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雅蕊

教案模板可以是教师用来规划教学活动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提前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以下是一些可以直接套用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快速备课使用。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回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新课教学做准备。】。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1活动一拿一拿。

出示三个盒子分别装有8、6、8支粉笔。

师:这里有三盒粉笔,你能不能从每一盒中分别拿出整体的。

请三名学生到前面拿粉笔。

师:请先说说你打算怎么拿?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师:猜一下,会是什么原因?

生:可能数错了吧!

让学生数一数,证实数对了。

师:没数错,为什么呢?

生:可能三盒的粉笔总数不一样多。

师:请三位同学告诉大家每个盒子里粉笔到底是多少支?

师生小结。

2活动二说一说。

出示两本书。

师:这两本书怎样。

生:一厚一薄。

生:因为书的厚薄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因此他们看得页数的1/3就不一样多。

师:什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小结。

3活动三想一想。

师:把6支、9支、12支花分别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的花可以怎样表示?

师:你又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

三练习反馈。

1出示34页题目。

学生独立画后,交流展示。

2完成教材p35练一练中的题目。

第2题。

学生独立涂后并说想法。

第3题。

学生画后在说画法。再判断这些图形的大小一样吗?

第4题。

结合“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四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感受分数的历史悠久和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五课堂小结。

整体不同同一分数表示具体数量不同。

厚多。

书1/3。

薄少。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二

刚才倾听了《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感想。本节课教学设计清晰,层次感强。是一节真实和扎实的课。新理念的优越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1、课堂关注的是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各个环节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外,本课还安排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收集百分数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此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他们自然是积极投入。数学课堂正因为重回于生活中而显得有活力了。

2、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于现在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中百分数并不陌生,知道生活中经常有%的存在。因此这节课知识生长点是建立在学生完整掌握分数意义以及比的概念、并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感知基础上的教学,老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而师老师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编排,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感知百分数的产生过程,感知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自己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强烈欲望。

3、课堂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整节课中,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导入是从学生身边素材得来的,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唤起已有生活经验;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讨论探究出来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是学生观察习题分析比较出来的;百分数的作用是从分析信息中归纳出来的。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老师都是以一个合作者、倾听者的身份出现。

4、结尾处的设计也很新颖,让学生说说百分数的。

成语。

使得语文与数学融为一体实现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综合又给人于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三

认识分数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就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通过分苹果明确一半是怎么得来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一半”。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大量的实物:如分苹果、分桔子、分橡皮泥等的操作使学生初步形成1/2的表象,再进行小组内交流1/2的意思。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圆形纸上折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4比1/2大,于是教师就动态演示:把1/2和1/4剪下重合比较,于是学生就直观的认知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这样,使学生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因而,在一开始就从“分苹果”入手,让学生拍手表示结果,当最后分到半个时候,同学们面面相觑。这时,让学生通过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一半”,这样诱发了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在学生认识了分数后,让他们自己折出几个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几个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又例如在认识了分数之后的练习,让学生说出分数,有的脱口而出,进而让学生上起争论,在这一环节中既强调了“平均分”的概念,又对优生来说是一个提升。

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在真正上这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陷。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如:在出示半个苹果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半个”苹果,这里是新颖独特、妙趣横生。但这里老师并没有强调用什么数去表示“半个”,体现不出文字、图形与数学符号之间的转换,这样学生就注意不到不同表达方式中教学意义的相似性。又如:在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之后,出示大圆的1/2和小圆的1/2。让学生去比较,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比大小要在单位“1”相等的情况下才可以。这一点,对于刚接触分数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知识的第一课时。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整个四年级没有分数知识。时隔一年,五年级学生是第二次接触分数。

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通过创设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一)你知道吗?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图片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同学们,看完这个短片之后,你想说点什么?我们现在二分之一是怎么写的?四分之一呢?你知道1/2表示什么吗?早在两年前的三年级,我们就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再一次的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1、拿铅笔:

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文具袋,请听清比赛规则,我请大家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

师:大家想一想应该怎么拿?

