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优秀13篇)

时间:2023-12-27 作者:紫衣梦

教学工作计划还应该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和年度计划相衔接,保持教学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下面是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优秀13篇)篇一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基于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中游戏。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猜想、验证,在操作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探究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上课伊始,我以做风筝为饵,抛出疑问,用两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七嘴八舌,说法不一,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在原有的两根小棒的基础上创造出第三根小棒,促使学生自己思考需要一根多长的小棒?从而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教学变成学生自己去主动探讨的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主动发展。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思维的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学生的思索欲望更加强烈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游戏中学习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孩子亲自验证自己的猜想,我设计了用游戏验证猜想,小组合作投色子,一人投一次,把数据记录在学习单中。看看记录数据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可以围成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了解了三角形边的关系,回归开始的猜想,你觉得做风筝可以用这两根竹条围成一个三角形了吗?是不是只要剪了长的那一根,有了三根竹条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此时,学生已经可以轻松回答刚才的问题。接下来,通过“寻找好朋友”、“猜猜他是谁两个游戏,进一步升华学生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认识。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练习:

1、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

2、小灰兔盖房子。

3、小兔子退木料。

4、在公路上修建一个公共汽车站,让这两个村子的人都能最省时、最方便。

评价一节数学课,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练习得到的反馈。而学生之间参差不齐,为了能兼顾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我在练习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层层深入的原则,先是基础知识的练习;然后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增加拓展延伸题,让优等生在这个知识点上的学习更进一步。而每一道题都运用了本节课的知识,每一道题目的呈现方式又都不同。这样既能让后进生跟得上,又能让优等生吃得饱,从而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一节课结束了,但留给我们教者的思考却很多:如何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如何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铺平道路?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在我今后的教学中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优秀13篇)篇二

1.经历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猜想验证,发现揭示并初步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做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经历探索、发现、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过程,增强勇于探索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的严谨和探究数学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交流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背景资料:姚明身高2.26米,体重140.6kg,腿长约1.30米)。

1.分组实验:

每组准备四根木条或硬纸条,分别长为4cm、6cm、7cm、11cm尝试实验从其中任取三根首尾顺次相接来摆三角形,试试是否成功?做好实验记录.

2.交流发现:

问题1: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说说哪次试验是失败的,为什么?

问题2:从实验中你能发现什么呢?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优秀13篇)篇三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八册第82页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具有稳定性的基础上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大家知道,在平面图形里,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但并不意味着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多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还是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直观性进行教学,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做数学”等过程,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由“获得知识结论快乐”转变为“探究发现知识快乐”,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依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以及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实物操作、观察比较,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能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文化、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说教学重难点。

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是教学重点,而理解“任意两边”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接下来说说这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这一节课的学习方法。整节课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过程。

以下是我的而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矛盾冲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一开始,我给学生变魔术,用长度分别是15厘米,13厘米10厘米的三根小棒首尾相接围成三角形,在学生认为我的魔术太简单而不屑一顾时,我让一个学生也上来变一个(给表演的学生提供长度是15厘米,9厘米,26厘米的小棒)学生围不了三角形。我说,他没能围出一个三角形,你能吗?(不能)问题到底出在哪?学生估计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三根小棒上,认为第三根小棒太长了,如果是这样,我就把第三根小棒换成5厘米的,还是围不了,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怎么就围不起来的呢?看来,看来,三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三角形跟它们的长度有关,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在教师能变魔术,而学生却变不成的矛盾冲突中,可能已经有大部分学生开始这节课的数学思考了。此处“魔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在于成功地将学生引入到数学思考之中。

第二环节:初建模型。

新课标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他们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摆一摆、围一围、比一比、想一想、议一议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大胆表达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给学生提供研究的材料,(5根小棒,不同颜色长度不同,红色(2根)3厘米,绿色5厘米,蓝色7厘米,黄色8厘米。)并提出操作要求(ppt出示)。

(1)从这5根小棒中任意选取3根围一个三角形;

(2)同桌2人合作,共同摆小棒。

(3)摆完后共同观察,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音乐响起开始,音乐停止时活动结束。

看哪一组完成最多最好。

这一环节是要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全员参与,人人有事做,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反馈(1)335(2)337。

(3)338(4)357。

(5)358(6)378。

(7)578(ppt出示表格)。

观察: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能围城三角形呢?

