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

时间:2023-10-29 作者:琉璃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

运输的快速发展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一些国家在运输领域采取的创新政策和措施,可供参考。

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篇一

摘要:铁路运输一直以来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运输组织得到创新,各级部门在运输调度上进行强化,保证铁路以及货物的安全一向是运输调度中的核心工作内容,不断强化系统风险管理,在安全过程中加强控制,解决运输中的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对管理水平进行强化,保证了指挥系统的稳定性。在货运方面主动适应市场形势,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只是现阶段在铁路运输生产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铁路运输的长远发展造成制约,本文结合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的生产组织情况,探讨如何制定铁路运输调度中指挥体系的优化策略。

前言:

在港口铁路运输的日常指挥中,各级管理人员以生产组织为中心,实行分级管理,统一指挥,合理运用机车及铁路技术设备,搞好内外协调配合,本着“效率致胜,安全优质”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全面提高作业效率,确保生产任务顺利完成。这是港口铁路运输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生产组织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一)生产信息化有待提升。

如今铁路运输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持,近年来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不断在信息建设上做出努力。企业在信息建设方面已经实现了港内车辆作业停时考核、现车管理、生产信息网等功能[1]。但在查询、统计分析以及具备显示等方面的功能尚需提升,作业图表方面是企业信息建设中的不足之处,生产信息网的功能还是需要进行完善,在计划编制、施工管理方面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各方面性能。总体来说,现阶段企业的信息化成果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各方面尚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

(二)生产流程需要持续完善。

企业为了让运输作业的效率得到提升,同时提高机车的利用率,让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降低,已经推行新的作业方式,被称为调车员相对固定区域作业的方式,各调车组按照预定的计划实现落地,但是新的方式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生产流程上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与以往的生产流程有着非常大的区别[2]。企业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目前还是需要继续探索切实有效的改进方法。

(三)进出港咽喉通过能力下降。

企业在石臼港区进行了铁路改造,以往的进出港通过方式是“双进双出”,但如今的方式被改造成“单进单出”,虽然后来经过优化,相对来说,现阶段的列车进出港效率并不高[3]。通过能力有待提升,如今铁路运输的压力越来越大,各方面对铁路运输提出的要求更高,这种局面下出现进出港通过能力降低的问题,无疑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

(四)设备及作业存在安全隐患。

现阶段企业的站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新时期下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产生了更强的依赖性,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为了满足现实需求,增加了各类基础设置,其中包括信号、道岔等,机车运行相比以往距离更长,这就导致线路设备出现更多故障,生产作业方面由于工作量的增加,也出现了更多安全隐患,这对企业的生产组织造成一定的冲击,在安全管理方面需要得到强化。

(五)调度指挥人员结构不平衡。

目前企业在运输调度方面人员结构并不均衡,调度人员并未达到理想中的预备率,很多一线生产人员长期处于高流动性的状态,而且人员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甚至一些部门领导存在严重的惯性思维,其管理方式始终停留在以往的生产模式上,无法达到新时期的管理要求,企业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强化。

(一)推动信息系统建设。

企业需要将运输调度的信息系统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促进运输组织的革新,企业领导要重视信息建设,亲自把关相应的工作内容,配备专门的工作小组,同时对管理方法进行革新,在系统功能的研究以及业务规范方面都需要给予最大的支持,研发方面需要加强财务、物力上的投入。结合如今的岗位需求以及系统功能,对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信息完善,明确信息系统的规范使用,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让信息系统的价值发挥出来。

(二)不断优化生产流程。

需要加强运输调度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对车辆的`使用情况要进行充分掌握,尤其是出港货物的运输,需要尤其重视,将车辆的应用潜力发挥出来,力求将车辆周转控制在规定停时以内。同时在与日照站的交接组织中,需要做好计划跟踪,交换计划需要进行有效对接。日常的生产组织也需要进行强化,加强计划审批力度,对设备维修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提高生产效率。

(三)强化调度统一指挥。

企业需要按照统一指挥的原则对调度指挥进行强化,保证运输秩序的质量,结合企业编制的工作规划,将装车、排空等工作关系进行良好处理,以企业的车流调整规划为依据,做好临时的车流调整工作。企业相关的领导需要组织各个部门参与到内部协调中,将实际运输问题及时协商解决,尤其是进出港作业的畅通是需要重视的,对各部门的协调机制进行强化,让生产环节更加畅通。

(四)加强调度系统安全管理。

首先需要重视的是人防问题,及时解决岗位的缺员问题,积极与人力部门沟通,加强对调度人员的引进。其次是物防水平需要得到提升,结合生产组织的变化,与设备厂家以及管理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对设备功能进行优化,在系统功能上不断完善。最后是技防体系需要进行完善,要积极与安全、技术部门展开沟通,完善各个作业岗位上的安全技术,加强对事故自动预防功能的完善,提升应急指挥的能力。

(五)重视人才储备和培养。

企业需要重视人才的建设,重点培养具备制度落实能力的专业人才,通过技术比武的方式对调度专业的人才进行推荐和培养,以具备一线生产作业实践经验的人员为主,重点培养生产组织的领军人才,日常培训需要进行强化,学习的内容需要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依据,年轻员工的知识薄弱,但是思维比较活跃,因此培训的方式可以进行丰富,调动起人员学习的热情。

结论:

总之,现阶段铁路运输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港口对铁路运输的需求在增加,这对调度指挥来说显然会造成一定的挑战,但是只要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港口铁路运输就可以实现大幅度进步,为港口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强的助力。

参考文献:

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篇二

3、磁粉探伤技术在铁道车辆零部件检修中的应用。

4、铁道车辆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网格灵敏度与可视化研究。

5、浅谈铁道信号联锁设备的故障分析。

6、铁道信号施工及配合施工关键环节卡控。

7、浅析铁道信号微机监测应用问题及故障处理。

8、铁道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

9、铁道工程中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铁道车辆节能技术的研发。

11、浅淡铁道信号设备防雷措施应用的重要性。

12、关于铁道结算中心发展对策若干思考。

13、一种基于mrpc的电气化铁道电能质量补偿装置。

14、电气化铁道牵引网故障测距研究综述。

15、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常见事故与解决对策研究。

16、浅谈铁道信号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铁道信号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

18、铁道车辆轴承润滑脂的润滑寿命与维修技术。

19、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的研究与开发。

20、工学结合的铁道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

21、一种无辅助变压器的电气化铁道磁势平衡型混合补偿系统。

22、铁道工务线路养护维修问题与管理措施。

23、铁道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停电报警器的开发与应用。

24、铁道车辆扭荷和扭转刚度设计及试验鉴定标准的分析研究。

25、铁道车辆转向架摇动台悬挂系统横向刚度研究。

26、铁道车辆电气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27、浅谈铁道电气化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与优化策略。

28、电气化铁道区段信号设备电磁兼容性分析。

29、浅析铁道信号要点施工管理技术。

30、浅析铁道电气化接触网硬点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31、微电网研究现状及在铁道电气化中的应用。

32、高速铁道工程测量精度和测量模式。

33、电气化铁道供电牵引电力变压器研究。

34、铁道行业低应变检测规程修改意见探讨。

35、铁道客车照明系统新型led灯管的设计。

36、铁道工程施工类中职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37、电气化铁道节能技术探讨。

38、铁道车辆实训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39、基于实践教学为重心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内涵建设。

40、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防雷研究与改造研究。

41、铁道电气化接触网弹性吊索安装张力测试探讨。

42、铁道信号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

43、联锁设备故障在铁道信号检测维修中的重要性。

44、铁道信号电源接地及混电的处理。

45、一种采用lc耦合的电气化铁道功率调节系统。

46、基于zigbee技术的铁道智能防溜终端设计与研发。

47、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构想。

48、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49、探究铁道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50、电气化铁道专业配电线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

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篇三

摘要:有限元法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计算手段。有限元法是根据变分原理演化而来的。随着电脑科技的不断发展,有限元法已经以一种cae技术形态展现在人们眼前。有限元法以其强大解析能力,受到各界设计人员的好评。本文以有限元法的概述为中心,分析了特种集装箱铁路运输平车的有限元优化方案。

关键词:有限元法;优化;特种集装箱;铁路运输平车;分析。

若想对特种集装箱铁路运输平车进行优化,就必须先了解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明确其步骤与优势,并且要对其软件有一定的认识。

1有限元法的概述。

1.1有限元法简介。

有限元法概念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40年代。扭转问题时,将有限元法初步概念在三角区域上的分片连续函数和最小位能原理上的。直至1956年,才出现第一次实验的成功,这是由clough、turner等人在处理飞机构造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分析上,使用钢架位移法,并在这基础上,使用三角形单元算法解决了平面应力的问题。有限元法正式提出是在1960年,由clough在处理平面弹性时得以认证,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紧跟着电脑科学技术的快速成长,有限元法的分析层面也得到了扩充,从单独的结构工程强度分析,直接发展到现今的各个科学技术领域。并且由于有限元的分析应用性广、功能性强,其对于工程设计与开发的辅助性有着无与伦比的高效型,是现今科研技术企业保持恒久竞争力最为优秀的重要工具之一。

