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

时间:2023-11-04 作者:碧墨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

优秀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动力,他们热爱学习并持之以恒。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一

小学生数学大课堂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一场精彩盛宴。我近日也有机会参加了一次小学生数学大课堂,这次体验让我深受启发和触动。在观看小学生们在大课堂上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我不禁想到了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和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接下来,我将分享我通过这次经历所体会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小学生数学大课堂活动通常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这种模式让孩子们不再将数学看做一种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变成了一种有趣且有挑战性的活动。在大课堂上,老师们也往往会采用“互动性”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中更加专注和积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更加喜欢数学,还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小学生数学大课堂活动不仅仅是一场寓教于乐的活动,更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互动、竞技、合作、分享的平台。在大课堂上,孩子们可以学习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认知、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提升不仅仅在数学成绩上体现,也能为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帮助和启示。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同时也要了解小学生数学大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活动。这样,我们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地帮助孩子们提高数学成绩,加强他们的数学练习能力和自信心。此外,我们也可以利用小学生数学大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来启发孩子们在其他学科中的学习。

第五段:总结。

小学生数学大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创意与竞争氛围的教学方式,它不仅仅让孩子们喜欢上学习数学,还能通过互动、合作和分享促进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作为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们的数学学习问题,积极参与相关的教育活动并以此启发和指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多的成就。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二

数学是一门智力训练的科目,而小学生数学便是从数学的基本概念出发,用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最近,我参加了一场小学生数学大课堂,现在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和体验。

第二段: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小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最终失去学习兴趣。小学生数学大课堂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式教学等创新性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逐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三段: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数学大课堂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数字、几何、代数、数据分析等内容,并且还结合了趣味性和实践性。比如,在学习面积时,课堂上设置了多个面积计算游戏,鼓励学生们上台亲自体验面积的计算方法,让他们能够对面积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第四段:注重细节的教学。

在小学生数学大课堂中,每位老师不仅是一个讲师,更是一个耐心引导者。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的同时,也注重每个人的情感因素,使孩子们能够在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动力。

第五段:结论。

参加小学生数学大课堂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与其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用一种更加自由、生动创意的方式去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们可以在探索中成长,激发创造力,自然而然地爱上数学。希望我们的教育师资可以采用这种更有益的教育方式,共同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三

1、3.85立方米=立方分米4升40毫升=()升。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8()一个教室大约占地48()。

一辆小汽车油箱容积是30()小明每步的长度约是60()。

4、20以内的自然数中(包括20),奇数有()偶数有()。

5、在14、6、15、24中()能整除(),()和()是互质数。

6、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把它分解质因数是()。

7、5□中最大填()时这个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的约数有()。

8、如果a能被b整除,则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9、已知a=2×2×3×5b=2×5×7,a和b公有的质因数有(),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10、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沿横截面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0.6平方分米,这段长方体钢材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二、判断:5分。

1、一个非0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它的约数。()。

3、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4、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多有8条棱相等。()。

5、大于2的偶数都是合数。()。

三、选择:10分。

1、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商是5,这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5

2、a=2×2×3b=2×3×5ab的最大公约数是()。

a.6b.3c.2。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扩大()。

a.3倍b.9倍c.27倍。

4、15与()是互质数。

a.18b.28c.102。

四、计算:24分。

(1)用短除法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3个数的.除外)和最小公倍数。

16和2445和6026和3910、15和4512、14和42。

(2)递等式计算:

2.9×1.4+2×0.16200-(3.05+7.1)×18。

30.8÷[14-(9.85+1.07)](2.44-1.8)÷0.4×20。

五、应用题:37分第2题7分,其余每题6分。

3、一块棱长是0.6米的正方体的钢坯,锻成横截面是0.09平方米的长方体钢材,锻成的钢材有多长?(用方程解答)。

4、一个长方体玻璃缸,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5厘米,缸内水深12厘米。把一块石头浸入水中后,水面升到16厘米,求石块的体积。

六、思考题:

把长8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的木块锯成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可锯多少块?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四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答案,教师揭示答案:小伙计一只手用筷子把一些面条挑起,另一只手端面条碗。)

师:其实这个故事蕴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体积与容积”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更了解其中的奥秘。

1、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理解体积的含义:

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

学生猜测后提问:那谁来倒一下试试。(学生倒)

那谁来说一说,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两个杯子装的水是一样多的,现在放进去一个桃子,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桃占去了,能装水的空间就少了。使学生体会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讲述:实际的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让一个学生到前面倒水(老师只给学生一个杯子)。

提问:怎样验证呢?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个杯子能装的水同样多,桃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荔枝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看见还有大有小。

3、揭示体积的含义

使学生明确:哪个水果越大,所占的空间就越大。相反,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水果越大,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反而越小。

提问:通过刚才的2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是占有空间的,一个物体越大,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大,反之,一个物体越小,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小。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感受到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小黑板出示体积的含义)

师:比一比,老师的体积与这个同学比谁大?

像这样的子你还会举吗?(生举例)

1、认识容器。

理解容积的含义:

1).出示:茶壶、杯子、纸盒、水桶等物体。

师: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可以用来装东西。

师:像茶壶、杯子等可以用来容纳别的物体的器皿,我们称之为容器。

师:我这还有两个容器,是什么?生:量杯、锥形瓶。

师:这两个容器哪一个装水多呢?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看看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想好了的可以利用桌上的实验仪器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合作交流,选出代表给全班同学汇报)

师:这一组的同学用上了第三种容器,很好。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师:这两个容器装的水的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容积又叫做容量。(板书)

2、举例理解容积。

生: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如果把黄色的杯子装满面,什么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生:面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请你说出以下容器的容积指什么?

师:请你快速判断,容器里物体的体积,是不是容器的容积,为什么?(出示课件。)

生:我认为水的体积不是水杯的容积,因为这个杯子没有装满。

生:我认为苹果之间有空隙,苹果的体积也不是箱子的容积。

师:看来,要说一个容器的容积,必须把容器装满,也就是概念中的“所能容纳”,意思是再也装不下东西了。(板书:所能容纳。)

师:在生活中我们还能遇到很多容器,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它们的容积指的是什么吗?

