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曼珠

英语是一种跨学科的学科,不仅与语言相关,还与音韵学、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有关。如果你正在写英语总结,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新的思路和灵感。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一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平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二

提高英语水平最便捷的方法,莫过于把一个人送到英语国家呆上两三年,那他的英语肯定提高很快。这就是“语境”的作用——它强迫你用英语来思考。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在中文的环境中,英语学习变成了纯粹的单词和语法的一种组合记忆。所以英语学习起来也就特别痛苦。

对于非英语环境中的学习者而言,既然很难给自己创造一个“听力”的英语环境,选择用“阅读”来给自己创造一个小的英语环境,就是最现实的方法了。我们在背诵单词和语法的时候,一个一个的单词是不会给你带来英语思维的。而当你认真的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慢慢的就会被带入英语环境中去了。

此外,从考试的角度来看,阅读理解也是我们英语考试拿分的核心。

一方面是它在整个试卷中的分值大。各种英语考试,包括国内和国外的,阅读理解都是分值最大的一块。

另一方面,阅读是其它任何一种题目的基础,包括听力、语法、改错、选词填空、写作等等。

——阅读量大了,对语法和单词的掌握必然会更加熟练,通过阅读来理解和记忆单词语法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阅读水平上去了,写作水平自然会跟着提高。而听力也和阅读的关系非常密切——对我们这些没有生活在英语环境中的人来说,我们的听力水平永远不会超过我们的阅读水平,如果一篇文章不能快速读懂,那么也就不可能指望我们能把它听懂。

所以说,快速提高英语的核心在于加强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只要阅读理解的能力上去了,英语成绩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平时,应该多读一些英语材料,这是泛读。不过今天我主要围绕考试来谈,也就是落实到怎么样做阅读理解。我自己做阅读理解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我曾经把这四个步骤教给很多同学,只要能按照这四个步骤做下来的,一两月之内,英语成绩基本都有很大的气色。

第一步,是先看问题。

问题下面的选项可以稍微扫一下,不用认真看。这样做的目的是快速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和考点。也就是说你把题目看完了之后,基本就知道这篇阅读理解在讲什么了。因为有的阅读文章它的写作方式不是“开门见山”式的,往往会先闲扯两句,然后慢慢的导入主题。很多人上来先看文章,一看开头——看不懂,不知道作者想要说什么,然后就晕了头,后面的内容也就跟着糊里糊涂起来。所以我们先看题目,知道全文大意和考点,即使看文章的时候有些地方看不懂,也影响不大了。

第二步,就是认真的把全文阅读一遍,然后做题。

这前面两部,是我们做阅读理解的常规步骤,在考场上,也就按照这两个步骤来就不错了。完成者前面那个步骤,每篇文章需要用的时间大概是12分钟。

但是,在平时练习中,也这样做收效不大。因为只阅读一遍,看个半懂不懂,糊里糊涂的选择几个选项,然后对一下答案。这样我们花了时间,实际上没有什么收获。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英语题目,却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所以说在平时练习中,既然做了一篇,就要吃透一篇,理解一篇,收获一篇。这样即使在某一篇文章上花的时间多一些,效率却比流水一样的做很多篇阅读理解要高得多。

怎么个多花时间呢?

第三步,要对照参考答案。

但是不能简单的知道正确答案就完了。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包括那种没有把握但是“蒙”对了的题目,要认真的对照原文,理解清楚为什么这个选项才是正确的。这个过程,就是再重新阅读文章和理解题目的过程。

第四步,在把问题都梳理清楚以后。我们要再回过头来认真的读一篇文章,这个时候可以查字典,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注意:不要去背诵没有在课堂上学过的新单词!)在此基础上,保证自己把这篇文章的每一句话都彻底理解了。把每一句话的意思和语法结构都要弄清楚。

这样四个步骤下来,我们对于这一篇阅读理解才算彻底吃透吃通了。这样,本来12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一篇阅读理解,可能要花差不多半个小时。但是,这比我们花半个小时做三篇阅读理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你真正收获了、进步了。按照这个方法,每天哪怕只做一篇阅读理解的题目,一两个月坚持下来,我们的英语成绩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最后要说的是,选择这样认真彻底理解的阅读理解的文章不要太难,应该跟自己的水平相适应,这样做起来才是效率最高的。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三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生产力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社会意识:只是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具有不同步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并不是同步,绝对统一的关系)。

反对倾向: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历史唯心主义。

3.实践观是辩证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4.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内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a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更,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辩证关系: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否则会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

a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生产力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

实现途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放中实现的.

a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是阶级分析法)。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群众观点是只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群众负责,虚心向群众学习.

b群众路线是只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以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7.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8.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

9.人的价值–(自我价值)价值的享受着索取。

-(社会价值)社会的创造者贡献。

评价价值的标准:看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多少。

10.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根本途径:a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他的贡献越大.他的幸福感越强.

b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c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必由之路,拥有幸福的根本途径。

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b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11.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贡献。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四

约翰.斯诺是伦敦一位著名的医生—他的确医术精湛,因而成为照料维多利亚女皇的私人医生。但当他一想到要帮助那些得了霍乱的普通百姓时,他就感到很振奋。霍乱在当时是最致命的疾病,人们既不知道它的病源,也不了解它的治疗方法。每次暴发霍乱时,就有大批惊恐的老百姓病死。约翰.斯诺想面对这个挑战,解决这个问题。他知道,在找到病源之前,霍乱疫情是无法控制的。 斯诺对霍乱致人死地的两种推测都很感兴趣。一种看法是霍乱病毒在空气中腐殖着,像一股危险的气流到处漂浮,直到找到病毒的受害者为止。第二种看法是在吃饭的时候人们把这种病毒引入体内的。病从胃里发作而迅速殃及全身,患者就会很快地死去。

斯诺推测第二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他需要证据。因此,在1854年伦敦再次暴发霍乱的时候,约翰.斯诺着手准备对此调研。当霍乱在贫民区迅速蔓延的时候,约翰.斯诺就开始收集资料。他发现特别在两条街道上霍乱流行的很严重,在10天之内就死去了500多人。他决心要查明其原因。

这些人都在剑桥街7号的酒馆里打工,而酒馆为他们免费提供啤酒喝,因此他们没有喝从宽街水泵抽上来的水。看来水是罪魁祸首。

接下来,约翰.斯诺调查了这两条街的水源情况。他发现,水是从河里来的,而河水被伦敦排出的脏水污染了。他马上叫宽街上惊慌失措的老百姓拆掉水泵上的把手。这样,水泵就用不成了。不久,疫情就开始得到了缓解。他证明了,霍乱是由病菌而不是由气团传播的。

