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学重难点(大全7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JQ文豪望海潮教学重难点(大全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望海潮教学重难点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导入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

五.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试着背诵

二.学生齐读

三.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

四.具体分析词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五.艺术特色

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六.背诵本词

望海潮教学重难点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述的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好处。

2、本词景物描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述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三),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王兆鹏著,广西大学出版社

3、《中国古代诗词精品赏读丛书:柳永》,赵长征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口语训练

(一)导语: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期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但是这个晏殊是个十分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齐在朝廷理解面试。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忙他官场上的升迁。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口语表达:

话题:同学们可就毅力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训练:请五六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作五分钟的主题发言。

点评:根据同学发言的状况,针对主题是否鲜明、语言是否流畅,讲话是否有感染力,讲话的姿态等和同学们一齐做个点评。并现场打分,作为一项平时成绩。

第二环节:课文教学

一、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能够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资料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资料;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d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

柳永(987?d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资料,而且制作了超多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写羁旅行役资料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没有写羁旅行役资料的词,但柳永是第一个超多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根据地防止和他的词作,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对于五代多些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代次狭小的表现空间。

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述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描述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倚高楼风细细)、《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三、背景介绍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十分搞笑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南宋罗打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刚才说的是这首词的传播中的故事,其实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内含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词的创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期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之后,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之后也没有怎样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四、整体感知:

(1)透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和自由读对本词进行整体感知。

(2)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词的大意。

(3)同学讨论,老师点拨,分阙赏析:

1、师:上阙写了什么?

明确:描述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述。那里选取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述。描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状况dd“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状况dd“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2、师:下阙些什么?

明确: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述“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是对地方官员的赞美,暗示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孙何的直接赞美,也在本词的结句说明投献的用意。

3、本词的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确:从此的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表现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表现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

4、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5、作为一首投献之作,这首词是否表现出低三下四的奴颜婢膝?

明确:没有,在歌咏太平盛世、湖光胜景的作品中,此词的气格高华。

五、作业

1、仿本词写一首胜地胜景的词。

2、背诵《望海潮》(东南形胜)。

第三环节:

望海潮教学重难点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自古以来,海潮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自然景观之一。作为一个湿润的地球上的生命之源,海潮不仅给我们带来壮丽的景色,同时也教给我们一些人生的经验和体会。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多次感受到海潮所带给我的启示和感悟,从而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下是我对海潮经验分享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品味美学之海潮(200字)

海潮是自然界的一种壮观景象,它汹涌的浪花和极具冲击力的声响给人一种史诗般的感觉。我曾亲眼目睹了日本宫崎骏动画《海贼王》中的场景,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学享受。品味海潮的美学之处,在于其独特的魅力和神秘感。正如海潮中的每一波水流都有其独特的舞蹈,海潮也将我们的生活比作海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旋律,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完美地奏响。

第三段:迎难而上之海潮(200字)

海潮的来临常常意味着风暴的到来,风暴所带来的危险和挑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直视和迎接的。然而,海潮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展现了它的魅力和力量。与此相似,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正当我们感到丧气和无力时,我们却往往会在这时变得更加坚定和勇敢。正如海潮在风暴中不断前进,我们也应该迎难而上,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在生活的航道上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第四段:放下才能前行之海潮(200字)

在海潮经验中,我领悟到放下才能前行的真谛。每当大潮来临时,海水会把岸边的石块一一推倒,再将其冲走。这样的景象让我明白,如果我们想要继续前行,就必须放下曾经的负担和束缚,轻装上阵。正如海潮不停地冲刷着岸边的障碍物一样,我们也应该摒弃一切无益的情感和记忆,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只有放下,我们才能轻装前行,并在人生旅途中获得更多的机遇和成功。

第五段:敬畏自然之海潮(200字)

海潮是自然界的奇迹,它的存在和变化是人类力量所无法改变的。回顾历史,无数人类文明都曾在海潮的面前黯然失色,最后只能虚弱地看着海潮的变化。与其对抗和争夺,我们更应该敬畏自然的力量,与之和谐相处。正如人生的多变和不确定性,我们要学会接受自然的摧毁和打击,从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态度,以积极的方式去适应和回应。

总结:海潮经验分享,带给我们独特的美学、勇气、释放和敬畏。通过品味海潮的美学,我们可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和独特之处;在迎难而上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获得坚韧和奋进的力量;放下曾经的束缚和负担,让我们轻装上阵;最后,我们应该敬畏自然的力量,与之和谐相处。海潮经验分享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望海潮教学重难点篇四

学习目标:

1、体会词的音律美,感受词的意境美。

2、探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主,诵读、讨论、分析、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去过杭州吗?(我也没有去过.)我这里准备了两幅杭州风景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展示课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的?我这里没有图片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幅“文字图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课件,板书课题、作者)

2、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展示课件)

3、介绍作者、背景,复习关于词的知识,(展示课件)。

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1、初读课本,扫除字音障碍,词义、词的活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2、再读课文,体会词的音韵美。(本词押“a”韵)。(指导学生齐读)

3、欣赏“文字图画”。(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形胜、繁华(板书)

(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

(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场面

(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美)

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

(4)生活场面呢?

