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雁落霞

优秀作文应该注重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写作,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成绩优秀的作文范文,看看别人是如何写作的。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一

1.原来丞相不在梦中,是世人却在梦中。

2.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3.两人到门边,城上火炮滚下,乐进马不能入。典韦冒烟突火,又杀入去,到处寻觅。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三国志》。

5.黄巾平定之日,必是群雄崛起之时。那时域中竟为谁人之天下,尚未可尽知也。

6.他们不是要杀我们,是要杀猪。

7.望兄在天之灵,垂救荆襄之民那。

8.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备愿献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9.鸡肋!鸡肋!--曹操著名口令。

10.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刘备。

11.高议而不可及,不如卑论之有功也。

12.孔明曰:“新野小县,不可久居,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备受景升之恩,安忍图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后悔何及!”玄德曰:“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

13.曹操这道军令是否是诡计,我们可以暂且不论。但是在下着实没有想到,那曹操给人诡计多端的印象,居然比他本人的诡计,还要可怕啊!

14.袁绍:此人身长貌伟,行步有威,英雄盖世,武勇超群司徒袁安之孙,袁逢之子,名绍,字本初。

15.凡人之*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故君子羞言利名。

17.袁谭袁尚袁熙:“我等本是兄弟,相煎何太急?”

19.周瑜:面如美玉,唇若点朱,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胸藏纬地经天之术,腹隐安邦定国之谋,乃庐江舒城人也,姓周,名瑜。

20.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21.我乃汉将,焉能降吴狗乎!--傅彤夷陵战死前语。

22.江东才智之士极多。刘备。

24.魏延: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江表义阳人也,姓魏,名延。

25.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

26.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诸葛亮语。

27.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关羽借吕蒙口骂孙权。

28.原来孔融田楷两路军马,惧怕曹兵势猛,远远依山下寨,未敢轻进。曹操见两路军到,亦分了军势,不敢向前攻城。

31.陆逊:九江都尉陆骏之子,身长八尺,面如美玉。

32.一帮吃货!混账!你们是来打仗还是来调情的!

33.君子居人间则治,小人居人间则乱。君子欲和人,譬犹水火不相能然也,而鼎在其间,水火不乱,乃和百味,是以君子不可不慎择人在其间。

34.勿以善小而不为,无以恶小而为之。刘备教子。

35.曹操不是有句名言吗,叫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我也有句名言,宁看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

36.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37.我有头否?--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刘备。

39.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

44.刘备:“袁绍是个xxx。”

45.燕人张飞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桥头大喝。

46.周泰:一人彪形虎体,目朗眉浓。

48.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49.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

50.操即使典韦出马,直取侯成。侯成抵敌不过,回马望城中走。

51.有机智之巧,必有机智之败。

52.隋侯之珠,国之宝也;然用之*。

54.人背信则名不达。

55.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56.王允:“董贼现在是乐不思蜀。”

58.纵有埋伏,有何惧哉!--关羽麦城突围时。

59.备欲同你二人结拜为生死弟兄。刘备。

61.备欲同你二人结拜为生死弟兄。

62.满座大丈夫,尽做女儿态,你们就是从天黑哭到天明,能把董卓哭死不成!

6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国志》。

65.赵云: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67.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交者,华落而爱渝。

68.与先生相识方觉眼界大开,却不想相聚如此之短。刘备。

69.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7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73.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74.许褚: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容貌雄伟,勇力绝伦。

75.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77.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山,何足为贵!

78.*东才智之士极多。

79.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郑泰语。

80.列为弟兄,随我接战,战至最后一刻,自刎归天!

81.庞统:其人浓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

83.天将与之,必先苦之;天将毁之,必先累之。

85.刘备用桃园结义增了两个兄弟,赤胆忠心,保家为国,成就一方霸业。相信你也能招募几位优秀人才,利用公司给你的绝好机会成就自己的事业天地!

87.自古以来就是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忠义和奸恶都不是从表面就能看出来的。也许你昨天看错了我曹操,可是今天呢你又看错了。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都不怕别人看错我。

88.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89.妇人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

90.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山,何足为贵!

91.我有方天戟,能破金断石!我有赤兔马,过江河湖塘如履平地!我何惧曹贼!

92.诸葛亮隆中对:“目前魏蜀吴三分天下”

93.刘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95.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诸葛亮对鲁肃语。

96.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

97.匹夫竖子,不相与谋!

99.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100.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101.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火烧兀突骨的蛮兵,诸葛亮语。

102.经典增员三顾茅庐。冒着冷冽的寒风和漫天的鹅毛大雪刘备不辞劳苦,三请诸葛孔明,而孔明也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遇之恩,相信你也能这样招募!

103.董卓:身长八尺,腰大十围,肌肥肉重,面阔口方,手绰飞燕,走及笨马姓董,名卓。

104.司马迁遍读史籍,终成一家之言诸葛亮饱读诗书,博古通今,终助刘备三分天下赵普熟读《论语》而宰执天下李时珍研读医着,着作《本草纲目》。

105.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凃脂。

106.暖男,主要看气质刘备(角色)《王者荣耀》。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二

刘备、诸葛亮在新野大败曹军之后,移驻樊城。曹操为了报仇,亲率大军杀奔樊城。诸葛亮料定抵挡不住,便劝刘备放弃樊城,渡过汉江,退往襄阳。城中百姓,皆宁死相随刘备。

于是刘备令关羽安排船只,疏导百姓渡江。百姓扶老携幼,号泣而行,刘备见此情景,心中十分悲痛。刘备到了南岸,见江北还有很多百姓,急令关羽催船速去渡过百姓过江,直到百姓快渡完了,才上马离去。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三

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关于杀伯奢一事,曹操对陈宫语。

4.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5.吕布:“我家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

6.周瑜:“我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7.袁绍:“水中月镜中花”

8.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10.元直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何日方能相会。

1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5.*以急,吾以宽;*以暴,吾以仁;*以谲,吾以忠:每与*相反,事乃可成。

16.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17.其实你曹孟德根本没有那么可怕,可恰恰就是那些庸人心目中对你的恐惧,不仅助长而且成就了你的`强大。

18.车胄有八万精兵驻防徐州,八万呢!你就算是八万个馒头,刘备也得啃上半个月,怎么可能说丢就丢!

