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科技自立自强读后感 科技自立自强演讲稿三分钟(汇总5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飞雪2023年论科技自立自强读后感 科技自立自强演讲稿三分钟(汇总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论科技自立自强读后感篇一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20__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我有幸观看了这激动人心的升空过程。从20__年这只昵称“胖五”的火箭第一次发射失利,到如今的顺利发射,我一路跟随,一路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航天壮举,也在这一路感受到新时代高中生、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航天壮举的背后,是新时代共和国国力的全面提升,是新时代发展理念的不断与时俱进。

发射成功后,直播镜头切到文昌基地的测发大厅时,我看见大厅的屏幕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出自日本动漫《银河英雄传说》,在原作中是一句基于战略意图的口号,而“胖五”的发射团队用这句话来表达对科研和未来的展望,包含着一种农耕民族原本很少有的理想主义开拓精神以及剑指太空的豪情。从嫦娥探月到蛟龙深潜,从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到fast在贵州竣工启用,从首次实现全光量子中继器的验证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的入列,无一不是这样的开拓理念与万丈豪情一步步激励科研人员们为新时代的国力建设添砖加瓦。

航天壮举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们的不懈奋斗与辛勤付出。

从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一飞冲天,到20__年载人飞船“神舟七号”的太空漫步,从20__年“墨子号”的在轨交付使用,到20__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二次发射,中国人征服寰宇、遨游天际的每一步,都凝聚和挥洒了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汗水。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作为新时代高中生,我对这些壮举背后的一位位付出者心怀敬佩,他们有着筚路蓝缕的拼劲,有报效祖国的赤忱、有隐姓埋名的坚守,更有岁月无改的深情,是他们在这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向前推进。

航天壮举的未来,是新时代高中生、新时代青年只争朝夕、接续奋斗的责任与担当。

黑格尔有言:“一个民族要有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而当我们新时代高中生眺望更辽阔的星空时,不应忘记,我们脚下已抵达之处,是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曾倾尽所有为之奋斗的诗与远方。因此,在这直播镜头的欢呼声中,我们新时代高中生更应懂得壮举之下的责任与担当。正处于青春韶华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我们的努力向他们献出最真挚的敬意。躬逢盛世,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赋予我们的担与责。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今天,我目睹了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这一航天壮举;今后,我作为新时代高中生,将更加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与担当,不负青春韶华,不辱祖国使命!

论科技自立自强读后感篇二

11月28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____发来贺信,并在贺信中指出,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你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

“奋斗者”号万米成功海试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这振奋人心的时刻,____的贺信更是激动人心、鼓舞人心,同时对我国的科技创新也寄予了更大期望。不论是“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还是“奋斗者”号,都是中国创造的“中国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在“信”“一”“为”里更加去深悟、践行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带头争做新时代里的“中国号”。

在“信”里更加执着。从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到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化的“深海勇士”号,再到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不仅充分体现了我国科研的创新优势,更再次彰显了我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克难事的强大优势。从根本上来说,这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所凝聚和焕发的磅礴伟力。面对未来,我们要满怀信心。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并要具体落实到实践上,化作深入干事创业、不断开拓进取的坚定信心。作为广大人民群众,要更加深植信仰。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只要我们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坚定信仰,就能自强不息,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要实现的梦想。

在“一”里更加奋进。科技靠钻研,没有“一心一意”的钻研,就没有“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的成功。这启迪我们,无论是处在哪一行、干在哪一业,我们都要“一”心无二地踏实工作。尤其是在为民服务的路上,更要全心全意、心无旁骛、推心置腹,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一起去奋进。“奋斗者”号的研制成功离不开科技部会同中国科学院、中国船舶集团,组织近百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近千名科研人员的艰苦攻关和辛勤付出。这就是资源整合、合而为“一”的奋进。在发展的路上,只要我们突破部门利益,跳出区域局限,自觉地拧成一股绳、贡献一份力,就没有我们做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我们还要敢于像“奋斗者”号那样,始终如“一”地咬紧目标,试“万米深水”,破“万米记录”,不怕艰险、“一”往无前地去拼搏。

在“为”里更加成就。“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关键要去为,见于行动、付诸实践。“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在今天我们都一一实现了,因为我们去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有为”“勤为”。更加“勤为”就是要更加勤政,要具体落实到群众事里的桩桩件件,要具体体现到群众利益的分分厘厘。要更加“善为”,善于利器。思想是党员干部最重要的“利器”,要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始终坚持“为”的正确方向。还要善于向群众学习,向身边同事学习,与时俱进,不断补齐知识短板、能力弱项、经验不足,积极克服本领恐慌。要更加“严为”,严于律己。要防微杜渐,常怀律己之心;要见贤思齐,常修为官之德;要无我无私,常养浩然正气。在“为”里创造更多更大成果,更加体现忠诚、干净、担当。

