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

时间:2023-11-08 作者:梦幻泡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

报告是展示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写报告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发现。请大家注意,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一

高中的生活过得这样匆忙,又这样充实。一年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说它短是因为它只是人生几十分之一,说它短是因为它是人生最关键的三步中的第一步。

这一学年在不经意间匆匆过去了。上了高中,担任了班委,这对我个人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对班级来说也是我的应尽之责,在班级工作方面我会再接再厉,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帮我指出不足之处,以便我进一步改正。

体育方面一直是我的强项,篮球,跳远,长跑都不在话下,为班级争光也只能在这方面出出力了,所以我会尽最大努力发挥体育方面的才能,展示出自己的水平,我喜欢体育,所以,做到这点不会很难。

成绩方面有些不尽人意,说实话,是因为我自己不努力,三分之一过去了,我也浪费了三分之一,这是一个莫大的损失,所以,在下一学期,我不会再这样懈怠下去,我要加油,加油,再加油,用我的智慧和汗水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我保证会给自己定一个合适的目标,用最大的努力为它奋斗。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为了我的梦想,为了我的人生,也为了那些对我寄有很大希望的人们,我会努力,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我也不会任凭自己的成绩下滑,我相信我是可以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二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高一即将结束在即,回首一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一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式,主动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善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主动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主动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教室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教室联欢会,集体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这一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一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三

临近第一学期的结束,写了自我评价,比较客观、公正,也算是对本学期的一个总结,对自己的一个清醒的认识。新年将至,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为来年的奋斗拼搏与成功做好准备!

我热爱学习,喜欢紧张起来去学习的感觉,该生从不认为学习是苦的,能从学习中体验出很多,但有时会偷点懒,偶尔完不成作业,并且不爱动脑子,对课堂上讲的内容不善于深入思考,态度很认真,如果做作业就一定会认真书写,按质按量完成,上课爱睡觉,尤其是上文科的课时时,经常达瞌睡,不能很好的抓住课堂。课后的复习巩固做的不够好。在生活中,不喜欢与人吵吵闹闹,所以与同学的关系不是那么和谐,但对于已经交到的朋友,会真诚对待。并且喜欢帮助别人。不愿意和老师交流,这是她的一大损失,但是十分尊重老师。

坦白的说,我现在的学习真的很努力,我也知道几乎每个人都在拼,因为我们剩下的学习时间已经不多了,只不过作业太多,我思维又慢,所以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我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对于这半学期的学习,总的来说,我感觉我的态度是够认真的,勤奋,我认为我不比别人落后,只不过我的学习效率太低了。对于学习,我感觉学习无计划是我总完不成作业的根本原因,作业完不成,见得题型自然就少,做题的思维方式也就单一化了,考虑问题不能从多方面考虑,还有一点,学习知识的基础不好,也就是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下课不能及时复习巩固,以至于基础不扎实,做题似会不会。对于以后的十几天,我要拼拼拼,会尽自己全力去学习。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四

进进中学以来,我一直以进步本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为努力方向,不断地挑战自我,力争上游,培养坚强刻苦精神,构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实践中充实自己的生活,从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思惟,为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在学习上,成绩优秀,积极上进,学习态度认真,实事求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在尽自己所能学好每科的同时,积极向课外知识拓展,不满足于老师授与的知识,课下积极与同学讨论疑问的地方,做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自我。

在校园生活中,我屡次参加摹拟联合国的工作职员和图书馆义工的工作,积极参与学校和校团委举行的活动,例如跳蚤市场,gv大赛,羽毛球比赛,执信科技节,校运会出场仪式的表演等。我本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往参加各项活动,开阔眼界,完善自我,从挫折衷磨练自己,汲取经验与知识。

在班里担负了物理科代表,对待老师交代下来的任务尽不含糊,工作认真负责,求真务实;面对自己的不足的地方,仔细反思,其实不断完善工作;针对班里面的不良现象,积极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改善班级制度,并坚持实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思想道德上,我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关注国家大事,向党组织靠拢,积极更新观念,跟上时代脚步;维护班级团结,乐于帮助同学,并为班级的各类演出出谋划策,维护班级荣誉;勇于拼搏,乐观向上,发挥特长,发掘本身潜力,明确目标,立足当前,放眼未来。

以上,是我高中第一学年度。今后希看能成为更加出色的人才,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见证自己的进步。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五

不知不觉高一的上半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高中紧张的生活度过了5个多月了,高中确实很紧。在这过去的五个多月里,我对自己的表现确实很不满意,想象和现实的落差确实太大了!正如老师所说,在暑假里对自己的高中生活充满信心,已作好自己高中生活的计划,像是志在必得的样子,但以生活起来,在高中生活忙碌起来,自己雄心勃勃壮志凌云的誓言和信心却在一天天消亡和遗忘。我学习不够勤奋。

不够积极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在高中生活中在不断不断被放大放大。看到那些勤奋、积极地同学我很惭愧,但坚持不了很久,却又堕落下来。看到那些上课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而我却又在走神,努力集中注意力,但坚持不了多久,不知不觉中又想起了别的事情了,真该死,但我也在努力改变,改变自己所养成的坏毛病,因为有很多好同学带动着我,帮助着我。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六

灌云县下车中心小学付怀勇。

我校申报的研究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经县教研室批准,列为灌云县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八期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08—077)。本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现已取得预期研究效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诚请各位专家对课题研究报告进行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是对社会尤其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

二、研究方案的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childrenleftathomepaythepriceofmigration),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目标。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摸清留守儿童人数,掌握其家庭及监护人情况,了解本校或本地区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校“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形成班级心理咨询室,学校建立心理咨询站。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3)特别关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业成绩差异程度。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的学生,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5)通过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能较为清楚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状况,以便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研究,总结经验和不足,为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落实和发展相关政策服务。

活管理、“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班级管理、“农村留守儿童”节假日管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不同,提供服务。

三、研究过程和方法。

1.研究过程概述。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了解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的历史变迁、现阶段留守儿童群体的背景成因及特性,研究分析留守儿童的存在与其他农村社会问题、学校教育问题的关联性,研究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与数量规模。

(2)通过调查、问卷等,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留守儿童的道德品德问题、学习现状、心理健康问题、安全教育问题等,研究不同特征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资料的查阅,总结留守儿童教育的应对对策。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伴生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个群体共同关注,并相互配合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4)以学校为依托可以采取的留守儿童行动措施主要包括:开办家长学校,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有关教育培训;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供心理疏导和帮助;开设生活指导课,实施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导师制”;发挥学校少先队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通过开办心理健康辅导班、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班主任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咨询的理论及实践能力。

2.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围绕本课题广泛查阅文学资料,积累该课题的有关知识,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系统地了解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从而开阔视野,掌握教育理论,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研究能力,多出研究成果。

问卷调查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父母外出情况、祖辈或其它监护人的情况、监护人的教育教养方式等调查,再一步了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个案研究法:建立成长档案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研究,观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程度。

经验总结法: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积累总结经验,相互交流提高。

四、研究成果。

2.论文。

五、存在的问题及后继研究设想。

1.存在的问题。

1.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做得很好,但是不善于总结,不能够在理论高度分析为题。

2.课题研究内容的提出欠完善.尽管课题研究内容经过再三论证分析,但在具体实践中发现,还有部分内容欠完善。

2.后继研究设想。

1.加强基本功训练,每遇组织一次集体学习研讨,对基本功较差的教师进行帮扶提高。

2.加强团队精神,互帮互学,研究问题,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研究课件,对比分析,整体推进。

3.用好网络平台,查找相关资料、借鉴经验,为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总结提供依据,使研究工作少走弯路。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七

不知不觉高一学年就这么过去了。我们告别初中来到高中,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与压力,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痕迹。

首先想说的是我在班干上的一些作为。从高一下半学起开始,我便担任起了班里的心理委员、纪律委员、监操员三职。本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十分勤恳,也创造出了一些成绩,给3班增添了一些荣誉。

在纪律委员一职上,我主要是负责班内的纪律情况。具体工作就是严格按照我所制定的高一3班纪律扣分规定与班规,给各个小组按表现进行加减分,每两周一统计并公布,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这对班里同学的纪律起到了提醒监督的作用。在我的管理之下,年纪上的班级之间的纪律积分评比几乎没有出现低分,可证明我管理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同时我也在学之间树立起了威信,当然这都是在对自身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尤其在人格人品方面。

在心理委员一职上,我主要是负责班内同学之间的沟通和同学个人的心理疏导。由于3班内每一个同学都十分友好、善良、可爱,所以同学之间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太大的矛盾冲突,即使出现也会在第一时间化解,这样也就无需我出面调解。于是,我在班内担任起了活跃班级气氛的角色,使每个同学都感受到了来自集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通过在这个职位上的工作,我人际交往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在班内也取得了较好的人缘。这使我十分欣慰,因为我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我收获到了快乐。

在监操员一职上,我负责监督同学们眼操、上操以及校会的纪律情况。在这方面的管理上,我感到了不小压力。同学们似乎是有些不太愿意配合,根据这种情况,我加大了管理力度并克服了困难,班内眼操、上操以及校会时的纪律情况有了可喜的改变。通过这一点,我明白了那句老话:“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不奋斗。”,也让我彻底贯彻了“大公无私”的精神。

当班干给了我今后人生社交道路上的经验,那么下面就说说我在学习方面的收获了。

在理科上,我遇到了从未有过的阻碍,许多知识都听得一片茫然。数学并不像以前那样拿手了,落到了班里中等水平。物理成绩起伏很大,时长时落。而化学学的更是一塌糊涂,许多地方听得云里雾里。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我发现即使上课没听懂也不要慌张,只需回家认真完成老师所留作业,认真看书复习回顾上课所讲知识。在第二天上课听懂老师的对昨天作业的诠释,必有很大的收获,许多不懂的地方也会随着习题的串联讲解而疏通。可这个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但这正是我所欠缺的。于是我便报了几个课外班从旁辅助,但效果并不是特别显著,所以我将在高二坚决贯彻这个自己所悟出的方法,争取在理科方面有所突破。

在文科方面上,我似乎延续了初中时的不给予重视,但我很快发现这么做是十分不明智的,它导致我的总分很低,原因就是在文科方面上瘸腿了。后来,我认真反思,从此在文科课上不再走神或写作业,而是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背书、背单词、背题目,终于我看到了可惜的成绩。可还是老样子,我缺乏耐心与恒心,没有坚持下去。最终文科还是成为了我的薄弱方面。但我坚信等高二一鼓作气,坚持努力下去,必定会在文科方面大有作为。

除了学习生活,高一课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各种运动比赛:足球比赛、篮球比赛、跳绳比赛各种精彩的社团活动、学校联欢活动。也许是初三时间紧张没有机会参加吧,那这刚刚过去的一年便是我们课外娱乐的补偿吧。总之这课余生活真的很丰富充实。

望着窗外月色,谁又知道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会如何呢?但今天却会永远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使我今后的人生旅途上多一些光明与希望。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八

一、结题是课题研究重要且必要的环节。

课题研究的主要环节包括:课题立项、开题、实施、结题、后续工作。后续工作包括:鉴定、表彰、宣传推广等。

二、结题要拿成果说话。

什么是成果呢?