最后引导归纳: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师板书)。

随着教学活动的逐步展开,教师围绕“核心知识”精心设疑,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的思考沿着教学目标不断深入。

第三个环节,完善模型。

完善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第四环节:验证模型。

验证:让学生画出任意三角形,量出三条边的长短再算一算,三边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考过程,让学生猜想,发现,归纳,验证,寻找反例等数学活动中思考、辨析、释疑、概括、推理,有效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构建了一种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数学思维模式。

第五环节:应用模型。

判断下面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

(1)2厘米3厘米8厘米。

(2)4厘米7厘米8厘米()。

(3)6厘米5厘米8厘米()。

(4)5厘米14厘米9厘米()。

(5)5厘米9厘米13厘米()。

第六环节:优化模型、并体会极限思想。

——优化。

有的学生很快做出判断,他们有什么诀窍?

——极限思想。

让学生重点观察(4)中的数据。

提问:5厘米和9厘米能与多长的小棒围成三角形?

学生思考:第三边不比4厘米短,不能超过14厘米(课件演示)。

这一环节是通过直观操作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极限思想,让学生感受当两边的长度是5厘米和9厘米时,第三边的长度在4与14厘米之间,感受当第三边变成4厘米或14厘米时,三角形便不存在,将成为一条直线,感受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充满理性的思考的数学课堂才是真正扎实有效甚至高效的数学课堂。

第七个环节、走进生活。

老师要去小雨家家访,走哪条路近?请你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

走小路近(让学生说明理由)。

(ppt显示草坪)。

还走这条路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深化了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还让学生感知作为人还应该有一份社会责任,有一份人文情怀,彰显数学的大教育观。)。

第八个环节:课后延伸。

播放《将军饮马》的故事(课件呈现图)。

板书设计力求做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纵观本节课,体验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本职与要求,可以说,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慢慢跟着学生的脚步,让学经历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经历、思考、反思、发展,作为教者,我们一路倾听花开的声音。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优秀13篇)篇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2页。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不同长度不同颜色的小棒若干根,实验表格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图上这些地方你们都熟悉吗?

(我们的学校、鼓楼商场还有学校后门的建设银行。)

师:老师从学校大门口到建行去取钱,有几条路可走?猜一猜我会走哪条路呢?为什么?

师:老师在银行取了钱后,现在要去鼓楼商场购物,又有几条路可走?我会走哪条路?

师:老师现在要回学校,我又有几条路可走?我又会选择哪条路呢?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认为在三角形的线路中走其中一条边的线路比走另外两条边组成的线路近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困惑,沉默不语.)

师: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一下,看看在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设疑激趣,动手探究

师:(设疑)用小棒代替线段。请看,老师这儿有红、蓝、黄色的小棒若干根,任意拿三种颜色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色的三角形吗?(学生会出现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两种情况。)

师:有两种意见,到底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让我们动手操作后再谈自己的发现。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来任意拿出不同颜色的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看。)

师:这位同学围成三角形了吗?(根据学生的情况将数据填在表格中)你们想不想试试?

师:请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棒,要求用三种颜色的小棒围三角形。看看哪些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些长度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同桌分工合作,一个同学围三角形,然后读出小棒上标出的长度;另一个同学作记录。

(单位:厘米)

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红、蓝、黄)的长度分别是: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优秀13篇)篇五

1、经历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猜想验证,发现揭示并初步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做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经历探索、发现、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过程,增强勇于探索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的严谨和探究数学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交流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背景资料:姚明身高2、26米,体重140、6kg,腿长约1、30米)。

1、分组实验:

2、交流发现:

问题1: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说说哪次试验是失败的,为什么?