在伦敦的另一个地区,他从两个与宽街暴发的霍乱有关联的死亡病例中发现了有力的证据。有一位妇女是从宽街搬进来的,她特备喜欢那里的水,每天都要派人从水泵打水运到家里来。她和她的女儿喝了这种水,都得了霍乱而死去。有了这个特别的证据,约翰.斯诺就能够肯定地宣布,这种被污染了的水携带着病菌。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再度发生,约翰.斯诺建议所有水源都要经过检测。自来水公司也接到指令,不能再让人们接触被污染的水了。最终,“霍乱王”被打败了。

尼古拉.哥白尼被吓得心烦意乱。虽然他曾经试着不去理睬那些数字,然而他所有的数学计算都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只有当你把太阳放在中心位置上,天空中其他行星的运动才能说得清楚。他的这个理论可不能告诉任何人,因为即使他只暗示有这种想法,他都会收到强大的基督教教会势力的惩罚。教会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正因为如此,地球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必定要成为太阳系的中心。

这样,问题就来了,因为天文学家以前发现过,天上有些行星停顿下来,往

后移动,然后再成环状向前移动,而其他行星看上去有时亮些,有时又不怎么亮。如果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而所有的行星环绕着地球转的话,那么这种现象就很奇怪了。

哥白尼曾经对这种问题苦苦思索过很久,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他曾经收集过观测星球的数据,并且利用他的全部数学知识来解释这些数据。但是只有他的新理论才能作出解释。于是,他在1510年至1514年期间从事这项研究,逐步修改他的理论,直到他感到完善时为止。

1514年,他把他的新理论私下里给他的朋友们看。他对旧理论的修改是具有革命性的。他把太阳固定在太阳系的中心位置上,而行星则围绕着太阳转,只有月球仍然绕着地球转。他还提出地球在围绕太阳转的同时,它自身还自转,这样就说明了行星运动的变化情况以及星球的亮度问题。他的朋友都热情地鼓励他把他的想法公诸于世,而他却小心谨慎,他不想遭到基督教教会势力的攻击,所以他只是在1543年临终之前才把它公布出来。

当然,他小心谨慎是对的。基督教教会拒绝接受他的理论,说这种理论违背了上帝的旨意,而支持这种理论的人都会受到打击。然而哥白尼的理论却是我们宇宙观赖以建立的基础。他的理论还改变了基督教对地心引力的看法,他们认为物体往地球上掉落是因为上帝创造了地球,而地球正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表明这是明显错误的。如今人们可以看到,他的这些想法与艾萨克.牛顿、阿尔伯特.因斯坦以及斯蒂芬.霍金等人的研究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四个国家的词语不太一样。但如果你学过英国历史,就能弄清楚这个问题。

首先是英格兰。威尔士于13世纪同英格兰联合起来。如今只要有人提起英格兰,你就会发现威尔士总是包括在内的。接着,英格兰、威尔士同苏格兰于17世纪联合了起来,名字就改成了“大不列颠”。令人庆幸的是,当苏格兰的詹姆斯国王成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国王时,这三个国家和平地实现了联合。最后,英国政府打算于20世纪初把爱尔兰也同另外三个国家和平联合起来已形成联合王国。然而,爱尔兰的南部却不愿意而分离出去,并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因而只有北爱尔兰同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联合起来,而组成了联合王国,这一点从新的联合王国国旗就可以看出来。

值得称赞的是,虽然这四个国家的确在一些方面共同合作,例如在货币和在国际关系上,但它们在制度上仍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例如,北爱尔兰、英格兰和苏格兰在教育体制和立法体制上都存在差异。在参加像世界杯之类的比赛时,它们有着各自的球队。

在这四个国家中,英格兰是最大的。为了方便,它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地区。最靠近法国的那个地区叫做英格兰南部,中部地区叫做英格兰中部,最靠近苏格兰的那个地区叫做苏格兰北部。你可以看到英国的大部分人口聚居在南部,而多数大工业城市都位于中部和北部。尽管,英国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像中国的城市那样大,但是它们都有着自己的享有威名的足球队,有的城市甚至还有两个队。很遗憾,这些建于19世纪的工业城市对游客并没有吸引力。要找历史性建筑你得去更古老的、比较小些的由古罗马人建造的城镇。在那儿你才可能找到更多的有关英国历史和文化的东西。

最具历史意义的宝地是伦敦。那儿有博物馆,有艺术珍品、剧院、公园和各

种建筑物。它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它有公元一世纪由古罗马人建造的最古老的港口,有由盎格鲁-撒克逊人始建于11世纪60年代的最古老的建筑,还有公元1066年由后来的诺曼人统治者建造的最古老的城堡。曾经有四批侵略者到过英国。最早的入侵者是古罗马人,他们留下了他们的城镇和道路。其次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留下了他们的.语言和政体。第三是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对词汇和北部的地名留下了影响。第四是诺曼人,他们留下了城堡和新的食物名称的词语。

如果你到英国乡间去看看,你就会找到所有这些入侵者的痕迹。如果想使你的英国之旅不虚此行又有意义,你就必须留心观察。

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张萍玉早就把她想要在伦敦参观的地点列了一张单子。她最想参观的地方是伦敦塔,它是很久以前由入侵的诺曼人在公元1066年修建的。真是太棒了!这个坚实的用石头砌的方形塔已经屹立在那儿一千年了。尽管在塔的四周扩建了一些建筑,但它仍然是皇宫和监狱联合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张玉萍十分惊讶的是,她发现女王的珠宝由皇家的特别卫士守着,而这些卫士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仍然穿着400年前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代的制服。

接着参观的是圣.保罗大教堂,它是1666年可怕的伦敦大火以后建造的,刚建成的时候,它看起来真是金碧辉煌。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也是很有意思的地方,里面珍藏着一些已故诗人和作家的雕像,例如莎士比亚的雕像。正当萍玉从大教堂往外走的时候,她听到了著名的大本钟在整点敲响的钟声。她参观了女王伦敦住所白金汉宫的外景,以此结束了一天的观光。啊,她要同朋友们讲的实在太多了!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五

1、税收的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税收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

(2)目的:国家为实现其职能。

(3)手段:凭借政治权力。

(4)依据:税法。

税、利、债、费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国家通过税收位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随意征税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3、我国税收的种类。

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为五大类:

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资源税(矿产税、土地资源税)财产税(契税)。

行为税(印花税、屠宰税)。

4、增值税:(1)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2)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一般计算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3)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5、个人所得税:(1)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跟,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2)计算方法: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3)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4)个人所得税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6、纳税人与负税人。

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1)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如个人所得税的税款是由纳税人承担的,纳税人就是纳税人。)。

(2)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企业可能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把税款加在商品售价中,转嫁给消费者。)。

(3)在我国,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7、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税收取之与民、用之于民。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的性质)。

(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8、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

偷税: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的行为。

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的行为。

9、如何应对违反税法的行为?

