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

时间:2023-12-21 作者:HT书生

教案模板通常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要素。为了方便大家的教学准备工作,小编整理了一些教案模板范文,欢迎大家查阅。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一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纵观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借助直观操作和展示,在说说、分分、画画、写写、折折、涂涂等活动中经历“分数意义”的建构过程,理解单位”1”,沟通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丰富的现实情境,通过具体的数量感知分数的丰富内涵。

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情感目标:

了解到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二)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三)教学难点。

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二、说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创设情景、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教学法,并穿插直观演示。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天,行至途中,都感到又饥又渴,师傅吩咐悟空找些吃的东西。不一会儿,悟空抱回一个大西瓜。师傅吩咐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吃一份。刚一分好,猪八戒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块。这时,师傅问:“八戒,你能说出你手中的西瓜是多少个吗?你能用一个数把它表示出来吗?”八戒抓耳挠腮,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该怎么表示。

聪明的同学,你们能帮八戒说出他手中的西瓜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吗?该是多少个吗?

通过创设情景引入,不仅对分数有了再现,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在故事中产生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从而自然而然的点题。

文档为doc格式。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二

2、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创设情景、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教学法,并穿插直观演示。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正方形纸、四个苹果、一米长的绳子,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表示四分之一。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着重研究的是分数的意义,主要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实践,从而自己得出分数的意义。在备这节课时我就挖空心思地为学生考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让学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让学生容易操作又能进行有效学习?最后决定用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正方体以及一些火柴棒,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提高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利用我为他们准备的材料展开别开生面的研究,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的分数产生中逐渐得出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学生在利用正方体和火柴棒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从中很好地体验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2、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2)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3、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4、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三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是分学科进行的,小学一共10门学科,今日和你分享的是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节的资料。主要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组成。

分数的产生,经过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进取性,并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经过分铁钉、分硬币的实例,学生对“整体”有正确的认识,既能够是一个物体,也能够是一些物体,从而强调出单位“1”。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进取的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需要教师多关注、多引导,在课堂上多提问,充分的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经过说一说、分一分、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活动,认识分数的产生,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在实践中领悟必须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实践本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创设互相协作,进取探索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学生经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立足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进取性。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享受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经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经过媒体呈现例1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终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环节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那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终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

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习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经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之后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忙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习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明白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一样,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一样,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异常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习六的4-5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经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经过不一样形式的练习,不仅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环节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经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本事。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我的板书注重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

1.单位“1”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整体。

2.分数单位:单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四

听了王立平和李静两位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很有收获,下面就这两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王立平老师的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教师提出活动要求,使学生的合作学习目的明确。活动中,教师参与到各个小组适时点拨,起到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小组汇报创造的分数时,教师也相机引导、启发,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后,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获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再有就是王立平老师设计的课堂练习也比较新颖,比如“成语中找分数”:十室九空、百发百中、十拿九稳、万里挑一等都很有意思,就这一练习题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象“九死一生”、“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样的成语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不太恰当,一是有些难为学生,二是容易造成学生对成语的误解。

李静老师的课有她独到之处,比如:课的开始,以问题导入:“整数能否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累,两句话就解决了“分数的产生?”问题,接着在设问:对于分数,你还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三年级学过的以及自己生活中积累的把分数各部分名称都复习了,并强化了“平均分”接下来再让学生用掌握的知识,用彩笔在一张纸上表示1/4这个分数。

以上过程,李静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没做多余的讲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节课的特点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体现得很突出,教师给每组学生三张不同的图画纸,学生根据“方块图”、“手机图”、“娃娃图”创造分数。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产生了很多分数,并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是怎么来的。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探索知识的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五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又学习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涂色部分,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从而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以及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的单位。“试一试”和“练一练”要求学生说明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该分数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同时,不断巩固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练习六的1—5题主要是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与结构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分数单位以及对单位1的理解

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以及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在小组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为了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写一写,动脑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过媒体呈现例1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后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后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接着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习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通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接着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助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习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知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习六的4—5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通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通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六