19.*以急,吾以宽;*以暴,吾以仁;*以谲,吾以忠:每与*相反,事乃可成。

20.曹操兵近濮阳,下住寨脚。次日,引众将出,陈兵于野。操立马于门旗下,遥望吕布兵到。

24.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25.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26.嗜欲之原灭,廉正之心生。

27.曹操将得胜之兵,杀入城中,势如劈竹。张超自刎,张邈投袁术去了。山东一境,尽被曹操所得。安民修城,不在话下。

28.十余万生灵啊,皆因跟随我而遭此劫难。即使草木之人,铁石心肠,能不悲乎?

2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30.操曰:“汝为清白,谁为污浊?”衡曰:“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xxx,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

32.云长早出,直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33.创业时,刘备曾苦叹自己前途光明我看不见,道路曲折我走不完xxx。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四

当阳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

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五

《三国志・魏武本纪》对曹操的事迹的记载,使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英雄,看到了曹操的人格魅力。当然,人人都有缺点的,曹操也不例外。感觉《三国演义》把这些扩大化了。

最后,陈寿也对曹操进行了很公正,客观的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紧接着,我想说说荀。荀这个人物,如果没看过《三国志》,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他。王佐之才。也许很多人说荀没出过什么奇谋,妙计。但是,我只能说,《三国演义》夸大了妙计,奇谋的作用。荀,他谋的不是一场小战斗的胜负,他谋的是天下。他是方眼整个天下为曹操出谋划策。

他是个伟大的战略家。多次纠正曹操的错误的战略决策。简单的说,荀就是为曹操研究,把谁谁谁放在哪个州,对付谁谁谁。我军应该先进攻谁,先跟谁停战议和,先得那一块地方,然后再怎么怎么样。这是制定大的战略,如果说出谋划策的谋士是棋子的话,荀和曹操就是下棋的人。这是我的理解。

再来说说蜀国刘备。

陈寿的评价是:“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备是个大英雄,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与曹操相比,刘备的机权干略,略显不足。所以创下的基业不如曹操。但是,也能称为一代雄主。

这个评价比较中肯。刘备根本不是《三国演义》中那个昏庸无能,心慈手软,爱哭鼻子的人。他是个英雄,他有自己的抱负,也有自己的能力。并且,具备了成为曹操最大对手的资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东坡这首千古绝唱描写了一个真实的周瑜。周瑜的一生是完美的,他的谋略,胆识,胸襟,抱负,也是我十分佩服的。

可惜,他英年早逝,未能一展他的抱负。对他的远见卓识,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一段话:“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大致是要周瑜率军抢先占领西川,吞并汉中张鲁,然后回师襄阳与孙权北拒曹操,二分天下,并且可以图谋北伐,一统中原。可惜英年早逝,大计无人主持啊。

三国真实个群英荟萃,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和感慨。乱世之中,英雄辈出。我不由想起一首歌的歌词写得好:“湮没了荒城古道,远去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但当生前事,何计生后评。”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六

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陈登传》,本意是指只知道购置房田产业,没有远大的志向。

许汜和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坐,刘表与刘备一起品论天下人。许汜说:“陈登是个江湖之士,豪横之气不加检点。”刘备问刘表:“许汜君说的对不对啊?”刘表说:“要说不对,许汜君是个善士,不会说虚假的话;要说他对,陈元龙可是名重天下呀。”

刘备问许汜:“你说他豪横,难道有什么事例吗?”许汜说:“我曾经遭遇战乱路过下邳,我去见陈登。他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长时间不跟我说话,他自顾自地上大床睡卧,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

出自《九州春秋》。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后表示感叹虚度光阴,想要有所作为。

据记载:刘备依附荆州刘表后,在荆州居住多年。有一天刘备发现自己大腿生出赘肉,由此感概而落泪。刘表见了,询问内因,刘备回答:“我过去常常骑马,大腿没有赘肉。现在不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时光飞逝,人即将步入垂老,却没能建功立业,因此感到悲伤。”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七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作为记载三国时代的原始资料,他也为后代有关的三国的文学作品,以及《三国演义》的问世,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因此,《三国志》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文学价值,都是不可低估的!