1.2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有限元法的基础理论思想就是将结构进行离散化处理。具体的说,就是对于实际结果进行离散化处理,获得有限数目规则单位的结合体。分析其离散的结合体物理性就能够达到对实际结构物理性分析的目的,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的相似结果来替代复杂的实际结构分析。

1.3有限元法具体分析步骤。

将分析对象进行离散化处理。其离散结果为有限数量单位,单位的数量依据计划所需和计算的单位精度所定。其离散的单位数量越多,所得到的结果就会越接近实际的分析对象,相对的计算量也会随之增大。对单位进行特性的`分析。由于位移法是在有限元法计算中经常用到的,所以第一步就是需要选择相应的位移模式,也可以说是位移函数。接下来就是对于单位力学性质的分析,依据单位不同的性质,对其各个方面进行有目的性的分析,并分析出单位节点与其位移的关系式,得出单位刚度矩阵的分析结果。最后,再求出等效节点力,并将单位边界的表面力、集中力有计划的附加在节点上。简单来说用等效节点力的数据作为所有作用在单位上力的依据。单位组集。对于单位的组集就是对刚度矩阵的整体建立。利用其结构中某种平衡力与边界条件,将各个单位按照原始结构重新组合。求解为止节点位移。使用有限元方程,获得节点位移的相关数值,再根据数值对未知量进行分析。

1.4有限元法分析的优势。

其与常规的力学分析法相比,有限元分析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分析一些复杂性较强,非均质的实际工程结构。同时,对于复杂性较强的本构关系、条件、荷载有限元法能够起到一个良好的模拟作用。使用有限元法还可以对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动力分析。在此之上,由于其前处理与后处理技术的进步,可以借鉴大量实际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有力于结构结果的计算,还能够对工程方案进行细致的增强与优化。

2有限元法对于特种集装箱运输平车分析的适用性。

有限元法的用途广泛,其对于特种集装箱铁路运输平车的评估有着巨大的帮助,这个帮助有着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是,由于平车的体积比较大,用普通分析法,不但耽误时间,而且还容易产生误差,这将直接影响今后的使用。使用有限元法的离散处理,只对一部分分析,就能得到与实际相似的答案。使用有限元法,不但能够节省时间,还能够有效的实现测试目的。第二个方面是,有限元法面对不同的材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计算分析。对于有些力学分析法分析不了的材料,有限元法能够从一定层面上弥补普通分析法的不足。并且有限元法在另一个角度。加强了技术人员对于分析车体的时效性,增进了工作的效率。

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篇四

1.1设备故障。

设备发生故障是变电运行中最常见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处于长时间带电运行状态的电气设备会发生老化,或者连接电气设备的导线会老化而降低绝缘等级。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检查和维护,很容易造成不易察觉的各种安全隐患,对整个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1.2人员操作不当。

变电运行过程中,根据运行维护或者系统需求,经常要对设备进行操作,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主要操作者。因而变电站中人为的操作失误也是造成变电运行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不严格按照操作规则和流程操作,或疲惫操作等都是造成变电运行重大失误的主要原因。如果操作人员因为人为操作错误而导致事故,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电网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给电力系统运行造成严重损失。

1.3安全管理缺乏规范。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安全管理的疏忽以及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影响变电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管理中,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力度不够,对违规操作、习惯性违章等处罚力度不够,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这种现象发生,这些都是容易引发变电运行事故的重要原因。

2.1加强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力度。

重视对设备的监测维护,提高其健康水平。及时对带病设备进行维修,使设备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避免因为设备故障导致的运行失常。还应重视预防工作,重视对设备进行维护巡视,避免设备事故发生。特别是利用绝缘在线监测、带电测试和红外线热像仪监测发热点等技术措施,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工作。对于变电设备的检修,相关负责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及时做好设备的检修、维护和更新工作。对于变电设备使用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供电局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并在检修部门每天指派相应的负责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对每个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书面记录,一旦发生问题,立即反馈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护。此外,在对设备的巡视和检查过程中,可以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项管理,划分出工作重点,并对这些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重点检修和维护。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变电运行的可靠性,降低变电运行的安全隐患。

2.2加强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水平。

变电事故很多都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运行人员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想保证变电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首先应当从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技术的提高上进行加强。因此,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人员培训:第一,供电局应当保证在每个员工上岗之前进行电力技术的专业培训,尤其要灌输安全操作的等方面知识。第二,员工正式上岗前,需要由老员工进行指导和实践培训,以确保新员工的操作技能专业性。第三,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责任意识,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第四,定期组织一线员工进行各种设备故障及事故的操作演习,以提高员工对紧急事故的应对能力,积累事故处理经验。此外,对于人员安全教育,一定要向全员灌输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时刻将安全纪律放在首位,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则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变电运行中因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工作人员在培训之后,应该达到三熟三能的水平,即对系统原理和设备熟悉、对操作事故的处理方式熟悉、对岗位制度和职责熟悉;能够对操作流程进行分析、能够排除故障、发现故障、能够了解维修技能。

为将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落实到实处,必须严格遵守供电局制定的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其中,对于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可以借助电子档案,对每台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数据进行记录,以保证设备使用的有序性。对于人员的管理应当设置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约束人员使之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对员工的考核进行总结,如果在考核过程中,因人员自身失误造成的问题应给予处罚,而对于表现优秀,操作零失误的员工则给予一定的奖励。

2.4提高变电设备的运行水平。

2.4.1加快设备更新,降低故障率。

变电设备的先进性可以有效保证变电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供电局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加大对变电设备的投资力度,适当引进当前较为先进的'电气设备。实践证实,先进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变电设备故障造成的断电频率,减少停电次数,使运行安全性得到提高,从而较好地提高变电运行的可靠性。

2.4.2重视设备维护,提高健康水平。

全方位配合开展设备状态监测,运行人员积极配合状态监测工作,合理调整对设备的检查重点和范围,利用绝缘在线监测、红外线热像仪监测发热点等多种监测手段,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的资料、档案,使可靠性管理得到规范化和标准化。此外,由于电力系统的设备及工作错综复杂,任何一个环节或设备出现了故障都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停电。因此,供电局管理层应该重视对变电设备的管理和检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排查变电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

3结束语。

总之,“安全、可靠、经济”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供电局变电处要想确保变电运行工作的有效性和平稳性就必须加强变电运行各个环节的工作,因为每个环节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的运行质量。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电力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并规范其操作技术,不断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以促进电力系统的平稳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篇五

1.1打破身份界限,充实基层一线。

推行“小机关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并引导机关人员向基层站段和管理人员向生产一线的有序流动。在对现有管理岗位摸排调研基础上,为充分发挥站段在专业管理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将包括4名科级干部在内的11名机关管理人员调配到基层站段,充实了站段专业技术力量。加强站段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到一线岗位上锻炼成长,进行相应的岗位考证培训,实施管理人员轮流到一线岗位替班带班,有效解决一线岗位人员紧张的局面。

1.2打破岗位限制,畅通成长渠道。

原来人员都是在各自站段内部流动,专业相近的岗位之间互相流动。为了拓宽职工成长渠道,做到人岗匹配,在主要岗位推行全员竞聘上岗,打破站段和专业壁垒,职工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竞聘相应的`岗位。同时,积极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促进职工成长为“多面手”,大力推行合岗分流,将富余人员充实到线路维修等人员相对紧缺的岗位,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

1.3打破常规模式,做好人员接续。

机车乘务员是该处重要行车岗位,入职条件高、培训周期长。同时,一批人员临近退休年龄,人员较为紧缺。针对该难题,该处提前入手,从内部挖潜,决定从调车员中选拔乘务员,将驻站调车改为随车调车,让调车员和乘务员随车相互学习。在充分研讨和反复推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打破常规,计划将每台机车2名乘务员、2名调车员的常规配置改为配备3人,即1名司机、2名副司机,合并乘务员和调车员岗位,有效解决了人员接续难题。这种做法将成为地方铁路人力调整的首创,也将大大节约人力成本,保证作业效率。

1.4打破分配壁垒,激发基层活力。

建立薪酬管理与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挂钩机制,引导和促进单位减少用人,提高效率。根据岗效工资制办法,依托内部市场化考核结果,使员工收入与个人业绩、部门业绩、单位效益紧密结合,鼓励有益于单位效率和效益提升的行为。坚持工资分配向高绩效团队倾斜,向苦脏累险和技术含量大、创新要求高的岗位倾斜;适度兼顾不同单位、不同岗位间的均衡,按责任结果和业绩贡献分配,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加强强化积分,弱化工时,鼓励各单位二次分配机制,允许站段自治、班组自理、全额浮动、按分分配,进而激励各单位人力资源机构进一步优化。

1.5坚持“多上设备少上人”原则,优化设计方案。

大力推广车站远程控制技术,推行行车工作岗位平行作业,优化维检修岗位工序,积极实施相近工作岗位兼职合岗,实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树立“无人则安、少人多安”的新安全观,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结合实际,创新机制,稳步推进。

1.6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人才培养。

在员工培训上推行“3+2”管理模式,3即:坚持每日一题、每班一讲、每月一考,注重职工日常安全意识的培养。2即:每季度分别开展实操(故障处理)技能培训班(按照初级、中级、高级技能台阶式)、应急处理培训班或特色(现场)理论小课堂(时间半小时,解决现场中疑难问题)。以实操技能、非正常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培训为主。为确保上岗、转岗职工理论培训的效果,站段、科室共同负责,实行分类培训,法律法规、规章由科室主讲,专业理论、安全知识、实操技能由站段负责;管理人员培训在每月集中接受1次视频学习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永煤铁运大讲堂”,围绕我处安全、生产中的难点、热点、疑难问题,采取外聘、处段(科)领导及技术能手上讲台的形式,以达到提升管理人员思想境界、开阔视野的目的。

