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 小学科学说课稿(通用17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MJ笔神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 小学科学说课稿(通用17篇)

标语常常运用夸张、幽默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吸引力。创作标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收集素材、头脑风暴、反复修改等方式来提升创作的水平和质量。传承文化,创造未来。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我校这几年在武主任领导下进行的一个课题实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质疑、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在操作过程中,首先要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让学生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当作学习伙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个别离奇古怪的问题,教师的态度应是不指责,不回避,并适当地给予肯定和引导。其次是在学习的过程和体验中,关键是能否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判断和运用。最后就是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特别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模式能改变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状况,能让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总结,获得成功。

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何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最恰当时机?对于动手实践,特别是新课改的年级,我们不能被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所沉醉,而应更关注学生究竟在做什么?活动产生的效果又是什么?而对于主动探索,我们建议采取以问题为中心,以发现为目标的开放性学习方法,但是如果把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探究来处理,不仅时间条件不允许,也可以说把探究神秘化、复杂化了。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执教《灯泡亮了》这节课所做的一点尝试:

我先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宽"的模式展开。好的问题情景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火把,我们要善于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迷人的夜景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他们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达到自评与综合评价的目的。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

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节课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例如:在“创设矛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小灯泡.”环节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布局自由心境,激发学生连接小灯泡”,“建构对比环境,激发学生讨论小灯泡”,这两个环节采取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总之,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模式的教学,是通过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是一种平等的同伴互助,共利互惠的学习关系,是学生求知快捷而科学的通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感觉到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身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留心学习和积累各种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指导和评价孩子的时候,老师说的话一定要尊重科学的严谨性,对于某些没有定论的问题,不要做肯定性的回答,而应该是对孩子进行一个探究方向的引导。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奋点,适时的引导,让孩子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合作、互助、自主的进行探究活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学习、探索、实践。

从课堂情景来看,学生主动完成了教学任务,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更难能可贵的是孩子抓住课堂上“帮别人做线路”这一情景,生成了“帮别人做事不如教给别人做事方法”这样一个道理。在老师提供的教学材料面前,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与风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组成“电路”的同时,孩子的合作能力与合作愿望进一步得到了张扬,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课堂的结束并不是这类问题的结束,只是给这类问题开了一个好头,留给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空间与机会。

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面、深度及制定方案的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咱们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动口能力的失调,在这一方面对孩子的锻炼一直是少得可怜。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功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认为在课堂上以疏导学生为主,这样可能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上会做的更好。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今日我说课的资料是大象版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的第二课《食物中的营养》。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资料共分三部分:食物中的七类主要营养成分;经过实验掌握鉴别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营养成分的方法;了解食物中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这节课是在学生前一节课调查、统计一天中吃过什么食物的基础上,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究教学的。为此教材在编写时更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将食物的图片直接呈现给学生,以便了解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接下来的两课是指导学生探讨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和设计科学合理的营养食谱,所以这节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胆好问,但毕竟这类的知识有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营养方面的知识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所以课前还需要查阅资料来帮忙他们。

依据年龄和教学资料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指导学生认识食物中的七种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

2、本事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本事。

3、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关注自我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探究所吃食物中的营养搭配。

明白食物中包含哪些营养成分。

用实验的方法鉴别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

本节课主要采用游戏激趣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以游戏激趣展开这节课的教学,暗示引导;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经过讨论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实验探究法,指导学生掌握食物中的各类营养成分,并能经过实验加以鉴别。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力,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

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让他们在看一看、议一议和做一做一系列活动中感知食物中包含的营养成分。

脂肪鉴别实验器材

教师准备:棉签、水。

学生准备:白纸、肥肉、花生。

淀粉鉴别实验器材

教师准备:滴管、试管、碘酒。

学生准备:熟蛋白、米饭、淀粉。

蛋白质鉴别实验器材

教师准备:镊子、酒精灯。

学生准备:鸡蛋白、瘦肉。

一、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一个好的开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经过做游戏的方法自然的导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是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来自于生活,到达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科学的目的。

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今日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蹲萝卜》",学生可能会踊跃参加,那我的目的也就到达了,也为了下一个环节做下了铺垫。

当学生还在回味刚才游戏乐趣的时候,我会抓住这个机会话锋一转继续问:"刚才呀,在做游戏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十分的累,那教师就要有个问题问你们了,我们每一天都在做很多消耗体力的活动,可是什么支配我们的身体呢?"在此引出今日的新课,并板书课题《食物中的营养》。(用时5分钟)

师讲解:科学研究发现,食物里包含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头发、指甲、内脏、血液等的主要成分,是构成人体细胞、促进生长的基本材料。(板书七类主要营养成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是食物的能量和营养支配着我们的身体。可能有的学生回答的还不够完整或正确,但我也不会当时就给他们总结或指出。反而,为他们刚才精彩的回答"奖励"他们一些丰富的食物。"同学们刚才总结的都十分好,为了奖励你们,教师今日给你们带来好多好多好吃的东西。你们看……!"出示几组图片,吸引学生。让学生边看边想对于这些食物他们还想明白哪些信息,在他们回答的时候,我会着重抓住"营养"二字进行教学。

二、指导实验,深入了解(实验共用时30分钟)

实验1、检验"蛋白质"

师:"同学们,你们明白哪些食物中包含蛋白质吗?我们又该怎样鉴别它们呢?请各小组讨论并制定检验蛋白质的方案。"

(1)小组汇报并确定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说出方案设计的理由)

(2)师指导:"请各位同学用镊子夹起一块瘦肉或鸡蛋白,然后点燃酒精灯用火烧,闻闻有什么气味?(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安全)"

(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后,先让学生说说他们自我的发现和总结出来的结论。在他们原有的结论上加以指导和纠正。

(4)师生小结:在烧蛋白或瘦肉时,能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这就是蛋白质燃烧时特有的气味。所以,我们能够用烧、闻气味的方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较多的蛋白质。

实验2、检验脂肪

师:"刚才呀,同学们做的十分好。但我们明白不一样的食物含的营养成分都不一样,那你们能不能再用不一样的方法检验出食物中包含脂肪的营养成分呢?"