写作手法简洁,记人叙事流畅,很值得我写作文学习,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去打开《三国志》吧!他可以让你学到智慧、勇敢、机智和权谋,让你真正了解纷乱的三国历史。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八

关羽所守的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杀。

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当时诸葛亮在南方和孟获打仗,所以不曾随军。但是刘备被陆逊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九

《三国演义》是我寒假里阅读的一本书,读了之后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本书。《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书中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等王者,诸葛亮、周瑜、郭嘉等谋士,吕布、关羽、夏侯渊等猛将,可谓是英雄辈出。

大概很多人喜欢的是雄才大略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勇无敌的关羽吧,而我最佩服的人物却是宽厚仁义、坚忍不拔的刘备。

刘备爱民如子,他曾经败走新野,怕黎民百姓遭曹军屠杀,虽然行军缓慢,但还是不顾他人反对带着全城百姓逃到江夏。刘备有一颗爱才之心,他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三顾茅庐,以诚心打动了诸葛亮。刘备在任用诸葛亮之前,屡战屡败,颠沛流离,没有立足之地,但他却从来未曾灰心和放弃,坚韧不拔,意志坚定,实在令人赞叹。正因为如此,他的两个义弟关羽张飞在刘备最最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始终不离不弃,忠心耿耿。

刘备还是一个随机应变的人,一次,曹操想试探刘备有没有英雄之志,就请刘备来饮酒作乐。曹操问刘备:谁乃当世英雄?刘备当然明白曹操在试探自己,故意乱说一些人名。

他头一个说的是淮南袁术袁公路,而曹操却一口否认了,还说袁术相当于棺材中的尸体。刘备第二个说的是河北的袁绍袁本初,说他兵多粮广,四世三公。曹操又否决了刘备,说袁绍色厉胆薄,见小利而忘义。刘备又说了一些小人之名,曹操都否认了。最后,曹操先指了刘备,又指了指自己,说:“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听了这句话后吓得把筷子都掉在地上,当时天上正打了一个闷雷,刘备急中生智,借这个雷声巧妙地掩饰过去了。这就是著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姿百态,各有长短,读后让我大开眼界,感受很深。这真是一本值得品读的书啊!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十

中国历史上最善于韬光养晦的人物莫若刘备了。在三国称雄之前,他成功地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胸无大志的庸才,演好弱者,不仅仅保住了性命,而且以最弱的势力最后与强大的曹操和孙权一起称雄三国时代。

刘备在最初割据之时,因为吕布所乘,败归曹操。曹操非常看重刘备的才能,认为他是一个不凡的人物,就计划授予他一定的官职。但是,刘备以自己无能兵败为借口坚辞不受。可是,曹操凭借自己非凡的洞察力相信,刘备最终会是一个与自己争雄的对手,就让刘备在自己的地盘住下来,借以观察刘备,看看他是否真的像自己认为的那样具有雄才大略,同时也困住刘备,使他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刘备自然很清楚曹操的用意,努力把自己的锋芒掩盖起来,把自己真正的想法隐藏起来,迷惑曹操。他在住处的后院里种菜养花,并亲自担水浇菜施肥,时时做出安逸于眼下生活、不思进取的样子。

性情刚烈的关羽、张飞自然不能理解刘备的深刻用意,看到刘备这样每天陶醉于种菜养花的琐事,十分不满地对刘备说:兄长不关心天下大事,天天做这些小人做的活儿,难道忘记了我们当初的'志向了吗?刘备不便说明心机,担心两位耿直的兄弟掩饰不住坏了大事,就说:这不是你们能够理解的。

有一天刘备正在后院浇菜的时候,曹操派人来请刘备,说有紧急军事商议。刘备去了,曹操当头就说:你在家做的好大事!刘备吓得脸色都变了,以为曹操看破了自己的内心。可是曹操接着说:你学种菜可是不容易啊!刘备放下心来,知道自己瞒过了曹操,就说:闲来无事,消遣而已。

曹操又邀请刘备至小亭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曹操说,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刘备故意顾左右而言他,曹操则指着自己和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把手中的筷子都掉了,以为曹操还是看破了自己。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才装作从容的样子,俯身捡起筷子说:一个响雷把我吓坏了。就这样把曹操欺瞒过去了。而曹操从此也将信将疑地认为刘备不过如此,一个响雷都能够吓掉筷子,也不是什么英雄好汉。

这件事情之后,曹操不再疑心刘备具有称霸的雄心了,不再派人监视他的居住情况。不久遇到战事,派他率领数万雄兵征战。刘备也就由此逃离曹操的掌控,如龙入海,开始了自己与曹操和孙权争雄的霸业历程。

很多时候,我们也面临这样的生存环境,由于不同的身份位置,必须学会隐藏自己的锋芒,学会韬光养晦。其实,就如刘备一样,隐藏锋芒不是平庸的退让,而是为了寻找合适的时机雄起。在当时那种情况之下,刘备如果没有那一段时间的韬光养晦,他必定为曹操所不容,必定招来杀身之祸。

这是一种生存的哲学,更是人生的智慧。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十一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十二

三国演义歇后语刘备,大家了解三国演义的刘备吗?刘备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故事!他的一些故事被写成歇后语,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2.刘备报仇——因小失大

3.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4.刘备卖草鞋——有货

5.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6.刘备得孔明——如鱼得水

7.刘备上黄鹤楼——胆颤心惊

8.刘玄德得了赵子龙——甭说多高兴

9.刘皇叔哭荆州——拿眼泪吓人

10.刘备杀人——心慈手软

11.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12.刘备编草鞋——内行

13.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14.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

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1] ,葬惠陵。

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十三

刘备消灭了叛乱的张武,夺的一匹好马,刘备于是欲将此马送给刘表。刘表谋士蒯越认为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刘表赶紧找借口还给了刘备,于是这匹战马又跟随了刘备。

后来蔡瑁欲设计谋害刘备,伊籍又向刘备报信,刘备慌忙从酒席中逃走,骑上的卢却是慌不择路走错了路,结果便来到了檀溪。前是阔越数丈的檀溪,后是追兵,刘备在这个时候才想起伊籍的卢妨主的劝告,一边疯狂地抽打着的卢一边大叫:“的卢,的卢!今日妨吾!”那马忽然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飞上对岸,完成了的卢最富传奇意义的演出。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十四

