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谈摆脱感悟(精选7篇)

时间:2023-09-05 作者:FS文字使者2023年谈摆脱感悟(精选7篇)

心得感悟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感悟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感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谈摆脱感悟篇一

我很爱读书,但是智识有限,往往领悟不深。《摆脱贫困》一书的大部分篇目,我粗读了一遍。我发现其中名言警句甚多,无论是引用先贤的,还是其首次阐述的,我们只要随便拈来一句,都值得思考一番,品味一番。我常常被他真挚的感情、执着的追求和灵动的思想所感动,每每有所收获,都会合上书本,仔细琢磨片刻。无奈我才疏学浅,未能全窥其中的奥义,今天权且摘出几句特别喜欢的句子,结合学习谈理解,联系工作谈启示,概括为”一立二脱三塑造“,抛砖引玉向贤者请教。

首先,讲”一立“,即:树立鸿鹄之志。

对于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事业,这有很深的启迪意义。我们从小听惯了立大志的叮嘱,经过长年的历练,常常感叹自己的现实与少年时的大志是那么遥远,甚至开始”现实“起来,告诫青年朋友们”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他们也”现实“起来,却很少深入地了解立大志的辩证意义。理想远大,未必能够完全实现,但是却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使之奋发图强,向理想的方向前进。孔子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统计调查事业的干部也要有这种鸿鹄之志,不要以为自己身处”清水衙门“就怀着弱弱心态,不敢谈理想,不敢说未来,不敢对统计调查事业做一番规划,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一番设想。实际上,不管你具体做什么业务,从事哪一项具体的工作,如果我们有一个更高的视角、更宽的视野去想问题、看问题,我们就能把当下的事情看得更清一些,把当下的问题想得更透一些,就会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自觉和从容。

其次,讲”二脱“,即:摆脱贫困意识和摆脱思想贫困。

一是摆脱贫困意识。《弱鸟如何先飞》中有句话说:”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又在《把握住新的机遇》中说:”不能因为定为贫困县、贫困地区,就习惯于讲我们如何如何贫困,久而久之,见人就矮人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产生‘贫困县意识’“.这样的话,换个有实权无实权、有资源无资源的角度,就好像是在说我们自己。今年,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督导工作。通过多次的下乡,多次与基层干部的互动,我发现,统计部门是”清水衙门“、统计工作”无权无势“、统计干部”位低身卑“的观念在我们的队伍中还普遍存在。他们认为我们自身缺乏资源,还要求人办事,底气很不足,心理上就低人一等。所以,办事时小心翼翼,精神气质上也像”小脚女人“,不够大度,更不敢展开格局,这种贫困意识必须摆脱。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公事,不是私事,不藏着掖着,光明正大。工作遇到困难是难免的,但我们不是要求得到别人的可怜,心理上必须自我拯救,必须挺立起昂扬的精神气质。

二是摆脱思想贫困。作者说:”全书的题目叫‘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那么如何摆脱思想贫困呢?他在《从政杂谈》中说:”人的知识也有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任何一个人,即使智商很高的人,都不可能一次性就求到事物的‘是’。“”切忌自以为是的最好办法就是虚心向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充实头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是的,摆脱思想贫困方法就是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其他单位学习,但有疑惑,问天下,问苍生。这里我也想到我们队伍里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许多干部,在统计系统一干就是几十年,没有再接触过其他工作。我们许多新生力量,大学毕业后直接考进我们系统,没有其他机关或企业的工作经验。多数一直在一个单纯的环境里工作、成长,所以,思想意识里缺乏比较,缺乏碰撞,缺乏由差异性思维而衍生的创新活力。所以,希望我们的干部能有机会与其他队伍、其他单位更多的交流、学习、合作,无论是省直、市直,还是县直,有利于干部成长的机会多争取一些,不断固化,形成机制,成为特定资源,让干部在这些平台的锻炼中开拓视野,获得成长。

其三,讲”三塑造“,即:塑造担当意识、塑造刚正意识和塑造坚忍意识。

一是塑造担当意识。在《干部的基本功》有句话: ”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样的话极其富有警示意义,特别是后一句。我们常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话有一定道理,要求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安于本分,不要擅权,不要越位,但又不对,主要看怎么理解这个”谋“字,虽不在其位,但我们可以认真思考我们的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得失,积极主动向”在位者“建言献策,如此,虽不在其位,也可以尽一份心力。这话归根结底,就是要有主人翁意识,要把所从事的事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真正地担当起来。有的人,觉得自己身微言轻,不敢担,怕担不起。有的人说,统计调查本身就不是什么大事,不在中流,何须”浪遏飞舟“?作者引用孙中山的话说:”一个人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不过话锋一转,又说:”但是世界上没有孤立的大事,大事全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做大事’上,青年干部都要一种老实的心态,甘做最普通的事,乐于扮演拾遗补缺、跑龙套的角色。“所以,我们要塑造担当意识,守住清贫、甘于奉献,担当起统计调查事业兴旺发达的使命。

