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实践心得体会 采访实习心得体会(优秀8篇)

时间:2023-09-17 作者:雁落霞采访实践心得体会 采访实习心得体会(优秀8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采访实践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引言(100字)

作为一名记者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实习是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有幸能够参加一个媒体机构的采访实习,在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我在这个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采访对象(200字)

在开始采访的准备阶段,我了解到采访对象的背景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深入了解采访对象,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也能更好地传递信息给读者。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包括查找相关资料、上网搜索以及与那些熟悉采访对象的人沟通。通过这些努力,我能够对采访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为后续的采访做好了准备。

第三段:与采访对象的沟通(300字)

在采访过程中,与采访对象的良好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首先,我尽量与采访对象建立放松和互信的关系,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其次,我不仅仅停留在提问的层面上,而是尽可能地通过进一步追问、以及注意到对方的表情和语气等方式,深入挖掘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我的目标是让采访对象放松自然地回答问题,给读者提供更真实、真实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灵活应对采访对象的情绪和反应,并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四段:信息整理和写作(300字)

采访结束后,我需要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写作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首先,我学会了选择最重要的信息,将其整理成为文章的主要线索。其次,我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性,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最后,我也会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案例,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通过这些努力,我发现我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给读者。

第五段:个人收获(200字)

通过这段时间的采访实习,我不仅增加了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还得到了很多个人收获。首先,我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感和沟通能力,在与采访对象和队友的交流中逐渐成长。其次,我学会了忍耐和灵活应对,因为采访实习中经常会遇到意外情况或未预料到的问题。最后,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媒体行业的工作情况和挑战,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总结:

通过这次采访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实践中成长并收获了很多。我相信这段宝贵的经验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采访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采访实践心得体会篇二

新闻采访让大家了解更多事情的真相。新闻采访是现代新闻实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采访更是其不能忽视的新闻实务环节。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新闻采访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其实在新闻采访方面,我是一个新手,一只“菜鸟”。说来惭愧,进校报的这一年里,真正意义上的采访其实不多,只有四次。中间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见,现在就写出来,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个人采访是在军训的时候。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学院的新生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军训表彰大会上,“詹丽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他一入学辅导员就跟我说了,要特别关注她的举动)。后来师姐说让我们挖掘军训的人和事,我第一个念头便想到了詹丽璇。后来我通过其他人了解了她的信息后,感觉师妹身上有能够代表这一届新生在军训中蜕变的闪光点,就跟碧岚师姐主动请缨,说我要去采访詹丽璇。

师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采访,还是一个人采访,自己不免内心紧张。后来我从图书馆找来了通讯写作的书籍,可总觉得里面的那些原则宝典之类的不适合现实中的采访。我开始苦恼,幸好这时碧岚师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通过电话引导我摸索,最终,我把那些问题想好了,列好了,也顺利采访好师妹。

这一次充足的采访前期工作是那次采访成功进行下去的关键。因而在做人物采访前,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收集被采访者的信息及别人的一些看法,这对采访中挖掘人物的闪光点至关重要。

好的采访是成功的采访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采访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这点。第二次采访的是一位现从事媒体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师姐。由于当时师姐在海南,我只能通过qq对她进行采访,而我对那位师姐的所以认识就只有那张纸上的信息。那段时间很忙碌,没怎么好好地琢磨那次的采访,在还没做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就贸贸然地采访了师姐。很快,师姐就指出了我采访的不足,她说我问的都是一些表层次的东西,而且问得比较乱。我心惊地接受了她批评,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采访,发现真的有许多漏洞。

那次采访稿最后世师姐也帮我修改了不少,这让我觉得很惭愧,也更加意识到我们采访者的责任和采访上自己存在着的不足。

说了那么多了,好像都在强调采访前期的准备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其实我还觉得,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的表现同样很重要。就算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人采访还是会有不同的风格。这在电视上我们也可能看到,鲁豫的采访和王志的采访风格就算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风格。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的是鲁豫式的闲话家常的采访,而不喜欢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采访。可能大家刚看这两张风格都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鲁豫,可一旦真正进入采访,还是会有人就不知觉地扮演起王志来。当采访着说出一个对我们而言十分有利的信息时,我的观点是,请做温柔的鲁豫,一步步引导采访者继续说下去,而不做尖锐的王志,立刻单刀直入,令采访者汗颜。

好了,说了那么多,也该搁笔了。真正的采访经验采访感受恐怕还是要我们自己去体验才能找到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风格和感受!