2结束语。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只有通过优化资源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人力资源管理优势,促进广大员工业务技能水平,使基层的技术力量得到显著改善,使人力资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总之,通过以上方法及措施的实施,进一步缓解人员紧张局面,有效提升了人均工效和企业管理水平。

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篇六

摘要:在铁路运输过程中,所有的设备支持着运输过程的安全。铁路设备的安全性能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部分,所以其检修工作十分重要。分析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及自动化系统的结构设计,提出自动化系统的实现与应用,期望检修自动化系统能从根本上提升铁路运输过程中的故障自检能力。

关键词:设备检修;串口通信;图层查找;符号查找。

0前言。

铁路运输承担着繁重的客运和货运任务,长时间超负荷运行车站的各种辅助设备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导致运输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对铁路运输设备实现自动化检修具有重要意义,下文将对铁路运输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探讨。

1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

随着铁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铁路线路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一个大的铁路运输网。在运输过程中,设备出现问题对铁路运输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检修方法是工作人员定期对运输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但工作效率低并且检修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问题,人的肉眼判断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看不见的地方没法检测出故障。利用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能够精确地检测设备状态,对设备故障进行针对性的维修,提高铁路设备检修的准确性和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2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2。1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结构设计。

铁路运输设备检测系统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即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设备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利用软件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相结合,需要有特定的应用层协议,硬件和软件遵循特定协议才能使检修自动化系统稳定正常的运行,有效的解决铁路运输设备中出现的问题。

(1)硬件系统结构。整个设备系统检修过程中主要是对硬件部分和各种运行设备是否运行正常进行检测,检测结构是由控制锁和保护盒组成,还有部分相关的设备共同支撑整个检测系统的运行。所有的电子设备的控制主要都是由单片机和辅助的电路完成,所以单片机的正常运行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同时支撑整个硬件结构运行,保证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

(2)软件结构。检测设备的软件是整个系统中的核心部分,通过硬件收集到的各种数据,经由软件进行处理,并且完成收集数据之后的所有工作,所以系统的安全认证和权限管理功能是整个系统的保障。

2。2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运行环境设计。

(1)硬件运行环境。通常情况下硬件运行都是在220v电压的环境中,然后经过转换变成5v和12v直流电,其中5v电压主要供给单片机使用,还有部分外围电路,而12v电压主要保证继电器的正常运行。由于电控锁需要通电,所以在停电的情况下,控制锁无法运行,这时可以采用人工巡检。

(2)软件的运行环境。软件运行其实也需要依靠硬件的支持,所以软件的运行环境比较严格。然而,为了使软件运行正常,对于软件和硬件的运行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不同的操作软件对cpu的要求并不一样,所以硬件的cpu应该保证在最佳状态,支持计算机中要求最高的软件需求。内存的大小也会影响软件的运行速度,就像计算机中的c盘内存越小运行的速度就越慢。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是支持windows软件,这种系统支持的软件种类比较多,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并且在软件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占用的内存会越来越小[2]。这样通过满足软件运行条件能够有效提高运行的效率,保证铁路设备正常运行。

3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现。

在设备检修过程中由于设备的数量众多,因此在检测显示时呈现出一个非常复杂的状态。在复杂的状态下要提高设备检修的有效性,在设计一个合理的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外,还要有效的将铁路运输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有效的应用到实际中,这就需要利用到很多科学技术,以实现检修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3。1利用绘图技术实现检修自动化。

绘图技术在检修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是铁路运输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绘图技术发展必须依靠地理、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大多数都在使用新的绘图技术,相比传统的工程图绘制,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工成本。使用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中的软件进行绘图,能够大大简化绘图的步骤。简单的描述绘图软件的操作就是将图形的空间位置关系编入相应的程序,通过使用者输入对应的数据生成相关的图形。并且这种技术在国外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建设设备测绘数据库,这样方便以后铁路勘测人员的工作。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到铁路运输中设备出现故障的具体方位和位置,便于检修人员进行维修。

3。2地图设计功能在检修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中地图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可以在不同环境下改变其背景颜色,默认情况下背景一般都是黑色的,根据用户习惯进行任意更改,整个制图过程比较简便、高效。然而,根据操作习惯,在放大很多倍之后会出现图片失真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进行研究,对不同情况的图纸设计进行区分,提高设计质量。其中设备状态图层,在设备检修的时候显示状态的图层符号是隐藏状态,若发现设备问题才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状态显示出不同的知识,可以是信号灯闪烁的频率不同,也可以是不同颜色的显示,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设备符号层中显示的是不同的设备,每一种符号都代表着一种设备,它们的数量众多,所以并不能放在同一层里面。整个图纸上如果放不大很难进行选取,所以增加放大功能以后就可以清楚的辨别道路的岔口。对各个设备进行标注的图层在每个设备符号旁边都标注有该符号的名称,设备的名称一般是设备类型的拼音的首字母,再辅以设备唯一的编号。通常上行设备和下行设备的编号按奇偶分开。

3。3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应用十分广泛,需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桌面制图技术在桌面制图系统中通过利用相关的数据和用户进行交互[5]。大部分的桌面制图系统的功能不完善,有的限制桌面的数据管理,空间分析能力和个性化设置比较差。所以经过不断的改进,建立起pc机和macintosh等小型的工作站,支持铁路运输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工作。同时计算机中cad系统的研发也将检修自动化设计方法简化,利用cad设计需要有固定的生产模式,部分需要提前设定某些部件的.安装方法,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对设备检修状况进行分析。cad的功能还在不断的扩大,今后的工作中可以管理大型的设备数据和线路的地理数据,并且精确的分析。

3。4铁路运输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实现资源配置。

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中能够合理的对有效资源进行分配,这项功能不仅在铁路检修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利用自动化系统将救灾物资进行合理的分配,保障资源配置合理。对于铁路的检修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能够对铁路运输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对铁路运输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每段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进行评价,针对性的对设备进行维护,对污染消减和分配进行决策。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就是为了解决土地的利用问题,空间的决策问题和完成空间统计分析,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功能性,扩大使用的范围,为人们提高更好的服务。可以根据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综合考虑资源配置,合理的分配市场资源,通过系统调配铁路运输的方式,结合铁路条件、环境影响,在区域范围内完成配置工作,选择最佳的位置,这一功能是铁路运输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能够综合利用系统功能,发挥其空间分析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会更加广泛,其目标的实现与地理信息的分布和共享,支持国家铁路的发展,保证其安全和运行畅通。

4结束语。

在铁路检修过程中自动化检测设备应用必须符合铁路的运行特点和条件。对于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对提高车站设备的可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检修就是为了查找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从而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铁路的检修工作十分繁琐,所以在设计时应尽量发挥设备的作用,提高检修效率,减少检修人员工作负担,并且提高检修精确度,从而提前检测出铁路所存在的问题,保证铁路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黄石邦柯:随铁路建设发展壮大———访黄石邦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慧凌[j]。物流技术与应用,,18(01):71—73。

[2]杨景玉。铁路设备检修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甘肃科技纵横,,34(03):33—34。

[3]刘太雷,陈铁钢,张仲义等。射频识别技术在轮轴车间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3,12(2):16—18。

[4]权凌。8mm测速雷达便携式全自动综合测试仪[j]。铁道通信信号,2013,41(8):16—17。

[5]黄超华。论铁路牵引供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分析及应用[j]。广东科技,,22(4):122—123。

[6]杨卫国。变电所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05)。

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篇七

随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铁路运输业务的发展,各级运输部门对运输信息的规范化、集成化和透明化要求越来越高,对运输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和决策支持需求日益旺盛。因此,需要将分布在各个信息系统中的业务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全面、完整、真实的铁路运输信息链,以适应精细化管理要求,为运输组织、调度指挥、经营管理和营销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大力推进铁路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

一直以来,铁路信息系统采用垂直模式分散进行开发和建设,造成了信息重复定义、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只有转变铁路信息化建设方式和应用开发模式,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通过建立信息集成平台,整合现有各系统信息,形成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和统一的接口标准,大力开展基于平台化的新应用开发,逐步整合既有系统,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信息资源由无序、被动、孤立管理和浅层次利用,向有序、主动、共享管理和深层次利用方向发展,才能全面提高铁路信息化建设、开发和应用水平,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进而提升铁路企业运作效率和管理决策能力。

(3)新阶段铁路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信息化正在向平台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而信息资源整合是实现信息化集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通过建立集成化的信息平台,整合各业务系统需要共享的信息,集中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扩充,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相关应用,能够建立覆盖整个服务领域的数据管理基础和相应规范,灵活地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是铁路信息化建设进入集中建设新阶段,实现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2、1建设目标。

建立铁路总公司、铁路局两级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实现数据集中与信息共享,形成开放式的信息共享架构和信息共享管理机制,支撑各应用系统间的集成,促进基于平台化的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应用开发,推动运输组织流程优化再造,实现运输组织的精确化管理。