民------乐官------愉(板书)

(5)一个词概括“人间天堂”(板书)

(6)探讨最后一句,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照应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惊叹、赞美、羡慕的感情。(板书)

(7)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课文

小结文字图画:这些景物和场面,就是诗词当中的意象,本词借助意象所给人的美的情趣,所体现出来的欢乐愉快的情调,就是本词的意境。

嗅觉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词,虽不一定“摇头晃脑”,内心一定要倾情投入,把词所体现的情调读出来,感受词的意境美。(先自由读,再找一个同学范读)。

4、同学们读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换一种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学一组,在词中找出一句你们最欣赏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联想,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来,一人执笔,合作完成。

(1)、找同学读

(2)、小组之间交流

(3)、贴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台”上。

5、学习探究艺术特色。

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2)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3)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燃、动静结合等手法。

(4)用词特别准确。

作用:突出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6、情感态度价值观: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赠之词,多少有点夸大),应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找出二个用词准确的例句并分析。

2、课后练习第一题。

《望海潮》原文和译文

原文:

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望海潮》赏析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带给人们的美感也是多样的,或壮美,或柔美,词人面对不同的美景,也会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婉约词风著称的李清照面对壮阔的大海,写下了那首以豪放著称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婉约派正宗的柳永在钱塘观潮、西湖览胜的时候,自创新曲,谱写了这首风格豪放的《望海潮》。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有许多诗人、词人曾经歌咏过这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作品,柳永的《望海潮》堪称是歌咏这座城市的代表性作品,他以豪放的笔墨给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宋初杭州城的富庶与秀丽。

上片总写杭州城的形胜与繁华。开篇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字字铿锵有力,不容置疑,以博大的气势概括了杭州城的重要位置与悠久历史:杭州城是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城市,自古至今都以繁华富庶而著称。“形胜”、“繁华”四字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那么,杭州的形胜与繁华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呢?那就到各处去走走看看吧!先到城里去转转,道路两旁柳色如烟,小河上彩桥似画,穿行在大街小巷,只见居民房屋清幽而又雅致,窗上悬挂着挡风的帘栊,门前披垂着翠绿的帷幕,屋舍密集,整个杭州城约有十万人家呢。再到郊外去看看,最好的去处当然莫过于钱塘江了,那曲曲折折的长堤上树木成行,郁郁苍苍,远远望去如云雾萦绕。每年八月份来此观潮,澎湃浩荡的波涛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岸边,如同卷起了千万堆霜雪,声响震天如万鼓齐鸣,场面何其壮观!整个江面望不到尽头,这里的地势非常险要,如同一道天堑护卫着这座美丽的城市。那么,市民生活状况如何?市场上各色商品琳琅满目,珠宝珍玩、绫罗绸缎应有尽有,家家户户过得殷实富足,那些富豪权贵们更是争奇斗富,穷奢极欲,尽情享受着太平盛世的欢娱生活。

最能代表杭州的自然胜景莫过西湖,下片则专咏西湖。西湖之美在于其湖山之胜景,山水相映生辉:白堤把西湖分成里湖和外湖,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把湖面装点得分外美丽;周围的灵隐山、南屏山等等数不清的山峰重重叠叠,深秋时节,桂花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山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装扮着西湖的山光水色,令人神往,也吸引了外族入侵者的目光。据说,这首词流传开来以后,金主完颜亮欣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美景,产生了投鞭渡江的侵略野心。(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这未免有点夸张,但柳永的确很恰当地概括出了杭州西湖最具特色的美。那么,美丽的西湖给杭州人的生活增添了几多欢乐?不管白天夜晚,总能听到渔翁那悠扬的笛声,还有采莲女子婉转甜美的歌唱,收获的幸福写在他们的笑脸上。据《鹤林玉露》卷一记载,这首词是柳永献赠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吴熊和先生考证认为当是投赠给杭州知府“孙沔”的,见《吴熊和词学论集·柳永与孙沔的交游及柳永卒年新证》),作为投谒之作,词的末尾自然要唱一点颂歌: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位威武而又风雅的长官来到西湖与民同乐,他醉意浓浓地陶醉在箫音鼓乐中,啸傲流连于山水之间。何不把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来日升官回京时献上朝廷?这句话当然包含着柳永对这位长官的升迁祝福,虽然是奉承话,但却非常自然地融化在整首词中。

望海潮教学重难点篇五

第一段:介绍游览海潮世界的背景和目的(大约200字)

近期,我有幸游览了位于我国南方的一座著名景点——海潮世界。该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吸引了众多游客。我此行的目的是体验这个神奇的海洋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且以此为素材写一篇心得体会。

