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GZ才子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

编写计划书的过程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和审视我们的目标,以确保我们的计划是可行和合理的。如果你对计划书的格式和内容不太了解,那么不妨参考以下范文,它们展示了一个完整和具体的计划书应该有的要素。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篇一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二)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坚持创新导向。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前言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篇二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xx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通知》(教师厅函[20xx]5号),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为确保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于20xx年秋季全面展开,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立足甘肃实际,借鉴先期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和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和教学要求,增强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了解和掌握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逐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完善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体系,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各普通高中学校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提供师资保障。

(一)培训学科: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门学科。

(二)培训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总体情况及各学科课程方案的介绍;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介绍;各学科有关重要内容的解读;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有关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辅导;教学评价方法的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等。

(三)培训对象:20xx年我省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民办高中,下同)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分学科参加)、省市县高中学科教研员,共计约1.5万人。

(一)准备阶段:6月5日—7月20日,各市(州)完成各学科班级组织工作,组织对班主任、辅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训,配发课程资源,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各项准备。

(二)培训阶段:7月28日—8月6日,组织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教师学习。每天5学时,共计50学时。其中学习视频课程2小时,在线学习、交流和研讨时间不少于3小时。

(三)总结阶段:8月7日—8月17日。各市(州)培训主管部门将本地区培训工作总结报告(电子版)报送至“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

(一)本次远程培训工作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省教育厅专门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由分管副厅长担任小组组长,成员由省教育厅基教处、师范处、财务处、民教处、督导室,省教科所、省电教中心负责人以及十四个市(州)教育局负责人。省教育厅成立“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执行办公室),执行办公室设在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项目执行办公室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和省项目管理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我省培训实施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协调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组织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组织培训者培训,加强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省教育厅成立巡视督查组,对各地培训工作进行巡视、指导与督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二)网络培训服务平台的主要职责。“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挂靠在中央电教馆)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工作。通过招标机制遴选有关专门网培训机构提供远程培训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具体任务分配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负责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学科;北京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负责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负责思想政治、信息技术学科。

网络平台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参与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和培训光盘制作,协助专家团队进行教学,组织专家在线辅导、远程答疑,提供教务管理服务,制作操作指南,配合培训者培训的实施,组织在线研讨和提供培训信息交流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三)各市(州)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分解、细化我省的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区针对培训工作的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市直高中的培训工作;成立检查小组,对各县(市区)培训工作的准备、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向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和省教育厅上报本辖区辅导教师、班主任、联络员、参训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审核各县、区呈报的学员培训成绩报表;为本辖区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并对本地区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四)各县(市区)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本县(市区)学校、教师分布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县(市区)集中学习点(以下称为“学习中心”);做好本县(市区)各“学习中心”班主任、指导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的遴选工作;及时向所在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本县(市区)班主任、指导教师、联络员、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制定本县(市区)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相关措施和应急预案,对培训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做好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选派辅导教师的接待和在各学习中心的分配工作;做好本县(市区)普通高中教师参与培训的相关信息的收集、存档、上报工作。

(五)普通高中的校长、“学习中心”配备的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是培训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对顺利实施和完成本次远程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全面负责该中心培训期间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对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按时参加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和管理本班学习活动,了解本班学员学习进度,记录学员学习活动参与情况,对跟进不足的学员进行督促,检查审核作业。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负责本班学习指导,组织并引领学员研讨,点评并推荐优秀作业,编辑并提交学习简报。各地要选择富有经验和责任心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担任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已进入实验省区的高中课改优秀教师承担辅导工作。同时,要切实发挥教研部门的力量,要求各市(州)教研部门积极总结和利用在“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教师教学远程研修”平台中开展的两次研修经验,保证本次培训的顺利实施。

(六)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网络技术人员,其职责是:密切配合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开展工作,协助行政部门、班主任、辅导教师进行管理与辅导,解决学员在注册及学习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做好本地的技术保障工作。