(2)公民也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工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古代,人们很注重个人修养,都会平时空闲的时候认真反省,深刻反思。孔子悟出了《论语》庄子悟出了《庄子》老子悟出了《道德经》……而现代人只追求物质财富却忽略了精神财富,只会闲的时候去享受……却不懂修身,不去读一些名著,不去学习古人的思想,这便是当下社会大多数人缺乏的精神与信仰的现状。

首先谈谈诚。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现代社会非常注重诚实守信。只有真诚守信才能交到真朋友,才能找到更好的合作伙伴,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去追求物质财富。倘若一个人连真诚都做不到,就不会有人信任他,就没有人和他相处,更没有人愿意与他合作,他追求财富就受到阻力。所以说,真诚守信最重要。

其次是孝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国人尽孝往往体现在金钱和物质上,却忽略了精神上的孝。有人总是逢年过节给父母一些财物却不懂得去言语问候,不懂得用心关爱,体贴父母。更有人在父母生前不懂得好好孝敬,等父母去世后就后悔了。乃“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还有要养正。做一个正直的人,做正义的事,不受环境的影响,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即使环境恶劣,也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生活中,多去做些好事,从小事做起,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在学校多帮助同学,不做违反校规校纪的事。做一个正直的青少年。

中国大部分人平时不注重个人修养,才使如今的社会不如往日一样安宁,常常有犯罪行为。因此,从青少年起始,就应该注重个人修养,少年强,则国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过着快节奏的生活,常常会忽视生活中的一些微不足道而又真实存在的乐趣。

生活中的乐趣何在?

生活中的乐趣在于尚未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于我而言,作为一个高中生,最想得到的莫过于一张令自己满意的高考成绩单,在为之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为什么能从自己尚未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中获得乐趣呢?

因为自己尚未获得它,我并不能真切感受到获得时的乐趣,因此,我会有所期待,开始幻想自己得到它的那一天时的快乐、兴奋与满足。由于尚未获得,这种期待感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而是会长久的停留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浅而真实。

而若是已经得到,纵使能在那一瞬间获得极致的快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快乐正慢慢被遗忘,直至彻底忘却,而后只能去寻找新的乐趣。

如何从中获得乐趣?

当自己有了目标,有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便一定会为之努力。漫长的学习生活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但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每时、每分、每秒的努力都在为得到它打下基础,正在一步一步缓慢地向它走进。虽然过程漫长,但日复一日的努力,慢慢筑造了我通往他的道路,内心的喜悦与从中感受的乐趣也在一点点增加。我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在进步,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近,那种乐趣是由自己筑造的,是非常真实地感受到的。

而正是因为自己有切身的经历,才能感受到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认识到为之努力拼搏的自己,在追求他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也未尝不是一种乐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正在为之努力的东西,而我们正在经历这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为之拼搏的快乐,能为拼搏的自己感到自豪与骄傲。在这个过程中所享受到的快乐比已经得到后的快乐更真切、更珍贵。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七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_意义。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方_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_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方_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八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自古乱世出枭雄,这不仅在于他们自身有很强的能力,还在于他们有异于庸人的忧患意识与坚毅品质。没有盲目自大,自以为是方能在激烈的`生存斗争得以保全,反之则是致命的伤害。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在艰苦的环境下才会奋发向上,而在过于安逸的环境里会变得骄傲自大,固步自封。强弓劲弩,信臣精卒,秦朝在战火中最终成形。秦始皇在忧患的年代里打下了一片江山,而这个自诩关中之固,金城千里的泱泱大国,却在短短十四年后散灭在他贪图享乐的后代的手心里。三国鼎立之时,刘备经过无数挫折与忧患,成就了蜀国,而他的儿子刘禅却安于现状,不知世事忧患,,最终落得个江山拱手,遗臭万年。同样,李世民经过无数忧患才悟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道理,“贞观之治”的美誉响彻史书。而唐太宗却贪图美色,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又一个王朝走上了不归路。

忧患是必不可少的,忧患下的人们有更强的动力登上更高的山峰。固守不是长久之计。诺基亚这个庞然大物,在固执的相信着自己的固有优势后,对外界市场的变化置若罔闻,没有忧患意识,最终惨死于时尚的车轮之下。再看动物界,在晴天里依旧磨利爪牙的狼比贪图享受的狐狸有着更强的忧患意识。为了在自然界的残酷竞争中存活,狼选择放弃眼前的享乐而去磨练自己,保护自己,时刻准备着战斗。而对于我们来说,只有有忧患意识,才能激发出我们创造的潜能,让我们走向理想的自己。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忧患意识更不可缺。清朝闭关锁国导致中华大地被资本主义的战火所侵蚀,经过多少代中国人的努力,祖国的大好山河才重回故土。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贪官污吏被揭发,他们虽然也是经过无数忧患才走上今天的位置,但他们却不为人民考虑做主,只顾自己享乐,反而成为了社会的蛀米虫,自甘堕落。忧患意识能让人认清现实,感受到危险的存在。世界在改变,不论是国家还是我们自身,都要保持警惕,跟着世界的潮流,掌握最新的信息,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世界的大筛子筛出去。

今天的社会在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我们要居安思危,努力奋斗,创新求活。身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有更大的责任去守护和改造我们的国家。让忧患意识激励着我们向前,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九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吗?

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必须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普遍联系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即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找不到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东西。

其次,要把握事物的联系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对事物的联系要作具体分析,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如果脱离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空谈联系,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第一,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尽管有“人化”的特点,但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而且形成后就独立与人的意识之外了,所以也具有客观性。

第二,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就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十

朋友,若我问上面两种哪个更具意义?或博学或深沉的看官们想必都不屑于第一种。但待我问更想过哪种生活时——看官们犹豫了、彷徨了,但心里都想做第一种:多么舒服的日子!

