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

时间:2023-11-03 作者:ZS文王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

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一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1、播放暖场音乐—《一闪一闪亮晶晶》。

2、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多位学生上台展示。

师:当这些生活中的物品脱去华丽的外衣,像这样形状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一)角的特征教学。

过渡:(板书抽象的角)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独立思考,指名多位同学说。

1、教师归纳:所以角有一个尖尖,我们把它叫做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做边。

2、同桌互说。

3、小结:所以我们说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4、数学游戏:谁的眼睛明又亮。

过渡: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游戏,你们想玩儿吗?

(1)第一关:判断角。出示红卡:第1题。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火眼金睛,最快地找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请拿出红卡第一题。

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或者找角的时候,都要用到角的特征。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有一个条件不满足,那么它就不是角。

(2)第二关: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并说明原因)出示红卡:第2题。

师:大家都会判断这些是不是角,其实角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本数学书上就有好多角,在这个面上,这里有角,这里也有角,在这个面上呢,这里有角。(摸面、圈角、指顶点和边)。

师:那这个物品的哪些表面有角呢?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师小结:我们从生活中的物品抽象出了许多数学角,希望大家以后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物品。

(二)角有大小。

过渡:生活中处处都有角,我们这把折扇……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角。

1、课件演示,感受角有大小。

2、小结:所以角有大有小。

3、比角。

师:这怎么比啊?(上台演示说理由)。

(三)画角。

1、自主尝试画角。

2、播放动画,规范画角。

3、拍照作业,欣赏角。

师:我们不仅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还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通过比、折、画的方式认识了角。那你们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蓝卡吗?请拿出蓝卡第一题。

【出示分层实践卡】。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二

本次数学试卷题型多样,覆盖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二、试题分析。

数学试卷分为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解决问题共五道大题。概括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细化考察体系。

本套试题考查面广,涉及知识点多,突出了教学重点,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儿童心理,其中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是本次考察的重点。

(二)题型设计新颖,试题结构均衡。

试题做到了计算技能考查与思维水平考查相结合。其中填空、选择、判断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了数学概念,思维方式,解题技巧的检测。而四、五题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三、试卷分析。

(一)取得成绩。

计算题和解决问题部分大部分学生做得比较好,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可见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仅有个别学生出现问题。

(二)存在问题。

1、填空题中的第4题学生答对的正确率很小,学生的.知识面很窄,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也与老师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强调不够有关。

2、个别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不够高,反映出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这与平时的课堂训练及差生转变工作不够也有直接联系。

3、大部分学生对于平均数的求法很熟练,但却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还不太理解。

(三)今后的教学方向。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够细心。这是各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独立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2、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简单的知识;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尤其是检查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这次考试成绩展示出了一定的成绩,也暴露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会用心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三

1、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认识小数。

2、让学生熟记小数的组成部分。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历小数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认识小数,并熟记小数的组成部分。

1、(出示图片1)观察图片说一说这几种水果的价钱有什么区别?你能分一下累吗?

2、(出示图片2)师:分成的两类有什么区别?你能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3、师:同学们很棒,前面的是我们学过整数。后面的就是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的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什么叫小数。

1、像2.091.455.2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中间的“。”叫小数点。

(二)小数的组成。

1、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小数?(播放超市图片)。

2、你能根据图片中的内容说一说小数有那几部分组成吗?

3、小结:小数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找出下面数中的小数。

0.23167.412.8590247.900.36。

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请你试着写一个小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平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习,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主要用的不是本班学生对学生了解不够,怕出问题。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四

由于特殊原因,本次月考英语试卷没有听力,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据课本,但又避免于教材中机械的知识,对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察的内容,如单词的掌握,动词的时态的运用,重点短语等,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试卷分析。

试卷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单词词组,句型,语法等方面的考察,无难题,偏题。

1、试卷中第一题选出每组不同类的一项,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对,但对于听课不太认真,背书不太及时的同学,可能由于一些单词的不熟悉而失分。

2、试卷第二题单项选择,本题基本紧扣课本,其中有三道题关于时态和语法的应用,失分比较多,还是由于同学们在上课期间没有认真听讲,练习的比较少。

3、第三题的选词填空和第四题选择合适的答语这两道题同学们做的都不错。

4、第五题按要求改写句子,关于“or”和“and”的用法,同学们掌握的还不太好,本题满分15分,大部分同学都能得到十二分。

5、第六题阅读题,一直是同学们的强项,大部分同学都能得满分。

总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首先要实践,其次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要经常的接触反复运用,由于这次疫情,我和同学们不得不隔空教学,教学效果相对于课堂上来说大打折扣,通过这次考试,自律的同学越来越优秀,基础差的同学大部分知识掌握不牢固,加上自律性差,导致本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面对这次考试成绩,我和同学们又站在了新起点,我们会更加努力,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措施,迎接新的挑战!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五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在这些变化中还存在许多数学问题。

你对哪个时期印象最深?了解到什么?