220年(60岁),曹操逝世,刘备本想赠书吊唁及赠礼,但不成功。同年十二月,曹操之子曹丕篡汉建魏,当时有谣言指汉献帝刘协已被加害,刘备便穿丧服发丧,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第二年(61岁),诸葛亮、许靖、黄权等人上书劝刘备即帝位,刘备便于成都武担的南面登基,以续东汉大统,国号仍为“汉”,史称蜀汉。四月,大赦天下,并改元章武。任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设置百官,建立宗庙祭祀汉高祖等。五月,立皇后吴氏,太子刘禅。六月,立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

七月,刘备不采纳赵云等人的劝告,执意发兵东吴,声称为关羽报仇,不接受东吴提出的和议。起初,蜀军气势如虹,不过吴将陆逊以逸待劳,于222年(62岁)大败蜀军(详见夷陵之战)。最后撤退到鱼腹县,并将其改为永安。后转往白帝城,孙权知道后十分惧怕,遣使请和,刘备仍答应,派宗玮出使。同时,黄元造反。

223年二月(63岁),诸葛亮由成都到达永安。三月,黄元出兵攻打临邛县。刘备遣陈曶前往讨伐,黄元大败,本想顺流下江,但为亲兵所缚拿,押至成都斩首。后刘备病危,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与李严,临终前,与刘永说:“我死了后,你们数兄弟以父亲般侍奉丞相(诸葛亮),你们与丞相只是共事而已。”。四月廿四(6月10日)驾崩于永安宫,享年六十三岁,诸葛亮上表赞扬刘备。五月,将遗体由永安运返成都,谥为昭烈皇帝。八月入葬惠陵。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十五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卧龙岗,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十六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刘备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刘备卖草鞋】——本行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对着张飞骂刘备】——寻着惹气

【刘备三顾茅庐】——尽找明白人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刘备上了黄鹤楼】——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1. 挨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2.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3.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4.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5.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6. 孔明练琵琶——老生常弹(谈)

7.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8. 诸葛亮哭周瑜——虚情假意

9.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10.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11.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12. 曹操转胎——疑心重

13.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14.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15.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16.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17.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18.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19.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20.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21.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22.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23.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24.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25. 诸葛亮借雕翎——少箭(见)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十七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血战长坂坡,杀死曹操手下名将五十余人后从乱军中救出小阿斗刘禅。赵云见到刘备“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余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后人评论说刘备摔阿斗是假摔,为拢络人心罢了。

刘备的这一举措,本来应该是爱惜赵云之材的真情流露。当然,这样一来,无形中更令各位兄弟“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的效果就更佳了。这也是一种境界。

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刘备对阿斗有多深的感情,直到刘备白帝托孤的时候还告诉诸葛亮阿斗能扶则扶,不能扶则取而代之。虽然刘备这话有些试探诸葛亮的真真假假,听来却是全无一代枭雄的舔犊之情。

他在流浪不已的征战中,反而是有过多次为保命而抛妻弃子的例子,以致妻儿多次被敌人所俘虏,换句话来说,他的家人若不是遇到了那个仁义的英雄时代,早已就死过多少回了。反正,家人的命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捡来的。由此也可见刘备实际上是为了事业而不顾家人,只要他自己的生命存在,左膀右臂的生命存在,才有屡败屡战的机会。

赵云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也不过是只有“桃园三结义”资本在公孙瓒手下混饭吃,刘备手下最缺的就是人才,而赵云始终如一的一跟刘备就是十多年,对于缺兵少将刘备来说,简直是太难得了。在众人怀疑赵云投降曹操的时候,刘备的话就很能说明问题,刘备说,“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又“……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这样的大将哪里去找哦?就连手下猛将如云的曹操一向都还求贤若渴,赵云对刘备的重要性就更是不言而喻了。

当被曹操追杀得遑遑如丧家之犬的时候,刘备身边仅余几十人,想来他是最明白“孤家寡人”的滋味,若非这几个老兄弟的拼死杀出重围,自身尚且难保,哪里还顾得了那个襁褓之中“扶不起来的阿斗”了。

刘备起兵以来,到五十岁左右仍无所大为,事业无成,还得靠这帮忠心耿耿的兄弟们去打天下。何况退一步来想,就算儿子失去了,还可以再生一个。只是,“千军易得”,却是“良将难求”。所以,在得与失的天平上,孰重孰轻是显而易见的。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十八

草鞋是穷人穿的,刘备能在这上面赚钱?不好说……但从侧面可以看出,生活给刘备的选择性不多,生于乱世,却胸怀天下,还要坚持自己仁义的道德底线,这是很难的,尤其是对于一个时刻以中山靖王后代自居的皇叔草根而言,现实的残酷与玄幻理想的冲突………保持内心不为外物所扰的宁静,这是需要人生经历与智慧的。很庆幸,刘备是没有办法的做到了。

刘备卖的草鞋质量怎么样?这个历史上没说过,估计也不差,因为刘皇叔是一个不愿意为产品品质而被消费者投诉的一个人,从他现在现存的个人传记仔细来看;他相信;“细节决定成败,大众铸就品牌”的理念,所以,穿刘备的草鞋是非一般的感觉!

当然了,他也可能在闲暇有心的时候,为关羽或张飞做一两双艺术草鞋,来增进弟兄之间的感情,而后这两个弟弟看到刘大哥生活有困难,就会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刘备此时也许会深情的说,“兄弟结义,贫福共当,哥不差钱?哥看重的是义气,等我有朝一日转运了,决不会忘了三人的弟兄之情”!

