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

时间:2023-12-25 作者:JQ文豪

心得体会是对内心真实感受的抒发和表达,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历史上著名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领悟。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一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我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下面我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教学领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单纯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要为教学服务,而没有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所以造成只强调教育技术有形的媒体技术,而不重视教育技术无形的系统技术,忽视了数据处理及媒体资料利用等功能,违背了教学规律。

因此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也就是课程整合的问题,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种手段,为我们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又为我们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

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美术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美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对九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学生通过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使美术课堂知识在网络中延伸、拓展。在讲授《面具》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搜索,小组讨论交流,知道了面具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欣赏到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美面具,网络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面具艺术,使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是新课标中对美术价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综合性即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美术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如结合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在电脑中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诗句意象,制作解读诗歌意境的诗配画尝试,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锁桥边卖酒家”等,有些作品还被语文老师所采纳用于教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powerpoint制作校园风景的幻灯片;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化学实验图解、模型,物理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等等,把各科学习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愉快的多途径的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交叉巩固了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但是在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师生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师的整合能力。

主要包括:

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2.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综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合理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的能力等。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

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能利用结合校本的“整合”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与其他学科整合已是现代化教学方式之一,它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想有机结合并且深入发展下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及多种必要的条件。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二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学习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这次学习使我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及未来的教学生涯有了更加深刻的意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的展开。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应运而生。下面我就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今天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是基于网络的,这就需要作为教学工作者的我们提供经过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以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够有效地学习、自主地学习。在这个教学与学习的环境中,教师的“指导”就变得异常重要,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信息技术的基础不一,教师不能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整齐划一”的指导,而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和个别性。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学习了excel电子表格的操作之后,对微软的其他办公软件如word、frontpage、powerpoint能进行自主学习和操作;又如,在学习下载了winrar软件并完成了安装之后,对一般软件的安装步骤和方法就能进行自主探索安装。

其次,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帮助”的需求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学科,也远远超过传统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主导”,我们的学生更多的处于“半主动状态(积极参与)、半被动状态(教师牵引)”下,而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变大,学生遇到困难的可能性远远超过传统教学,因此,学生怎样取得及时的帮助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这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推进。如今,学生对qq、e—mail、bbs的欢迎程度已出乎我们的想象,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把自己的qq号、e—mail地址和校园bbs地址等告诉学生,提供“在线式”、“后援式”的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基础学科,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我们在讲授信息技术课程时,必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任务驱动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学习软件应用的初期采用。这是以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如在讲授《文稿的美化》这一课时,就采用了任务驱动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这一部分内容的课件和已美化好的文稿。上课开始,教师先在多媒体教室向学生演示已美化好的文稿,通过漂亮的文稿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教师向学生演示已制好的课件并告诉学生如何在学生机上使用,最后让学生一节课内利用模板、背景和插图将上节课制作的文稿修饰漂亮。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教师的课件自主学习使用模板、设定背景、插入图片,自主确定学习的顺序和时间。

(二)自主化研究性学习模式。

自主化研究性学习模式,实际是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模式的综合。它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后进行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挥主动学习精神,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任务为目标,以小组协作方式进行创作和应用,以作品考核方式检测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化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发现学习”,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协作学习则通过学习间的交流、沟通、争论、协商,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选择、整合其他成员观点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的技能。

(三)学科整合式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是一种新的教学学习模式,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使各科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融为一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某个问题、某项专题或某一主题的了解、认识,其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结论或规律的过程。这种模式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会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是应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但是要将其理论充分地发展起来,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信息领域的老师们,一起努力吧!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三

20xx年7月11日,我参加了西安市组织的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全天分为四部分,上午两位专家进行了讲解报告,下午进行了上机和文科单独培训,一整天很累,没有休息时间,但是,很充实,收获颇多。

