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演讲稿(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8 作者:李Y古诗词演讲稿(模板10篇)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演讲稿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诗词演讲稿篇一

古诗赏析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阅读题目

1.这首诗写了_______、树阴、_____、_______四种景物,并用______、爱、_____、______四个动词,把四种景物刻划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景色。

3.“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___________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

4.“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

参考答案:

1、泉眼、小荷、蜻蜓;惜、露、立;初夏时节荷花池塘

2、运用拟人,使无意化为有情,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饶有情趣。

3、含苞待放的小荷蓓蕾

4、多用说明某人的才华刚刚表露出来,就得到赏识。

古诗词演讲稿篇二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半生落魄已然成了半旬老翁,独立在书斋中听着呼啸的晚风。笔底有明珠却没有地方可以卖,只能闲置在慌乱的野藤中。

明朝嘉靖年间,官居别驾的雷鸣阳在净众寺后的南山上,由下至顶建造了三座十分精致的山亭。史称鸣阳三亭。亭子建好后,还没有为亭子题名立匾。想请一位博学多才的名士,依山景转换之状,题写三座亭名,雷鸣阳想到了会稽山阴才子徐渭。

徐渭不负厚望,上山观景拟名,劳累一天,为鸣阳三亭题写了“滴翠亭”、“怡心亭”、“观潮亭”三块匾额,见晚霞吐彩,日色已晚,就借宿在净众寺中。闲来无事,徐渭想与方丈对奕一局。刚踏进方丈室,迎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墨葡萄图》吸引他。他仔细观赏,精心揣摸,觉得此图神形皆备,物似现今、栩栩如生,非高手难以绘就,只是如此精美之图,为何没有题字落款!徐渭感到十分纳闷就向方丈请教。方丈解释道:这是先朝敝寺祖师智渊大师遗作。因他一生喜爱自己栽种的野藤葡萄,又擅长绘画,留下此图,成为本寺历代传世之宝。至于没有题字落款,先祖师曾有遗言,凡能看得中此画的人,必是饱学之士,务请题字落款,平庸之辇,不可与之涂鸦,免得污了此图。因此多少年来,无人敢为此图题字落款。“噢,原来如此!”徐渭释然道。方丈又道:施主乃大明才子,贫僧早有耳闻。今日有缘光临敝寺,实在是三生有幸,恳请施主为先祖师遗图增色,题诗既为敝寺增光,亦为先祖师遗图,请施主幸勿推却。徐渭见方丈一片至诚,难以推诿,只得从命。

徐渭满腹文才,却似明珠复土无人识得,只落得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一生坎坷,如今年已五旬,还颠沛流离。想到这里,不由悲从中来。这悲凉凄切的诗句,徐渭从心底里发出了世道不公,壮志难酬的时代感叹!“明珠”就是指葡萄,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

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不得志与有司”。青年时还充满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孜孜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并一度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于嘉靖37年(1558年)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徐渭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多有筹划,并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他在诗文中热情地歌颂了抗倭爱国的英雄,曾为胡宗宪草《献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极大赏识。本以为能施展抱负,但后来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杀,竟然先后九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还怀疑其继室张氏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因之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后为好友张元忭(明翰林修撰)营救出狱。出狱后已53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著书立说,写诗作画。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穷困交加。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命运的困蹇更激发了他的抑郁之气,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放浪曲蘖,恣情山水”,一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当官的来求画,连一个字也难以得到。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位性情中人。

徐渭的写意花卉惊世骇俗,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拘形似,自成一家,创水墨写意画新风,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历来被世人称道。当然他的才气还表现在戏曲的创作之中。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文书画处处弥漫着一股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

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认为徐渭诗文“一扫近代芜秽之气”,认为徐渭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明之上”;又云“不论书法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书林藻鉴》)。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甘当“青藤门下牛马走”的郑板桥等,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这足以说明徐渭对后人影响之深。

古诗词演讲稿篇三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古诗词演讲稿篇四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我理解的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就是年年的征战于金河还有玉门关一带,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从唐代开始鼎盛,题材很多,内容丰富,有的表现戎马征戍,有的描绘异域风光,有的为征夫写怨恨,也有的代思妇拟言。大多都是很明显的不满。还能有什么呢?似乎前人不给后人留一点机会了,但是中唐时期的柳中庸又写了这篇脍炙人口《征人怨》。