绝了,刘备卖草鞋能卖到这个份上,这大概也就是他做人做事成功的独到之处吧。

刘备的草鞋连诸葛亮都要卖两双穿穿,其实,以诸葛亮的生活情调和水准是不需要穿草鞋的,奈何,刘备先生是个搞推销的拿破仑希尔,不管吹风还是落雪,隔几天三番五次的,总要上卧龙先生家说说瞧瞧………说什么先生自比管仲乐毅,却为何还要在家当二十七岁的宅男?难道是先生没自信亦或是看我不起?以为备曾经是个卖草鞋的出身么?诸葛亮毕竟年轻还没出茅庐,所以被刘备几句话一顶,就顶出了多年读书时精心做的研究论文《隆中对》刘备一看,果然是人才呀,天下三分的规划比我做的草鞋还要工整些。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十九

三国演义歇后语刘备,大家了解三国演义的刘备吗?刘备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故事!他的一些故事被写成歇后语,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刘备相关歇后语【1】。

1.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2.刘备报仇——因小失大。

3.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4.刘备卖草鞋——有货。

5.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6.刘备得孔明——如鱼得水。

7.刘备上黄鹤楼——胆颤心惊。

8.刘玄德得了赵子龙——甭说多高兴。

9.刘皇叔哭荆州——拿眼泪吓人。

10.刘备杀人——心慈手软。

11.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12.刘备编草鞋——内行。

13.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14.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

刘备简介(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

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元年(2),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1],葬惠陵。

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二十

《三国演义》(以下简称《演义》)是一部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古典小说,对于刘备形象在艺术创造上的成败得失,人们有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刘备形象虽然存在着如鲁迅所指出的缺点,“但仍然不失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是一个“明主”典型;有人干脆否定了鲁迅先生的意见,认为作者罗贯中还写了刘备的枭雄行径,作者写刘备虚伪是有意为之,鲁迅所批评的,“恐怕不应该算作作品的缺点,而是它的现实主义的表现”。到底应该如何评价刘备形象的艺术价值,本文想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宽仁爱民,敬贤爱士

作品多方表现了刘备的宽仁爱民,深得人心。《演义》第一回,写刘关张桃园结义,其誓词便赫然标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八个大字。这既是他们的政治目标,又是他们高高举起的一面道德旗帜。从此,宽仁爱民、深得人心就成了刘备区别于其他政治集团领袖的显著标志。他第一次担任官职做安喜县尉时,便“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督邮索贿不成,欲陷害他,百姓纷纷为之苦告(第二回)。此后他任平原相,已被誉为“仁义素著,能救人危急”(第十一回)。陶谦临终,以徐州相让,刘备固辞,徐州百姓在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州,我等皆不能安生矣!”(第十二回)曹操擒杀吕布,离开徐州时,“百姓焚香遮道,请留刘使君为牧”(第二十回)。这表明他占据徐州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深得民心。在他又一次遭到严重挫折,不得不到荆州投奔刘表,受命屯驻新野时,他仍以安民为务,因此“军民皆喜,政治一新”(第三十四回)。新野百姓欣然讴歌道:“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第三十五回) 从建安六年(201)到十三年(208),刘备寄居新野达七年之久。在他辗转奔走的前半生中,这算是时间最长、相对安定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刘备对自己的政治生涯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接受“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批评,一面把人才置于战略的高度,努力求贤;一面更加重视争取民心,为重新崛起准备条件。当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不战而降之时,刘备被-迫向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泣而行”。

到了襄阳城外,刘琮闭门不纳,蔡瑁、张允还下令放箭。魏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刘备见魏延与文聘在城边混战,便道:“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吾不愿入襄阳。”于是“引着百姓,尽离襄阳大路,望江陵而走。襄阳城中百姓,多有乘乱逃出城来,跟玄德而去”(第四十一回)。就这样,在建安十三年秋天的江汉大地上,刘备带领十余万军民,扶老携幼,含辛茹苦,上演了“携民南行”的悲壮一幕。如此撤退,显然有违于“兵贵神速”的军事原则,对保存实力、摆脱曹军追击十分不利。故众将皆曰:“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刘备明知此言有理,却泣而拒之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这一仗,刘备在军事上一败涂地,而在道义上却赢得了极大的胜利。这种生死关头的自觉选择,在《演义》写到的各个政治军事集团领袖中是独一无二的,决非一般乱世英雄的惺惺作态所能比拟。从此,刘备的“仁德爱民”更加深入人心,并成为他迥别于其他创业之君的最大的政治优势。