(1)小组汇报并确定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说出方案设计的理由)

(2)师指导:"请同学将花生米放在白纸上,用铅笔压碎,观察白纸上有什么出现?用手摸一摸这个地方有什么感觉?"(可能有的学生认不清这是水还是油?所以我会让学生用棉球蘸水在白纸的另一端涂抹,并将白纸举起对着亮光,观察有什么不一样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4)师生小结:我们把花生米放在纸上挤压,纸上会留下油迹,颜色发黄,摸着油乎乎的,不容易干,并且透光,与水迹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能够用挤压的方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包含脂肪。

实验3、检验淀粉

师:"同学们十分的棒,我们用了不一样的方法检验出了食物中包含不一样的两种营养,那么下头请你们再试着去检验食物中包含淀粉的营养成分,好吗?"

(1)小组汇报并确定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说出方案设计的理由)

(2)师指导:"将试管中加入一些干淀粉加水配制的淀粉液,然后往试管中加入2至3滴碘酒,摇晃试管,观察到淀粉遇到碘酒变成了蓝黑色。所以我们能够用滴碘酒的方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包含较多的淀粉。"

(3)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4)师生小结: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发现,馒头、米饭等食物中包含较多的淀粉,滴入碘酒成蓝黑色。而鸡蛋遇到碘酒不变颜色,说明鸡蛋中不含淀粉。这也是我为什么会让学生在用蛋白做一次实验的目的。

三。提问巩固,加深理解(用时5分钟)

师提问:1、谁能概括的说一说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

2、食物中的营养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影响?

这一环节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经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巩固新授知识,以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

九。说教学板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教师要让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张、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的历史

1.提问: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

3.了解书的历史。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会用树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后来,人们会在乌龟壳上,动物的骨头上刻划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技术发展了,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因为竹片和木片比较容易获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用这种材料。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有些重。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他是一位很会动脑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材料——纸。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也是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4.聚焦话题:做书的材料发生了哪些变化?

5.穿插竹简观察体验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自己的书,图书馆里的书,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为广泛的材料。通过反问古时候做书的材料,引入书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出材料变化的思考。)

二、探索: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

活动一:

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用毛笔在竹片上写自己的姓名,和同学说一说在竹片上写字的感受。音乐声响起,将毛笔放回笔筒,体验结束。

活动二:

穿越到陶泥时期,经历用木棒在泥板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除了在泥板上写姓名,比一比在泥板、竹片,纸三种材料上写字的感受。完成活动记录表。音乐声响起,整理实验材料,体验结束。

活动三:

1.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成为一本书。

2.让学生演示,体验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的穿越体验活动,让学生经历在不同材料上写字的过程,感受不同材料书写的优缺点。通过班级装订成三本书的过程,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三、研讨: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

1.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3.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提出问题: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启发学生去思考没有任何一种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不断会出现更好的材料来做书,意识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

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板书

二、观察餐具特点

1.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

2.学生小组边观察边进行讨论

3.汇报:你们的观察结果是什么?这些餐具都有什么特点?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用科学用语,并总结、讲解。

5.拿出活动手册,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活动手册。

三、做游戏巩固练习

1.“神秘的盒子”游戏。只能描述餐具或材料的特点,教师回答“是”或“不是”,最后猜出盒子里的餐具是什么。

2.根据之前总结的四种材料的特点,说一说用这些材料做碗和勺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四、交流和总结

提问:四种材料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

五、作业

1.回家可以和父母继续做“神秘的盒子”的游戏巩固练习。

2.可以在家里在找一些别的物品观察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六、板书设计

不同材料的餐具

材料 特点

不锈钢碗 反光 光滑、坚硬

陶瓷碗 光滑、坚硬

塑料碗 光滑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金属 塑料 玻璃 橡胶 纤维 纸……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谁流得更快一些》是教科版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三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液体是会流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课通过对不同液体的流动快慢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液体会流动,液体自身的黏度会影响它的流动速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流动这个液体基本属性的认识。学生通过问题、猜测、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的认识液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学习如何进行对比实验打下扎实的基础。教材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设计流动比赛,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假设(猜想)、制定比赛规则、设想比赛方法,理解公平实验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其次是运用简单方便的材料进行验证比较、实验后对液体流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思考。最后是液体和的固体的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固体、液体的基本特征。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及知识储备上已经形成一定基础,对其相关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还不够熟练,特别是在设计实验方案、控制相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面,还显得不够成熟,因此在本课以及今后的教学中还要重点注意培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液体都会流动,流动得快慢受到液体黏度的影响。

2.通过小组活动,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3.通过学习体验,让学生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别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给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1块塑料板、5个滴管、带有刻度的纸杯、面巾纸等。

四、学法、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解决重难点,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整理、得出结论、知识延伸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参与、研究实践活动,确立公平的比赛规则及比赛方法。在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体验并内化,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五、教学预案

为了更好的凸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不过这次同学们不是参赛队员,而是当裁判员,好吗?那么谁是参赛的队员呢?你们想知道吗?(教师出示水、油、洗洁精)是这三种液体,那么这三种液体谁“跑”得更快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3课谁流得更快一些。(板书课题)

(二)亲身经历,主动探究

《课标》指出:“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在课堂上,我注重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因此本环节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1.提出猜想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比较这三种液体,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你认为哪种液体流的更快?为什么?请将你的猜测记录在书中的表格了。”

2.设计流动比赛规则和比赛方法

3.实验验证,分析整理

“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工作,同学们一定都着急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小组选择好的方法进行公平比赛,比赛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将比赛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格里。”

,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结束提问:“哪种液体流动得最快?与你最初的猜测一样吗?”【在学生汇报实验情况的同时头脑中很自然的形成问题的提升:为什么同样是液体,它们的流动速度却不同?】这时教师顺势提问:“同学们头脑中一定对这三种液体又有了新的疑问对吗?是不是想知道为什么同样是液体,它们的流动速度却不同呢?”