二、讲授新课。

他们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多少是一半?一半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3、有没有什么符号可以表示一半?

出示:1/2读作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叫它分数。

4、教学书写:

先写“―”,再写“2”,最后写“1”

5、胎儿头长占身长的一半,也就是多少?

用纸条表示胎儿的身长,怎么表示一半?

6、婴儿、成人的头长也能用1/2表示吗?用纸条折一折,涂一涂,表示一下。

指出头长在哪儿?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成人呢?

7、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分数:1/21/41/8。

8、学习书写:

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

分数就这三个吗?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三、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读作二分之一。

读作四分之一。

1/8读作八分之一。

教学反思:

通过看图和实际的'操作,学生对分数的含义认识比较好,知道分母、分子的意思。分数的认读需要加强练习,一部分学生习惯从分子开始读,导致错误。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图片)涂色部分是多少?

出示分数,学生涂色。

二、讲授新课。

1、成年人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2、成年人上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3、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小组交流)。

你能在这条线段上表示一下吗?

4、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分子。

――分数线。

8分母。

5、成年人下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6、成年人的上身长还是下身长?(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三、练习。

1、自主练习2:看分数,涂颜色。

2、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辨对错。

说一说对不对,为什么?

3、自主练习4:先写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先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中交流。)。

4、自主练习5:写出下面的分数。

5、自主练习6:先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填空。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3分子。

――分数线。

8分母。

教学反思:

分数的比较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巩固与理解。

第三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巩固练习。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分数,学生认读。

出示分数,学生比较大小。

二、讲授新课。

1、你会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吗?

1/41/9。

2、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总结方法:

当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时,哪个分数大。

5、你会比较下面的分数吗?

1/2和1/41/5和1/4。

三、练习。

1、自主练习7:同位互相合作,完成练习。

2、自主练习9:填空。

进行小竞赛,看谁填的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10:你能照这样摆下去吗?

(先自己摆一摆,再填空,在小组中交流。)。

说说,你发现了火柴棒的根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4、自主练习11:小小设计师。

花坛面积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自己设计一个花坛,说说你设计的花坛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5、自主练习12:数学手抄报。

估一估,“小小发明家”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

“名人名言”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知识长廊:读一读,了解分数的由来与发展。

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开始时可以借助图画来观察、理解。慢慢地过度到抽象的分数比较大小。

第四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简单的的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分数,认读。

2、2/7是什么意思?

3、举例说一个分数。

二、新授: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出示问题1:成年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

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小组内交流)。

汇报:

3/8+4/8=7/8。

全班交流算法:

(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

(2)3/8是3个1/8,4/8是4个1/8,3个1/8加4个1/8就是7个1/8,即7/8。

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

4、出示问题2:成年人下身比上身长几分之几?

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自己完成)。

汇报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算一算。

先看图,弄清图意再解答。

2、自主练习2。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

同位互相检查。

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3。

指名说说图意。

同位互相涂一涂,完成练习。

问题:一共涂了几分之几?

谁涂的多?多了几分之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3/8+4/8=7/8。

5/8c3/8=2/8。

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较好,但是个别学生还需要加强练习。有时候,在练习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因此必要的练习必须加强。

第五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完成练习。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出示挂图:小组开火车竞赛。

2、自主练习5。

指名读题,了解题意。

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全班订正。

3、自主练习6。

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小组交流,完成填空。

4、自主练习7。

出示挂图,指名读题。

做一朵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做一颗五星比做一面红旗多用了几分之几?

这张纸用完了吗?

5、自主练习8。

独立完成,要求正确、迅速,书写工整。

6、聪明小屋:

教师出示四个学生名字的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身高关系排排队。

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7、你知道吗?

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

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一些各种各样的练习,学生对分数部分知识的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

第六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一些拼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导入:

看,小奇和小玲在玩拼图游戏。我们来看看他们拼的怎么样?

出示图画。

二、我学会了吗?

1、小奇和小玲各摆了这个拼图的几分之几?

2、他们共摆了拼图的几分之几?

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谁摆的多些?多几分之几?

