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XY字客

教学工作计划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而制定的,它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是一些经过实际验证有效性的教学工作计划,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实践的经验。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一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戒、实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前准备。

1、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

2、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3、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理清课文条理。

(3)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抽查情况)。

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戒、实践、不容争辩”等词语,理解了小心翼翼、不容争辩、诱惑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解决了一些课后的思考题或每课一练中的题目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的读,说或写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条理。

按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回忆11岁时和父亲去钓鱼,按规定将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去。(1—9自然段)。

第二部分:34年过去了,作者牢记着钓鱼的事,在生活中严格实践道德的是与非。(10—11自然段)。

(3)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朗读展示。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说说自己读完以后的感受。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    ……。

1、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

3、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4、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尝试自己或小组内创作。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2、提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4)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针对学习目标,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

2、展示朗读并说说体会。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1)深入体验“我”的情感。(小组展示,互相补充)。

a、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b、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2)体会父亲的情感。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从中得到启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学生展示朗读能力。(融入感情,注意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部分,通过朗读来展示每一个人的思想。)。

4、小结写法: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句子和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3、展示搜集到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4、展示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

5、展示搜集的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 (此环节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二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学生先默读、自学,而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

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写体会。

3、汇报交流。

(1)“得意”

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再读句子。

(2)急切、不理解。

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

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4、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对话,或者表演对话内容。

6、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节,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读读这句话,有问题吗?

(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4、小结: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5、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

3、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五、布置作业。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钓鱼得意。

急切。

委屈。

放鱼乞求。

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获得启示。

点评: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三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4、教育学生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2课时。

1.让学生搜集有关鲈鱼的相关资料。

2.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我了解他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却能把一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与学生共同理解“启示”一词的含义。

3、读课题,从题目中,你提出哪些问题?

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

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三,钓鱼的启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四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附板书设计。

我父亲。

钓鱼得意。

放鱼依依不舍不容争辩。

一、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

启示抛(出去)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沮丧纽约抉择。

曾经实践获得。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二)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答题要点(1)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2)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二)交流与指导:

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课件显示)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丰富、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通过模拟争辩的形式,感受人物的情感,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3、初步感知父亲坚持要“我”放掉大鲈鱼的目的,体会父亲的“用心良苦”。

过程预设: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钓鱼的启示》。(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如读出疑惑、奇怪等语气。)。

2、聪明的同学可以将“启示”换一个意思相同的词语。(启发、启迪)。

二、感知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一遍,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并完成一个练习。

这是一个(   )的夜晚。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生词,根据意思写词语。

(1)非常谨慎,不敢疏忽。(小心翼翼)(2)灰心失望。(沮丧)。

(3)警告性地劝诫。(告诫)(4)挑选、选择。(抉择)(5)引诱、迷惑。(诱惑)。

(6)水波纹。(涟漪)(7)形容月光明亮。(皎洁)(8)争吵、辩论(争辩)。

4、学生回答问题:这是一个( )的夜晚。

(预设:宁静的、美丽的、沮丧的、难忘的、愉快的、悲伤的等。)。

三、感受“美丽的夜晚”

1、这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夜晚,同学们从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呢?先找到有关句子,练读一下,然后读给大家听。

(1)紧扣“月光如水”。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很美——月光如水。就是说月光像水一样,柔柔的、绵绵的、明明的,那样透明,那样纯净。

(2)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3)这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月色如此迷人。不过,境由心造,从人的心情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夜晚的美丽。同学们找一找相关段落,读一读。(课文第3段)。

(4)学生读课文第3段,并在段落旁边写上体现作者心情的成语。(预设: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喜形于色、如获至宝、兴高采烈、眉飞色舞、迫不及待)。

(5)学生汇报。指导朗读句子。师生轮读第3段。

朗读预设:我拿着钓竿等了好长时间,突然——鱼竿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不由得惊喜万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的心怦怦直跳),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屏住呼吸,强压住内心激动和喜悦,不停地和鱼周旋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一看,大喜过望。)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乐得合不拢嘴,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我们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红色字为教师引读语言。)。

(7)结合学生板书的成语,进行串讲,加深课文内容理解。

(8)小结: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因为我钓到了一条从没见过的大鲈鱼。

三、体会“不美丽的夜晚”

1、可是这样美丽的夜晚,对于当年的我来说,又是一个并不美丽的夜晚。因为最终这条大鲈鱼被放走了。为此,我和父亲还发生了争辩。父亲要放走鲈鱼,我坚决不放。自由读读课文4-9自然段。

2、出示争辩的句子,自由读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4、学生列举我“不放”的理由。(1)从没见过。(2)来之不易(时间长,付出多)。(3)只差两小时。(4)无人知晓。(5)乐趣无穷。

5、反复串讲,进行句式训练:

我之所以不愿放掉鲈鱼,是因为——是因为——是因为——。

虽然,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但是我认为——。

我怎么能放掉这条大鲈鱼呢?