【学生们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之后,对液体都会流动,会有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对这个问题能够自行提出并准确的作出解释。】在学生作出解释后提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三种液体黏度不同的?”

4.液体和固体的比较

教师出示前一节课水和油的维恩图,提问:“洗洁精具有水和油的共同特点吗?”在学生发表看法后,出示液体和固体的维恩图,让学生展开讨论,液体和固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展示两种物质的区别。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液体和固体的概念。

(三)归纳研讨,拓展运用

教师小结,三种液体谁流的更快一些,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却经历了问题、猜测、讨论、交流、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等系列过程,可见生活中许多结论都离不开有力证据的证实。同时要求学生思考:1 对于“水是怎样一种液体”,我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在喝牛奶时,最后总是喝不干净,这是怎么回事呢?”3“液体会流动,那么会流动的物质都是液体吗?”

(四)板书设计

3 谁流得更快一些

比赛方法: 注意问题:

液体黏度越大流动越慢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十分熟悉的铁制品生锈现象来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并制定防锈的种种措施。学习的重点是能够制定“影响铁钉生锈因素”的实验方案,教材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意在启发小组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搜集信息、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孩子们“真刀真枪”地搞科学,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水平。

铁生锈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学生们非常熟悉,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

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将自己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并在课外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有机地融合了起来。

(一)科学概念: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2.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爱护、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

相关图片、课件资料、铁片、铁锈、简单电路、磁铁、榔头等尽可能找到纯的铁锈

创设情境观察铁锈指导探究课堂总结

导入新课和铁形成对比认识(探索铁生锈的原因)拓展延伸

基础设计个性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物体生锈的图片)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铁生锈的现象你在生活中见过吗?(请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铁制物品生锈的事实)

3.看来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还真多。铁生锈了,才有铁锈。铁锈是新物质吗?(学生猜测,并能说说理由)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铁生锈了》(板书课题)。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吗?如果铁和铁锈是不同一种物质,那就说明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如果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就说明这是一种——物理变化。看来,要想弄清楚铁生锈到底是什么变化,还得先弄清楚铁和铁锈是不是同一种物质。

2.师出示新铁钉和铁锈,提问:对它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研究?(颜色、手感、亮度、松软、导电性……)

3.教师提供材料(自制电路检测器、榔头、磁铁、铁、铁锈等),要求学生观察铁锈,寻找证据,并做好记录。

安全提示:如果你的身体有伤口,请不要接触到铁锈。

(课件出示)铁盒铁锈比较记录表

颜色光泽空隙手感敲击导电磁铁

……

铁锈

4.交流汇报:

(1)请一组学生汇报,其他组补充。(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知识点)

师演示铁与铁锈的导电性、吸铁性。(铁能导电,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

(2)小结

同学们通过实验,找到了许多铁与铁锈的不同点,现在你能判断铁与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吗?铁变成铁锈是什么变化呢?(板书:化学变化)

三、指导探究,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1.过渡:

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用证据支持了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的假设,那么铁为什么会生锈呢?铁的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水、空气)

3.交流。说说方案,相互质疑,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课件出示)要点:

两枚铁钉要一样新。

一枚铁钉完全隔绝空气(如放入菜油中),另一枚铁钉暴露在空气中。

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4.小结。

根据我们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过一段时间,我们来分享研究成果。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相关资料)了解铁生锈的危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全世界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7000亿美元,是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总和的6倍。钢铁生锈是铁的致命弱点,钢铁因腐蚀而报废的数量约占钢铁当年产量的25%—30%,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你们说我们该这么做呢?(防止铁生锈)

2.引导学生探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为下节课准备。

板书设计铁生锈了

铁铁锈(化学变化)

空气

课外活动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过一段时间,拿到课堂上继续研究。

生成预见用磁铁研究铁与铁锈的区别,可能实验结果是磁铁能吸铁锈,因为理论上铁锈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磁铁不能吸引,但我们提供的铁锈中往往含有铁,磁铁吸住的是铁锈里的铁。教师用铁屑与从生锈铁制品上刮下来的铁锈细末做对比实验。如果找不到纯铁锈或者找到的铁锈仍然可以被磁铁吸引,可做演示实验,也可以用与铁锈相似的材料代替铁锈做实验,这也是允许的。提供一些不含有铁的铁锈如做不到,也应向学生说明。

课堂评估学生能否归纳出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对学生设计的对比实验方案做出合理的评价,并适当加以指导。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果实累累的季节》是本册书《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一单元的第二课,它在学生学习《寻找秋天》这一课,对秋天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科学、准确地认识果实。本节课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教学范畴,由三个活动组成,即"秋天的果实"、"‘找星星’"和"果实分类",把探究的事实定位于果实。从三个不同的层面、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果实,使学生对果实的认识由表象到理性,层层深入,最后上升到科学理论上,重点培养"观察与提问"的能力目标,同时也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知事物,探究事物,检验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之前,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见过以及吃过一些水果,所以有了一定的经验与基础,但对果实的认识比较浅显,笼统。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对果实的充分观察,掌握果实的特征,并用这一知识分辨果实与非果实。这些都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学生喜欢和愿意了解的知识。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习的有利条件。但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和分辨能力稍差。所以对于本课内容,要采取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由简入深,逐步递进的方式来学习本课。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全面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实,明确果实的特征。