(一)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进入新课程的高中一年级各学科教师进行系统的全员岗前培训,原则上各学科任教教师都必须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系统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二)组织方式:采取班级化组织管理。组班方式以县为单位,分学科组班(网上虚拟班级)。每个班不超过100人,设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各1名。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组织学员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学科集中参训。各市(州)、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若干“学习中心”,组织学员集中培训。

各市(州)、县(市区)高中学科教研员、各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按相应学科组班进行学习。

(三)学习方式:由市(州)、县(市区)集中安排学员在“学习中心”学习。其学习形式主要包括:通过多媒体投影在线或离线(dvd光盘播放)集体收看专家主讲的视频课程;辅导教师组织学员针对专家授课内容结合各自教学实践开展网下的研讨和交流;学员个人借助可上网的计算机自学网上的拓展性课程资源和相关学习资料,参与网上的案例研讨和专题讨论,提出问题或咨询,接受专家的问题解答和教学指导;按要求完成相关作业等。

(四)辅导方式:本地研讨、在线交流与专家答疑相结合。本地研讨应在班主任与辅导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在线交流应在本地研讨的基础上,在课程专家团队的主持和指导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交流和专题讨论。针对各地学员学习研讨和交流中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由课程专家集中答疑指导。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工作从20xx年6月启动,分阶段、分学科逐步推进。具体实施步骤为:

(一)6月10日前,各市(州)应负责将参加本次培训的不同学科的教师人数(含高中学科教研员、各高中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设施设备的数量及技术状况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上报“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另外,各市(州)对各县(市区)学校上报的上述信息数据进行认真审核,按照参训学员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设立和确定“学习中心”。(注:“学习中心”在冠名时可以其所在学校为基础,冠以“xx高级中学学习中心”、“xx学校学习中心”等),确定学习中心负责人与技术保障人员。指定“学习中心”所在学校的一名校长和两名副校长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培训期间该“学习中心”培训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二)6月11日,省教育厅将通过视频会议方式,组织进行对管理者进行培训,一是部署我省“国培计划——20xx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工作;二是对各市(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学习中心”负责人、技术保障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培训流程,各级培训管理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

(三)6月20日前,各市(州)按附件2的信息上报要求(相关表格请在省科所网站下载:),完成统计参加培训相关信息:

1.将各县(市区)应接受培训的教师按学科进行编班,原则上每个学科为一个班,并确定每个培训班级培训期间所在的“学习中心”。对于学员人数超出50人以上的较大班级,可再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学习组,便于组织网下的交流、研讨。

2.为每个培训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和培训辅导教师,对人数较少的小学科,可二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

3.各市(州)指定一名同志作为联络员,负责与“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接洽工作。

(四)7月1日前,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帐号分配到我省;7月10日前,完成辅导教师、班主任的注册报名工作;7月20日前完成学员注册报名工作,以便学员及早体验网络平台操作。7月22日班主任在各学校校长的配合下完成审核确认工作,7月24日之前,“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将确认信息(线下)上报给平台,7月25日完成用户调整工作。

(五)7月15日前,省教育厅将组织全省培训者培训,届时邀请国家学科课程专家及网络平台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对我省班主任与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培训者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培训组织流程、培训辅导者工作职责、课程主要内容、讲解课程特点、组织交流研讨与辅导答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教务管理与技术操作办法与流程、学习简报内容与编制、与课程专家组交流沟通及信息反馈形式与办法。期间,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准备。

在此期间网络服务平台应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相关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向市(州)教育局送达各络视频课程的dvd光盘,各市(州)教育局根据县区上报的“学习中心(学校)”数向各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送,最终逐级配送给辖区内各“学习中心”的培训点。

2.完成计算机网络检测、dvd光盘播放测试、学员网上注册、分班、预览相关课程资源等工作。

(六)7月28日至8月6日,培训工作正式实施。在此期间,各“学习中心”负责人(校长、副校长)、班主任,应认真组织本中心的教师按照网络远程培训课程表的安排到指定的培训点集中进行培训;班主任负责对参训学员集中培训的考勤和日常管理。辅导教师在业务上具体指导参训学员的网上学习和组织网下集体研讨、交流等活动。