这次教研组活动以“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进行概念课的教学。《〈课程纲要〉解读》中指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我认为“先学后导”是一个逐步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动态过程,不单体现在课堂,也应体现在课外,乃至整个教学过程。它的目标指向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陈瑞省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这节课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新型课堂的魅力,充分利用先学后导的课堂模式使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一个以人为本的教学预设,定会为师生的智慧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挥提供条件,定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中,陈老师富有生成空间的预设以及在生成中智慧地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建构令人暗暗折服。

首先,陈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小组课前整理选派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通过课前搜索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是信心十足。陈老师在第一个学生发言后及时补充:“汇报时,尽量跟前一位同学不一样。”这样,避免了学生重复叙述,提高了课堂效率。陈老师在这一环节后,肯定了学生介绍的精彩,类型的多样,对于未出示的资料在课后再进行交流。

这节课最精彩的是在探索分数的意义这一环节,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需解决的两大问题。陈老师展现了不同的学具,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陈老师从建构四分之三的意义中让学生用材料分一分表示四分之三,然后再小组汇报,引出有5种东西为什么最后的结果都可以用四分之三来表示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从而概括单位“1”,举例单位“1”。通过四分之三这个特例到其他分数的理解,让学生自己说出理解中什么叫分数,然后和课本中的什么叫分数进行比较。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陈瑞省老师“放得出去收得回来”的扎实的数学教学功底让我们敬佩;他现手拈来的幽默,关键的导语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在开放的空间里思索,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这节课的所有任务。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七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其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朱老师从数字1开始,问:你会用1来表示数量吗?到把3只桃子也用1表示,怎么做?更多的桃子呢?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桃子个数的变化都可以用1来表示,说明这个“1”很特殊,由此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通过画图表示四分之三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体会、领悟单位“1”,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看做单位“1”,我们都是在把单位“1”平均分。最后通过四幅图、九分之三、若干份之三、九分之几、几分之几让学生充分交流,适当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意义。在分数单位的教学中,朱老师让学生观察这些分数单位,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分子都是1?让学生在自主发现中找到找准分数单位的准确方法,即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数单位由分母决定的。整个新授过程,朱老师扎实高效地推进教学,不断通过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朱老师设计了精练、适当的习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特别是习题中的两次提问,一是: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的个数不同?二是:同一个点,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

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朱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整节课轻松、流畅,值得我学习。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八

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以后学习分数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说课过程:

新课标指出: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造分数,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不仅仅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当不是一个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所以,我打算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供给给每一小组的材料(1分米的线段,4枚棋子,8支铅笔,6块橡皮,一根绳子)。学生四人为一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我动手创造分数,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能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分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我们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把不一样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交流结束以后,组织讨论:大家在得到这些分数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指出:必须是平均分成的。

之后讨论:平均分的对象相同吗?你能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最终教师指出: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为了加强理解单位“1”的含义,紧之后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还能够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在很多举例的同时,充分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这是第一项目标也是基本目标;借助为分数配图,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两项目标是在第一项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展。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谈话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深化整体,总结意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课件)教师适时小结一个苹果、一张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一米长的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学生已经把所相关的知识说充分了,教师适时走进去“老师知道它也和分数有关,你们看(课件)这是10个小朋友,当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还可以说是一群小朋友,这一群小朋友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让孩子们感知到当我们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也可用分数表示。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了道路。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包括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六块饼干、12个小方块……(课件)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十

教学内容:

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第十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

知识的整理及应用。

难点:

综合运用。

教学设想: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以往我总是带着学生进行复习整理,就算是放手也是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的,学生的自主性、个性被压抑着。为此,我力求突破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尝试运用“课堂自主整理——集体交流点评——复习综合提高”的步骤,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讨论,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相互质疑、辩论、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个性。