问题2:从实验中你能发现什么呢?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优秀13篇)篇六

数学教学应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能在认识、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明确知道的拐弯要比走直路远,利用这一生活经验,我在这一课的开始借鉴了课本中把学生从家到学校多路选择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觉更亲切自然。但是在这儿我有意识的对课本原图作了一些改变,取消了原图中经过商店的一条道路,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把三点之间的道路抽象成三角形,跟本节内容更容易过渡衔接,跟以前教学本节内容时相比,我认为效果还是不错的。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加以理解,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进自信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讨论、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共同的讨论交流,从而得出结论。因此,在数学活动中,要充分给予学生动手和思考的空间,同时要保证学生活动的有序性,从而实现活动的有效性。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我在这节课数学活动的设计中,注意了教师引导,在活动中从“有什么发现”到“为什么这样”逐层提出问题,让学生始终明确方向,有动手的强烈欲望,从而避免了以往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重结论轻过程,甚至直接去课本中寻找结论的现象,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每次活动过程中及结束后,必然存在讨论交流的过程,这其中包括小组内的交流和在全班汇报交流。汇报不是小组交流的重复,在汇报过程中要看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存疑处适时引发下一次的实验活动及讨论过程。本课在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后,我先选择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两组小棒组织学生讨论,并在大屏幕上动态演示,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引导到研究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一次组织小组讨论,研究其他几组能围成三角形的小棒的长度有什么共同点。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练习,不仅可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还可以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为强化巩固设计的一般练习题,还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综合性题目和开放型题目,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节课中,我围绕“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设计了较为简单的“练一练”,目的是让学生正确应用知识;又通过设计“算一算”,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会求已知两条边,第三条边最小可以是几;又设计了“挑战自己”题目,此题为后面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奠定了基础(a+bca+cbb+ca);最后一题设计了“做一做”,这道题目有一定难度,能够综合培养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学会有序思考、发展逻辑思维等多方面作用。总归,环环相扣的练习能使学生熟练正确的掌握知识。总得来说,这节课也留下了许多缺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1、学生动手操作、同伴互助不够充分,学生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没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乐趣;2、让学生总结“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学生尽管能说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但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说的机会不多,没能让更多的学生尝试说一说;3、在分小组探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性质时,由于担心耗时过多,怕完成不了后面的练习题目,没能放手让学生大胆、自主地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4、本节课我的数学语言不够精准,说得有点儿多,显得啰嗦。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优秀13篇)篇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2、感受动手实验是探索数学规律的途径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比较、分析中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关键:借助实际操作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探索新知。

猜一猜,任意给你3根小棒,你能围成三角形吗?(能或不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咱们来动手操作,验证一下。

研究一:任取3根小棒围三角形,看能不能围成。

师:“任取3根”是什么意思?

对了,同学们自己随便取3根小棒试着围一围,多围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

师总结:看来并不是随随便便的3根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一定隐藏着什么秘密。我们继续来探究。

研究二:什么情况下3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1)从你的小棒中找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并摆出来。

(2)想一想,这3根小棒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呢?再小组内交流一下。

板书:围不成:较短2边的和小于第3边。

师:看来,较短的两根小棒长度的和小于第三根小棒时的确围不成三角形,除了这种情况,还有什么情况下3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呢?(自己摆)。

生演示汇报。(较短两根小棒加起来的长度和第三根一样长的时候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我们继续来研究(同桌之间摆一摆,并讨论)出示研究三:在什么情况下,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较短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较短两边的和=第三边,这两种情况都围不成三角形,那么你们猜测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板书:围成:三角形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我们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来验证一下。找出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围一围,比一比。

汇报:同意吗?看来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三角形边的关系。齐读。

同意这种说法吗?