1、研究报告是成果的主件。应体现我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2、工作报告(即:研究工作总结)是成果的附件。应体现我们课题研究的足迹。可同时附带:学习的文件、学习体会、论文案例集、课件、活动录象等原始资料。研究成果分为显性成果和隐性成果、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显性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数字、图片、表格等形式出现;隐性成果是可以感知的,可以以个案的形式出现;理论成果即学术论文或专著,它阐明的是主张或观点,所以应坐而论道,以正面阐述为主,不做过多的描述,但也需要一些事例为依托;实践成果体现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可用事例表述,但也需要理论说明,说明实践操作的价值是什么,蕴涵了什么道理。

三、总结什么成果(以“德育实效性课题”为例)。

1、要扣住课题。也就是研究什么,总结什么。

需要回答的问题:

a、什么是德育实效性?

在这里回答什么是德育实效性,并不是回答概念问题,而是通过实践要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与自己独特的认识。实效,最基本的表现就是“接受”,学生对我们的德育不接受,就是无效;接受了,并且主动地化为知、情、意、行,就是实效。

b、中小学为什么要研究德育的实效?

c、哪些途径与方法是有效的?

(可结合身边的人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个人的自醒)。

3、成果的质量要求。

a、要有理论高度;。

b、实践上要有亮点,让人看了耳目一新;。

c、有特色:独特性、地域性。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实验报告是教育实验之后,对教育实验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

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五、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

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

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

正文是课题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是课题报告的关键部分,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在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要写好正文部分,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

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

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3.结论。

课题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是整篇报告的归宿。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结论,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科学研究报告。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复,更不是谈几点体会,喊几个口号。写结论必须十分谨慎,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简明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六、撰写课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课题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人们阅读或审查课题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

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因此,写作课题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课题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论证,是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

课题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列出观点。首先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以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是恰当地配置事实,用事实论证,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

3.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绝对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九

主要成员:白灵芝钟士红何花白家发郭磊落白凤珍。

县级一般课题()。

《农村民族小学传承彝族歌舞实践研究》。

执笔:郭润。

一、课题的提出。

(一)教育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这为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传承各兄弟民族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继承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源于其独特的精神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乃是本民族基础的文化识别标志和精神财富,是族群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内驱动力。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一方面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传承彝族歌舞,是一个对民族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对彝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形式。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1.国外研究动态。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国际研究,具有多元文化因素。在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国外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理论支撑主要是跨文化教育,一般是指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教育,其中多元文化教育一般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为保障持有多种多样民族文化背景者特别是少数民族和移民等的子女,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并使其独有的民族文化及特点受到应有的尊重而实施的教育。

2.国内研究现状。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后,随着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相关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例如:罗骏《云南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个案研究》、张应军《传承彝族文化,助推和谐建设》、《扬武彝族烟盒舞保护和传承模式初探》、红秀《红河彝族花灯歌舞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彝族民间歌舞艺术》、王雁《彝族民间歌舞在文化转型时期的生存与发展》等等。对某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成是一个极具文化凝练的积累过程,从文化角度来看,人们对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相对较为广泛。在民族文化教育与传承方面,则主要有王军、董艳主编的《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汪立珍在《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上发表的论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普丽春教授《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以往研究成果主要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角度加以描述、分析和论述,但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彝族文化的成果为数不多,尤其是以彝族歌舞传承的学校教育对策为主题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有待深入。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一个民族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乃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民族在其文化消失之时也就是其民族消失之时。随着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主流文化对弱势文化和边缘文化的侵蚀。导致许多民族传统文化发生着急剧的改变。彝族是我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776.23万,广泛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云南占其总人口五分之三以上。彝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蕴藏着丰富文化资源的民族,在其曲折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毕摩文化。彝族歌舞是我国民族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学校教育中研究彝族歌舞传承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探讨民族教育发展的出路和改革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可在理论上拓展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的新视域。学校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不仅是一种把被长期忽略的各民族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可在实践中扩展现代学校教育的功能,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四)选题、立意的现实意义。

王马寨村委会是彝族聚居地,是省级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沙莜腔”的传承基地,王马寨小学95%以上的学生都是彝族,学校教育理应肩负起彝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研究传承彝族歌舞,将彝族优秀的歌舞移植到学校教育这个大花园里,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二、课题的界定。

我们把课题研究的范围界定为现在的“农村民族小学传承彝族歌舞实践研究”。农村是指王马寨村委会所属的6个自然村,因为王马寨村委会是彝族聚居地,95%以上的学生都是彝族,这个村委会的学校就是名副其实的民族小学;“歌”主要是指当地六个自然村的传统山歌“沙莜腔”;“舞”是指当地六个自然村传统的彝族烟盒舞。这里有省、州、县级彝族歌舞文化传承人,我们进行这个课题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这个课题研究更贴近生活实际,更贴近我们所在的农村小学,更有利于我们开展各种研究工作。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这为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并创新其文化理论,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进步的标志之一。在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整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研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

四、研究假设。

本课题的研究开展,可使丰厚的乡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供我们有效地利用,让学生感受彝族文化丰富多彩、愉悦生活的特点。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对彝族民风俗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从而填补学校教育中彝族歌舞资源的空白。研究我校彝族歌舞的文化传承,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当地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移植到学校教育这个大花园里,为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教材、更多的色彩和教育选择的可能性。

五、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当地的彝族歌舞,明晰保护和传承的重点内容。2.搞好彝族歌舞的宣传活动,加强校园彝族文化建设,营造特色氛围。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学校为载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烟盒舞和沙悠腔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本地优秀的彝族歌舞,明晰保护和传承的重点内容,找到传承彝族歌舞的途径和方法。期盼为学校和有关部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新视角和新方法,为最终在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行为和新途径,提供有益经验,促进民族教育和谐发展。

六、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学校教育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分析法、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对当地彝族烟盒舞的家庭熏陶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状况、内容、形式、困境进行系统调查研究,整合,记录和整理彝族烟盒舞、沙悠腔这一宝贵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彝族文化与学校教育调适的对策。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主要是王马寨村委会辖区的王马寨小学(包括学校所属的三个村小),其核心是研究农村民族小学传承彝族歌舞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模式。

七、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起讫时间为2013年8月——2015年8月,为期两年。

(一)准备阶段2013年8月。

2013年8月,广泛收集资料,分析本课题已有研究成果,找准切入点,拟定研究方案。组织申报课题。

(二)课题启动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

2013年9月——2013年11月。完成文献收集整理,撰写开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阶段:2013年11月——2015年6月。

1.聘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舞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和记录整理。

3.明晰保护和传承彝族歌舞的重点内容。

4.在校园内广泛开展传承彝族歌舞活动,并将其设置为地方课程,聘请擅长彝族歌舞的专家进行教授。研究传承彝族歌舞的途径和方法,撰写中期调研报告。

(四)课题总结阶段:2015年6月——2015年8月。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收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课题研究总结,编辑系列研究成果,举行结题活动。

八、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彝族歌舞文化的理解,初步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彝族歌舞的习惯。

根据实验前后学生测查统计分析、教学活动、经典教学案例、家长调查、课题组成员撰写的文章,显示出了学生良好的传承、学习效果。

1.促进了学生对彝族灿烂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了解,使他们感受到彝族文化的多样性,愉悦性和美。

2.培养了学生对彝族歌舞理解、尊重、学习的态度。

在对彝族文化态度方面,随着学生对彝族歌舞,民风民俗资源不断的认识,学生的情感、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由不了解、不理解、朦胧、误解到了解、理解、认同、接纳。表现了学生发自内心对彝族歌舞由衷的喜爱之情。从心理上、情感上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1.教师对彝族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彝族文化虽然就在我们生活周围,成人、教师也存在不了解、不理解,认识不全面的现象。课题组教师在开始做课题研究时,受历史因素、周围环境影响,也认为彝族文化是相对落后的,肤浅的,对传承彝族歌舞并运用于学校教育中的价值持怀疑态度,随着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对彝族文化的认识日益全面、客观,逐渐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从而对民族文化持平等、尊重、理解的积极态度。教师对彝族文化的欣赏、喜爱之情为促进幼儿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2.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改变。该课题研究之初,一些老师认为将彝族民风民俗教学材料、知识传授给幼儿就等于将彝族民风民俗资源运用到了学校教育中。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很多老师都逐步转变了观念。逐渐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一些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培养孩子一种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为以后孩子客观、全面地了解事物、认识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不仅仅停留于会唱一曲沙悠腔或是会跳几个烟盒舞了。

3.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如:在该开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收集彝族民风民俗教育资源,对资源进行整理、遴选、改编、重塑,这些工作提高了教师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这几年教师撰写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其中有部分文章在省、县教育杂志上发表。

4.随着学校传承彝族歌舞活动的深入开展,家长对民族文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随着科研活动的一步步开展,家长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对民族文化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转变,由当初的担忧、顾虑,变为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支持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学生孙颖的妈妈对我们讲道“最初让孩子学习彝族歌舞还有些顾虑,担心彝族文化的教育会对孩子有影响,会使其他教育内容减少,但近三年的学习,孩子的成长,方方面面的进步说明该课题的开展,不仅没有影响孩子学习其他知识,还拓展了孩子的视野,扩大了孩子的知识面,丰富了孩子对彝族文化的感知。这样的例子很多。

(三)打造了学校办学特色,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依托本地古朴的彝族文化氛围,营造了浓郁的彝族校园文化,在学校的走道旁、操场边、教室走廊等显眼的地方,通过展示图片、资料、故事、山歌、烟盒舞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彝族的历史、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信仰崇拜等文化,了解祖先留下的独特多姿的彝族民俗风,体验古老的彝族文化韵味。校园彝族文化的建设,凸显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专题片成功拍摄完成。