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综合的小练习,学生们进一步地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教学效果比较好。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增加一些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六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1、《兔子分苹果》。

2、强调“平均分”

二、新课。

1、你看老师这样分,两只兔子会满意吗?为什么?每只兔子得到半个苹果,这样半个苹果用一个数显示就是|1/2。

2、板书1/2。

3、领读:二分之一。师:我们读的时候是从下往上读。

4、教写法:

5、同桌之间说1和2分别表示什么?准备圆,我们认识了/2,你能做出这样的/2吗?拿出一个圆(正方形)请你折出1/2并写上1/2。

6、小结:无论是苹chay果还是正方形,或其他物体,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粉就是他的/2。

7、学习“1/4”

8、向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但老师发现1/2的下面使,而1/4的下面为什么4呢?也就是说下面的数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

10、练习。

(二)比较大小。

1、小猴和小猪在一次吃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它们都想吃的多,小猴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的,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他们俩谁吃的多?为什么?发现规律:平均分的分数越多,得到的就一分就少。

2、练习。

3、用着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主题图,说一说,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如:我家有三口人,我占全家人口的1/3,买100个鸡蛋碎了31个,碎的占总数的1/100。

(三)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谜语:百里挑一。一分为二。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七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理解乘法的含义。

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这节课我们学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简便运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自学指导:(一)。

(一)先学。

1、观图回答题:

1)有几架飞机,每架有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2)有几节车厢?每节有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有几个座位?每座位有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二)后教。

1)有几架飞机,每架有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有5架飞机,每架有3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

3+3+3+3+3=15(人)5个3相加。

2)有4节车厢,每节有几6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

6+6+6+6=24(人)4个6相加。

3)过山车有7个座位,每座位有2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

2+2+2+2+2+2+2=14(人)7个2相加。

4)观察我们写出的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四、自学指导二。

(一)先学。

1)7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成()或()。

2)这个乘法算式怎样读?

3)加法算式中没有7,7是怎么来的?7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二)后教。

乘法的读作和各部分的名称。

乘法算式:2ⅹ7=14读作:2乘7等于14。

或7ⅹ2=14读作:7乘2等于14。

乘号。

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2表示相同的加数。

六、当堂训练:

做一做第48页的三道算式题。

1、写加法算式。

2、(8)个(4)。

加法算式:4+4+4+4+4+4+4+4=32。

乘法算式:4ⅹ8或8ⅹ4。

3、练习(九)第一,第三题。

八、板书:

相同加数相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3+3+3+3+3=15(人)5个3相加3ⅹ5=15(人)或5ⅹ3=15(人)。

6+6+6+6=244个6相加4x6=24(人)或6x4=24(人)。

2+2+2+2+2+2+2=14(人)7个2相加7x2=14(人)或2x7=14(人)。

读作:2乘7等于14。

读作:7乘2等于14。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八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1、练习八的4—6题。

2、第7、8题。

3、生活中的数学。

4、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1、练习八的4—6题。2、第7、8题。

3、生活中的数学。

4、(布置作业)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比一比、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本课教学立足于“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为此,本课设计,倾力实现数学教学的三特性:其一是现实性,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其二是系统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其三是文化性,引导学生在活泼灵动的问题诠释和“数学史话”的了解,让学生感受数学工具性、人文性兼备的特点。

这部分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见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注意把握两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师方面:多媒体课件、几种常见的实物图片。

1、课前要求学生到商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几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把价格记录下来。

2、测量自己身高,并以几米几厘米的形式记录下来。

3、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一、导入小数。

1、师:昨天老师在超市里看见有两个同学在忙碌着,瞧瞧,他们在干什么?

(快速播放课件:两个同学在超市的货架边了解商品价格并用笔记记录着)。

2、师:当时我很奇怪,就上前问了一下,原来他们在做“社会小调查”,了解一些商品的价格。我看了看,发现他们是这样记录的:。

(课件出示两张记录单,第一张是在商品名称后面,以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记录价格,第二张是在商品名称后面,以几点几的小数形式记录价格)。

大家更喜欢哪位同学的记录单呢?说说你的看法。

3、师:是呀!两种方法各有长处,而第二个同学的记数方法,更简单、明了、方便,值得我们来研究它。

(点击课件,突显第二种用小数记录的记录单)。

4、师:像0.85、5.98和2.60(课件中的数字)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呀?(课件闪现小数点)“、”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认识小数。

1、师:谁来说说,这些小数应该怎么读呀?