2、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新《课标》把学习方式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复习与整理的方法。整理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合理、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借此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在相互评价整理情况时,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总结出根据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整理的方法,并鼓励学生今后用这种方法去整理其他知识。这样从整理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重过程,强调综合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只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整理知识点后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意义、分类、运用等),使学生明确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民主氛围,突出主体。

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运用的过程。教师始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课始引导学生产生整理的需要,整理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作品,选代表介绍,然后让其他同学点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十一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5号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53-54页的《方程的意义》。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几部分:学情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与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教材分析。

虽然这是节全新的数学概念课,五年级学生从没有接触过。但是,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一定的代数知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对于儿童来说是一堂全新数学概念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子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性学习。

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为学生下一步学习“解方程”和“解稍复杂的方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在操作、观察、讨论、分析中探究学习;

2、让学生构建概念数学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游戏中乐有所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会知识探索过程中,合作交流的乐趣。

三、重难点与教法学法。

(一)教学重难点。

弄清等式和方程两个概念的关系,

会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并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并且现在我们也倡导趣味概念数学。因此,在这节课中,教法我采用了观察发、讨论法、探究法和问答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而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观察探索、揭示概念、理解概念、辨析概念、应用概念的学习过程。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由:导入篇、实验探究篇、揭示概念篇、深化应用篇和归纳总结篇五部分构成。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所用的教具就是天枰,那么同学们可不可告诉我你对天枰的了解?

天枰由天枰称和砝码构成,当放在两边托盘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天枰就会平衡。也就是:左侧托盘放入两个50克砝码,右侧托盘放入一个100克砝码,此时天枰平衡。即为:50+50=100(引出等式)那么根据这一原理,我们来学习新课。

(二)实验观察,得概念。

首先我在左面托盘放入一个空杯子,让同学们实验看看在右面托盘放入多少克砝码,天枰才会平衡。通过观察实验,同学们发现放入100克砝码,天枰刚好平衡,由此得出:一个杯子重100克。

放入三个100克砝码则会重于左侧,即为:100+x300(不等式);

直到放入两个100克砝码和一个50克砝码,同学们发现天枰终于平衡了,即为:100+x=250(这个叫什么)。

那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人们给他起来一个新名字,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对,方程。

(三)深入理解概念。

知晓了方程的概念,大家可不可以从其概念里,抓一下关键词,看看,你要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要具备哪些条件!通过观察发现方程要具备两个要素:一必须含有未知数(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2)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二必须是等式(也就要有=)。

(四)pk游戏深化概念。

让孩子们办蹲着,老师随即出卡片,判断是否为方程,是的蹲下,不是的站直了!如果不是方程,接着再判断原因,左手为缺少未知数,右手为不是等式。

引出特记方程x=0,x+y=z,s=a*b判断是否为方程!!

(五)深入拓展,辨别概念。

方程的概念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例如:3x+5=17。等式,含有等号的式子。大家举例子,例如:1+1=2,100+x=250。并且将你所举的例子里的方程挑出来。

那么,经过判断大家可以发现,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六)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小红买了5支铅笔,共花去9元,已知每支铅笔x元。

一头大象重5.1吨,一头黄牛重x吨,这头黄牛比大象轻4.75吨。

(七)板书总结。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十二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或()。

2、百分之九十四写作(),它含有()个1%,再添上()个1%,就是1。

3、一本书,已经看了85%,这句话中,是把()看作单位1,表示()是()的85%。

4、三月份的水电费比二月份节约8%,三月份的水电费是二月份的()。

5、如果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0%,那么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2、一块布长27%米。()。

3、最大的百分数是100%。()。

4、4%与4/100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5、25%的计数单位是1%,它含有25个1%。()。

1%读作()。

7.8%读作()。

52%读作()。

100%读作()。

0.03%读作()。

125.6%读作()。

百分之四:写作()。

百分之四十五:写作()。

百分之三百:写作()。

百分之二百点三:写作()。

百分之一百二十:写作()。

百分之零点二五:写作()。

1、实验小学有75%的学生参加了艺术班的学习。这里的75%表示()。

2、空气中约20%是氧气。这里的20%表示()。

1、在100毫升的多维饮料中,含果汁()毫升。

2、在这三种饮料中,果汁含量最少的是()品牌,果汁含量最多的是()品牌。

1、1%()。

2、50%()。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十三

(1)、地位与作用:《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将为以后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