粗粗的看了诗人似乎忘记了诉说他的怨,只是在说他的生活现状。然而这就是我国古诗词的魅力所在,用了金河,玉门关来说明是在边塞,远离家乡的地方。用了马鞭和大刀来说明了条件的恶劣,战士的紧张,又有说明马不歇鞍,人不解甲的内涵。用了青冢,也就是古诗中常见的昭君的墓,作为一名弱女子红妆千里为和亲,为了暂时缓和战事,为了国家的暂时的安宁,真正的军人来到青冢面前,怎能不问心有愧呢?而昭君自己呢?是不是也是孤独的寂寞的,思念那远方的亲人!黄河与黑山可见地域广阔,道路曲折,行路之艰辛呀。全篇又有许多相呼应的地方,首联的金河与玉关,颔联的马策与刀环,颈联的三春白雪与青冢,尾联的黄河与黑山。金河玉关又与最后的黄河黑山形成呼应。另一方面,第一,二句的岁岁与朝朝,不仅使声韵上读起来合辙押韵,主要是说明时间的漫长与单调。第三,四句,青冢——黄河——黑山,地点的连用给人以山高水长的距离感,三春了还在下雪,又突出了气候的恶劣。

可能还是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全篇一个与怨相近的字都没有,却说是一首边塞诉说怨的诗呢?这就是由于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很多次都是带有很强的象征意义的。比如玉关,马策,青冢,黑山,都是代表了边关的戎马生活,远离家乡的塞外等意思。这些象征意义,含而不露,但是又能把意思表现的很贴切,让人更深的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也让读者感受我国语言的魅力。写怨而不著一字怨语,布局巧妙,手法高明,气象广阔,格调雄壮,可以和同样是边塞诗人的王昌龄相匹敌,王昌龄有一首很著名的边塞诗是《从军行》,又是一种离愁别怨,还有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远离战乱的情况下,可能我们永远不能感受到那些边塞诗的情怀,但是透过这些诗,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读他们的诗感受他们的不易和悲壮。希望我们都能珍惜和平,珍惜幸福的生活。

古诗词演讲稿篇五

陈子昂

忽闻天上将,

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

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

白羽集神兵。

星月开天阵,

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

春色耀飞旌。

宁知班定远,

犹是一书生。

陈子昂诗鉴赏

由诗题可知,这是一首唱和之作。有位将军再度出塞,姓陆的县令写诗赠别,诗人遵循该诗原韵,运用描写、想象、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段,热烈颂扬了将军的爱国精神。全诗洋溢着慷慨豪迈、昂扬向上的乐观情调,体现了初盛唐之交知识分子的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诗人一落笔就以“忽闻”两字表达了意想不到的惊叹,同时,又用“天上将”盛赞了将军的神武智勇。为下文写他再次驰骋疆场的壮举作了铺垫。三、四句,紧承第二句,以“始返”与“还向”相呼应,简洁流畅地表现了将军的西征北战,奔驰不息。他刚从遥远的“楼兰国”(古代西域诸国之一,在今新疆若羌县一带)返回,现在又要奔赴数千里之外的“朔方城”(故址在今内蒙杭锦旗西北)。但是为了安邦御敌,这个以赫赫战功赢得天将之称的将军急国家之所急,不贪图安逸享乐,品德多么高尚!

“黄金装战马”以下六句,是设想将军再度出塞后的战斗生活,诗中没有表现军旅的艰辛,也没有渲染战斗的激烈悲壮,而是突出表现了将军的指挥才能,刻划了一个威仪堂堂、谙熟六韬,足智多谋、善于用兵的统帅形象。他骑着黄金装饰的战马,挥动系有白旄牛尾的令旗,调集威武神勇的士兵,排列成象星空一样壮观神秘的军阵,又借山川之便巧妙地安置了营寨。接着,诗人又以“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暗示征战的必胜。嘹亮的号角声和军旗上闪耀的春色透露,全军士气十分高昂,大捷在望。将军的神武,也借这两句氛围描写得到了渲染烘托。在这六句中,诗人分别使用了“装”、“集”、“开”、“列”、“吹”、“耀”六个动词,把战马、令旗、神兵、星月、山川、画角、军旗、晚风、春色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再现了英勇雄壮、声势震天的军阵场景,大大增强了全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末二句:“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借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寇立功,封定远侯的事例,肯定书生出身的将军定会建立名垂青史的功业。诗人先用反诘词“宁知”领起,于后又以“犹是释疑”,避免了平铺直叙,表达了对将军的殷切期望。