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小数吧。

3、师:那小数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

(老师示范,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设计意图:小数该怎么读?怎么写?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个别与集体的练读,老师的范写与学生的仿写直接解决。不拖泥带水,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到下个环节的联系商品价格认识小数上。)。

4、师:哪些同学已知道,这些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表示。之后,小结看用小数表示价格的方法: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

(课件显示出第一个同学的记录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三、教学例1。

1、师:看来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已经对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已经很清楚了。下面请大家在自己周围找一找,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也有小数的存在。

(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后,老师再通过课件出示教材中第91页第2题的大象、鸵鸟、长颈鹿有关数据,让学生齐读材料)。

(学生可能会猜出正确答案,但讲不清楚其中的理由。)。

3、师: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老师的身高1米75厘米为什么可以表示为1、75米这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表示1米长的尺子,然后平均分成10份,第一段变为红色。)。

师:1分米是1/10米,1/10米还可以写作小数0.1米。

(在1分米下方显示1/10米、0.1米两种对应的表示方法。再点击课件将3分米长的部分变为兰色。)。

(媒体显示两种对应的表示方法)。

5、师:老师还可以从尺子上找到另一个小数——0.7米,猜猜是指哪部分啊?说说你的想法。

6、师:同学们,面对同样的事物,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又有了新的发现。请看:。

(课件演示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使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份。)。

现在一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

7、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呢?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说出想法)。

那么3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8、师:18厘米呢?

9、讨论:现在大家能理解老师的身高1米75厘米为什么可以写成1、75米吗?

10.师:王东同学身高上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呢?

(此处,学生将1米30厘米写成1.30和1.3都是正确的,贵在能让他们说出其中不同的想法。)。

如果老师告诉你们,林承同学的身高是1.42米,你能说出他身高几米几厘米吗?

11、师:谁愿意来介绍下自己的身高几米几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四、运用拓展。

2、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事物的发展总是朝着简洁、方便的方向不断的演化,数学如此,生活也是如此。下面就让我们用今天刚学到简洁的小数记数方法来玩个“价格竞猜”游戏吧。

(老师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猜价格,可以以“高了”或“低了”的提示形式,引导学生猜出正确价格。)。

[设计意图:“竞猜价格”的游戏既是对小数含义的巩固,又培养了学生对小数的数感。]。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十

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通过对“分数墙”的解读,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提供了空间。用好“分数墙”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一)展示分数墙,直接点题。

1.课件出示p111第3题分数墙。

(2)在交流中小结分数的相关知识点。

(3)复习知识点后,让学生独立解决书上的四个问题,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分数墙”的解读,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提供了空间。“分数墙”是按照“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的原理,对分数(真分数和1)进行分解而得到的模型,可以直观地两个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同时可以直观的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还可以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好“分数墙”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1.口算练习:课件出示p112的第10题,检验学生分数的简单计算能力。

2.综合练习:课件出示p113的第13题。

(1)回顾钟面的结构:钟面一共有12个大格,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份;也可以把钟面看成平均分成了60份,每分钟表示其中的一份。

(2)再让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3)爬山坡比赛。

丁丁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十一

今天听了平飞娜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说说我对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一些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找角,使学生初步感知角,教师用纸片折角,让学生在观察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在折好角后,老师让学生感知角的两条线是直直的,这时老师将给出“角的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边”这一概念,同时让学生归纳出角的组成,从而揭示角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得出角的共同特点:一个顶点,两条边。以上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这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进行。

在导入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在自己周围找角,有的甚至找到同学身上去了,这把原本抽象的角和生活中的角紧密的联系起来,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角的认识,还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在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生亲自动手折角、画角及改变角的大小,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体验角的一些本质属性。在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老师在多个地方运用了多媒体。特别是在显示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画法及变角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而在展示学生所画角和用三根小棒摆角时,老师没有合理的利用投影仪。

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上,老师根据较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是判断角、数角、做游戏—变角及角的大小,题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会到熟,循序渐进。根据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可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达到了的,学生不仅认识了角,会判断角的大小,而且还会画角。另外,将角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充分体现了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是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将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寻找发现探索中认识和掌握数学。

值得商榷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用言语和行动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给予学生及时地肯定。其次,这节课的操作性较强,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少,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没有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学习。总的来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十二

重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2、用尺画角。

教学仪器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角的学具、一张长方形的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38—40页中的例题及其练习。

一、情景导入  :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完以后,出示红线标出图中的角。由此引出课题:“角”

二、教学例1。

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角。学生说完以后从其中的三种实物(吸管、剪刀、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认识。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学生用学具自己动手做角。

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说:请同学们指出老师手中的纸上的角。

学生指完后师说:其实除了这四个角以外我还可以用这张纸做出其他的角,你能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出示自己做成的角。

三、教学例2。

下面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么样画角。教师示范。画角时教师要注意强调两边的画法。(方向)。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师巡视。

四、练习。

教科书练习八1、2、3题。 。

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二) 课型 新授 案序 8。

教学。

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重点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教学仪器与媒体 一张空白的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40—41页中的例题及其练习。

一、教学例3。

1、微机出示例3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角,并观察一下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学生边说,教师边用微机把图中的角用红线标出,并在黑板上画出直角。然后再让学生观察。

二、教学例4。

1、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观察一下三角板上有没有你认识的角。学生观察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2、小组讨论:三角板上的直角有什么用途呢?