(七)网上远程培训工作结束10天内,辅导教师应根据有关规定,综合评定出学员的培训成绩并交给班主任;班主任经审核无疑义后应将学员培训课程、课时、成绩等信息呈交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归档保存,作为学员进行继续教育登记和颁发结业合格证书的凭据。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学习中心”对培训工作做出认真的总结,对培训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纳入本年度“教师培训年”评选表彰活动中。

对成绩合格的学员,省教育厅颁发由教育部监制的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合格证书,同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一)组织保障。为了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省教育厅成立了项目管理小组,并在省教科所成立了项目执行办公室,由省教科所负责组织实施。各地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协调当地的培训工作。各相关部门和组织管理、辅导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责,确保远程培训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各普通高中校长要特别重视本次培训工作,保证每位教师完整参加培训全过程,并严格实行持证上岗。

(二)质量保障。培训期间,省教育厅将组织人员分赴各地检查、督促培训工作。省教科所要组织省级专家团队深入培训现场指导培训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培训结束时要提交高质量的评估报告。

(三)应急保障。各地要认真做好培训的准备工作,对突发情况要做到快速有效应对。对黑客、病毒攻击等导致培训无法进行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尽快恢复正常;对培训过程中出现停电、设备故障及其他突发情况等,要有应急措施,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

(四)经费保障。

本次活动经费采用分级负担:

2.省教育厅负担本次培训中管理者培训费用,班主任与指导教师培训费用(不含交通费),督查指导工作、省级管理组织费用以及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的工作补助等费用;对于在培训中获得优秀的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4.各县(市区)及各校承担本次活动中对各“学习中心”班主任与指导教师集中培训费用,县级管理组织以及督查指导,场地、设备使用维护及其它费用(上网费、电费等)。

本次活动不向培训教师收取任何费用。

本实施方案的解释权归省教育厅“甘肃省普通高中课改试验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如需咨询相关问题请与办公室联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篇三

1.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体系。贯彻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九年一贯设置课程,完善课程类别与结构,优化科目的课时比例,确保“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为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提供适合的学习机会。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注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之间的衔接,体现不同学段目标要求的层次性。打好共同基础,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适当增加课程选择性,提高课程适宜性,促进教育公平。

3.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

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育人主线,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精选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基未来。

4.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5.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

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与路径,推进工程与技术实践。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

三、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篇四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等内容均作出了调整。

关于课程方案。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

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纺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篇五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与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改革与创新。它体现了当前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它以实现各个学科的课程整合为首要任务,超越了学科壁垒,并首次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构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解决了课程理念和目标设置的一致性问题,宣告了“知识+技能”时期的终结,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二、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更具学科特点。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新旧课标中教育教学理念的对比,改变了原来课程理念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普适性问题,使理念更加具体,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把握、理解和落实。

三、新版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参与、实践、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应更加关注如何为学生提供最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和尽量真实的语境;同时必须关注学校的整体课程设置与实施在行为养成上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四、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更加需要创新型教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创新的精神寻求优良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想,要做一个创新型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使用教材上要创新。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的情况,对教材的顺序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不断补充扩展。我们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2、教法上要不断创新。在积极进行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用,在运用中不断学习。

3、要有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创建民主、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要有互动,既互相帮助又互相鼓励,形成一个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局面。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加认清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切切实实地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学会学习英语的方法,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世界,为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尽一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尽一份心。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才能真正地实施课程标准,才能让课程标准对一线教师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在此过程中,我认为最权威的解读者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自身。我会在看似平凡、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挖掘出自身职业的生命动力。相信在经过无数细节的精打细磨之后,自己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篇六

各市属有关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和发展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视频会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国家、省相关课改文件和省、市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转变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培育师资队伍,深入推动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实现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义务教育特色化、多样化、有品质发展,促进全市教育的现代化。