论科技自立自强读后感篇三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创新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国之重器”相继锻造诞生,见证着国家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势不可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各国争先恐后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以望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更加充分说明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展望“十四五”,更应大力发扬“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添“才”加“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催生新发展动能。

导向驱动,以目标需求“点燃火种”。如何抓住科技创新引擎,先行一步将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赖于需求这个“点火器”,科技创新如果不能准确把握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再好的创新也未必能“点燃”发展之火。因此,创新科技必须牢牢牵住“社会对技术的需要”的“牛鼻子”,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让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点燃必不可少的发展“火种”。对于“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要积极研究和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创新发展,让堵点难点迎刃而解。

人才驱动,以核心技术“抬高火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做到科技自立自强。如果说技术创新能力是发展所需的必备“燃料”,那科技人才作为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则是发展“燃料”的“核动力”。“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谁拥有人才,谁就能掌握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为发展之火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要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注重培育人才、打造人才、发展人才,汇聚创新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迸发”科技人才的发展“动能”。

双轮驱动,以制度创新“通风送氧”。俗话说“火要虚”,实质是将可燃物架空一些,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才能更旺。科技创新“燃料”能否让发展之火“燃”得更旺,需要制度创新给予有力支撑形成“架空层”,方能让科技创新“燃料”有效释放潜能。一方面,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在发展创新技术的过程中攻坚克难。另一方面,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及时解决人才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为创新创造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站在新起点,面向“十四五”,正需要以创新聚能量、添动力、增活力,用创新“燃”发展之火生生不息。

论科技自立自强读后感篇四

首先我们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国家,相信科学。然后我们还要正确的保护自己: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阻断接触传染源的通道;出门一定要正确地佩戴口罩,这能有效地防止空气中的病毒;在家要勤洗手、多通风,这样才能尽可能消除潜在的感染可能。

但是我们也不必感到过度的恐慌,在面对这么一场特殊“战争”,我想起了一句话:“伟大的中国人民是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的!”在这次抗疫行动中,全世界再一次看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病毒的爆发地武汉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用“壮士断腕”的魄力,采取了封城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速度。除此之外全国除西藏和台湾地区的其余所有省份和自治区以及军队都在第一时间组织医疗救助人员驰援武汉、驰援湖北。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的华人都向湖北运送了大量的救援物资以及医疗防护用品,用于保证疫区人民的救助和日常生活正常运转,世界各国也纷纷送来各种物资帮助我们。仅仅十天,我们举全国之力就建起了两所现代化、高科技化的医院——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中国速度”再一次震惊世界!

虽然疫情还没有离我们远去,但是中国人是永远不会屈服的。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在医护人员不惧生死的忘我工作下,在科研工作者紧锣密鼓地研制疫苗的实验中,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疫”!

中国人民加油!中国加油!

论科技自立自强读后感篇五

20__年,这是一个多么特殊的年份!它是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第1年,也是这一年的开端,一场无声的“战疫”在我们神州大地上悄悄打响。

在这场“战疫”里,我看到了我们祖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我看到了我们祖国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生命的担当,我看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我们祖国的“速度”担当。

为了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那个樱花常开的城市在做出了“封城”的决定,我想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像我的祖国这样,在护佑人民的生命面前,可以以如此快捷地速度封了一座有着千万人口的城市!然而,这就是我的祖国呀!生死面前,顽强刚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迅速集结,驰援湖北,速度之快,人数之多,再一次让世界各国惊讶不已。然而,这就是我的祖国呀!大爱面前,无私果敢!

从1月23日到2月2日,又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十天时间,我们建成了火神山医院,从紧急召开专题会议,到相关方案设计,再到病房安装……这样的速度,风驰电掣,举世震惊。然而,这就是我的祖国呀!大义面前,凛然无畏!

我眼中的“中国速度”,不仅仅是高科技时代下,祖国多项技术的领跑速度,更是这片广袤大地上,我的祖国有着伟大的制度,有着带领我们创造速度的中国共产党,还有一群伟大又可爱的人民,他们有着废寝忘食的执着追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大公无私的忘我精神,正是这样才成就了如此伟大的“中国速度”。

我的祖国呀!我为你自豪!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