埃德加·斯诺、法拉奇、霍默·比加特、威廉·劳伦斯、乔恩·富兰克林这些知名记者的背后故事有很多,这些日子在网上细细浏览了他们的资料,心中感触很大。其实对于一名记者,我理解的层面还是停留在中学时代那就是为人们呐喊。单纯的理想让自己报了这个专业,在学习中我曾经徘徊过,也曾经骄傲过,记者是一个“杂”家,更是一个需要勇气和智慧的事业。

暑假实习的时候,开始的时候是自信满满,觉得终于可以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了,终于可以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就这样带着七分兴奋和三分胆怯走进了报社,走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后来就有了我的第一次采访,第一次感动,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的专业,第一次开始有感于新闻采访,有感于记者这个职业。

记者,这个被冠于“无冕之王”的角色,是一个在社会上有很多争议的职业,在面对一些涉及信仰涉及利益甚至是涉及生命的时候,记者这个角色就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法拉奇这个传奇女子,采访了著名的越南战争、印巴战争、中东战争和南非动乱,采访过邓小平,采访过基辛格,每一次的采访都作为了现代采访界的典范永久被珍藏。这个被称为“世界政治采访之母”人物无论是在采访战争还是在采访政坛风云人物的时候,她的智慧、她的立场、她的视角,总是那么闪耀和无法企及。记得暑假实习那会总是会遇到不知从何采访起的尴尬场面,有时候草草的收场,以至于收集不到好的新闻线索写稿子的时候无从下手。

采访前充足的资料准备,是取得采访独立性的“敲门砖”。法拉奇采访基辛格的时候正是有这种充足的准备才在采访的过程中不畏不惧,尖锐提问,态度上保持独立性。欣赏法拉奇的人都知道她采访的个性,讲究的是独立和现场。法拉奇的独立是她看问题的角度。新闻的真实性也正是以这种方式得以实现的,只有在现场才能真正的见证事实,就如威廉·劳伦斯搭乘携带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的飞机,写下了著名的空中目击记《长崎投弹记》。有了真实的体验在能够把自己的新的体会写在新闻报道中让人们去体会。

想起了我在暑假实习的时候采访一个聋哑的清洁工,不会说话更是听不懂别人说什么。采访的那天天气很热,因为开始之前有一个采访,采访完之后就已经快中去了,想到采访这个肯定又要花很长时间不说采访未必会成功,于是就回家了。在网搜上果然有一篇类似的稿子于是投机取巧,自己又重新编了一篇稿子给了老师,后来老师打电话来说这个稿子没写好,并一直说不要以为是聋哑人就采访不到信息,说了一大堆批评自己的话,于是心中很是后悔过意不去。这件事是在实习的时候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

做新闻就是讲究的是一个真实,失去了真实,还有什么资格称的上新闻。霍默·比加特能够走进《原子弹轰炸下的广岛》,那种恶劣的环境,那种时刻会丢掉生命的环境,都能够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还有什么值得去畏惧。没有亲身体验过是无法去体会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个前辈记者告诉我,亲身经历的东西会感受更深,会更有东西写。这句话是真理,是一个值得大家去理解和记住的真理。

还有就是一个人的信仰,记者的信仰很重要,因为一个记者的信仰关乎着这个记者的道德品质,埃德加·斯诺是我最欣赏的记者之一,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能够一直坚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努力着,为世界的和平努力着。作为一名美国记者、作家,斯诺把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真实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是多么的伟大!