师: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这个词很重要,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知识来做有关练习。

三、拓展练习。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优秀13篇)篇八

(1)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结合在一起。

在组织活动之前,我提出问题“如何围成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后,在小组合作解决,最后全班共同交流看法,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去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怎样表达于怎样倾听。

(2)在实际应用方面,提供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他提供展示的机会,由于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比较各自方法的特点,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3)用学生喜欢的游戏作练习,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挑战性和数学结果的确定性。

整个教学过程某些环节确实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于思考。如:。

(1)让学生在自主计算、亲身比较的过程中,感受锐角三角形两遍之和大于第三边在这个环节我下的力度有一点大,使课堂有一点延时。

(2)有的学生对给出的小棒没能充分运用,说明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思考是不灵活的。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就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规定固定的模式。

本节课的小组合作我用了两次,却都能切实体现到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新授课中的小组合作“摆三角形”,学生分工明确,参与性强,而练习中的小组合作却能集众人智慧,全面考虑,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优秀13篇)篇九

教育数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在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角形“边”的研究却是学生首次接触,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要让学生从抽象的几何图形中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个结论,并加以运用,并非易事。因此,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围绕“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再次由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增加了兴趣,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既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从课堂中暴露出了一些实际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反思本节课的课堂教学:

一、关注学生亲身经历。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上,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导入部分:学生从5根小棒中任意拿出3根,摆一摆,可能出现什么情况?结果有的学生摆成了三角形,而有的学生没有摆成三角形,此时,老师接过话题:能否摆成三角形估计与三角形的“边的长度”有关系,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很自然地就导入了新课,为后面的新课做了铺垫。二是新授部分: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按老师的要求来摆三角形,并且做好记录。这个过程必须得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在此基础上观察、发现、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我有意设置这些实际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要,又让学生在浓烈的学习兴趣中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练习设计层层深入。

评价一节数学课,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练习得到的反馈。而学生之间参差不齐,为了能兼顾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我在练习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层层深入的原则,先是基础知识的练习;然后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增加拓展延伸题,让优等生在这个知识点上的学习更进一步。而每一道题都运用了本节课的知识,每一道题目的呈现方式又都不同。这样既能让后进生跟得上,又能让优等生吃得饱,从而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但是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没有及时捕捉学生的智慧。学生在思考“能围成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发现两条短边的和比另外一条边长时,就能围成三角形。”当时由于我考虑到为后面的“任意”二字做铺垫,并没有对学生的这个答案做过多的评价。其实这是判断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一种最优化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束缚在教材的条条框框中,而忽视了班上少部分同学的灵感和智慧。在课堂中,如果我能及时捕捉这一信息,并因势利导,我相信本节课,不仅能找出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还能找出能否三角形的三条线段的最优化方法,一定会为本节课增色不少。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优秀13篇)篇十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组成特征,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他多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做数学”等过程,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有价值的数学。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活动参与、自主建构,联系生活、应用数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

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发现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并探讨能摆成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2、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在正式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感性经验,这些经验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过程中,学生在抽象概括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可能在数学语言的描述上会有一定的困难,表达上也可能不够严密,但只要学生表达的意思对,教师就应该积极的给以肯定,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更多探讨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毕竟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思维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渐近思辩的过程。

在“活动参与、自主建构,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的设计理念指导下,我的教学思路是:问题引领、动手操作、探究规律,并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先给学生创设情景,引起悬念,让学生在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自主建构数学规律。

新课标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设计课程方案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他们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猜一猜,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议论纷纷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三)联系生活,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学生学习数学已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是扩大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因此,我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应用所学的知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成为一种需要。

(三)巧设练习,促进思维的发展,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优秀13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这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各准备几根长短不等的小棒、直尺、探究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这是什么图形呢?(三角形)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怎样理解这个“围”字(端点首尾相连)。同学们还知道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师:老师这里有三根小棒,分别长3、5、10厘米,这3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谁愿意上来围一围?围的时候要注意小棒首尾相连。

师:这三根小棒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板书课题)。

三、猜想验证,发现规律。

师:我们发现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怎样做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换一根小棒。

师:怎样换?同学们说的都是你们的猜想(课件1演示猜想1)。

1、学法指导。

师:你们的这些猜想是否正确,三角形的三条边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来验证一下,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3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小棒各一根一起试着围一围三角形。同学们亲自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结果。先看要求(大屏幕)。

操作要求:

(1)、2人一组合作完成四种拼法。

(2)、围三角形时要注意首尾相连。

(3)、完成后,填写好活动记录表准备交流。

第一根小棒长。

第二根小棒长。

第三根小棒长。

能否围成三角形。

2、动手操作,寻找规律(师巡视,并指导)。

3、交流汇报,探究规律。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小组上台展示,

3厘米、8厘米、10厘米能。

3厘米、5厘米、10厘米不能。

3厘米、5厘米、8厘米不能。

5厘米、8厘米、10厘米能。

师:其它组有不同意见吗?