3、交流汇报。当学生提出用三角板来检验直角时,教师要在学生说完后对于比的方法加以说明。

教学环节内容 。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八的4—6题。2、第7、8题。

3、生活中的数学。

4、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

课题 直角的初步认识 课型 新授 案序 9。

目标 7、 让学生认识角的一种特殊形式••••直角。

8、 使学生初步认识知道有大有小,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9、 使学生初步了解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0、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比较。

难点 。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三角板、课件 白纸、三角板、直尺。

教学基。

本思路 。

板书设计 。

教学过程 。

步骤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创设情景。

学生回答。

新授。

1、认识角。

师:像这样的角我们叫它直角。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他表示出来。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 从生活中找直角。

学生分组交流,全班汇报,判断直角,画直角,总结画直角的方法。

巩固学习。

做一做。

小结:

师:我们学习的直角是一种特殊。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十三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

(一)尝试“平均分”

第一环节:分一分。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随便把18根小棒分成两份,数数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别有多少根小棒?(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课的吸引力,二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随便分,分成的两分不相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分得两份相等。)。

2、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分,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分成2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3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6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9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的选中了18根小棒,因为18的因数比较多,从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难度依次增加。为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活动,学生不管用那种方法只要分开就行,不会分的学生可以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每份的根数同样多这一现象,也就是什么样的情况叫平均分。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回忆起上学期学过的相同的加数相加的情况。)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如果我们把小棒每份分得的根数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平均分,平均分也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

第二环节,说一说。

出示课件(葡萄,西瓜,苹果),小组讨论判断哪组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平均分的直观模型,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第三环节,演一演。

1、小朋友,我们来分一分下面的里,把下面的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设计意图:学生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环节,我们通过练习来让学生对平均分进一步的理解,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论理解进行了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同学们把12根火柴每4个为一份,可以分几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对演一演的第一环节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平均分的知识,通过份数变化,观察分的结果,深刻体会“平均分”,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

小结:这两种分法都是平均分的。象这种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或把12根火柴每4个为一份,求每份是多少或分成多少份,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指板书,齐读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并教授除法知识。

第四环节,想一想。

1、出刚才我们看过的图片,写出算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所学的知识即刻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2、练一练。

(1)球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个,并填上真确的答案。

(2)的算式。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的得数。

(3)把12根火柴平均分成几堆,有几种不同分法?(先分一分,再写出算式)。

(4)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多,你能写出几个算式?

(设计意图: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因此,我在本环节设计了各种形式的练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参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以增强学生对前后的体验与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从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文档为doc格式。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第34,35页。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具准备:投影 实物

教学过程:

(一)感知“体”

教师出示袋子(内装铅笔、苹果、书、魔方等)。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神秘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想)

师:我发现他们都要先摸一摸物体的形状,再判断它是什么,可见物体的形状很值得研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物体的形状。

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生齐读课题。

(二)建立模型

1、分一分

师:同学们的桌上有许多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还要请它们帮助我们学习呢!首先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小组里合作,把这些物品整理一下,分一分类,注意,要把形状相同的'分成一类。(小组合作)

2、反馈分类结果:学生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汇报分类结果。

师:看来,同学们分得差不多啦,谁愿意说一说你们组的分类结果。

同学们同意他的分类吗?(同意)那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3、命名:

师:我们已经把它们分类,再给每类形状起个名字好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请小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种形状,说出它的名称,教师板书名称。

那么,我们数学上叫这几种图形为立体图形。

4、抽象直观图:教师说名称,再出示相应的立体图形的正视图,贴在名称上面。

1、师:我们知道了每种形状的名称,现在来感受一下每种形状的不同。组长组织组员各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等一下老师请你来说一说你的感受。(如:长方体:长长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正方体: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无法自由滚动。圆柱: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在平地躺着能滚动。球:圆圆的,在平地上能自由滚动。)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师:那么立体图形在我们身边非常地常见,你能不能找一找身边的立体图形呢?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现在一起到立体图形的王国里闯一闯关,有信心吗?(有)

1、师:第一关:分一分。下面这些图形比较凌乱,我们来分一分。

2、师:同学们真棒。接着看第二关:判断一下这几个图形,哪个是正方体,在方框里打 。

3、师:我们的图形朋友失散了,我们来帮一帮它们找朋友吧!