二是塑造刚正意识。作者在《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使命》中说:”自身不正,何以正人?‘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说到刚正,倒不是说我们自己有多么不正,而是觉得,我们有了刚正意识,心里就会充满阳光。还是回到我们统计调查干部办事底气不足问题。我来自基层,知道做统计调查工作很辛苦,基层更如此,很多事情要求人,被拒绝,吃”闭门羹“,甚至被无端责骂的事情都有。长此以往,心里就特别憋屈,久而久之,心里就阴冷起来。结果,自怨自艾、自我放逐者有之,沉沦幻灭、自暴自弃者有之。实际上,身卑不敢忘国忧,小人物也要自珍自重,我们统计人也需要内心刚正。所以,我们特别需要一股浩然正气,需要一颗熊烈的太阳,鼓舞和引导自己。左宗棠有一句名言:”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为什么他能做到呢?因为他心里光明正大,有一股浩然正气。胡林翼曾说,只要我所办的事情目的正确、光明,手段就可以灵活,因为心里没有阴暗面,所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三是塑造坚忍意识。作者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中说:”坚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见石之顽固,水之轻飘。但是滴水终究可以穿石,水终究赢得了胜利。“又在《从政杂谈中说》”在原则问题上要讲气节,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要讲策略。“这告诉我们,除了要有格局,有胸怀,还要有一股韧劲,有一根”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硬骨头。我们的事业无论处于什么阶段,我们的人生无论处于什么位置,要有长远的视线,要有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意志,不要被一时一事的困难所困惑。统计调查工作是辛苦的,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锦绣河山,它有它的美,它有它的壮丽。我们应该树立理想,下定决心,在前行的道路上锻造我们的品格,锤炼我们的意志,展示我们的轻柔。以修心的姿态前行,以苦行的毅力坚持,终会滴水穿石,赢得我们的精彩!

我深信,当年在宁德主政的同志:他是自信的,因为志大而远见;他是虚心的,因为他勤奋而好学;他是从容的,因为无悔而坦然。王羲之的《兰亭序》,文末有这么一句话:”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轻轻合上书本,也有如此质朴的感受。

谈摆脱感悟篇二

大家好!

自卑的人追求的是比别人强,他要的是胜过别人;自信的人追求的是比自己强,谋求的是超越自我。

自卑的人从事物中得到烦恼,产生苦闷。自信的人从事物中感悟快乐,获得启示。

自卑,就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缺乏信心和勇气;自信,就是正确的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对自我的认识。自信则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概念,即一种积极的对自我的认识。

自卑就是我不行,非他莫属;自信就是我能行,舍我其谁。

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的自己的缺点。

自卑于人性;自信于理性。自卑让人可怜;自信令人尊敬。

自卑就是一种做人做事的不健康心态,一种不成熟心性的行为模式;自信就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健康心态,一种成熟理性的行为模式。

自卑,来源于你对自己的评价,改变了这种评价,自卑就会消失,自信就会自然地出来了;自信,来源于不自卑,想自信,唯一的方法,是去除自卑。

自卑者,在弱者面前不自强,在强者面前不自信;自信者,在弱者面前不自大,在强者面前不自贬。

自卑就是消极人生;自信就是积极人生。自卑就是失败人生;自信就是成功人生。

自卑对自身能力没有信心,更谈不上发挥,一个自卑的人是没有什么工作业绩可言的;自信能够成功自信能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能力,并努力发挥,一个自信的人能取得超越自身能力的业绩来。

自卑就是过低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其后果就是无道理的看贬了自己,自卑的人不会成功;自信就是对自己有信心,其前提是对自己的评价公正恰当,自信是力量之源,是成功之本。