“课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教育行政部门“一把手挂帅、各处室联动、社会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完善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指导、服务机制,强化课改的各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课程改革的重视、理解和支持,确保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的总体目标,加快拓展性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转变育人模式,使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课程开发权交给老师,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形成并完善基础性和拓展性课程有机统一、适合本校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以高度的课程自觉,稳妥推进拓展性课程的选课走班,科学合理安排课时计划,加强课程开发编撰,努力整合课程资源,切实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管理者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执行力、创造力。促进学校特色培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学校必须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开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推进选课走班,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和自主选择课程制度,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要广泛听取教师意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以教师的发展为导向,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结合深化课改,努力创造师生共同成长的人文环境深化课改的主体和主阵地是各义务段学校,鼓励义务段学校开拓创新,尊重义务段学校在课改中的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各学校要立足本校学生情况、发展目标和教育资源,分层次开发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体现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独特性及差异性,培育学校课程特色,进而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推进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坚定课程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创造性地探寻课改的途径和办法,又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分步到位。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防止盲目冒进、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完善,明确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分阶段规划、各阶段的举措、阶段性评价与改进、各项保障的不断完善等。统筹考虑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目标要求。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与高中、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通过自主开发、合理利用、有序引进、资源共享等途径,整合各类课程资源,制定本地、本校的课程规划,促进区域内的相互借鉴、共建共享,引导学校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注重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查找新问题,积极开拓,大胆试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核心价值观教学,为全体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注重教学方法改进,改革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注重教育评价改革,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探索形成多形式、人本化的学生发展评价机制;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材开发能力;重视学校的质量提高、特色培育和品牌创建。要根据省课程改革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制定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规划,分层开发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探索建立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要开齐开好两类课程,统筹协调课时安排,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不减少品德、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和活动的平均周课时数。在课程建设与实施中,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德育课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意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要积极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学期等课时安排方式。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

15%。

左右,七至九年级。

20%。

30%。

5

天、五至九年级每学年不少于。

10。

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市、县教育局要加强对学校课程开设计划的指导和检查,控制基础性课程教学的课时总量,确保品德、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必修课程的开设,同时对本地区课程开设计划提供指导意见。

为加快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提高课程开发和开设的水平,为

2016。

4

所试点学校,并于。

6

22。

所,其中,市属。

2

所试点学校,每个县区。

4

所试点学校,分别包括。

2

所初中,

2

所小学,各试点学校在按照省课改方案开展试点的同时,在课程建设上应各有侧重,各县区要按照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开展体艺特长类课程建设为主进行申报,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开展实践活动类课程建设为主进行申报。试点学校从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等有侧重地研究和开发符合本地特色与实际的拓展性课程,市、县区教育局要以现场会、研讨会、展示成果等形式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做到“试点推进、成果共享”,加快推进我市义务段学校课程建设。

加快对本地课程资源的调研,我市

2003。

年启动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部分学校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质量的校本课程,各县区要总结本区域内课改的成功经验,引导学校在巩固原有课程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启动新的课程建设规划。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社区、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湖州师范学院等高校资源,努力开发、积累、整合、丰富和完善学校的课程资源;同时为教师、家长和学生参加学校课程建设提供条件,特别是鼓励教师扩宽专业领域,编写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教材,并逐步形成系类。各县区教育局要统筹规划本县的课程资源,依托可利用的社会机构资源、网络资源和可引进(或购买)的国际国内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提供课程资源库或课程目录,为各校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提供指导与帮助,促进学校的选修课程建设。

各县区要组织开展精品拓展性课程评比,对优秀课程进行展示在此基础上,市教育局将组织开展市级精品课程评比,对已入围市级精品课程的,要组织力量深度开发,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

“教育科学和谐考核”指标体系,市教育局将对各县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专项督导,重在抓落实。各县区要建立对学校深化课改工作的监控机制,将学校课程规划和拓展性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列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指标。各学校要探索建立对教师在拓展性课程开发开设等方面的监控机制,使课改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