生:油桶里油的体积就是油桶的容积。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五

1、写出下面各数。

一千五百万写作。

三十万七千二百四十三写作()。

四千零四万五千零五十写作()。

九千零五十万四千写作()。

一百万零二十写作()。

一亿六千零七十万零二百写作()。

九千零九十万九千零九十写作()。

2、判断。

(1)三千零四十万写作:30000400000。………………………………()。

(2)八百零六万零四十写作:8060040。………………………………()。

(3)一百零一万零一写作:101001。………………………………()。

(4)四万五千二百写作:45200。………………………………………()。

(5)三百零六万写作:306。……………………………………………()。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具准备:

图片,小棒,小圆片,实物投影、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去运动场上学数学,这是运动会场的门票(出示口算卡片:10+1,10+3,10+6,10+5,10+4,10+2,10+9),每张门票上都有一道算式,算对了就可以进入会场,有信心吗?好,看到算式马上说得数。

生:抢答。

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啊?

生1:因为10加几的好算。

生2:因为10加几就等于十几。

师:你们说的真好,我们可以成功进入会场。

(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学生情绪高涨,学习兴趣浓)。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场景图。

生:看图,观察,数数。

师:同学们都数好了,谁先说?

生1:跳远的有7人;

生2:踢毽子的有9人;

生3:跳绳的有3人;

生4:跑步的'有6人。

(边听学生回答,边贴图片、板书数据)。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运动场上还有一些人,瞧,他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数牛奶。

师:学校为运动员们准备了好多牛奶,已经喝了一些,他们想知道还有多少盒?咱们帮帮他们好吗?(出示放大的数牛奶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箱子里有几盒?箱子外面有几盒?要算共有几盒,怎么列式?

生:9+4(师板书)。

师:你会算9+4吗?仔细看图,想想办法,看谁的办法多,用手指着数一数,想好了的可以互相说一说。

生:看图用手指着数后互相交流。

(师巡视,查看学情。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2、试着说想法。

师:想好了的吗?请用你的漂亮的坐姿告诉大家,你已经想好了。谁先说?

生1:一盒一盒的数,1,2,3,4,5,6,712,13共有13盒。

生2:箱子外有4盒,从4盒开始数,5,6,7,812,13共有13盒。

生3:箱子里有9盒,从9盒开始数,10,11,12,13共有13盒。

生4:把箱子外面的一盒放入箱子里,箱子里10盒,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

生5:10+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4=13。

3、了解算法优化。

师:刚才同学们有数的也有算的,是谁说把箱子外面的一盒放入箱子的?(指生演示,进行算法优化)。

4、学习凑十法。

生:演示。

师:这种方法好吗?

生:好。

师:老师把剩下的牛奶拿到这儿来了,想看一看吗?

生:想。

师:(出示贴图)想想办法,怎样移动一下,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多少盒?

生:从外面拿一盒放到箱子里,把箱子里凑成十盒;加上外面的三盒就等于13盒(演示把箱子外面的一盒放入箱子里,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凑十法。)。

师:谁有问题的?

生:为什么不把箱子里面的往外拿?(台下学生提问题,台上学生进行解答,生生交流效果好)。

师:我们把刚才这种算法写下来。(师边提问边板书)。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谁会读?

生:看着板演过程完整的读1遍后齐读。

师:谁还有问题?(培养边探究边思考的意识)。

生:为什么要凑成十?(学生提问题,学生进行解答,生生交流)。

5、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生1:踢毽子的和跳远的共有多少人?

生2:踢毽子的和跳绳的共有多少人?

生3:踢毽子的和跑步的共有多少人?

(师根据学生回答,分类板书,列式)。

师:你想算哪一道题?

生:有的喜欢算9+7,有的喜欢算9+6,有的喜欢算9+3。

师:你喜欢算哪一道题,就算哪一道题。可以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生:用自己手中的小圆片边摆边算。

师:指生汇报,学生说算法,老师板书。

6、归纳算法特点。

(1)齐读算式。

师:这些算式都是9加上另外一个数,我们怎样计算9加几?

(2)边说边指板书说顺口溜。

9加几,不用怕;借一个,凑成十,计算起来对又快。

(3)齐读顺口溜,后理解顺口溜。

三、工具应用,内化提高。

1、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们帮忙解决。(出示两幅图)。

师巡视,然后指生汇报结果。

2、做一做第二题。

师:(出示两幅图)怎么才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个鸡蛋?

生:在心里想。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延伸。

小游戏。(摘苹果)。

师:你喜欢哪一个,就摘哪一个,并将摘下得苹果上的算式算出得数。

学生摘苹果,并计算。老师将学生摘下的苹果有序排列。

师: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总结。

(1)结果都等于十几;

(2)得数十几中的几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

师:这个1哪里去了?

五、回顾总结,反思提高。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七

近年来,小学生数学大课堂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小学生数学大课堂是一种针对小学生的大规模、高质量的优质课教学模式,分为“爱心班”和“智慧班”两种不同形式,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作为一个小学生,我很幸运地参加了这样一个课堂,通过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数学大课堂的教学方式和特点。

小学生数学大课堂凭借多位教育界大咖的集体智慧,采用了课堂讲授、名师授课、微课堂、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科协同教学的优势,让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学边做,提高了数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同时,这种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加科学、有效。

通过参加数学大课堂,我的数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平时我们学校的数学课程以机械式的计算为主,而数学大课堂将其中很多数学知识点,如分数的化简、比例的运用、图形的变换、方程的解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数学知识储备和解题能力。此外,数学大课堂也让我对学习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和自信。

虽然我的体验很好,但我认为数学大课堂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第一,数学大课堂的课程设置需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层次来设置,灵活应对学生不同的程度与需求;第二,大课堂的老师和辅导教师人员需要专业化、优质化和普及化。如果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数学大课堂将会更加完美。

