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济读后感(通用9篇)

时间:2023-10-06 作者:MJ笔神最新经济读后感(通用9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经济读后感篇一

从小岛开始,一个个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便在一个个故事中生动地体现出来。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可以通过这本书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的经济学原来是这样的啊......
从三人的蛮荒小岛,到一个巨大的城邦,再回到野蛮的原始部落。这本书给我们诠释了经济的发展规律,可谓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人民保护者市场控制者
美索尼娅共和国的覆灭是什么时开始的呢?书中曾提到了一段,就是政府功能的转变,从人民的保护者到人民的管理者,从市场的监督者到市场的控制者。一切毁灭的种子都源自于此。
通鱼膨胀覆灭
接下来便是政府一系列自作聪明的折腾,不许私藏鱼肉,广发鱼卷与官鱼,打破了“鱼本位”的市场。这种做法与解放前夕国民党没收黄金,发金圆券一样,对经济百害而无一利。接下来,政客们滥印鱼券,发放给人民或以此为他人提供贷款。这的确让民众们十分满意,但国家却没有足够的鱼去兑换鱼券。于是政客们就开始了自己“高明”的骗术,官鱼变得偷工减料,这就出现了所谓的通鱼膨胀。接下来市场就开始在两极间波动,经济泡沫破碎后物价暴跌。因为怕亏本,没有人购买商品。而这时,政府出面,当一个“好人”,大量印刷纸币,给企业做贷款,拉升物价,结束通货紧缩。然而,过量的钱和不足的鱼必将导致通货膨胀。然而,物价不可能居高不下,不久,泡沫破灭,又开始新的循环,直至一切的终点:覆灭。
美国中国
文中的美索尼娅共和国实际上是美国的缩影,而中岛帝国并暗指中国。尽管本书意在指出美国的问题,但何尝不让中国人也眉头一紧。在计划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中,美国选了后者,苏联选了前者,而中国则两条都试过。最终,我们选了后者,并走向了繁荣。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能顺利地发展下去。我们可能被卷入民粹主义,掉入拉美陷阱,或被凯恩斯主义洗脑,甚至可能在自由市场经济道路上半途而废。可见,中国崛起之路,还很长很长。(黄可焓)


经济读后感篇二

作为一名读保险专业的学子,我在闲暇时间当然不忘品读一些关于经济学的有趣书籍,一来有助于学习专业知识,二来可借机放松心情,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书,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编写。书中有很多千奇百怪的例子,妙趣横生的分析。而作者的主旨正是要让每位读者都通过思考这些生活中显浅的道理成为经济学家。

《牛奶可乐经济学》,顾名思义,这本书跟牛奶、可乐、经济学有很大的关系。书的开篇便提到了一个平时我们总会发现却不曾留意过的问题:为什么牛奶盒子往往是方的,而可乐瓶子总是圆的?我感觉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可爱”。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本来就是常识啊,何必去深究呢?其实不然,这个常识并不简单,它包含了很多人没考虑到的学问。牛奶是易变质食品,需要长期储存,方形容器节约存储空间;而可乐的包装则考虑到如何用最少的材料装同样多的东西 还有碳酸饮料气体压强的问题。

其实书上举的例子大部分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却得到了用经济学解释的答案。比如说24小时营业的超市他的大门为什么还需要锁。刚看到问题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因为他总有要关门的时候,但仔细想一想如果除去突发事件,24小时营业的超市是不需要锁的。然后看看书上的解释才知道原因是市面上卖的大门都有锁,如果要没有锁的大门只会增加大门的成本。

经济学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人能够根据自身利益的得失来权衡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周边的事物,没有对发生在身边事物的存在性进行思考,更没有对其合理性进行考量,没有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深入地探究。其实,日常生活中每种事物的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学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习惯了,认为是理所当然,这种思维方式在我阅读这本书时还在发挥着作用。直到看了此书后,才发现以前的认识水平有多浅,原来很多所谓合理的事物并非从一开始就存在,而是通过无数次实践总结出来的最佳结果。看完整本书以后我才发现我们在生活中缺少发现的眼睛,回想以前看到小孩们提出的一个一个令人可笑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时,现在想想那些问题中有些也不失为是一个好问题。

以前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对“学问”的作出这样的解释:什么是学问?学问,那就是学和问。只有做到不断地学习同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做好学问。现在想想我在不断的成长中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了,对生活的思考也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并不是因为我懂得多了,而是因为我失去了发现问题的心。生活中碍于面子我尽量不提出这类“可笑”的问题,时间长了也就变得麻木,渐渐地就对于这样的新奇问题视而不见了。人生路上,假若带上童心上路,多问为什么,也许就会获益匪浅。