为巩固课改成果,市教育局将在

2017。

学年启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展评活动,重点展评学校在阅览室、实验室、专用教室、活动场地的建设和管理以及在课程体系建设、拓展性课程建设、课程实施、教学方法变革等方面取得成效。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课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订课程改革实施意见,统筹规划和全面部署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指导、检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方案的制订、实施等相关工作,积极推进《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深化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强化深化课程改革主体意识,制定本校课程实施办法,科学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完善学校课程体系;要加强和完善课程的规划与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配套的管理制度。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稳妥推进教学方法变革,尤其是要改变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校推进小班化教育,多形式实施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加强初高中衔接教育,在初中阶段组织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引导教师改进作业布置和批改,着力推进

“轻负高质”,严控作业量和作业时间,推广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实践作业,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

-->。

2015。

年师训计划,

2015。

7

月启动全市的培训工作,对试点学校的校长、分管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并组织校长、教师外出学习交流,通过培训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把握课程标准,提高校长深化课改的领导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开设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在职教师兼任学科的专业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骨干教师。

加大对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阅览室、实验室、专用教室、活动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信息技术投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步提高教师配备与培训、拓展类课程开设设施与设备等方面的支撑能力市教育局设立课程改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教师培训、教材开发、专家指导、购买课程资源、配置选课软件、精品课程展评等,县教育局要加大对课程改革专项资金的投入,促进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深化课改的关键在评价,各县区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制度;推广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建立和实施九年一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积极推进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各县区要按照省、市有关要求,严格控制区域性

“统测”,各学校要严格规范校内考试评价,各县区教育局要加强督查,市教育局要定期组织随机督导。将学校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列入对市县教育工作考核和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考核体系。拓展性课程开发和教学情况作为教师评职评优、绩效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篇七

根据《xx省财政厅、xx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为保证项目工程按要求如期完成和正常运行,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方案。

以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努力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以师生应用为本,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优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强化应用培训,提升管理水平,构建优质资源共享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促进形成日常信息化课堂教学方式,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我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按照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装备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班班通教学设备。

(一)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一是小学科学实验室;二是初中理科实验室,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设备。

(二)音体美器材。在整合原有教学设备的基础上,依据《xx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基本要求配备,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

(三)图书。按小学每生15册、初中25册标准进行配备,同时,根据各单位现有实际情况,为各中小学配备基本需要的图书架、阅览桌。

(四)班班通设备。结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每个班级配置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每校配备部分教师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等设备,满足师生应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需要。

(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确定项目学校以学校布局调整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精神和要求为指导,以实现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为基本目标,充分考虑学校的校舍、场地等基础条件和应用管理的能力,科学制定总体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

(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统筹考虑教学装备配备问题,既要向薄弱学校倾斜,又要向薄弱环节倾斜,特别是音体美器材和班班通等,使其按照课程教学规定要求,实现整体均衡达标。

(三)明确责任、确保质量。为确保教学装备质量,该项目在学校意愿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招投标机制和相应的责任机制,实行集中采购、交钥匙的方法。

(四)重在应用、杜绝浪费。区教办将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验收,确保实现政策目标,确保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各校要加强图书、实验室、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人员配备,抓好实验教学、图书阅读和信息化手段教学,提高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的利用率。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将为我区实施课程改革、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撑和条件保障。这是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阳光工程。因此,圆满完成这项工作是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按照省定标准和要求做好配套用房、场地的建设和准备工作。实验室设备、仪器、文体器材、课桌凳、图书等方面省装备处已专门下文提出具体要求。

(三)严格验收与管理。

一是要及时做好相关设备和图书的接收、安装和验收工作。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项目设备管理的各项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设备维护。