上述现象说明了人们观念里的“意义”与“现实”的分裂。大多数人知道什么更有意义,诸如献身科学、研究艺术等等;但付诸实际情况,更多的人耽于物质,与高谈阔论“人生的意义”时判若两人。譬如提到作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版权赚好多钱呢。这种“意义”与“现实”的分裂,就是所谓“活出个样儿来”与“活出味儿来”的对立。践行哪种的争论从古至今已进行多年,仍无结论。

我的家长和我就有过与此有关的有趣的论争。譬如他们曾经对我说:“现在若不好好读书,进入一所好大学并获得高学历,将来在社会上几乎寸步难行。”我反诘道:“好好读书固然不错,但难道就是为了上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如此过完一生——仅此而已?”他们反驳:“漂亮话是这么说,但说到底谁不是就为了有个好工作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呢?”“还有很多更高远有趣的目标,哪能这么枯燥?”“现在你想那些虚的有什么用?好好读书就行了。”他们又补充一句:“你还没真正踏入社会,不懂。”

因此,你的观念里,意义是什么,就该如何活,即为了自我的意义而活。喜欢艺术,就尽情雕琢艺术;热爱文学,就当一个作家。也许旁人当你是西西弗斯,可精卫填海也曾成功。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浪费。起舞就是为了自我的意义而生活,跳的当然是属于自己的舞。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十一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1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下面是必修3语文文学常识,请参考!

1、第1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1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1部词典是:尔雅。

4、第1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1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1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1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1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1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1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1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1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1部断代史:汉书。

14、第1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1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1部国别史:国语。

44、第1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1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1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1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1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1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1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1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1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1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1位女词人,亦称“1代词宗”:李清照。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十二

田野中的稻草人,不怕蚊虫叮咬,不畏风吹雨打,不怕烈日暴晒,更不畏严寒刺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坚守阵地,守望前方。

稻草人,是草做的,它没有人的血肉之躯,却有着人的血肉本色,它没有思想与智慧,却有着执着坚韧的精神。它的坚守,无愧是众人口中的宠儿—麦田守望者。

守望,是期盼。是乔丹上场打球的期盼。见了“飞人”乔丹,有谁会想到他小时候的矮小?又如何能想象到他通过超人的训练达到今天的身高?尽管每个人对他成为篮球运动员的梦想都给予嘲笑。尽管每次打篮球都没有他上场的机会,可他始终在期盼。他从打扫球场开始,经过时间的洗涤,他达到了人生的目的。终于篮球赛场成为他最炫最酷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一次又一次的精彩,以不弃的守望书写着不败的人生。

守望,是坚守。是洪战辉对“亲情”的坚守。洪战辉,一个失去双亲的孩子,一个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人,他挑起家庭重担,背负起妹妹上大学的重担。而这个妹妹与他毫无血缘关系。尽管这样,他仍坚守着这份“亲情”。他没有怨言,没有泪水,有的只是一颗拼搏的心。在人生这块土壤上洒下了爱的种子,用汗水浇灌,以坚守施肥,细心呵护。正因这份不弃的守望,亲情累累,成为他人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守望,是信念。是邰丽华通过刻苦勤练到达人生高峰的信念。一个无声的世界,孕育了一个默默奋斗的天使。她用泪水和汗水编织成的翅膀飞向其他国度,飞向世界。她用平凡演绎非凡,是她,使中国舞蹈得以传播,是她,将艺术的殿堂镀上了耀眼的金。没有守望中的信念,她何能有今日的辉煌?正是这种信念,使无声的世界里,充满美妙的声音。

人生需要守望,更需要不弃的守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不放弃,守望中,你将获取美好人生。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十三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x在减数x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x次。减数x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x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x。

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x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x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3、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5、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6、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7、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19、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0、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2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24、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25、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26、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7、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8、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9、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0、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初中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一.归纳整理、对照比较、重视图解。

充分理解专有名词、现象原理和课本笔记,再将相关概念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用心比较各种生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行分类归纳,如此才能融会贯通。生物学有非常丰富而且十分重要的图片资料,配合图片的说明,可以使你迅速了解生物现象的来龙去脉。

二.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方面,生物学研究的东西都是活生生的。“活”的东西,重在理解,所以,切忌“死”记硬背!这就称之为活学;另一方面,生物是一门生活科学,她来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知识就会“为我所用”,这就称之为活用。

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

1.简化记忆法: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四.注意听,认真记。

注意听不仅仅是要求同学们集中精力,更重要的是听课要听思路,注意听老师是如何引入新课,怎样展开讲解的,最后又是怎样归纳小结的。特别要注意理解教师在讲课中反复强调的重点和难点,并在不影响听课的前提下记些要点。

学好生物的方法有哪些。

1.课前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

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该背就要背。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少不了要背诵的内容。数学、物理、化学有相应的公式,地理有地图,而生物需要背诵的内容就相对冗杂。其实只要上课听讲足够仔细,概念理解较为透彻,背诵不会太难,只需要多多重复。

刚开始背的时候,可以先结合着图进行复述,再与课本原话进行对照,找出自己说的不规范的地方,然后把课本上的原话背下来;考前突击的背诵,则要一遍一遍重复课本上的原话,力求语言表达准确。

考试是要落实到笔上,所以,背的时候同时也要进行默写。大学考前复习期间,我几乎不背书,都是抄书,默写,默不对就再来;另外还把书上重要的图都画一遍。结果有一次考试真的考了画图,我就赚到了。

3.善于总结。

总结是指在学习完某一章知识,对此章知识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该章知识的联系、知识的系统或知识的结构,以便我们能从知识的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加深理解知识和灵活掌握知识。总结的方法一般可用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纲要法。

总之,做好总结是我们学习常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通过总结,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知识连贯起来、综合起来,使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

这样,就使我们能在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上来对待知识,就好像我们站在山顶上来看山下四周的景色一样,不但能看清所有景点,而且能看清各景点间的关系。由于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上来看待知识,我们也就有了驾驭知识的能力,就是说我们能灵活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了。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2.进一步体会爱国的复杂感情和辨证关系。

3.通过意象分析揣摩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从小生活中国的北方,你有什么直观的感受?

那么五十多年前的著名诗人艾青眼中的北方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诗歌。

2.正音。

3.诗人眼中,北方是什么样子的?(悲哀的。本诗一开始就明确了诗人的感情指向,也给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悲哀、忧郁、沉重)。

4.我们眼中的北方是……而艾青眼中的北方是悲哀的,为什么呢?