2、能力目标:能从不同角度对特定事物进行定向观察和提问。

3、情感目标:乐于对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4、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探究果实的特征。

难点确定为:分辨果实与非果实。

1、说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法,它通过让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互相交流,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儿童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又把比较法、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期望学生既能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又可以提高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态度。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2、说学法:在指导学生的学法时,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素质融为一体。为此我倡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中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所以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刀、果盘、头饰、课件等。我为每组学生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刀、果盘等。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

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人们满载丰收的喜悦,各种果实也相继成熟。在这个喜悦的季节里,老师也同样带着喜悦的心情来上这节课,大家想知道今天的课题吗?(板书课题)

2、紧接着询问学生生活中所见过和吃过的水果,并出示课件(一副水果图),让学生说说果实的名称。

环节二:活动一"感知果实"

1、以一个惊喜的形式拿出果篮,并让学生说出果实的名字,然后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猜果实,介绍游戏"感知果实".

2、讲述游戏规则,找2-3位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并且教师参加其中。蒙眼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好的同学奖励。结束时师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猜出这些果实的?"引导学生加深对"五官"的作用认识。

活动二:"找星星":在学生对秋天的果实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学生用找"星星"这一趣味活动,探究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

1、表扬并提问:你们吃过的水果里,它们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并询问学生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看到果实的内部。引导学生说出:横切和纵切。并播放课件。

2、学生可以用桌上的的材料,利用刚刚获得的方法(横切和纵切)去探究果实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在活动之前,首先,介绍实验材料(各种果实,小刀,盘子,餐巾纸)接着介绍注意的事项。如:安全,卫生方面。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嘱咐学生把观察记录记下来。接下来活动,在活动结束时,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在汇报中对表现好的小组适当表扬。

3、出示课件:各种切开的果实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以及刚刚的实验记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果实的共同特征,并板书:果实的特征:都是有果皮和种子组成。

活动三:"果实分类"

1、播放课件:各种果实,考考学生对果实共同特征的掌握情况。(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表扬)首先以谈话的方式介绍苹果(带头饰)出场,并与大家打招呼,说出此行的目的(找朋友一起参加果实大会)接着鼓励学生一起帮助苹果找朋友。

2、(其他小朋友带上头饰,比如:萝卜,姜等一些非果实的图片)播放课件"找朋友"学生游戏,并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在游戏结束时,一起看看苹果都找了哪些朋友。(一一说出它们的名字)。紧接着询问苹果:"为什么找到它们呢?"引导学生说出"我们都是果实,都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然后大家欢送苹果。

3、师以惊讶的口气询问:"咦!怎么还有一位呀。"引导学生说出马铃薯别名土豆。并介绍马铃薯也是来参加果实大会的,可是它们没有和它一起去,谁知道为什么呀。接着找个别的学生说出理由。并表扬。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学生没有压力,在愉快的气氛中,教学重,难点会不知不觉突破。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环节的教学也体现了"做中学"这一教学主旨。)

活动四:拓展活动。

为使学生学以致用,课后我给他们布置了一道实践作业:采集南瓜的种子。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动手、动脑的训练,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获得知识的愉快和欢乐,把科学课从课堂走到生活实践中。

果实累累的季节

果实的特征:都是有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实:苹果、橘子、西瓜、辣椒

非果实:土豆、红薯、萝卜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七

《珍贵的淡水》是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资源》的第一课。本课主要通过对日常的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使学生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对资料数据的对比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地球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匮乏,从而树立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心。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分2课时完成。活动1“积少成多”,让学生通过测量滴水情况,调查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活动2“淡水资源知多少”,是通过对资料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了解地球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活动3“我该怎样用水”,则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制定用水计划,鼓励学生科学用水,了解节约用水的意义,培养其节水意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的规律,我拟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地球上淡水资源非常匮乏。

2、能力培养目标: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指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淡水资源的重要性作为教学重点,把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情况作为教学难点。

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也通过《走进水世界》这一单元的学习,知道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也可以看到,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水域,因此学生会有水资源多得很的错误认识。加上小学生的节水意识本来就很模糊。针对这种现状,就需要学生课前围绕本课主题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关注身边的用水情况,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真实情况,了解节约用水的意义,培养其节水意识。

教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跟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指导,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认识科学现象。

3、针对农村孩子,多鼓励、多引导,规范学生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法:阅读自学、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和集体交流讨论、动手操作、记录和分析数据。

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烧杯、量筒。

提出问题——搜集数据——资料分析——讨论归纳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情景:在学校食堂的洗手池旁,由于波波洗完餐具后,没有把水龙头关好,自来水在不断地滴流。妍妍赶紧把水龙头关掉。波 波却觉得水多的是,浪费几滴水不要紧。

讨论:水真的很多吗?真的不怕浪费吗?

思考: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二、活动一:积少成多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如果水龙头没关紧,不断地滴水,一天到底会浪费多少自来水?

任务:测量一个水龙头滴水一天浪费的水量。

活动:将水龙头调整到滴水状态,放一个烧杯在下面接水。10分钟后,用量筒测量烧杯里接到的自来水水量。

目的:通过学生实验,亲身感受水龙头在滴水状态下水的流失情况。

调查:调查生活中其他浪费用水的现象。

三、活动二:淡水资源知多少?

媒体:出示课本图或地球仪。

问题:观察地球仪,看看地球的水在哪里?