作品竭力渲染了刘备的敬贤爱士,知人善任。其中,他对徐庶、诸葛亮、赵云的敬重和信任,都超越史书记载,写得十分生动感人。

历史上的徐庶,归属刘备的时间不算长,除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外,在政治、军事上发挥的作用也不算大。《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仅云:“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曹公来征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而在《演义》中,刘备一见徐庶,便坦诚相待,拜为军师,委以指挥全军之责。在先后打败吕旷兄弟、曹仁之后,刘备更视徐庶为天下奇才。而当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囚禁,辞别刘备时,刘备虽然难以割舍,但为顾全其母-子之情,仍忍痛应允。分别的前夜,“二人相对而泣,坐以待旦。”次日一早,刘备又亲送徐庶出城,置酒饯行;宴罢,仍“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直到徐庶骑马远去,刘备还立马林畔,“凝泪而望”,甚至“欲尽伐此处树林”,原因是“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第三十六回)。这些描写,尽管主要是为“走马荐诸葛”和“三顾茅庐”作铺垫,却足以见出刘备求才之诚,爱才之深,颇具艺术感染力。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但途中每遇到诸葛亮的亲友,就误以为是诸葛亮本人,前后达四次之多。诚如毛宗岗所说:“玄德求贤若渴之情,有类此者。”第三次诸葛亮总算在家,但正“在草堂上昼寝未醒”。为了不惊扰他的睡眠,刘备吩咐关、张二位在门外等候,自己入内,“拱立阶下”。足足有一两个时辰之久诸葛亮才醒过来,但当得知“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之后,却转入后堂更-衣,“又半晌,方正衣冠出迎”。刘备终于能见到诸葛亮,真不容易。张飞早已忍耐不住,三番两次动怒,要用一条麻绳去把他绑来,要放把火把他烧醒。刘备却自始至终都心平气和,谦谦有礼,充分显示了他求贤的诚意。刘备初见孔明,便屈尊“下拜”;听罢隆中对策,先是“避席拱手谢”,继而“顿首拜谢”;乍闻孔明不愿出山,当即“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及至孔明答应辅佐,又不禁“大喜”。这些充满理想色彩的细节,把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渲染得淋漓尽致。诸葛亮出山以后,《演义》又充分突出其在刘蜀集团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竭力强调刘备对他的高度信任与倚重。特别是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临终之时,殷殷托孤于诸葛亮,慨然嘱咐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王。”(第八十五回)后人对此或有猜疑乃至诛心之论,不过是妄相忖度而已。纵观数千年封建社会史,皇帝临终前委任顾命大臣者固不少见,然而,有几个皇帝愿意或者敢于像刘备那样托孤?当然,刘备并非鼓励诸葛亮取其子而代之,而是希望诸葛亮尽力辅之;但如此气度胸襟,仍罕有其匹。还是陈寿在《先主传》末的评价比较公允:“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对而泣。刘备此时并不知道详情,所以这完全是在当时逃难的情况下两位至交在混乱中散而复聚时的一种真情流露。姚品文和张峰在《谈罗贯中笔下的赵云形象的创造》一文中也认为,即使刘备“掷之于地”之举“有点夸张”,但却也“表明他对于一位大将的爱重之情是真诚的、可信的”。他们还说:“《三国演义》很少对一般动作作细节描绘,而在这段中对赵云解开怀抱,阿斗在怀内酣睡,赵云之递阿斗,玄德之掷阿斗,赵云又忙从地下抱起阿斗等动作作了细腻入微和充满了人情味的描绘,加上二人掷地有声的对话,几可催人泪下”。的确,在刘备和赵云之间这种肝胆相照的情谊中,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真正可贵的一面。一定要把如此纯真、高贵的场面说成是矫揉造作,也未免太煞风景了吧!

二、足智多谋,骁勇善战

刘备作为“枭雄”,史书记载也不少。所谓“枭雄”,意思是“骁悍雄杰的人物”。刘备出身于早已败落的远支皇族之后,家境清寒,既没有曹操、袁绍那样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孙权那样继承自父兄的大-片地盘,几乎是白手起家,要想在天下大乱、群雄并立之时,如果不具有枭雄所有的种种狡猾、伪诈与雄图大略,如果不具有出众的军事、政治才能,不具有一套收买人才、消灭异己的韬略、权术,别说扩张地盘、统一天下了,恐怕连立足之地也不会有。那样,他也就不配充当一个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三分天下、开创基业的蜀方之主了。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刘备长于权谋又喜怒不形于色,城府很深,含而不露,他的计谋常使人既意料不到,又不易识破。

指出曹不甘久居相位,就会触痛曹操,必遭曹操嫉恨,这是刘备绝不愿干的。不提曹操为英雄,等于向曹操表明,刘备眼中的曹操是安守本分,忠于职守的。

第八章、第二十二章)刘备在创江山的过程中,常常显得甘居人下,不与人争,而且动不动就泪如雨下,在和赵云、徐庶、孔明及张松等联络感情的时候流过泪,在鲁肃索要荆州的时候流过泪,并且往往十分奏效。他常常柔弱处下,但能以柔克刚。

让我们再看看刘备勇猛的一面。第一回,刘备奉命在青州阻击黄巾军,开始寡不敌众,刘备下令后退三十里下寨,对关羽、张飞说:“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于是刘备派关羽、张飞各率一支伏兵,自己亲自带兵出击,佯装兵败退却,诱敌进入伏击圈,取得大胜。这是写刘备的军事指挥才能,那么武艺怎么样呢?第二回写到,刘备等人与张宝的军队大战,张宝“落荒而走,玄德发箭,中其左臂”。双方都在马上,在运动中作战,射的是移动靶,刘备能够射中他的左臂,可见他的箭术不错。不久以后与孙坚一起作战,刘备又“张弓一箭,正中孙仲,(孙)翻身落马”。第五回,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先是张飞出场,连斗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关羽加入,又打了三十回合,还是“战不倒吕布”。这时刘备掣着双股剑策马助战,吕布才终于招架不住,败退回营。看来刘备的剑术也不错。值得注意的是,十二回“曹孟德大战吕布”,是曹操手下的六员大将围攻吕布一人,他们是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都是历来独当一面的曹营名将,吕布这才“遮拦不住,拨马回城”。刘、关、张三个顶六个,由此可见,刘备在武艺方面还是有两下子的。