自卑不等于没有了自信,而是压制了自信;自信不等于没有了自卑,而是战胜了自卑。

自卑中崛起,就是超越自我,超越灵魂的羁绊;自信中张扬,就是战无不胜,走向精彩的舞台。

谈摆脱感悟篇三

同志专著《摆脱贫困》及有关重要思想方略学习平台”正式上线引发热议。半个月来,尽管受国庆七天长假影响,仅在宁德网上点击量就达100570人次。

“同志专著《摆脱贫困》及有关重要思想方略学习平台”是由闽东日报社党组创新理念,组织力量在宁德网上打造的一个专业化网络学习平台。9月24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卢承圣和市委、宣传部部长徐姗娜正式点击上线。

该平台主要立足同志专著《摆脱贫困》,同时兼顾他在宁德工作期间的其他重要文稿和图片。主要包括《摆脱贫困》在线读本,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的图片集锦,省委书记、市委书记谈《摆脱贫困》,各界品读,宁德市领导干部读后感,闽东日报组织策划的有关特稿特刊等内容。

学习平台上线后,逐步成为包括我市在内的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宣传同志重要思想方略的特色平台。目前在学习平台上谈感想、撰写心得体会、读后感的既有省、市领导,也有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县(市、区)领导,还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网友。已汇集

谈摆脱感悟篇四

对于我,自然也有不少小康的梦想,现在的生活,起码的丰衣足食还是有保证的,所以对于小康的理解,我更侧重于精神方面。

首先,我希望与父母相处更美满,现在,谈不上多么孝顺,顶多凭一张成绩单博取父母的一脸微笑,将来我得多抽时间陪陪他们,用自己赚的钱给父母买些营养品,或者带着父母出去走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让父母安想晚年,是我们每个作子女的最大愿望。

其次,我希望将来有个幸福的家庭,我想大多数同龄人都有同样的.梦想,就是有一段美好的婚姻,相夫教子,日子虽平淡,不过却很踏实,可以想象,在周末的傍晚,一家人去吃顿丰盛的晚餐,然后一起逛街,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多有“小康”的滋味呵!

接着呢,我希望有几个志趣相投的好友,巴尔扎克说过: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所以,有几个能说知心话的好朋友,确实算是一大笔珍贵的财富,工作之余,又不想窝在家里的时候,找上好友,一起喝茶谈心,一起唱歌跳舞,多少生活和工作的烦恼,都可以抛诸脑后。

然后,我希望多看些书,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学生时代,偶读几本,也是匆匆略过,现在空余时间多了,午餐之后,夜寝之前,都可以翻上几页好书,细细品咂,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的多,会对人生更加充满热情,对小康的体味也更加深刻。

最后,我希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修养,一个社会是由千千万万的人组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也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康人”,“小康家庭组成”,所以,我必须努力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乐于助人,淡薄名利,活得潇洒自在?才是心灵小康的最高境界吧!

我相信,只要努力,小康之梦便不再飘渺,只要拼搏,小康之路就在脚下!

谈摆脱感悟篇五

《摆脱贫困》一书是于20xx年前发表的,文字不多,册子仅 11 万字,收录了习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内涵却很丰富,全文围绕 闽东 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娓娓道来,思想深刻、篇章隽永、真知灼见、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书中透出的那种理想信念、思想精髓、积极精神、辩证思维、务实的态度等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体会,谈几点感想。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在这场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中,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一针见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他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他还明确地说过:"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正是在于它是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的改革开放的举措。"也就是说,在的领导下,闽东地区能够与全国"同步"摆脱贫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靠的是行动,靠的是改革开放。

二是"滴水穿石"见精神。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的努力。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书中很多文章都能感受到他那种对理想信念毫不动摇的坚持,那种面对工作、面对困难必胜的信心。这种精神和信念是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三是密切联系群众。贯穿《摆脱贫困》始终的一个鲜明观点,就是群众观点。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走群众路线,首先要有一个群众观点。"诚于中者,形于外",有了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才会成为自觉的行动。其次,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四是要有辩证思想。书中习对每项工作、每件事的论述都能很全面地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有对策思路。《滴水穿石的启示》、《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新形势下闽东财政经济的辩证观》等文章充满辩证思维光辉。更难能可贵的是,习用辩证法不是空谈,而是很接地气,如《从政杂谈》中谈到: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

学习《摆脱贫困》,不仅是一次思想的升华,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灵魂的共鸣。

谈摆脱感悟篇六

苦恼像锁链一样捆住了每个人的内心。闭上双眼,静静的冥想,想象自己置身与一个虚幻的世界中,四处嘹望,一片寂静。向前走去,脚下虚幻虚实,在朦胧的淡烟之中,眼前似乎有几座黑漆漆的大门竖立在这幻与影的交接处,而那大门也似乎时隐时现。