第五段:总结。

总之,小学生数学大课堂是我们小学生学习的一份盛宴,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找到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解题享受成就感的同时,更深刻感受到了美妙的数学世界。通过这样的学习,我认识到数学是一门有趣和实用性很强的科目,也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深深地感慨,数学大课堂是一种美好的教育方式。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八

1、一个数的11倍加上115,等于这个数的16倍,这个数是32。

2、在一条长20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101棵,不管怎样总有两棵树的距离不超过2米。

3、幼儿园大班的皮球是小班的3倍,如果大班给小班14个,两个班的皮球个数就同样多,大班有皮球个。

4、一块豆腐切3刀,最多能切成6小块。

二、填空。(共70分,每小题7分)。

1、84711=35211=11722=。

2、运动场上有一条长45米的跑道,两端已插了二面彩旗,体育老师要求在这条跑道上每5米隔再插一面彩旗,还需要彩旗面。

3、一张纸长35分米,宽22分米,如果要把这张纸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去部分的面积是平方米。

4、哥哥5年前的年龄和妹妹3年后的.年龄相等,当哥哥岁时,正好是妹妹年龄的3倍。

5、一把钥匙只开一把锁,现在有5把钥匙和4把锁,但它们全部都搞乱了,最多需要次才能为每把锁找到相应的钥匙。

6、一根木头长24分米,要锯成4分米长的木棍,每锯一次要3分,锯完一段休息2分,全部锯完需要分。

7、王冬有存款50元,张华有存款30元,张华想赶上王冬。王冬每月存5元,张华每月存9元,个月后才能赶上王冬。

8、一本故事书,李明12天可以看完,而王芳要比李明多2天看完,李明每天比王芳多看4页。这本故事书有页。

9、一个两位数,它的数字之和正好是9,而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8倍,这个两位数是。

10、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一层一层地叠起来(如下图),叠到第100层时,它的周长是厘米,叠160层周长是厘米。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2分,每小题4分)。

1、体育课上同学们站成一排,老师让他们按1、2、3、4、5循环报数,最后一个报的数是2,这一排同学有人。

a、26b、27c、28。

2、500张白纸的厚度为50毫米,那么张白纸的厚度是750毫米。

a、250b、1250c、7500。

3、6个男生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4个女生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这10个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千克。

a、35b、38c、36。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九

百度词条上“国学”概念如是: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因此也可以称为是国家的文学或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也有学者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因为某种机缘,我们五(1)班的几位家长认识王老师,接着我也认识王老师,他为我们打开关闭已久的国学大门,感谢王老师!

今天下午王老师、彭老师一行四人来到我们班,带孩子们吟诵《蒹葭》、学习诗圣杜甫的《登高》并朗读了五言和七言诗,学习了声律启蒙第一篇“一东”,最后学习《论语》第一篇第一段。现将讲课内容记录下来,和大家共享。

《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大多是四言古体诗,什么是四言古体诗?(生:四个字一句。)。

有古体诗,还有近体诗。杜甫的诗是古体还是近体?(生:古体。)。

不是,是近体诗,同学们学过的古诗基本上都是近体诗。

国风是什么意思呢?那个时候是当时是周王朝建立,分封诸侯,有多个诸侯国。“国风”是风气、声音。那“秦风”是什么?(生:是秦国的风俗。)。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风者,风声、风气。凡语言、歌唱,有声音、有腔调,皆风也。民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风俗,风指语言声音,俗指服饰习惯。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声成文谓之音,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周公以礼治天下,凡遇有事,则必为之制礼。有礼,则必为之作乐。有乐,则必为之歌诗。有诗,则必为之通情好而寓教诲。(王老师用浅显的语言带着同学们理解以上四段话,不再赘述。)。

我们来吟诵《蒹葭》,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读一句。

老师说明一下:“蒹葭苍苍”、“蒹葭凄凄”、“蒹葭采采”这三句调要高,“白露为霜”、“白露为晞”、“白露为已”稍低。“溯回从之”是逆流而上的意思,所以调要高。“溯游从之”是顺流而下的意思,调要低。

现在我们分组读,每组四句。

伊人,是思念的人,秦国的人思念别人时,常常会唱《蒹葭》。

《蒹葭》就讲到这里,字义不多讲,主要讲究意境。

杜甫是诗圣,《登高》是他56岁时所作的七言律诗,是杜甫所有诗中的上乘之作。

我们讲讲近体诗的知识,这个很重要,请大家做笔记。近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是4句,律诗是8句。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就是五绝和七绝。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即五律和七律。五绝又分为平起五绝和仄起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一样要区分平起和仄起。

一、二声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入声读得短,铿锵有力,归为仄声。我们先讲入声。标记一下《登高》中的入声字----急、白、落木、不、作客、百、独。

如何判断一首诗是仄起还是平起,我们看第二个字,第二个字平声,是平起诗,仄声,就是仄起诗。

读时长短变化,要看它的第二、四、六个字。

“风急天高猿啸哀”这一句第二个字是“急”,是入声字,入声字归为仄声。第二个字“高”是平声,第六个字“啸”是仄声。第一句“仄平仄”。

第二句,是“平仄平”,第三句“平仄平”,第四句“仄平仄”……我们可以看出上一句如果是“仄平仄”,下一句就是“平仄平”。

古诗对仗,不仅字要对仗,音也要对仗。

我们记下两条规则:平长仄短,入短韵长。平声字读得长,仄声字读得短,入声字更短,押韵字更长。

我们分组读一读,每组一句。再读,每组两句。

同学们读时,可以不带腔调,但长短要分明。

诗题是《登高》,请问作者登高时,心情好不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回答:从“多病”、“悲秋”、“潦倒”等词看出心情不好。)还有一处地方“新停浊酒杯”,“浊酒”指酒,“新停”是最近停止。“新停浊酒杯”是什么意思?(学生:戒酒)。他为什么要戒酒?因为杜甫写这首诗时已经56岁了,他58岁去逝,去逝前两年他身体不好,所以戒酒。