(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比赛开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小组汇报,汇报你们小组是怎么拿的?拿出了几枝铅笔?

板书:

1组2。

2组4。

3组3。

4组1。

5组4。

2、提出问题: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想提什么问题呢?

(大家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什么呢?)。

3、猜测:

想一想,然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我认为每组的铅笔总数不一样多。2组的和5组的是一样的。)。

师:现在大家都认为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不一样。

是不是这样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来看一看:

4、验证:

组1: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4支,全部铅笔的1/2是2支。

组2: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1/2是4支。

组3: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1/2是3支。

……。

板书:

整体部分。

3组6拿出它的1/23。

补充:假设共有10枝,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或者说什么在变?而什么没有变呢?)。

5、小结:

原来是盒子里的铅笔总数量不同造成的!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是把这盒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是)。

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

图片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现在你觉得谁看的多呢?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在组织学生交流。(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

2、涂一涂: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分数。

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说想法,让学生体会涂法的多样性。

3、想一想:分别画出下列各图的1/2,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学生画一画,并说一说画法,体现画法的多样性,用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然后判断这些图形的大小一样吗?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4、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结本课知识。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五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节课教学中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2、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3、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4、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读、写分数。

四、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五、说教法。

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六、说学法。

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进行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七、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1、活动引入,体会平均分。

2、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1)认识几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义——几分之一的意义——揭示课题。

(2)认识1/2:不同的图形用相同的分数表示。

3、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比较分数的大小。

4、在生活中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来源与生活。

八、教学程序设计。

1、导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最熟悉的分苹果出发,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创设情境,聪聪和明明分6个苹果,怎么分?

生1:??师: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特别?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书。

如果两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

生:每人一个。

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俩人,能平均分吗?怎么分?

学生以圆为例动手操作,折出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2、教学几分之一(大量感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的基础上再揭示分数,目的:传授程度减少,让学生自主探究)。

请选择信封里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反馈:(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它们编号。1/2有3个,1/3、1/4、1/8、1/6、1/16、1/32各一个,不平均分的2个)。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平均分的?为什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能平均分。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是平均分的?(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观察一下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

(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2)把()平均分成()??

(根据第3问灵活提问,全部或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了其中的一份)。

师:(拿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整个用1来表示,那么这个图形平均。

分成了2份,这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如果生说不出师自己说)认识1/2、1/3、1/4??(在此插入书写方法)在图形下板书各种几分之一。

师:为什么这一份用1/2,那一分却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练习:(判断题)。

3、教学1/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小结:(能用1/2表示的这些图的共同点)把()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师:空白部分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再次强调意义)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选择一个分数说一说意义。

4、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书: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书:1/2>1/8>1/32。

3、自由选择两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说一个更小的分数。

5、拓展练习。

6、总结评价。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六

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

2.教材分析:

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下学生又学习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3.学情分析:

1.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步入青春前期了,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了,开始学着要独立思考问题了。要让孩子主动发现、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本节课既要复习三年级已有的分数知识,也要为接下来的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打下基础,是一节过度课,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和血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

2.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分数单位。

三、说教学方法。

1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学生。

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自主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能让学生提炼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通过这个情境复习前面知识,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分数的兴趣,为更好的展开本课打下基础。

2.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一个月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引导比较,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引出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通过师生问答带领学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领悟单位“1”的概念。

(2).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说一说能否看成单位“1”,如八颗棋子、两块糖、十粒豆子、一张熊猫图等。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他们发现的生活中的单位“1”

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几份”,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自学36页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自学后完成试一试(老师可先带大家一起说一下第一个分数,给学生做一次示范,再让同桌两人合作,一个说分数,一个说意义)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引导示范,帮助那些学习能力稍微薄弱的学生及时跟上课堂进度。

(4).给学生一些材料如八颗棋子、两块糖、十粒豆子、一张熊猫图等,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些人把这些材料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另一些人说一说得出的分数的分数单位和表示的意义。然后在互换一下,让大家都有分一分和说一说的机会。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实践应用,学用结合。

