稿的过程本身也是我们思考和成长的机会,让我们一起努力写出更好的发言稿吧。

苏轼豪放的诗句篇一

1.《渔家傲·一曲阳关情几许》

年代:宋作者:苏轼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

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2.《满庭芳·归去来兮》

年代:宋作者:苏轼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3.《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年代:宋作者:苏轼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4.《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

年代:宋作者:苏轼

临水纵横回晚鞚。归来转觉情怀动。梅笛烟中闻几弄。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美酒一杯谁与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鱼旌旆拥。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

5.《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年代:宋作者: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豪放的诗句篇二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在宋词中属于豪放派,境界开阔,宏大。这首词具有明显的豪放派的特质。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苏轼的一生最为旷达乐观,这首词最能代表他人生态度和境界的,景中含情,情寓于景。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这首词以议论为主,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同时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从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它的写作年代当为苏轼谪贬黄州之后。此作情理交融,奔放舒卷,尽情地展示了词人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后既愤世嫉俗又飘逸旷达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可谓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的觉醒和呼唤。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以此表达乐观、豁达的襟怀。

苏轼豪放的诗句篇三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大江东去,浪掏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豪放的诗句篇四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有关苏轼豪放的诗,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

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

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春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永遇乐》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苏轼为何成为被贬最远的词人?

苏轼在第一次被贬黄州后又重新受到起用,而且是受到高太后的重用,但是朝中的局势依旧变化无穷。虽然与苏轼敌对的新党已失势,可是过去他也曾得罪过旧党的人,因此虽然获得高太后的支持,苏轼还是觉得自请外调比较好,避免斗争。

于是他被调到了颍州,再转往扬州,一度又回到京城。后来高太后去世,宋哲宗开始亲政,他是支持改革的,所以以章惇为相,重新得势的新党便把过去反对新政的人,通通给予罪名。苏轼也在劫难逃,就这样一路被贬到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去了。

惠州偏远,旅途非常辛苦,但苏轼喜欢这里的风光,性格又豁达,也在此写下不少文学作品。苏轼被贬到这里时,已是晚年,他本以为自己会在这里终老一生,但没想到三年后,一道贬谪的命令又下来了,把他贬去了儋州。相传他会被贬去儋州的原因有两个说法,都与章惇有关。章惇年轻的时候,和苏轼其实是好朋友,乌台诗案时,也出过力设法解救苏轼,但后来因为政治立场不同,就分道扬镳了;也有人说,章惇其实是很嫉妒苏轼的。总之,把苏轼贬去儋州,是章惇的`主意。一种说法是苏轼曾在惠州作了一首诗,里面着:“为报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显示出他在春天午睡的悠闲生活,后来此诗传到章惇那里,苏轼被贬了,居然还能这么轻松惬意,实在让他看不过去,所以就干脆再把苏轼贬得更远。另一种说法,则是章惇要贬谪苏轼、苏辙兄弟,于是用他们的字“子瞻”“子由”来决定贬谪之地。“瞻”与“儋”字都有“詹”,“由”和“雷”字都有“田”,所以他们就分别被贬到儋州和雷州了。其他被贬的人,也是依这个模式决定。

到了海南岛,这里的生活几乎无法和之前相比,且朝中小人经常从中作梗,害他差点连房子都没有。他在《与程秀才书》中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可见其生活之困苦。但苏轼还是没有意志消沉,他仍然认真地过日子。例如,找不到好的墨作画写字,他就干脆自己制墨,结果差点把房子烧掉;他又四处采集药草,研究疗效;他甚至还鼓励岛民耕作、推行教化等等。可以说,他在精神上一直都没有被政敌打倒。

后来,哲宗过世,徽宗继位。章惇因为曾反对立徽宗为帝,所以失势。向太后有意调和新旧党争,过去被贬的人全都获赦,苏轼得以北归,后来还获准自由定居。北归的路上,他受到极大的欢迎。反观章惇,被贬之后,沿途倒是吃了不少苦头。继惠州之后,苏轼本以为自己会老死儋州,没想到有生之年,又能获得赦免,但这时也接近他生命的尽头了,被赦免以后,隔年他逝世于常州。

苏轼豪放的诗句篇五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泱泱大国,古诗词中有一种风格称为“豪放型”,分享了有关苏轼豪放的.诗词,欢迎欣赏。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

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

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春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永遇乐》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苏轼豪放的诗句篇六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宫里吴王沈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苏轼豪放的诗句篇七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受良好的家庭文学氛围所熏陶,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其学识渊博,思维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他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查,而其诗词在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豪放便是其诗词的主要风格。苏轼还对诗词进行改革,扩大了诗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诗词境,是苏轼改革诗词体的主要方式。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事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诗词,将传纺之只表现爱情之诗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诗词,使诗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从而形成了苏轼的豪放派诗词风。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比较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诗词,语诗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律。苏轼是第一个用“豪放”作诗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诗词风的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诗词风的代表作。

下面,我结合具体的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浅谈苏轼诗词的豪放派风格。

一,其风格的诗词中形象

一般而言,诗词的形象有三种: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自我形象。人物形象是指除诗人自己以外的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景物形象是指自然界的客观形象,例如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我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自己。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元丰五年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的。诗词的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喻,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诗词的开篇就让读者可以看到一个豪迈和大气的场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宽阔的气势,其气势开阔,诗词境壮大,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有了极度的拓展。其中作者所选的形象也是特别的大气:大江,指规模之大之宏伟,暗赤这流去的不仅仅是江水,更是时光,更是历史,还是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首句起笔气势雄浑,意境壮伟,接着借用过渡句“人道是”,将江边故垒与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众目所观,整首诗大体上写的景物形象有:大江,波涛,故垒,乱石,惊涛,浪花,江山。人物形象有千古风流人物,实指是周喻。这些形象,都是豪放诗词中所特有的。