三、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艾青,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76年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本诗歌写于1938年2月四日潼关,当时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华北、东北早已沦陷,就在那样一个年代一个寒冷的冬天,流徙途中的艾青,面对荒凉的村庄、遍地的饿殍,面对人民的痛苦生活,不禁有感而发写下了《北方》。

四、分析鉴赏。

1.诗人笔下的北方是怎样的景象?(一片暗淡的灰黄)。

3.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悲哀苍凉生存的孤苦无奈不安悲苦逃亡)。

4.原来的北方充满了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而今诗人看到的是一片暗淡的灰黄,那是由于什么原因?(探究意象的深层含义)。

(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中国,使中华民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整个中国处于灾难深重之中,民不聊生。这些景象与严冬的严寒和肃杀相互映衬,成为国当时现实的真实反映和象征)。

5.面对悲哀的北方,面对灾难深重的中国,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是怎样的态度呢?

(热爱)。

(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养育了古老的民族)。

五、总结:

这首诗歌写于抗战初期,虽然没有直截了当地号召人们去战斗,但在诗歌的结尾,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抱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这样一个古老而坚强的民族不会灭亡。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十五

折冲儒墨阵堂堂,书入颜杨鸿雁行。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注】。

子瞻:苏轼,字子瞻。

折冲:这里指调停、协调。

儒墨:儒家和墨家。

颜杨: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和后周书法家杨凝式。

(1)如何理解“胸中元自有丘壑”一句中的“丘壑”?(2分)。

(2)诗中两处引用典故,有什么作用?(4分)。

(3)结合全诗,分析“故作老木蟠风霜”的内涵。(5分)。

参考答案。

(1)形容苏轼人生坎坷,阅历丰富。(2分)。

(2)用儒家和墨家,书法家颜真卿、杨凝式衬托苏轼的'学识和书法成就。(4分)。

(3)从绘画艺术来说,画品即人品,苏轼的枯木画,是他内心世界的艺术体现;(2分)从人生经历来说,苏轼为人平和而坚强,历经贬滴和打击,气节愈坚,就像那老木经风霜袭击而愈加坚硬一样。(3分)。

作者。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十六

《跋子瞻和陶诗》作于11(崇宁元年)八月,上年七月苏轼已病逝于常州。这首诗也是对苏轼的深沉悼念。这年六月,黄庭坚知太平州,九天即被罢,于是想到荆南去。当时赵挺之为相,和黄庭坚有矛盾,也想置他于死地,第二年把他编管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11(崇宁四年)黄庭坚即卒于贬所。了解黄庭坚此时处境,可以体会此诗措辞的深沉。“跋”字表示对苏轼的尊敬。苏轼晚年知扬州时,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南迁之后又和《归田园居》八十九首。1094年(绍圣元年)苏轼被安置惠州。在唐宋时代,贬到边远瘴疠之乡,就等于置之死地。连韩愈、李德裕、寇准这样的名臣,都曾为南迁而凄怆,李德裕、寇准就死在贬所。只有了解这个背景,才能懂得这首诗头两句的.分量。何况章(当时的宰相)一心要杀苏轼。而苏轼是不以迁谪而悲怆自苦的。他写过这样一些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章以为把苏轼放到惠州,水土不服和悲伤足以致他于死命,但苏轼随遇而安,在惠州写的《纵笔》诗里说:“白须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艇斋诗话》说:“章子厚见之,遂再贬儋耳(治所在今海南儋县),以为安稳,故再迁也。”“时宰欲杀之”是有事实根据的,作者不直书章名字而用“时宰”二字,是含有深意的。北宋自绍圣年间(1094-1098)逐渐衰败,以至后来灭亡。当时宰相弄权,残害善良,比比皆是,不独章一人,黄庭坚也亲受“时宰”之害,故着此二字以表现小人弄权为祸之烈。从这首诗看,这两句是为反衬苏轼的胸怀人品,交代题目中“和陶诗”的背景。

三四两句一转,用寻常的动作,写出苏轼高洁的人品。心胸不开阔的人,忧伤终老,而苏轼却能“饱吃惠州饭”,说明不以迁谪介意。这句话,后人注解时都引杜甫诗“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长相见”(《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为出处,实际是用苏轼《儋耳》诗“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之意。第四句入题。一般的诗人至此,就容易针对《和陶》的内容褒赞开来,而作者点到即收,忽然跳出,借陶渊明人品赞苏轼,大开大合。五六两句说得非常郑重恳切,从称呼上加以变化(“子瞻”――“东坡”,“渊明”――“彭泽”)。陶渊明见机而作,彭泽令只做一百多天就去官归隐,前人多视他为处士。而苏轼却一生都在宦海浮沉。拿陶渊明喻苏轼,从形迹看,两人截然不司,而他们不以贫富得失萦怀,任真率性而行,则是共同的,所以七句又一反,着一“虽”字以为转折,八句以“乃”字一合作结。“风味”二字含蓄不尽,由读者自去领会。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一说:“凡短章最要层次多,每一二句,即当一大段,相接有万里之势。山谷多如此。凡大家短章多如此。”可以用来说明这首诗的特色。苏轼针对陶渊明写的和诗有一百零九首,风格内容多种多样。作者却紧紧抓住“风味乃相似”这个特点,专写苏轼胸怀。言为心声,其人如此,与陶渊明相似。这是作者以简驭繁,遗貌取神,探骊得珠之处。而八句之中上下联系数百年,至少有四次转折,这是黄庭坚古体诗短篇的刻意求精之作。

个人资料: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十七

广东省珠海第二中学詹小俊。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知任论世”鉴赏诗歌的方法。

2.学习赏析、评价诗歌中的形象。

3.理解作者旷达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词作,了解作品内容。

三、鉴赏、评价诗中的人物形象。

1.学生深入阅读,更充分的感知作品。质疑、探究。

2.引导学生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发表各自见解。(注意点拨下列问题)。

(1)“一蓑烟雨任平生”:平生所经“烟雨”?苏轼的“蓑衣”?

(2)“山头斜照却相迎”“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否矛盾?

(3)“归去”,归向何方?