事实上,“枭雄”恰恰是刘备的一大特色,成为当时许多人对他的定评。例如:建安十三年(208),刘表刚去世,鲁肃建议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便称刘备为“天下枭雄”。建安十四年(209),当刘备至南徐见孙权时,周瑜曾上书孙权,亦称刘备为“枭雄”,主张将其扣留于吴。次年,周瑜卒,临终前上书孙权,又称“刘备寄寓,有似养虎”。这种骁悍之气,主要表现有四:一是冒险精神。刘备从登上政治舞台之初,便经常亲冒矢石,不避艰险。早年兵少力微,加之年轻,他动辄“力战有功”、“数有战功”,固属必然。赤壁之战时,面对生死存亡之机,他“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也不奇怪。及至建安二十四年(219)争夺汉中之役,他已五十九岁,手下兵多将广,但在“矢下如雨”之际,仍亲当矢石,奋勇向前,便可见其冒险精神,至老弥笃了。二是机变权略。建安元年(196),兵败投奔他的吕布趁他与袁术相攻之机,袭取徐州。他失去立足之地,只得向吕布求和,屯驻小沛,可谓能屈能伸。建安三年(198),吕布被擒杀后,他随曹操至许都,可谓暂栖虎穴。建安四年(199),与曹操煮酒论英雄,借雷霆之威掩饰震惊之情,可谓随机应变。随后以截击袁术为名,离开许都,从此摆脱曹操控制,可谓见机而作。凡此种种,均可见其机变权略。三是坚韧不拔。在汉末逐鹿天下的群雄中,刘备屡遭挫败,有时甚至败得很惨。但他从不灰心丧气,而是败而不馁,折而不挠。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他每每转危为安,终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抓住历史机遇,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三分鼎立中的一方。四是某些时候、某种程度的霸道。最典型的是杀张裕之事。张裕原为刘璋从事,刘备入蜀与刘璋相会时,曾与张裕互相嘲弄,裕因刘备无须,戏称其为“潞涿君”(谐“露啄君”之音)。刘备因其不逊,积怒在心。后因张裕私下对人说:“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这确是大为犯忌之言,刘备乃以“漏言”之罪,下令诛之。诸葛亮上表询问为何要将张裕处死,刘备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锄”,这就有些强词夺理了。尽管这种霸道行径不多,但足以使人看到,刘备毕竟不可能彻底祛除封建君主固有的专制性。

三、如何认识“形象苍白”、“长厚似伪”的评价

《演义》中的刘备,是除诸葛亮、关羽、曹操之外,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是作为理想的“明君”形象来塑造的。然而,相当一部分现代读者、研究者对刘备形象却评价不高,甚至颇有非议。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两种意见。我们不妨对此略加讨论。

批评之一:“形象苍白”。不止一位学者认为,刘备形象的血肉不够丰满,个性化特征不强,显得比较苍白。确实,与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刘蜀集团的主要人物形象相比,刘备形象是给人比较单薄的印象。其中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其一,作为一位“明君”,尽管《演义》对刘备的描写大多以史籍记载为基础,但从上面的论述已经可以看到,在“仁德爱民”与“尊贤礼士”两大特征中,其“仁德爱民”的历史依据和生活依据其实还相当有限。这就是说,对于广大的普通民众而言,刘备的“爱民”,更多的是一种愿望,一面旗帜,甚至是一种姿态,一个口号,而实实在在的行动,真真切切的利益却并不太多。算一算刘备的生活年表便可知道,他一生戎马倥偬,东奔西走:赤壁大战前,接连不断地征战,接二连三地挫败,一次又一次地寄人篱下,他基本上没有真正拥有一块巩固的地盘。赤壁大战后,建安十四年(209)始称荆州牧,拥有江南四郡,十六年(211)便领兵入蜀,建安十七年(212)借故进攻刘璋,经过两年征战,建安十九年(214)才平定益州,二十年(215)便与孙权争荆州,二十二年(217)又与曹操争夺汉中,建安二十四年(219)夏据有汉中,但不久便失去荆州,损失头号大将关羽和大批精兵,章武元年(221)四月才称帝,七月便率军伐吴,次年遭到惨败,再过一年病卒。可以说,他实在没有多少机会去实践“仁德爱民”的主张。再进一步说,即使他有足够的机会,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其“爱民”也只能是统治手段而非最终目的,不可能真正达到普通百姓的期望。通俗文艺作家对此缺乏深切的感受,自然难以在小说中把刘备的爱民写得足够生动感人。

其二,众所周知,《演义》的真正主角是诸葛亮。除此之外,在刘蜀集团诸人物中,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乃是关羽。至于刘备,虽系刘蜀集团的领袖,却主要是承担“明君”的道义责任,而少有富于个性的言行举止。这样的刘备形象,不能不在相当程度上给人以“扁平”的感觉。

批评之二,“长厚似伪”。持此看法者不少,影响也很大,对此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呢?

可以爱民,可以敬贤,却不可能对竞争对手处处“长厚”。这里无法完全避免诈伪,但如果一概斥为“诈伪”,就未免太偏激了。

其二,《演义》对刘备爱民的描写,确有过头失真之处。如第四十一回写刘备携民渡江,见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绝,刘备不禁大恸,这是合乎情理的,与他后来甘冒生命危险也不抛弃百姓的行为是一致的。但作品紧接着写他“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就显得太过头了,反而给人以不真实之感。作者一心想美化刘备,但夸张过分,却反而造成了“似伪”的不良效果。

其三,《演义》第四十二回写赵云冒死救阿斗,刘备惜才摔阿斗,这似乎也是诈伪。其实,在古代争夺天下的政治人物心目中,心腹大将有时似乎比妻子更重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明确记载,在遭受当阳之败时,“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演义》的描写,可以说是这一史实的自然延伸。古今政治道德观念有异,乱世英雄与普通百姓的选择不同,对此不宜作简单化的负面理解。