首先,对多媒体的巨大作用你该有了进一步认识。通过观察翻转课堂、未来教室的实例,可以看出,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将是多么神奇,教师用手一划,大屏幕上显示出那么多教学内容,用哪个点那个,不用的弹回去,像是魔术师变魔术。学生的学将是多么有趣,学生可以对老师教的内容通过面前的课桌屏幕学习,不懂的还可以再点开学,学生学习讨论可以在屏幕上完成,还可以借助3d打印等完成手工创作,真正是学生的'学变成快乐有趣的学。啊!原来多媒体这么神奇,能解决的问题应有尽有,能想到的多媒体都能解决,如果我们能把多媒体很好的的应用到教学中,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堂将会变得多么包罗万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将会得到多么大的提升。

其次,对微课、翻转课堂、未来教室、慕课有了进一步认识。微课是多媒体课堂使用中的课堂资源,它以短小精悍为特点,重点是解决一个知识点问题,用时10分钟以下,有完整的步骤。翻转课堂必须是学生和教师都有能参与课堂的媒体,老师不在是关注的焦点,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课堂知识的对象,而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多媒体参加课堂学习讨论,甚至通过操作多媒体,在课堂上就可以进行创新实践。未来教室,有学习区,讨论区、活动区、甚至有休息区。所以未来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学生学习交流,是理想的学习环境。

再次,通过这次培训及后面的学习,对教师的能力有一定提升。信息化对现代教师来说,都是新的、陌生的、高端的科学知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掌握了这些知识,学会了这些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就能的把它更好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从而逐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寻找到更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一定的突破。这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总之,这次培训我收获很大,为我的小课题研究助了一臂之力,也为我以后的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我一定努力钻研新知识,争取做一名新知识体系下的合格教师。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四

xxxx年xxxx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已经开始,利用寒假,我积极学习了《xxxx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

新教材是在《xxxx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指导纲要》的基础上编写的,也更加贴切目前学生的普遍学情和实际应用需要。教材的编写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贴近学生的世界,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选用的范文是《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将标题用艺术字的形式美化一下十分自然。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将文章标题用美术字的手法作些美化比比皆是。学生学了以后,自然就会想到这一点:原来如此啊。这样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通过应用转化为能力。

信息技术的学习始终要牢牢把握这门学科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作为教材,只有在编排上强调实践性,应用性才能把握住方面。“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旧教材有《段落的调整》一课,内容是段落的复制、移动、删除、查找、替换。这对于小学生来讲几乎是学了不可能有用武之地的知识。用这样的教材教学生,我们怎么强调学以致用呢?在新的教材编排中,“查找、替换”知识被安排到初中教材去了。在新教材中,小学阶段增加了《制作课程表》一课。表格在学生的生活中是常见的,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可以制作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还有可能制作数学课上的统计表等。插入表格的技能的实用性不言而喻。因为有了实用性,我们才能强调学以致用,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应用这项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学了知识技能,应用新本领解决了实际问题,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得到提升。

总之,新纲要中倡导的是以兴趣为导向,用新课程的理念来主导学生主动学习,尽最大能力的发挥其主体性,以达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我想,这也是新课程的理念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这样的课程需要我们花更多精力去研究。但我想重要的一点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如何学好课本的知识点上,这样我想课堂效果会更好一些。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课程充满着期待感。新课程带来了新颖的教材,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理念。每堂课都有固定的几项任务,如何让这几项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圆满完成,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40分钟,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想办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主题活动法等等,这些方法的确让我们受益匪浅。然而,在新课程带来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体现出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让学生最终能在自己的操作下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五

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些什么?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实验现象,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机交互沟通,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甚至不断推广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教会了我们使用各种常见的软件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在这门课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的紧密联系,下面我将就这一主题,谈谈我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思政心得体会。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培养了我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信息技术的应用涵盖了各行各业,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更了解到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道德伦理的问题,我们需要遵循信息伦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信息的可信度,不盲目相信和传播不实信息,做到真实、准确、具有科学性和合法性。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道德和伦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这也培养了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激发了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领域,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技术和应用。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编程语言和软件开发工具,通过实践操作,我们了解到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创新思维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法。我们在项目实践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也学会了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以及如何将创新思维转化为现实行动。