四、小结。

1.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苏轼在逆境中的人生态度。

附:【板书设计】。

教学实录。

授课时间:10月29日。

授课地点:湖南省张家界市一中。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师生问好,教师宣布上课。)。

生:周瑜。

师:他想到了周瑜这位年少有才而且早早就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年轻将领。想到自己已经早生华发,但是至今仍然功业未成,有了壮志未酬的感慨,所以他说“人生如梦”。那么,苏轼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在那里哀叹、满腹愁情的文人吗?难道这就是豪放派的真正风格或者是豪放派风格的全部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苏轼的另外一首创作于同一年的词--《定**》。

师:首先,我把这首词给大家朗诵一遍,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作品。(教师范读,学生鼓掌)谢谢大家的掌声。我想如果大家对这首词的理解更深入一点,你们会比我读的更棒。接下来就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词。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完之后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学生自由诵读,思考)。

生1:这首词主要是写苏轼遇雨后的感叹。

师:说得很好,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呢?我提示一下,一件事情应该有时间、地点、经过等等。

生2:大体上的经过就是苏轼与一些人同行,在途中遇雨,和他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他一个人有与众不同的感觉,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

生4:看田。

师:你从哪里得到的答案呢?

生4:注释中讲的。

生:养老,安享晚年。

生:“穿林打叶声”说明下雨了,雨下得挺大。

师:那么何以看出众人皆狼狈,“余独不觉”呢?

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吟啸且徐行”。

师:不惧风雨,在风雨中吟诗长啸,何等洒脱啊!这里我们围绕词作前面的序大体上了解了一下这首词的基本内容。可是,有一个问题,苏轼写这首词,仅仅是因为在半路上遇雨,然后雨过天晴,所以通过词来表现自然界的风雨变化吗?(生:不是)如果不是,那么他到底为什么要写这首词,他要表达什么呢?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诵读这首词,把你的疑问找出来,然后再就你的问题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我希望大家可以出声朗读。

(生出声自由朗读,然后互相交流、讨论)。

师:我看大家刚才刚才讨论得很热烈,很多同学不仅提出了一些问题,而且写下了自己的见解,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师:我也看到很多同学把这个“酒”字给圈出来了,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他的见解。

生6:我觉得可能是说他没有从以前的生活中清醒过来,这次遇到雨过天晴的天气,他豁然开朗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意思。

师:那你能不能回答刚才那位同学的问题?

生6:我觉得他应该是没有喝酒,“醉”是形容他此时的心情。

师:他有一种如醉如梦的感觉,是不是?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同行皆狼狈”,为什么苏轼“独不觉”?

生8:在古诗文里面,“酒”往往和愁联系在一起。苏轼在被贬黄州之后,感到非常惆怅,所以他可能就喝了一点酒,但是现在他看到这种天气,心情开朗了,他也想通了,所以酒就醒了,我觉得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师:很好,解决了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刚才那位男生关于酒的见解,大家赞同吗?他被贬黄州之后,借酒浇愁,有没有这个意思呢?(生赞同)有可能有,是不是?苏轼酒量不大,稍许喝酒就容易醉,况且古人习惯上借酒浇愁,所以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下面请大家继续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生10:他以前在官场上做事的嘛,被贬以后才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是不对的。在官场上做的不是他想要做的事情,所以现在有一种如醉方醒的感觉。

生11:我认为“谁怕”表现了他对于仕途坎坷的坦然自若的人生态度。

师:同学们很聪明,把风雨和作者坎坷的仕途联系起来了,鉴赏一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他所生活的时代,这叫什么方法?对,这就是“知人论世”。这是鉴赏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

生12:我觉得“谁怕”表现了作者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生13:我认为酒醒仅仅就是酒醉醒来。他们一行人外出,朋友在一起喝点酒很正常,酒后遇风吹醒而已。

师:难道买田之前要喝酒吗?如果大家读过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甚至其他的一些诗文,我们就会知道苏轼是一个爱喝酒的人,所以林语堂说他是一个“酒量不大但是饮酒成瘾者”。古代的文人喝酒是常见的现象,来到黄州惊魂甫定的苏轼,酒可以去消解内心的忧愁。所以我不太赞同把喝酒作什么引申的理解。

师:确实,没有雨了,好像还说得过去。可明明“山头斜照正相迎”,怎么能说“也无晴”呢?请大家继续说说你的看法。

生16:我觉得“也无风雨也无晴”深层意思是苏轼被贬之后,他那种能超越荣辱得失坦然自若地面对生活、不因被贬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能冷静的看待自己的生活。

师:这位同学抓住苏轼的思想进行了分析,很好。

生17:我认为这要联系上文来理解。“回首向来萧瑟处”,说明他原来遭受了一些坎坷;“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首先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说明他内心不再在乎这些坎坷,表现出了一种坦然自若的态度。

生:心中没有差别。

生18:我认为是归于自然。

生19:我觉得他是希望重新回到朝廷,自己的仕途也雨过天晴。

生:买田终老。

师:就是说他准备在这里安享自己的晚年。那么他还寄希望于重新回到朝廷吗?显然不是!所以,我觉得“归去”一词不能理解为回到朝廷。

生20:“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蓑”可以解释为他的才华,“烟雨”的意思是官场上的坎坷。整句应该是说他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历经坎坷,壮志未酬,没有什么成就。

师:这种解释看起来很有道理,大家觉得如何呢?

生21:我认为“烟雨”就是指他人生中的那些坎坷。无论他的人生困难有多大,遇到的坎坷有多少,他都不会因此而感到失落,而是坦然自若的面对。

生:心中有“蓑衣”。

师:那么他心中的蓑衣是什么呢?

生:理想、人生态度。

师: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生22:我觉得苏轼有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在遇到雨之后,同行“皆狼狈”,而他却能“不觉”,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这也暗示着此时虽然被贬,但是仍然对生活充满了积极的情绪,他在沙湖买田,希望在此安度晚年,生活有一个新的开始。

师: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首词。词中多次写到了雨。首先写到了--。

生:大雨,“穿林打叶”之雨;

生:“一蓑烟雨”;

生:最后说“也无风雨也无晴”;

生: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师:好,下面请大家试着把这首词背下来。

(生自由背诵,然后请一名学生背诵,最后全班齐背。)。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首词,学习了怎样去鉴赏一首诗歌,大家都很自觉的运用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我们认识到了苏轼旷达的一面,可以说,这就是苏轼之为苏轼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人说,“心有东坡词,世上无难题”,苏轼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选择,当我们的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走入绝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的生活。

(教师宣布下课。)。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出了一身冷汗!着急、遗憾弄的!但是我也有很多思考和收获。

最初的设计总是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因为是借班上课,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学生,所以“备学生”总是难以到位的,只好在“备教材”方面尽量做到位。