记得实习的时候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到《楚天都市报》的记者陈世昌,是一个很具有正义感的、敢于说真话的记者。心中很是敬佩,觉得这个记者真正是个能干的人,或许这种记者就是自己未来心中向往的那种。

采访写稿子这些都在不断的交替之中,实习中记忆就是问路采访然后回家抓紧写稿。写稿子是一个对采访的验收吧,暑假里面老师不停的告诉我们要抓新闻点写,要在一件事情中挖东西写,要注意细节……写稿子不是我的专长,我是一个理科生,经常会被班上学文科的同学调侃说“在文学的地盘上面滥竽充数”。其实写新闻高并不是要多大的文采,但是却要有自己独到的创新和不错的文笔,这个是我欠缺的。乔恩·富兰克林的《凯利太太的妖怪》这是一篇新闻稿,写的像小说一样,但是它确实像描写一样把一个手术给活化了,细节抓的也恰到好处,这行新闻界值得借鉴的。

以上是我对新闻采访的一点感悟,其实不仅是这些大家记者,更是这个暑期实习给我的。

12月份以来,我们所学的《新闻采访学》几乎都是以实践、实习为主。正所谓理论联系实践。之前学了那么多的有关采访的理论知识,都从没有用到实践中去过,只是系统的把那些新闻采访知识输灌进了脑袋,但却没有用来指导实践过。而如今,老师在有限的条件下给我们安排实践实习的机会。不管是学习他人的实践经验,还是让我们自己去体会,我都觉得很有必要,也很感谢老师为我们争取机会而付出了那么多。

第一次的实践活动应该是我们班举行的模yi答记者问。我和另外4位同学有幸成为被采访者,其他的同学对我们五个人分别提出问题,我们做出回答。陶艳的回答确切、具体;胡文茜快言快语;林蓉蓉纯真无邪;张国平的语言犀利;我呢?很真诚、很用情,不过我觉得我太情绪化了。虽然我们这次模yi答记者问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地方不规范,但通过老师的点评后,我们都知道了哪些地方不规范,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日后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管怎样,我们的实践活动还算的上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吧。因为我们5个人的回答各有千秋,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很有水准,只是我们在程序以及礼仪上存在一些小毛病。

第二次的实践体会是江西日报的高级记者程娟来给我们班上课。程娟老师把她自己的采访经验结合理论知识传授给了我们。《我能摸摸火车吗?》让我知道了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也让我知道了程娟记者是如何做到与别人不一样的;《袁政海班组》的系列报道让我更坚信了“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那句话语;有关铁路、公路的开通的报道让我知道了原来新闻也可以写成那般的诗化和散化,我想这与她平日里爱阅读散文,写散文文章是分不开的;对“金圣”烟的报道表现了她独有的睿智······说实在的,我很羡慕她,羡慕她能写出那么漂亮的文章;但我更佩服她,她那不断上进的心与那吃苦的劲把我给折服了,她一个劲的重复那句“一定要吃的了苦”,我想做新闻工作的应该都很辛苦吧!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更应该强健体魄,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能力,以便日后投入到新闻事业工作中去。

第三次是老师带领我们做校车去感受南昌的变化。第一个目的地是秋水广场,广场的最高喷泉是108米,据说是中国的第一高喷泉。我们在那逗留了半个小时又奔向了另一地点------摩天轮,据称是亚洲第一高的摩天轮。在它的旁边正在完善一个赣江公园,它的建立与完善不仅会给人们提供了又一娱乐场所,而且还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更加关注昌北的建设与发展。摩天轮的对面有一个“嘉年华”娱乐场地,也还在完善之中,不过应该快要竣工开张了,因为有好多大学生在那求职,大概有300多个人在那排队等待,据我们了解,该娱乐场地计划12月24日开张。在那逗留了近一个小时,回到校车上准备打道回府。不过我们并不是按原路线往回返,而是开上了生米大桥,那座桥很长、也很雄伟······ 我们一路上有说说笑,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到了我们的学校,结束了我们的感受南昌变化的体会活动。

这就是我们的三次实习体会活动,那三次活动让我明白了新闻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一双敏感的眼睛。让我们做个有心人,为新闻事业而奋斗终身吧!