2、2建设原则。

(1)一体化原则。一体化设计。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要采用统一的技术方案,降低整合技术复杂性和整合成本,防止集成平台异构化、分散化,导致出现二次整合问题。一体化建设:总公司、铁路局两级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同步实施,确保尽快发挥整合效益。一体化管理:建立两级平台联动管理机制,保证日常维护管理的准确与及时。

(2)数据集中与架构开放原则。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是运输信息共享平台和共享数据服务提供平台。集成平台建设以总公司、铁路局两级运输信息数据集中为基础,建立综合数据支撑环境。平台要基于柔性思想设计,建立开放性的平台架构,支持内容的可扩展性。

(3)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改进原则。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是一项面向整个运输领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实施过程受各种技术、管理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要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急用先行,不断完善平台架构,丰富平台信息内容,实现整体目标。

3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技术架构设计。

3、1总体架构。

数据资源整合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的目标,也是铁路信息系统整合的基础。建立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必须实现对分散、异构多数据源的统一访问,从不同的应用和数据结构提取数据,完成在线转换,建立完整数据库。运输信息集成平台遵循面向服务架构(soa),采用具有松散耦合和可互操作特征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方式构建。

3、2共享信息范围。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是铁路运输组织全过程信息的共享平台,共享信息范围涵盖客运、货运、运输等各业务领域,信息内容包含从业务受理、装卸作业、在途运输、到达交付等环节有关的列车、机车、车辆、货物、人员等各类关联信息,并应随业务发展不断丰富和扩充。3。3信息采集方式采用3种信息采集方式:

(1)采用报文方式,由信息提供者形成标准格式报文,通过mq传输方式交换到集成平台,数据在集成平台建库,主要面向既有信息系统使用。

(2)直接通过基于集成平台的应用获取数据,原始数据库直接部署在集成平台,适用于集中式现车等新开发应用。

(3)通过数据库级共享获取信息,主要面向数据量大的相关应用,如货票等。

(4)通过业务系统提供的服务调用获取数据,如客票、动车信息等。

3、4数据组织模型。

数据组织模型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以“列车”、“车辆”、“机车”、“货物”等为基本元素,每个元素相关应用数据唯一存储,列车、车辆、货物及乘客信息与实际运行情况一一对应,形成对运输组织全生命周期有关动作、状态、位置、去向等要素信息真实、唯一、完整的描述,包括元素的各项“属性”、“活动”及“相互关联”,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现实运输生产真实作业过程。

3、5标准服务。

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为业务应用提供2种信息服务方式:数据库级服务和应用级服务。(1)数据库级服务:指业务信息系统可在授权情况下,直接读取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共享数据库信息。该服务方式适合于大批量、与事务控制逻辑无关、纯数据库级的数据提取和发送。(2)应用级服务:从应用层面为业务信息系统提供高频度、与事务控制逻辑相关的服务共享。应用级服务可分为通用服务接口和专用接口交换2类方式,包括3项主要功能。共享数据加工功能:即把业务信息系统对相关数据的访问、加工处理等封装成服务,以服务的方式实现不同业务信息之间的数据加工服务共享。共享业务处理功能:即把业务信息系统对外提供的功能模块调用封装为服务,提供不同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的功能性服务共享。共享流程处理功能:提供比共享业务处理粒度更粗的服务,将业务信息系统内部及跨系统间的`业务流程封装为服务,满足跨业务、跨系统业务流程处理的共享需求。

4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维护和管理体系。

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信息范围的可扩充性和平台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可行、适用的维护管理体系,以促进平台的良性发展。其中,重点要建立4个机制。

(1)建立服务目录发布机制。

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必须建立起共享信息和标准服务查询目录,以便用户了解掌握集成平台的最新服务内容和服务获取方式及流程。目录应及时更新和发布,并允许用户遵循安全访问控制机制进行访问和查询。

(2)建立技术规范更新机制。

规范化和标准化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赖以生存的基础。要根据业务需要和技术发展,定期补充、优化、扩展和修订集成平台技术规范,确定信息内容、格式、结构,完善各应用系统信息提供和接口标准,明确集成平台运行保障技术条件和设计、建设、应用各项技术要求。

(3)建立平台运维和运用管理机制。

a。建立集成平台运用管理机制,规范集成平台信息运用规则,不断丰富和扩展平台内容。b。建立集成平台运行维护机制,成立实施和维护团队,保障实施和维护经费,确保集成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4)建立信息采集和使用考核机制。

为确保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运输相关信息的实时掌握和共享,充分发挥平台作用,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和鼓励机制。a。对数据采集制定考核要求,从覆盖率、及时率、合规率、完整率等方面确立考核指标、基准,明确奖罚机制。b。鼓励通过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减少点对点的信息交换,提高铁路信息资源共享水平。c。推进基于集成平台的应用开发,打破现有信息系统建设方式和应用开发模式,将面向应用功能组织数据转变为面向业务信息基本要素组织数据。以数据管理为中心,积极开展基于平台化的业务应用开发和既有系统功能升级和整合。

5结束语。

目前,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已在总公司和18个铁路局实施,构建了两级基础架构,采集了列车运行、现在车、货票等信息,其中列车到发信息完整率已达到99%,货运装卸、车辆等数据接口已经实施,客票、客运、机务等信息正在接入,基于平台的综合应用需求不断涌现,正在快速开展研发工作。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将不断吸收大数据、数据仓库等先进技术和理念,持续优化数据组织和技术。随着信息内容的不断丰富,数据质量的不断提升,标准服务的不断完善,其基础性、平台性作用将充分显现,必将成为铁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

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篇八

3、城市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研究。

4、中国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5、公众参与政府交通运输管理问题研究。

6、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与优化研究。

7、高速铁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8、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测评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

9、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能耗强度变动研究。

10、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特征及演变机理研究。

11、基于省域视角的中国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12、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机理和实证研究。

13、交通运输线性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及优化方法研究。

14、“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税负影响实证研究。

15、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6、基于指数分解模型的交通运输能源消费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

17、老挝与中国交通运输合作研究。

18、“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税收影响研究。

19、交通运输系统价值分析理论研究。

20、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21、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

22、交通运输项目投融资决策研究。

23、我国交通运输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24、现代物流理念下的交通运输系统资源整合方法研究。

25、北极航线开通对大北极交通运输网络的影响研究。

26、云南省交通运输系统反腐败工作对策研究。

27、江苏省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8、河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

29、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30、营改增对上海交通运输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实证研究。

31、“营改增”背景下交通运输企业税收筹划。

32、“营改增”对sds交通运输集团流转税税负影响研究。

33、西安市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存在问题研究。

34、“中央-地方”政府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行为的委托代理研究。

35、广西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篇九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市场的逐步放开,电力建设投资持续增长,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在此建设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外部施工单位进入电力系统承揽工程,大量工程施工队伍以承接外包、分包方式入网(进入电网)作业。此举本有利于电网内部施工单位间的良性竞争,但是,由于外部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导致工程分包管理存在诸多安全问题。据统计分析,近几年,在电网建设中所发生的伤亡事故中,80%以上涉及劳务工和分包队伍。因此,有必要对分包队伍发生伤亡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查找工程分包管理薄弱环节,探究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有效控制事故风险。

当前,电网建设工程分包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安全问题。(1)对分包单位或队伍的安全资质审查不严格。一些单位受制于预算不足、工期紧张等现实压力,忽视对分包单位资质能力的动态审查,导致违规转包、层层分包、挂靠资质等现象普遍存在。存在很多招投标时申报的单位和中标后实际进场施工的单位根本不是同一家,有的甚至是无施工资质的包工队以及层层转包的现象。这些都给工程施工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2)分包队伍在安全上投入偏少。一些分包单位为了节约开支不按规定设立安监人员,一些单位不肯花钱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存在老化、损坏的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工器具超期“带病”使用的情况,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容易受到伤害。(3)分包队伍人员安全意识不足、技术素质较差。由于电网建设作业环境普遍艰苦,劳动强度大,尤其是线路工程,作业环境更是复杂、危险。一些工程分包队伍,在招收劳务工时,片面强调身体素质,将能吃苦耐劳、服从安排等“硬件”要求作为第一条件,而对文化素质、技能水平等“软件”要求反而不高。加之一些单位没有对这类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作业人员不知者无畏,不懂危险、不懂避险,特别是一些施工负责人或者说是包工头,不但不带头遵章守纪,反而带头蛮干、盲目冒险作业,导致伤亡事故屡有发生。(4)分包工程安全管理不到位。工程分包安全管理制度规定虽多,但执行不到位,许多规定被束之高阁、流于形式。发包单位以包代管,在安全管理上对分包单位关心较少,监督检查不力,造成安全职责不明确,安全管理粗放,甚至连基本的安全要求、安全措施都得不到落实;习惯性违章无人制止,时有发生,安全隐患不能提前消除,事故风险仍如利剑高悬。总体来说,分包队伍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加之发包单位责任不落实、安全管控不到位,分包工程安全风险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电网基建安全的潜在隐患,只有持续加强规范化管理,才能保障分包工程的安全。