杜甫心情不好,因为他壮志未酬。他的志向是什么?治国平天下。他本来有机会实现这个理想的,那时他曾在一个将军府做幕僚,后来将军离逝,将军的手不赏识杜甫,杜甫因此离开将军府。

跟老师一起读,注意平长仄短,入短韵长。

《长干行》里面有两个成语,你们发现了吗?(生: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真聪明!郎和青梅指男孩和女孩,他们从小是要好的朋友。“床”是指椅子。他们绕着椅子玩游戏。(有学生在底下偷偷地笑,“郎骑竹马来”,哈哈,朗琦,我们班的朗琦进诗了!)。

今天读这几首,其他几首同学们早自习读或回家读,自己体会。

吟诗作对,从学习《声律启蒙》开始。杜甫为什么能作那么多好诗,他从小会背《声律启蒙》啊。古人什么时候就背《声律启蒙》,你知道吗?(生:不知道。)四五岁就开始了。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篇“一东”,押“东韵”。跟老师一起读,一起体会。

我们学习第一篇的第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是什么意思?(生:学习)“学”是诵读和练习,诵读著作,是自觉、主动、觉悟,是效仿、模仿、遵照、遵从。遵从谁?(生:老师)“学”是后觉效先觉。后觉指弟子,先觉指谁?(生:老师)是的。

“时”指时间、时机,在适当的时候。

“习”指复习,反复学习、实践、应用、修身。因而德才兼备。学习的人有德又有才,不学习的人就会缺什么?(生:缺德。)是的,我们不能做缺德的人,所以要学习。

“说”通“悦”,内心高兴。

“乐”指外表、外在高兴。

“愠”是有怨言和怨气。

我们连起来说这一段话的意思: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今天就学到这里,咱们下周再见!

小结:从2:40开始上课到4:20下课,王老师讲了整整一个下午,其对教育的用心可见一斑。学生也很棒,始终跟着王老师来读、记,中间只休息两三分钟时间。我们学校的三位老师听课后,很受感动。相信学生们渐渐习惯吟诵,喜爱古诗文,希望他们日有长进!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十

圆是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中唯一的曲线图形。《圆的面积》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鉴于此,我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以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推导方法为基础,将本节课中“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确立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新的数学思想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

二、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理念发生了变化,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这节课我采取大胆猜想、读书自悟、得出结论这一线条明晰的教学程序,通过用数方格的方法,获得对圆面积的大胆猜想,得到圆面积应在2r2和4r2之间的直观感知,强化学生的估算能力;为克服本课让学生操作容易出现很多不可预见的问题,我充分运用开课情境,在学生思维达到欲求不达的状态时,采用“读书”这一常规方法,突破本节课“化曲为直”这一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优势,为学生展现“化曲为直”的过程,直观的看到转化的过程,深化对转化法的理解与认识,进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把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把动手动脑的权利和机会还给学生,注重学生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疑引思。

开头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战斗影片中手榴弹落地后会造成一个杀伤范围的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杀伤范围就是一个圆形,在新课引入时就强化,面积是一片,周长是条线,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揭示圆面积的意义。同时,明确落地点就是圆心,这样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圆心确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迅速进入数学情境打下基础。

(二)温故知新铺垫导引。

一切新认知都是建立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的,学生探究圆的面积也不例外。因此,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认为,简单的重复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以概括总结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两种方法:一是数方格,二是转化法为主要内容,明晰这两种方法的的内涵所在。其目的是:数方格可以为后面学生大胆猜想圆面积的范围打基础;转化法则可以为后面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提供思维基础。同时,在师与生的对话与研究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方法的重要性,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渗透在教学中。

(三)大胆猜想鼓励估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会各舒已见。通过讨论(画图验证)看来用数方格这种方法很难求出圆的面积,但通过方格图我们可以看到圆的面积比2个方格的面积要大(2r2),但又比4个方格的面积要小(4r2),根据你的观察猜猜看,圆的面积最有可能是多少?(方格以圆的半径为边长)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很有可能说出3.14这个结论。

(四)探究想像验证猜想。

大家想一想圆怎样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回想以前学习过的转化法,把圆象平行四边形一样沿着一条直线剪开可以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呢?还是象三角形和梯形一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可以拼成学过的图形呢?(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在矛盾中碰撞,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这时,我让学生去自学课本,学生的阅读效果不言而喻。

通过自学你发现怎样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充分的说中,使思想条理化、清晰化,学习相长,互相借鉴,达到不讲自明的效果。

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512份、1024份……就这样一直分下去,最后会那条曲线会变得更直,成为一条直线段。

自学课本、交流借鉴、闭眼想像,

(五)对比明晰拓展思维。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宽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从而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我没有满足于这样的单一结论,而是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课本中将圆剪拼成了一个长方形,除了可以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外,我们看还可拼成三角形、梯形,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拼成的不同图形。把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向更宽更广的层次,形成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体现了出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活于课本,深于课本的教学设计思路。

(六)练习巩固首尾呼应。

首先,解决课始故事中提出的手榴弹杀伤面积问题。既照应了开头,又巩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其次,联系生活实际求圆形花坛的面积。第三,利用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三道强化练习题,巩固加深所学知识。

另外,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见课件)。

圆的面积。

四、教学反思。

综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1.体现了“过程”意识。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给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强化过程意识,以激励学生再创新。课堂的生命活力正是来自于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情不自禁的、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直觉,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更来自于探究体验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险和喜悦。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锤炼,智慧的升华。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本节教材是直接让学生操作把圆平均分成16份,用转化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这样学生固然也能掌握圆的面积,但对知识的推导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我在本节教材的处理中,大胆地改革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先根据旧知概括出求面积的两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大胆地猜想数方格能不能求出圆的面积。在发现数方格的方法很难求出圆的面积后,让学生根据方格图大胆地猜想出圆面积的范围。之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获得用转化法可能求出圆的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操作、探究得出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过程的设计正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不仅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更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使学生学得更有趣,更有价值。