采访实践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实习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有幸选择了采访实习作为我的实习项目,这次实习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让我对采访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技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采访实习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启发。

第二段:实习前的准备(大约250字)

在开始实习前,我花了很多时间进行准备。首先,我深入了解了采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阅读了一些有关采访的书籍和文章。其次,我学习了如何制定一个好的采访计划,包括明确采访的目的和范围,准备好相关的提问和备选方案。最后,我还对要采访的对象进行了背景调查,了解他们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成果,以便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

第三段:实习中的经历(大约300字)

在实习过程中,我有机会采访了几位知名学者和专家。我注意到,一个成功的采访需要善于倾听和观察,基于对对方话语的深入理解提出问题。为了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我还学会了运用一些采访技巧,比如寻找共鸣点和控制节奏。我还学习了如何处理采访中的突发情况,比如应对采访对象的困惑或情绪波动。

一个好的采访经验,对于我来说,也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和困难,但是通过与采访对象的互动和交流,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风格,变得更加自信和自信。

第四段:实习中的收获(大约300字)

通过这次采访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首先,我意识到一个好的采访需要持续的学习和提升,因为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其次,我认识到一个好的采访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捕捉到关键信息和独特的视角。最后,我学会了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与采访对象建立真诚的关系,获得更好的采访结果。

第五段:总结(大约250字)

通过这次采访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采访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采访实习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它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可以培养各种重要的软技能,比如观察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我相信这些技能和经验将在我的未来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促使我成为一名出色的采访人员。因此,我将永远铭记这次实习的经历,并将其作为我的成长和进步的宝贵财富。

采访实践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生活的质量渐渐提高,生活得压力也逐渐加大。为了家庭能够解决温饱和奔向小康,有好多的人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活。一方面为了生活,一方面为了家里的经济,只有先放下家里的小孩,外出挣钱,为孩子的学业家庭的生活而艰苦奋斗。

殊不知家中的孩子有的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或者在亲戚家里寄住的苦楚。从小我也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由于观念跟理想不一样,在童年时光里,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我深有体会这样的感受。

为此我对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十分积极。我只想用自己那份微薄的热情去温暖那些只有过年或者几年不见父母的孩子们。

我们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家访,这是我们与留守儿童及他们现时监护人直接面对面交流的大好机会,在与这些儿童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父爱母爱的渴望,他们最常说的就是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父母身边。

过多的忧虑使他们过早的缺去或失去了童真,他们自我觉得与其他孩子是不平等的,有的甚至不知道父母是什么概念。在与他们现时监护人的交谈中我得知这些小孩平时贪玩,功课作业基本无人监督,他们作为现时监护人也没什么办法,自己有小孩,也需要干活,或者年事已高,有心无力。

我觉得这不单单是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是全社会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不仅体现在身体,更体现在心理。

我跟着我的团队,走去走访。看了才真正体会到,城市的小孩与向下的小孩就是完全的不一样的。城市的孩子干净整洁,但是也只是温室的花朵;乡村的孩子谁没有整洁的外表,但是他们快乐着,因为他们自由。

这就是城乡之间的区别,包括环境,更包括孩子。面对着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明显没有城市孩子的自信,有意识的抗拒。但是我们花了心思去与他们游戏,与他们说话,他们才慢慢的接纳我们这样对于他们来说是城市来的大哥哥姐姐们。可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也是从他们的年纪里走出来的。他们的心思我们懂——他们缺少了一种关爱。

在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了这帮孩子很想像电视里面那样,爸爸妈妈带着去玩,特别是六一儿童节那天,这是专属于他们的那一天。而不是学校就放假一天那么简单。可惜有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家里的老人更不可能会陪着孩子玩(指大部分)。

城里面会有的孩子父母带来广场或者去吃大餐,玩个痛快。也会有的孩子默默地在家看喜洋洋度过。而村里的孩子最快乐的地方就是田里地里和河边。慢慢的他们缺少了一种特殊的关爱。从而会使一些孩子变得叛逆和过度调皮。这将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慢性的心理破坏。所以我们从家里的长辈入手开始我们的第二项活动。

经过我们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我们这次更加的深入到了村民们的生活中,我们划分区域分工合作,随机调查,调查只是一种形式,我们有机会便会与他们拉家常,感受他们几十年来的生活变化从他们的口中读出他们历经的沧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