活动:观察地球仪寻找地球的水资源,并将发现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发现,了解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

引导:地球上的水体虽然很多,但可被人类利用的却不多。

活动:阅读课文的资料文字,根据数据,填画模拟水资源分布比例表。

讨论:各小组根据模拟的水资源分布比例表,讨论为什么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但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贫乏。

媒体:播放“珍贵的淡水资源” 视频。

小结:通过阅读资料和分析数据,认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贫乏,只占水资源的2.5%,而可以被人类利用的仅占淡水资源的0.3%。

四、活动三:我该怎样用水?

问题:地球水资源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总量的万分之一,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交流:与同学交流各自的想法。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

讨论: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活动:小组活动。根据大家了解到的情况,针对浪费水的现象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一起珍惜和爱护水资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总之,教学过程一直贯穿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以探究活动为科学学习的核心,培养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力求做到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八

科学概念:

1、知道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2、认识铁生锈变成铁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懂得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实验中能确定自变量,并控制无关变量。

3、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控制变量在铁生锈实验中的重要性。

2、具有收集证据证明铁生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的意识。

重点:

1、能对铁生锈的原因作出猜测,并能设计实验来证明猜测。

2、认识铁生锈变成铁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难点:

1、能正确设计变量控制实验并能在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课时

镊子、铁钉、水、课件、一次性杯、保鲜膜、未生锈的铁片、锈蚀严重的铁片。

(一)、创设生锈的情景,引出课题。

引入:(ppt出示生活中生锈的图片)课前老师收集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怎么了?你知道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吗?(板书:铁生锈了)

(1)铁生锈是什么变化?请说说你的理由?

(2)那铁生锈到底是什么变化呢?我们必须找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请各组按要求进行研究。

ppt提示要求:1、用感观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2、从金属的特征进行比较?

3、把研究结果填在记录单上。

(3)观察铁片和铁锈,并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那铁生锈是什么变化?

小结:我们寻找到的证据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铁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所以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板书:铁铁锈)

(三)活动二: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过渡:铁生锈好不好?有什么不好?

(1)学生交流铁生锈的危害。

(2)视频介绍铁生锈的危害。

过渡:铁生锈危害那么严重,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既然我们想让铁不生锈,那我们就要先研究铁生锈的原因。课前同学们都对铁生锈的原因进行了猜测,你们猜铁生锈与水、酸和空气有关,你们设计的实验合理吗?下面我们要请其他组的同学来评一评。每个小组都会拿到不是自己组的实验,请根据评价表上的两个问题对他们小组的实验进行评价。(ppt展示问题)

(3)小组围绕教师的两个问题互评小组实验。

(4)汇报交流。(教师用板书引导)

(5)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正完善实验方案。

(6)小组领材料实验。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铁生锈了

铁铁锈

化学变化

问题:铁为什么会生锈呢?

猜想:铁生锈与

空气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九

带走了一批成熟的六年级,引来的是一批“幼稚”的小不点,小归小,却是个个古灵精怪。特别是那帮男生,对科学有一股特别的“感情”。如何让这批朦胧的“未来科学家”做好准备,成了我第一课的重点。

经过网络上专家同事的指导和自己的深思,我精心准备了第一课。孩子们人生第一次科学课,就是被我“忽悠”着来的。

看我设置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很多孩子想要了解的,而且他们已经知道了许多关于科学的事情。

看看孩子的回答:1、科学就是带领我们去探索

2、科学就是让我们观察

3、科学就是我们去做实验

4、科学里有许多好玩的知识等等

学习哪些东西?1、植物和动物

2、我看见要我们养蜗牛

3、可能还要学习许多实验吧

孩子的聪明劲不得不让人佩服,在学习以前,他们已经能够从各个方面提取对科学的认识,这也反映出这些城市的家长对孩子科学方面教育的成果吧。至少在兴趣方面,许多家长做得还是非常棒的!

学生表现出的对于科学学习的劲头,让我异常兴奋和感动。同时,学生一定想更好的学习好科学知识。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很统一。

1、 我们要仔细观察

2、 我们上课要认真听

其实,学生能够回答出观察,已经在我的“圈套”里面了,观察时整个三年级阶段我们要学习的核心内容,什么是观察呢?学生是如何理解的呢?我询问。

于是,回答出来了,观察就是仔细的看。大部分学生就是这么说。仔细的看,认真地看,学生的理解很准确。

不仔细我们就收集不到需要的东西,不仔细我们就会错过要观察的东西。学生的回答,很好。只是要让孩子做到仔细,谈何容易。只能在后面慢慢来了,并且我从美国的“哥伦比亚”号事件谈起,让学生更实际的认识到仔细的重要性。学生们很习惯听故事,希望他们能从这些故事中,学到点东西。

在观察过程中,除了看之外,我们还有其它的方法了解更多信息吗?

关于这个问题孩子的回答,差异性比较大。

1、 查询。可以上电脑查资料、可以查阅书本、可以多看课外书,很奇怪的事情,走读班的孩子很注意去“查”资料,而住宿班也许是因为住校的缘故,很少有这方面的回答。

2、 实践。好多学生提到,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去实践下,所谓实践就是到大自然去观察,去摸摸看。极少数的班级提到可以做做比较。

遗憾的是,没有孩子提到记录和合作的内容。也许这正是三年级孩子最缺乏的东西,也是最需要学习的部分。

因此,我要求每个孩子准备一本小记录本,专门用来记录科学,希望孩子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将记录本用好。

最后,我要求孩子们保持倾听的习惯,所谓倾听就是要认真仔细的听,在听别人或者老师说话时,不可以插嘴,有问题举手回答。这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

三年级孩子的习惯培养,任重而道远,希望我能和全体孩子一起努力,让孩子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的学好科学。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十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

2、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3、知道什么是液体?