再来看下篇周瑜的具体形象。苏轼也特欣赏其少年功名,英气逼人。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周瑜正是最完美的代表。“小乔初嫁“一句刚中有柔,与首篇“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句特写周喻的战绩,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只是为了更加突出其风采与才能。而苏轼自己是有宝刀已老功名未就的感愧。壮丽河山,英雄业绩,激起了苏轼的豪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从总的方面来看,这首诗词,气势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有着宏大的境界。

二,豪放的表现手法

在诗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衬托、渲染、象征、对比、先扬后抑、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最突出的豪放风格就是虚实结合。

这里的虚是指已消失的境象。诗词首先写的是现实中的真实景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最真实的景物,给人最宽阔的视觉效果,让人感觉是身临其境,感觉那片广博精深。可是,这一切在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也曾经是历史上的重要地界。诗词人运用那豪迈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片广阔的时空和天空中。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尽烟灭”这里写的才是虚景,不是发生在眼前的景象。它所描写刻画的是周瑜那淡定自如的容貌,那指挥锋利的形态,成为历史的主角。那“雄姿英发”是对周瑜的形容与赞美,而上文提到的那三句便是对其的肖像仪态上的直接描绘。在诗词人的笔下,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是一介书生,相貌堂堂,也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让人后赞不绝口。

接下来诗词人又运用实写的手法,“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诗词人的心绪也从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之中,猛然回到现实中来,他才突然发觉自民怀的可笑。原来他是如此的多愁善感,以至于自己不知不觉中就生出了白发。想象中的周瑜的英雄事业与雄姿英发和自己的现实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感觉自己虽然有周郎的才干,可现在却是在这片不能实现抱国之志的地方,那种郁愤与苍凉顿时油兢而生。

诗词中,现实的景与事和想象中的景与事互相映衬,相互交织,形成一种恍虚的画面,却表达出一种同样的情感。仔细品读,便可以感觉诗中那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那丰富的诗词中意象,那开拓的诗词的意境,产生广阔的审美空间,便可以好好地欣赏豪放派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在诗词尾,诗词人讲”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也是诗词人回顾自己的坎坷经历,发出的无限感慨。他感觉一切就是像在梦中,虚幻而且迷茫。但是,作者即使在痛苦中,也没忘记豪放。诗词人将自己的满腔希望寄托在那一杯杯酒上,以一种豪放的姿态借酒消愁。都说”借酒浇愁愁更愁“,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可谓是余音袅袅。感情高亮沉郁,昂扬而又顿挫,有着无限的感慨与豪放的胸怀,这正是诗词中虚实结合所能释放出来的。

三,豪放的抒情方式与修辞手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词采用的是直接抒情。诗词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诗词句,正是作者直接抒发的感情,其虽然有着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但仍旧不失磊落。直接抒防不胜防即是直抒胸意,不借助任何景物和事物,而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物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而此诗词中直接抒情更是被作者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来看本诗词的修辞手法。诗诗词中有很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等。而这首诗词中运用得最多的是比喻、借代和夸张。

首先来看比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作者便用雪来比喻那被石头激起的浪花,形象生动,将浪花那种洁白表现得完美无比。而在后面,作者便用“羽扇纶巾”来借代周瑜,让其的雄英姿发在读者面前尽情地展现,使人心生崇拜之情与敬佩。这些修辞手法都是表现了一种豪放的气概,描绘了一种宽阔的氛围。而此诗词中最能突出苏轼豪放派诗词风的是夸张手法的运法。如“乱石穿宫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将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上的气氛和声势。凭借着夸张手法,作者用廖廖数十几个字便把石之险山之高浪之大形象地表现地读者面前。这一切,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其豪放风格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豪放的语言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词句都运用得非常准确,生动,传神,于是产生一种豪放的气势。诗词中最能体现豪放风格的就是动诗词和形容诗词的运用。动诗词如“穿”、“拍”、“卷”三个动诗词运用得非常的绝妙,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诉说不同的感觉,描绘的陡峭山崖、汹涌驻浪、滔滔长江,都集中地体现了古赤壁战场那令人惊心动魄的雄奇景象。再来看形容诗词,“乱”、“惊”这些形容诗词也如那动诗词一样,较好地体现了赤壁的那种波澜壮阔的情怀,让读者如亲临其境,感觉那份博大。这些能体现豪放派风格的诗词被作者信手拈来,为其服务,拥有着最大气的感觉。

苏轼这位中国古代历史上书法家、绘画家、文学家,用其那广博的知识和艺术技巧为宋代的文化增添了几多风采。而其诗词的豪放派风格更是突出至极,成为历史上最具色彩的一枝花朵。当然,除了上文提到了苏轼诗词中所表现的豪放风格,而在诗词中,苏轼也会适当地运用一些典故,来为其体现诗词的豪放风格服务。诗词中使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法。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借同瑜的典故,将历史的宽度调到读者的眼前,更为作者抒发感情奠定基调。

总之,苏轼诗词中豪放风格的使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位,他也作为一位文学神圣,受到后人广泛的喜爱。而其诗词的豪放风格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运用豪放风格,要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他受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那是历史的必然。

苏轼豪放的诗句篇八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扰,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

学画鸦儿犹未就。眉间已作伤春皱。

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

破镜重圆人在否。章台折尽青青柳。

花满银塘水漫流。犀槌玉板奏凉州。

顺风环佩过秦楼。远汉碧云轻漠漠,

今宵人在鹊桥头。一声敲彻绛河秋。

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

为谁流睇不归家。错认门前过马。

有意偷回笑眼,无言强整衣纱。

刘郎一见武陵花。从此春心荡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