再次,信息技术课程拓展了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会了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等。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提高我们的信息素养。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我们对社会和世界的深入了解。信息技术让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获取更加广泛和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我们的视野得到了拓展,思维方式也得到了更新,这对我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信息技术课程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的学习强调的是实践应用,培养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学习也要求我们主动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我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我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课程,它与思政教育紧密相连。信息技术课程培养了我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仅是了解了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素养和品质,这将对我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七

经过8月11日至20日为期10日的信息技术培训,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也有很多的感悟。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使我感受到教学工作任务的艰巨。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本知识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

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在我们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越来越深刻的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

1、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再教学生再学,老师不教学生不学的过程。未来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常规,使要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要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特别是董老师的个人专业成长更是一下打开了我心结“做自己的事,认清方向,执着努力,不至于在过程中丢失”“人一怒就变成猪”让我平息了内心的烦闷。

2、通过培训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

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3、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们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可以说终于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甜头。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是,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年了,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4、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5、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

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通过培训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尽快团结行动起来,利用现在教育技术和国际互连网,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

文档为doc格式。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八

新世纪之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根本任务;转变教育观念是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课程的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目的在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能做到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跟从,我们应以这场波及全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为契机,使我们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更合符科学性,更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一个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首先要明确新课改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即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教师来说有许多的压力,但我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下努力探索各种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新课程理念,大胆尝试各种教学设计,就一定能把新课改稳定的推向成熟阶段。以下是本人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践过程的一些体会。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本人认为,至少需要把握这几方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但并不是课堂教学模式化的“美丽借口”,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最为关键的是,在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新课程的理念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高中的信息技术新教材,已经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教材里的内容,不再像以往的那种“软件说明书类型”的教材,而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这给我们带来了很深的思考。这样的课程需要我们花更多精力去研究。但我想重要的一点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我们的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如何学好课本的知识点上,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一些。当然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发掘,去想象,拿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吸引学生。

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课程充满着期待感。新课程带来了新颖的教材,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理念。每堂课都有固定的一些任务,如何让这些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圆满完成,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主题活动法等等,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技能。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有的同学家有电脑,对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都已经自己学会了;但有一些同学是第一次接触到电脑,要在短短的45分钟里能完全掌握教学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存在差异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新课程的到来给我们提出了难题,但是,只要我们能认真对待它,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认真总结,前面的路肯定会越走越平坦。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九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适合新一代儿童自主发展、自主成长的教育环境;其直接目的是建立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又能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对于技能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需要对学生进行重复性的技能训练。但是,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的差异性是必定存在的,简单的重复训练会引起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反对,学习自然没有了兴趣,而如果只考虑有操作基础学生的学习进度,则更多的同学将跟不上,导致班级内的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程度差异进一步拉大。这就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信息技术老师要更善于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独特的教学设计,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同时这些教学任务又包含着这一阶段的操作技能的重复训练。让学生在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行着操作技能的重复训练。而不能用以前那种类似于软件应用说明快的操作方式来授课。

课堂中教师为切实达成课时目标,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实践活动。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便于交流与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在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在交流合作中分享思想、共同提高,不仅体现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体现在学生参与的各种评价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组织学生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学会未来社会的交流合作能力,以评价促学习,以评价促发展已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达成、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确重要手段。实施多元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总结性评价(师评――自评――互评――展评――家长评)、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成长记录袋)。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可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评价结果真正起到对教学活动的诊断和促进作用,而且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各层次学生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在教学论层面上,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问题是要改变基础教育中单纯传授知识的目标定位,把培养能自主生存、终身学习、和谐发展的人作为首要目标。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予以落实,使课程改革的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