2.1严把分包入口关。

工程分包方式不合理,以劳务分包之名行专业分包之实,分包管理粗放,分包队伍人员素质、管理能力、监督管控等方面严重不足,分包单位超能力承接工程现象突出,这些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加强源头治理,就必须严把入口关,建立健全分包管理制度,严格分包准入管理。(1)要认真进行分包商资质审查。分包商资质审查的重点在于分包商的施工技术能力、安全质量保障能力和同类工程业绩。分包商资质条件必须符合国家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相关规定,所承接工程必须符合相应的专业承包资质。(2)要开展分包商安全能力评价,综合评估分包商承接工程能力、安全施工能力。分包商安全能力评价是在公司分包商资信评价的基础上,从资质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人员管理、机具管理等方面对分包商承揽工程能力进行综合评估。通过收集工程分包商的有关信息,评估其承接工程项目的能力,防止超能力承接工程。(3)要建立分包商清退机制。分包商清退机制是对违法、违规进行分包作业或管理水平差、人员素质低、不服从管理的分包商以及违法、违规的个人及时予以清退的制度和措施。分包商清退机制是通过建立“黑名单”记录,实施安全“一票否决”。凡是安全管理不达标的,一律纳入“黑名单”,严禁在各类工程项目中使用;同时加强对分包商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动态掌握分包商施工管理能力、作业人员技能水平、现场施工情况,及时发现、清退不合格的分包队伍和个人。坚决清退“资质合格、实际能力不合格”的队伍。

一些分包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粗放,关键岗位人员对自身专业领域的事故风险辨识能力严重不足,风险管控失责,安全管理效能低下,“人员到岗”与“责任到位”严重背离,现场风险因素“失察”、违章行为查处不力,导致事故防范“失责”。(1)要不折不扣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简称《安规》)。实践和事故已经反复证明,确保电力生产人身安全,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严格执行《安规》,不能打半点折扣。对分包工程来说,必须采取有效手段,促使分包队伍人员从内到外都能认同安全规程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知行合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严格执行《安规》,只有这样,安全工作才能得以保证。(2)要加强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各项检修、预试、施工等工作计划安排,必须量力而行,保证在作业力量、管理能力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要从工作组织和管理制度上,坚决防止出现赶工期、拼设备、长期加班加点、疲劳作业现象。要按规定落实危险点分析预控、标准化作业要求,确保施工作业人员任务清楚、危险点清楚、作业程序方法清楚、安全保障措施清楚,严禁走过场。(3)要严抓反习惯性违章工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实际工作中要防微杜渐,从小事抓起,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让反习惯性违章成为硬约束,及时处理好不安全因素,将不安全事件和事故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2.3充分发挥关键人员作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现场工作负责人或者班组长作为关键核心人员,是现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安全工作基础的基础,工作负责人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全局的安全。具体到分包队伍来说,负责人通常也是领头人,其与作业人员有可能既是工友又是同乡的关系,往往在分包队伍中有很高威信。如果领头人能发挥正面积极作用,安全就会多一分保障;如果领头人起到负面消极作用,发生事故的机率会大大增加。国家电网公司通报的多起分包工程事故案例,就是由于负责人违章指挥,农民工兄弟冒险蛮干而发生的悲剧。因此要重点抓好关键人员特别是领头人的管理,工作负责人必须熟习安全规程,掌握必要的技术知识,提高责任心、原则性、工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指挥能力;同时要以身作则,大胆管理,引导员工加强学习,增强员工的自我防护能力,并带头遵章守纪,带领作业人员都成为安全明白人,才能做到事事安全。

2.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惩戒力度。

安全教育培训能点石成金,是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分包工程安全的治本之策。以人为本,绝不应是一句空话。对分包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要注意层次性、针对性,要针对分包人员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各异的复杂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根据每个作业人员具体从事的工作来确定教育、培训的内容,内容不在于多,但要实用,重点灌输生命安全意识,使每个人都能真正掌握必须具备的安全知识,真正做到达不到要求者不得上岗。同时要发挥经济处罚的指挥棒作用,制定并执行比如不戴安全帽进入现场一次罚款多少钱,将罚款用于奖励安全表现优秀的人员等既通俗易懂又能被普遍接受的政策、办法,引导和督促分包队伍人员遵章守纪。

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虽然逐渐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也日趋规范,但在工程分包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对每一位电网建设工程从业者来说,对待安全工作必须常存敬畏之心、戒惧之心,要勇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症施治、查漏补缺、持续改进,为电力工程建设安全保驾护航。

作者:童庆刚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篇十

作为一名铁路员工我深刻理解平安的重要性,“平安第一”这句话也时刻牢记在广阔铁路职工的心中,从铁路部门的管理到铁路职工的一言一行,都是将平安放在了首位,这次铁路将“平安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作为重点工作,确保铁路平安持续稳定。

平安是铁路的永恒主题。在目前运输平安还不能完全依靠先进设备和技术得以保障的状况下,要确保运输生产的长治久安,就必需坚持现代管理发展方向,当前铁路平安要素和形势改变的基础上,创新铁路平安管理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强化铁路平安管理的必由之路。在提高装备、科技保平安实力的同时,更加注意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和分析平安规律,发挥人的作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平安保障实力。

为进一步学习平安风险管理,提升平安风险意识,确保平安生产持续稳定,我们要从一线职工着手,从最简洁的风险源辨识,到风险源的查找,将平安风险管理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去,从平安风险的概念,到平安风险的辨识以及平安风险的分析和总结,从管理上深化,从意识上提高,在行动中见证,在实践中将平安与风险结合并运用,始终把平安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建设现代化铁路放在第一位,为平安风险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搞好铁路平安管理越来越成为重中之重的课题,也是亟需的现实须要。特殊是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后,高速发展的中国铁路平安运行的担子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这一切都要求铁路在平安管理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为了进一步强化平安运输生产,就要在推动平安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上下功夫,这是深化落实“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平安风险管理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化平安运输生产及各项工作的详细措施。通过推动“三化”工作,夯实平安管理基础,提升整体工作质量,确保平安生产长治久安。

通过推行平安管理规范化,进一步加深对“管理问题是铁路平安的主要风险源”这一平安管理理念的相识,科学构建平安管理职责体系,建立健全平安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平安管理行为,严格履职考核追究,全面提升平安管理水平。通过推行现场作业标准化,健全完善岗位作业标准,强化平安关键限制,规范职工作业行为,促进基本规章和作业标准的有效落实,确保现场作业有序可控。通过推动检查整治常态化,精确把握“问题在现场,缘由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的内涵,全面规范现场检查、规范隐患整治、规范专业管理,刚好消退危及运输平安的突出隐患,着力防控平安突出风险,确保平安生产有序可控、总体稳定。

围绕平安关键风险点、关键风险环节、关键风险行为,坚持实际、实效、好用和简明的原则,梳理对应的作业标准,规范各级干部管理职责和管理制度,并以班组平安风险一体化考核等有效载体进行常态化推动落实。以常态化促进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加强平安生产过程限制和超前防范,有效解决管理不规范、作业不达标和检查整治混乱的问题,达到盯住现场、看住平安,实现平安风险全面受控、平安基础全面加强、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从而确保平安目标的实现。

没有平安的点滴,就没有生产的效益,没有平安理念就谈不上实现平安基础。铁路工作要夯实平安管理基础工作,就必需着力于平安生产的合理限制,要从自控入手,把互控结合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实现“平安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和检查整治常态化”。

提升平安管理规范化,就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平安管理的职责体系。平安就是一种阅历,每一个血的事故教训,换来了我们的规章制度,平安管理规范化就是平安有力的保证。也是靠着这些规章制度来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平安。特殊是要加强现场的指导,督导和监察工作,实现集成管理规范化。

现场作业标准化,就是要求铁路部门在基础工作中要落实班组管理的规范化,定标治本,把生产环节卡控到位。每名职工都能把平安生产定为实现效益的保障,树立平安第一思想,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努力专研技术,在实践中驾驭规律,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促进作业质量的全面提升。

检查整治常态化,就是要求干部肯定要深化一线检查指导抓落实,督促基础工作的开展,查问题查漏洞,提高相识,保证质量,弥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隐患,确保平安生产可控有序,从而提高铁路企业的职能作用,为铁路的发展铺垫基石。

从定标,到现场实际作业,再到检查指导,重要的技术标准化。只要提高相识,坚持作业标准,整个生产过程就会有序可控。提升现场的限制实力,整个基础管理就会顺当的进行。就能够实现生产增效的目的。全面深化“三化”工作,铁路必将取得新的成果。

平安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和检查整治常态化三者是相辅相成的,铁路工作只有在加强领导,组织有序的推动,让全员都进行参加,才能保证“三化”工作的顺当开展。

“三化”工作是深化落实铁路“三个共识,三个重中之重”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平安风险管理的重要载体。全力推动“三化”工作,势必造就合理性生产模式,保证铁路的各项工作顺当进行。

全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调树立责随意识,问题意识和风险意识。“平安第一”始终是铁路的重中之重,平安风险管理则更强调对于危急的超前预想,努力将危急因素提前考虑清晰,做更多的平安防护措施,使得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做到零危急,零事故,只有我们将平安防范意识做到实处,才能保证职工的人身平安,进而促进铁路的平安生产,为国民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铁路员工我深刻理解平安的重要性,“平安第一”这句话也时刻牢记在广阔铁路职工的心中,从铁路部门的管理到铁路职工的一言一行,都是将平安放在了首位,这次铁路部门开展“平安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这是一个创举,一个传统与现代科技的紧密结合,一个行业不断进步的见证。