这次调查也非一帆风顺,有部分村民还是不了解我们的目的,对我们还有排斥的心理,我也尽所能去化解他们的这种心理,这对我也是一种考验与磨练,用我所学的的知识去解释给他们听,这样不仅锻炼了我的表达与应用能力,也锻炼了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

在我们的努力之下,问卷调查终于如期完成。这既有我自己的努力,也有我们团队的分工协调,我不仅更加深刻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大学生活以来首次亲身步入社会,尽自己能力将学到的知识用应用出去。同时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以后的社会生活积累了很多经验。最后希望我们这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采访实践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引言(100字)

我曾经有幸参与一次采访实习,这是我大学里非常宝贵的经历。通过这次实习,我有机会亲身感受到新闻报道的酸甜苦辣。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如何提问、收集信息和整理素材,还锻炼了我的沟通和组织能力。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对其他也有兴趣参与采访实习的同学有所帮助。

第二段:学习沟通与交流(250字)

在采访实习中,我学到了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作为采访者,我们需要向被采访对象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并倾听他们的回答。在实践中,我发现有时候要提出更具体的问题才能得到详细的回答。我还学会了灵活运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例如通过邮件、电话或面谈,以便更好地与被采访对象沟通。此外,我还学会了观察和分析对方的非语言表达,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

第三段:搜集信息和整理素材(250字)

采访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采访的第一步就是收集信息。为了充分了解被采访对象以及使采访内容更具深度,我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阅读以往相关报道并寻求行业专家的意见来获取相关信息。在采访过程中,我会将所有关键信息记录下来,以便后续整理和分析。回到办公室后,我会再次仔细审阅整理好的素材,并将其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主题分类进行整合。整理素材是保证后续制作稿件高效进行的关键步骤之一。

第四段:适应工作环境(250字)

采访实习期间,我也学到了如何适应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有时候,我需要前往采访场地,可能是露天的体育场、繁忙的街道或者狭小的办公室。在这些挑战性的环境中,我学到了保持耐心和专注的重要性。我还学会了与不同层次和性格的人建立友好的工作关系。对于一些意见不合的情况,我会耐心听取对方的意见,并且试图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些经验不仅提高了我的职业素养,还帮助我在团队中取得重要突破。

第五段:总结和感悟(350字)

通过这次采访实习,我收获了很多。我不仅学到了采访技巧,还培养了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尽管采访工作有时候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认为,只要我们始终保持信心,并不断学习和提高,就能够应对并战胜这些困难。在采访实习期间,我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行,他们的经验和能力激发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并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结(100字)

通过这次采访实习,我不仅学到了采访技巧,还培养了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我认为,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职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在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并保持乐观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面对挑战。我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采访者。

采访实践心得体会篇六

——追寻红色足迹,锤炼坚定信仰

文明道德展新貌,老党员老当益壮谱新篇。退休老党员依旧为社会为社区百姓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一,普通老党员几十年奉献社区

韩希玲同志是双新四社区的一名普通老党员,今年87岁。从开滦唐山矿井下退休已经三十三个年头,从退休的那一天起一直在社区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几十年来坚持全心全意地为社区居民服务,曾多次被评为街道、社区的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评为“唐山市健康老人”,被群众称为我们社区的活雷锋。

韩希玲同志1977年从开滦矿退休,井下工作了几十年,按理说退休后应该在家好好享受享受,可是当他把组织关系转到社区后,积极参加组织活动,按时交纳党费,参加各种学习,坚持会议出勤,坚持为居民服务,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严格的组织观念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性。

每年的义务巡逻韩希玲不知放弃了多少收看大年三十《春节晚会》的机会,冒着寒风在社区内进行巡逻,为让居民过一个祥和的节日,牺牲着自己欣赏电视节目时间,去年组织巡逻考虑到他年岁太大了,怕在巡逻时发生意外,让他好好在家休息休息,当他知道巡逻队没有他的名字,马上找到总支书记刘杰说:“只要我能走得动,就永远不离开巡逻队,我退休了,岁数大了,不能为党和群众做些什么工作,为居民巡逻我做得到,让我为居民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简简单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个老党员的心声,体现了一个老党员的崇高品质。