4、师:同学们,机器人也来找我们帮忙啦,请拿出我们的答题卡,帮助机器人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5、师:同学们学得真好,我们来闯最后一关了,请按要求填一填。

6、猜谜语。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十五

1、能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小数。

2、能正确读写小数,掌握小数各部分名称。

3、知道小数表示商品价格时的具体意义。

通过自主称物体的重量引出小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小数的存在,并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小数的初步认识,会读写小数,在实际的买卖商品活动中感悟小数表示价格时的具体意义。

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小数在生活中存在的价值。

1、正确读出两位小数,理解小数部分的读法为什么和整数部分的读法不同。

2、理解小数表示价格时的具体意义,

一、课前谈话,愉悦心情。

板书:

1、最会守纪律。

2、最会发言。

3、最会合作交流。

4、最会倾听。

同学们,愿意当老师最喜欢的学生吗?你们认识了老师,老师也想初步认识一下你们,请今年9岁的同学向我挥挥手,8岁的孩子向大家微笑一个(师相机板书8、9),我还想知道我们班有多少男生,是男生的请站起来,我看看,大概占了women班上人数的2/3.很好,站出了男子汉的风度,请坐。现在我们都认识了,我们可以上课了吗?(通过简短的对话,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提出了上课的要求,同时也巧妙地复习了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分数。为后面小数的产生,分数、整数与小数的区别埋下了伏笔。)。

二、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称水果重量导入,引出小数,板书课题。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不过这些礼物是送给能做到以上四会的朋友的。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师出示水果1,老师到底买了多少水果呢?咱们用电子称称一称吧。师相机板书:苹果3千克。

2、出示第二种水果,在电子称上称一称,出现2.7千克?师问:是2千克吗?是3千克吗?这个数是我们以前见过的整数吗?是以前学过的分数吗?那它是一个什么数?师板书课题:小数的认识。(此环节的设计,通过在现实情境下产生小数,意在让学生理解小数产生的必要性,激发他们认识小数的好奇心,从而决心学好有关小数的知识)。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学习小数各部分名称。

1)师介绍小数点,生自学小数其余各部分名称。这个小数与我们以前学的整数比,有什么区别吗?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那小数点前边的数叫什么,小数点后面的数叫什么?想知道吗?那请同学们把书翻到页自己看看吧,看谁学得最认真。(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已具备整数个级数位的知识,通过此环节的教学,意在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促使他们愿意和同伴交流表达的愿望。)。

2)汇报自学成果,师相机板书小数各部分的组成以及数位。

2、教学读小数。

1)师生共同称出其余两种水果的重量,生尝试读。

2)师重点指导两位小数的读法。当学生读3.25有误时,师引导正确读法,并说明小数部分的读法和整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讨论:为什么我们应读成三点二五而不是三点二十五呢?生讨论,在交流有困难时,师适时结合数位的知识点拨:如果我在3.25前再加个2,变成23.25学生赞成整数部分的23读作:二十三。那小数部分的25能读成二十五吗?为什么?(因为23中的2在十位,读作二十。25中的2在十分位,就不能读成2十了,为了跟整数部分的2区别开来,所以小数部分的2就直接读出各个数字就可以了。即:读作:二五。所以3.25只能读成;三点二五了。

3)归纳小数的读法。生自主归纳小数的读法。

4)即时练习:练习练习十九第二题。

现在同学们会读小数了吗?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数,想读读他们吗?

出示练习十九第二题:生尝试读,一生上台指,师猜读。(通过猜读,一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二是为了照顾中后生能正确读两位小数。)。

3、学习小数的写法:

同学们会读小数了,那你会写吗?

1)师念各种水果的单价,生做记录,请一生板演,师着重指导小数点的写法。(请一生到黑板上书写小数点,全班同时评价。)。

2)评价反馈。

3)即时练习:完成书上练习第四题。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数,让我们一起写写这些小数吧。请大家翻开书看到练习十九的第四题。

4)评价交流。

4、教学小数表示价格时的具体意义。

1)师汇报以上水果的总价,生读出小数。

2)引导生利用已有经验读出出小数表示的价格时的具体意义。

那老师在付钱的时候到底该付几元几角几分?