古诗词演讲稿篇六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张曲江集》。

: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古诗词演讲稿篇七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乐景衬哀景,即反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试看晚唐张友正《寒食日献郡守》:「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就其从寒食断火逗起贫居无烟、借题发挥而言,艺术构思显有因袭孟诗的痕迹。然而,它言贫之意太切,清点了一番家产不算,刚说「堪笑」、「堪怜」,又道「惭愧」;说罢「断火」,又说「无烟」。不但词芜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远不如孟云卿此诗,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特别是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才使它成为难以数计的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关于清明时节的诗句之二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古诗词演讲稿篇八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宗光绍熙三年(1192)的秋天,诗人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示无比的愤慨。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描写了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了向往之情。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诗人大笔如椽,极力赞美祖国的山河。然而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流露出悲痛之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恢复之情景。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泪尽”、“又”都是充满感情的词汇。南宋统治者奉行投降路线,每每和金人签定“和约”,他们置沦陷区百姓的死活于不顾,诗人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爱憎分明,感情真挚、沉痛,尤其是前两句用夸张手法极力赞美祖国半壁河山的壮丽,正所谓“以乐景写哀,则哀感倍生”。

古诗词演讲稿篇九

作者: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解】:

1、著:吹入。

2、等是:等于。

3、杜鹃:鸟名,即子规。

【韵译】:

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

春风过处苗麦摇摆,堤上杨柳依依。

这是为什么呵,我却有家归去不得?

杜鹃呵,不要在我耳边不停地悲啼。

【评析】:

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古诗词演讲稿篇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的这首诗看来简单,没有一个字不认得,也没有什么看不懂的。但是,要说出它的好处来,却不容易。第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说的不过是长江南岸的春天,鲜花盛开,处处鸟语鸣转。问题在于,直接说“处处”,就没有什么诗意,一定要说“千里”。在诗歌里,数字,是认真不得的。

但是,恰恰有一个人,对这个“千里”发出了疑问,此人名叫杨慎。他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升庵诗话》)这个问题,当时没有人能够回答,又过了几百年,到了清朝,有一个人叫何文焕,他说:“‘千里莺啼绿映红’云云,比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做‘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作‘十里’,亦未必听得着、看得见。”这种抬杠,在逻辑上,属于反驳中的导谬术:不直接反驳论点,而是顺着你的论点,推倒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你的论点是错误的。何文焕最后说,杜牧说“千里莺啼绿映红”,不过是说诗人觉得到处都是花开鸟语而已。何文焕的原则与杨慎有根本的区别,他认为诗歌只要表现诗人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就行了。这在当时是一种直觉,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文艺心理学,大家都知道,诗人带上了感情,感觉就可能产生变异,在语言上就有夸张的自由,没有这种自由,就不能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 想象、虚拟、假定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进入想象和假定、虚拟境界不仅是诗人的自由,而且是读者的自由,诗人用自己的自由想象,激发起读者的想象,带动读者在阅读中把自己的感情和经验投入到文本的理解中,一起参与创造。越是能激起读者想象的作品越有感染力,读者的想象也是一种创造,这不仅仅表现在所谓“夸张”这一类现象中,而且表现在许多微妙的方面。如下面一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如果用杨慎的逻辑来推敲,也是有问题的:除了水村、山郭、酒旗以外,就什么也没有了?怎么光有酒旗,为什么没有提到酒店呢?风吹着酒旗,为什么没有人呢?等等,这样的问题,是问不完的,这种问题是外行的问题。 诗人调动读者的想象来参与,却并不提供信息的全部,他只提供了最有特点的细部,把其他部分留给读者去想象,让读者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诗歌的语言越能调动想象,越有质量,关键是要有效地调动。诗人要表现的客观世界和主体情感是无限丰富的,人类的语言不可能全部表达出来。诗人只能选取其中最有特征的部分。特征不是整体,但是它可以刺激读者的想象,把他们的经验和记忆激活。被诗人排斥了的部分就由读者凭自己的想象去填充。所以诗人的语言,从正面来说,要抓住有特点的局部,从反面来说,就是要大幅度省略,在特征以外留下空白。