三根小棒要围成三角形,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分析,你发现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

师:其他同学赞同吗?谁再来说一说。

师:我明白了,3厘米的边是不能和5厘米、10厘米的边围成三角形的,因为这两条边之和小于第三条边。(板书3+4〈8)你很会观察。(演示)。

生:3+5=8重合了不能。

师:是这样吗?(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

师:真的是这样,通过演示现在明白这个同学的意思了吗?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通过以上的动手操作和探究分析,我们发现了当两边之和小于、等于第三条边时,这3条边是围不成三角形的。

师:那么怎样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两条边加起来要大于第三边就行了。

师(板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我们来看看能围成三角形的这两组是不是这样的呢,3+8>10、8+5>10看起来是这样的。

生:有一种不符合就不行了。

师:看来只是其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3条边是不完整的。

生1:加“任何”、“任意”。

生2:其他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边。

生3:无论哪两条边之和都要大于第三边。

4、归纳小结。

师:看来只是其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3条边是不完整的,

师:这句话概括说就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任意)。

师:是这样吗?再挑选一组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来验证:

生:3+4>5、3+5>4、4+5>3,

师:这个例子证明了你的想法是对的,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都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齐读)。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优秀13篇)篇十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初步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经历操作、发现、应用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和兴趣,培养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应用数据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理解“任意”的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操作、自主估猜、自主探究、自主迁移,深入认识三角形。通过课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交流合作,学生自然、自主、自由地发展。

教学过程:

1、出示各种三角形。(这些是什么图形,什么是三角形?)。

2、出示三根纸条红、蓝、黑。

师:我们把这三根纸条看成三条线段,你能把它围成三角形吗?

生代表上来围。师:你们觉得他围得怎么样?生补充围。我真佩服你的细心。纸条要顶点对着顶点,首尾相连,这样才能真正用上了这三根纸条的长度。

3、围三角形比赛,(看来同学们都会围了,现在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吧。从信封拿出纸条1号袋红3cm,蓝6cm,黑11cm。2号袋红3cm,蓝6cm,黑5cm。

4、讨论。

为什么有些能围成有些围不成,板书(围不成)(围成)它可能跟什么有关系呢?我们来猜想一下,你说:

生1:可能跟边有关。

生2:跟边的长短有关系。

师:那么三角形三边长短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课题:出示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动手操作:

生:11厘米太长了,那两根太短了。

师:上面这两根和下面这根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两根小棒之和小于第三根。

师:从你的回答,我听到了智慧的声音,以前我们总是考虑一根和另一根去比长,而现在却考虑用两根的和去与第三根进行比较,真了不起!

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呢?

生;3+6﹤11。

生: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生: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

(过渡)同学们有不同的猜想,生活当中许多重大发现都从猜想开始,但是光猜还不行,我们还得从实践中加以验证,接下来我们从探究验证我们的想法,我们把3cm和6cm两边的和不变缩短黑边的长度,为了便于研究,我们移到整厘米,注意刻度线对刻度线。一边围一边想,这两个结论是否正确,找到规律就可以不用每个刻度都要试,即动手又动脑,才是高效的探究。现在小组一起,可分工不同移动的刻度,要有一个同学作记录。(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的操作结果。

请不同的学生汇报,教师在课件中输入数据和结果。

师:长度是9厘米时,有争议,图形有些特殊我们重点研究它,请不能围成的同学上来说说不能围成的原因。

生:只要将纸条3cm或6cm稍微抬高一些,纸条3cm和6cm就不能首尾相连了。师:利用课件演示。问能围成的同学此刻的想法。(善于思考能接纳同学的建议很会学习)。

生: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能围成,用3cm、6cm和7cm展示。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这需要进行验证,看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边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关系?3+6﹥7还有谁也得出这样的结论?指名说。

生:用3cm、6cm、11cm不能围成三角形,它也有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3+11﹥6)。

师:那这个结论正不正确,除了这两个算式还能写出第三个算试吗?