读完了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我迫不及待向同学推荐它。读这本书,美其名曰是学习,但实际上,在读的过程中我有一种像看小说消遣的感觉。除了那些枯燥乏味的经济学原理,我们还能从中学到丰富的生活经验,因为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都源于生活,使得经济学的学习不是纸上谈兵。

经济读后感篇三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11、日本海外资源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2、imf援助效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3、-国际金融危机传播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14、国际私法法经济学分析评述

15、美元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探析

16、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17、干散货国际海运的经济学分析

18、全球铁矿石定价机制中的中国因素研究

19、铁矿石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分析

20、美国新型保护主义的动力机制

21、《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论

23、“霸权稳定论”与当代国际经济法――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诠释

24、试析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机制论

25、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26、论国际私法的价值取向――法经济学视角下的利益追求

27、论中国问题意识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28、国际价值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兼谈新编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体系

29、论国际营销学与国际经济学对rca的不同把握

30、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小国理论――依附论理论体系的批判性解读

31、产业经济学理论对提高浙江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兼论产业基地建设

32、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学

33、论国际旅游经济学的演进与发展

34、论国际关系研究的经济学视角

35、依附论与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

36、论比较优势的微观实现机制――兼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由分离到统一

37、论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印关系

38、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流派――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

40、经济政策、汇率和资本流动――论芒德尔对国际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41、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局限性、逻辑起点与微观基础

42、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读《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

43、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

44、《经济学理论》

4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以霸权稳定论为视角

46、论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分野与发展前沿:基于英美学派局限性的视角

47、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

48、西方国际关系研究中对地区主义的不同理论解释述评

49、国内-国际相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内变迁与国际体系的关系(1978~)

51、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选择

52、论印度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中的作用――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

53、美国知识产权强保护政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霸权稳定论的视角

55、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流派

56、论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的结构性衍变――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理解

57、“文明冲突”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58、对外贸易利益的效用分析与价值分析

60、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论析(摘要)――关于民族主义的一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61、服务贸易开放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基于不同组成部分的比较研究

62、国际经济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分析

63、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64、绿色壁垒对进口国的福利影响

65、国际经济学中的套利与平价理论

66、国际经济学中套利与平价理论刍议

67、国际经济合作思想及其对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启示

68、国际经济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

69、《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探析

70、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1、浅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案例的设计与使用

72、《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探索

73、从碎片化到一体化――基于本科生与研究生《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特点的思考

74、浅议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75、《国际经济学》课程建设中的问题

76、基于excel的国际经济学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77、审计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兼论五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值得充分信任

78、再论世界经济学的对象

79、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动向

80、“多国企业论”的研究领域(上)

81、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

82、国际经济学成绩的方差分析与教学改革探讨

83、基于社会需求状况的《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84、关于《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85、《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定位与反思――从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角度研究

86、关于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

87、国际经济学课程全英文教学探索

88、国际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89、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反思与创新

90、《国际经济学》课程精品化的实现途径

91、《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92、《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93、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4、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95、本科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96、《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问题与建议

97、新形势转变下的国际经济学课程应用型设计研究

98、刍议高等院校国际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99、国际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改进对策

100、《国际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101、区域货币合作的理论回顾与反思

102、关于霸权稳定论及其评价

103、关于独立学院的国际经济学教学方法研究

104、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双因素影响分析――基于《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的问卷调查

105、翻转课堂语境下国际经济学教学方式探析

106、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107、论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的失衡与重建

108、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109、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调查研究

110、服务贸易开放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基于不同组成部分的比较研究

111、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112、本科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参与式教学探讨

113、国际经济学教学网络平台应用探析

114、“高级国际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115、《国际经济学》课程本土案例教学研究

116、教育大数据助力《国际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

117、中国市场经济的大众解析――中国市场经济论纲之一

118、国际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探索

119、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20、从国际经济学理论视角看企业竞争优势

[国际经济学论文选题]

