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材料等级燃烧报告 氧化和燃烧听课报告(通用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雅蕊2023年材料等级燃烧报告 氧化和燃烧听课报告(通用5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材料等级燃烧报告篇一

xx老师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知识结构中对于化学知识的缺乏,因此通过化学实验的`反应来让学生知道,氧化反应时物质和氧的反应,成功地解决了学生内心的疑惑和矛盾,也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xx老师通过已经了解过的燃烧实验让学生判断,加深对氧化反应的理解,同时还进行对比分析剧烈的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异同之处和区别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自然过渡到燃烧的条件。

xx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建立猜想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来建立猜想,xx老师不断引导学生使学生的猜想更加合理,最后通过学生的实验验证了学生提出来的猜想,使学生的学习非常有条理和层次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xx老师师教态自如,语言清晰,表达准确,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非常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

材料等级燃烧报告篇二

一、燃烧:

演示实验:要求仔细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讨论:

1.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

2.怎样使铜片上红磷燃烧?怎样使热水下白磷燃烧?

讨论总结:铜片上白磷燃烧是达到着火的温度而且又与空气中氧气接触。铜片上红磷不燃烧是没达到燃烧的温度。热水下白磷不燃烧是没与氧气接触。使二者燃烧,红磷可加热达到燃烧的温度,而水下白磷燃烧需向水下通入氧气。

小结: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一定的温度,另一是要与氧气接触。

板书:燃烧的两个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讨论:了解燃烧的条件后,想想灭火可采取什么措施?其原理是什么?

回答:根据生活经验马上回答:水、沙、湿的被褥、二氧化碳都可以用来灭火。

原理是隔离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或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回答:端锅危险,油比水轻,用水不能灭火;盖锅盖洒沙土都可以灭火。盖锅盖为最佳措施。

设问:如果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酒精在桌上燃烧,应如何灭火?

回答: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水冲,可用湿布盖灭。

思考:灭火的“灭”是在火上有一横,祖先造字的意图是什么?(一横就是要隔离火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

思考:

1.为什么碳、硫、磷在空气中、纯氧中分别燃烧时现象不同?

2.设问为什么刨花、小木块比大木块易燃烧?

讨论小结:一是氧气多少不同,二是可燃物的性质不同。

提问:同是木材,着火点不变,着火快慢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小而薄的物质与氧气接触面积大,所以燃烧的快而剧烈。

小结:

板书:二、燃烧的现象

1.可燃物不同性质不同,决定燃烧的现象不同。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3.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小结:当空气中混有一定浓度的可燃性气体或大量的可燃性粉尘时,遇明火会在有限的空间迅速反应,体积急速膨胀会引起爆炸。

板书:4.爆炸:在有限空间内,由于急速燃烧放出大量能量,骤然产生大量气体的现象。

投影:食物腐败、酒与醋的酿造、堆放的秸秆、金属的锈蚀图像。

回答:热量聚积能使食物变质,易燃物可能会引起自发燃烧。

实验:白磷的自燃

板书: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设问: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小结:区别是发热的`程度、反应的速率、是否发光等,但均属氧化反应。

设问:易燃物、易爆物怎样存放?搬运时怎样才能避免意外事故?

讨论:不能一起存放。因为万一发生事故后灭火方式不同而不易处理。存放时不能堆的太高、太密、要注意通风……(阅读)

安全知识教育: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堂练习:

1.把一小块白磷放在盛有80水的烧杯中,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

(a)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b)温度超过着火点

(c)白磷的质量太小(d)白磷没与氧气接触

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a)需要点燃(b)很剧烈

(c)放出大量的热(d)属于氧化反应

3.白磷的着火点40℃,少量白磷应保存在()。

(a)冷水中(b)氧气中(c)空气中(d)煤油中

4.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答案:

1.d;2.d;3.a;4.c

板书:

材料等级燃烧报告篇三

(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初级中学化学课本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主要反映氧气反应的某些物质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的方向,量化了教学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既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又是教与学的归宿。因此,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1、知识目标:(1)说出通常所讲的`“燃烧”的涵义。(2)记住可燃特燃烧的条件,知道着火点的涵义;(3)记住灭火的原理,并知道它是由燃烧条件推导出来的;(4)知道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因素,懂得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几个概念之间的主要区别和联系;(5)知道生活中一些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现象,知道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德育目标:通过介绍自燃的实质,破除“天火”的迷信说法;使学生体验到“利”和“害”的辩证关系,能力目标:能够准确识到、判断具体体变化是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燃烧,并记住它们的区别、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肉容所列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都是指物质跟氧气化合,只是条件不同而发生了不同的现象。

二、教法: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

2、演示实验法

3、比较法

三、学法:

1、观察法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2、归纳法学会根据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知识点,并将知识,并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把握清楚。

3、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四、教学程序

本节计划安排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志学达标、对照目标课堂总结、达标测评,布置作业等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前提测评

1、燃烧时常伴随有哪些现象?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一样吗?

2、食物腐败、铁生锈等变化与燃烧在反应速成率上有何不同?

第二环节:认定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

第三环节:导学达标

(一)引导学生阅读、自学、导达目标(1)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p18第一、二自然段,在阅读的基础上,用电脑再现“燃烧的现象”过程,引导学生归纳“燃烧”的涵义。然后,提问回答,教师讲解。

第一步:演示实验得感知

为说明燃烧的条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课本[实验1――10]白磷的燃烧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中铜片上的红磷在实验进行不久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铝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的现象。化学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

第二步:讨论归纳明实质

在前述实验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p19有关内容,同时展示思考讨论题(屏幕显现知识目标(2)(3)),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之后,利用屏幕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原理,加以证实学生的结论。

(三)指导学生,导达目标(4)(5)

在学生懂得“燃烧”的涵义,燃烧的条件后,直接展示目标(4)(5)要求同学们边看书这思考目标上的问题,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接着利用屏幕讲解(影响可燃物现象产生的几点因素:与可燃物本身性质有交;与氧气浓度的大小有关;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解面积有关。

第四环节:对照目标,课堂总结

第五环节:达标测评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课本p21――22、#2、3、4

2、复习课本p1――21参考本章小结的知识脉络。

五、板书设计

板书:

材料等级燃烧报告篇四

1、、燃烧:p18

2、燃烧的条件:

(1)和氧气接触

(2)可燃物

(3)温度达到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

灭火方法:使可燃物

(1)隔绝空气或(2)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二)燃烧的现象

(三)缓慢氧化与自燃

(四)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主要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区别:条件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能否达到着火点。

不同。

六、说效果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由于吃透了教材,教学目标设置合理,重难点突出,教法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法指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程序设计新颖,可行性强。让学生生产积极的学习态度,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探究,以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材料等级燃烧报告篇五

翁老师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知识结构中对于化学知识的缺乏,因此通过h2+cuo=cu+h2o的反应来让学生知道,氧化反应时物质和氧的反应,成功地解决了学生内心的疑惑和矛盾,也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翁老师通过已经了解过的燃烧实验让学生判断,加深对氧化反应的理解,同时还进行对比分析剧烈的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异同之处和区别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自然过渡到燃烧的条件。

翁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建立猜想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来建立猜想,翁老师不断引导学生使学生的猜想更加合理,最后通过学生的实验验证了学生提出来的猜想,使学生的学习非常有条理和层次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叶老师师教态自如,语言清晰,表达准确,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非常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