1、会利用多种感官从多种液体中找出水。

2、能利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敢于合作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重点: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难点:选择器具将水运到远处的空桶中。

1、分组实验器材:空果冻盒4个、牛奶、糖水、酒、水

2、演示器材:塑料袋、不同形状的杯子4个

3、游戏材料:小杯子1个、长短不一的接水管2根、塑料桶2个、秒表

设计意图:

认识水的重要性,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知道动物、植物的生存离不了哪些东西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课题并板书:观察水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把认识物体的经验上升到用科学方法的层次,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1)先在小组内讨论使用什么方法。

(2)观察过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贴上标签。

3、学生讨论、汇报。

4、教师引导小结:

先用眼睛看找到牛奶,再用鼻子闻找出酒,最后用舌头尝分辨出水。这里我们用到了认识物体的常用科学方法:看、闻、尝,当然还可以摸。但以后要注意,在不了解物体时千万不能随便闻、尝、摸。(板书: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用手摸)

5、谈话:我们大家都找出了水,可依据水的哪些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分辨出的水,把你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写下来。

6、学生组内观察并记录。

7、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并板书: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1、谈话:现在请大家观察讲桌上的四杯水,都是什么形状的。把你的结果写在书上或画在书上。(出示装满水的不同形状的杯子)

2、学生观察汇报。(水可以是各种形状的,取决与盛水的容器形状,也就是水本身是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板书:没有固定形状)

3、谈话:是这样的吗?我们在来做个实验。

4、演示说明:将杯子中的水倒入塑料袋中,并利用不同的方法变化样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塑料袋是正方形的则水是……;如果塑料袋是球形的则水是……;如果塑料袋是像小猫一样则水像……。

5、将塑料袋弄个洞,让水流进容器。

6、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水在流动。)还有哪些物体是容易流动的呢?

7、根据学生回答后板书:容易流动

8、小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容易流动的物体叫液体。(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快乐,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1、谈话: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出示物品,提出要求:哪一组能把这个塑料桶中的水运到另一个塑料桶中,当然不能直接倒。)

2、学生分组讨论方法。

3、全班汇报(用管子吸、用小杯子舀)

4、哪一种方法好呢?

5、分组近距离演示,测时间。

6、距离较远,哪种方法快呢?学生预测后再试一次。

7、小结:近距离用杯子舀的快,远距离用管子吸的快。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补充。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一

第一局部:指导同学认识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第二局部:指导同学用实验的方法,鉴定食物中的三种营养成分。由于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一般不容易直接观察出来,需要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鉴定。根据学校的仪器和设备情况,教材选择了鉴定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三种营养成分的方法。

第三局部:向同学进行合理营养的教育。在这局部内容中,主要介绍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报它的结构、儿童少年中的营养不良状况以和营养午餐的事实、合理营养的原则等。

第四局部:让同学应用合理营养的有关知识,进行科学配餐活动。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同学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指导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2、学会鉴定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三种营养成分的简单方法

发展目标:

1、关注自身的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资料:鸡蛋白馒头向日葵种子花生碘酒酒精灯等

(一)、认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开始上课后,教室谈话:人每天都要吃食物,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然后让同学进行讨论,进行简单汇报。教室接着问:你都知道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分?在给同学一些时间进行交流,然后汇报,最后教师小结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同学交流,使每一个同学都能积极地考虑,使同学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更多的认识。

(二)、鉴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学习检验食物营养成分的方法

谈话:我们怎样来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呢?

(同学讨论检验的方法)

2、介绍实验方法:

实验一:把蛋白质放在酒精灯上烧,问道难闻气味,检验蛋白质

实验二:把花生米在纸上摁压,检验脂肪

实验三:给食物点上稀释的碘酒,检验淀粉

3、组织同学分组进行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教师在此处可以给同学们创设“矛盾”,比方让同学们猜一猜土豆里面含有什么营养成分,让同学们的想法发生分歧,来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要求:

(1)、边实验边观察

(2)、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本上

组织同学汇报交流

小结:

检验各种营养物质的方法

(三)、各种营养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

1、谈话: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

(同学讨论)

2、组织同学汇报

3、小结: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础。现在,在儿童少年中,因偏食、挑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肥胖儿童、“豆芽菜”型儿童的数目不时增加。这不只影响儿童少年的正常声中发育,而且还危和儿童少年成年后的健康。为了改变中小学营养构成不够科学的状况,北京市在中小同学中推行由营养师设计的营养午餐。

本环节主要是让同学知道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四)应用知识的活动(弹性活动)

1、谈话:你喜欢去麦当劳吗?你认为麦当劳的快餐中营养搭配有什么特点?

2、跟据学到的知识来设计一份学校营养配餐的食谱。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同学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同学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和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同学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明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和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同学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施展自身的才干,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同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资料的评价与对同学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同学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节课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二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光 》第 3 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在本课内容之前学生探究了光和影的关系,建立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在这一基础上再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我认为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巩固光和影子的科学关系,又为后续学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的研究打下基础,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究精神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一课的内容分二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第二部分是“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五年级学生的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周全,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证光是直线传播的探究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发现、探究、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力及多方面的素养。

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光是直线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知道推测要有依据;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

难点:寻找假设的依据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教具准备: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管和直管。

教师演示的图片和课件。

有人将科学比喻为引导学生过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下脚石,但又不能越过这个度,教师只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

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对光传播的现象进行有意识的初步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能充分发挥手、脑、眼的功能,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从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的教学设计是以“探究、开放、自主、合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的。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说明。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光照的现象(出示图片及课件)

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这些光是怎样到达被光照的物体上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猜测,激发学生利用实验获得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入,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的碰撞,这一锤就敲到了学生的心坎上,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很快使学生积极思维,进入科学探究的活动中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组织探究,得出结论。 (重点)需修改

