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三物理教学 高三上学期物理教案(实用5篇)

时间:2023-09-28 作者:薇儿2023年高三物理教学 高三上学期物理教案(实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高三物理教学篇一

style="color:#125b86">第一节 功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米(1j=1n•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三、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注:这里强调使用机械所做的功都不小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与后面的机械效率对应,指的是使用机械会做额外功。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小结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课后总结

第二节 功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2)能用公式p=wt 解答相关的问题。

2、 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 说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3、什么叫电功率?它的公式、单位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多种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轮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机一次吊上去。

这几种方法,做功哪个多?

有什么区别?

这几种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样多的,可花的时间不同。我们说他们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就是说,物体做功时有快有慢。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1、 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分析,用比值定义法。

p=wt

p——功率 w——功 t——时间

2、 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

注: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与表示单位中w的含义。

高三物理教学篇二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高三物理教学篇三

1:熟记物理公式和做题方法:不管学哪门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基础知识的牢牢掌握,学好物理也一样,熟记物理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并且将公式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题目。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律及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电场的基本性质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及焦耳定律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2:通过做题巩固提高:做题不是做题海战术,做题要讲究精、讲究准,讲究效率,而不是一味的多做题,做物理题目在于掌握规律、弄懂方法,并非做题愈多愈好。

3:及时复习:高中物理复习是一个关键时刻,高三复习有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复习,所谓一轮夯基础,二轮练技法,三轮定乾坤,所以复习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不同阶段的复习可以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看重复习阶段,在复习阶段不断冲刺。

4:调整好学习心态:越是到最后高考冲刺阶段,越是不要慌,紧张、畏惧心理都可能造成成绩不理想,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学习中去寻找乐趣,自发地、积极地、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1、在刷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题不在多,在精。

练习题不用过多,认认真真把一本习题做精即可,其他的可以作为主食之外的零食,挑选部分习题来做,我所说的把题目做精,是要做到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你才可以站在出题人的角度看到这个题目考察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如何衔接起来的,之后遇到此类题目才会知道如何下手,从哪里切入更为简便,这才是真正的做题之道。

2、注重错题的积累。

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考虑自己做一个单独的物理错题本或者是做一个整套的理综错题本也是可以的,物理这门学科多刷题真的很重要,熟能生巧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不要光想着把公式背熟就行了,关键是要多运用你所学的这些东西去解题,在实战中积累解题的思路和技巧,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懂。

3、归纳总结

4、选择正确的方法

5、要注意基本公式的延展性。

很多是可以直接通过推导记忆的,这时候我们最好可以记下来,比如万有引力这一章节,基本公式就是一个万有引力定律,但结合运动学公式却可推导出直接计算天体质量,密度等的二级公式,这些二级公式虽然在考试时可以自己临时推,但是我们花一点时间记下来用处更大,可以极大节省做题时间。

6、写在最后

我再次强调下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的目的是,我们对于高考物理的考点有个整体变得把握,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打牢各个知识模块的基础知识,这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细节,多去关注基础知识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挖掘,注意定理、公式等的适用条件,可以把知识归类,比如能量守恒、电荷守恒这类,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完全可以类比,再比如对比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适用条件的区别,以备二轮知识点融合的训练,这样我们才可以在二轮复习,乃至三轮冲刺阶段有一个质的飞跃,反映在卷面上分数才会比较好看。

高中物理技巧顺口溜

概念规律含糊,粗看题,凭印象,凑公式,生吞活剥旧模型,苦渡题海,做死题,闻十知一,利少弊多。

方法技巧清楚,细分析,定思路,重作图,妙解善变新情景,乐游书山,读活书,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生死与共

选择电学器材的“四项基本原则”:安全、准确、方便、节能

i=u/r:我(i)等于你(u)除以他(r)

在思考中要发散思维,学生们要学会思维的“衍射”——绕过障碍物

判断安培力方面的问题因为力向左撇因而用左手定则;

判断感应电流的问题因为电向右捺因而用右手定则

安培力的左手定则:“力”的撇向左,感应电流的右手定则:“电”的勾向右

力是成对的:哥俩好!

惯性——垂死挣扎

感应电流的方向借用地理名称:右发拉底河。记住用右手还可以发电

伏安法测电阻:小外大内。小日本大中国。

关于摩擦:没有摩擦就不会产生思想火花。

滑动摩擦的效果:“刚出身社会时总会与社会有摩擦,摩擦使自己越来越圆滑,绝对圆滑时便没有了摩擦”

密闭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底受大力,小底受小力。

解题过程:已知、求、解、答,一个都不拉。

物理讲究应用,我认为:应先死记硬背,然后肯定是死记硬背没用!

电流表中的电流流向是:正进负出。磁场方向是:南进北出

气体等压定律、等容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和查理定律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埃级a

弹簧振子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运动!

静摩擦力的大小:遇强则强

高三物理教学篇四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6.热力学第二定律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高三物理教学篇五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问题,是高中力学最重要的综合问题,也是难度较大的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应首先建立清晰的物理图象,抽象出物理模型,选择合理的物理规律建立方程进行求解。

一、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

1、如果要列出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的关系式,可用牛顿第二定律。

2、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的持续作用发生运动状态改变时,一般用动量定理(涉及时间问题)或动能定理(涉及位移问题)去解决。

3、若研究的对象为一物体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一般用两个守恒定律去解决问题,但须注意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守恒条件。

4、在涉及相对位移问题时,则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即用系统克服摩擦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也即转变为系统内能的量。

5、在涉及有碰撞、爆炸、打击、绳绷紧等物理现象时,须注意到一般这些过程均隐含有系统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这种问题由于作用时间都极短,故动量守恒定律一般能派上大用场。

二、利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解题应注意下列问题

(1)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是矢量表达式,还可以写出分量表达式,而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是标量式,绝无分量式。

(2)从研究对象上看动量定理既可研究单体,又可研究系统,但高中阶段一般用于单体,动能定理在高中阶段只能用于单体。

(3)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规律,它们研究的是物体系统,解题时必须注意动量守恒的条件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应用这两个规律时,应当确定了研究对象及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后,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解未知量,选择研究的两个状态列方程求解。

(4)中学阶段可用力的观点解决的问题,若用动量观点或能量观点求解,一般都要比用力的观点简便,而中学阶段涉及的曲线运动(加速度不恒定)、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碰撞等,就中学只是而言,不可能单纯考虑用力的观点解决,必须考虑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