3.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

“从生活中归纳出数学,要回归到生活”这是我们数学价值的所在,也是我们教学者所追求的目标。在本节课中,课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榴弹爆炸引出求圆的面积的实际问题;课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用学过的旧知识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课后对应开头解决课始提出的求手榴弹爆炸力的范围,设计生活中实际求圆的面积的应用等,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十一

2、在自我教育的情境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培养学生安全交通意识; 。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

1、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充分体现生活性。 。

此次教学活动,仅是我依照自己对实践活动课的一点认识,进行的尝试和探索,也是想以次教学为契机与各位老师针对实践活动课该如何来上进行研讨和探索。望各位教师提宝贵的经验。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十二

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个性表现出来,思维活跃出来,手脚解放出来。当今,中学生由于处在青春发育期,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这些都是学生在被动地学习,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无趣。实质上,是我们把数学教枯燥了,让学生学得痛苦了。因此,数学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享受数学的快乐与美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

一、创境、激趣、参与。

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指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问题的意识,是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由于学生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教师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而数学情境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因此,教师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主动学习。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不是一种“授予――吸收”的简单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授予者。这就要求教师能创造出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培养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工作以来,我听过很多课,感受最深的是:整节课是那么的一帆风顺,前后知识是那么的衔接……可为什么轮到自己上课时,总觉得自己走的不是“公路”,而是“崎岖的山路”呢?反思之后,我感悟到:自己并没有把学生真正地带入课堂,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我的'课堂上,因为没有有趣的东西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他们的“三魂六魄”还在教室外游荡,只是偶尔进来看看记记黑板上的我的板书而已。由此看来,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思维,享受到数学的快乐。

但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成功地实施问题情境,要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出发点,则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有针对性,一定要紧扣课题,不故弄玄虚,要有利于当堂问题的解决;其次要从实际出发,具有适度性,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第三要具有启发性,问题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能够通过启发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要具有互动性,要让学生不断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保持思维的持续性,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二、提高参与度,主动学习。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时,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育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用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同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对事物见解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中让学生自我发现,让他们在讨论的氛围中获得新知,亲历探索的过程,初尝胜利的果实。例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时,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把班级的学生分成8组进行比赛,看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的方法最多。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开动脑筋,整节课堂虽有些乱,但我觉得学生很自由,很开心。最后,在讨论中我们共同得出了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的几种规律。

三、抓住后进生,跟上大部队。

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之后,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帮助。因此,要使后进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处理好许多“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成效”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只要能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小小的提问,或能正确地解出一个小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某些学生要采用鼓励式的语言来交流,如“很好,继续加油”等,让后进生自己树立自信,这样才能一步步地带着他们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跟上班级的整体队伍,从而使他们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激发每个人学习的兴趣,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剪纸、操作、度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掌握知识点。又如教学“相似形”时,采用多媒体、幻灯片等,能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地让学生感知、领悟本节的知识点。我想,这样不仅可以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信心,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参与课堂,学活数学。

在数学家的眼中,数学很漂亮,可是在我们学生的眼中,数学都是枯燥的。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则常会有启发。代数问题把字母化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得多。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在万物中寻求事物的“异中不同或同中之异”。

工作以来,感悟较深的是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时比较呆滞,只听老师讲,而不动脑思考,更别说动手实践了。所以,在平时我会经常穿插一些比较有趣的课,模仿名师授课的一些特色,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者用比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当课堂的主体,把我的数学课堂活动起来,在自由、快乐中把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作为回报,我的学生也非常喜欢上我的课。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我们应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知识的场所,成为学生能突发奇思妙想的好去处。

(仪征市新集初级中学)。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十三

摘要: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点课程,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成为目前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目标。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是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共同要求。主要提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数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来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实践,将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到学生的数学课堂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仅仅单调地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枯燥深奥的数学内容会让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造成教师教学效率的下降。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使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课堂的合作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这样一道题:“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然后我说:“这道题是古代著名的难题,很多人在看到这道题后都不知如何算起,下面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道题应该如何解答吧。”学生听到这里,好奇心都被激发了出来。解题的基础是弄清题意,但是很多学生在看到这道题时都有些迷茫,不知道这道题说的是什么意思。于是我便让学生先通过讨论弄清题意,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学生都积极地各抒己见,热烈的讨论氛围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二、设计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操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实践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必局限在座位的狭小空间内,他们可以几个人围成一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使得课堂的氛围活泼而热烈。并且,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通过这样不断地思维碰撞,他们的思维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有了保证。例如,在教学“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这一节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图片,有故宫、枫叶、蝴蝶等,并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为其接下来进行图案设计奠定基础。在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与性质后,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有的小组就利用剪刀和彩纸剪出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有“囍”字、花朵、兔子等,还有的小组按照天坛的模型制作出了一个立体的小天坛。在这样的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且,良好的课堂氛围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还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使其在不断的思考与讨论中提高思维能力,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发挥其优势与作用,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图像”这一节的内容时,对于具体的一次函数,学生都能很快地画出函数图像,但是他们对于函数中的系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都没有清楚的认识。于是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y=kx+b这个函数与x轴和y轴的交点都是什么,并让学生根据这个函数中参数的取值来画出图像。大部分小组在画图时都只考虑到了k0的情况,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考虑到了k0的情况。在学生总结过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遗漏的地方,经过了又一番的讨论交流后,学生将k,b的不同取值时一次函数的图像都完整地画了出来。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课堂教学真实而有效。总之,将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教学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桑建丽.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鲁东大学,2014.