活动二

出示有结构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的方法,猜测实验的结果。因为教科书上学生操作的验证实验,器材简单,操作容易,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合作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自行操作,但要求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在图中的卡纸上直接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在过程与方法中推测依据很重要。通过实验得出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的光就能到达最后的屏上,形成小斑点。否则就不会有此结果。

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先让学生自主合作、大胆猜测光的传播是否沿着直线的方式进行的问题产生认知的矛盾,也就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这时,教师让学生进行验证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科学、有效的。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有的到实验材料区去选取实验所需的材料,有的负责记录,有不同的看法互相交流,然后小组长把全组的意见整理、汇报,得出了“光是直线传播”这一结论。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的体现新课程自主探究的精神。

(三)扩展探究,培养热情

接着激发学生用其他的方法也来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可以是直管和弯管的对比观察,直管眼睛就能看到另一头的光,弯管就不能,进一步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同时提醒学生不要用眼睛只对很亮的光源。还要给学生留个思考的空间,说说还有哪些方法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再利用光是直线传播的理论解释影子总是在光的背面的道理。为了更有效知识延伸,还可以用课件图片出示,光的传播速度以太阳为例,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所形成的概念得以巩固。令科学知识从书本走向实践,由课堂走向社会。

(四)、板书设计

为了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我用简洁明了的词语进行板书,概况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让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三

1.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

能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意识;

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镜、镊子、铲子、记录表等。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土壤的图片

土壤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熟悉的是每天我们都能看见,在路上、在院里、在校园的角落。而陌生在于即便我们经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来仔细的观察过土壤。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动植物。(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土壤随然在我们身边,但大多没有仔细观察过土壤的世界,调动学生观察土壤的兴趣)

(二)观察土壤。

1.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壤。

土壤中都有什么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观察,有针对性的做实验,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1:土壤中可能会有小生物和一些枯叶子

生2:观察要仔细认真,有顺序,细致到每一个角落

生3:放大镜是放大一些小东西的,镊子用来夹物体,铲子用来铲土,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测土壤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去挖掘的欲望,并让学生能够再说的过程中,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的想法)

出示注意事项做补充。

2.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及时留下观察后的证据,做汇报时有据可依)

3.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二课时

(三)研讨活动。

1.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

(设计意图: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组之间发现的种数可能会有所不同,认真仔细有序全面的小组会发现的比一般小组多一些,可以形成组间竞争,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

2.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动植物和土壤的“关联”的认识,即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认识,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赖土壤而生存)

(四)拓展。

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的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湿润。把蚯蚓或是蚂蚁放到土上,再铺一些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或蚂蚁的活动。

(设计意图:拓展活动有效弥补了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土壤下的动物生活情况。不同地区可以考虑“蚂蚁工坊”这一材料替换,但观察蚯蚓从观察环境的真实性和观察成本来看都更为适宜。)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及老师们:

大家好!

我上的是小学四年级上册大象版科学第六单元第一节《饮料瓶的知识》的内容。

现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家族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体会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开始。通过学习对饮料瓶知识的认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紧密联系,加深对自己周围的环境的保护。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饮料瓶所蕴藏的知识

(2)学会使用废旧饮料瓶进行制作及实验活动

(3)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饮料瓶的活动,探寻饮料瓶的相关知识;

(2)利用饮料瓶进行科学小制作的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想象、探究合作的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科学习惯和在科学实践活动中的创新精神,渗透法制教育,懂得爱护周围的环境。

重点:了解饮料瓶蕴藏的科学知识。

难点:饮料瓶上的信息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比较和实践运用

1、针对科学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来学习相关知识点,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2、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会运用抽象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同学们平时喜欢喝饮料吗?(学生回答)都喝过哪些饮料?(指名学生说说)老师这里也准备了几种饮料,看看大家喝过没有?请看大屏幕。师:喝完了饮料,你们注意观察过饮料瓶吗?(学生回答)从饮料瓶上你看到过什么内容?(学生回答)这些知识又会告诉我们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入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饮料瓶的知识。(板书课题:饮料瓶的知识)

二、授新课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饮料瓶,仔细观察,看看从饮料瓶上能发现什么?可以在小组内探讨,交流,并把观察的内容记录下来。(小组活动:学生观察并记录)

(1)师:通过观察你们从饮料瓶身上都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

(2)师:饮料瓶上的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底有哪些作用呢?(学生交流)

(3)师:对于饮料瓶你还想知道什么?请把你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学生交流)

(4)师:请同学们把我们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吧!

三、饮料瓶的应用

(1)好,刚才我们从饮料瓶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那饮料瓶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用处呢?(学生回答后展示自制作品及课件内容)

四、手工艺制作欣赏。师:老师的制作很有限,这里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用饮料瓶制作的小工艺品,请观赏。(课件播放:小制作的画面)

五、课后小结:师:同学们,废旧的饮料瓶除了可以回收再利用还可以变废为宝。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许多饮料瓶的知识,得到不少收获,请同学们今后把我们今天学到的饮料瓶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去,以便让我们消费时更安全!