其四,对于刘备临终托孤于诸葛亮之举,《演义》第八十五回在史实的基础上,写得颇为动情。如果把这视为“诈伪”,不仅贬低了刘备,而且也损害了诸葛亮的形象,我认为是不应该的。

此外,“疑似之迹,不可不察”。《演义》中的刘备,其言行确有“似伪”之处。但从形象的整体来说,其“长厚”大体上还是真实可信的,是其形象的基调,“不是伪”。

总之,宽仁爱民和敬贤爱士这两大品格的充分表现,使《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摆脱了以往三国题材通俗文艺中刘备形象的草莽气息,成了古代文学作品中前所未有的“明君”范型。

参考文献

[1]周思源.周思源品赏三国人物[m].北京:中华书局,2017.08

[2]陈其欣.名家解读三国演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01.

[3]朱一玄 刘毓忱.演义资料汇编[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06.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01.

[5]徐朔方 孙秋克.明代文学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06.

[6]张淑蓉.妙说三国[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08.

[7]辜美高 黄霖.明代小说面面观[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09.

[8]冯立鳌.三国风云人物正解[m].西安:陕西人民版社,2017.08.

[9]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一篇《临江仙》把我们带入了奇妙的三国世界,在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个性十足。先来说说蜀王刘备吧。 刘备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作为“明君”来描述的人物形象。作者重点刻画了他的宽仁爱民、敬贤爱士和足智多谋等性格特点。

一、宽仁爱民

在《演义》第一回,写刘关张桃园结义时,其誓词便赫然标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八个大字。这既是他们的政治目标,又是他们高高举起的一面道德旗帜。从此,宽仁爱民、深得人心就成了刘备区别于其他政治集团领袖的显著标志。

刘备投靠曹操时,曹一时兴起,曾邀刘备煮青梅酒以论当世英雄。当曹一再请刘备指出当世英雄时,刘备先后指出过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这里刘备为什么不提自己呢?因为按曹操的观点,凡英雄都是“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英雄当是不甘屈居人下者。刘备若自称英雄,就等于表明自己不甘久居曹操之下,必然引起曹操对他的警惕,自己非但永无出头之日,还将有性命危险。

宽仁爱民和敬贤爱士这两大品格的充分表现,使《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成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明君”范型。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二十一

曹操恼羞成怒,命许褚上前取刘备首级。许褚提刀上马,直奔刘备而去。刘备身后的赵云忙挺枪跃马,敌住许褚,两人战了十几回合,不分胜负。这时,关羽、张飞各领兵马冲向曹军。刘备一见,忙下令出击,三支人马同时向曹军冲去。曹军刚刚经过长途跋涉,渐渐抵挡不住,败下阵去,刘备取得了首场胜利。

第二天,刘备派赵云前去挑战。不管赵云怎么擂鼓呐喊,曹操就是不应战。刘备感到纳闷,曹操是真的不敢应战,还是有其他阴谋。

刘备急忙打听卧龙、凤雏是谁,姓什么叫什么,可是司马徽只是微笑,并不回答。

三国之刘备(优秀22篇)篇二十二

老师让我们阅读一本考级书名字叫做《三国演义》,其中令我最最深刻的一篇文章就是第十七篇,刘备决意赖荆州。

孔明与哥哥同去见刘备,伏地哭求刘备还荆州。刘备无奈,应允说:“看在军师的面上,还荆州一半,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给他。”诸葛瑾拿着刘备的信,找关羽交割。关羽却说:“三郡都是大汉疆土,为什么给东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兄虽答应,我却只是不还。”诸葛瑾只好再入川找孔明,孔明出巡去了他只好回江东告诉孙权。孙权大怒。鲁肃说他有一计,请关云长到陆口赴宴,还荆州便罢,不还就杀了他,然后起兵。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要有同情心,像刘备一样有同情心,如果你不同他(她)人,人家也不会同情你。

相关范文推荐

    巩卫年度总结(专业15篇)

    年度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通过阅读这些年度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汲取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便在自己的年度总结中做出更好的表达和总结。

    师德的承诺书(汇总21篇)

    师德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和职业素养的体现。以下是一些教师自省和反思的文章,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师德的重视和思考。教育是神圣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崇高的`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热门23篇)

    综合实践是将课堂学习与实际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综合实践范文展示了那些在实际操作中取得较好成果的经验和教训。《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

    我的六一小学(优质21篇)

    优秀作文在结构和论述上都能够体现出作者的逻辑严密和思维敏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欣赏吧。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人人都知道这是我们

    中学校长年度个人述职述廉报告大全(19篇)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廉政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需要在述廉报告中加以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精美述廉报告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一、通过组织学习,把

    难忘的父亲节初三(汇总15篇)

    在写优秀作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观察和思考,多读好文章,多积累素材,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欣赏一下下面这些经典的优秀作文片段,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写作

    中学倡议书(通用20篇)

    范本包含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和写作领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范本,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亲爱的家长、小朋友们:您的家中是否有这种现象

    幼儿园大班教案绕口令(优质15篇)

    幼儿园大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范文中的孩子们展示出的积极主动和创造力值得我们借鉴和赞赏。1、数字卡片引入,学习绕口

    小学业务副校长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优质22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客观评价自己的工作表现,找到改进的方向。通过阅读这些个人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在总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提高我们的总结能力

    我心中的春天我心中的春天范文(17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写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积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不妨阅读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从中学习他们的独特表达方式和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