我可以拿这条鲈鱼在人前炫耀,我可以把它当作我的战利品,我可以拿它做一顿美食招待客人……可如今,煮熟的鸭子要飞了,到手的肥肉要丢了,所以,我是“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和父亲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5、模拟父子争论。

6、然而,父亲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父亲放鱼的理由是什么呢?——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争论中,父亲有没有把他放鱼的真正意图说清楚?没有。为什么呢?学生猜想:可能一时说不清楚,可能一时说不明白。

7、实际上,父亲的内心里有无数话想对儿子说的,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话。孩子啊,————————————————————————————————————————————————————————————————————————————————————————————————。

在《托赛里小夜曲》音乐声中,学生写话。

8、交流写话。

四、总结延伸。

1、父亲的心,我不懂,所以我沮丧,父亲的情我不明了,所以我不开心。直到34年以后,我才算真正读懂了父亲当年的良苦用心,才知道,34年前的这个夜晚,是(     )的夜晚。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六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生活中的启示”选编了四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包含着深刻的做人哲理。《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钓鱼的启示》设计在本册的第四组课文的第一篇,主要是检验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本教学设计基于“研究性阅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钓鱼的启示》情节性强,语言质朴,含义深刻,学生爱读、能读,但不一定读得懂。幸好课文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教学中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学生能正确无误地认读2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

3、通过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说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上述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谈谈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字词。

1、教师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学生提问:为什么钓鱼会使人从中受到启示?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2、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3、指名分段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个别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的词进行指导,如“涟漪、小心翼翼、皎洁、乞求、不容争辩、诱惑、抉择、告戒”等。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在朗读课文中理解和学会字词)。

二、熟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

1、提示阅读: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边读边想:“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重点号。)。

2、在“我”钓到鱼时,父亲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对着到手的这条大鲈鱼,我们却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学生再读课文,讨论面临什么问题?预设:对这条鲈鱼是放还是留?)。

3、面对这个难题,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父亲做出决定是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得”字感受父亲态度的坚决,从父亲的一声“孩子”去感受父亲对“我”的温柔和深情,体会其矛盾的心理和实践道德的决心。)。

4、组织交流:对于父亲的决定,“我”是一种什么态度呢?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为什么不想放鱼?父亲为什么坚决要“我”放?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抓住主要词句总结“我”不愿意放鲈鱼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下由父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感受父亲对“我”的教育和爱。)。

(设计意图: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权离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启发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是指什么?作者最后对父亲的行为会怀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理解“诱惑人的鱼”的特殊的含义:荣誉、权利、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体会到父亲的管教让“我”有了抵制诱惑的能力,作者对父亲肯定会心存感激。)。

三、拓展延伸,深入体会。

拓展: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这时你会怎么做?(学生思考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确在具体事件中所体现出的道德的“是”与“非”。)。

四、说板书。

钓鱼           得意。

急切。

放鱼           乞求、委屈、难受。

无奈、依依不舍。

获得启示        感激。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七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1、重点: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多媒体课件。

1、谈话:

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漪。

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分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八

一、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二、抓重点词,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不足及改进措施: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含糊的,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九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支配、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同学的语感。

3、教育同学遵守社会公德,做老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俺”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布置:2课时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俺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绩,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俺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板书:钓鱼启示)

2、反馈并补充板书:放鱼

3、浏览全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引导同学体会:“俺”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板书:俺父亲)

(3)反馈,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板书:得意)

重点指导:啊,这样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出示课件)

相机提问:“俺”钓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俺得意什么?父亲得意什么?

(板书:得意)

指导朗读:你想重点突出哪些词?