面对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高科技时代,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信息技术课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纳入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结合近期上网对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取代了大纲,在形式上它打破了《大纲》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难度和教学程序规定过细的做法,并在理论上追求面向所有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从农村、乡镇来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较好的或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当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零起点”保证了信息技术学科基础差的学生能通过教学逐步提高,但却造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同一或相似教学内容的尴尬局面。这使得有较好基础的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得不到什么提高。而新课程的设置不再有“零起点”的限制,认为初中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高中课程是在此基础上设置。这将使所有同学都会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获得提高。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从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等,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用得最广的教学方式便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前的高中教材,主要学的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学习操作系统及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在教学中普遍采用“操作演示----任务驱动做练习----评价”的方式,在教学中会设计若干任务,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来使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对于信息技术基础来说,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主动去学习和探索新的软件以达到触类旁通的程度,发挥学生大胆探究的精神,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毕竟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我们还只是一个新手,但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却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先驱者,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开辟,勇于创新,在探索中寻求道路,在创新中总结经验,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奋斗!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一

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地点是在三亚进修学校里。通过6天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听了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flash课件制作技巧与白板的使用与管理。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教育手段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通过两天学习flash,使我对flash的动画制作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解动画原理,了解帧与层的概念,通过多个简单的动画制作实例,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原先学会了一些简单的flash知识,制作过作品参加比赛评比,但制作出的作品不理想,技术含量不高,此次培训,老师从浅入深,从基本的概念理解开始,以实例入手,给我印象深刻的知识点是音乐的播放与停止、遮罩层的使用、动画制作等技巧。这些技巧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我今后制作课件的水平及效率,学就能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原来我对电子白板的认识几乎无从下手,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校并没有这些设备,但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白: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是要学习好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学以致用,真正地发挥它强大的功能。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以下几点是我的小小收获:

1、利用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可以省去许多传统的教学工具,如粉笔、刻度尺、三角板,圆规、挂图、电视(dvd)等。

2、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教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3、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大财力投入,尽快普及白板教学,作为教师,人人应会用巧用白板进行上课,这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设出高效的课堂。

在一天老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

通过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老师重点讲授21世纪全球革命性思维工具、学习工具——思维导图,介绍思维导图的由来与思想方法,展示典型的思维导图范例,介绍思维导图软件工具用法及其特点,并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

制作思维导图的流程大致为以下几点:

1、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本单位一图文的形式放到中间。

2、围绕基本单位来做放射性的思维发散。

3、将放射线思维标注关键词。

4、对关键词再做进一步的发射型分解。

5、对最后得出的词进行连线。

6、当找到最终多次出现的词汇时,可以以此词汇作为基本单位来在做一个思维导图。

7、对所用的导图要有主次之分,字体,整洁,清晰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8、如果能以图像形式作图,效果更佳。

作为一名初学者,通过此次培训的学习,我基本上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工作中把握重点、精炼想法,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师能人。

总之,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的优秀教师。

文档为doc格式。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二

读了《教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一书后,我从这本书中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课堂教学学习要尽量来源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信息技术去了解、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思想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安排学生学习修改文章时,可以考虑以写文章为一条主线。通过写“文章”掌握文档的录入、段落格式的设置、编辑修改;从而引导学生设置不同的字符格式;掌握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完成需要重复输入的内容。

任务的设计只是好的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情境,让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剖析案例、描述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导入学习目标,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

2、探究实践,解决问题。

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有的知识由教师讲解,例如打开文件、插入图片的方法,结果唯一,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材、自主尝试、生生相助、请教老师等多种方式来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发现有创意的学生和优秀经验、归纳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指导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学生创意和经验,引导学生归纳方法、继续完善作品,并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巩固新技术的使用,最终完成作品制作。

3、交流评价,完善作品。

交流是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作出点评。为了给每个同学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通过展示交流和自评互评的活动,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修改完善。懂得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长处,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4、总结知识,拓展知识。

通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及相互评价,教师帮助学生作出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说出学习收获,对本课、本单元所学新知识进行汇总,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技术知识的整体观念。

研究生成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采用研究生成性学习方法,可以较好地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研究生成性课题选择时既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内容,又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选题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

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觉得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以活动为主线,以活动贯穿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培养有关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三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网上学习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开阔了交流空间。

1、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这个平台,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交谈,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3、通过看视频和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感觉受益匪浅!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四、注重了细节渗透。