第二段:描述海潮世界的景色和活动(大约300字)

当我来到海潮世界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湛蓝的海水和洁白的沙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海潮世界,我可以参加各种水上活动,如浮潜、海上漂流等。浮潜于水中,我仿佛沉浸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五颜六色的鱼儿在我身边穿梭。而在海上漂流中,我随着海浪的起伏,感受到了尽情享受阳光和海洋的快感。

第三段:谈谈在海潮世界的感受和体会(大约300字)

在海潮世界的游览中,我不仅欣赏了美丽的景色,还学到了很多关于海洋生物的知识。导游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各类生物的特点和习性,让我对海洋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我被海潮世界保持洁净的环保意识所感动。“海洋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保护它”的口号在景区处处可见。这让我意识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第四段:提及在游览中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大约200字)

虽然海潮世界的美景令人陶醉,但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我发现在高温下长时间曝晒在阳光下容易中暑,同时需要防止日晒。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景区管理方提供了休息点和防晒措施,比如领取遮阳伞和涂抹防晒霜。在游览的过程中,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时间,在阴凉处休息,保持身体水分。

第五段:总结全文,阐明游览海潮世界的重要性和影响(大约200字)

游览海潮世界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加深了我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并且让我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游览海潮世界,我懂得了珍惜和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宝贵礼物。我希望我的体会能够鼓励更多人参观海潮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从而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望海潮教学重难点篇六

近日,我有幸前往著名的海潮世界进行游览和体验。这是一个以海洋为主题的综合性旅游景区,以其丰富的海洋生态和精彩的表演而闻名。在游览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对海洋生命的伟大和脆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海潮世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以大海为主题的景区,海潮世界的建筑、装饰及内部布局都采用了海洋元素,给人一种置身于大海之中的感觉。一进入景区,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魔幻的海洋世界,迎面松垂的壁画和巨大的水幕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壮丽的水下世界。此外,景区内还有各种模拟海洋生物的雕塑和实物,给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多样。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景区的精心打造,让人心生敬佩。

其次,海洋生态的多样性也令我惊叹。在海潮世界,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如海豚、海狮、海龟等,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给人一种与它们亲密接触的感觉。其中,海豚表演令我印象最为深刻。海豚们在训练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如跳高、接球等。它们的聪明和灵活度让人赞叹不已,也让人更加意识到它们的智慧和生命的珍贵。此外,海潮世界还模拟了珊瑚礁和海底世界,让游客像潜水员一样探索神秘的海洋世界。这种亲身接触和感受,让我对海洋生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尊重。

再次,海潮世界也让我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景区内,有一个专门的展览区,展示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现状和面临的威胁。我看到了许多图文并茂的展板介绍了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这让我深切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减少使用塑料制品,避免乱扔垃圾;拒绝购买非法或过度捕捞的海产品,保护生态平衡;关注并支持环保组织和活动,共同呵护我们的地球。

最后,海潮世界的游览使我深感大自然的伟大和脆弱。大海是地球上最宏伟的自然景观之一,孕育了无数的生命,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财富和乐趣。然而,人类的不负责任和盲目开发,导致了海洋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破坏。面对如此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保护它们,让后代人也能享受到海洋带来的美好。

总之,游览海潮世界是一次非常愉快和有意义的经历。海洋生态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奇妙让我大开眼界,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为保护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望海潮教学重难点篇七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1、《中国文学史》(三),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王兆鹏著,广西大学出版社

3、《中国古代诗词精品赏读丛书:柳永》,赵长征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

第一环节:口语训练

(一)导语: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不过这个晏殊是个非常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试。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助他官场上的升迁。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口语表达:

话题:同学们可就毅力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训练:请五六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作五分钟的主题发言。

点评:根据同学发言的情况,针对主题是否鲜明、语言是否流畅,讲话是否有感染力,讲话的姿态等和同学们一起做个点评。并现场打分,作为一项平时成绩。

第二环节:课文教学

一、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没有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但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根据地方志和他的词作,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对于五代多写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代词狭小的表现空间。

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写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描写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倚高楼风细细)、《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三、背景介绍: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刚才说的是这首词传播中的故事,其实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含有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词的创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四、整体感知:

(1)通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和自由读对本词进行整体感知。

(2)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词的大意。

(3)同学讨论,老师点拨,分阙赏析:

1、师:上阙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2、师:下阙些什么?

明确: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是对地方官员的赞美,暗示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孙何的直接赞美,也在本词的结句说明投献的用意。

3、本词的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确:从词的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表现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表现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

4、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5、作为一首投献之作,这首词是否表现出低三下四的奴颜婢膝?

明确:没有,在歌咏太平盛世、湖光胜景的作品中,此词的气格高华。

五、作业:

1、仿本词写一首胜地胜景的词。

2、背诵《望海潮》(东南形胜)。

第三环节: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