了月季花,自从栽上那天起,他就当起了义务护花员,每天为花松土、除草、看护着不让人破坏,老人就是这样默默地奉献着。

双新四社区的文艺演出队只要一组织活动,韩大爷总是第一个到场,用三轮车拉道具、板凳等物品,到场地后又是挂横幅又是帮着打镲,他是演出队的好后勤。

干一件好事容易,干一辈子好事却很难,他们所做的每件事可能都微不足道,但是值得称赞的是他一干就是三十二年,而且无怨无悔、默默无闻。作为一名普通退休党员,他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就是这么一位平凡的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对党旗的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二,老党员一心为公、勇于奉献

在古冶区唐家庄街道京华西里社区里传诵着一位敬业爱岗、一心为公、勇于奉献的老党员何于华的事迹。何大妈今年60岁,因前几年车祸大脑受伤从二运公司病退,至今头盖骨缺一块拳头大的头骨,但是她身残志坚,于2005年12月党关系转到社区。到社区报到时,她就表示,她是一位党员,社区有什么事她都可以帮忙。这位朴实憨厚的老党员。用一席话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同志热爱集体、热爱社区的满腔热心。几年来,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一心为公默默奉献,虽然是社区编外人员却身兼多职,承担了图书管理员、板报宣传员、卫生清扫员、治安巡逻员、校外辅导员的五大员的角色,她踏实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动了社区党员和群众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她舍小家为大家的行为,赢得了领导和居民的好评;她以一名普通党员的带头作用,为社区建设做出了功不可没的特殊贡献。

(1)负责敬业的图书管理员

在2006年1月7日社区图书馆正式成立了。何于华同志担当了义务管理员,她将各种各类的图书认真地整理,编号码、分种类、贴标签一丝不苟。不论早晚,只要居民来此借阅她都热情服务。社区1500多本图书她都管理的有条有序,并且制定了借阅图书的有关规定,为居民借阅图书提供了方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明读书的氛围。

(2)吃苦耐劳的义务清扫员

每天清晨六点钟,何于华正在默默无声,拿着扫把从西边扫到东面,认真地打扫着果皮、废纸屑,她耐心地将小狗排的粪便,扫入簸箕里,扔到垃圾箱里。几年来她天天坚持,从不懈怠,为在此活动的老人孩子们提供了优美的环境,深受居民的赞誉。在社区开展美化、绿化环境的活动中,她星期日不休息,照常来到社区,粉刷墙壁标语。

在金钱至上的今天,能有这样一位老党员,真心实意地为社区埋头工作,她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在居民群众中获得很好的口碑。

(3)热心做党的政策宣传员

何于华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在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中,每月2-3次及时更换板报的内容,加大宣传力度,成为宣传党的政策的重要窗口。夏天她头顶烈日,书写上治理环境的宣传内容和健康常识。冬天迎着寒风宣传防火防盗知识和好人好事。

为了配合区委办事处的宣传工作,积极投入到社区文化墙的绘制中,为了一个月完成50幅大型壁画的描色任务,她每天早四点起床晚八点收工,起早贪晚忙于绘画,她不怕苦不嫌累,发挥自己特长,认真将老师草图描绘的五颜六色,一幅幅反映文明和谐的壁画展示给过路的人们,得到市、区领导的赞誉。

(4)自愿奉献的治安巡逻员

何于华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默默无闻做了很多的有益的社区工作。早晨她在文明路上巡逻,晚上到社区值夜班,一天到晚在社区忙忙乎乎,任劳任怨,从没要求过回报。在何玉华的影响下,一家人都动手为社区工作,从不讲报酬。被评为文明示范家庭。

(5)关心下一代的校外辅导员

六、日,到广场打扫卫生,浇树护花。到文化走廊巡逻,防止人为的破坏行为。在每年暑假中成立小学生板报组,参加各种法制宣传和板报宣传活动。组织义务保洁,拣白色垃圾,维护文化走廊的清洁卫生。组织小卫士志愿活动达100多人次。

党员,几年来,她光荣地评选为古冶区优秀党员、古冶区学雷锋的模范、文明市民,他们全家被评为2008年科学发展观示范家庭。

三,退休老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的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团结一心、勇于进取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无一不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为之传承、坚持、奋斗。