该片制作已完成并已在网上宣传,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开播就得到了学校师生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不但提高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还传承和推广了我校的彝文化品牌,为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论文类成果。

1.郭润《浅谈以学校为载体的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论文获“2014年云南省教育成果二等奖”。

2.白灵芝《对彝族烟盒舞进校园的思考》获“2014年县级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

3.白凤珍《传承彝族歌舞。

丰富校园文化》论文获“2014年县级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

4.郭磊落《彝族歌舞进校园》论文论文获“2014年县级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

5.白家发《传承彝族歌舞》论文获“2014年县级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

6.何花《浅谈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论文获“2014年县级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

7.钟士红《小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的研究》论文获“2014年县级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

九、研究后的思考。

通过本次实践研究活动,班额课题组成员认为有以下经验值得深思。

其一,校长理念直接影响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正所谓“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王马寨小学小学在传承彝族文化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与校长的重视分不开,校长常教导学生说:“学好沙悠腔、烟盒舞,你们今后就会多一个成功的机会,成为彝族烟盒舞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

其二,家长和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和热爱,是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根据对王马寨小学四、五两个年级部分学生,以及王马寨小学村小学一、二年级的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110多学生中,所有学生都回答“了解烟盒舞”,占100%;有98名学生回答“会跳烟盒舞”,占80.9%。另据对王马寨村委会王马寨村村民的随机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80名村民中,有69人认为烟盒舞等彝族民族文化“很优秀”,占86.25%;4人感觉“一般”,占5%;7人认为“太土了”,占8.75%。有76人“希望孩子在学校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占95%;仅有3人回答“不希望子女在学校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占3.75%;有1人回答“不清楚”,占1.25%。

以申请财政补助,只是没有形成制度。例如王马寨小学小学欲重新做一套烟盒舞伴奏音乐,也因为无经费而搁浅。工作需要资金支持才可以开展。

总之,教育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推动民族文化向前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王马寨小学为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有的益经验。

参考文献。

[5]普丽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综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5).[6]普丽春.学校教育中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2).[7]普丽春.学校教育中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基于云南省的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10(2).[8]普丽春.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构想[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9]普丽春.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反思——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烟盒舞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1(2).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十

一、课题的提出。

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整本书。”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2.专家的研究成果。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研究:从儿童自身特点和学习现状、课程单元以及从教材自身出发,提炼教材的“主题词”,即与生命体验有关的属于“人生意义”的词语,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一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体系的“全身”,从而站在哲学的高度,进一步从生命的层次,全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体系。这一研究侧重在课内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侧重在课内提炼教材的“主题词”,从而加升对教材的认识。而我们的课题则侧重于从课外主题性阅读进行实践和研究,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李希贵先生的“语文主题学习”的相关理论:“主题学习”主要是围绕某一主题选择几十篇主题相关、相近、相似。甚至相反、相连续性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读本。选择文章时,兼顾古今中外,兼顾不同的年代、文体等等。每一篇文章后面的阅读提示,也尽可能围绕单元的重点的难点编写,这就是“主题学习”编排的框架、思路。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3.学生阅读实际情况。

绝大多数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根本达不到这一要求。原因究竟在哪里呢?除目1。

前小学语文没有完善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一外在因素,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指导还是一块“处女地”,正因为如此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不到激发,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这是制约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鉴于学校和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我们决定开展主题性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

二、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

所谓“主题性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之外,围绕单元主题和学校编写的《快乐阅读》校本教材介绍的书目而展开的阅读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主题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清晰的猎取对象。教师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们现在的教材都是以主题组织单元,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如苏教版第9册教科书设计了七个主题,围绕主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七组教材内容。依次是: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这就有利于在课题开展中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更好地成为课内阅读有力的凭借和依托,扩展和补充。

开展主题性课外阅读研究,对小学语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由以教科书为本向课外阅读过渡、由应试教育向读书滋养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该课题的实践研究对小学语文学科拓展性主题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建构都很有价值,也对加强改善我校中午就餐学生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规范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主题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摸索出适合我校学生开展主题性课外阅读的策略。2.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主题拓展阅读内容选择的教材体系。

3.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发展语言能力。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实施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及课题开展前后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

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学生主题性课外阅读的信息和学习研究,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3.实践行动法。召开不定期的课题研讨活动,举行观摩课、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开展读书活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

4.经验总结法。及时对课题开展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教学案例及相关论文的编写等。

另外本课题研究还辅之以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开展阅读和诵读活动,向学生推荐一些必读书和选读书,建立“书香校园”,让学生陶醉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六、本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起止时间从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具体分三阶段开展:1.从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为起步阶段: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制订方案,明确思路,做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小学语文主题性课外阅读”课题相关理论。

2.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为攻坚阶段:理论创新,有所突破。积极探索“小学语文主题性课外阅读”的实施策略,取得一定的课题实验成果。

3.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为总结阶段:运用整合,总结结题。对各阶段资料统计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实验报告,介绍实验做法。

七、本课题研究的策略。

为积极落实《盐城市加强全市中小学语文和英语课外阅读指导意见》和学校课外阅读要求,按月规定阅读书目,充分利用中午阅读时间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具体的策略如下:

(一)营造浓烈氛围——主题性阅读的土壤。

没有一个人天生就会爱上做某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如此。什么是习惯?坚持做某事,久而久之,成了一种自觉行为,这便成了习惯。所以在孩子的生活空间里营造浓烈的读书氛围,便是我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最佳途径,成了主题性阅读之花生长的肥沃土壤。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此我们做好了以下两方面事:

1、教师引读。教师有意识地在班上捧着一本书静静阅读,此时一些孩子也会效仿,这种势头在漫延,范围在扩展。平时那些不怎么也爱书的孩子看着同学们在认真地阅读,也从书包里掏出自己心仪的书,那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

2、亲子共读。一方面,我们利用家长会,要求家长陪读,另一方面,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孩子影响父母参与其中,建立书香阅读家庭。

为了做好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我们还做了四件事:

1、大力实施“660”学生阅读行动计划(解读:小学6年学生精读课外书籍60本)。我们精选60本名著,分解到每个学期、每个月,让孩子品味经典,沐浴书香。

2、精心布置校园书香文化环境。在大厅设置了“阳光书吧”和“阳光书桌”,对每间教室门口和走廊里按照“名著”“名人”“名城”“名画”“名诗”进行了整体布置,每个班级设置阅读分享栏等文化布置。

3、严格规定专门阅读时间。睡前饭后,是课外阅读主要时间段。每周的的阅读课,中午在校就餐学生饭后的半小时,以及上课前的二十分钟都是孩子品味书香的美好时光,看着孩子们端坐课桌前,手捧一本书,陶醉书海中,整个校园鸦雀无声,那是孩子畅游书海的最美时刻,是校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伊始,我们将必读书目告知家长,动员学生家长给学生买书送书。为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班级学生统筹购书,各班书籍定期漂流,实现每人一本书,可读全校书。另外,每班每周都有特定的时间到学校图书馆进行借阅。通过定期开办“图书跳蚤市场”,给学生搭设交换图书平台。

(二)编写校本教材——主题性阅读的依托。

李希贵先生认为,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的是你给他的书。他还指出,一定要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不同的读物,要允许和尊重孩子有自己的爱好。为此,我们一方面参考了主管部门给不同年级段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另一方面通过发放《我最爱读的书》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各年级段学生阅读的喜好,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年级段学生必读书目,再结合现行教材各单元主题编写校本教材。教材按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共分三册,每学期每名学生必读五本书,每月一个主题。围绕阅读主题推荐若干阅读书目,供学生选读。做到必读与选读结合,全体与个体结合。

(三)强化阅读指导——主题性阅读的摇篮。

上好各类阅读课是学生能否深入、有效进行主题性课外阅读的关键之所在。这好比,鸟儿能否搏击长空,取决于它是否有一对苍健有力的翅膀一样。在实施主题性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们围绕校本教材中的每月必读课外书籍,相继开设“新书推荐课”、“阅读赏析课”和“分享交流课”。

“新书推荐课”上,通过看书面,读书评,聊作者,览梗概,说方法等环节,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期待,从而走近新书。

例如本人在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海伦·凯勒》一文学习后,指导学生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直接从作者谈起,谈海伦·凯勒的成就,从而引出书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看书面,读有关书评等环节进一步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赏析课”上,通过品美词,赏佳句,析人物等内容进一步走进作品。我们在每月的中旬安排一节“阅读赏析课”,此时,一般学生基本阅读过半,对书中的基本情节有大致了解,通过“阅读赏析课”,在交流已读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上,旨在给学生一个助推力,以便能更深入地进行阅读。

例如在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指导学生阅读赏析笛福的《鲁滨逊5。

漂流记》,让学生找出有关精彩段落,谈感受,说体会,挖掘文字的背后内涵,把握人物的精神,领会作家意图。

“分享交流课”上,主要让学生针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等谈感想,说收获,实现读思结合、读写融合。此类课一般在学生读后进行。

例如学生在读完萧红的《呼兰河传》后,让他们畅谈读后的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教材《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以乐衬苦的表达技法。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乐中不乐,苦中知乐”的生活真谛,认识童年的快乐,生活的幸福,珍惜美好时光。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还请作家给我们讲阅读的意义和方法,我们先后邀请了著名作家曹文芳走近校园,和孩子们面对面交流,邀请了盐阜报业集团的知名编辑龚增英给孩子们做写作知识讲座,邀请了身边的作家老师——二小集团的梅艳主任为孩子们讲述她的童话。

(四)开展阅读活动——主题性阅读的助推剂。

本课题组积极推行“3+1”阅读模式(早诵课、午悦课、晚自读+阅读课),专门成立了文轩文学社,用家乡名人的励志故事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引领孩子读写结合,享受成功。课题组先后开展了校园阅读节,故事漂流,阅读知识pk赛,“我最喜爱一本书”征文、演讲比赛,“聆听花开的声音”学生读书成长汇报会、“采蜜本”展评、“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等阅读活动,通过各类活动,有力地助推了主题性课外阅读的深入、持久、有效的开展,让孩子们享受阅读的成果,体验阅读的快乐。