3)填写具体价钱。

除了老师买东西会遇到这样的小数,其实商店里这样的小数可多了,下面我们就到商店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树上例2的图片),生读出小数,并说明是几元几角几分。请同学们把这些商品的具体价格都填写在这些书上吧。

4)引导观察发现、总结。

生反馈,师相机写下结语:当小数用元做单位的时候,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十分位上的数表示几角,百分位上的数表示几分。

5)即时练习:

一)、买卖商品活动。

同学们,有了这部分知识,我们在商店可以买到好多喜爱的商品呢,瞧,老师这儿就有很多漂亮的图片,想买吗?有钱吗?那怎么办?这样吧,只要你正确读出图片上的小数,说出具体的价格,你就可以买到一张精美的图片。

a.师当售货员,生按要求购买。

b.分小组活动,小组长当售货员。

c.师生做活动评价。

二)、完成书上课堂活动。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小数,请同学们拿出书包里的语文,数学等看看各种书的价格。

生填写价格。一组读小数,另一组说出具体的价钱。

四、拓展练习,深化提高(机动)。

练习十九思考题:小组合作拼读小数。展示拼、读。

五、总结评价,结束新课。

1)师结束语:同学们,今天,你们不仅认识了我这个新朋友,还认识了谁?(小数)。认识了小数的哪些知识呢?师相机板书:读法、写法、小数表示价格的意义。其实,关于小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如: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乘除法。今天我们仅仅是对小数作乐初步认识(顺势把课题补充完整:小数的初步认识),以后还要学习好多好多关于小数的知识。齐读课题。全课结束。

2)视情况发放礼物。

上课之前,老师说过,我的礼物是送给能做到以上四会老师就把礼物送给你们。同学们你们做到以上四会了吗?(1、最会守纪律。2、最会发言。3、最会合作交流。4、最会倾听。)通过孩子们自评,互评,师评,教师视情况发放礼品。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十六

写好说课稿是说好课的前提,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

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

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

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猜一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的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游戏导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让学生拿出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接着拿走一根小棒摆一摆;再拿走一根。由此导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2、初步认识角:(1)在生活中发现角,出示课本主体图找一找校园里哪里藏着角。(2)摸三角板上的角,真切的感受角有一个尖尖的扎手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介绍各部分名称。(3)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4)找出39页图中藏着的角,并说出各部分名称。(5)拿出学具袋中的小圆片,小组间讨论,怎样将园片折出一个角来。(6)展示学生的折角。

本领域的教学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找角”“指角”体会身边到处都有角的存在,通过“摸角”感受角的特点,通过“折角”体会角的形成过程。总之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进一步强化角的概念。

3、画角:(1)小组讨论尝试画角。(2)指名说说画法。(3)教师演示正确的画法。(4)学生用老师的方法再画角。(5)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画角。(6)集体批改。最后教师小结角的画法;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两个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作为角的两条边就画成了一个角。

画角这位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我将采用学生先自学,后师引导,再画再纠正等活动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

4、比较角的大小:(1)集体游戏,学生拿出活动角各自做一个角。(2)教师要求如何使它变大变小。(3)教师介绍角的比较方法:两个角的顶点和其中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在外面的角大。(4)同桌之间做比比谁的角大的游戏。(5)指名上台和老师长的活动角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开口程度有关”。

这样的设计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将练习以游戏闯关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分层练习,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角的概念,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理清思路回顾这节课所学知识点。

7、布置作业:

优秀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17篇)篇十七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多媒体课件。

1、师生谈话,通过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十一放假,假期你们都去哪里玩了?谁来说一说?

同学们,有一些小朋友利用假期去了游乐场,他们玩得可开心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游乐场景图。

2、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在玩摩天轮,有的小朋友在玩过山车,有的小朋友在玩小火车。我们先来看玩过山车的小朋友:过山车上每两个小朋友坐一个车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过山车上的小朋友两个两个圈起来。)我们一起来两个两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2?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2+2+2+2+2+2=12(边板书边问:几个2相加?6个2相加是几位小朋友?)

3、我们再来看玩摩天轮的小朋友:摩天轮上每四个小朋友坐一个吊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摩天轮上的小朋友4个4个圈起来。)我们一起4个4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4?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4+4+4+4=20(边板书边问:几个4相加?5个4相加是几位小朋友?)

4、我们接着看玩小火车的下朋友:小火车上每三个人坐一个车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小火车上的小朋友3个3个圈起来。)我们一起3个3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3?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3+3+3+3=12(边板书边问:几个3相加?4个3相加是几个人?)