三是充分利用装备资源,大力开展教育教学应用活动。要防止闲置浪费,宁可用坏,不能放坏。资源建设和教师培训要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四)加强督导与检查。区教育局将组织专班对项目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各校的教育技术装备规划是否合理、是否严格把握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项目实施是否到位,设备使用、管理是否达到等。对工作做得好的学校,区教育局将在后续项目予以倾斜。对工作不力的,将约谈单位负责人,并停止安排其他项目与经费。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篇八

线上学习了xx师范大学文学院xx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全新解读,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价值引领,以文化人。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到继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内容,无论是在我们的课程目标还是在我们的课程内容都得到了一种彰显,在这里可能老师们也一直在关注这个,实际上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强调语文课程它的育人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核心素养的这样的一种体现。

素养为纲,任务导向。在这个课程标准里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两个体现是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和结构化的课程内容。那么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到底是和我们原来的课程目标有什么大的差别或者是差异。结构化的这个课程内容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从课程标准里做了很多的探索。那么这样的一些探索,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和认识?以及我们在未来如何落实?这是这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这个变化。

课程标准当中可以看到就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强调了实践主线。那么实践的主线,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定的整合,强调的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也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种表现。

主题统整和强调情境这方面,我们强调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那么我刚才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那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和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我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真正的落实。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课标修订的过程当中,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探索和努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篇九

20xx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xx年版)。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含六个方面: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与2011版作比较,新增添的内容分别是课程目标中的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通过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的主要内容和变化,我感触颇深,收获颇丰。

首先,我确立了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和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做到的几点:第一,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等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并根据学段特点整体规划,满足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和典范性,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要从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少做题、多读书;第四,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加强语文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

其次,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第一,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中存在大量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具体进行语文学习时,需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合理优化文学形象,同时还要强化自身语言表达,确保可以对其相关文化进行有效弘扬,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绪。第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进行具体教育工作时,不仅需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应用书面表达,同时还可以使其能够熟练口述自身想法。第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思维发散能力是其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考虑相关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还可以有效联系现实中的事物。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给学生恰当引导,让学生学会鉴赏美;最后给学生自由空间,让学生创造美。

然后,要重视学生实践,善于将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本内容创设情境,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知识。

最后,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很明显的变化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调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一定要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继续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用新课标指导自己的工作,在教学中有效归纳、整合学科知识点,有底落实减负、增效、提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篇十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变成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正如杜威所言:“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转变自身的角色,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自主和谐的学习空间和氛围。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进行心灵深处的碰撞,实现情感的交融,在自主与互动之间敢于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师生的共同创造,共同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实现教学观念的开放,采取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例如,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可以举一反三地溶入课外知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人物等。除此,还要鼓励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室,让学生在与大自然、与社会、与家庭的接触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知识是教不尽的,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接触中具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便可以自学知识,再生知识,自觉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这样,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新型课堂应是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发展和学习方法发展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感受、领悟、体验,在过程中学会质疑、反思,在过程中逐渐提高、不断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恰恰体现出学生的发展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中间,学生经历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思考过程,不仅获取了相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具有终身教育的基础和再发展的潜能。

当然,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人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3、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自主。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6、合作。新课标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在作文教学、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上提出了具体要求。

7、探究。新课标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9、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10、开放。新课标举起“开放”的大旗,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新型课堂中,我们要在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能力。新课标构建的新课堂,是一个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情感得到宣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艺术殿堂。新课堂,也将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让课改和教师一起成长,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篇十一

随着金猴的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又将踏上一个新的征途。当我再次捧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原来“双基”的提法变成了现在“四基”提法,《数学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始终贯穿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与过去的课标的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呢,通过学习,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

数学学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感到有些枯燥,困难,特别是学生对于抽象性、逻辑性的东西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要达到“四基”的要求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具体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他们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的心理特点,广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地接受它,集中精力地学习它、应用它。作为数学教师,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时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与学之间才能达到真正的合谐统一,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新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要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必需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程度、认识角度会有所不同,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体现差异性培养,一是要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活动中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做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达到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侵犯!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篇十二