[2]谢玉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十四

本课采用课件形式,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认识,富于启发地清晰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老师的点拨解说、提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使教学过程达到化。

1、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正确的几何概念,掌握图形的特征及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

如揭示圆的面积定义,。基本建立了圆的面积概念。又如运用计算机显示由圆到近似长方形的图像的变换过程,揭示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的科学美,并充分体现构图美和动态美的特点,它能刺激学生,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有助于解除学生视听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

2、把数学虚拟实验引入几何的教学中,以研究的方式学习圆的面积,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通过剪切、平移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拼合成与它面积相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时,课件提供的虚拟实验,使它们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完整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不仅概括归纳出面积计算方法,感悟到转化的思想在几何学习中的妙用。而且学生在抽象、概括、归纳推理过程中接受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形成一种学习几何知识的方法,产生一种自我尝试,主动探究,乐于发现的需要、动机和能力。从而顺利的想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可以这样推导。

教学中先动画展示等分圆的过程,再演示出拼合成长方形的过程,通过几组类似的实验,等分的份数递增,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和观察、比较得出这样的事实,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长相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就完整的展示出来。对于巩固练习,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意在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正确地掌握公式,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量的加大,对于圆的面积公式还应让学生多点时间去思考,去推导。细节的设计还要精心安排。这是今后教学应该改进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十五

1.复习有关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体会交通与数学的关系;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材分析〗。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有趣的学习素材。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交通数学问题的一节复习课。这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一个好的案例,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从一年级学生学习新教材伊始,一直把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经过一、二年级的培养,学生不但具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形成了意识。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我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不再是学死的知识,而是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大多数步行上学,结合此实际情况,更便于孩子们自主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也便于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师:同学们每天上学,几点从家出发,路有多远?

生1:我家离学校不远,十多分就到了。

生2:我家离学校也就是体育老师测验一百米那么近,一会儿就到了。

生3:我得乘车,等车加坐车得用20分。从车站到学校还要走10分,半个小时能到。

师:大家估计一下家离学校的距离,算一算你每天上学放学走多远。

生口算或笔算求出答案,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互相了解。

(评析教师能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看图“小东上学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能回答你的问题。

2.生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评析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大组汇报。(解决书上和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学生们容易忽略的问题。)。

生1:我提醒大家小东中午如果回家吃饭,就是4个650米。

生2:还可以理解为2个1300米。

生3:一楼不用上,他实际就上了5层楼。

生4:比如说我家住在2楼,实际就上了一层楼梯。

生5:我忽略了一楼不用上楼梯。

师小结: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再解答。跟同桌说一说你家住在几楼,你上了几层楼梯。

(评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要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认识,则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这一步的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通过彼此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互相补充、提醒。这种生教生的方法,更易让学生接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买车票。

师:小叮当要乘火车旅游,你能帮他买票吗?你能知道些什么?(出示火车硬卧票价表)。

(评析注意引导学生审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第一行是火车走的里程数。

生2:第二行是火车票的价钱。

生3:走得越远,票的价钱就越贵。

师:火车行驶里程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应付给相对应的价钱,在671~700千米这个范围内的票价就是156元钱。

师:那么大家来看第一个问题,689千米是哪个范围内的,票价是多少?买4张呢?

生:是在第一个,也就是671~700千米这个范围内的,用156×4就求出了4张票的价钱。

师:其余的题你自己能完成吗?

生动手试作,大组汇报。

(评析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

(三)看图提问。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生指生回答,并在图上指出)。

生2:最近的是哪一条,得走多少米?(生独立试做后发现,大组汇报。)。

师:你发现最近的这条路与其他的几条路比有什么不同?

生:最近的路拐弯少,远的路拐弯多。

(评析学生用最自然的语言说出心中对问题的理解,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跟同桌说一说,再跟全班同学说一说。

生1:我知道了每天上学放学我大概走了多少米。

生3:我也回去试试,走哪条路上学能快一点。

生4:爸爸下次出差坐火车,我让他把火车票留给我看一看。

〖教案反思〗。

1.感知数学,体验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情境化。为此,本课一开始,我就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你每天上学,几点从家出发,路有多远。”这就是数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不再是从抽象到抽象,而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过程。在全课总结和解决“小东能不能在1分内走到家”时,我多次鼓励引导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首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生活情境搬到课堂,并多次采用教材上的图,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一个个小的画面上下功夫,让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例如:“你家住在几楼?你回家上几层楼梯?”“你发现最近的这条路与其他几条路比有什么不同?”这些小问题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懂得了生活与数学的内在关系。

3.关注学习,培养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情境之中,能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但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更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水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和图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本节课让学生讨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从图表里能看出什么?”先让小组提问、交流,再全班进行汇报、讨论,鼓励孩子多说、多问,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4.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火车票价表”对孩子来说比较困难,对里程数与票价的关系理解得不到位,主要是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如果课前搜集一些火车票,让孩子亲眼看看积累一定的经验再来解决问题,效果会更理想。

〖案例点评〗。

郭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如同置身于实际生活之中,在身边的生活情境中来发现问题。“原来数学离我们这么近”,学生看到的是熟悉的生活场景,学到的是身边的数学,这种情境的创设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2.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发现方法。

3.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再是一丝不苟的严师,而是学生的一个知心大朋友。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使学生敢讲敢想。正应验了那句话,教师给学生一份信任,学生会还给教师一份惊喜。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教师适当地把握了教材的实质,抓住了教材与学生生活间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上学路上”这一问题入手,将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了学生的生活情境中。这一设计体现了教师对教科书的灵活运用和对课程资源的综合、合理、有效的利用。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

5.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众所周知,质疑是思维的开端,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喜欢创新的外国人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喜欢思维的中国人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而让学生提出问题便成为大环境中的主流。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以问题推动教学。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并在对问题的交流中得出结论,提高思维水平。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十六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所认同,我们各个学校同样一直在倡导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那何是素质教育呢?它指的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我们既然了解并知道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那种远离数学、远离数学生活,固守过去传统的人不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且连基本的生存也潜藏危机。要唤醒国人对数学的关注,在数学教育和培养和提高数学素养上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数学素养是指我们用数学的观点、思维方式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和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我们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一、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第一章升与毫升,这章是及其贴近生活的,我让学生自己去记录学生自己家瓶瓶罐罐的容量,再到喝的饮料瓶和酸奶瓶的容量,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对升和毫升有基础的认识,以及比较表象的比较。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创设情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识,并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另外,课堂上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