这一环节,我会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达到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个学生真正掌握本课所学的内容。

4.反馈总结,不知延伸。

让学生自己先来说一说,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总结过后,老师进行最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

总结本课,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下节课,为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打下基础。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七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基本上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网友的建议下,在多次试讲后,我选择了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最有效的导入方法,直接呈现分数“1/2”,开门见山,一下子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学生能很快融入到新的学习中来。同时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2、目标定位准确,落实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紧扣“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它所表示的具体量就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这一目标,创设具体情境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整个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比我想象的要深刻。特别是在最后的“知识应用”环节中,我让学生们举例说明“小明和小芳捐款会不会同样多”时,课堂上立时寂静下来,我心里咯噔一下,暗忖:这难度是否拔得太高了?没想到,约1分钟后,学生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解说的思路非常清晰,让我激动不已:还课堂于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想,引导他们跳一跳去摘果子,他们会给你一个惊喜!正所谓:你给他一个支点,他们会翘起整个地球。

3、注重课堂资源的利用。在活动二的“说一说”中,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用一个分数来表示那支“被削过了的铅笔”,而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中一位同学时,由于是自己熟悉的情境,大家感到很亲切,兴致非常高,他们结合同组,同班,同位,同性别等提出了各种分数,课堂也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当然,这节课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活动二”的归纳小结时,我急于总结,放手不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解说,忽略了学生张口说的愿望。如果这时交给他们一段真正有价值的时间,尽量让他们开口说,哪怕说得不够好,我相信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会对本节课的知识认识得更深刻。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八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学情: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数学书)听说过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九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学具:每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十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重点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现在大家猜个谜语:母子两边分……(学生回答:分数)。

2、复习导入,出示图形:

(1)图1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2分之1来表示。

(2)图2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3分之1来表示。

(3)图3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4分之1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说分数,认分数,说分数含义的过程,了解学生以有知识的起点。)。

二、活动引入新课学习。

1、老师这儿有三份圆片,你们能从每一份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提出观察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能提出问题吗?

(在这里要强调各自是把谁平均分了,学生分别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学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片数不一样?

(2)为什么三个同学拿的数目不同?

2、小组合作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圆片的1/2,拿出的片数却不一样多呢?

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会是不一样的,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1)学生借助学具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都认为每份的总片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圆片的片数不同。那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验证:现在请刚才的3位同学把所有的圆片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这时要乘热打铁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整体“一”。并举例说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铅笔,一个苹果等,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单位1或整体1。(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在比较中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强调平均分,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3、总结归纳。

(1)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四、理解应用。

1、为了表扬同学们对刚才所学知识的态度和效果,老师给班级读书角买了2本书。出示挂图:

师:淘气和笑笑都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因为的书厚薄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1”不同,分数表示的量也不同。)。

2、阅读教材34页的“画一画”

画出每个图形的4分之1,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学生总结)。

提问:为什么4个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个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个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

生b:我把1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只不过这个一份小一些。

五、巩固练习。

1、指导阅读:书上第35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简单复习分数的意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说出1~2个图形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的意义。)。

2、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教材第35页第2题。(老师巡视检查)。

3、出示教材第36页第5题,在交流中请学生说说理由。(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数感。如果学生遇到理解困难,可以借助事先准备的图形和小棒在组内演示解决,最后由学生代表汇报演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4、拓展延伸小组合作完成36页第6题。

思考:今天你学会了什么?(通过练习,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汇报: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分数即表示一种关系又表示具体数量,分数只有带上单位才是一个具体的数(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乐趣)。

板书设计: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十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这是第一项目标也是基本目标;借助为分数配图,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两项目标是在第一项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展。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谈话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深化整体,总结意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课件)教师适时小结一个苹果、一张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一米长的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学生已经把所相关的知识说充分了,教师适时走进去“老师知道它也和分数有关,你们看(课件)这是10个小朋友,当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还可以说是一群小朋友,这一群小朋友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让孩子们感知到当我们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也可用分数表示。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了道路。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包括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六块饼干、12个小方块……(课件)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十二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设备:

幻灯片、一个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体纸盒、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实物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幻灯显示)。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物体你们认识吗?你能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吗?