退休之后的老人并没有像一些党员一样去味灾区捐钱,也没有参加过什么重大的会议。他只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党员,踏实的做好每件小事,本分的做着自己的职责„„因为他明白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去做出伟大的业绩,总得有人要去吧一件件小事做好。他就是一个既平凡又善良的老党员。

退休之后的他两袖清风,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却落得个心胸坦荡,问心无愧。为了更好地为居民服务,老人本着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原则,自己动手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工具,有钢钎、钩子、铲子、勺子、叉子等。并用这些工具从便池、下水道等处掏出过各种物品。另外,老人还有个“百宝箱”,里面装着许多替换下来的旧零件。修理的过程中有的就能派上大用场,废物利用,既省钱,又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一举两得。而且有时老人不仅帮助社区居民修理管道,还负责购买修理时需要的零件。除了省钱,老人还特别节约用水,是社区的节水宣传员,堪称节水标兵。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老人身上彰显的淋漓尽致,可敬可佩。

据群众反映,老人长期坚持学雷锋做好事,不图名利,不要报酬,乐于奉献。

他关心国家大事,热心公益事业,关心支持村庄建设,积极参加村庄组织的公益活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又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积极参加,带头发言。老人说:我一直认为,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先进性,要给群众做好榜样作用,做到退休不褪色、退休不忘本、退休不变质。人活着要有一个精神支柱,帮助别人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我要用自己的行动为党旗增辉。虽然我年龄大了,但只要我的胳膊腿还能动,就要继续为大家服务。热心公益,不断进取,我们不该向老人学习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有些人不择手段追逐名利的当今社会,是何等高尚,何等可贵呀!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张国兴同志的事迹更值得大力宣扬与学习。

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老人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当好群众的贴心人,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他带领群众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开办企业,使群众生活逐步由温饱走向富裕。他关心贫困群众的生活,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面对群众最为关心的住房问题,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群众生活有了困难,困难家庭学生上学缺少学费,他都想方设法给予资助。,就要像他那样,牢记党的宗旨,心系人民群众,始终坚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团结一心、勇于进取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他完美的刻画了他作为一个党员的人生。

采访实践心得体会篇七

组织课至今,虽然在课堂上学到了一些基本的组织学知识,也通过课堂的实践活动掌握了解了一些实践技能。但是在这次采访作业中,还是碰到了许多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在计划方面有所不足。最初的忙于各自的工作、忙于期中考试,发现时间有所不足。虽然前期有所计划联系及采访,但是庞大的工作量还是让大家应接不暇。好在大家在工作中分工明确,尽量发挥了各自的长处。虽然忙乱,但还是进行的井井有条。

这一点让人很欣慰,通过这次采访,我们不仅了解了很多关于管理的知识,而且在培养自己管理能力方面也十分有效。通过这几周的忙碌,让我对如何使时间有效的分配利用有了很深刻的反思。过去喊忙但是并不感觉有实际的忙碌感,如今,虽然很忙,但是却感到十分充实,时间分配的效率也大有提升。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很有帮助。如何同被访者交流,如何表词达意,还有同组员之间的交流沟通都有很多的学问。在这个采访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更明确了方向。

采访的过程是一个很值得思考与回味的过程。从初次的采访的拘谨到最后采访的自然,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改变的过程。

同不同的采访者的交流过程中,真的学到了很多,受访者的人格魅力也深深感染了我。如何做一个管理者,从他们的言语举止中,我感到,个人魅力至关重要。同时组织这门学问虽然需要理论的支撑,但是实际操作中还是有许多难以预料到的困难。人力资源和人际关系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把握好这两个问题也许就是一辈子的学问。在对于大学生的问题上,他们也很有看法。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学习,如何培养能力,都给了我们很多指导。真是受益匪浅!

在总结制作方面,这算是我比较擅长的地方,所以我还是很有信心与把握的做好这方面地工作。

通过这次采访作业,在学习组织行为的过程同时,更是让我了解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感觉累但很值!