经济读后感篇四

书中虚拟了一个只有3个人的岛屿,以捕鱼和吃鱼为生,慢慢地有人发明了渔网,大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逐渐多余的劳动力被释放,应运而生更多的经济、金融产物和现象,比如储蓄、借贷、抵押、银行、政府、国际贸易等。相当的篇幅讲述美国和中国国际贸易的情况,当时美国国内经济下行,发放过多联邦储蓄券而缺少商品/黄金时,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为美国送去了一艘一艘船的商品,换回的是大量的外汇,生产大于消费,而美国凭借着自己政治经济大国的地位,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让他享受着在国内印钱就能换取大量其他国家真金白银商品的待遇,消费大于生产。后来,中国手上美元外汇越来越多,也将自己放置在尴尬的局面上,如果不再购买联邦储蓄券,那么供大于求,可能到时联邦储蓄券贬值,从而导致手上外汇缩水,但是如果继续购买,不就意味着白白地又为他人输出了商品,自己的人民却提着裤腰带过日子。最后,中国选择了相对减少购买储蓄券,并扩大国内内需的手段。

本书的推荐中讲到“这是一本能够让上至90岁下至9岁的读者都能通过一本书洞悉日常生活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但实际上,建议对经济学和金融学有一定基础,并且对美国金融经济发展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阅读这本书。

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是坚定的奥地利学派学者,站在凯恩斯主义的坚决反面,崇尚看不见的手“市场”的调控能力,反对政府对市场进行过多的干预。而实际上,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凯恩斯主义,或者是新凯恩斯主义是主流,强调政府的有效适当干预是维持市场繁荣的必要条件,过早地留下自由主义绝对是正确的观念,未必是件好事,还是建议先对整个经济学有个框架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书中暗指非常多美国政府的经济、金融、民生政策,以及各个总统及金融领域关键人物的思想及做法,若是美国人民,因为长期处在相关的环境中,对书中影射的事件非常了解,容易产生共鸣和联想。但如果对相关历史事件毫不了解,可能也就产生了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的尴尬。

经济读后感篇五

在过去的年里,各种经济词汇充斥着我们的新闻联播、网络以及人们的日常攀谈中,通货膨胀、gdp、cpi、存款准备金率等等耳熟能详的专业名词萦绕耳旁,身为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却丝毫不了解。有人说:21世纪不懂经济学的人就是文盲。因此我们就必须了解宏观经济学,以适应国家的政策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

宏观经济学是一本由伯南克等着名学者编写,内容全面,注重应用。第一章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解释了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政策等的基本含义,同时简述了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理论,使我了解了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国民经济的衡量与结构,主要gdp和价格指数及通货膨胀的组成和实际算法,让我知道了每年的保八意味着什么,同样十二月份的cpi上涨4.9个百分点是什么意思;第三章主要介绍失业和就业;剩下的主要介绍消费、储蓄和投资以及货币、资本市场和价格。在本书的学习中着重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相应财富的迅速增加,甚至感觉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面对这些宏观经济中的问题,每个国家都采用一定多的经济政策,以此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是在以前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19至现在国家一直采用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读后感篇六

我喜欢下象棋,但下得不好。我下象棋,纯粹是为了找人玩。我们小区有棵大槐树,树荫下,一个水泥桌子,四个水泥墩,常围着一堆人下棋。棋迷们极投入,有时凝神沉思,有时争得面红耳赤。连连取胜者,走路时胸脯都是挺的,迎接他的都是钦佩的目光。

我喜欢下棋,但机会不多。高手,不愿意和我过招,嫌丢身份;差的,不想当众丢丑;和我旗鼓相当的,得找机会,高手们对决时,还得让给人家先下。最烦人的是:忍不住参谋两步时,有人跟你呛茬抬杠。挺憋气,众目睽睽之下也挺尴尬。

不吃馒头也争口气!我回去就买了棋谱,潜心研究。演习棋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儿。不但要反复演习、琢磨,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破解,组合;组合,破解;演习,反反复复……每个棋式,都得这样熟烂于心。这就是俗话讲的心中有谱。

我一头扎进书里,几个月转眼过去了,几本棋谱,囫囵吞枣地演习了一遍,心中也有了不少“谱”。

心中有了谱,再看那纷乱复杂的.棋局,就气定神闲。是攻是守,是进是退,心中有数,动起子来,一板一眼。故意亮出破绽,诱敌深入;看似漫不经心,却暗度陈仓;瞧着正面布兵,实则奇兵突袭;运筹帷幄,攻城略地……那些昔日的高手,都被我杀得丢盔卸甲,落荒而逃。以前喜欢和我呛茬的人,现在更是箭穿鱼嘴,沉默不语。大槐树下,唯我独尊,独步天下,可谓一日看遍长安花。

我原想这回可以挺挺胸脯,会收获赞许的目光和啧啧赞扬声,玩得更好了。谁想他们说:“你下得好换个地方呗,在这还有啥意思!”