六、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自己制作一个小玩具或工艺品并写上小标签向其他同学解释制作过程和用途。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五

教材从记录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开始,并让学生把食物一样一样分解开来。当几十种食物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怎么去观察研究呢?这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第二个活动,给食物分类。 给食物分类,方法很多。希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是按“味道”分,可以按“是否喜欢”分,可以按“早中晚餐”分,这些方法虽然可以,但都较为主观的,分类的结果因人而异。教材希望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科学的分类方法:如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可分为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和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教材中的素食和荤食的两幅插图,可以使孩子们直观地了解这两类食物的区别,有助于孩子们进行分组讨论,进一步了解荤食和素食的主要种类,使孩子们对食物分类的研究更加深入。

这堂课我主要想以孩子们一天当中吃的食物为载体,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为了认识和解释这些内容,也要像科学家一样,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们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使他们不断深入到科学的探究过程之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1、课前谈话。通过课前 “猜”这种游戏式谈话拉进师生情感距离,放松心情,同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努力的方向。

2、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请学生欣赏食物图片,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食物直接、形象地目视交流,打下一步探究食物的兴趣基础。接着让学生谈了谈自己初步观察、收集资料之后的收获,学生对自己的经历都有了做一个小结式的认识,还能交流记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时促使学生在经历活动的过程中养成思考的习惯。

3、、动一动:给一天的食物分一分类。

在这个过程中我试图让学生从一种无认识的状态逐渐摸索、实践到一种形成认识的状态。首先让学生去玩两个活动,活动的目的是关注学生寻找、收集、整理信息和证据的能力,并以此推动学生去进行归纳、分析、逻辑推理。同时让学生自选标准给食物分类,目的在于调动他们已有的认识储备,通过分类进一步认识食物,知道食物的种类很多。

通过学生这种自我反省式认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过程的回顾,对食物的探究,提升了学生学习总结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为本单元下一步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十六

《热起来了》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本单元主要探究的是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即:热胀冷缩现象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关于冷热现象,学生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如根据天气的冷热增减衣服;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重新鼓起来;喝太烫的水加一些凉水等。这节课是热单元的起始课,从“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话题开始,让学生讨论,我们的身体从周围获得热量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重点展开对“衣服是否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自主探究活动,并由此引发学生探究热及热现象的兴趣。

本课围绕“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设计了二个对比实验,二个实验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层次,第一个实验探究书和衣服对比,衣服能否产生热量?采取“扶”的策略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毛衣和书一样不能产生热量。第二个实验探究被衣服包住的书和被衣服包住的身体对比,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衣服不能生热,只是起保温作用,防止热量散发”。每次实验后让学生交流,形成解释,构建起加穿衣服会使身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会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让学生经历了“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实验验证――解释问题”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对学生学会如何从正反两方面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探究、验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已经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以及五年级上册的“光”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热的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时又希望能被肯定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另外,“冷热现象”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设计本课时,我关注了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整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根据生活经验对该教学情境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猜测,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有目的地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再利用答案,解释相类似的生活问题。整节课让学生处于不断的猜想设计验证当中,思维不断地激活,过程不断地完善。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帮助他们运用各种思维的技巧来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1、激趣导入。和学生握手,感觉手很凉,你们有哪些办法能让老师的手热起来?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使手热起来的多种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层次推进,再次思维碰撞。老师身体也很冷,你还能想些办法让我的身体热起来吗?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想起了生活中使身体变热的种种方法,学习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5、实验验证。衣服到底能不能给身体提供热量?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吗?让学生说实验方案,并进行猜测-可能会发生怎样的结果,不同的结果又能说明什么。根据学情分析,我预设了一个实验记录表:

让学生通过这两组对比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证明衣服不能生热,加穿衣服身体热起来的原因是衣服能起保温作用,能阻止热量散发,防止冷气进入。

6、提出新的问题,促进思维。既然实验结果证明了衣服本身是不能提供热量的,那为什么我们多穿衣服还是感觉更热了呢?让学生在弄明白一个问题的同时,又能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热爱科学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七

1、学生学会做纸音盒。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到乐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纸盒橡皮筋铅笔学生也自备一份

一课时

1、出示教具

2、检查学生自备学具情况。

1、用铅笔尖在纸盒一端的盒盖正中钻一小孔。

2、将橡皮筋的一端穿过小孔。

3、将穿过小孔的橡皮筋打一个结。

4、将盒盖盖紧。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从小组做的作品中选出一、两个较好的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课后自己再制作一个纸音盒,听一听它会发出声音吗?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医院护士年度工作总结 医院护士个人工作年终总结(优质8篇)

    通过写公务员工作总结,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下面是一些优秀学生写的学校总结,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医院护士年度工

    一年级小学生三分钟好书演讲稿(通用12篇)

    通过竞聘,我们可以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这里有一些关于师德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年级小学生三分钟好书演讲稿篇一各位老师、各位同

    最新幼儿园教师自我鉴定(大全20篇)

    感恩是一种正能量,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恩的功效在于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感恩总结范文,或许能给我们带来

    2023年七夕微信祝福语动态图(模板14篇)

    爱国标语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唤醒国民的爱国情感,引导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爱国标语的创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技巧?这些爱国标语范文具有独特的

    小学秋季开学典礼精彩主持词 小学秋季开学典礼讲话稿(优质18篇)

    竞聘是一种展示个人能力和潜力的方式,它可以提供一个机会,让人们通过自我介绍和表达自己的意愿来争取一个职位。竞聘材料需要有详细的事例支持和具体的数据证明,用事实说

    最新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学反思(精选18篇)

    拥有理想可以激发人们的动力和热情,让人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写理想总结时,要从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出发,展现真实和独特的个人风格。接下来,

    2023年夜宿古寺教案(大全10篇)

    大班教案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设计教案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预期效果。以

    最新新年过年贺词(模板6篇)

    安全标语起到提醒、警示和教育作用,它们是保障人们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安全标语,它们既简洁明了又富有启发性,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编写安全标语

    ・国际志愿者日活动简报(实用8篇)

    公益事业是一种人文关怀,通过帮助他人,我们也能获得成长和满足感。如何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公益活动的总结分享,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的

    2023年六一亲子运动会邀请书(优秀6篇)

    共同进步,成就梦想。从团队标语中传达出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下面是一些团队合作的案例分析,值得大家借鉴。六一亲子运动会邀请书篇一致各位家长:微风拂面的五月带来了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