(2)、学情分析: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学习有着一定难度,尤其是对单位“1”的理解,所以在教学时,需要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形象的场景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出示好奇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借助图形感知、类比推理,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让他们主动参与,把抽象的教学变为直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和单位“1”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必须明白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在一定情况下,分数虽然一样,如果选取的份数不一样,看作的整体也是不一样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所以要多举实例,多加比较,多方引导,才能突破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画一画、折一折、说一说、讲一讲、做一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节课我设计了1、创设情境,认识“1”2、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3、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4、借助分数,归纳分数单位5、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6、学生谈收获六大环节进行,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来达到预设的目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1”

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

1可以想象成一个物体,也可以也可以想象成一堆、一些物体,也就是说任何物体不管有多少,不管有多大,只要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都可以想象成1,1既然无所不包,我们就在1上加个引号,由此引出“1”

第二个环节: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

通过3个苹果作为“1”,类比推出6个苹果,12个苹果,18个苹果中含有多少个“1”,有几个1就是几,3个苹果所看作的“1”,其实就成了一个计量的单位,从而引入单位“1”。

通过1个月饼这个单位“1”那么,下面5个月饼、1个月饼、不完整月饼,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再通过1个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分数和整数与单位“1”的联系,再通过不完整的月饼、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观察、对比,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第四个环节:借助分数意义,归纳分数单位。

通过分数(、、)的再认识,你能利用手中的图案,涂一涂,你最想表示的一个分数。引导中还有多少个,中还有多少个,从而归纳出分数单位。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必要手段,我设计了:

1、现实生活中,分数的确很多。同学们之所以看到的不多,还是因为我们关注的视野还不够开阔。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报刊了解更丰富的世界时,你会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真的离不开分数网络中分数。

2、自我检测。(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红色部分)。

3、给出分数1/4,取其一份1、2、3朵,深刻理解整体有多少朵。

以上练习的安排,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认知情况;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了解分数的意义的欲望。。

第六个环节:总结升华应用分数。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小结: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什么数?你能说说吗?

2、能不能谈一谈分数在你身边的应用呢?

结合教学内容,我分了两版进行板书,既突出了重点,也强化了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十四

(2)让学生说出从图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3)揭示课题。

(一)再创情境,探案例1。

1、中秋期间,我们的传统习俗是合家分享一块大月饼,喻示合家和美,团圆之意。小华一家也不例外。(示图)。

他告诉我们什么?我分得这个月饼的1/4。

谁能告诉大家,这里的1/4是把()看作一个整体呢??

分析一下他俩得到的月饼,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问题吗?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二):教学单位“1”、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

1、关于单位“1”

学生小组交流“议一议”

师让学生小组“议一议”的3个情境,全班反馈(师对应板书)。

归纳:一个物体或是由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观察板书内容,体会这里单位1的量,及其所表示量的对应的分数的实际意义。(可以同桌交流)。

理解了什么是单位1的量,我们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拿出一些小棒,把它看作单位1。

使它能平均分成5份,6份?

情况反馈。

归纳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先说,再对照书上的概念进行巩固。同时板书:分数。

说一说,议一议,上面分数的实际意义。

课堂活动: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画一画(书上的第2题)。

3、关于分数单位的.认识。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又叫做这个分数的单位。让学和举例说一说:

再议一议:分数单位与分数什么有关系?(分母)。

1、反思与质疑。

本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方面的新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再针对主题图的情境试述其中各分数的实际意义。

2、还有什么疑惑的,或者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师生共同梳理。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课本第25~26页1、2、3题。

分数。

单位“1”:

分数单位: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十五

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单位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为分数配图,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养成学生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的概念,能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单位.