二、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原来在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结果,而新课标的改变,却将过程与方法放在重要位置,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享受成果,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动手以及动脑能力,这就是一个本质的改变。这就是为何老师却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助,而不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改变使学生更加对学习感兴趣,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发展、提高。我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孩子以下习惯:多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获取知识;多思,通过自学、操作、尝试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提高。多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创造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探索过程中还将动手操作与观察、思维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如在五年级数学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猜想、验证去认识、归纳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学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同的获取信息的经历,有了不同的学习收获,同时更有了不同的学习体验,他们个个都对数学表现出了无限的热爱,对学好数学充满了信心。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十七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发展数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一节复习课,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乘除法、周长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题是“交通与数学”,在生活中交通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旅游是儿童经常经历又比较感兴趣的出行活动,以旅游活动为主线设计教学,可充分利用本课已有学习材料,又能设计开放的问题。因此,我充分地利用主题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乘除法、周长的知识解决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发展数感和数学应用意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学习了乘除法计算的知识,理解了乘除法运算的意义,能够根据问题选择算法和正确计算乘除法。因此用乘除法计算实际问题是本课重点。周长对学生来说不是很难,只在解决“从旅行社去火车站,再从另一条路回到旅行社”问题时加以渗透就可以了。学生还没学习三位数除四位数的方法,因此提出“现在火车时速是每时100千米,估计所选里程需坐多长时间火车?”这一问题极富挑战性,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用除法知识进行估计,如3768÷100=?得出结论,即大约是38时左右。这样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知识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不会太超出学生的思考水平,有思考的难度和价值,符合三年级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

〖教学设计片断〗。

自选旅游线路活动。

2.四人小组合作选择一条旅游线路,算一算再填一填淘气的旅游登记表。

乌市―北京里程3768千米。

乌市―成都里程3025千米。

乌市―西安里程2568千米。

火车硬卧票价表。

我们小组决定去________旅游。

每张票价_____元,我们决定去_______人,买票共用________元。

如果每张需交手续费5元,我们还要付________元手续费。

3.反馈交流。

(1)说一说你们小组选择哪条线路去旅游?为什么?

(2)每人票价是多少?你是怎么找出票价的?

(3)怎么计算小组需付的总票价和手续费?

4.笑笑听说咱们要去旅游,她和机灵狗也想去西安,她给淘气1000元钱够吗?

(评析通过自主选择旅游线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做数学的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寻找数学问题,并在其中渗透估算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乘除法计算。估计笑笑的一千元钱够不够,需要学生先找出去西安的票价再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数感。)。

5.现在火车的时速是每时100千米,请你估计一下大约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评析估计坐火车多长时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可能利用除法有关知识进行估计,如用所选路线的里程数除以火车时速进行估计。这样可以开放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这一课,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也留给我很多思考,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地方是: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数学的作用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经验,是本课的一个目标。通过活动参与,学生获得了这方面积极的情感体验。整节课我创设了“与淘气一起去旅游”这一活动,以旅游活动为主线贯穿全课,学生参与面广,热情高,让学生自主选择旅游路线,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到活动中,对问题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仿佛他们真的来到了北京,登上了长城,来到了华山,来到了都江堰,感受了大自然的熏陶。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充分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自主选择旅游线路的活动中,我以为学生看不懂票价表中的里程数范围,那他们就会提出来,结果学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我随机对学生说:“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鼠标指示第一栏)这一栏里的数表示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里程范围与票价的关系,为学生正确解题做好必要准备。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我发现在表格中寻找有用信息的方面学生做得不错,只是有个别学生由于粗心出现计算错误,因此,实践证明我在这一部分的应变是必要的。

〖案例点评〗。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利用旅游来贯穿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兴趣。为了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将例题中的三条路线改成从乌市―北京、乌市―成都、乌市―西安,更有利于孩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活泼的旅游活动之中。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教师为孩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并给予了孩子们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发现、探究、讨论、交流、汇报等活动来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让学生自己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票价表中搜集自己旅游城市的里程数与票价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受数学在旅游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师还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丰富了学习资源,为学生观察、对比、探究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学习活动的兴趣。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老师在教学中不仅为学生设置了学习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数学交流氛围。如四人小组合作找出一条旅游路线,并计算出四人旅游的票价及手续费等,及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增强应用、实践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通过旅游前的准备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到计算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把原本枯燥的计算融入到旅游活动中,让学生亲临其境,体验生活,感悟数学,从而使学生领会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1.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2.提问: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已知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它的直径或半径?

3.引入:我们已经研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对周长和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理解,唤起学生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l)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2)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4)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5)猜测: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学生回笞后,明确: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面积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6)出示例7后两幅图,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

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2.交流归纳: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明确。

(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兀倍。

3.教学例8。

(2)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5)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6)在集体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8)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一长×宽。

圆的面积=。

(9)追问: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4.教学例9。

(1)出示例9,提问: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动旋转*器?