抬头向上看,每座大门都有自己的名字。有的叫“彷徨”,有的叫“迷惘”,有的叫“失败”,有的叫“成功”。大门上有个“推”字,我吃力的推开了它们。门后的景象另我吃惊:“彷徨”后是“醒悟”,是一片偌大的竹林,宁静而又典雅,“迷惘”后是“真谛”,是一片淡黄的夕阳,而“失败”后是。一座座沉寂的铁门后竟有如此美景。

突然,铁门一个个都消失了,我又置身于一个捆着锁链,漆黑的门前,门上写着“苦恼”。我拍了拍大门,一阵阵灰尘扬了起来,全都一股脑钻进了我的大脑,眼前又出现了新的景象—因为诸多原因而苦恼的景象,大脑嗡嗡做响,痛得让我抱住了头。铁门也越来越黑,模糊中似乎离我越来越远。我奋力的伸出手想抓住它,但铁门却消失在了我的视野之中。

“啪啪”远方传来了铁链断裂的声音。我向着那个地方跑去,又看见了那埋入内心的“苦恼”。我扑了上去。“吱”一声,门开了,而门后是一片每景。

我摆脱了苦恼!

谈摆脱感悟篇七

恐惧感,是人与生具有的一种本能,它能很好的保护人类,使人能够远离危险的环境或事物。但并不是所有的恐惧感都是对人类有益的,比如当着众人的面说话或者进行演讲的这种恐惧感对现代人类不但没有好处,而且成为了制约人发展的一个绊脚石。今天我想就怎么克服当众演讲的这种恐惧感用我的一点经验与大家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所有的演讲者都会恐惧和紧张。美国的科学家做了一个试验,对上万名受访者做了问卷调查,问卷上列出了七种最让人感到恐惧和紧张的事情,让科学家大跌眼镜的是,当众演讲排在了第一位,(提问一下大家排在第二位的是什么呢)

排在第二位的是死亡。可见当众演讲是比对死亡的恐惧更让人感到紧张的事情。就连美国最出名的演讲者林肯总统的第一次当众演讲也是因为紧张而以失败告终的。所以演讲者一定要明白,不是只有你才会紧张,所有的演讲者都会有紧张情绪。他演讲的比较好并不能代表他比你强多少,只是他已经很好的克服了当众演讲的恐惧感而已,你了解了这一点才能让自己自信起来,自信是克服紧张的最基础的素质!

第二点、充分的准备

充分的准备是克服恐惧感的前题,包括前一点所讲到的自信也是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之上的。你如果准备了相当于晨会主题三倍的内容,在演讲时你就算因为紧张而忘掉了一部分,那么剩下的内容也足以让你的晨会内容仍然是丰富的,不会出现没话说,台上台下都很尴尬的一种局面。

第三点、用提纲记住关键词关键词是你这个段落意思的核心。有时因为紧张,一下想不起自己下面要说些什么了,这时你就看一眼自己提纲上的关键词。看到了它,你所希望表达的意思就能够很快的想起来。段落之间的关键词起着承接你下一段的表述,会让你的演讲更平顺,不会显得突兀。所以这种词要用黑笔勾出来,在你需要它们的时候,以使你第一眼就能找到它们,不会让你的演讲出现不必要的中段。

第四点、尽量制造一些你与台下人的互动互动会让听众显的更加的热情,听众的热情会让演讲的人感受到这是一次愉快的活动,从而放下心理的负担、消除紧张,变得轻松起来。(所以我现在特别希望大家能对我笑一下,因为我这会也很需要放松一下!)

第五、看听众的头顶

直视另一个人的眼睛本来就是会让人产生紧张的一件事,演讲者如果感到紧张,那么你就看听众的头顶,试验结果显示,在台上的人看着台下人的头顶,台下人还是感觉是在看着自己,这样台上人就会轻松一些。或者是在听众里寻找那种微笑的人,看着微笑的人会让你感觉到善意,从而消除紧张情绪。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个例子,其实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我一毕业之后就在保险公司工作的话,那么那次检察院的考试我肯定是过了。因为我现在面对的是这么多人,这至少是9位考官的好几倍吧!我们营业部现在来了许多刚大学毕业的同事,我想说:你们现在所遇到的每一件事,第一次演讲,都不要因为恐惧而去回避,去面对它,战胜它,只有这样你所取得的经验才能帮助你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战胜更大的困难!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