11月17日我们小组一行四人清早在宿舍楼下集合开始了我们组织行为学的采访工作。此次采访行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同济大学南校区创业园,另一个则是同济大学校园内及周边的一些商家。这次采访工作我主要负责的是采访内容的记录工作。在八个采访对象交流过后用简短精辟的语言来归纳总结无疑是十分有难度的,但通过与这些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人交流过后却是豁然开朗,就像是一堂生动的创业培训课程,从中你会了解许多创业背后的艰辛和不为人知的抱负和理想,也发现自己目前仍是一无是处,可能真的要开始设想自己的未来了,希望有朝一日无论创业还是就业,都能发挥所长,有自己的立足之处。人生能有几回搏,不能留有遗憾。

采访之后,我受益匪浅。关于创业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创业的老板们都非常年轻,但并不意味着一大学毕业就自主创业了。当问到创业的时间时,他们几乎都是一致认为不可以一毕业就创业。都提议我们在毕业后先找一份工作,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在自己对创业的方案有了一定的认识时,才可以创业。还有创业的时候刚开始都是很艰难的,要坚持才会有所改善。资金固然重要,但技术和创意等等其他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起创业的大多是自己的好友跟师弟师妹。公司工作氛围轻松融洽,规模较小。当公司想进一步发展时,人际关系跟确立绝对领导可能会制约公司的发展。我们的社会经验较少,应当再踏入工作后,再创业。

在这次的采访活动中,我们受益匪浅。我们接触到了各种行业的创业人士,他们的企业有科技类、化工类、餐饮类、服务类等等。

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创业原因,目的、心理、渠道,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他们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这些东西都是在书本中学习体会不到的,这让我们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创业心理有个进一步的更透彻的认识。

采访实践心得体会篇八

其实在新闻采访方面,我是一个新手,一只“菜鸟”。说来惭愧,进校报的这一年里,真正意义上的采访其实不多,只有四次。中间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见,现在就写出来,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个人采访是在军训的时候。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学院的新生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军训表彰大会上,“詹丽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他一入学辅导员就跟我说了,要特别关注她的举动)。后来师姐说让我们挖掘军训的人和事,我第一个念头便想到了詹丽璇。后来我通过其他人了解了她的信息后,感觉师妹身上有能够代表这一届新生在军训中蜕变的闪光点,就跟碧岚师姐主动请缨,说我要去采访詹丽璇。

师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采访,还是一个人采访,自己不免内心紧张。后来我从图书馆找来了通讯写作的书籍,可总觉得里面的那些原则宝典之类的不适合现实中的采访。我开始苦恼,幸好这时碧岚师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通过电话引导我摸索,最终,我把那些问题想好了,列好了,也顺利采访好师妹。

这一次充足的采访前期工作是那次采访成功进行下去的关键。因而在做人物采访前,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收集被采访者的信息及别人的一些看法,这对采访中挖掘人物的闪光点至关重要。

好的采访是成功的采访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采访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这点。第二次采访的是一位现从事媒体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师姐。由于当时师姐在海南,我只能通过qq对她进行采访,而我对那位师姐的所以认识就只有那张纸上的信息。那段时间很忙碌,没怎么好好地琢磨那次的采访,在还没做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就贸贸然地采访了师姐。很快,师姐就指出了我采访的不足,她说我问的都是一些表层次的东西,而且问得比较乱。我心惊地接受了她批评,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采访,发现真的有许多漏洞。

那次采访稿最后世师姐也帮我修改了不少,这让我觉得很惭愧,也更加意识到我们采访者的责任和采访上自己存在着的不足。

说了那么多了,好像都在强调采访前期的准备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其实我还觉得,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的表现同样很重要。就算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人采访还是会有不同的风格。这在电视上我们也可能看到,鲁豫的采访和王志的采访风格就算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风格。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的是鲁豫式的闲话家常的采访,而不喜欢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采访。可能大家刚看这两张风格都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鲁豫,可一旦真正进入采访,还是会有人就不知觉地扮演起王志来。当采访着说出一个对我们而言十分有利的信息时,我的观点是,请做温柔的鲁豫,一步步引导采访者继续说下去,而不做尖锐的王志,立刻单刀直入,令采访者汗颜。

好了,说了那么多,也该搁笔了。真正的采访经验采访感受恐怕还是要我们自己去体验才能找到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风格和感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