一年内,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管控,课业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教育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严禁布置竞技类、超课标、机械性以及惩罚性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严格落实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五四学制为三至五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

全面建立“基础性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提高作业质量和针对性。

教师要按时回收、批改、反馈作业,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对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坚持面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责任,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重视艺术、体育、劳动、科学等教育,不得随意挤占、减少课时。

各区市教研部门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分学段、分学科制定教学基本要求,推动学校健全完善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学校要改进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做到应教尽教,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学校要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多渠道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及展示活动,不断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

准确把握考试功能,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和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初中毕业年级可在下学期总复习阶段组织1—2次模拟考试。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不得组织任何与升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一般分4至5个等级,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初中各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和初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

要创造条件建好用好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强化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和社会实践评价,发挥其评价引领作用,精准提供发展所需资源,尊重学生差异,创新学生差异发展路径。

学校要广泛深入宣传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和服务特色,使家长、学生充分了解课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组织形式等有关安排,积极引导有需要的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课后服务,不得强制或拒绝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学校要健全课后服务工作管理机制,广泛听取家长意见,完善课后服务相关工作,确保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工作日)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且结束时间要与各区市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具体服务时间由各区市结合实际弹性确定,对家庭按时接送仍有困难的学生,要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实施弹性离校,为家长接孩子提供便捷。

课后服务主要开展作业辅导和素质拓展活动。引导小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引导初中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课业辅导帮助,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市教育局及区市教育部门、学校要利用国家和省市及各区市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引导学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篇十三

短短三天的2012年山东省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已圆满结束。在这三天里,我有幸聆听了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金亚文教授对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详细解读;山师大音乐教授、音乐硕士生导师冯巍巍老师组织的对新课标的分组研讨及互学反思;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王凯科长和赵健老师对指导教师的工作指导及研修平台的操作技术培训;教育部资深教育专家吴斌老师对这次音乐新课标培训进行的专题交流及质疑解答。

回想三天来的点点滴滴,相信每一个参训老师都感触很深。作为一个来自县级单位的课标实践者,悄然间已与课标改革携手走过了整整十年。在这期间,自己作为一线教师参与了很多的研究与实践,也有过很多的困惑与疑问,曾经不止一次的与当地的老师探讨怎样上音乐课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也曾困惑过音乐欣赏课到底应该如何来上才能激发学生对听赏音乐的兴趣直至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通过这次培训,以及这些资深的音乐教育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心里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现把自己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1、把原来音乐课中过分强调的专业化转变到了现在的以人为本,实现了音乐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2、互动、感受、体验、综合的教学方式代替了原有的教师满堂灌,音乐教学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3、教学内容实现了更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单元的设计更加灵活,让上课的教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4、十年的音乐改革,促使音乐教学质量也不断提升。

5、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6、教育专家不再高高在上,深入到一线来体验,这让政策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更加的有的放矢。

原来的教学中,总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觉得只要在课堂上注重了双基教学,学生们就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聆听金教授对课标的解读,才知道这是非常片面的,在课堂中,双基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方法来达成,比如体验与模仿、探究与合作等等,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悦中既掌握了基础的音乐知识又可以对音乐产生持久的兴趣。

2011版的新课标,相比起实验版的版本,在很多的地方进行了改动,比如在课程基本理念上,在实验版10跳的基础上整合调整为5条,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把“强调音乐实践”理念提升到了第二;把“提倡”学科综合修改为“关注”学科综合;把“理解多元文化”修改为“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并且金教授还着重解释了多元与多样性的区别;知识技能的音乐基础知识方面新增了“节拍”“调式”两项音乐基本要素,更加注重了对音乐的表现与感悟;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感受与鉴赏”修改为“感受与欣赏”,“创造”改为“编创”,更加适合了小学孩子们的身心特点,降低了本领域的标准要求;更加注重了中华民族音乐的教学,在每学年应背唱的歌曲中要求必须有中国民歌1-2首……这些变动,经过了专家们近三年的调研才完成,实在是不容易,这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好好去体会、把握。