1、观察写出的所有算式,启发学生发现相同加数算式的特点。

同学们,真了不起,解决了游乐场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写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第一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第二个算式,第三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小结:像这样算式中,每个加数都一样,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成“几个几相加”。

2、让学生找一找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3、引导学生用几个几来表达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

4、由困惑引发思考。

那我们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呢?你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吗?(这里说的算式是:2+2+2+2+2+2=12)

动脑想一想,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方法,指名板演。(对于合理的方法给予鼓励)如学生能写出乘法算式6×2或2×6,教师给予鼓励表扬:你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表示的。

如学生说不出,教师直接告诉学生:6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6×2=12(板书)

5、揭示课题,顺学而导(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

这是一种新的方法,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6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6×2=12来表示,那这里的6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它们和原来的加法算式有什么关系呢?(看着加法算式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对,2就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6表示有6个2,也就是2的个数,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算式就表示6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6个2相加”来说)

谁能向老师这样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多指几名同学说一说)

6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2×6=12

这里的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小结:这两个算式中的2都表示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这两个算式中的6都表示相同加数2的个数,有6个2,这两个算式都表示6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6个2相加”来说)

这两个算式中间的符号叫什么?谁知道?(板书:乘号)

乘号像什么呢?

小结: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有这样的加法得来的,所以,数学家们把加号一斜就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符号——乘号。

乘号怎么读呢?读的时候就读一个字“乘”,这个算式(6×2=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6乘2等于12)

第二个算式(2×6=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2乘6等于12)

同学们注意:乘号只读一个字“乘”,一起把这两个算式读一遍。

同学们看,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么样?

小结:对,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非常简便。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6、鼓励学生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巩固所学知识。

你能把黑板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因数表示什么意思?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再次强调: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板书:简便)

同学们,操场上可热闹了,有的同学在玩跷跷板,有的同学在玩荡秋千,我们一起去看看有没有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的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小朋友荡秋千的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练习九的第1题(小朋友玩翘翘板的情境图):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在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鼓励肯定。让学生体会到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3、课件出示练习九的第四题(熊猫图):先让学生观察图,说出是几个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然后,让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4、课件出示判断题:

4+4+4=4×3 ( )

6+6+6+6=6×4 ( )

3+3+3= 3 ×3 ( )

7 +7+5=7×3 ( )

(学生判断时,让学生说想法,说到3+3+3= 3 ×3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3表示的意思,并说说为什么只能写一个算式?最后一题7 +7+5=7×3 让学生说错的理由,从而明确只有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5、能力提高:能照样子用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出另一个算式吗?

3×2

5×2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相同加数 简便

2+2+2+2+2+2=12 6个2相加 6×2=12 读作:6乘2等于12

2×6=12 读作:2乘6等于12

(乘号)

4+4+4+4+4=20 5个4相加 5×4=20 4×5=20

3+3+3+3=12 4个3相加 4×3=12 3×4=12

相关范文推荐

    最优特色教师节活动策划书(汇总15篇)

    活动策划还需要考虑场地、设备、人力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活动策划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通过组织好教师节庆祝工作,全面展示全市教育系统

    优质房屋赠与协议模版(模板15篇)

    赠与是指将财物、权益、知识或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无偿地给予他人的行为,它可以表达出我们对他人的关爱和善意。赠与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它能够增进人与人之

    最新冬季疫情防控疫情心得体会(案例16篇)

    这些天的实践活动让我对于专业知识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样文,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备受启迪时,好

    精选心得体会用英语(模板13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一事件或经历的思考和总结,以及对自身感受和收获的表达。通过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英语是这个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

    专业机电维修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3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将个人的学习和成长经历进行记录和分享,对他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通过阅读这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的写作

    优秀听前辈分享经验的心得(通用14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加深对某个经历的理解和领悟。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其中的观点和见解都很独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2023年入党申请书版的入党申请书(通用12篇)

    入党申请书是入党申请人对入党动机、入党意愿和对党的忠诚度的书面阐述。入党申请书范文9: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敬爱的党支部:我是一名军人,今日我郑重地

    热门企业授权代表委托书(汇总17篇)

    授权委托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机制,以保证双方能够顺利合作,达到委托目标。授权委托范文中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授权委托的原则和方法。本授权书声明:

    2023年小学生家庭礼仪教育心得体会大全(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规律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和思考。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优演讲稿学生代表发言大全(24篇)

    演讲稿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语言的质量,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听众的注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浏览一些学生演讲稿范文,共同提升演讲能力。尊敬的领导、老师,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