这节课让我感觉做得是在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上做得尚可。在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有效的教学设计都是一种预设,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导而不牵,开而不达”。预设主要围绕教学目的展开,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兼顾了三个维度。所以,这种预设是把握大方向的,是体现了教师的“导”的作用的。授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问题的解答是生成建构的(虽然主要的“问题点”在备课时已有预测),所以整体上看,授课过程不生硬,比较自然,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而做得不好的地方也很明显。因为过度的考虑到学生的自动生成和建构,因此,在某些问题上,束缚住了手脚,不敢“讲”,“导”得还不够。比如在关于“酒”这个问题,学生提出文中写到苏轼饮酒是否有什么引申之意这个问题,我未能把握好时机及时引导、明确,以至于这节课在这个问题上纠缠的时间较多,也因此后面的评价(涉及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乎无法展开。未能完成教学目标中设定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本是可以完成的)虽然也可以算上一个“优点”--根据课堂实际把握教学节奏,但是,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打了折扣。下课之后,一位特级教师对我说,对于不应该纠缠的问题和对学生难度过大的问题,教师不能怕“讲”,该讲的还是得“讲”,矫枉不能过正。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深受启发。

所以,经过这节课,我觉得以后在备课时应该注意:对于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也要考虑到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因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就完全不敢“讲”而出现“不作为”的情况。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应该是不可偏废的追求目标。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十八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将会发现许多,珍惜许多。带着感恩之心去生活,会让你觉得幸福无比,会让你觉得每天都有繁花的簇拥。

我感恩母亲,温柔的,淳朴的母亲。记得儿时她每天替我穿衣服,喂我吃饭。我看了心里便飘过一阵欣喜。那种感觉是幸福的。我感恩父亲,他借着月光给我修自行车时的灵巧,背着我走泥路的轻快,昏暗的灯光里父亲熟睡的身影,被子勾勒出他身体的轮廓,都会一直刻在我的记忆里。感谢亲情,它是阳光下最令人感动的真爱。看看父母期盼的双眼,听听他们暖暖的叮嘱,想想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我们才会更加感谢他们,更加珍惜这份亲情,更加懂得“谁言寸草心”的这份情怀。谁不知父母是棵大树,为小树遮风避雨,阻挡烈日,这是一片无私的奉献,是蓝天的情怀。有这样的亲情,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它吗?感恩它,珍惜它,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所拥有的`。

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播者,肩负着育民兴国的重任。虽然,他们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然而三尺讲台、一块黑板就是他们挥洒人生的天地,面对几十双迷茫而渴求的眼睛,教师义无反顾的用自己的声音,播散爱的阳光、智慧的甘霖。伴着教师声音的旋律,学生学会了用灵魂去歌唱,用真诚去追求。教师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平凡不等于平淡,他们将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春花秋实的动人篇章。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迷人的颂歌——感恩老师。

感恩永驻我心,阳光将洒遍心灵;心怀感恩,社会将和谐美好;心怀感恩,生命将灿烂辉煌。让我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忆过去,去描绘现在,去收获未来!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十九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二十

《书愤》作于宋孝淳熙十三年春,这时陆游退居山阴家中。以六十二岁。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以六年,挂着空衔在故乡居住。他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这一首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首联上句“早岁那知世事艰”是作者现在的概叹。小小年纪,便有满腔的爱国热情。但哪里又会懂得世事的艰辛呢?是啊,正如“少年不知愁滋味”“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廷。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的。“中原北望气如山”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心中的愤郁积如山。一个“气”字足以看出诗人的悲愤。小小年纪便有抗金报负,可是朝廷正豺狼当道。看着自己的国土被金兵践踏,老百姓被金兵所害。怎么不会“气如山”呢?可这如山的愤怒又向何处发泄,诗人只能“书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想当年,宋军击退金兵,收复失地的那两次胜仗。诗人仍记忆犹新。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这气壮山河的两次胜利斗争。可以看出作这是多么地渴望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同时也表明宋国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前两联作者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金报负。早岁的豪情形成全诗气韵雄厚的基调。

颈联诗人感情沉郁悲凉,但感情基调依然斗志昂扬。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要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效朝廷。诗人当时已61岁,李白曾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当时年老的陆游对此却漠然无视,可见,他的爱国之心是多么强烈。他是多么想要实现亲自带兵抗金的愿望,可朝廷却没有给他机会。陆游在《示儿》中曾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师”最终没有“北定中原日”,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却也只能含恨而去。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二十一

高二英语备课组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学期初制定了务实的学期工作计划,一学期共组织教研活动多次。我们认真实践着既定的学科战略,全面优质地完成了学期工作任务,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观念,以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深化课堂教学为重点,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切实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努力为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同时更注重有针对性教学。

1、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全组教师能认真领会《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及考试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使全体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大纲的要求。

2、规范教学常规工作。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备课组老师都是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都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坚持写教后记。授课后及时记载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我备课组能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统一作业内容、统一复习进度,统一试卷、习题练习及时地进行补差补缺,做到把握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统一,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3、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功能。

重视集体备课。我备课组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按开学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每次测试后都能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4、在备课组内加强听课评课活动。

本学期,我们一如既往,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坚持这个教学常规,保证备课组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取长补短。今年开课主题为:依托模块复习,坚强写作技巧训练。

5、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与难度,在注重学生活动能力培养的同时,扎实抓好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

(一)进一步完善备课小组的共同协作的活动形式,给教师提供一个更专题,更深入的研究空间。

(二)加强论文的学习和撰写,提高全组的教学教育理论水平。

(三)注重学法指导。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二十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观点介绍】柏拉图:理念;黑格尔:绝对精神;上帝创世说、女娲造人说。

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主张"理"一元论,认为理在事先,理在气先,认为精神性的"理"产生了物质性的"气"。

以上这些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把本来是属于人的精神和理性,经过抽象变成一种离开人而客观独立的精神实体。这种精神实体从根本上说是虚构的,甚至会成为上帝的代名词。

【探究】p13(朱熹)。

【提示】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理和天地万物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

【讨论】宗教属于唯心主义,是一种非科学的世界观,但是当代大学生信教的人数越来越多。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a社会根源-社会转型时期,体制还不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如:-问题、下岗失业问题、就业问题等。由于上述原因而导致的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让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丧失奋斗的信念,迷失信仰。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二十三