生:6+11﹥3围成的呢,3+7﹥67+6﹥3。

师:还有别的算式吗?(没有)在围成三角形当中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而不能围成的只有两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在数学中,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的,叫做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师:什么叫任意?

师:在判断能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时候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计算三组啊?在小组内想一想,说一说;引导学生发现,因为较小的两边的和都大于最长的边了,那么用最长的边加一条较短的边,就一定大于另一条短边了,所以呢?只要把较小的两条边,加起来与第三边进行判断,就可以了。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优秀13篇)篇十三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基于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中游戏。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猜想、验证,在操作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探究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一、设疑激趣,情景导入。

上课伊始,我以做风筝为饵,抛出疑问,用两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七嘴八舌,说法不一,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在原有的两根小棒的基础上创造出第三根小棒,促使学生自己思考需要一根多长的小棒?从而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教学变成学生自己去主动探讨的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主动发展。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思维的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学生的思索欲望更加强烈了。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游戏中学习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孩子亲自验证自己的猜想,我设计了用游戏验证猜想,小组合作投色子,一人投一次,把数据记录在学习单中。看看记录数据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可以围成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了解了三角形边的关系,回归开始的猜想,你觉得做风筝可以用这两根竹条围成一个三角形了吗?是不是只要剪了长的那一根,有了三根竹条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此时,学生已经可以轻松回答刚才的问题。接下来,通过“寻找好朋友”、“猜猜他是谁两个游戏,进一步升华学生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认识。

三、练习设计,层层深入。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练习:

1、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

2、小灰兔盖房子。

3、小兔子退木料。

4、在公路上修建一个公共汽车站,让这两个村子的人都能最省时、最方便。

评价一节数学课,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练习得到的反馈。而学生之间参差不齐,为了能兼顾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我在练习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层层深入的原则,先是基础知识的练习;然后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增加拓展延伸题,让优等生在这个知识点上的学习更进一步。而每一道题都运用了本节课的知识,每一道题目的呈现方式又都不同。这样既能让后进生跟得上,又能让优等生吃得饱,从而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一节课结束了,但留给我们教者的思考却很多:如何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如何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铺平道路?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在我今后的教学中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猴子做包子(通用16篇)

    通过小班教案,我们可以系统地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小班教案范文的编写过程融入了教师的心血和智慧,值得教师们认真学习和借鉴。1.引导幼儿愉快地参加游戏

    于近视眼的调查报告(通用17篇)

    调查报告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不仅要描述问题的现象,还要寻找其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调查报告范文,它们展示了不同领域的调查研究成果,有助于我

    报告写作及英文范文(21篇)

    报告范文应该经过反复修改和润色,确保准确性、逻辑性和可读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报告范文,通过学习他人的优秀之处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

    停业期间工作方案(优秀19篇)

    在面临复杂的工作情况时,一个详细的工作方案可以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发生。下面是一些工作方案的实际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作方案。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为

    农民入党自传(汇总19篇)

    写入党自传可以对自己的入党动机和信仰进行深入思考,加深对党的认同和理解。以下是一些成功入党者的自传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入党自传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企业绩效考核员工管理方案(精选14篇)

    一个好的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一份经过精心编写和多方面论证的计划书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与同事关系好,有很

    中班美术特色活动教案(精选19篇)

    中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制定出适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车载培训新闻稿(精选13篇)

    新闻报道要求我们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迅速采集信息,并准确地呈现给读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闻报道范文,供大家参考阅读。盛夏七月,公司第十五事业部迎来了一批激情

    施工安全管理报告(汇总20篇)

    在施工中,需要依照施工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和资源调配,确保工程按时完成。还在为施工难题犯愁?不妨来看看我们为您准备的施工案例,或许能给您一些启发。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

    写六一策划书(模板16篇)

    策划书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行动规划和决策依据,推动工作的有效开展。在阅读策划书范文时,要注意提炼其中的精髓和核心思想,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