八、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学生阅读习惯渐已养成。

8.朱军等58名同学的作文在《盐城晚报》上发表;9.另有156人次在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奖。

(二)教师科研水平得以提升。

1.《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1期。

3.《拓而有度,展而有序,学而有效》获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张松元。

4.《让“评价艺术”成为提高作业质量的魔法》获区2013年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一等奖。

刘霞《爱,为幸福课堂奠基》获2013年“教海探航”区级评比一等奖。

(三)配套阅读教材出版发行。

为了更好地指导课外阅读,我校组织课题组成员和部分语文骨干教师,根据新课标阅读要求,在校本教材《快乐阅读》的基础上,精心编写《长篇名著经典导读》《传世名篇精选》《课文延伸精选》这三套配套阅读教材,现已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三套教材完全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编写,阅读篇目经典、编写体例新颖、导读方法丰富,编写主题鲜明,拓展孩子阅读的空间和视野,延伸课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体系方面要有突破。

总之,小学语文主题性课外阅读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实践课题。正如所有实践课题一样,需要我们准确深刻把握内涵,积极参与实践探索,不断加强反思总结,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主题性课外阅读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灵丹妙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十一

1、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缺点及存在问题,以便及时弥补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2、通过检查与评定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功课,促进巩固和加深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能发现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自我检查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教师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认真、深入地分析,有助于有效地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也是学校各级部门和领导了解教与学情况的途径之一。检查与评定的结果是分析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教与学存在问题的实际材料,作为指导教学、教育工作的依据之一,也是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材料。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结果,也是学生就业时的重要依据材料,就业部门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作出估计。

总之,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对教学情况的了解与管理、以及用人部门掌握学生情况等方面有重大的意义。

(一)平时检查。

平时检查是教师经常地、随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方法。平时检查有助于及时纠正或弥补知识的缺陷,并促使学生养成经常复习巩固知识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检查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日常观察。

教师必须在课内外与学生的接触中,细心认真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以下一些方式:(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集中注意听讲、能否认真思考并记下简要笔记、能否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

(2)检查听课笔记,布置了课外阅读的检查课外阅读笔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在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课外辅导以及参观、调查等教学环节中,提出检查性问题,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4)在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实践活动中,观察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操作是否合乎操作规程的要求,应用各种工具或仪器、设备是否准确、熟练。

通过日常观察,教师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作为了解学生、分析学习情况及改进自己工作的材料。

日常观察,一般不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以免学生在同教师接触时产生紧张情绪或出现不正常的表现,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特别是在边缘情况下),可作为判定学生成绩的参考依据。

2、检查作业。

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性质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布置各种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如课外练习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实习总结等等。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要求学生如期完成,按时缴齐并认真批改,评定出成绩,有时还应写上简短的评语。这些平时作业的成绩,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平时作业批改之后教师应对全体同学进行作业分析,分析共同存在的或典型性的问题,提出作业中的优缺点。

平时作业检查,不仅是检查、督促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理解、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而且也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改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安排了辅导教师的课程,平时作业检查,一般是辅导教师的工作,但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讲教师也应当亲自检查一部分作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了解情况。

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也有思想教育上的意义,只有当学生相信教师对他们作业的检查是严格的,一丝不苟的,他们才能认真、细致地完成自己的作业。同时,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就起着一种以身作则的教育作用。

3、书面测验与期中测验。

书面测验是平时检查与评定学生成绩的一种重要手段,期中考是有通知的书面测验,我院规定所有课程均要举行期中考。书面测验可预先通知,也可以不通知。

某些课程如外语可以多举行几次书面测验,了解学生对单词和语法的掌握情况。

平时书面测验,不宜过于频繁,以免形成学生负担过重。期中考是对上半学期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查,各门课程都要进行。

(二)学期末的总结性检查。

以期末考为主,个别课程可采取考查方式1、考查。

考查是教师对学生平时检查的结果作出总结性的评定,考查只是学生整个学期完成各种带检查性作业情况的总评。例如学生平时的课堂或课外作业、书面测验成绩、实验或实习报告、社会实践或调整报告、平时书面成绩等等,教师随时记录下来,到学期结束时,认为学生通过上述有关作业可以达到学习这门课程的合格标准,便评为考查合格,认为不能达到合格标准可评为不合格。以下课程可安排考查:

(1)技能性课程(2)实验、实习课程。

考查课程可根据平时作业和书面测验评定成绩,一般只评合格或不合格,有些重要课程也可采用等级评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学院规定大多数课程都必须进行期中考试,只有少数个别课程才能安排考查。2、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是对学生进行总结性检查的主要形式,通过考试,推动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从而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和应用知识。

考试分口试和笔试两种方式:

(1)口试。

它是一种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进行问答,对学生进行学业检查的方式。口试不受文字限制,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的范围内,能够广泛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自由抒发见解,教师可以比较准确而深入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水平。

教师可对学生的答案作简短的评价,指出答案的优缺点和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给予必要的改进意见和鼓励。口试需要拟定较多的题目,通过口试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并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都必须熟练地掌握,教师准备考试的工作量较大。此外,需要演算证明、绘图说明的考题,也很难采用口试方式。

我们认为目前只有个别课程可用口语方式,例如口语课。

(2)笔试。

学生以书面形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是目前期末考的主要形式,笔试的特点是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各种公式、方程式的演算过程以及需图解、列表表达的知识与技能,笔试也可以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笔试是使用同一份试卷,对全班学生同时进行的考试,能节省人力和时间,并且有统一的评分标准,便于比较。笔试有开卷考和闭卷考两种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闭卷考试能督促学生对所学教材认真地全面系统的复习,能比较准确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的程度。但闭卷考试一般是就所学书本的内容进行的考试,对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与综合能力较难检查。开卷考试允许学生携带工具书、参考书、教科书等有关资料,有利于考察学生对课内外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又可以克服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不良倾向。但是开卷考对学生的复习和教师的命题都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对全部教材内容深入理解、融会贯通;要求教师命题必须能使学生综合本门课程基本理论的有关课内外材料来回答理论与实际问题。这样的考试,学生就不可能用一本教科书或笔记照抄回答,而是必须就课本与参考资料的有关内容,经过思维整理,综合应用知识作出答案。根据我院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目前以闭卷考为主,个别课程经过教师申请、系主任批准,以及教务处备案后可作开卷考试点。

期末考是教学进程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包括考试的准备与考试的进行。学生的准备工作是复习,教师的准备工作是指导复习和命题。

考查课程一般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评定。考试课程有两种评定成绩的办法:

1、百分制(以60分及格)。

对于五级记分制,期末考试成绩也是百分制评定卷面成绩,在与期中考和平时成绩综合后采用五级记分制。

52年高教改革后,我国学习苏联普遍使用五级记分制,感觉五级记分太粗,改为采用百分制。九十年代后期高教改革个别学校又改为五级记分的改进型(十一级或更多)评定学生成绩。

国外高校多用五级记分的改进型记分,例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香港的大学也是使用五级记分的改进型评定成绩(见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

采用学分制的教学计划,还应当用学分和积分(或称绩点)来表示学生学习的数量和质量。学分是用时间计算的学习数量,并表明获得学分的课程已经通过考试及格了,但它不可能表示学生学习的质量等级。只有把学生的学分和成绩结合起来,运用一定的计算公式,求得学习的总成绩或平均总成绩,才能比较准确地表明学生学习的数量和质量。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十二

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广大学生开拓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也使个别学生产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另外交通事故、溺水意外、食物中毒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生安全因素的频繁出现也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有资料表明,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成为15?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近两年,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使我们认识到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迫切性。《人民日报》曾刊登过“时代热评:呼唤‘生命教育’”。文章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我国14岁以下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每年因意外伤害丧生的孩子有四五十万,占这个年龄段总死亡人数的31.3%,是发达国家的3至11倍!多年来,我们的传统教育,多是对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宣传,少有避险技能、自救知识的传授。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入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近几年来国内部分学校开始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但总体上集中在高校学者的理论分析层面,缺乏广大一线学校、教师的实践探索。如今我们更迫切需要广大中小学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合二期课改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实施生命教育。然而,如何以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站在全面开发学生生命潜能为其终身生活负责的高度,系统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生命教育资源,激活课堂,构建合理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以及教学评价体系,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体系,目前,在国内的中学教育中尚不多见。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以高中学生以及影响他们生命发展的教职工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德育主题活动、学科教学渗透、校本课程构建、校园环境建设、校本研修和构建学习型学校等途径开展实践研究,尊重师生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师生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

三.研究目标。

通过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探索高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系统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系列,构建中学生命教育校本拓展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探索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及与之相配套的教与学评价体系,创设生命教育校园环境,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管理体制,帮助师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为学生将来实现人生价值,获得圆满人生打下基础,以教师充满激情的生命影响学生生命,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四.理论价值。

1.开展生命教育真正落实和完善二期课改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改的重要理念。要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

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世界。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生命是人智慧、力量和一切情感的唯一载体。因此,教育的“以人为本”,首先应当是以人的生命为本。生命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力量本源,是教育的元基点。确立以人的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使我们从知识课程观狭隘的视界中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当是生命的整体生成,换言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才可能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生命教育真正落实和丰富了二期课改理念。

2.开展生命教育,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途径、研究方法和教育理论。

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将对中学生命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并从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等诸多方面开展实践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探索一种新的实践途径,从而丰富生命教育的研究方法及其教育理论。

六.研究过程与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生命教育研究综述,确立课题,成立课题研究组,制定研究方案,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课题研究项目,聘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培训课题组成员。各子课题确立,并开题论证。总课题组拟定研究重点,各学科教师选择、确立、申报研究课题。与现有校园网整合,构建有生命教育特色的校园网。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

实施研究方案,全面开展生命教育,总课题组提供研究策略、调控研究过程,子课题组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教科室负责进行高中生命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的研究,德育处开展高中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构建分年级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目标体系,构建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分层评价体系。教导处负责对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型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策略进行研究,构建利于生命成长的课程框架体系,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发生命教育特色校本拓展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完善日常教学管理,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学分制评价体系。开展生命教育融入中学各科基础型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探索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打造充满活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开展构建学习型学校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校长室、教科室负责统筹、协调各课题组的研究。不断完善生命教育特色校园网。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

对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进行反思,各子课题研究组撰写研究报告,汇总子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总报告,成果鉴定,汇编成册,出有关生命教育专题的《天山雪莲》。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准备阶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生命教育方面的资料,写出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综述。