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整堂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课堂中教师力求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归纳总结。

多媒体课件,准备圆形纸,正方形纸、练习纸、小木棒等多种学具。

1、谈话交流引入

教师板书,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几?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小小的来开始展开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往这一站就可以用几来表示?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答:一台电脑、一块黑板、一张桌子等等)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一年级的孩子都知道,但现在我们是五年级的同学了。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一台电脑、一块黑板等等,还可以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引导学生说出还可以表示一群人、一堆物品、一排桌子等等)

演示: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体,深入理解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用来表示,加深对整体单位的理解。

比较:现在的和以前的还是一样的意思吗?(现在的不但可以表示一个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堆物体、一群物体等等。)

结论: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和观察我们发现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可以用来表示。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这个广义的叫做单位。

2、深入理解单位

课件出示:三个西瓜你会用几来表示?如果我想用单位来表示应该怎么办?(用集合圈把它圈起来)。六个西瓜还能用一来表示吗?那应该用几来表示呢?为什么?12个西瓜呢?为什么?(因为这里有四圈也就是4个)

总结:原来我们发现有一个单位就可以用1来表示。有几个单位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课件出示四分之一,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回忆三年级学过的内容。)

1、理解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圆片、正方形纸、和练习册等等,利用这些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想法:

生: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片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圆片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应该怎样分才合理?你找到的四分之一是把什么看作单位?是谁的四分之一?。

2、理解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课件出示下面一些物体:你能不能从下面这些物体中找到出四分之一呢?我想让同学们先交流交流,在练习纸上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把这四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这4个苹果的四分之一。

生:把八个正方体看做单位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八个正方体的四分之一?

生:把十二个五角星看作单位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十二个五角星的四分之一。

这个四分之一是把谁看做单位一呢?怎样才能把这四个苹果看做单位呢?课件展示四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操作:你们的学具袋中也有一些像老师这样许多物体组成的单位,拿出来画一画、分一分,从单位中找出四分之一,并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生:我把8个圆圈看做单位,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8个圆圈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是把谁看作单位。

3、对比总结

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它们的单位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把单位平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

4、寻找分母是四的其他分数

5、创造分数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6份,我找到了六分之一,六分之二等等。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3份,我找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等。

教师顺势板书学生找到的分数。

6、总结分数的意义

在前面观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告诉学生: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它的分数单位。在分数中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如:四分之一、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十二分之一都是分数单位。并让学生说说都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如六分之一是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等等。

练习:老师报数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1、读读下面有关分数的资料,说说每个分数的具体含义,并谈谈你的感受。

(1)我国小学生的近视人数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2)小学生睡眠不足的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占一天(24小时)的八分之三。

(3)死海的表层的海水中含盐量达到了十分之三。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见课件)

3、下面各图中用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吗?说说理由。(见课件)

4、图形中找分数

图中蓝色部分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重叠后得到的,根据图形填空。

图形中的蓝色部分面积各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占大长方形面积的( )、占整个图形面积的( )。

5、数学智慧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十六

《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位于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主要学习内容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并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

牵引法-----学生已经能将一个物体平均分若干份,并能用分数准确表示各部分大小,由此我引导学生由平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分一些物体,知识牵引过渡,降低了学习难度。

指导练习法-----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后,通过几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让学生知道单位“1”是什么,平均分了几份,这样的几份表示什么。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再小组探讨、交流、汇报,理解各个分数的具体含义。

课前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中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如:一分为二、一心一意、七上八下。

(1)将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这一份怎样表示?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

(2)课件出示苹果图,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问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2、认识单位“1”

我为各小组准备了数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分,在分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不同的分法。

(1)教师强调说出单位“1”的含义,不仅指一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些物体。(课件出示)。

(2)学生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认识。

(3)说明: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3、让学生自学分数单位(出示课件教学)。

(1)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强调“其中的一份”。

(2)指导完成p64的第8题。(课件出示学生做,读出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课件出示习题,让学生做,当堂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小组比赛,学习积极性高。