(2)想象一下自动*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的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集体交流。

5.教学例10。

(1)请同学读题,解读题意。

(2)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

(3)分析解题过程。

(4)明确各个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l)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列式后用计算器计算。

(2)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指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要根据周长求出半径。

5.作业:练习十五第2、5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1、用转化的思想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会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观察发现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学思路:直观引入,演示发现,学会应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回忆圆的周长概念及计算公式,引出圆的面积概念。

2、回忆学过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例举某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引出学生对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探究兴趣。

二、点题提出目标。

1、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课件演示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拼接成近似长方形的全过程。让学生不仅懂得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接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还了解到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面积没有变化。

(2)学生分组尝试(或教师教具演示等)将圆转化长方形的全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并在操作(或观察)发现拼接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宽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

(3)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小结:在一个圆里,圆的面积与半径有关系,知道了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2、教学例1题。

(1)出示例题,学生根据圆面积计算公式独立解决,集体评议。

(2)尝试练习,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十四第3题等。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二十

《圆的面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又是学习圆柱与圆锥的基础,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了“极限”的思想和方法,这对小学生来讲是深奥难懂的。教材首先提出了圆的面积概念,接着让学生尝试运用以前曾多次采用过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主要是长方形)来计算面积,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再一次让学生熟悉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较复杂问题的策略。

学习此知识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圆,理解了面积的含义,并且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因此学习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时只需要教师启发、点拨学生依然从转化的思想入手,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然后通过等量代换得到圆面积公式。因此,新课内容必须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降低内容的抽象性,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本节课,我认为我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不能运用割补的方法把圆割补拼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动脑剪一剪、拼一拼,再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推导想法,师生共同倾听并判断学生汇报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效地体验从猜想——实践验证——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看看他们的推导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使学生们经历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这样有序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想一想以前咱们学过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面积公式都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生边回答课件边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从这些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都先转化成长方形,可否将圆也转化成长方形呢?)怎么转化?(生讨论,看书等后回答:把圆分成若干等份,拼成长方形),你想分成多少等份?(16等份)多点行不行?(众说不一,同桌讨论后回答:行)为什么呢?(分的等份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如果越少呢?(拼成的图形就越不象长方形)如果分成两等份呢?(用两个半圆试拼)(那就拼不成长方形了)现在我们将这个圆分成16等份,请两个同学上台拼一拼,大家首先看圆周围的黑线表示圆的什么?(周长)这条红线呢?(半径)这两条线很顽皮,在拼的过程中要跟我们玩捉迷藏,一定要盯住它们各藏到哪儿了?(学生操作)他们先把两个半圆展开,然后犬牙交错地拼在一起,成了什么图形啦?(长方形)是精确的长方形吗?(不是,是近似的)为什么?(上下两条长边上有许多小包包)对,两条长边不是直的,是波浪形的,怎样才能使它接近一条直线呢?(把圆分的等份越多,就越接近直线)好,现在我们就将圆分成32等份拼一下,为了便于观察,我们用课件来演示。同样用黑线表示周长,红线表示半径。也学这两位同学这样拼起来,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几乎是一个长方形了)这样一拼之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变了,面积没变)现在大家找一找,黑线和红线各藏到哪里去了?(黑线分成了两段,到了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红线到了长方形的右边)各成了长方形的什么呀?(表示圆周长的一半成了长方形的长,表示半径的红线成了长方形的宽)(老师对应地板书)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那么圆的面积等于什么呀?(学生互相合作,推导出圆面积公式)(老师对应板书并熟读公式)好,现在大家用学具拼一拼,看还能拼出什么学过的图形?(可以拼出近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真不错,拼成的这些图形同样可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问题我们留到数学活动课再去进一步探讨。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精确演示圆割补拼图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自己推导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圆锥,圆柱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课上及时安排了坡度适当、由易到难的练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课后设想:

圆除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外,还可以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如果让学生在这里再动手操作,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是有很大的好处,但一节课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内容,所以这一节课就选择了单纯让学生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来推导圆面积的公式。但回头想想,也可以把圆的面积分两课时来上,一课时是让学生操作,圆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第二课时才深入地研究如何推导圆面积的公式,这样费时多些但对学生的能力开拓会更有好处。

优秀小学生课堂实录数学(模板21篇)篇二十一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作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而应从教学思想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原则。首先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是否别人解决过,而是关键在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所以每个学生都可以创新,也都具备创新的潜能,如何挖掘和提高这种潜能,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程度。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能力

所谓思维灵活能力是指: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向,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全面灵活地分析;三是概括迁移能力,运用规律的自觉性提高;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优等生和差等生的解决问题过程作一个跟踪,经过观察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优等生对一道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应用各种方式进行分析遐想,然后就每一种可能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思维受阻,能马上改变思维方式。而中,差生则不然,不但想法单一、缓慢,而且思维一旦受阻,就会停止思维。通过观察研究表明,上述学生的数学思维遵循这一规律。因此,要求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上下功夫,在教学中合理地设计发散性问题。

迁移。学生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成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题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这些创造思维的产生,都不同程度来源于教师设计的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果设计的问题不具有挑战性,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欲望。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创新能力是创造精神的主体,是素质教育中,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做为以培养学生精确的运算能力、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成为我们数学教师研究的热门课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煤矿姜水湾心得体会范文(18篇)

    1.心得体会是对所学知识、经历或感悟的总结与归纳,能够更好地反思与巩固学习成果。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优质保洁售后服务承诺书(案例17篇)

    服务月是指以某个月为单位,组织、开展一系列与服务相关的活动和项目。如果你正在计划参与服务月活动,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供你参考。尊贵的客户:您好!非常感谢您入住我

    实用正规二手车买卖合同书大全(18篇)

    在买卖中,买方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状况做出购买决策,而卖方需要提供有竞争力的商品或服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买卖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

    专业会计审计服务方案(通用19篇)

    服务月是一个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宣传和推广服务行业的活动,可以提高人们对服务行业的认可和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服务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优秀观看安全直播课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写下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和认识自己的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第一段:引入安全教育直播的背景及目

    优秀拔草心得体会大全(22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进步。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实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暑假是让学生们放松身心的好时光

    最优汽车租赁协议书(汇总17篇)

    租赁是一种以支付一定费用换取特定时间内使用权的行为,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会接触到租赁这个概念。以下是一些租赁市场的趋势和发展

    实用大语文心得体会(模板15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我们回顾成长的过程。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读后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

    优秀工伤保险退费申请书大全(13篇)

    通过申请书,我们可以向相关方面展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最后,希望大家能够从范文中汲取灵感,写出一份出色的申请书。申请理由:________

    优质水资源八年级地理教案大全(15篇)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