2.调查法:课题研究初期运用调查法,了解高中师生的生命观现状。

3.观察法:观察开设生命教育相关课程以后,学生在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变化。

4.行动研究法:运用于整个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过程中,使课题研究更具操作性。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作及时的修正、完善。

5.运用叙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对学生在生命教育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

七.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中学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方法与策略的实践研究。

1.开展高中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由政教处负责,分层落实到各年级组。)。

构建分年级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目标体系,高一至高三教育目标、内容的分层递进,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学生的理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自主管理、科技教育、环境教育、艺术与体育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之中,开展学生学习准备系列活动、学生党团校系列活动、生存训练体验系列活动、学生毕业准备系列活动、学生校内实践系列活动、学生社区服务系列活动、学生社会考察系列活动、学生生活自理系列活动,形成中学生命教育系列校本课程,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生命教育系统主题活动。

构建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分层评价体系。

2.对高中生命教育校本学科拓展课程、研究型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策略进行研究(子课题,由教导处负责,教科室协助,落实到各教研组。)。

构建利于生命成长的课程框架体系,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发生命教育特色校本拓展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完善日常教学管理,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学分制评价体系。

3.开展生命教育融入中学各科基础型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由教导处负责,落实到各教研组。)。

在高中各科基础型课程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切实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活课堂,探索体现二期课改理念、让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生生、师生良性互动的课堂教学策略等。

4.探索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子课题,由教科室、教导处负责。)。

全员参与校本研修,教育教学问题课题化,人人都有课题,教研与科研有效对接,课堂、班级成为研究室,教师成为研究者。坚持集体备课、研讨教育问题的制度,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并形成共享的校本备课资源。落实课堂开放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引导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自主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以“课例”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叙事研究,注意行为的连环改(跟)进,增强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课程意识、反思意识,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充满活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5.开展构建学习型学校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由校长室负责)。

确立基于生命教育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学校组织机构扁平化;改善“心智模式”,构建共同愿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学习框架以及“点、线、面”管理网络体系;建立生命教育运作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构建学习型学校。

6.开展创设生命教育校园环境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由政教处、总务处负责)。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生命教育的校园环境,规划布置学校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通校绿篱,亭园相依,四季飘香,景色怡人,随处都有体现人文精神的雕塑、画像和景观,生命教育理念体现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整个校园环境充满生机。

八.研究成果。

2.子课题研究报告数篇;

3.高中生命教育分年级德育活动、主题教育案例;

4.学科教学的渗透生命教育的教案及教学案例;

5.编制《高中生命教育校本教材》及相关校本课程教材;

6.《高中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十三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很多教师也已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课外阅读正好在以上方面可以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综观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

(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

(4)阅读消费较少: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二、要解决问题。

1、探索低段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低段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初步形成切合本班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

4、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书香班级特色的形成。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研究、行为观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09.3—2009.4)。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论文献及实践资料。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做好实验准备。

2、研究的实施阶段(2009.5----2009.10)。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收集优秀读书心得。

(3)开展“阅读汇报课”、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完成教学设计、论文或案例。

(4)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3、实验的总结阶段(2009.11—2009.12)。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阅读成长记录袋、读书心得。

五、课题研究进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强化科研意识。

我们认为,深入而充分的理论准备并贯穿于始终,对于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题后仍要认真地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专著和相关的理论以及新的科研成果经验。理论专著主要来源于教育书库以及计算机网络中的精彩资源。在此基础上,掌握原理,积极研讨,改变教育理念,强化科研意识。

2.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推进研究性学习。

《课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从量到质的要求。课程改革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的依据,使我们在研究中更能放手大胆地去做。因地制宜,因班制宜,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达到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每个教师最好每月上好一节研究课,每学期写好一篇研究论文。

3.以全面调查为辅助,改进研究方法。

学习资料为多。大多数父母认为课外阅读就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低年级没开始写作,这课外阅读有没有无关紧要。在家长的心里,课外书就是闲书,会影响学习,只要读好语文书数学书就好了。这使我们认识到家长的观念亟待更新,应该尽快列一些适合学生的书目提供给学生以让他们能走上课外阅读的阳光大道。

(二)具体操作。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的帮扶监督。要使活动去得成效,需要我们用心去研究,我们从以下方面着手:

1、立足课堂,向课外无限延伸。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课堂教学的力量。苏教版新课标的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文质兼美,课文留有相当多的空白。给我们教师留下广阔的对教材二度开发的天地,课堂的外延天高地阔。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我们从课内抓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入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布置学生查阅并交流资料,推荐和课文有关联的文章和书籍。以课堂为点,向课外有目的延伸,使教材真正成为“例子”,师生凭借教材,所学到的远远超出了教材。

2、授之以渔,从鱼目中挑拣珍珠。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十四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二、课题界定。

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七、课题的研究内容。

八、课题研究成果。

九、遗憾和思考。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课题背景。

“语文教学正面临危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的重大弊端造成了‘少、慢、差、费’,厌教厌学的恶果,不彻底改变它,中学语文教学就走不出死胡同!”(《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在此严峻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两省一市试验三年后,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于2000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从而取代了这以前使用了近20年的高中课本,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应该说这几年课程、教材的变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实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学进行有意义的理论研究和有价值的课堂实践。新教材是出来了,可如何适应新教材在体系和结构方面对旧教材所作的三个方面的改革(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破除以记叙、说明和议论的文体为中心的模式;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高中课本必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指导思想,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新教材的教法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题界定。

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2000年秋在全国大范围内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及配套读本。其“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3.强化了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4.突出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新教材使用研究的范围包括:围绕新教材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从教材、教者、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元素出发,以理论研究为主导,侧重于教学实践,在构建有关新教材多层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上下功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预设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高中语文新教材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的相关内容为基本研究对象,在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位,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为目标,在具体的教学研究中,不仅有实践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构建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的多侧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特别在我们这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里,拥有国内比较先进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积累了一定的校本课程的教学经验,教学的对象也是不同层次的,这些个性和特色更加激发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凸显我们研究使用新教材的个性,走出研讨教学相结合,以教法促学法的路子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支撑。

多元智能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智力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对我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他在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和其他著作中对八种智能作了明确阐释。他认为,语言智能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其他还有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认为,相对于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论和智力评价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为准确地描绘和评价人类能力的面貌。这些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每个人的各具特点的个性心理结构。他还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强项是不同的,也并非一成不变,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强项,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早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育还要及时引导学生从强项领域走向困难领域。因为,所有的智能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其他智能的支持。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

多元智力理论给高中新课程实施带来的启示是:学生的智能是多元化的;社会与学校提供学生的学习机会应该是多元化的;学校与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课程应该是多元化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只有这样,学生的各种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

多元智能理论给新教材的使用带来的启示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强项,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早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从强项领域走向困难领域。我们倡导教师“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来教”。“为多元智能而教”在于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能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能的发展。“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在于努力使不同智力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认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新课程教育教学观的构建主要包括:

(一)课程设置多元化,开发多种智能。

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多元性,且必须与社会的事业与真实的世界结合;强调智能的可变性,可以通过课程的设计,加以培养和发展。新教材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首先要求的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树立多元课程观,既要重视必修课程又要处理好选修课程,既要重视讲读课程又要上好阅览课和研究性课程,既要重视课内又要指导好课外。

(二)教学设计个性化,满足个体差异。

学生个性包括学生个体的丰富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和学生个体的社会性。正如多元智能理论表述的那样,学生存在八种不同的智能,而且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人各有智”,“智各有异”。基于此,教师必须树立多元学生观,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能与学生深度交谈,以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态度关注不同的学生个体,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树立多元学习观。

(三)学生评价多元化,促进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形成的评价观是把考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种用分数来评价教学的方式给师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也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师生教与学的实际水平,不利于师生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生成绩考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力和教育测验应当通过多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从评价方式上也不能只看书面考试成绩,只注重终结性评价。通常,评价的主体也可以包括被评价者本人,自我评价有利于发展其自我认识智能,确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学生的评价可以利用观察法,在教学情景中直接评价,由教师或学生互评;也可以用档案袋评价法。积累学生的个人作品,了解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情况,结合形成性评价,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教育功能,使教与学的质量不断提高。

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为策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我们这样认为,对学生来说,只有那些关联的、成体系的、符合个人情感价值的知识才容易被内化,才容易被调动,从而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灵感,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恰是新教材的使用的出发点和指归,新教材的使用也正要遵循“内化”的规律。

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方法设计。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总体上力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整体和局部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要点是:

1.应用研究是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应用研究是一种有别于实证研究的研究范式,整个研究过程体现为一种螺旋式深入发展的过程。

2.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研究,提倡质的研究理念,对现象与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作描述性、解释性的建构说明。质的研究对研究结果的价值判断(研究效度的确认)一般具有描述性、解释性和建构性等特点。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总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这一阶段是相对比较困难的阶段,首先是熟悉教材的编写体例,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编写特点。然后在具体的教研过程中,阅读部分结合单元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分析评价、借鉴吸收等,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讨。注意继承以前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写作部分结合各写作单元的专题进行,注意“规矩文”和“放胆文”结合。加强写作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将片断的、感性的认识上升为完整的、理性的认识。至于全新的口语交际教学部分,则本着边摸索边探讨的宗旨不断进行学习、实践、总结。

这一阶段阅读教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文学鉴赏来进行,重点在研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养成思维的规范性品质结合起来;如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尤其是如何使用好《语文读本》。写作教学方面,除了承继第一阶段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总结经验之外,还注意探讨如何将条理性和开放性结合起来。

(3)2003.8:中期评估。主要负责人:王兆平。

这一阶段课题组对前两个阶段研究的得与失进行小结和评估,并整理一部分研究成果,除了明确第三个阶段的研究重点之外,还根据学校的具体教学实际,将一些还要继续研究的问题提交下一轮次的高一高二备课组,让全语文组的教师都参与进来。

这一阶段课题组面临着人员和教材两方面的变动,但课题组还是首先确定了本阶段研究的方向、内容、侧重点,并针对人员的变动,吸收了一些新的成员,召开了新的课题组成员会议,调整了内部分工。又针对教材变动情况,将先期研究成果进行整合。

(5)2004.9——2005.7。

由于面临着学校的百年校庆,原先预定的结题时间不得不推迟,再加之2005年秋学期,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一年级又使用了苏教版教材,这给课题组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课题组还是在农历新年前后多次集中,放弃假期休息,进行整理、进一步的研讨,从而梳理形成了我们的结题报告。