(4)“钓鱼”这局部有关于月夜的描写,写得很美,能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吗?你想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什么?(美、静)

(5)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请在书上做笔记。

2、研读“放鱼”局部:(15分钟)

(2)你的这种心情,文章中的“俺”也有,而且心情很复杂!读课文“放鱼”局部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俺”复杂的心情吗?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板书:依依不舍)

(3)这一局部对话较多,俺们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来学?(分角色读或扮演等)

(4)引导提问:在“俺”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此时……你想到什么问题没有?

(板书:不容争辩)

(5)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请在书上做笔记。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俺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俺有什么启示?这些内容俺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局部,提出疑难问题。

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俺 父亲

钓鱼 得意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启示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十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学生先默读、自学,而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教案《《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写体会。

3、汇报交流。

(1)"得意"。

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再读句子。

(2)急切、不理解。

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

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4、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对话,或者表演对话内容。

6、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节,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读读这句话,有问题吗?

(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4、小结: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5、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

3、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钓鱼得意。

急切。

委屈。

放鱼乞求。

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十一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

“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丈。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读正确、流利。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设计理念。

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设计理念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的可能。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空白,这是有待咱们的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设计理念。

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传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十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根据本教研组制定的“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课题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的探究,争取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作为单元的首篇课文,主要讲述34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掉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文中重点句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叙述过程中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清晰的交代了事情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中应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能够较为准确的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思路。但是本文中重点句和较难理解的句子很多,特别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很难弄清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同时根据本教研组制定的“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课题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发现学生在平时语文学习中,在参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无论是思想还是表达都有很大的一部分欠缺,结合本课的特点,我重点在教学围绕启示,深入感悟的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文本的对话设计,希望学生在训练中,阅读能力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读思画结合的学习习惯。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多媒体课件。

直入启示,初步感知。

围绕启示,品读感悟。

探究启示,深入感悟。

强化启示,明理做人。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一)直入启示,初步感知。

1、配乐朗读:那是一个月光明媚,四周静悄悄的夜晚,离钓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和爸爸跟往常一样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岛上钓鱼,我偏巧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我太喜欢它了,而不忍心放掉,父亲坚决的要求我放了他,文中的儿子最后依然遵照爸爸的话,放了那条来之不易的大鲈鱼,儿子当时才11岁,当然也就充满了对父亲做法的不理解,可34年过去了,那个捕捞鲈鱼的夜晚却让作者终生难忘。他就是现在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设计意图】:以口述的方式把整个故事融入课题导入,直入启示环节,使学生在文本的更名中得到初步感知,对作者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的同时,更对这个钓鱼的启示充满无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

(二)围绕启示,品味感悟。

1.细品课题,课文的那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学习第11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读并且体会。

4.渗透写作方法。

5.出示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探究学习。

6.资料引入:鲈鱼体长(可达60多厘米),口大,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又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鲜美,栖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美国政府规定,在开放日之前不允许捕捞捕捞正在产卵和生长中的鲈鱼。这是每一个渔民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设计意图】:此环节抓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来渗透“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同时以第一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钓鱼的启示”来揭示学生思考的点,同时还通过适当的资料引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探究启示,深入感悟。

1.体会作者经历钓鱼时的情感变化?

2.出示课件: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十分地(),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感到十分地()和(),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我对父亲充满了()。

3.指名读3至10自然段。

4.学生填空: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十分地(得意),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感到十分地(委屈)和(沮丧),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我对父亲充满了(感激)。

5.渗透课文表达特点。

6.深入学习父子对话内容。

7.师生合作读书感悟。

8.指导读书。

【设计意图】这一训练,既有利于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父亲的心理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的能力。语文味就在这品词品句中升腾、飘荡。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9.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3至9自然段。

思考:我不愿意将鱼放回湖里的理由?