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依托于严格管理和强有力的执行力。为确保平安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严”字。严字当头,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实践表明,平安管理,一严百实,一松百空。平安法规,严则有之,不严则无。心太软简单造成平安责随意识的松懈,使平安制度形同虚设。现在很多管理者老好人主义思想严峻,对一些平安上的原则性问题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的心态。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力不到位,打折扣,应付了事。没有进行深层次、前瞻性思索,缺乏“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在执行过程中未考虑到人员的综合素养问题和执行过程中的力度问题。我们知道,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是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因此,我们必需从抓好每一个细微环节做起,做到“小题大做”,从预防异样和未遂抓起,常抓不懈,以求真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看法,把规章制度一丝不苟地落到实处,不放松平安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通过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实施风险管控,不断完善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持续推动平安管理规范化建设,实现生产管理精细化,确保平安生产长治久安。

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篇十一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铁路运输学校xx届的应届生,首先诚挚地感谢您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看我的'这份自荐信,它或许看起来并不特别,甚至不起眼,却是一个热血青年以他的热忱和心声撰写的!想象中您打开这份自荐信,扫了一眼便会匆匆合上,只因为我是区区一个中专生,在此请您继续看下去,您会发现,我能做到的却不仅仅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中专生所能做到的。

我们是夹缝里求生存的中专生,可在这夹缝中却培养了我诸多能力。自入学来,我就时时告诫自己要不断努力,为此在学习上我不敢放松。在x年级时,通过我的努力竞选为校团委委员并获“xx积极分子”称号。x年级上学期我又被评为“xx优秀团员”和“xx市xx学生干部”。这些荣誉更加鼓舞了我读书的欲望。由于我为人大方有责任感,被选为班长。同时在此学期获得学校x等奖学金。

三年来,我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对计算机常用软件有熟练运用,如visualfoxpro、办公自动化软件、网页三剑客、c语言等。自学photoshop。熟练掌握了windows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

此外,我还注意个人的品质修养,在中专三年里,我刻意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在校期间我一直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在工作中,我不怕吃苦,积极奋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我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能力,是老师称赞的好学生,是同学的好知己。真诚、热情是我的为人态度;踏实、严谨是我的工作态度;进取、奉承是我的人生信条。请给我一个机会,不管工作多么艰辛,只要组织需要,我定会和同仁一道开拓进取。您得到的不只是一份简单的承诺,而是用智慧和青春写成的答卷!静候你的回音,再一次向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xxx年xx月xx日。

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篇十二

与商业信用、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其他筹资形式相比,融资租赁是一种将融资和融物混为一体的筹资形式。对于企业来说,既能解决其资金来源,又能获取企业需要的资产,故是一种“借鸡生蛋”的有效融资手段。

租赁是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资产租让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交易行为。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经过增资扩股、资产重组和改制的调整过程后,一些融资租赁公司或经营融资租赁的业务部门逐步退出市场。新生的租赁公司开始在新理论、新概念、新环境下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时期。

融资租赁的主要特征是:由于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只是出租人为了控制承租人偿还租金的风险而采取的`一种形式所有权,在合同结束时最终有可能转移给承租人,因此租赁物件的购买由承租人选择,维修保养也由承租人负责,出租人只提供金融服务。租金计算原则是:出租人以租赁物件的购买价格为基础,按承租人占用出租人资金的时间为计算依据,根据双方商定的利率计算租金。它实质是附带传统租赁上的金融交易,是金融工具的一种特殊产品。它和贸易结合起来,因此必须是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才能完成整个交易。

为了更好的界定融资租赁,这里介绍一些官方权威认定的融资租赁模式。

承租人有意向通过出租人租赁由承租人选择需要购买的租赁物件,出租人通过对租赁项目风险评估后愿意出租租赁物件给承租人使用。为取得租赁物件,出租人首先全额融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租赁物件,按照固定的利率和租期,根据承租人占压出租人融资本金时间的长短计算租金,承租人按照租约支付每期租金,期满结束后以名义价格将租赁物件所有权卖给承租人。在整个租赁期间承租人没有所有权但享有使用权,并负责维修和保养租赁物件。出租人对租赁物件的好坏不负任何的责任,设备折旧在承租人一方。

租赁公司若从其他租赁公司融资租入的租赁物件,再转租给第二承租人,这种业务方式叫融资转租赁,一般在国际间进行。此时业务做法同简单融资租赁无太大区别。出租方从其他租赁公司租赁设备的业务过程,由于是在金融机构间进行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是依据购货合同确定融资金额,在购买租赁物件的资金运行方面始终与最终承租人没直接的联系。在做法上可以很灵活,有时租赁公司甚至直接将购货合同做为租赁资产签订转租赁合同。这种做法实际是租赁公司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租赁公司做为第一承租人不是设备的最终用户,因此也不能提取租赁物件的折旧。

3、返还式租赁。

返还式租赁是简单融资租赁的一个分支,它的特点是承租人与租赁物件供货人是一体,租赁物件不是外购,而是承租人在租赁合同签约前已经购买并正在使用的设备。承租人将设备卖给租赁公司,然后做为租赁物件返租回来,对物件仍有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设备的买卖是形式上的交易,承租企业需将固定资产转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返还式租赁强调了租赁融资功能,失去了租赁的促销功能,类似于“典当”业务。企业在不影响生产的同时,扩大资金来源,是一种金融活动。

4、杠杆租赁。

杠杆租赁的做法类似银团贷款,专门做大型租赁项目的一种有税收好处的融资租赁。主要是由一家租赁公司牵头作为主干公司,为一个超大型的租赁项目融资。首先成立一个脱离租赁公司主体的操作机构——专为本项目成立资金管理公司出项目总金额20%以上的资金,其余部分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银行和社会闲散游资,利用100%享受低税的好处“以二博八”的杠杠方式,为租赁项目取得巨额资金。其余做法与融资租赁基本相同,只不过合同的复杂程度因涉及面广,随之增大。由于可享受税收好处,操作规范、综合效益好、租金回收安全、费用低,一般用于飞机、轮船、通讯设备和大型成套设备的融资租赁。

5、税务租赁。

税务租赁的主要做法与直接融资租赁基本相同,其特点主要是:因租赁物件在承租人的项目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物件购买时在税务上又可取得政策性优惠,优惠部分可折抵部分租金,使租赁双方分享税收好处,从而吸引更多的出资人。一般用于国家鼓励的大中型项目的成套设备租赁。在发达国家,因工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程度,税收的好处逐步取消,后两种做法使用的越来越少。

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篇十三

:在目前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业已经成为了我国主要的基本产业之一,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阐述了当前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处理措施。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同时产品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如何提高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相关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更新,使得机械制造的工序越来越复杂,如果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问题,那么很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企业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于当前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来说,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通过相应的措施,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

1.1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

1.1.1属于离散型工业。

对于机械制造行业来说,其工艺流程是通过若干个工序所构成的,而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产品来说,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物件,以后再进行相应的组装,最后产品的结构能够通过“树”的概念来描述,属于离散型工业。

1.1.2生产设备复杂。

因为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工序,并且任何一个工序均会涉及到多种设备。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很多,所以会导致安全标准不一致,完成安全工作难度较大。

1.1.3自动化水平较低。

因为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一般都是属于离散加工,涉及的机械设备很多都要人工进行操作,而自动化技术大部分应用在单元级,因此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特别依赖于工人的工作效率以及技术水平,相对来说自动化水平一般。

1.1.4肩负双重重任。

对于一个机械制造业来说,其安全生产,不仅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很大的责任,同时对于整个相关行业的发展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1.1.5员工安全意识不高。

针对从业者的受教育程度来说,机械制造业相关从业者一般学历都不是很高,尤其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来讲,其从业者受教育程度更低,因此相对来说安全意识薄弱。

1.2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特点。

1.2.1机械伤害。

在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中,主要对人员造成的伤害都属于机械伤害。在一些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数据中发现发生事故次数最多的伤害类型有四种:机械伤害、交通事故、起重伤害以及物体打击,这四类事故一共占到了总事故数量的80%左右,因此,这四类安全生产事故是以后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所需要防范的重点。

1.2.2内向性。

对于生产事故来说,造成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通常均和生产系统有关系,所以为企业内部系统因素,比如相关机械设备没有安全防护、设备改造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设备检修过程中没有安全措施等,而对于那些外部系统因素(比如天气状况以及自然灾害等)来说,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很小。