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研究内容。

课题涉及语文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教材、教者、学生和教学手段四个教学元素,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等诸多方面。由于我们的理论水平、认识能力、实践经验的局限,只能囿于以下五个方面做一些肤浅的探究:

一、如何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不存在单纯的“工具性”,也不存在单纯的“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之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已经在语文教育界赢得了广泛的认可———正如“标准组”成员巢宗祺先生解释的:“我们相信,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成为人们的共识,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提法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布鲁姆说:“事实应该是清楚的,即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是密切交织在一起的。每一种情感行为都有某种类别的认知行为与之相对应;反之亦然。……我们在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之间的划分,是为了便于分析,完全是带有主观任意色彩。”换句话说,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技能”,是和在训练这些“技能”、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态度”、“人文”、“情感”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不存在单纯的“工具性”,也不存在单纯的“人文性”;任何一次“技能”的训练,任何一种“知识”的获得,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都“沾染着特定价值观的色泽、黏附着特定的价值观。”

从教师这个层面来看,教师设计这个环节本身就蕴含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理念”,蕴含了教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是说,教师之所以是“这样设计”而不是“那样设计”,是有他自己的理由和思考的,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对文章的把握而设计的,体现了教师特定的“情感”、“思想”和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态度”,决不仅仅是“工具性”的体现。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1.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物质基础。

教师与学生以教材为媒介,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但是即使是新教材,因为它的“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要灵活有效地处理好教材。譬如说,不同地域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其感知、领悟的能力也就不一样,我们在教学中对课文的切入、启发、激发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也就要有所区别,形成有效的个性。另外,与新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是“必修本”的补充和延伸,我们切不可视有为无。我们知道,单凭一本教材完成教学任务,培养语文能力是不可能的。《语文读本》就是为了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养成阅读习惯,形成自学能力。我们的做法是,在学期初,组织学生商讨、制订阅读计划;在落实过程中通过写评语、写欣赏文或仿作、背诵精彩片断、设计思考练习题等多种形式进行督促检查,这样既拓展了阅读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又在潜移默化中关注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习惯乃至阅读意识和能力。

2.正确的教学原则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灵魂。

首先,遵循有序原则,在有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定的系统。新教材阅读训练可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写作训练也分为三个阶段,口语训练分为两个阶段,构成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各自独立而又相辅相成的训练体系,对能力作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安排,体现了语文学习的阶梯式上升的特点。其实,这一点在教材的编排上已经很好地得到了体现。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除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阅读心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中心目标外,还应该注意指导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大致的思路可以是:第一年“学会”。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品读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二学年“会学”。学生能够使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第三学年“学好”。目标是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达成“理解、运用、鉴赏、评价”的目标。

其次,遵循直观原则。在直观的前提下,优化学生的感悟意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从感性知觉开始的,感知生活、感受生活是前提。语文的感觉主要是语言。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很丰富的感知材料。其中文言诗文的篇幅占近50%,要求熟读背诵的要占3/4。按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本无法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在对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的前提下,大胆放手,留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去自我品读,熟读背诵。当然放手不是放任,必须规定时间,并且辅之以形式多样的反馈机制,以提高效率。这期间,教师也须在难点上作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文言文及其学习的规律。学生背多了,积累多了,语感自然就形成了。这种直观获得的文言语感和知识、形成阅读习惯和能力的方法,比之教师的越俎代庖,其效果要好多了。因为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表层的东西,而且是内化成的自己的语言。现代文作品的教学等也是这样。

3.清晰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保证。

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这是一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表现。袁振国先生在他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中对此有过这样的精辟阐释:“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其实,教学应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其中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如第一册第二单元重点是“概括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概括,例如《琐忆》的内容较多,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学生预习十分钟,浏览全文,疏通字词;再复述,指导学生围绕谈话的背景、原话、作者的感受三方面复述谈话内容,掌握复述方法;再后是提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次谈话的要点;接着综述,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关键性的语句进行综述;最后小结,也是抓关键语句,理清思路。这个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能力培养、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培养自学能力的宗旨。经过这样的有条理的训练,自学能力自然会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样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4.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翅膀。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要明确训练重点。现代教学观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张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因此,改进教法,必须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培养为原则。“教会学生学习”不仅是当今教育界的共识,也是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作品的阅读,每一单元都有它的学习重点,册与册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重点又彼此联系,呈现出一种由基础到复杂的逐渐提高的整体特征,体系非常科学。既然每个单元每一课都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教学就要有的放矢,而不是“乱打乒乓”。例如第一册的《荷塘月色》的教学重点之一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到单元教学重点中去,就是“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不再像过去那样去死抠时代背景),然后分析思路,对景物作细致的分析、鉴赏,从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单元重点是“整体感知”,不用说就是要尊重学习者的初读印象。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逼近语义,直接得出整体的印象,一下子感觉出文章的气质。本于此,可以“读”字为先为本。先放录音感染学生,再投影出“朗读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并尽力把文字转化为画面。读书时间总共花去25分钟左右。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师也完全沉浸在文章的意境中,到第四段范读时简直可以说是达到了“得意忘言”的地步,仿佛自己就是当时的朱自清先生,由于学生朗读的时间充分,稍加点拨,学生就很容易感知作者感情的变化。每个重点都这样落实到位,长此以往,循序渐进,学生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学生的能力也会随之逐渐提高。

第二、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加强教学的人文性。新教材所依据的《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教材相应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约占了60%。如果按传统的惟理是尚的教学方法,重逻辑轻直观,重理性轻感情,重灌输轻领悟,把具体的形象抽象化,只重视把道理讲深讲透的“讲”,学生就会失去情感的陶冶、失去审美的提高、失去思想感情的感悟,总之,就会失去人文的滋养。明智的做法应该是:(1)文学作品的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为主,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2)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遵循文学自身的规律。如小说着力表现的是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而人性是共同的,从人性上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才是抓住了根本,千万不要再用贴标签的方式,将人物“阶级化”、单一化,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才是文学。再如,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散文中的情趣、理趣,这些都较抽象,可以让学生按学生自己的体会,按自己擅长的形式加以改编,用语文实践活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加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徐建新《在不知不觉中练功夫》是总结)尤其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约占43%,主要方法是指导学生熟读、背诵,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有利于吸收传统文化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审美能力,形成较为厚实的文学底蕴,让文学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培养个性,培养人格的有力手段。

三、怎样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创造性。

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无疑,只有这种结构才有利于新教材的使用。

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用的教学结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一是以学生为中心。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九十年代以前的教学结构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

2.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3.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

4.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按这种结构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应用型人材而非创造型人材)。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则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1.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3.教学媒体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

4.教材不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主要从其它途径(例如图书馆、资料室及网络)获取大量知识。

这种教学结构由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这是其突出的优点。但是,这种教学结构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又是其不足之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是它的主要理论基础。

由以上分析可见,两种教学结构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不能简单地用后者去取代或否定前者,也不能反过来用前者去否定或取代后者。而是应当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思想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便培养出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跨世纪新型人材。为了与前面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相区别,我们把按照这种思想和目标实现的教学结构称之为“学教并重”教学结构。其特点是:

1.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

2.学生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4.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包括本门课程的教师、同学以及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和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图书资料及网上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四、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教材使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随着现代化的深入进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借以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大势。

信息技术与新教材教学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信息技术一样,教学也是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也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支撑。其作用主要有:

1、教学演示的工具。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

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3、资源环境的生成。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突破书本知识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而不断优化生成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环境。囊括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无限丰富的资源。这样的资源被开发利用,使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条件都将发生巨大变化。类似于尺幅千里、留声致远、异步对话、心游万仞、思接千载、时空隧道等种种原来属于夸张想象范畴的东西,一旦在语文教学中成为现实,就会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而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新的知识的构建。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缘于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样一来,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打好扎实、全面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利用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教学资源的平台。我校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起步较早,1996年就形成了校园网,搬入新校区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多媒体设备的配置,每个教室、每个教师都拥有一台电脑,使我校教师都能参与资源建设,可以说我校资源建设参与者众,资源丰富,形成了系统,每位老师都能自觉的制作课件、音像资料,熟练的运用多媒体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研究”课题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语文教学资源:

一是交流,我们课题组和全国各大语文网站有着良好的共建关系。我们和三槐居、中学语文资源网、中学语文网中网本着“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的原则,进行资源交换,在短时间内丰富了我校资源库。

二是原创,我校的资源建设主要靠原创。全方位、全立体的参与,我们的教案几乎全是原创,如王兆平校长的《沁园春•长沙》就体现了他的教学思考即诗歌教学应当采用“诵读——揭标——激疑——研究”的教学模式。

三是建立专门的媒体制作队伍。学校为之配备了“多媒体制作中心”,课题组有一支专门从事媒体制作的队伍,定期开会、交流、制作新的媒体制品,一些老师有自己的音像制品,现在我们拥有本套教材的全部课文录音和绝大部分课件、视频。

我们学校用于整合语文教学资源的平台有四个:

一、供校内语文教师交流互动的平台:局域网——高中语文组(从1998备课组到2005备课组)。我校语文资料已经过8年的积累,共计拥有课件1600多个,音像资料600多个,教案2000多份。

二、用来贮存语文多媒体制品的局域网——语文音像资料,主要贮存音频、视频、图片和课件,作为永久贮存,一般语文教师没有权限修改。

三、教师的个人空间,主要是每位教师的电脑,有40g的空间,教育网上有200m的空间。

四、供我校师生之间、校与校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三人行中学语文网”。

“三人行中学语文网”的创始人和总斑竹是王兆平校长,技术主管是我校网络中心的单东明主任,课题的各位老师分别担任各个版块的版主。

这个网站分为首页和论坛两个部分,首页主要为本站的精华展示、理论探索、专题研究等内容。我们的课题《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研究》可以在首页的“专题研究”中搜索到(首页有文章、图片、试题、音像等频道;有“特级教师王兆平论文选”、“高一语文备课中心”“高二语文备课中心”等专题)。

“三人行中学语文论坛”目前点击率比较高的是高考专题、高三试题,截止目前为止,本网已拥有江苏省10个省市的所有语文一模试题;“三人行中学语文网”每天在线平均3000人,每天点击有7000人次,在全国语文教育类网站中目前排名第86位。在全国语文界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三人行中学语文网”以高中内容为主,但也辐射了人教版、苏教版的内容,初中版块每天的点击率也很高,影响力也很大。