三天的培训学习,我对新课标的感触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并充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让新课标成为自己教学的风向标,让自己的音乐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优质14篇)篇十四

适龄儿童少年与其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和实际居住地是确定其施教区的主要依据。适龄儿童少年与其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且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保持一致,就可以认定适龄儿童少年符合施教区条件。

指适龄儿童少年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范围内具有常住户口或居住证,凭居民家庭户口簿或相关材料进行认定。

指适龄儿童少年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范围内有合法固定住所且实际居住,凭房产证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进行认定。商业用房、办公用房、工业用房等不作为施教区内房产进行认定。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作为施教区内房产进行认定:

1、适龄儿童少年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内有房产(用途为“住宅”)且长期居住的,根据房产证进行认定。

2、因适龄儿童少年及其法定监护人无房产,随其祖父母、外祖父母长期共同居住在施教区内的,可按施教区内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房产证进行认定。(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房产,必须提供产权赠予适龄儿童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父母的合法赠予书。)。

3、适龄儿童少年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外无房产,但实际居住在施教区范围内且住房是法定监护人所在单位合法自建的,可根据所在单位提供的适龄儿童少年随法定监护人正常居住的有效证明材料(原始合同文本、购房票据等)进行认定。

4、适龄儿童少年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内新购房产(当年8月31日前交付使用),依据提供的购房合同、契税缴纳、房屋维修基金、房产证正在办理或二手房个人所得税证明材料及房产过户正在办理等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材料等进行认定。

5、居民自建房但无房产证的,按当地街道办(居委会)在拆迁时开具的原始“指界通知书”(居委会指定地界让居民自建房屋的通知书)或者购买宅基的原始票据进行认定。

6、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方式安置且施教区外无房产的,或者选择产权调换方式安置且房屋为期房的,拆迁过渡期间两个学年度内,其子女可选择在原住址施教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入学。两个学年度后,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7、户籍随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监护人在施教区内有房产,适龄儿童少年为孤儿或其父母双方均为不在本地的现役军人或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以适龄儿童少年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进行认定。

8、房产证上有多名房屋所有权人的,以适龄儿童少年法定监护人排在第一位进行认定(以房产证上排名第一位或产权份额者是否为适龄儿童法定第一监护人进行认定)。

从xx年起,按施教区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小学阶段六年或初中阶段三年内,已用于施教区生源资格认定的房产,不再作为其他新生入学资格认定的条件(多子女户除外)。

z

相关范文推荐

    市政工程实训总结报告范文(19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规律和问题,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不错的总结范文,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1.通过实训,培养我们对理论联系实际

    2023年教学副校长开学教师会讲话(汇总23篇)

    演讲稿范文是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方式,能够提升演讲效果和影响力。注意,这些范文仅供参考,写演讲稿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主题和受众需求进行灵活和个性

    最新幼儿园新教师培训计划表(优质12篇)

    培训计划是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也是组织发展的需要。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培训计划范文,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

    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工作总结(模板20篇)

    学生工作总结是对我们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反思与总结,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动力之一。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生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

    老年科协工作总结(模板19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反思。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月工作总结的写作要点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20__年,在区委、区政

    学生社区实践活动方案(优质21篇)

    制定活动方案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可行的步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活动方案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考务工作会议主持词(模板1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大家好!在这个特殊的场合,我感到非常荣幸。如果你对主持人的素养有更多的了解和需求,下面的内容将对你有所帮助。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一

    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经典(专业17篇)

    教学计划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安排和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各位教师朋友,以下是一些精心整理的教学计划样本,供大家参考借鉴。新的学期马山就要开始了,本学期

    结构工程师年度工作总结(精选16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工作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持续进步的关键一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月工作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并附上了一些评析和建议,希望对

    自强不息事迹材料(精选19篇)

    事迹材料不仅可以用于展示个人或团体的优秀成绩,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和借鉴的资料,促进个人或团体的进步与成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事迹材料案例,从中