由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再总结。

板书了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重点板书了分数的意义几分数单位的概念,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预习汇报引出教学课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目标进行学习。我设计了让学生把学习材料平均分,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用分数表示出来这个探究活动。在小组进行平均分的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个物体的小组很快分了出来,如: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个圆的四分之一,得到几个或多个物体时学生就不会分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及时进入到每个小组参与并指导分法,但因时间关系,不是每个小组都进入。因此,当我指名一个小组汇报时,就出现了“把9个圆平均分给6个小组成员,每人得到六分之九”这个分数,与我教学的进度内容不符,我的课堂随机能力相当弱,我没有给学生肯定,因为我没有想到这组的学生会得到这样的分数(这是后面才学习的分数与除法的应用),我的冷处理不但暴露了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差,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扼杀,真是值得好好反省。通过这节课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我要加强这些方面的提高。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十七

课本p60~62。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学生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含义及分数单位的含义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的方法。

2.教学难点:单位“1”的理解。

自制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谁能说一下?

(2)学生:举例说明。

例如: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不够整米数。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的个数,也不能用整数来表示。

2.小结。

[设计目的是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十八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单位“1”的含义。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充分理解分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每个小组一个圆片、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6根彩笔、一张长方形纸、熊猫组图、苹果组图、玻璃球、多媒体课件一套。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谈话导入:

拿出4个苹果,提问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1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半个”这个结果还能用整数表示吗?用分数1/2表示。

师: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实际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分数。从而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建构分数。

1、教学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

找分子是1或几的分数:

(1)师提出要求,生动手操作。(出示课件)。

(2)组织汇报交流。

2、教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1)师提出要求,生动手操作。(出示课件)。

(2)组织汇报交流。

a交流苹果组图,引导学生说出找分数的过程,把谁平均分。

b联系上一环节中的内容比较被平均分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c教学“整体”,教师点出像4个苹果这样的多个物体就称之为一个整体,8个苹果平均分,也叫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d利用“一个整体”概念这个新知来理解在“熊猫组图”中找到的分数。重点沟通相对量与具体量之间的联系。

3、教学单位“1”

师指出:像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用自然数1来表示,就叫做单位“1”。

追问:谁可以做单位“1”?

4、根据板书师生共同归纳分数的意义,补充完整分数的意义及课题。

5、随机练:a说出黑板上的分数表示的意义。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学课本。

2、生举例汇报自学所得。

3、随机练:拿出6支彩笔的()/()——1/2、分母是6、分子是1、2/3。

生说出理由。

三、分层练习,深化提高(见课件)。

1、快速动笔,课本中做一做。

2、轻松片刻。(游戏:摸一摸,说一说)。

一个器皿里装有8个玻璃球,生摸出后说出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十九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一、复习。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

4、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p.67第1题)。

5、用下面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为什么?

二、教学新课。

1、一个食物、一个图形、一条线段都可以看作单位“1”。

2、举几个“1”。

3、其实一把铅笔、一群小羊、一盘苹果、一项工程等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

4、再举几个单位“1”。

5、把4支铅笔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1支)是这个整体的1/4,3份是整个整体的1/3。那么两份呢,4份呢。

6、把6只小羊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2)只是这个整体的1/3。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7、把12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3只)是这个整体的1/4,2份是这个整个的1/4。

8、一个食物,一个图形,组成一个整体一把铅笔,一群小羊都可以看作单位“1”。

9、判断题:单位“1”只能是一个物体、吗?

10、教学分数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理解若干份的意思:1份、2份、3份、4份…...

11、1/2、1/3、1/4、2/5、3/6、5/8。

以上这些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11、教学分母、分子。

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母。

表示这样多少份的'数,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三、教学例1用直线上的点表示1/5和3/5。

想:直线上从0到1表示单位“1”,把他平均分成5分,这样的一份用1/5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3/5表示。

试一试:指出下面直线上a、b、c各点分别表示几分之几?