五、怎样延伸使用读本。

新教材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指归,“在传统语文教科书的基础上,作了三大改革:一是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二是破除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和比较复杂的议论‘三阶段’模式;三是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学生用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改革的前两项是对以往语文知识教学系统的“资产重组”和“盘活再流通”,而第三项改革则是从无到有的崭新创造,是真正的“创世纪”。因此,后者对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思想冲击和对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冲击,力度都将远远超过前者。可以这么说,这次以改革教材为契机的语文教改能否取得成功,从深层次上看,取决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语文教师能否转变语文教育教学思想;从操作层面来看,则取决于我们能否充分利用好《语文读本》。同时,能否充分意识到利用《语文读本》的重要性,语文读本运用得好坏恰恰是测度一个教师是否已经转变语文教学观念的风向标——在语文教科书教学内容已经占满了法定教学时间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读本》的学习,决不仅仅是工作态度或者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是如何看待语文性质、语文教育性质、语文教学性质的问题。

“学习语文,首要的是在课内学习的教科书。但课时有限,课文数量不能多,只凭一套教科书培养语文能力,显然是难以奏效的。因此,还必须加强课外学习,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正是在这一目的要求下,专家学者编写了这套《语文读本》。

《语文读本》编者将其阅读部分的选文分为延伸性的、鉴赏性的、知识性的三部分,但无论哪一种选文,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都应注重其辐射功能,注重积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语文学习方法的举一反三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语文读本》过程中掌握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因——延伸原则。这是落实《语文读本》编辑意图的一种途径,也是宣传语文学习重要性的一大举措;更是扶植和保护乃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和有效方法。要言之,我们可以将《语文读本》的学习利用做如下延伸。

五、怎样延伸使用读本。

新教材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指归,“在传统语文教科书的基础上,作了三大改革:一是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二是破除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和比较复杂的议论‘三阶段’模式;三是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学生用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改革的前两项是对以往语文知识教学系统的“资产重组”和“盘活再流通”,而第三项改革则是从无到有的崭新创造,是真正的“创世纪”。因此,后者对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思想冲击和对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冲击,力度都将远远超过前者。可以这么说,这次以改革教材为契机的语文教改能否取得成功,从深层次上看,取决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语文教师能否转变语文教育教学思想;从操作层面来看,则取决于我们能否充分利用好《语文读本》。同时,能否充分意识到利用《语文读本》的重要性,语文读本运用得好坏恰恰是测度一个教师是否已经转变语文教学观念的风向标——在语文教科书教学内容已经占满了法定教学时间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读本》的学习,决不仅仅是工作态度或者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是如何看待语文性质、语文教育性质、语文教学性质的问题。

“学习语文,首要的是在课内学习的教科书。但课时有限,课文数量不能多,只凭一套教科书培养语文能力,显然是难以奏效的。因此,还必须加强课外学习,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正是在这一目的要求下,专家学者编写了这套《语文读本》。

《语文读本》编者将其阅读部分的选文分为延伸性的、鉴赏性的、知识性的三部分,但无论哪一种选文,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都应注重其辐射功能,注重积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语文学习方法的举一反三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语文读本》过程中掌握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因——延伸原则。这是落实《语文读本》编辑意图的一种途径,也是宣传语文学习重要性的一大举措;更是扶植和保护乃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和有效方法。要言之,我们可以将《语文读本》的学习利用做如下延伸。

(一)将《语文读本》的学习延伸到课堂教学。

“教材包括课内用的教科书(课本)和课外用的《语文读本》”,《语文读本》与课本都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编写者对《语文读本》和课本所规定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是不同的,“对教科书(课本),一般要求精读,训练比较系统,力度也比较大;对《语文读本》,一般要求略读,运用从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做这样的区分是必要的,它将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读。但一些教师就此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语文读本》中所有的选文在其知识含量上,训练可行性上,甚至作品的艺术性乃至学习的趣味性上,都不如课本中的选文。学习语文的知识和经验也是由学习课本的过程单向地流向学习《语文读本》的过程。然而事实是,知识经验就如同细胞中的自由水,它的运动是没有方向的;又正如虹吸管中的水,哪里低就流向哪里,可以由此及彼,也可由彼及此。并且,《语文读本》中的选文也并不比课本中的选文差。谢冕的《永远的校园》与课本选文江泽民的《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都是纪念北大、介绍北大的文章,并且两文的语文训练要点都是寻绎作者行文思路,但两文文体不同,作者身份不同,行文角度不同,行文思路隐显不同,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先侧重性地对谢冕的文章进行详解,那么学习《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效果将会更好。先秦诸子散文单元,在精讲课本中《季氏将伐颛臾》之后再精读《语文读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它能让学生比较全面了解孔子的为人和儒家学说的基本原理。《逍遥游》由于其超常规的难度阻遏了学生学习道家学派作品的兴趣,我们应该大胆选讲《庄子)中内容相对浅显又有较强趣味性的作品以做弥补,如《庖丁解牛》《秋水》等。

2.我们的研究由于时间和水平的限制,浅尝辄止。

3.我们的理性追求难免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4.我们提出了如何分配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之间教学权重的问题,也作了一定的努力,却没有能够如愿的探寻到一个科学的结果,还有待于我们今后的努力。

5.在写作教学上我们已经摸索到了很好的路数,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诸多原因,在报告中未能作专题小结,这也不能不说是个不小的遗憾。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十五

一、课题的提出。

活动性游戏的相关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各校体育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都在努力研究和创新。体育已不仅仅只是锻炼身体和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品质,它还能造就学生顽强、敢于竞争的心理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与他人有效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新课改所倡导的“快乐体育”和“愉快式教学法”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作为基础性教学课程,使得“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如何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成为我们的共同关注话题。

如何让课堂活跃起来?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游戏活动去锻炼自己的身体,并在学习、体验思考的过程中,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性,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游戏活动的实效性,唤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让体育课真正起到“健康第一”的教学目的。

为此,在我校领导的支持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小学体育课堂中游戏性活动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活动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有计划地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喜爱游戏,会编游戏,会玩游戏。由于活动性游戏便于组织、简单易行、便于推广,特别是对儿童更有具有吸引力,因此它很容易在学生中间开展,通过活动可以改善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通过这方面的研究,来极大地丰富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并尽可能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想像力提供驰骋的空间。

研究活动性游戏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

1、研究小学体育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活动的目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如何发挥体育游戏的健身功能、心理功能和教育功能。面对全体学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

2、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重点研究采取什么方法和通过什么途径使学生喜爱游戏,自己会玩游戏,会编游戏。

3、研究小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改编或创编,游戏器材的制作和利用的意义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与策略。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1、开展游戏课堂教学研讨。在课程开发期间进行以游戏为主要的课堂教学展示课,通过上课,听课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更新课堂教学中游戏性活动教学的思想。

2、优化课堂教学。落实游戏性教学课时计划,每周两节游戏课,把游戏课教学直接纳入到日常教学中。

3、实施以游戏为主的群体活动和分组活动,成立游戏小组,定期分配各组项目和创编游戏任务,并集中展示推广。为确保使每一名学生都主动参与,进行小组对抗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为我校营造了深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游戏活动的兴趣。

(二)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1、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引导性理论,并及时了解当前国内外同一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不断总结研究的成果。

2、通过运用实践、问卷、访谈、查证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调查与分析。

3、将行动研究法应用在本课题课堂教学研究之中,及时进行案例分析,及时调整研究行为,并使阶段研究成果更为科学。

4、将经验总结法贯穿在本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积极撰写课题研究文章,促进课题研究成果的不断凸现。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分析。

(一)形成了小学生体育游戏的系列活动。

1、开展了新编游戏。

列,号召全体学生大家动手动脑,开展新编游戏的活动。一则,我们以前开展了大师的体育游戏活动,学生们对游戏的要求、规则有了很多感性认识,开展“创编游戏”活动有一定的基础。二则学生自己编的游戏自己玩,兴趣更浓厚。老师为更好地引导学生“游戏的创编”活动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大家忙看“分析创编”游戏的难点,寻找有关创编游戏的资料,筹划新编游戏活动开展方案。首先要解决两个思想,一是认为新编游戏很容易。这样编出来的游戏往往是似曾相识的老一套。二是新编游戏很神秘,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往往被扼杀,不敢去编,那么系列活动也无从开展。经过反复思考,决定首先要求师生打破对新编游戏的神秘感,要求在背后字上做文章,组织大家讨论:什么是“新”?“怎样去编”?讨论后大家统一了认识,所谓“新”,只要符合“人无我有,人有我变”的要求,这个游戏就可以玩了,这些并没有什么神秘感,我们都可以做到。

成了一个高潮,更多同学投入到新编游戏中去了。

2、开展了主题游戏。

体育游戏的种类繁多,为了拓展学生创编游戏的思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更深厚的兴趣,使得体育游戏得到更广泛的开展,我们又结合学校思想教育的要求,组织了各类“主题游戏”。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的《爱祖国主题游戏,结合向革命先烈学习时的《军事主题游戏》,结合节假日、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教育的《亲子游戏》等。主题游戏与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结合,价值指向明确,既要符合体育游戏的各项特征,又要结合主题进行创编和开展。起初,我们认为难度较大,担心开展有困难,可一推广,出乎我们的预料,进展非常顺利,师生均被主题吸引住了,迅速形成热潮,使得体育游戏的开展有了新的高度。

如“亲子主题游戏”,《二人三只脚》游戏,两人各有一只脚绑在一起,按规定路线,看谁走得快。游戏在欢声中进行着,同学们感受到亲密合作,团结才能成功。

3、开展了“一物多用”的游戏。

体育游戏与其它游戏的不同之处在于二点:一是游戏的内容与方式与肢体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二是游戏的器材一般采用体育运动器材。而一物多用就是一种器材在多种游戏中使用,另一种是将器材进行改造、制作,变废为宝的一物多用。

4、开展了自主游戏。

一定的时间内围绕一定的范围形成一个高潮,无疑是必要的,然而体育游戏的主体毕竟是学生,课余的时间主要还是应该由学生自己来支配,自己来把握,所以到了一定的阶段,自主游戏的开展,必然要放到第一位。我们提出了“我们要做开展体育游戏的主人,要让体育游戏占领一切可以利用的课余时间,要让体育游戏遍地开花”的口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课余时间去自主地做体育游戏。大课间当集体操做完后,学生就以班级为单位,做自己的游戏。