(1)理由一: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2)理由二:这条鱼又大又美“我”舍不得放掉。

(3)理由三:当他钓到鱼的时候没有人看见。

10.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具有整合教学内容、深化理解的作用,学生的角色表演中自然引用文中语言,从而达到将文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语言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四)强化启示,明理做人。

1.学习第9自然段的内容。

2.感悟启示。

3.学习第10自然段内容。

4.教师小结。

5.读句子,体会“鱼”和“渔”

出示句子1:那晚以后,我再也没有钓到过那样的鱼。

出示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6.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进一步体会父亲告诫“我”的话,并从中进一步了解“我”的父亲教子有方,品德高尚,以及“我”受到的教育是非常的严格的,通过对比,进一步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这是父亲送给我人生中最为珍贵的礼物: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这就是钓鱼给我带来的启示: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首先是想在文章的结尾分析完后,给学生一个强化主题的思想意识,其次是想做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心中牢记做人做事的道理,最后以送名人名言的方式,拓展主题,做好积累。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推荐文章:读一读同步阅读中的《位置》和《挫折中的教育》两篇文章,相信你会得到更多的启示。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书本中汲取做人做事道理的重要阶段,老师通过学习典型的文章,然后适当做到拓展延伸,既为学生很好的提供了读书的素材又让学生读后所获,真正的让语文课做到活学活用,老师的受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思想就完全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了。

钓鱼得意 侧面烘托。

启示感激。

《钓鱼的启示》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想从培养学生发现美为主,把落脚点放在“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能力的研究”上,这样就想更好的以科研促教研,以学生发展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更好的把一节课跟自己的研究课题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自身素养提高的同时,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设计特色:

1、情境导入欣赏美,能力提高趣为先。

课文开始,我用这样的配乐语言直入启示:那是一个月光明媚,四周静悄悄的夜晚,离钓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和爸爸跟往常一样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岛上钓鱼,我偏巧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我太喜欢它了,而不忍心放掉,父亲坚决的要求我放了他,文中的儿子最后依然遵照爸爸的话,放了那条来之不易的大鲈鱼,儿子当时才11岁,当然也就充满了对父亲做法的不理解,可34年过去了,那个捕捞鲈鱼的夜晚却让作者终生难忘。他就是现在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以口述的方式把整个故事融入导入课题,直入启示环节,使学生在文本的更名中得到初步感知,对作者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的同时,更对这个钓鱼的启示充满无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2.读懂课文感受美,能力提高要体验。

《钓鱼的启示》一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父亲说的话,父亲的话中蕴含着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在美。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发现这种最崇高的美呢?”教师必须把学生自学、自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发现。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由读3――9自然段。这一部分的内容是: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这时父子有一段对话,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分角色读,然后我参与其中和学生合作表演。学生读“儿子”说的话,老师读“父亲”说的话。在分角色朗读中,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验“父亲”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态度的坚定;体验“儿子”的不理解,不服气,内心的委屈。课文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我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儿子说话的语气,感知人物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学生各抒己见,会找到更多、更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儿子。从而深刻地体会出父亲此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对儿子的关爱,另一方面又要态度坚定地严格要求儿子,在道德是非面前必须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体会到父亲的言行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美丽。我想学生的能力提高更需要自己在参与学习中不断的去体验。

3.理解升华表达美,能力提高要拓展。

在学生还沉醉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学会做人。最后出示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此时,文字静静地定格在屏幕之上,字大而鲜明。教室里是那么的静,老师和学生一起注视着,默念着这句话。我相信道德美的丰碑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筑起。我想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也需要每一个不同阶段的学习与拓展。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2、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2、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3、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我父亲。

钓鱼得意。

放鱼依依不舍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

启示抛(出去)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沮丧纽约抉择。

曾经实践获得。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二)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答题要点(1)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2)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二)交流与指导:

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课件显示)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设计说明。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1、确定浅教的教学目标。

(1)学段阅读教学特点是确定如何浅教的主要依据。

第二学段,这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已基本形成,语言发展也初步规范,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其中,言语表达主要是指用规范语言简要概括信息的表达能力,语感训练则是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以课文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作用和差异。第二学段仍要加强朗读教学,但与第一学段不同,主要是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较,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发展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

(2)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要根据浅教的原则确定。

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钓鱼的启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钓鱼过程中的放鱼。但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把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启示”,只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3)学生的真实起点。

学生的真实起点,一是指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内容的难度超越学生心理特征,学生学起来必定是困难重重。二是指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美国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非常重要。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2、优选组合浅教的教学方法。

(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逐步提高)。

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3)引导思维,问题解决。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

如,《钓鱼的启示》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学生先默读、自学,而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教案《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写体会。

3、汇报交流。

(1)“得意”

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再读句子。

(2)急切、不理解。

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

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4、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对话,或者表演对话内容。

6、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节,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读读这句话,有问题吗?