四、巩固练习:

1、把15个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用分数()来表示。

2、把12面小红旗平均分成6分,其中的5分用分数()来表示。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如果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

4、说出下面每一个数的分数单,位,并指出每个分数含有多少个分数单位。

1/75/83/104/159/20xx/100。

5、4/5是()个1/5。

五、反馈总结。

六、布置作业。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二十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一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这是第一项目标也是基本目标;借助为分数配图,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两项目标是在第一项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展。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谈话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深化整体,总结意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课件)教师适时小结一个苹果、一张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一米长的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学生已经把所相关的知识说充分了,教师适时走进去“老师知道它也和分数有关,你们看(课件)这是10个小朋友,当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还可以说是一群小朋友,这一群小朋友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让孩子们感知到当我们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也可用分数表示。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了道路。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1篇)篇二十一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书p60--62《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形象向抽象转化,建立分数的概念。基于以上教学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三)让学生在练习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师:关于分数,你们已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分数的读写法、分数的产生、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简单分数的含义等(如1/2 1/4),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

设计意图:我觉得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可以找到本节课的教学起点。然后作为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并联系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利用实物感知)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作例子(如:1/4)让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1)小组合作分一分或摆一摆

(2)大组汇报(边说边展示作品)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的表示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被分物体的个数有一个物体的、有一些物体的。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表示1/4)

(4)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

(5)列举单位“1”。

设计意图:单位“1” 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学生分一分,借助动作思维使学生先获得鲜明感知,即直观地感知到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然后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使学生理解起来容易,突破了教学难点。动手分一分,还可以使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知到分数要“平均分”。“平均分”和单位“1”是分数意义中的共同本质属性。这样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1)写一写用哪个分数表示。(有1/3 5/6 2/5 4/7 1/2 3/8 )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观察、写一写、说一说使学生再一次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在头脑中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这样让学生经历了这些分数的.形成过程同时,也理解了这些简单分数的含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创造分数能直观地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部分让学生在建立“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能抽取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属性,然后把这些共同本质属性进行推广。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最后接着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设计意图:分数单位理解起来不难,所以放手给学生自学。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指导读书的机会,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数学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习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重难点。

1、书p63t1—2。

2、书p64t8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分数。

4、画一画游戏:

有三个纸盒,里面分别放有一些小棒。

(1)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2)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3)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3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关范文推荐

    车间班长的发言稿范文(24篇)

    发言稿的内容要紧扣主题,关注听众的需求,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推动创新发展、加强合作共赢是我们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以下是一些关于此主题的精彩发言稿范例,欢

    四风问题自查报告银行四风问题自查报告(精选14篇)

    自查报告的写作过程需要我们客观、深入地对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评价,不掩饰不回避。以下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自查报告,涉及到不同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

    农村电子商务主持词(优质14篇)

    感谢各位嘉宾的光临,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聚焦一个重要的议题。这些范文是对过去成功活动的总结和概括,希望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城乡一体化协同电子商务依据的是全球

    初中生珍惜时间的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写心得体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常见错误和不足,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改进。

    幼儿园课堂凶猛的动物教案活动(精选17篇)

    在编写幼儿园教案时,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以下幼儿园教案范文包括多个学科和主题,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班级期中家长会发言稿(实用17篇)

    家长会是加强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这里有一些关于家长会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准备参加家长会的朋友们。

    校园安全自检自查报告例文(专业19篇)

    自查报告是一个反思自我的过程,通过写下来的方式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自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篇优秀的自查报告范文,掌握更好的写作技巧。为落实20xx年安全生

    清明节缅怀先烈的初中大全(17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和论证,而不仅仅是作者的主观意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王若晴10月6日,我大清早的起来,与爸爸从德

    洋芋基地工作总结(专业20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逐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xxx县辖6镇4乡

    频道主持人辞职报告(优质20篇)

    辞职报告是员工向公司提出离职申请时所提交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对员工在职期间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同时也是一种向公司表达自己决心离职的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