这一系列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使得我们的研究计划紧扣目标得以顺利落实,也使得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了大量的资料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爱好体育游戏,有一定组织能力,具有初步创编游戏能力的学生。

(二)、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游戏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紧张激烈而友好竞争,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能使学生在参与游戏和创编游戏的过程中,各方面和谐地得到发展。实践证明,体育游戏的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身体锻炼手段,体育游戏具有良好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体育游戏项目繁多,大多涉及跑、跳、投、掷,有的还要求在尽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使肢体接近极限。这类有氧运动被科学证明对人的体能的增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有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游戏是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运动。很多游戏单靠身体实力不足以取胜,往往要靠灵活机敏,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来辅佐。在游戏中,经常需要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去设计出最佳完成游戏的方法,去争取胜利。因此,体育游戏的活动与创编过程中蕴含着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经常参与各类体育游戏,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提高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体育游戏以其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得每个学生参加游戏的同学都有可能获得胜利,并在活动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竞争意识。最为典型的是三年级一班有一个学生,因智力轻度残疾,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在班级中一直抬不起头,老师做了许多工作,收效甚微。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后,这位同学也参与其中,经过努力,也能取得胜利,笑容出现在这位同学的脸上,每次游戏时他都信心十足,和同学一起竞争,争取胜利。

4、协调和融洽人际关系。

游戏是提倡协调配合,在游戏活动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去理解他人,理解周围,理解个人的成功是融于集体成功之中的。懂得了和睦相片,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游戏强调合作,学校体育游戏能建立起新型的和谐的教师现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的人际关系。它排除一切强制的手段,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各种游戏中去,不断地提高能力,去体验游戏的乐趣。

5、培养心理素质。

体育游戏内在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价值,一般体育游戏总要求人体承受一定的生理负担和心理负担,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再说游戏充满了竞争性和不可预料性,学生在频繁出现胜负的情感体验中,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耐挫折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树立民在失败中争取成功的坚定信念。

有的同学平时娇生惯养,可是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有时摔倒了,擦伤了,可是爬起来继续参加游戏,这样的表现,令他们的父母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正是学生意志品质的表现。

6、有利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游戏本身是一种丰富的实践活动,游戏的选择,游戏场地的规划、设计和布局,游戏器材的制作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

如游戏的场地,有的需要划线、旋转器材,学生自己动手,虽然开始不一定非常规范,但是即使线是歪的,器材放得不整齐,但这是学生自己动手的,久之,一定会有提高。至于器材的制作就更能体现学生的心灵手巧了,当然也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五、结论与反思。

在游戏开展的阶段,我们发现开始学生的兴趣呈上升趋势,但是兴趣易变化,时间久了,学生的兴趣减退了,只有部分学生仍在进行,而变换了游戏内容,学生的兴趣也随之回升,不久则再次出现下降现象。改动学生开展自己创编游戏后,学生的兴趣明显延长。以上表现说明学生对体育游戏是有兴趣的,但不持久,兴趣较广泛,但不稳定。兴趣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而玩自己创编的游戏,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能较长久地保持且比较稳定。这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地引导学生推陈出新,不断地把体育游戏推向新的领域。学校体育游戏的实质是王菲综合性的教育,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等有机地统一在体育游戏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应该将体育游戏由课内推向课余,由学校推向社区及家庭。

主要的参考文献。

易东平《请关注游戏》,陈飚《游戏教学中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培养》,司马容《体育游戏:人类生存的辩证法——现代哲学家对体育本体的反思》等网络资料。

结题报告高一(优秀16篇)篇十六

随着人类社会进人新经济时代,世界经济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朝着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生存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竞争对手扩大化等方向发展,互联网、知识经济、高新技术特征明显,企业的经营进一步打破了地域的阻隔,如何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开发和保持相对稳定的客户资源,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营销理念层出不穷,例如关系营销、一对一营销、直接营销、互动营销、对话营销,以及基于网络技术的数据库营销、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和技术驱动的营销等等。总的来看,这些营销新理念和新方法非常强调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和其它公众保持良好关系,尤其是与顾客保持良好互动状态,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企业传统业务再造,降低营销成本,缩短响应周期,提高营销效率,满足客户定制化个性需要,增强客户服务能力等。

争使企业难以生存,而我国加人wto以及电子商务的实施,使他们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成为企业摆脱困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虽然一些企业正在或计划实旌crm,其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crm作为一种现代的管理理念,其复杂程度使得crm的实施被许多企业远远扔到时间表之后,我国有相当多数的企业仍不知道如何在组织、制度、资源配置、服务等与crm软件实施相适应,而分销商、特约维修商人为造成的不对称信息隔绝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联系,企业营销生物链处于病态。因此企业如何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实施crm,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机制,为客户提供合理的服务,与分销商、特约维修商、客户建立一个良好关系,成为学术界、企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14.9%,2010年为12.9%;我国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上的比例前六年(2000年一2005年)按照国际平均数1/3左右计算,后五年按照1/2计算(根据第十个五年计划),则未来10年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上比例的算术平均值为42%(gdp增长率按8%计算)。根据测算结果,到2010年,我国物流总成本将达到28505亿元,分别是1997年的48倍、1999年的208倍,第三方物流市场总规模将达到l1972亿元。

长远发展。而且,并非所有的客户都是上帝,有相当比例的客户是会让企业产生亏损的。所以,维系和发展重点客户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与客户建立比较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来收集市场信息,根据客户需求变化,随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保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是物流服务,这与其他行业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它追求的不是短期的产品效益,不是通过简单的广告促销就可以达到目的的。作为服务业,它追求的是客户的满意度及回头率:作为新时代出现的新兴行业,它又与信息技术、网络密不可分。因此,要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竞争力,着重于对客户关系的管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客户识别、客户获取、客户保持几方面着手,根据市场需要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在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与客户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追求所服务的客户的最大满意度。这正是本文为什么要研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之原因所在。

二、课题简介。

面:

1.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导入客户关系管理理念。

2.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服务营销中c跳理念进行详细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对。

客户保持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保持动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适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模型,帮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科学地进行客户管理,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服务质量,达到客户保持之目的,从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2011年5月——2011年12月。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略模型的构建。从局部上看,客户知觉价值的评价过程中引用了集对分析理论属于数学建模应用方面的创新。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c脯工作提供理论上的启示,论文写过程中,主要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开展研究。

(1)搭建第三方物流客户保持动态模型主要运用了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2)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策略模型主要采用了系统思考的分析方法;

(3)在进行客户认知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知觉价值评价过程运用了数学建分析方法,有些还运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

五、课题理论研究和探索。

从本质上说,客户关系管理就是长期内都能够满足客户的个体化需求,提高其程度。如何才能够实现客户满意,可以用美国著名营销家菲利普.科特勒的客渡价值作较好的说明。客户是否满意不是单方面取决于总顾客价值或总顾客成高低,而取决于顾客让渡价值,即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的多少。产品是客户购买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客户基本需要产生的价值;服务价值是了方便使用产品或享用服务而提供其他服务,如培训、维修等而产生的价值;人员价企业工作人员友好的态度、良好的风貌给客户带来的满足;企业价值是良好的声誉给客户的认同感;它们共同构成总顾客价值。总顾客成本包括客户购买产服务所支付的货币价格,购买花费时间所产生的时间成本,做出购买决策的精本,以及所耗费的体力成本。

“客户资产”的定义是:所有用户未来为企业带来的收入之和减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营销成本,加上因满意的顾客向其他潜在客户推荐而带来的利润。所以,优质的客户服务虽然提高了成本,但能够提高企业长时期的稳定收益。由此可见,不仅仅是客户,企业同样能够在客户关系管理中获得巨大的好处。

客户关系管理不仅仅是把客户关系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而且将管理的中心转移:由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转移到通过良好的客户关系及时发现和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上来,通过构筑稳固的客户关系增强竞争能力。这一思想比客户满又进了一步。它不但注重服务中的客户满意,更注重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业务关系,“双赢”才是客户关系管理追求的目标。客户关系管理实质上是经营理念的升华,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条件下,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升。对品牌的宣传力度越大,就越容易吸取新的客户,对企业来说该客户的无形价值越大。

基于对以上评价体系的分析,笔者认为客户价值的核心是客户为企业提供长期现金的能力。企业从客户当前的利润水平和潜在贡献能力两个层面上来感知客户值的大小,企业对客户的价值的感知标准是客户对企业的长期经济效用最大化。建立客户评价体系时,应当遵循综合评价客户当酶价值和潜在价值,因此我们了用“当价值一潜在价值”客户评价模型。

客户满意度对于一个企业是很重要的,但是客户满意并不等于客户忠诚,即使客户对企业很满意,他仍然有很多理由离开你。虽然客户满意是促成忠诚的重要因素,但是客户对企业表示满意和对之保持忠诚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在赢得客户满意之后,企业最主要的就是要将满意转化为客户忠诚。

六、参考文献。

[4]姚建风(2004).论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j].《现代管理。

科学》2004年第1期。

[5]董金祥,陈刚,尹建伟(2002).客户关系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相关范文推荐

    京剧梨花颂心得体会大全(17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到改进的方法和思路。以下是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在人们的生活中,艺术是

    信的心得体会及收获(模板21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自我总结和感悟,是对经验和教训的理解与反思。感谢以下作者分享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从中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收获及心得体会是人们经

    以身立法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2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思考,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上提供一些思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体验和感悟

    鲁迅祝福课件(通用15篇)

    范文范本是审美的典范,能够使读者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文章,它讲述了祥

    客服员工自我鉴定表(模板15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规范我们的写作,避免犯一些常见的错误。随后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学习。时间过得很快,我进入公司已经一年多

    青年准则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可以提升自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继续往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值得品味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吸引你的注意力。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精选17篇)

    通过读书心得的书写,我们可以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和知识体系。读书心得是对阅读一本书后的感受和思考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和理解书中的内容。通过写读书心得,我

    学习编程心得体会和方法范文(15篇)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记录,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写作中有所突破。数控编程作为现代

    开学第一课课件初中(精选20篇)

    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给父母的一封信(模板13篇)

    优秀作文是用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表达手法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思考和独特的观点。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灵感。亲爱的父母:你们好!很少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