经济读后感篇七

从前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过活,但有时候你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就用都喜欢的金银作为交换的东西,于是交换方便了。但金银要磨损,携带也不方便,当交换活动频繁时,发现这个东西太繁琐,限制了交换活动,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岛上的管理者发行一种符号,用它来代替金银,于是钞票出现了。

刚开始这种钞票可以随时得兑换金银。大家都很放心,因为钞票就是金银。可是岛上金银的产量太小,当人们的交换活动更加频繁时,钞票不够用了,只能暂停交换。暂停交换的后果就是大家不生产别人想要的东西了,因为虽然别人用,但交换不出去,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济发展减速了。

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成立一家钱庄,这个钱庄是大家的,由钱庄来发行钞票,印出的钞票借给想用钱的人,然后这个人有钱了再还给钱庄。于是银行就出现了。

银行的出现,能保证交换活动更持续的进行,大家都拼命的生产,岛上的东西越来越多,银行根据产品的生产数量,不停的印制钞票,以保证交换能更深入的进行。

后来人们的交换活动更频繁了,一家钱庄太少了,于是出现了很多钱庄,总要有个管钱庄的吧,于是指定一家钱庄管理其他钱庄,并且钞票只能由这家钱庄印刷,然后通过其他钱庄借给用钱的人,中央银行就这么也出现了。

有一天岛上的人发明了船,于是就到处划船跑,发现了另一个岛屿,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钞票,也像自己岛上这么活动。但自己岛上生产的东西多,那个岛上生产的东西少,1元钱在自己的岛上能买1斤大米,那个岛上的一元钱只能买半斤大米,于是另外岛上的钱来这个岛上买东西时只能2元换1元才行。于是汇率出现了。算好汇率后,他们开始互相买卖东西到对方岛上,这就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使交换活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由于岛上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没法准确估计到底该发行多少钞票,发行多了的时候,因为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产品就开始涨价,发行少了呢就开始降价,为了保证价格稳定,央行要求各钱庄要把一部分钱放在央行里面用来调节产品的价格,根据价格情况多放和少放。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可是有一部分聪明人开始怎么才能把钱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快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

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定了岛上的经济。

经济学专业描述

经济学在校情况

宗教经济学哲学论文

经济学毕业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派

经济学简历表

经济学生求职简历模板

经济学专业求职简历范文

产业经济学简历模板

经济学专业求职简历模板

经济读后感篇八

依我看来,这是一本每个人都应当读一读的好书,若你对经济学知之甚少,则尤其如此。我看的这个版本是它的第三版中文版,由梁小民翻译,分上下两册。现在最新的英文版已经是第五版了。我现在只读完了它的上册,即前十七章。我打算先暂停一段时间,看看其他的书,然后再继续学习它的下册。

我这个人是比较缺乏经济头脑的:不会赚钱、不会投资、也不会花钱。从小,周围就没有真正懂经济学的人,所以没有受到过这方面的熏陶。因而对我来说,就不是单纯看看投资一类的书就可以学会赚钱的了,需要从头开始,首先培养自己最基础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读完这本书,果然收获不小。很多以前不是太明白的一些现象,现在都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大到国家的经济,比如,中美之间的贸易对谁有利,对谁有弊;英国当年为啥要搞圈地运动;小到个人经济,比如我的工资是如何被制定的等等。以后我会慢慢把这些想法都整理记录下来。

这本经济学原理的开篇就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其后的章节都是围绕着这十大原理对各种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的分析论述。在这里,我就以重新复习一遍这十个原理的方式来作为自己的读后感吧。这十大原理中的头两条不单适用于经济学领域,而是对我们所做的任何决定都适用,所以我在这里对这两条做了评论。其它条目领会得还不够深,要过些时候单独写评论。

1.peoplefacetradeoffs.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一条作为十大原理之首,是因为每个人即便从未学过经济也会对它有最深刻的体会。经济学中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这个权衡取舍引出来的;而经济学研究的意义也正是在于帮助人们在权衡取舍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我想大家应该都有过和我同样的体会:欲望很多,能得到满足的却很少。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这是一个最熟为人知的权衡取舍。而我自己也是每天面对各种权衡取舍:早饭吃包子还是油条;多花点时间工作还是多花点时间锻炼身体;平时多学计算机还多学习经济;是买房还是投资;是愁眉苦脸地计划将来的每一步路,还是干脆啥也不想又傻又开心的过日子。