(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4、小结: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5、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

3、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五、布置作业。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钓鱼得意。

急切。

委屈。

放鱼乞求。

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十五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

1、导语 :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

2、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 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 依依不舍 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    ;把鱼放回湖里时,      ,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2、交流与指导。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2、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3、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五、课外作业 。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我       父亲。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十七

二.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问题。

三.辩论会并知道朗读对话。

同学们真会提问题。读完了一遍课文,已经有一些启示了。上节课钓到的鲈鱼,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漂亮,大)这么鲜活这么漂亮的鲈鱼,我们到底该不该放呢?(各抒己见)。

四人小组讨论,等一下开个小小的辩论会,辩论时可以结合课文的语句,我看谁的嘴巴是最了不起,能把对方说得贴贴服服(要注意有自信)。

指导朗读:

同学们都很坚持自己的意见,赞成爸爸意见的同学举手,请一同学扮演爸爸,赞成我的意见的同学举手,扮演我。只需要读对话,不用读旁白。(师:你有信心说服爸爸,让他同意你留下这条鲈鱼吗?爸爸,你会被孩子的乞求而动摇吗?)那可要通过你们读的语气来告诉大家。其余同学来当当小评委,看看他们读得怎么样。

男女生比赛读。

四、父亲的抉择。

如果我把这条鲈鱼留下,我最大的益处是什么?(利益)。

我本来再三请求,是希望能把鲈鱼留下来,可是父亲下了决定后,满怀希望的我心情会是怎样?在课文中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五、小结,明理。

自由朗读第10自然段,想想:作者得到了些什么启示?你又得到了些什么启示?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个句子来说说。(四人小组讨论)。

诱人的鱼:这个鲈鱼是我从不正确的途径得到的,你说其它的可能会与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联系实际)。

道德的是与非:违背了道德(非)遵守道德规范(是)。

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相似的诱惑吗?

有什么名人是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而成才的?(岳飞,华盛顿,列宁……)。

尽管作者“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决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一位名人曾说过: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财富。所以当你们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十八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我父亲。

钓鱼得意。

放鱼依依不舍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

启示抛(出去)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沮丧纽约抉择。

曾经实践获得。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二)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答题要点。

(1)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

(2)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二)交流与指导:

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课件显示)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

三、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设计说明。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1、确定浅教的教学目标。

(1)学段阅读教学特点是确定如何浅教的主要依据。

第二学段,这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已基本形成,语言发展也初步规范,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其中,言语表达主要是指用规范语言简要概括信息的表达能力,语感训练则是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以课文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作用和差异。第二学段仍要加强朗读教学,但与第一学段不同,主要是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较,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发展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

(2)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要根据浅教的原则确定。

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撕名牌四年级大全(16篇)

    优秀作文应该富有感染力和创造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的原创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周五下午放学后,因为是我生日,

    语言树教案大班(通用21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可以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和媒体工具,以丰富和提升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些经过验证和实践的大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一、引导幼儿理解

    建筑工程实习报告致谢词大全(15篇)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期间职业素养和自我发展的一次思考和总结。在下面的实习报告样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对实习的不同见解和总结。当然,我也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和

    小班科学活动方案有趣的玩具(优质20篇)

    在开展任何活动之前,我们都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方案,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活动方案。

    春节的好处英语(专业13篇)

    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掌握好英语可以提高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英语听力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下面是一些听力练习范文,供大家参考。如果你问到我们小学生:在语文学

    最新大气婚礼主婚人致辞(实用16篇)

    通过充分准备和练习,我们能够提高致辞的质量,让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深入人心。演讲者在致辞中不仅要具备说服力,还要能够启发和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各位来宾:大家好!

    中秋见闻初一(专业19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写好一篇优秀作文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丰富的表达能力。通过欣赏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对优秀作文的要求和写作技巧有更深入的理解。

    2023年换一种方式远行(专业19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废话连篇的东西,而是通过阅读让读者从中得到真正的收获。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成功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以下范文能给大家带

    2023年庆祝教师节班主任发言稿(汇总20篇)

    发言稿是一种正式场合的演讲稿,可以用于会议、座谈会、颁奖典礼等场合。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发言稿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欢迎品味和欣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

    2023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班班主任工作计划(专业14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如果你对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编制方法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可以帮助你在获得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