1.2.3伤害事故。

一般情况下,事故所造成的伤亡人数不是很多,可是后果都比较严重。通常中小型制造企业所发生的生产事故大部分都是一般事故,出现群死群伤的情况较少。可是即使伤亡人数一般不多,但一旦事故发生,后果通常比较严重,大部分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的重伤事故。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前所提倡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基础就是拥有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基础。所谓的企业安全管理是指在企业管理活动里面的针对安全生产所进行的指挥、组织活动等,从而使生产安全得到保障的管理方式。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会涉及到众多方面,需要企业拥有一定的凝聚力才可以完成。此外,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的国家政策也逐步地以安全生产作为管理原则,利用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使企业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从而加强企业在市场里面的核心竞争力。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双重责任。对于一些制造企业来讲,其不仅背负着制造责任,同时更背负着安全责任,机械制造企业本身就存在很多具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并且还存在具有风险因素的危险源。所以对于机械产品的安全性来说,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就是生产设备复杂。在机械制造企业当中,用到的设备都比较复杂,进行维修以及养护的时候要有相应的技术进行支持,同时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多,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再者就是产品的多样性。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种类很多,造成这些产品的管理工作相对复杂,所以一定要针对这些产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使管理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讲,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而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可是从当前国内机械制造企业来看,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就算是一些企业进行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但是执行的力度不够。同时每一个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程度也不一样,无法形成一个统一标准。

3.2企业缺乏长远眼光。

在当前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机械制造企业为了能够使企业的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均使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有所减少,使得安全隐患存在于整个生产过程中,最终造成事故的产生。特别是对于某些生产核心环节来说,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一旦出现事故就会对企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大降低。

3.3企业安全生产观念薄弱。

对于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来说,其安全生产管理意识相对较弱,这也正是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经常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此外,对于一线员工的安全教育也不是特别重视,使得员工具有一定的侥幸心理,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3.4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

当前新形势下,为了能够使企业效益得到根本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扩大自身的生产规模,这也同时使得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员工,由于所招聘到的员工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专业培训,所以整体的安全意识不足,一旦直接进入到一线,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违章操作,为企业的生产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一方面,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讲,要对当前国家政策有足够的了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制定出一个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同时把制度的相关内容、执行的具体标准、员工的相关职责、具体的生产流程等进行明文的规定,建立监督机制,从根本上将风险行为消除。此外,还要创建一个班组安全管理标准,按照每一个岗位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在企业的各个层面中。

4.2提高企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机械制造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结合当前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新形势之下,机械制造企业要把安全当作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员工心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既可以使员工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得到提升,还能够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从而使工作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企业要对安全生产的意识进行大力的宣传,让所有的员工均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处工作环境的危险源,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4.3大力开展企业员工的培训。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员工都是其基础组成部分,所以一个企业想要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一定要从员工的角度入手,使每一个员工的素质以及技能得到提升,这样员工才能够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同时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所以,企业一定要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特别是那些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人员,一定要使其综合素质、安全意识以及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4.4加强重视提高生产设备和材料的质量。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其产品的质量一方面和生产环节有着很大关联,一方面和设备以及原材料的质量有些很大的关联。所以,进行原材料以及设备的采购时,相关人员一定严格的把关,仔细地进行检验并核实,防止由于质量存在问题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并且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明白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安全生产,所以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因为只看重当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以后的发展。

在当前新形势下,对于国内的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来说,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首先要从安全入手,制定出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对当前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杨实禹,王海静.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8(10):98.

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篇十四

论文摘要海上运输中危险货物关系到承托运人的责任分配,因此责任分配前需判断货物是否危险。我国《海商法》中对危险货物的规定比较概括,国际公约给出了对危险货物详细解释,普通法对危险货物也有不同理解,需理清危险货物的概念。

19世纪60年代前,海上危险货物运量少,也没专门法规指导这方面工作。1929到1948年间,化学工业得到较大发展,海上危险货物运输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大增加,相应地由货物导致的运输事故也越来越多。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通过海上以包装和散装形式运输的货物中有50%以上属危险或对环境有害的物品。危险货物无形中增加了运输风险,一旦出现事故不但会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可能造成海洋污染,因而海上危险品运输值得高度关注重视。危险货物的概念在判定承运人责任至关重要,有必要对货物是否“危险”做出判断。

(一)我国法律关于危险货物的界定。

我国《海商法》第68条对危险货物具体内涵未作出进一步规定,交通部1996年《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虽有所涉及但管辖范围只是我国内陆运输。我国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强制实施《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2002年第31套修正案,同时危险货物的所有包装、标签、堆装及其他事项应严格遵守进、出港国和imdg规则的相关要求。在含有涉外因素的海上危险货物的运输中,《国际危规》的效力高于国内法律法规,应优先适用《国际危规》相关规定。上述危险货物含义的论述同样适用于我国对于危险货物的认定,不仅要看此物质是否在《国际危规》分类中所具体列名,还要看此物质能否被证明具有危险性,只有对上述两方面进行分析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国际公约中危险货物含义逐渐广泛。

《海牙规则》第4.6条将危险货物限定为“具有易燃、爆炸或危险性的货物”,这属于较概括的规定。

《鹿特丹规则》中危险货物是指根据其本身性质或特性对人身、财产或环境形成某种危险的货物;或虽本身不具危险性,但运输中已表现出对人身、财产或环境造成危险可能性的货物”,包括了对环境的危险。

危险货物的含义在国际公约中从最初包括对船舶货物的危险发展到对人员生命的威胁,最后到对环境的危险,危险的内涵不断扩大。危险货物虽未给出具体定义,但给出了较客观的标准。因为如果给出准确定义,不可能涵盖所有货物的情况。

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涉及危险货物运输主要有两部公约和八部规则。国际海事组织的《港区危险货物装卸、储存和运输建议书》中:“危险货物是指具有国际海事组织的《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中所列货物类别的性质而准备运输的包装或散装的任何物品。”其中《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中所列货物类别性质包括“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害、放射性辐射以及污染环境等特性的货物。”imdg规则还规定了货物的描述,分类,包装,标签和船舶贮存要求。

国际公约在规范危险货物海上运输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法院判决时决定货物是否危险可以依这些公约的列表,在判断托运人是否违约时更为明确。

总之,《海牙规则》、《鹿特丹规则》等国际公约中对危险货物的规定都是开放的,正如制定《海牙规则》时不能认识到以后将会出现的危险货物种类,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还将有新的内容补充与完善。

(三)普通法下的危险货物。

英国是普通法国家,有很多判例涉及到了危险货物的定义与理解。英国法一般认为有物理危险的货物和具有法律上危险的货物。

物理危险的货物即物理性质上具有危险的货物,普通法下的“危险货物”是指如果货物对与其接触的货物有高度的危害性,以至于可能导致船舶损毁或者船上其他货物的损坏或者船员的伤亡,那么这就是具有物理危险的货物。

危险货物不可能给出完整全面的定义,但很显然上述易燃、易爆、腐蚀性、有毒或者因为其他性质而又可能造成人身损害或者对船舶以及其他货物造成物理损害的货物包括在内。

英国有关危险货物最重要的案子便是“thegiannisnk”案。船舶装运的一部分货物是花生,另装在其他货舱的货物是小麦。船舶在卸港时发现了货物中有谷斑皮蠹虫,因此不能进港而结果船东需要把这货物(包括部分小麦)抛入大海。在该案中,贵族院指出:

(1)危险货物应有一个宽松的定义,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是易燃或易爆物品。这样一来任何货物都有可能成为危险货物如果有外来因素使得这些货物变得危险从而令有关船舶无法安全装运。

(2)即使货物不危及船舶但危害船上其他货物,也可当危险货物处理。危险货物未必要直接损害其他货物,间接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包括在内。所以就算这些谷斑皮蠹虫没有污染到花生旁边的小麦,但与这批花生同船的货物都需要消灭,这已足够把这批花生定为危险品。

(3)贵族院认为托运人的责任是绝对的,即使他不知道货物具有危险性质,不存在疏忽,也要对危险货物带来的损失负责。

从案例可以看出,有无危险不仅是针对船舶和船员,甚至也是针对船上其他货物(小麦)而言,只要真正有危险就构成危险货物。英国法对于运输合同下对危险货物的定义主要以该货物是否具有真正的潜在危险为标准。

普通法下危险货物的物理危险与海牙规则中“易燃、爆炸或危险性的货物”的规定类似,但普通法下危险货物的概念更宽泛,其不仅包括具有物理危险的货物,还包括具有法律上危险的货物,即运输这些货物使得船舶受到法律风险或政治风险而导致扣押或者没收。

cooke在“程租”中说:“原则上运输的货物的状态会导致……或者严重到延迟航程,这些货物就落入了‘危险货物’的范畴”。在“thegiannisnk”案中,大法官longmore认为“托运人在没有通知承运人的时候承担可能产生船舶延迟的货物的.责任”,“mitchell,cottscovsteelbrotherscoltd”案中,大法官atkin在陈述了案件事实后,也表达了对危险货物的看法:“若航程违反了货物卸载地法律,则货物就会导致船舶的延迟或者灭失,这与给船舶带来损害的危险货物并无区别”,所谓“法律上危险”的概念就是“法律障碍”,即运输货物遭到卸载地国家的进口禁止或未能符合有关习惯规定,而导致被当地政府扣留船舶,该延迟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延迟。

有时当货物的物理性质没有直接给船舶、船员或者其他货物造成物理损害,但确实是给承运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如thegiannisnk案中货物感染了谷斑皮蠹虫(不会在货物之间传染),没有给其他货物造成物理损害,但据卸载港口的法律法规,由于货物的感染,同船的其他货物都要倒入大海。那么被感染的货物的确给其他货物造成了间接损失,该损失不是物理损害,而是经济损失,那么这类货物在英国法下也被视为“危险货物”。