生:墨水瓶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汇报,教师进行分类。

说出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生:……。

指名发言要更多倾向于差生。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面、顶点、棱的特征。

指出面、棱和顶点。

师:生活中这样的物体有很多,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像老师这样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上面有平平的面,还有边和尖尖的角。

师:这个平平的面我们就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之间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也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教师板书。

拿出正方体物体:你们能指出面、棱和顶点吗?

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

面的特征。

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

师:你是怎么数的?这些面有多少特征?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数)。

生: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呢?(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用一定的方法验证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我用算的方法来验证……。

生:我用剪的方法验证,是这样做的……。

生:我用画的方法……。

顶点、棱的特征。

师:观察用细棒和珠子做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多少颗珠子?(珠子也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所用的小棒就相当于“棱”。)。

生:正方体用了8颗珠子12根小棒,证明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生:……。

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它们的棱各有什么特点呢?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整理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能把它们的特征整理在表格中吗?

名称面顶点棱。

正方体6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8个顶点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8个顶点12条棱,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先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表格,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地方是……。

学生汇报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长、宽、高。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谁知道叫什么名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这样放着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如果这样放呢?(变换不同的方向说出)。

师:你们能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

师:你能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那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练一练第二题。

三巩固新知。

练一练的第三题。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十三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等实践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4.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学生学习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是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准备一把米尺,让学生测量黑板的长度,在测量中发现不能正好得到整数,那么引发学生想到用分数去表示剩余的不足,这就引出了分数的产生。

2.让学生利用学具一个圆片、一根细绳、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4,领悟出可以把一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单位“1”。然后出示五个苹果和六个熊猫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其中的1/4,让他们用八支水彩笔自己去分一分表示1/4,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在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归纳出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得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分数的意义,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一)分数的产生。

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发现剩余的不足,提出问题剩余的不足怎样来记呢?然后在展示古代人测量物体长度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分数那时就已经产生了,最后通过展示两个孩子分东西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理解单位一的含义。

教师先展示一个平均分成四份的长方形,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里1/4的含义,然后再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学具自己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表示其中的1/4,请学生代表到投影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紧接着教师出示平均分成四份的一条线段和一个圆,让学生说一说这里1/4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一个长方形、一个圆、一条线段看做一个整体,随后展示四个苹果,让学生说一说其中1/4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四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出示六个熊猫的图片,提问学生能不能把六个熊猫看成一个整体,紧跟着提问学生还可以把生活中的那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这时提出单位“1”的概念。接下来回到熊猫图片让学生看图片自创作出一些分数,同时教师板书学生说出的分数,并带着学生分析分子分母各是什么含义,这时教师叫学生随机说几个分数并说说它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自己先总结分数的意义,然后教师归纳补充得到分数意义完整的概念。

3.分数单位。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整数425的计数单位,然后指出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叫分数单位,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复述分数单位的意义并举例说明,在这里引导学生归纳:分数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也就是若干分之一,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有一个分数分母来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最后通过学生和教师配合做的小游戏加深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在提出分数意义的概念后分糖果得这道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后面的三道练习都是通过具体实际巩固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3.隐藏香蕉的这道题是训练学生变换思维去考虑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十四

2、教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的。本课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行教学的,它包含两部分,即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

3、教学重、难点:求平均数说课稿。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所以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本课的“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数”的方法不同,弄清“全部数据的总和”与“全部数据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是教学的难点。

4、教学目标。

在学生计算出平均数的基础上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认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定为: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算术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二、说教法:

“求平均数”作为一类应用题,若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积极创设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安全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去发现、构建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中的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从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分享同伴的成功,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自己我反思,自主评价,以提高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十五