2.thecostofsomethingiswhatyougiveuptogetit.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所放弃的东西。

假设我现在开始考虑是应该出去做搬运工还是去上大学,去当搬运工可以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而上大学没有收入还要交学费。这样看来,还是当搬运工比较合算,但这是在没有计算成本之前。做搬运工是有成本的,它的成本就是因为没有去上大学而失去的一切,其中之一就是毕业后的工资收入。假设你这辈子工作30年然后退休,则做搬运工的成本是大学毕业后一辈子的收入,至少3百万元;而做搬运工的收益顶多只有它的1/3,收益减掉成本其实是亏损了2百万元的。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有机会上大学就千万别去做小工。

上大学也是有成本的,它的成本不单是学费,还包括因为上学而失去的工作机会。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出去工作能赚到的钱数大不不同,因而人与人之间上大学的成本也有着天壤之别。比如说我,假如不上大学,也许就只能当搬运工,这个成本是非常低的,那当然是上大学比较合算。但比尔盖茨没有上完大学,就去开了一家软件公司并且占领pc机操作系统市场,收益相当于大约1000亿美元。这个成本实在是太大了,对于他来说显然读完大学是不合算的了。基于同样的原因,没有选择上大学的还有apple的总裁,oracle的总裁,众多的体育明星等等。

在金钱方面,人与人之间是非常不平等的,贫富之间差距巨大。但有些东西人与人之间基本平等,比如生命,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比如时间,大多数现代人都拥有60——80年。

在时间与金钱之间做权衡取舍又是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时间这东西在不同的情形下,所对应的金钱是大不相同的。对于穷人来说,时间并不值钱,对于富人则正好相反;对于同一个人,时间剩得越少,越觉得它值钱。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做实习生,一个月有500块钱就可以乐得屁颠屁颠的;而当他即将去见上帝的时候,哪怕花5万块钱延长一天的生命,也觉得值得。

我要去城里的另一边,可以打的,也可与坐公交。也就是说,除了舒适之外,更要在50块钱和多花费在路上的一个小时的时间之间权衡取舍。对于我来说,50块钱还不是一个可以想都不去想的数字,不过我经常这样说服自己:算了,就花50块钱吧。到我快死的时候,这50块钱也许连1分钟都买不来;而现在能买来1个小时,已经很合算了。

有些权衡取舍非常容易做决定,因为成本比较低。比如是取鱼还是取熊掌。我决不会在饭桌上为这个问题多费脑筋,无论选什么,成本都不高。有些决定就难做了,比如当生和义不可得兼,取生还是取义?无论取什么,其成本都大的不可估量。

经济读后感篇九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由田国强院长领导,由曾任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现范比尔特大学的黄晓东教授领衔担任首席经济学家,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埃默里大学查涛教授担任学术顾问,以及十多位海内外名校经济学博士共同组成。

课题组在即将完成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中,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做出以下判断和预测:当前中国经济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压力重重。在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过程中伴随着通货紧缩特别是债务通缩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实体经济整体走势疲弱,消费信心下降明显,投资整体增速下滑,进出口增速持续低迷,民营企业倒闭潮、外迁势头扩大,并加速向银行业传导,使得银行坏账持续大幅增加,而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即将开启,使得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和资本外逃的风险日益加剧。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还继续处于探底的过程中。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这是一本每个人都应当读一读的好书,若你对经济学知之甚少,则尤其如此。我看的这个版本是它的第三版中文版,由梁小民翻译,分上下两册。现在最新的英文版已经是第五版了。我现在只读完了它的上册,即前十七章。我打算先暂停一段时间,看看其他的书,然后再继续学习它的下册。

我这个人是比较缺乏经济头脑的:不会赚钱、不会投资、也不会花钱。从小,周围就没有真正懂经济学的人,所以没有受到过这方面的熏陶。因而对我来说,就不是单纯看看投资一类的书就可以学会赚钱的了,需要从头开始,首先培养自己最基础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读完这本书,果然收获不小。很多以前不是太明白的一些现象,现在都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大到国家的经济,比如,中美之间的贸易对谁有利,对谁有弊;英国当年为啥要搞圈地运动;小到个人经济,比如我的工资是如何被制定的等等。以后我会慢慢把这些想法都整理记录下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