三、危险货物的界定与发展。

早期senatorliniegmbh&line,inc.案中,货物是三百桶二氧化硫脲(tdo),后运输过程中tdo的容器里起火。但装运tdo时既没被imdg列为危险货物,也没被美国联邦法典规定为危险货物。此案发生后,两者都规定tdo为危险货物。

危险货物的界定无具体范围,普通法下对危险货物的界定与国际公约有所不同,如《鹿特丹规则》虽对危险货物范围有所扩大,但对“人、财物或者是环境的危险”的危险是指物理上的危险,还是法律上的危险并未明确。有些情况下一些伪造的商品中这种扣押还会导致被扣押物品的物理损毁。大陆法系国家如我国海商法中并没有涉及到法律上危险货物的问题,那么自然理解《鹿特丹规则》下的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物理危险性的货物。

1954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成立了“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1956年提出了第一份工作报告,即《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建议书在国际上极具权威性,涉及到了各种运输方式和各类运输工具包装危险货物的运输。其中许多规定被国际上各种运输形式的专业组织、协会和各个国家采用或参考,作为制定各种运输工具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法规或规章的基础。国际海事组织的imdg规则就是以该建议书为基础,且其内容有越来越接近的趋势。随着贮存货物的方法不断完善,如imdg此类的规则也将更为具体,涉及到不同种类的货物应当如何处理,也就意味着规则将会更准确地具体描述货物的特点,那么危险货物的概念会越来越明确。

文档为doc格式。

实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论文(案例15篇)篇十五

摘要: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现代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点多线长、经营方式分散的特点,使得铁路运输成本核算具复杂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铁路运输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日益显现。本文结合运输生产实际,从员工积极性、控制内容、考核激励机制方面,深入分析成本核算中的不利因素,探讨了通过增强全员成本控制观念、强化激励约束、采用新技术成果、关键环节成本攻关等措施大力控制成本支出,对提升效益、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铁路运输;成本核算;对策探讨。

不管是什么行业都会有精密的成本核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铁路运输行业也不例外,对于运输的各项成本和费用都应该进行仔细的计算规划,计算结果还应该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这一过程可以让企业投资的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对运输成本进行精细运算的过程也叫做成本控制,进行企业成本管理的时候成本控制非常重要。企业如果有一个正确的成本控制制度,那么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投资资金的利用率都会有所提高,从而提高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铁路运输业成本业核算特点。

铁路运输业的成本预算相比其它行业具有更复杂性,无论是运营还是生产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也是铁路运输成本核算较为复杂的原因。企业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强成本控制是必要的过程,只有成本控制水平得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铁路运输成本核算控制进行进一步分析:一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铁路运输行业也不例外。铁路运输业以传统的方式运行,这已经远远达不到现在社会的要求,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成为企业不能进步的影响因素。因此从这点可以看出,要想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情况,必须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成本控制以及处理方式两个方面应该作为重点创新对象,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也应该有所创新。二是任何企业都会以营利为目的,期望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尽可能更多的经济效益。确定企业的经济价值可以从企业的开支和增收两个方面分析。从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上来看,一般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增收发展的影响比较大,这非常不利于企业实现自由控制,根据这样的发展情况来看,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方法就是控制企业各个方面的支出,节支是指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可以看出,企业很好的控制开支,那么以后的发展会更稳健,所以说控制企业节支对推动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二、铁路运输业成本核算不利因素分析。

(一)成本控制不积极。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家大业大”的思想优越感没有摒弃,各基层站段缺乏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成本预算目标年年下、成本控制工作年年抓,但仍有部分员工没有把成本控制与实际工作挂钩,单纯的生产观念没有改变,员工节约意识差、成本控制放任自流。表现在:运输站段管理层把工作重点放在安全生产上,缺乏节支理念,放松成本控制;车间班组成本核算制度未能有效执行,削弱了生产程中成本支出的控制力度;少数干部职工为预留次年成本支出留出空间,有意识少节约或不节约、甚至刻意加大成本。员工积极性的欠缺,对铁路运输业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二)成本控制内容粗放。

铁路运输业成本控制通常是运输成本的总量控制,成本控制内容粗放,往往使成本支出和实际生产不相符。实行盈亏考核与工资挂钩机制以来,总公司对铁路局成本支出实行“总量+变动”的粗放模式,路局按总公司下达的成本控制总额向基层站段分配成本控制目标,基层站段管理层不可避免地更偏重成本项目总金额的超节,对细化科目成本控制并不关注;通常,科目负责制下的成本考核没有涉及车间、班组,更不涉及一线职工,这种“抓大放小“的管理方式过于粗放,对生产经营过程成本的细微处管理不到位,造成忽视节降耗、发生浪费现象。

(三)考核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

铁路运输业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时间不长,员工意识跟不上铁路运输体制改革深化的步伐,工作思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不能很好的把企业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有机结合,不利于各个部门成本控制考核约束激励机制的落地。实践中:部分领导职工对成本控制工作不重视,“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主观上认为节支降耗是财务部门和少数主管人员的事,未主动进行成本控制;由于铁路现行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的局限,基层职工对成本控制工作不关心,或认为成本控制是领导们的事与己无关,或认为考核奖励是管理层拿大头,节支降耗没动力,考核激励机制作用不明显。

三、铁路运输业成本核算控制对策。

(一)增强成本控制意识。

意识是有效实施成本核算控制的前提,增强成本控制意识,是倡导全员参与强化铁路运输业成本控制的基础。要使全体员工了解职铁路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现状,层层传递竞争压力,使节支降耗成为贯穿于生产全过程的员工自觉行为。大力宣传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业务人员对控制成本的正确认识、纠正管理者抓安全生产不抓成本管理的倾向、督促财务专业人员牢固树立理财观念等途径,增强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切实的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运输生产实际中,形成“全力进行成本控制”的良好工作风气和环境。做到严格控制支出,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竞争力。

(二)发挥基层站段作用。

基层站段是铁路运输生产的基础,生产部门,车间、班组、科室等基层部门之间互相辅助、相互关联,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环节,基层站段的成本控制程度直接影响整个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设立以基层站段为成本中心的管理模式,实现成本互联互控,并将责任成本目标完成的好坏连挂绩效是充分发挥基层站段在成本控制作用的.有益探索。基层站段在推进企业成本控制的时候不仅要对生产的总成本进行控制和监督,还也要明确在基础生产中的成本投入,运用合适的手段和方法,对成本开支进行适时、全面、合理、有效的调控,防止损失和浪费,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三)强化考核约束激励机制。

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约束激励机制,把成本控制情况纳入企业每个部门的绩效考核,使成本控制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和个人业绩的重要指标,通过细化节奖超罚措施,定期对站段成本节约和超支额按一定的百分比进行考核奖罚,促使站段主动将成本控制压力向车间、班组和员工个人层层分解传递,充分调动一线生产人员的节支降耗积极性,使成本控制理念自上而入融入运输生产中的各个环节。

(四)实现成本控制。

“信息化”时代在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广泛运用,铁路运输业也不例外。生产过程中合理的采用新科技成果,不仅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减少材料支出,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对既有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建立财务、业务、现场管理和客户服务共享的数据集中平台,各成本管理主体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成本分析及预测模型,对成本支出的各环节进行分析控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成本支出的必要性、时点和成本控制措施的控制程度等做出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利用信息系统,实现成本支出的科学决策、智能化管控。

四、结尾。

总之,成本控制是铁路运输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其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日益显现,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增强全员的成本控制观念,积极采用新技术成果,开展关键环节的节支攻关,有效的控制成本支出,迅速提升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从而使铁路运输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使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

参考文献:

[1]杨茂宪.基于降低铁路运输成本的铁路物流优化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28).

[2]吕广显,刘凯.基于专业分工管理的铁路运输成本核算[j].中国流通经济,2012(05).[9]季建新.加强铁路运输成本管理[j].冶金财会,2011(07).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大检修工作总结(模板20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表现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评估,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并做出改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优秀幼儿园六一儿童节主持词开场白大全(16篇)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主持这次活动。接下来,请欣赏一段感人至深的舞蹈表演,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美好的回忆。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敬爱

    最优高中使命与担当(通用19篇)

    优秀作文能够启发读者的思考,唤起共鸣,并引发对话和探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感受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近日,我有幸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新书《使命担当

    2023年疫情药店复工申请书(模板22篇)

    更多申请书不仅是一种书面材料,更是我们自我展示的机会,它能够为我们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舞台。通过阅读优秀的申请书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优秀双减语文作业设计心得体会(模板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学习,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长。4.以下是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语文作业在学习过程中扮

    最新分组试讲心得体会(汇总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或所做事物的理解与把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上提供一些思路。第一段:引入备课的重

    优质实习月报内容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实习心得体会是在实习期间对自己所参与的工作和学习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实习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分析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实习期

    最优公路管理心得体会大全(20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它能帮助我们不断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无论是关于学习的心得,工作的心得,还是生活的心得

    2023年职业规划访谈感悟(通用18篇)

    职业规划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目标和道路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过程。职业规划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下面是一些成功者的职业规划经验分享。我们上学期的这门课程的全称是“大学

    优质赠送股份的协议范文(14篇)

    合同协议是合作双方达成一致并约定好的法律文件,以规范双方在特定事务上的权益和责任。以下是一些实践经验中所积累的合同协议样本,供大家参考起草合同。乙方: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