本次培训中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五、更新了教学方法。

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六、增进了老师的友谊。

1、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校内校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发帖、回帖”充分交流阐述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

2、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学怎样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些原来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知识,巩固和升级了自己的知识库,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

3、培训是短暂的,效益是明显的,收获是充实的。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互动,发表文章和评论,指导老师几乎每天深夜十一二点都在网上批阅我们的作业,与我们互动。像他们这样孜孜不倦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学习。

4、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

这次研修,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这次培训我感觉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才能讲出好课,才能讲出学生喜欢的课。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就是教学的全部,往往在教学中教师千言万语,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在前面大讲理论,在实践中根本无法运用,这些理论应该由实践来支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有人说过:讲好一节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充实和完善了自己,我很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四

在我们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师教学的对象就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个班级也有属于自己的特点,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到学生的学情,特别是教的班级较多的时候,要根据班级的特点对教学做相应的变动,学情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五

人说学无止境,今天我说教亦无止境。通过三天听专家的指导,感到耳目为之一新,更深知天外更有天,山外更有山。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让我们的世界观从现实到虚拟,从微观到宏观,把不可能变为有可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善学习,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后在教学中会多加运用。整合让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可利用空间,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中,要灵活巧妙、自然的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上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尽快走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把“整合”狭隘地理解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陷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1、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也就是说为了评比课、公开课而使用计算机。

刘教授说,好多教师第一次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恐怕都是在评比课、公开课上,为了体现现代化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获得评委和同行的好评。那么在评比课、公开课上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为了现代化而使用计算机。应该注重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效,重点考虑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什么帮助和好处,把计算机恰如其分地应用到我们平时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

2、教师的精力大都花费在制作课件上。

在这里,刘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教师十几年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并没有被所在地市教育局和所在学校全体教师所认可,刘教授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好多教师认为开发课件有困难,即使能开发出一些课件的教师,也因为开发课件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而成效甚微。现在成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课件已经相当多了,更不必去开发课件。而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使用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和教学课件上,如何把计算机与学科整合起来组织教学。

3、计算机只是代替教师讲解和演示。

有人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用多媒体计算机代替教师做一些传统教学方式中无法做或不好做的讲解和演示。这样的“现代化教学”只是教师讲课时讲、写、做的手段现代化了,把教案和板书搬上了计算机。从实质上讲还是老一套,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并没有对传统教学方式有所突破。我们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应该更多地考虑使用计算机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

那么从一个学校的角度来看,要很好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刘教授认为需要经过如下八个基本过程:

(8)参与课题研究,开展校内、校际交流:参与一些相关的研究课题,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走出学校,加强交流,观摩其它学校的优秀课,吸收先进经验,跟踪领域的学术前沿。

也就是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源泉。然而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电视、书刊的传播,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学生可从多条途径来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让学生获得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会大大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六

一、对教学前景充满了信心,也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黄秀兰老师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讲解,让我对教师这个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还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情绪情感的疏导者,学生人生方向的引领者。卢焕雄老师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提出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生学习等概念,这些都使我更加对老师这个行业的理解也使我对老师这个行业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信心。

二、更新理念,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用以指导实际的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多接触新的事物和学习新的技术。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本次国培中学习的都是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如翻转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微课的设计和应用等等。培训内容既充满新鲜和实用感,又有一种挑战性。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课文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声音、图象、动画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三、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四、提高了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

这次培训,我们重点学习了“多媒体课件开发”、“菜单式”个性化网络研修介绍、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设计、教育技术下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等九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我提高了课件制作的能力,学到了集成和开发教学资源的方法以及传输和管理教学资源的方法;提高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学科的整合能力。这对我今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了很大的帮助。