回到这首诗上来,为什么诗人只提供了几个意象:水村、山郭、酒旗和风,就抓住了最有特征的部分?这句诗的省略是很大胆的,四个意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并不确定。它们是任意的并列还是意象叠加呢?好像没有必要太认真,对于想象来说,精确的定位,是有害的。 要彻底弄明白这个问题,还要明确:诗歌的想象性与语法存在着一点矛盾。

从语法上说,四个名词并列,连介词和谓语动词都没有,连一个独立的句子都构不成。但是,这并不妨碍读者在脑海里把它想象成一幅图画。若是把四者的关系用动词和介词规定清楚了,反倒有碍诗意的完整了。在诗中,意象的空间位置不确定,才有利于读者的自由想象。最明显的莫过于酒旗和风的关系,这关系是浮动的。这是很好的诗句,但是,如果拘泥于现代汉语语法,读者就可能追问:是风中酒旗在默默地飘舞呢,还是酒旗被风吹得呼拉拉响呢? 正是由于意象的浮动,不确定,才有利于诗人和读者的自由想象双向互动。 既然意象浮动的方法有这样的.好处,就应该一直这样浮动下去吗?第三、四句诗,杜牧是不是运用同样的方法呢?似乎不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完全是另外一种句法。 前面两句的好处是十分精练,把好几句话合并成两句话,后面怎样呢?后面的两句,说的是有许许多多的寺庙,第三句还难得地提供了精确的数字,那么第四句有没有提供新信息呢?似乎不多。只把前面的“四百八十寺”变成了“楼台”和“烟雨”的意象。这不是把本来一句话可以说完的,分成两句说了吗? 但是,楼台和烟雨是局部,而前面的千里莺啼和水村山郭、四百八十寺,则是大全景。全诗形象的中心是楼台和烟雨。很明显,对于楼台和烟雨,作者不满足于华美的印象,他先是总体感受,然后把它们笼罩在江南特有的烟雨之幕中,玩味、发现、感叹。

因为在烟雨之中有点朦胧,让诗人发现佛寺之美,其特点是有点缥缈,超凡脱俗的。接着诗人将这种美的欣赏转化为历史的感叹,南朝已经灭亡了,但寺庙之美却没有变化。 这里有个玩味、发现和激起感慨的过程,如果用一句话,精练是精练了,心理的过程,特别是景观欣赏和历史感叹的双重意味却没有了。用两句写,就显出了心理感知的微妙层次。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态度的演讲稿(精选7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

    企业安全演讲稿篇(精选5篇)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模板范

    最新班会演讲稿(大全5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

    最新强身健体预防近视演讲稿(汇总8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

    小学三分钟演讲稿焦裕禄 三分钟演讲稿(优质10篇)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2023年感恩的校庆演讲稿 感恩中学的演讲稿(精选5篇)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优质的演讲稿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演讲稿吧,

    最新拼搏铸就辉煌演讲稿(汇总5篇)

    演讲属于现实活动范畴。它是演讲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评价,直接向广大听众公开陈述自己主张和看法的现实活动。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

    2023年竞争中队长演讲稿(模板8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演讲的直观性使其与听众直接交流,极易感染和打动

    保护生态环境演讲稿(模板5篇)

    演讲是练习普通话的好机会,特别要注意字正腔圆,断句、断词要准确,还要注意整篇讲来有抑有扬,要有快有慢,有张有弛。演讲的直观性使其与听众直接交流,极易感染和打动听

    2023年六年级学生期中总结演讲稿(大全9篇)

    演讲中的抑扬顿挫,相当于音乐中的节奏,音乐需要节拍,演讲也需要节拍,你应该让你的演讲充满节奏感,节奏就是你口头表达进度的度量。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