《分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性质以及公因数、公倍数等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小学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首先让学生猜测如果每个同学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是否相同。肯定会有两种答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先叫全班学生拿出所带笔的偶数支。再是让学生数出偶数支的1/2。最后全班交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三)运用新知,拓展延伸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使学生认识到:

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使认识进一步提升的:

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四)巩固反馈,发展能力

在处理具体练习中,我觉得应该指出的是。

1.画一画中,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练一练第1题重点是分割法、移动法、旋转、合并这些方法的使用。

3.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4.练一练第3题重点除了体现画法多样性之外,还要比较平均分之后,每一个图形的两个1/2是否相同;还要比较这三个图形的1/2是否相同。这部分其实是“总数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把已经形成的抽象认识,进行了及时的练习和必要巩固和强化。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小结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回答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分数的再认识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五部分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中掌握4-6学段空间与图形的要求,以及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结构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理解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基础之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2.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实物作支持。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教学中,我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3.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小兔乐乐想从三快草地中(有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找一块面积最大的草地去吃草,却不知道怎么计算哪块土地的面积最大,请同学们帮助解决。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能够计算出其中正方形和长方形草地的面积,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体现出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这些方法,展开其中的割补法,通过转化-找关系-推导这一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交流,自己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一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课后练习和一些变式的习题。

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四)联系生活,深化应用。

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学到的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

(五)总结:

总结内容主要让学生清楚: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六)布置作业:

自编一道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富有实践性和应用性,鼓励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十六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潮大,引力小则潮小,引力过弱则潮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海潮现象”。如果翻开事业成功者的奋斗履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经大致历了这样的三部曲:产生兴趣——潜心钻研——取得成功,成功起步于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基础,成了支撑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

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使学生形成思维的狂潮,也就是产生“海潮效应”。

在以往的教学准备过程中,我所关注的只是对教材的把握,一心想的是如何使设计能够行云如水,一气呵成,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但上完课总是感到不如心意,反思后的结果是:我所期望的可能是仅想用一个场景来完成一部戏,而一部精彩的戏至少应该包括若干个场景吧。意识到这一点后,应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收获;止步于此,感觉到场景间的转换成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使场景间的转换自然呢?真的,以前想到的只是如何使转换自然,有点一个壮汉只想填饱肚子的感觉。自然就行了吗?精彩才是每个人骨子里的追求。如何才能实现精彩呢?仅靠死板的教材能实现精彩吗?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用丰富而有个性的语言来创设一个个富有情趣的场景(以往只是注意在开头创设一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注目于这一个个场,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这样才好。

从追求“行云如水、一气呵成”到心往“理想效果”,从关注知识本身到关注学生,这就是这次反思的最大收获了。

1)“数”与“数字”。

在提问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半个蛋糕能用一个数字表示吗?”自以为这样表述很准确, 可惜事与愿违。课后听张老师一提,恍然大悟:数字指的是0、1、2、3、4、5、6、7、8、9,而分数是一个数,不是数字。

2)“笔误”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分别是一个圆的多少?”

上句是课件中一道题目的题目要求,但其中却犯了两个错误,一是真正的笔误,在“分别是”的前面多了一个“是”,这一错误使得学生读题时产生了不必要的困难,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二是由于出题时太过随意,没有仔细推敲用语,以致于出了科学性的错,“分别是一个圆的多少?”应改为“分别是这个圆的多少?”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啊。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十七

本课是三下学习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备这节课,感觉有点乱,因为这节课的练习的类型、数量都比较多。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坐下来好好分析了每个活动,每道练习的目的作用,把这些练习加以整理,提升,理出了这节课的两条主线:

1、拿笔活动,这是课本上的例题,也是这节课的重点,我让学生动手实践,质疑,验证,体会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

2、联系生活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看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融合了那道捐款的练习,旨在让学生体会:不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不同。同时也让练习难度有所递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在学生明白从“整体”到“部分”的关系后,更进一步的使学生完善从“部分”还原“整体”的过程。这样做不但体现出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更使学生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围绕这条主线也是设计了环环递进的三个活动:

1、说说1个学生占小组人数、大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旨在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2、选一选,让学生用一根小棒的1/3来找出这根小棒。这是课本上的练习,但我更改了第二、三根小棒的长度,让这两根小棒的长度有点接近,主要是让学生休会当目测不准确时,可以通过量一量,测一测,算一算来进行判断。

3、估一估。这道题在难度上有所提高,旨在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教后反思:

1、在对分数的再认识时,应注重对原有知识的提升,把总数提练成“整体1”,在学生回答时强调他们对“整体1”的表述。

2、在复习时的`提问:“对分数你有什么认识?”学生由于对旧知识的回生,一时答不出来,这时我应该把问题再细化,如“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你知道分数的读写法吗?”等等。

3、对于上课堂的“意外事件”,我应适时改变预设,创造新的生成。当我发现在一道练习中多画了两个圆时,我勿勿地改正,课后想想,也许把这种“无意”转变成“故意”,不急着去改,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细心的你,如果有不同的答案可否与大家分享你的想法?”这样,或许学生会更加来劲,更积极地思考,或许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出现。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的说课稿(热门18篇)篇十八

听了许xx老师的这节《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许老师的准备十分充分,为了准备好这节课,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教学态度十分严谨,值得我学习。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色:

整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首先从学生野餐这样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内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么分?平均分。平均分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很多老师在上本课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时费了很大的力,分数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出现的。许老师这里引导得好,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并会说了。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新的一个数二分之一表示。引入很自然,很到位。

在构建“二分之一”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长方形的纸片,画一画折痕;构建“四分之一”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正方形的纸片;到最后的放手让学生创造“几分之一”,在圆形纸片上操作。在整个表象的建立中,层层深入,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学习。

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在构建完“二分之一”的表象后直接插入联系巩固,判断是否二分之一。在圆形纸片中创造“几分之一”后,适时地进行了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对分数大小初步有了概念。最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众多实物,挖掘生活中的“几分之一”,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似乎课的容量有些大,导致最后的分数大小比较这一块内容想要涉及却涉及不深。许老师作为新老师,在对学生的因势利导方面做得不够,不能及时灵活的将学生的信息融为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一点我也正在努力当中。

相关范文推荐

    交通事故结案协议书(热门14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明确各方在特定事项上的权利和义务。以下范文涵盖了不同合作关系和业务场景下的合同协议范例。甲方:身份证号:乙方:身份证号:对于xx年x

    初中校运动会策划书大全(20篇)

    运动会是学校举行的一项重要体育活动,旨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团队合作意识。运动会的主题曲一直是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以下是我们精选的几首热门推荐。为认真贯彻落实教

    化学工程个人简历(汇总22篇)

    在编写个人简历时,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求职目标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一个好的个人简历可以为求职者赢得面试的机会,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年龄:23岁。民族:汉

    开宠物店创业计划书(实用17篇)

    创业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创业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方案和计划。创业计划是成功创业的重要一步,以下是一些创业导师提供的创业计划模板,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编写创业计划。

    大班教案的分合大全(14篇)

    通过大班教案的编写和使用,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取得进步的目标。通过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是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垃圾分类宣传演讲稿(专业13篇)

    通过演讲稿,我们可以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下面是一些激励人心的成功故事,这些故事可以用来写演讲稿。垃圾分类,从现在做起,相信我们的家园会越来越美

    政法工作条例学习心得(实用18篇)

    学习心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从而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接下来是一些学习心得的案例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近日,中共中央

    围绕中心意思写甜为题大全(23篇)

    优秀作文是有条理和逻辑性的,它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并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此处附上一些优秀作文的篇章,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有一种甜,藏在外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已经教学反思(热门20篇)

    教学反思是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思考的一种方式。下面是一些教学反思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

    安全应急演练预案策划版本范文(17篇)

    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应急需求。应急预案是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应对策略,它的目的是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的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