这次培训,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这次培训我感觉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才能讲出好课,才能讲出学生喜欢的课。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就是教学的全部,往往在教学中教师千言万语,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在前面大讲理论,在实践中根本无法运用,这些理论应该由实践来支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有人说过:讲好一节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充实和完善了自己,我很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七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根据学校目前学生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况和教师对信息课程的教学,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经过几年的信息课观察我总结了几点不足之处:1.大部分学生的信息素养偏低,影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目前,信息技术还不是中考、高考考试科目,学校及部分师生对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认识普遍不高,重视不够,信息技术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课时难以得到保证,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以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存在只重视学生软硬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与学,忽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和培养学生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教学。这样,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社会和家长都不满意,降低了社会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支持的力度,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2.课时设置不足,教学内容取舍困难。

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总教学课时应为68学时。但目前一般学校安排信息技术课程每周课时仅为一节,除去期中、期末复习停课、各种活动的安排和节假休息,实际教学课时所剩无几,与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相差甚远。由于教学课时不足,教师在制定和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时无所适从。如果按照教材教学,教学内容完成不了;如果不按照教材教学,又该讲些什么内容呢?有人主张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但学生的兴趣喜好不一,知识程度不一,又该如何取舍呢?有的教师干脆让学生自学,以至于造成“放羊式”教学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以上现象,我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学校目前没有专业的信息课程教师,三至六年级的信息课程基本交给各个班主任来代课,如果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来授课,时间和课时基本不可能达到要求,各个班主任对信息课程的认识和知识程度也不一,加上学校各种因素的原因造成微机室有限导致课程安排的冲突,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竟然都是语文教师,何不把语文和信息课程相结合,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经观察发现学生的信息知识薄弱,对电脑基本认知和常识性的一些问题懂得太少太少,老师们可以结合信息课本上《认识计算机》这一课的内容,拓展一些语文课知识,让学生在认识电脑的同时,学会打字,结合语文课本打出所学到的文字和文章,同时运用浏览器来查找相应的资料,让电脑成为最好的辅助伙伴,这样既学会了打字,对电脑的一些常识性知识也有了巩固。本学期学期短,学生能来微机室上课的机会很少,老师们可以在自己的班级上语文课同时,设计一些可以跟电脑有关联的知识点,比如一篇课文、古诗词的拓展知识,可以用电脑来查找,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新鲜感去用电脑的来解决,或者干脆把语文课在微机室里上(适用连堂课),用电脑工具图文并茂的形式来上,这样可以把语文课上“活”,学生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对电脑知识有所了解。

关于本学期测试学生电脑知识,只要是能上微机课就随堂测试,运用word软件,测试会不会打字,打字的速度快不快,规定时间内能否把一篇文章打完,中文和英文相结合,会不会运用浏览器来查找相应的资料,测试的内容各个老师自己定。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利用信息和交流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独立动手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做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关范文推荐

    公益活动心得体会(热门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经历,总结经验教训,并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学校新生军训心得(热门17篇)

    参与军事训练使我受益匪浅,写一篇军训心得是对自己这段经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份建议和经验分享。如果你还对写军训心得有疑问,可以阅读以下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

    失败的改变(专业15篇)

    优秀作文是在写作中达到一定水平并具备较高品质的篇章,它能展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才能。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著名作家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心得体会(优质20篇)

    心得体会不仅有助于我们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使我们更加成熟和成长。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案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偶然一次读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实用的学生犯错万能检讨书(专业13篇)

    它可以促使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检讨书范文,我们可以吸取经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尊敬的xx:您好!我不应该犯错,害银行受

    标准版学生认错万能检讨书(热门19篇)

    检讨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诚实地反思自己的过错,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检讨书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xx,在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初中(模板16篇)

    读后感是对书籍进行反思与思考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精彩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安徒生的童年是不幸

    幼儿园中班个人工作计划集锦大全(21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考虑幼儿园的宏观目标和发展方向,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接下来是一份完备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帮助。

    第二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热门19篇)

    德育工作计划涵盖了学校德育目标、学生德育活动、师生交流等方面内容。学生德育工作计划的成功案例分享,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1)面对毕业班后期管理的复杂性和突发性

    七年级攀登大全(23篇)

    优秀的作文需要具备良好的结构和条理性,能够清晰地表达思想和观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评比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今天表妹来我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