后两句说,“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任渊注:“此两句元作‘笔端放浪有江海,临深枯木饱风霜。’”之所以要改,是因为他的`《题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之一说:“白发千丈濯沧浪。”“濯沧浪”跟“有江海”意思相近,所以改了。《世说新语・品藻》:“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这里指苏轼胸中原来有一种高尚的境界,所以画出老树蟠曲,迎接风霜。这里有以画喻人的意思。老树经过多年风霜的打击,造成蟠曲,正与苏轼历经政敌攻击而其节愈劲相似。这幅枯木,是他胸中的郁结自然吐露的。跟凡庸之辈不同,所以落笔作画,有“老木蟠风霜”之态。至于称赞书法,当是画上有题字的原故。这首诗的构思特点是,不光写“老木蟠风霜”,还写出了苏轼的为人,写出了他的“折冲儒墨”,写出了他的“胸中丘壑”。

个人资料: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弈棋二首呈任渐。

高二必修英语(专业24篇)篇二十四

沙市一中邓金平。

庄宗李存勖应该称得上是一个英雄了。不仅他的老对手、后梁皇帝朱温感叹说“生子当如李亚子,至如吾儿,豚犬耳”,就连毛泽东对他也是赞赏有加的。毛泽东在《通鉴纪事本末》中读到李存勖破釜沉舟攻下汴京这一节时,便在上面批注过和朱温一样的话:“生子当如李亚子!”最早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话,如此看来,自古英雄所见略同,就是在生什么样的儿子这一点上竟然也没有不例外。不过我却要说:“生子何必李亚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看来,李亚子不过是一个人性扭曲,迷失自我,滑稽可怜的斗鸡小儿、优伶戏子而已,在他身上,实在找不出多少值得效法的地方。

只要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应该都有一颗平和善良的仁爱之心,可是庄宗心里,所盛有的只有冷酷无情和刻骨仇恨而已。因为其父对庄宗寄予厚望,所以对他要求极严,庄宗才十岁时,父亲就带着他南征北战。所以他早早地就惯看了机诈和权谋,磨练出了坚韧的意志,培养出了卓越的才能。他的身先士卒、奋勇前驱,不过是因为父亲遗留下来的三支复仇的利箭。于是叔父被他消灭了,仇敌也被他铲除了,可代价却是庄宗早早地就失去了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游戏玩耍的儿时的自由和快乐。这样一个失去了童年的幸福,内心总是被仇恨的烈焰所炙烤而灵魂扭曲的人,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

当庄宗卧薪尝胆,终于将仇敌的头颅献上父亲灵前,“于十指上得天下”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巩固国家,安抚百姓,而是成天和伶人厮混一起,终日沉缅于畋游声乐之中。当然,经过数十年的出生入死,浴血征战,终于登上至尊的皇位,享乐一下似乎也是“王”之常情。可是对于庄宗也是这样理解,就未免太简单了一些。其实庄宗对优伶的近乎病态的宠爱等许多怪诞荒唐的'行为,正是他迷失自我,企图回归自我的灵魂挣扎的体现。前面说过,因为父亲的厚望,所以庄宗从小就失去了作为正常儿童应有的快乐,而他自幼对俳优杂戏所有的特别的热爱,也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当他一旦安定下来之后,早年被压抑的愿望就一股脑地冲奔出来:整日和伶人一起在宫中打闹戏玩,还常常亲自登场作戏,就是伶人打他耳光也觉得好玩有趣,拔河摔跤竟以节度使作为赌注,在农人的青苗地里纵横驰骋,还化装成刘山人“前来省女”,对妻子刘夫人取笑捉弄……所有这些属于小孩子的任性好玩、异想天开的荒唐行为之所以层出不穷,其实质就是庄宗对那已经永远逝去的童稚生活的竭力追寻,以期求得情感上的一点点的补偿,就是国家将亡也不知自拔。当初梁国大将王彦章尝谓人曰:“李亚子斗鸡小儿,何足畏!”“斗鸡小儿”,这个词放在庄宗身上真是再准确形象不过了,只是其内心迷失的惶惑和痛苦,也许连他自己也未必能够说得明白吧!

庄宗终其一生,也没弄清楚自己究竟是谁,应该怎样独立选择自己的生活。支撑他生命的存在、证明其行事的意义的,只有对敌人的仇恨和对童年的幻象。不知是命运对他的捉弄,还是上天对他的怜悯,终于让他丧命于他所宠幸的伶人的乱箭之下,与他喜爱的乐器一起化为了灰烬。如果那些英雄们看清了李亚子悲剧命运的根源,还会希望“生子当如李亚子”吗?晚年苏轼给儿子的《洗儿》诗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病到公卿。”苏轼养育孩子首先是希求他们无灾无病一生平安,就是愚昧蠢笨一些也没什么关系。那些正幻想成为英雄父亲或者英雄母亲的人们,大约也可以以此作为一副清醒剂了吧。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社会活动清明节教案大班社会活动清明节(优质18篇)

    编写大班教案时,还要注意教材的选择和资源的优化,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无论您是初入教育行业还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这些大班教案范文都能够帮助您改善教学质量,

    初中犯错自我反省检讨书(专业16篇)

    编写检讨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和总结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检讨书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尊敬的老师:您好

    国际禁毒日宣传演讲稿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优质18篇)

    演讲稿是一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方式,可以通过演讲来锻炼自己的演讲技巧和语言组织能力。接下来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演讲名篇,它们通过强大的感染力和表达力赢得了听众的掌声

    乌塔课文读后感(汇总20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所读文章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乌塔》。课文

    交通安全宣传策划方案(热门19篇)

    在制定策划方案时,我们需要对目标和需求进行清晰的分析和明确的规划。通过学习这些策划方案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的最佳实践和成功案例,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开学工作计划幼儿园(优质20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幼儿园工作的实际需要。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请大家一起来学习。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们的蓝天幼儿

    幼儿园中班开学典礼方案(模板20篇)

    幼儿园中班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美术等多个方面。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幼儿园中班总结的范文,相信对于幼儿教育和家长教育都会有所帮助。1、通过开学典礼,

    幼儿园中班元旦活动策划书范文(18篇)

    幼儿园中班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下面是一些幼儿园中班学习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快乐相伴,小手掌同行”3-12

    幼儿园教师德能勤绩廉个人总结(通用19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估和总结。如果你正在写个人总结,不妨参考一下以下几篇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和帮助。一学年的各项工作已接近尾声

    初一好书伴我成长(热门14篇)

    在写作文时,我们应该注重思考和积累,努力挖掘自己的写作潜力。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体验其中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在成长的道路上,好书一直伴着我前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